admins 发表于 2021-3-16 21:17:11

福建省龙岩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查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体的运动方式总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p><p>A. 鱼用鳍游泳适于水中生活</p><p>B. 鸟的飞行适应更广阔的空间</p><p>C. 马的行走、奔跑是适应陆地环境的运动方式</p><p>D. 行走是人类独特的运动方式</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表有黏液,能减少水的阻力,A正确;<br />鸟的前肢变成翼,翼能煽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适于空中更广阔的空间,B正确;<br />马的行走、奔跑是适应陆地环境的运动方式,C正确;<br />行走不是人特有的运动方式,虎、狼具有发达的四肢,运动方式也是行走,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人的运动系统的组成包括</p><p>A. 骨    B. 骨连结</p><p>C. 骨骼肌    D. 骨、骨连结、骨骼肌</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运动系统包括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骨起支持作用,骨连接起保护作用,骨、关节和骨骼肌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以及其他系统的协调下共同完成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与骨的长粗和骨折后的修复有关的结构是</p><p>A. 骨松质    B. 骨密质    C. 骨膜    D. 骨髓</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骨的基本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组成。其中骨膜是紧密贴附在骨表面的一层致密结蹄组织膜,骨膜内含有神经和血管分布,起营养骨质的作用,神经还有感觉的作用;骨膜内还有成骨细胞,成骨细胞可以产生新的骨质,与骨的长粗和骨的愈合有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青少年如果长期不注意坐、立、行的姿势,就会引起脊柱变形,这是因为他们骨的特点是</p><p>A. 有机物多于2/3    B. 无机物多于2/3</p><p>C. 有机物多于1/3    D. 无机物多于1/3</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越多,骨的柔韧性越强,无机物越多,骨的硬度越大;在不同时期,骨的成分不同,如下表:<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10/01/10/cd105aff/SYS201810011007236319425948_DA/SYS201810011007236319425948_DA.001.png" width="473" height="9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所以在儿童青少年的骨中,有机物多于1/3,骨的弹性大,容易变形,所以青少年要注意坐、立、行的姿势。</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运动中起动力作用的结构是</p><p>A. 骨    B. 骨骼肌    C. 骨连结    D. 韧带</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运动系统都是由骨、骨连结、骨骼肌三部分组成。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因此在运动中起动力作用的结构称为骨骼肌。</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动物先天性行为的是</p><p>A. 蜘蛛结网    B. 小狗算术</p><p>C. 猴子骑车    D. 大象搬木</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蜘蛛结网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而小狗算术、猴子骑车、大象搬木都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杜鹃将自己的卵产到别的鸟巢中,其它鸟辛勤地为杜鹃孵卵并精心喂食杜鹃的雏鸟。下列对以上孵卵、育雏行为的解释,正确的是</p><p>①是先天性行为               </p><p>②是学习行为    </p><p>③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p><p>④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p><p>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小鸟辛勤地为杜鹃孵卵并精心喂食杜鹃的雏鸟,对小鸟这种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C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动物社群行为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p><p>A. 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    B. 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p><p>C. 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    D. 属于后天学习行为</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社群生活对动物有利,可以有效地猎食和有效地防御捕食者的攻击,使动物群体能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对维持个体与种族的生存有重要的意义。动物通是讯群体成员之间的密切合作的前提。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如蜜蜂在发现蜜源以后,就会用特别的“舞蹈”方式(如“8”字形摆尾舞),向同伴通报蜜源的远近和方向。因此不属于后天学习行为。</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是</p><p>A. 观察法和实验法    B. 实验法和调查法</p><p>C. 观察法和统计法    D. 观察法和文献法</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是实验法和观察法,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br />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br />观察法和实验法是人们研究动物行为所采用的主要方法。