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要使视野中细胞数量最多,小琳应选用显微镜镜头组合是图的(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0/10/43c50ea2/SYS201904201033598263992294_ST/SYS201904201033598263992294_ST.001.png" width="217" height="11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甲和丙 B. 乙和丁 C. 甲和丁 D. 乙和丙</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因此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放大倍数小的甲目镜和丁物镜。</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p><p>A. 细胞分裂首先是细胞质一分为二,然后再形成两个细胞核</p><p>B. 所有的细胞长到一定程度后都可再进行分裂</p><p>C. 细胞分裂前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先进行复制</p><p>D. 所有细胞都能在遗传物质的控制下分裂,分化</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1)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2)细胞的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连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是组织,因此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了组织,据此解答。</p><p>生物体内都有终生保持分裂能力的细胞,不断分裂使生物体长大,刚分裂出来的细胞体积很小,细胞开始生长,长到一定程度后,除一小部分保持分裂能力,大部分丧失了分裂能力,在生长过程中形态结构发生了不同的变化,而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组成的细胞群叫组织。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细胞核内的染色体首先完成复制加倍,这样才能使新形成的细胞内的染色体的数目和原来的一样,可见C符合题意。</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低碳经济”“低碳生活”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名词.绿色植物在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氧气含量过程中功劳最大的是( )</p><p>A. 藻类植物 B. 苔藓植物 C. 蕨类植物 D. 种子植物</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自然界中藻类植物的数量极为庞大,自然界中百分之九十的氧气都是藻类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因此藻类植物是空气中氧的重要来源。因此藻类植物在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氧气含量过程中功劳最大。</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李强的家里养了一盆观赏植物—肾蕨,为了使它长得好,你认为下列建议中较合理的是( )</p><p>A. 放在向阳的地方,多浇水</p><p>B. 放在背阴的地方,多浇水</p><p>C. 放在向阳的地方,少浇水</p><p>D. 放在背阴的地方,少浇水</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用孢子繁殖,蕨类植物的受精离不开水,适于生活在阴湿处。因此要使盆栽肾蕨生长良好,就要放在背阴的地方,多浇水。</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叙述正确的是</p><p>A. 都依靠根从土壤中吸收营养 B. 蕨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p><p>C. 都能产生种子并且种子繁殖 D. 都能产生孢子,属于孢子植物</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自然界中的植物多种多样,根据植物种子的有无和繁殖方式的不同一般把植物分成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孢子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p><p>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A错误;蕨类植物具有根、茎、叶的分化,B错误;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都不能产生种子,利用孢子繁殖,C错误;藻类、苔藓、蕨类植物都能产生孢子,属于孢子植物,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绿叶在阳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将绿叶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其目的是( )</p><p>A. 溶解叶绿素 B. 溶解淀粉 C. 清洗叶片 D. 使淀粉变蓝色</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p><p>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而且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因此在“绿叶在阳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将绿叶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其目的是溶解叶绿素,避免受到叶绿素的颜色干扰,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如图是某中学兴趣小组用二氧化碳测量某大棚内一昼夜二氧化碳的变化情况生成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03/08/1eae67a9/SYS201906030831021544777959_ST/SYS201906030831021544777959_ST.001.png" width="226" height="15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0-6时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是由于光合作用的逐渐加强持续释放二氧化碳的缘故</p><p>B. 在6时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最高,说明此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而不进行光合作用</p><p>C. 