</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松鼠埋在地下的松子在条件适宜时会萌发,这体现了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p><p>A. 食物链的组成成分    B. 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p><p>C. 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D. 消费者</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三大作用:<br />①动物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剿灭麻雀”会使一些农作物害虫的数量增加,从而使农作物受到伤害。<br />②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叫做消费者,消费者自身的代谢活动促进了物质循环的进行。<br />③动物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br />松鼠将松子埋藏在地下,在适宜的条件下,埋藏的松子就会萌发,这体现了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帮助传播种子。</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是</p><p>A. 北极熊    B. 袋鼠    C. 企鹅    D. 扬子鳄</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北极熊不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A不符合题意;<br />袋鼠生活在澳大利亚,属于普通的哺乳动物,B不符合题意;<br />企鹅主要生活在南半球,目前已知全世界的企鹅共有17种或18种,多数分布在南极地区,C不符合题意;<br />扬子鳄或称作鼍,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是世界上体型最细小的鳄鱼品种之一。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现在生存数量非常稀少、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D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微生物属于生产者的是</p><p>A. 酵母菌    B. 蓝细菌    C. 病毒    D. 霉菌</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酵母菌属于真菌,营腐生生生活,属于分解者,A不符合题意;<br />蓝细菌能够通过化能合成作用来合成有机物,满足自身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其营养方式为自养,故是生产者,B符合题意;<br />病毒寄生在人体活细胞,属于消费者,C不符合题意;<br />霉菌营腐生生活,靠分解动物的尸体、粪便及枯枝落叶吸收营养物质来维持生活,D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微生物与人类关系密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p><p>A. 广泛用于食品生产</p><p>B. 医药工业中应用广泛</p><p>C. 有些微生物使人患病</p><p>D. 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有害</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如酿酒、蒸馒头、做面包等用到酵母菌,做酸奶用到乳酸菌等,A正确;<br />如利用青霉、放线菌等可以生产抗生素等,广泛用于医药工业上,B正确;<br />如有的真菌是有害的,能使生物体致病,如足癣、灰指甲等就是真菌感染引起的,C正确;<br />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有益,极少数微生物对人类有害,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男性的主要性器官是(  )</p><p>A. 精巢    B. 睾丸    C. 输精管    D. 阴茎</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睾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睾丸的功能是产生精子以及雄性激素,所以睾丸又属于内分泌器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每年的春夏之际,在水田边总能听到青蛙的鸣叫声,青蛙鸣叫的行为属于</p><p>A. 防御行为    B. 攻击行为</p><p>C. 领域行为    D. 繁殖行为</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每年的春夏之际,在水田边总能听到青蛙的鸣叫声,雄蛙有鸣囊能鸣叫,雌蛙没有鸣囊。春季、雄青蛙的高声鸣叫,是为了吸引雌蛙前来交配繁殖后代,因此,青蛙鸣叫的行为属于繁殖行为。</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受精卵的卵黄上有一白色的结构,它是</p><p>A. 胚盘    B. 细胞核    C. 气室    D. 受精卵</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鸟卵的各部分结构名称和功能,如下所示:<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10/01/10/cd105aff/SYS201810011007255426194332_DA/SYS201810011007255426194332_DA.001.png" width="447" height="10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可见鸟卵的结构中,卵壳较硬,上面有气孔,保护卵细胞;卵白除了保护卵细胞,还为胚胎发育提供水分和养料;卵细胞是由胚盘、卵黄膜、卵黄构成的。卵黄膜起保护作用,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养料,胚盘中含有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地方,将来发育成雏鸡。因此受精卵上的白色结构是胚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有性生殖方式的是</p><p>A. 秋海棠用叶生殖    B. 水稻的种子生殖</p><p>C. 细菌的分裂生殖    D. 洋葱的鳞茎生殖</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秋海棠用叶生殖、细菌的分裂生殖、洋葱的鳞茎生殖都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因此都属于无性生殖,A、C、D不符合题意;<br />种子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因此水稻用种子生殖属于有性生殖,B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要对优质水蜜桃进行扩大繁殖,最便捷、快速的繁殖方式是</p><p>A. 播种    B. 嫁接    C. 扦插    D. 压条</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播种是种子繁殖,属于有性生殖,后代容易出现变异;压条、嫁接、扦插属于无性生殖,后代不容易出现变异,能保持后代优良性状的稳定,果木的换品种适合用嫁接技术。故B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这句谚语所说明的生物学现象是</p><p>A. 遗传    B. 变异    C. 生长    D. 发育</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变异现象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遗传现象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体现了亲子间和子代个体之间具有不同的性状,因此体现了生物的变异现象。</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控制生物性状的是</p><p>A. DNA    B. 基因    C. 蛋白质    D. 染色体</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染色体是指细胞核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结构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遗传信息在DNA上,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生物的某个具体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所以基因控制生物性状。</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学习了“遗传的物质基础”后,小路同学找来一根白色长绳,在长绳上用红橙黄绿等颜色涂出了长短不一的区段。长绳、各色区段可分别代表的是</p><p>A. DNA和染色体    B. 基因和DNA</p><p>C. DNA和基因    D. 蛋白质和DNA</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br />小路同学在长绳上用红黄绿蓝等颜色涂在不同的区段上,则长绳,各色区段分别代表的是DNA、基因,故C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女性卵细胞、男性体细胞中X染色体的数量都是</p><p>A. 1条    B. 2条    C. 3条    D. 4条</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10/01/10/cd105aff/SYS201810011007264544802857_DA/SYS201810011007264544802857_DA.001.png" width="334" height="22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男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是XY,因此男性的体细胞一定含有1条X染色体,女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是XX,卵细胞的性染色体是1条X染色体。因此,女性卵细胞和男性体细胞中X染色体的数量都是1条。</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新疆的哈密瓜因甜度大而著称,有人将其引进到福建种植,其果实甜度大大降低,再引种回新疆种植,果实又恢复到以往的甜度。从哈密瓜引种的过程看出</p><p>A. 在引种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    B. 甜度不是生物的性状,不会遗传</p><p>C. 由环境条件引起甜度的变化不遗传    D. 甜度的变化不属于变异</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从哈密瓜引种的过程看出,哈密瓜果实甜度的变化,是由于两地环境条件不同造成的,哈密瓜在引种过程中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A不符合题意;<br />甜度是生物的性状,引种前后哈密瓜都有甜度,表明哈密瓜的甜度具有遗传性,而引种前后甜度不同,表明哈密瓜的甜度具有变异性,B不符合题意;<br />从哈密瓜引种的过程看出,由环境条件引起的哈密瓜甜度的变化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可遗传,C符合题意;<br />哈密瓜甜度的变化体现了亲代与后代之间性状上的差异性,因此属于变异,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关于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p><p>A. 先天性疾病都是遗传病    B. 遗传病都引起智力低下</p><p>C. 遗传病目前可以根治    D. 遗传病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先天性疾病不一定都是遗传病,如先天性心脏病不是由遗传物质引起的,不属于遗传病,A错误;遗传病不一定都引起智力低下,如血友病、色盲等遗传病就不影响智力,B错误;遗传病由于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虽然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弄清了一些遗传病的发病过程,为遗传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但目前遗传病还不能根治,C错误;遗传病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能够遗传给后代,D正确。</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朱鹮是一种稀有珍贵的鸟,原先生活在我国北方、日本、朝鲜半岛、东南亚等地。20世纪50年代,我国陕西秦岭山区还有不少朱鹮,后来因大片树林被砍伐,朱鹮失去了营巢繁殖的条件,数量锐减,几乎灭绝。80年代,科学家们经过艰苦搜寻,终于找到7只朱鹮。现在,在陕西省建立了洋县保护区并经过大力保护,朱鹮已有80多只。请根据以上资料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p><p>(1)人类活动引起生态环境破坏是导致朱鹮灭绝的主要原因之一。(____)</p><p>(2)建立保护区的措施是保护动物的最有效措施。(____)</p><p>(3)在陕西省洋县建立保护区保护朱鹮属于易地保护。(____)</p><p>(4)在适当的时候,也可以猎杀朱鹮。(____)</p></div></div>