在乙丙段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降低是因为光合作用逐渐增强,呼吸作用逐渐减弱</p><p>D. 在丙丁段二氧化碳浓变回升是因为光合作用逐渐停止而呼吸作用依然在进行</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光合作用需要光,并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不需要光,释放二氧化碳。 植物白天晚上都进行呼吸,而在晚上不见光,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p><p>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中;</p><p>呼吸作用的原理:在线粒体里在氧气的作用下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p><p>A、植物在0点~6点,即晚上,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还要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故A错误;</p><p>B、在早上6时,植物开始见光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增强,故B错误;</p><p>C、植物在6点~18点即白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由于光照强度逐渐增加,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因此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大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导致白天二氧化碳浓度急剧下降,从图中看出乙丙段表示二氧化碳浓度急剧下降,但并不表示呼吸作用减弱,故C错误;</p><p>D、植物在18点~24点,即晚上,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还要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因此,导致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丙丁段上升。故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如图若甲代表水和二氧化碳,则(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03/08/1eae67a9/SYS201906030831023706825064_ST/SYS201906030831023706825064_ST.001.png" width="117" height="8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II是光合作用,乙是水和二氧化碳,I是呼吸作用</p><p>B. II是光合作用,乙是有机物和氧气,I是呼吸作用</p><p>C. II是呼吸作用,乙是水和二氧化碳,I是光合作用</p><p>D. II是呼吸作用,乙是有机物和氧气,I是光合作用</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本题考查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可以列表解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03/08/1eae67a9/SYS201906030831023706825064_DA/SYS201906030831023706825064_DA.001.png" width="554" height="19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指生活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氧的作用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p><p>若甲代表水和二氧化碳,Ⅰ释放二氧化碳和水所以代表呼吸作用,乙是有机物和氧气,Ⅱ吸收二氧化碳和水,产生有机物和氧气,所以Ⅱ代表的是光合作用。综上所述A、C、D选项错误,只有选项B正确。</p><p>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自然界中动物种类繁多,形态千差万别。请分辨出下列哪种描述是错误的( )</p><p>A. 鸟类的身体大都呈流线型,有与肺相通的气囊</p><p>B. 哺乳动物一般体表被毛,胎生,牙齿有分化</p><p>C. 鱼属于脊推动物,体温会随环境温度而改变</p><p>D. 鳄鱼既可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生活,故称两栖动物</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1)鸟类的特征:有喙无齿,身体被覆羽毛,前肢特化为翼,长骨中空,心脏四起,用肺呼吸,有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卵生。</p><p>(2)哺乳动物的特征:体表被毛覆盖有保温作用,体腔内有膈,牙齿分为门齿、臼齿、犬齿,心脏四腔,用肺呼吸,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特征。</p><p>(3)鱼类的主要特征: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呈梭形,体表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p><p>(4)两栖动物是从水生开始向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具有初步适应于陆生的躯体结构,但受精和幼体的发育在水中进行,幼体用鳃呼吸离不开水。</p><p>A、鸟类的身体大多呈流线型,利于空中飞行,有与肺相通的气囊来辅助呼吸;A正确;</p><p>B、哺乳动物体表被毛覆盖有保温作用,胎生哺乳,B正确;</p><p>C、鱼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体温会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C正确;</p><p>D、鳄鱼是爬行动物 ,将卵产在陆地,它的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外界水环境的依赖,幼体成体都用肺呼吸,可以终生生活在陆地上,D错误;</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实验变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p><p>A. 所有的实验都有变量,实验变量在实验设计时就要确定好</p><p>B. 一次实验中一般只有一个变量,不能同时有多个变量</p><p>C. 对照组与实验组相比,实验变量不同,其他因素都相同</p><p>D. 对照组与实验组相比,实验变量相同,其他因素都不同</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因此在探究实验中要得到可信的结论,一组对照实验中变量只能是1个。因此对照组与实验组相比,实验变量不同,其他因素都相同,故D说法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动物先天性行为的控制因素是( )</p><p>A. 