<div><p>【答案】  对  对  错  错</p><p>【解析】(1)随着人类的发展,人口数量急剧增加,人类集中活动的区域不断扩大,大面积砍伐森林,乱砍滥伐、过度放牧、不合理开垦(围湖造田、垦荒、湿地开发等)、环境污染使环境不在适和生物生存等使生物的栖息环境遭到破坏,使生物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少,导致生物种类越来越少,还有滥捕乱杀、偷猎等,也使生物种类减少,这些原因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因此人类活动引起生态环境破坏是导致朱鹮灭绝的主要原因之一。故此题说法正确。<br />(2)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在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制定了保护战略和不同的措施,其中包括就地保护和异地保护以及法制教育和管理等,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故此题说法正确。<br />(3)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保护朱鹮,实际就是保护了它的遗传物质;建立自然保护区,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故此题说法错误。<br />(4)朱鹮是一种稀有珍贵的鸟,原先生活在我国北方、日本、朝鲜半岛、东南亚等地。20世纪50年代,我国陕西秦岭山区还有不少朱鹮,后来因大片树林被砍伐,朱鹮失去了营巢繁殖的条件,数量锐减,几乎灭绝,在适当的时候,也不可以猎杀朱鹮。故此题说法错误。</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面分别为人体的关节结构模式图和屈肘动作示意图,请据图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10/01/10/cd105aff/SYS201810011007271200542763_ST/SYS201810011007271200542763_ST.001.png" width="212" height="14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①的表面覆盖有一层_______,同时,③内有少量的_______,能减少运动时骨与骨之间的摩擦,增强了关节的 ____ 性。</p><p>(2)图乙中,处于收缩状态的是。屈肘运动时,骨骼肌接受了______传来的兴奋而收缩,牵引骨绕着关节活动。完成屈肘运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肌细胞内______的氧化分解。</p></div></div>
<div><p>【答案】  关节软骨  滑液  灵活性  ④  神经  有机物</p><p>【解析】(1)观图可知:①关节面;②关节囊;③关节腔。①关节面表面上覆盖着关节软骨,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缓冲运动时的震荡。③内有少量的滑液,能减少运动时骨与骨之间的摩擦,增强了关节的灵活性。<br />(2)图乙表示曲肘动作,屈肘动作的完成是④肱二头肌肌群处于收缩状态,同时⑤肱三头肌肌群处于舒张状态,屈肘运动时,骨骼肌接受了神经传来的兴奋而收缩,牵引骨绕着关节活动。完成屈肘运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肌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10/01/10/cd105aff/SYS201810011007272561238535_ST/SYS201810011007272561238535_ST.001.png" width="267" height="14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在这个生态系统中,___是生产者,昆虫、青蛙、蛇、鸟等动物属于__________。</p><p>(2)如图所示食物网中,共有____条食物链,写出其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鸟与昆虫的关系是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  植物  消费者  4  植物→田鼠→猫头鹰  吃与被吃(捕食与被食)</p><p>【解析】(1)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消费者、分解者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因此图中植物是生产者;昆虫、青蛙、蛇、鸟等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因此昆虫、青蛙、蛇、鸟等动物是消费者。</p><p>(2)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图中食物链有:植物→昆虫→鸟→猫头鹰;植物→昆虫→青蛙→蛇→猫头鹰;植物→田鼠→蛇→猫头鹰;植物→田鼠→猫头鹰,因此图中所示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其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植物→田鼠→猫头鹰;鸟吃昆虫,因此鸟与昆虫的关系是捕食关系。</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表示的是四种微生物,请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10/01/10/cd105aff/SYS201810011007274143687049_ST/SYS201810011007274143687049_ST.001.png" width="398" height="13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中甲与乙、丙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甲无成形的________。</p><p>(2)乙可通过产生来繁殖后代。</p><p>(3)乙和丙能将复杂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对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p><p>(4)丁为噬菌体,没有______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必须________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p></div></div>
<div><p>【答案】  细胞核  ①  分解者  细胞  寄生</p><p>【解析】观图可知:甲细菌、乙曲霉、丙蘑菇、丁病毒。</p><p>(1)甲是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的集中区。乙曲霉、丙蘑菇有成形的细胞核,因此属于真核生物。<br />(2)曲霉孢子体的排列呈放射状,有多种颜色如黄色、黑色、棕色等。因此,曲霉和青霉主要区别是①孢子着生的形态。曲霉是孢子生殖。<br />(3)乙和丙能将复杂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对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br />(4)丁为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请完成“昆虫的发育”思维导图:</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10/01/10/cd105aff/SYS201810011007276455909820_ST/SYS201810011007276455909820_ST.001.png" width="313" height="26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div></div>
<div><p>【答案】①完全变态  ②幼虫   ③蛹   ④不完全变态   ⑤幼虫</p><p>【解析】昆虫的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家蚕的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为完全变态发育,因此①是完全变态,②是幼虫,③是蛹。<br />蝗虫的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为不完全变态发育,因此④是不完全变态,⑤是幼虫。</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是一个快乐的八年级女生,在学校里,生物老师把我带进了奇妙的生命世界,我的成长经历如下:</p><p>(1)我的生命起源于一个____,这个细胞在母亲的_____内壁着床、发育。 </p><p>(2)在子宫内,我通过______和脐带从母体中获得养料和氧气,并将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排入母体的血液。</p><p>(3)现在的我正处于青春期,青春期发育有许多显著特点,其中之一是______。</p><p>(4)成长中的我有着父亲的双眼皮,微笑的时候和母亲一样有好看的小酒窝呢。这种与父母相似的性状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__。</p><p>(5)我的性染色体组成是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  受精卵  子宫  胎盘  身高和体重突增(或脑和内脏的功能趋于完善、或性发育和性成熟)  遗传  XX</p><p>【解析】(1)生命的起点是受精卵,因此,我的生命起源于一个受精卵,受精卵会由输卵管迁移到子宫内壁,然后安家落户,慢慢发育成胎儿。<br />(2)在子宫内,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中获得养料和氧气,并将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排人母体的血液。<br />(3)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和体重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其次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br />(4)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这种与父母相似的性状在生物学上称为遗传。<br />(5)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称为XX染色体,男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中,较大的一条命名为X染色体,较小一条称为Y染色体,即男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我是个女孩,我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X。</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是某家族中有无白化病性状的调查示意图,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10/01/10/cd105aff/SYS201810011007280248828363_ST/SYS201810011007280248828363_ST.001.png" width="427" height="12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人的肤色正常与白化,在遗传学中称为________。</p><p>(2)根据调查示意图的遗传结果,可以推断出白化病是___________性状。</p><p>(3)若用A和a分别表示人肤色的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则第二代2号的基因型为_______。</p><p>(4)第二代夫妇想再生一个孩子,孩子肤色正常的可能性(几率)为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  相对性状  隐性  aa  1/2</p><p>【解析】(1)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在遗传学上称为相对性状。人的肤色正常与白化,是人的皮肤颜色不同,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是一对相对性状。<br />(2)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在图中可以看出,第一代,3和4皮肤颜色都正常,子代中出现了变异现象即白化病2,说明白化病为隐性性状,控制性状的基因在3和4体内没有表现,被隐藏了。皮肤正常是显性性状。</p><p>(3)、(4)从图中看出第二代1号正常,2号患病,因此1号和2号所生第三代1号是患病的,而第三代1号从第二代1号和2号遗传来的基因是a,因此第三代1号的基因组成是Aa,第二代2号的基因组成是aa。遗传图解如图1。故从图解中看出若第二代1号和2号这对夫妇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可能性50%.</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10/01/10/cd105aff/SYS201810011007280248828363_DA/SYS201810011007280248828363_DA.001.png" width="377" height="17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果蝇是研究生物遗传的常用材料。图中表示果蝇的长翅与残翅在亲代和子代的性状表现,用A、a表示控制显、隐性性状的基因。请分析作答: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10/01/10/cd105aff/SYS201810011007283021219909_ST/SYS201810011007283021219909_ST.001.png" width="164" height="16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据图可判断,亲代果蝇的基因组成是 _______,子代残翅果蝇的基因组成是______。 </p><p>(2)某同学捕捉到一只长翅雄果蝇,为确定该果蝇的基因组成是AA还是Aa,该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p><p>①从子代中随机选取一只______雌果蝇与该果蝇进行交配。</p><p>②实验结果及结论:</p><p>若后代全为____________,则该果蝇的基因组成为AA;若后代 ___________,则该果蝇基因组成为Aa。</p></div></div>