环境因素 B. 后天“学习”所得</p><p>C. 亲代训练 D. 遗传物质</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p><p>(2)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p><p>先天性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因此动物先天性行为的控制因素是遗传物质。</p><p>故选:D。</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动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p><p>A. 动物能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 B. 动物与动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p><p>C. 动物的活动能影响植物的繁衍生息 D. 对人类有害的动物在生物圈中没什么作用</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正确;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B正确;动物还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采蜜,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C正确;动物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和有害的一面,合理地保护和控制、开发和利用动物资源,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芽孢的叙述正确的是</p><p>A. 是细菌的生殖细胞 B. 个体长大的细菌</p><p>C. 生命力减弱的细菌 D. 细菌的休眠体</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芽孢是细菌遇到不良环境时形成的休眠体。</p><p>有些细菌(多为杆菌)在一定条件下,细胞壁加厚,细胞质高度浓缩脱水所形成的一种抗逆性很强的球形或椭圆形的休眠体。芽孢又轻又小,可以随风飘散。当环境适宜的时候,芽孢又可以萌发,形成一个新细菌。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因此芽孢不是细菌用来生殖的结构而是一个休眠体,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人们使用绿脓杆菌噬菌体,能有效地控制绿脓杆菌的感染。绿脓杆菌噬菌体是一种</p><p>A. 细菌 B. 抗生素 C. 动物病毒 D. 细菌病毒</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根据病毒侵染细胞的不同,可以把病毒分为:专门侵染动物的病毒称为动物病毒,专门侵染植物的病毒称为植物病毒,专门侵染细菌的病毒称为细菌病毒,又叫噬菌体,所以绿脓杆菌噬菌体属于细菌病毒。</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植树造林、绿化荒地,可以有效地改善气候,其主要原因是(     )</p><p>①通过蒸腾作用,增加大气温度,调节降雨</p><p>②通过光合作用,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p><p>③通过呼吸作用,增加产水量促进水循环</p><p>④植物根系发达,能保持水土、防风固沙.</p><p>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p><p>①植物通过蒸腾作用,能增加大气温度,调节降雨,可以有效地改善气候,说法正确;②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碳-氧的相对平衡,说法正确;③呼吸作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不能促进水循环,说法错误;④植物根系发达,能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可以有效地改善气候,说法正确;因此,可以改善环境的原因是①②④。</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绿色开花植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p><p>A. 叶片的形状和生长方式 B. 根的类型和茎的结构</p><p>C. 花、果实和种子的特征 D. 生长环境和状态</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对生物进行分类的重要依据是生物的形态结构等方面的特征,如被子植物的分类依据是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结构,据此解答。</p><p>生物学家在对被子植物分类时,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因为花、果实和种子等生殖器官比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在植物一生中出现得晚,生存的时间比较短,受环境的影响比较小,形态结构也比较稳定。可见C符合题意。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分类学上,小麦和玉米是同科不同属,小麦与大豆是同门不同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p><p>A.小麦和玉米、大豆之间没有共同特征</p><p>B.小麦与玉米、大豆之间共同特征一样多</p><p>C.小麦和玉米之间共同特征少,小麦和大豆之间共同特征多</p><p>D.小麦和玉米之间共同特征多,小麦和大豆之间共同特征少</p></div></div>
<div><p>【答案】D</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小明制作了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如图。请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03/08/1eae67a9/SYS201906030831031283985076_ST/SYS201906030831031283985076_ST.001.png" width="295" height="11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小明在切洋葱时,闻到非常刺激的气味,这些物质贮存在洋葱细胞的______中。</p><p>(2)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往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是0.9%的生理盐水,而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加的液体是______。</p><p>(3)A图应该是观察到的______,但A图是中出现了不少气泡,影响观察。避免气泡产生的操作方法是______。</p><p>(4)B图比较模糊,为了更清晰地观察细胞结构,应该调节______。</p><p>(5)当视野亮度较暗时,可以调节______或者换用凹面镜以增加视野亮度。</p></div></div>
<div><p>【答案】液泡 清水 人体口腔上皮细胞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 2 细准焦螺旋 遮光器 </p><p>【解析】</p><p>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操作步骤是:擦→滴→撕→展→盖→染;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操作步骤是:擦→滴→刮→涂→盖→染;</p><p>观图可知:A图表示人的口腔上皮细胞、B图表示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C图中1是粗准焦螺旋、2是细准焦螺旋、3是转换器、4是遮光器、5是反光镜,据此解答。</p><p>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光线→反光镜→遮光器→通光孔→透明标本→物镜(放大成倒立实像)→镜筒→目镜(放大成虚像)→眼。正常情况下,当高倍物镜转正之后,在视野中央即可看到模糊的物像,只要沿逆时针方向略微调到细准焦螺旋,即可获得清晰的物像。在换上高倍物镜观察时,视野变小、变暗,要重新调节视野亮度,可通过升高遮光器或利用凹面反光镜来增大。</p><p>(1)植物细胞的细胞质中有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有各种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所以小明在切洋葱时,闻到非常刺激的气味,贮存在洋葱细胞的液泡中。</p><p>(2)为了保持细胞的形态,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需在载玻片中央滴加一滴清水。</p><p>(3)观图可知,A图表示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为了避免气泡的产生,放盖玻片时一侧先以45°角度放下,然后另一半再慢慢放下。</p><p>(4)观图可知,2是细准焦螺旋,调节细准焦螺旋图像会更清晰。</p><p>(5)观图可知,4是遮光器、5是反光镜,在显微镜的结构中,能够调节视野亮度的是遮光器和反光镜,遮光器上的大光圈和凹面镜可以增加显微镜视野的亮度。</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黑藻(一种水生单子叶植物)是池塘湖泊中常见的沉水植物,蟹农在开展养殖时也常加入黑藻以提高产量。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p><p>(1)养蟹时加入黑藻,不仅能为蟹提供饵料,还能为蟹的呼吸提供______。蟹和虾以及蝉都属于______动物,但蟹在呼吸上和鱼一样要靠______吸收溶于水中的氧。</p><p>(2)黑藻的叶片小而薄,是研究光合作用的好材料。某生物小组以黑藻做实验材料,进行了如下探究:</p><p>①实验步骤:</p><p>首先,将黑藻遮光处理24h以上,以消耗掉______。然后,将黑藻随机均分成两组:A组置于光下,B组置于黑暗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p><p>第三,从A、B组各摘取一大致相同的叶片,分别放在装有少量酒精的小试管中,隔水加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p><p>最后,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后,分别滴加______染色。</p><p>②实验结果及</p><p>A组叶片变蓝,B组叶片呈黄褐色;该实验结果说明______。</p></div></div>
<div><p>【答案】氧气 节肢 鳃 原有的有机物 碘液 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p><p>【解析】</p><p>(1)解此题考查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的实验。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关键是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p><p>(2)该实验的方法步骤:暗处理→遮盖后,光照射→几小时后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液→冲洗观察叶色现象。</p><p>(1)黑藻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为蟹的呼吸提供氧气。蟹和虾以及蝉都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节肢动动物,且蟹和鱼一样也用腮呼吸。</p><p>(2)①将黑藻遮光处理24h以上,目的是为了让黑藻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才能验证叶片内的淀粉是绿色植物在光下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的。</p><p>用清水洗去叶片上残留的酒精后,加碘液染色,验证淀粉的存在。</p><p>(2)②光下黑藻叶片,遇碘变蓝,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黑暗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的黑藻叶片,遇碘不变蓝,说明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为叶片横切面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03/08/1eae67a9/SYS201906030831035196326545_ST/SYS201906030831035196326545_ST.001.png" width="195" height="14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结构[②]是 ,其特点是细胞排列紧密.</p><p>(2)叶片呈现绿色,是因为图中标号[ ](填序号)所示结构的细胞内含有叶绿体.</p><p>(3)结构[①] 中有导管,能将水运送至叶肉细胞进行 作用,制造有机物.</p><p>(4)[⑤]是指 ,它的张开和闭合是由 细胞控制的</p><p>(5)植物根吸收、运输到叶片的水分绝大部分以 的形式从结构[ ](填序号)中散失,这种生理过程叫 作用.</p><p>(6)构成叶片的所有活细胞中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填一种细胞器名称).</p></div></div>