<div><p>【答案】  Aa  aa  残翅  长翅  既有长翅又有残翅</p><p>【解析】(1))图中亲代都是长翅果蝇,子代中出现残翅果蝇,因此新出现的残翅是隐性性状,长翅显性性状。所以“根据果蝇长翅和残翅在亲代与子代的表现规律”可以推断出残翅是隐性性状。“若用A表示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a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则残翅的基因组成为aa。亲代长翅果蝇遗传给子代残翅的基因一定是a,所以亲代长翅果蝇的基因组成是Aa。<br />遗传图解如图:<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10/01/10/cd105aff/SYS201810011007283021219909_DA/SYS201810011007283021219909_DA.001.png" width="247" height="15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2)“某同学捕捉到一只长翅雄果蝇,为确定该果蝇的基因组成是AA 还是Aa,该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①从子代中随机选取一只残翅雌果蝇与该果蝇杂交。长翅是显性性状,基因组成是AA或Aa,残翅是隐性性状,基因组成是aa,因此我认为方案是可行的,理由是①若杂交后代全为长翅果蝇则该果蝇的基因组成为AA,遗传图解如图2:<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10/01/10/cd105aff/SYS201810011007283021219909_DA/SYS201810011007283021219909_DA.002.png" width="234" height="14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②若杂交后代一半为长翅,一半为残翅,则该果蝇基因组成为Aa,遗传图解如图3:<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10/01/10/cd105aff/SYS201810011007283021219909_DA/SYS201810011007283021219909_DA.003.png" width="240" height="15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从遗传图解看出,亲代果蝇的基因组成:Aa和Aa。</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班学生用围棋子模拟性染色体来探究生男、生女的几率问题。探究的方法是:甲袋中装入100粒白色围棋子,乙袋混合装入白色、黑色围棋子各50粒。每次从甲、乙两袋分别随机摸出1粒围棋子进行组合,1粒黑子和1粒白子的组合用A表示,2粒白子的组合用B表示,每个小组组合20次。全班5个小组的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10/01/10/cd105aff/SYS201810011007285153119756_ST/SYS201810011007285153119756_ST.001.png" width="157" height="17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黑色围棋子模拟的性染色体是________。组合为A表示所生孩子的性别为________。</p><p>(2)从甲、乙两袋分别随机摸出1粒围棋子进行组合,模拟的是 _____过程。</p><p>(3)每个小组组合20次,并统计全班5个小组的实验结果,目的是 ______________ 。 </p><p>(4)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  Y  男  受精  (增加样本数)避免偶然性  生男生女的比例接近1:1(人的性别由其性染色体组决定)</p><p>【解析】(1)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类型即含X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产生的卵细胞只有一种含有X染色体的。因此,1粒黑子1粒白子的组合用A表示,模拟男性的体细胞(基因组成是XY),2粒白子的组合用B表示,模拟女性体细胞(基因组成在XX);黑、白棋子模拟的性染色体类型分别是Y、X,所以组合为A表示所生孩子的性别为男孩。<br />(2)1粒黑子和1粒白子的组合用A表示,所以黑棋子和白棋子组合在一起模拟的是受精过程。<br />(3)为了排除由于偶然性引起的误差,增加实验材料达的数量或重复次数,计算平均值。<br />(4)处理数据,分析结果,得出的结论:由表中的数据得到:A:B=51:49≈1:1,因此该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生男生女是随机的,机会是均等的(生男生女的比例是1:1)。</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小刚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课余时间喜欢做一些小实验。在他学习完“生物的无性生殖”以后,便把四个大马铃薯切成许多小块进行种植。结果发现种植的马铃薯小块有的发了芽,有的没有。他将马铃薯拿来观察,并查阅资料得知,马铃薯属于块茎,有许多芽眼,芽眼内有芽。他认为有芽眼的马铃薯小块才能发芽。 为了验证假设是否成立,小刚又重新进行了实验。</p><p>①取两个盛有潮湿的、肥沃土壤的花盆。</p><p>②将挑选好的四个马铃薯切成大小相等的20个小块,分为甲、乙两组。将带有芽眼的10个马铃薯小块(甲组)种在一个花盆内,将______________(乙组)种在另一个花盆内。将两个花盆放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结果,甲组马铃薯小块都发芽了,而乙组的都没发芽。</p><p>请据此回答:</p><p>(1)马铃薯切成大小相等的小块并放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的原因是为了控制___。 </p><p>(2)甲组和乙组是一组________实验。 </p><p>(3)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  不带芽眼的马铃薯小块  单一变量  对照  马铃薯块没有发芽的原因是没有带芽眼</p><p>【解析】①取两个盛有潮湿的、肥沃土壤的花盆。<br />②将挑选好的四个马铃薯切成大小相等的20个小块,分为甲、乙两组。将带有芽眼的10个马铃薯小块(甲组)种在一个花盆内,将没有带芽眼的10个马铃薯小块(乙组)种在另一个花盆内。将两个花盆放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结果,甲组马铃薯小块都发芽了,而乙组的都没发芽。<br />(1)本实验的探究的问题是马铃薯没有发芽的原因是什么,要证明这个问题必须设置对照实验,变量是芽眼。所以马铃薯切成大小相等的小块并放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的原因是为了控制单一变量。<br />(2)分成两个小组,一组是带有芽眼的马铃薯小块,放在甲花盆内,一组是不带有芽眼的马铃薯小块,放在乙花盆内,然后放在相同的条件下培养,预计甲(或乙)花盆的马铃薯发芽,这样设置的目的是形成对照。<br />(3)得出的结论是:马铃薯块没有发芽的原因是没有带芽眼。</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建省龙岩市八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查生物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