<div><p>【答案】(1)上表皮;</p><p>(2)③;</p><p>(3)叶脉;光合; </p><p>(4)气孔;保卫;</p><p>(5)水蒸气; ⑤;蒸腾; </p><p>(6)线粒体;</p><p>【解析】</p><p>试题 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图示为叶片的横切面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的①叶脉、②上表皮、③叶肉,④下表皮,⑤气孔。</p><p>(1)②是上表皮,其特点是细胞排列紧密;这样起到保护内部组织的作用。</p><p>(2)③叶肉细胞中靠近上表皮的栅栏组织呈圆柱形,排列整齐,细胞里有较多的叶绿体;接近下表皮的海绵组织形状不规则,排列疏松,细胞里含叶绿体较少,叶肉细胞含有的叶绿体里具有叶绿素,所以叶片呈现绿色。</p><p>(3)①叶脉中含有导管和筛管,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的是有机物,其中导管能将水运送至叶肉细胞,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p><p>(4)形成⑤气孔是由保卫细胞之间形成的小孔。被称为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保卫细胞壁因外侧较薄而内侧较厚,保卫细胞吸水时,细胞膨胀,细胞厚度增加,两细胞分离,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时,细胞收缩,细胞厚度减小,两细胞合并,气孔闭合。所以气孔的张开和闭合由保卫细胞控制。</p><p>(5)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植物体外的一个过程叫蒸腾作用。因此蒸腾作用主要通过叶片的气孔来完成,气孔是叶表皮上一对保卫细胞之间的空隙,是叶片散失水分以及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因此植物根吸收、运输到叶片的水分绝大部分以水蒸气的形式从结构[⑤]中散失的。</p><p>(6)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线粒体能将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因此线粒体存在于植物体的任何部位的活细胞中,而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体的绿色部位。构成叶片的所有活细胞中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p><p>故答案为:</p><p>(1)上表皮; </p><p>(2)③;</p><p>(3)叶脉;光合; </p><p>(4)气孔;保卫;</p><p>(5)水蒸气; ⑤;蒸腾; </p><p>(6)线粒体</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如图是骨骼肌结构和屈肘动作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p><p>(1)一块骨骼肌要跨越一个或几个______,靠附着在不同的骨上;在体内骨骼肌受到来自神经传来的兴奋后而收缩,牵拉所附着的骨活动,从而产生运动。</p><p>(2)屈肘时______收缩,[ ]______舒张,而伸肘时正好相反。</p><p>(3)短跑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声后就迅速起跑这种行为属于______(填“先天性行为”或“学习行为”)。</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03/08/1eae67a9/SYS201906030831037778724982_ST/SYS201906030831037778724982_ST.001.png" width="221" height="17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div></div>
<div><p>【答案】关节      1 ②肱二头肌 ①肱三头肌 学习行为 </p><p>【解析】</p><p>(1)由图可知: 1肌腱,2肌腹,3肌细胞,4结缔组织膜,5血管,②肱二头肌,①肱三头肌。</p><p>(2)骨骼肌由肌腹和肌腱两部分组成。肌腹主要由肌细胞构成,里面有许多血管和神经;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引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运动。</p><p>(3)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例如,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p><p>(4)先天性行为是与生俱来的,不需要通过学习就能获得的。而学习行为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p><p>(1)骨骼肌由肌腹和肌腱两部分组成,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不同的骨上。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引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运动。</p><p>(2)屈肘时,肱二头肌②收缩,肱三头肌①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①收缩,肱二头肌②舒张。</p><p>(3)短跑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声后就迅速起跑这种行为是在教练的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形成的,属于学习行为。</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以下是五种生物细胞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03/08/1eae67a9/SYS201906030831040060195012_ST/SYS201906030831040060195012_ST.001.png" width="412" height="10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一般地说,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但上图中[]______是例外,它主要由______和______组成。图中[]______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我们称这类生物为原核生物。</p><p>(2)E和A相比它没有______,和蘑菇一样,只能靠______获得能量维持生活。</p><p>(3)F一般营______生活,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有重要意义,其繁殖方式是______。</p></div></div>
<div><p>【答案】C病毒 蛋白质外壳 内部的遗传物质 D 细菌 叶绿体 现成的有机物 腐生 孢子繁殖 </p><p>【解析】</p><p>图中A是植物细胞,B是动物细胞,C是病毒,D是细菌,E是酵母菌,F是蘑菇,据此分析解答。</p><p>(1)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图中D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这类生物被称为原核生物。</p><p>(2)A植物细胞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能制造有机物,E酵母菌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蘑菇同样也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p><p>(3)F蘑菇是真菌,过营腐生活,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孢子进行繁殖。</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