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显微镜的操作和临时装片的制作,叙述错误的是</p><p>A. 玻片标本上写有“69 ”字样,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物像也是“69”</p><p>B. 显微镜的倍数越大,则视野越亮,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p><p>C. 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在载玻片中央滴加清水</p><p>D. 盖盖玻片时,应让盖玻片一侧先接触水滴,再缓缓放下,避免出现气泡</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所以玻片标本写有“69”字样,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物像也是“69”,A正确;显微镜的倍数越大,则视野越暗,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B错误;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在载玻片中央滴加清水,目的是保持细胞正常的形态,C正确;盖盖玻片时,应让盖玻片一侧先接触水滴,再缓缓放下,避免出现气泡,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使植物叶片呈现绿色和花瓣呈现红色的细胞结构分别是( )</p><p>A. 液泡 叶绿体 B. 叶绿体 液泡</p><p>C. 液泡 线粒体 D. 叶绿体 叶绿体</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荷花叶片呈绿色的原因是叶片中含有叶绿体,叶绿体中含有光合色素,其中主要是叶绿素;花呈红色是由于花瓣细胞的液泡中含有花青素所致。</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分化和生长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p><p>A. 细胞分化可以形成不同的织</p><p>B. 细胞的分化过程导致遗传物质发生改变</p><p>C. 细胞分裂时先进行核分裂,再进行质分裂</p><p>D. 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的基础</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如动物的肌肉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植物的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和输导组织。</p><p>细胞的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连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是组织,故A正确;细胞分化只是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发生变化,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故B错误;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故C正确;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所以细胞分裂和分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的基础,故D正确。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银杏是达州的市树。下列关于银杏的说法正确的是( )</p><p>A. 银杏能由小长大,只与细胞的生长、细胞的分裂有关</p><p>B. 中学生常用银杏叶片制作叶脉书签,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上看,叶片属于器官</p><p>C. 银杏是最古老的裸子植物之一,被称为植物界的“活化石”,其果实俗称“白果”</p><p>D. 银杏幼根的生长,主要是根的分生区和成熟区共同作用的结果</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银杏能由小长大,与细胞的生长、细胞的分裂、细胞分化有关,A错误;构成植物叶的上下表皮具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叶肉细胞是属于营养组织;叶脉中有导管和筛管,属于输导组织,因此叶是由不同的组织构成的器官,B正确;银杏属于裸子植物,它的种子无果皮包被着,裸露,俗称“白果”的是种子,C错误;银杏幼根的生长,主要是根的分生区和伸长区共同作用的结果,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植物的生命活动有多种,相互之间是有联系的。下列相关判断错误的是</p><p>A. 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来自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p><p>B. 根吸收的水分中,95%以上被光合作用利用</p><p>C. 叶的蒸腾作用强度会影响水和无机盐的运输</p><p>D. 叶片上气孔的开放程度会影响植物的气体交换</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光合作用储存能量,呼吸作用释放能量,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来自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A正确;植物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吸收来的水只有大约1%当做光合作用的原料被植物体利用,大约99%都通过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当中去了,B错误;叶的蒸腾作用强度会影响水和无机盐的运输,C正确;气孔也气体交换的主要通道,叶片上气孔的开放程度会影响植物的气体交换,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农业生产实践过程中,有时要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有时又要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下面四个选项中,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p><p>A. 低温贮藏水果、蔬菜</p><p>B. 农田及时松土</p><p>C. 贮藏粮食时,密闭的粮仓内充加二氧化碳</p><p>D. 小麦种子晒干入仓</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A、低温会抑制水果、蔬菜的呼吸作用,延长保鲜时间;</p><p>B、及时松土可以促进植物根的呼吸作用;</p><p>C、贮藏粮食时,密闭的粮仓内充加二氧化碳,可以抑制粮食的呼吸作用,延长保存时间;</p><p>D、小麦种子晾干后,水分少,呼吸作用弱,可以延长保存时间。</p><p>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动物的结构总是与其功能相适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p><p>A. 蛔虫体表包裹着一层角质层,起到保护作用</p><p>B. 家鸽的肺和气囊相通,增大了气体交换的面积</p><p>C. 蝗虫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p><p>D. 家兔有门齿和臼齿的分化,提高了摄取食物的能力</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内,体表包裹着一层角质层可以防止消化液的侵蚀,起保护作用,A正确;<br />家鸽的肺和气囊相通,气囊不能进行气体交换,B错误;<br />蝗虫体表有外骨骼,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有利于陆地生活,C正确;<br />家兔有门齿和臼齿的分化,提高了摄取食物的能力,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海龟每年按时从上千公里外的海域游到特定的岛屿,在夜间爬上沙滩完成产卵活动。相关叙述正确的是</p><p>A. 雌海龟产卵后用沙子遮盖是一种后天性行为</p><p>B. 骨、骨连接和骨骼肌构成的运动系统是海龟运动的结构基础</p><p>C. 海龟用肺呼吸、心脏四室,为生命活动输送氧气的能力强</p><p>D. 海龟体温恒定、陆地产卵,生殖过程摆脱了对水的依赖</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雌海龟产卵后用沙子遮盖躲过天敌的捕食,是一种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A错误;骨、骨连接和骨骼肌构成的运动系统是海龟运动的结构基础,B正确;海龟是爬行动物,心脏三腔,心室内有不完全的隔膜,心室里有部分是混合血,输送氧气的能力较差,C错误;海龟的体温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属于变温动物。其体内受精,卵生,其受精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完全摆脱了对水的限制,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病毒、细菌和真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p><p>A. 病毒营寄生生活,属于原核生物</p><p>B. 细菌和真菌都是单细胞生物</p><p>C. 细菌和真菌都通过孢子进行繁殖</p><p>D. 一个菌落内的所有个体都属于一个种</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病毒营寄生生活,没有细胞核不属于原核生物,A错误;<br />细菌都是单细胞生物,真菌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B错误;<br />真菌都通过孢子进行繁殖,细菌通过分裂繁殖后代,C错误;<br />一个菌落内的所有个体都属于一个种,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人体消化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p><p>A. 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p><p>B. 食物无需经过消化即可被吸收</p><p>C. 胃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p><p>D. 肠液中只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A正确;</p><p>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B错误;</p><p>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C错误;</p><p>肠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够参与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图是人体在呼吸时肺内气体容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5/10/7f096808/SYS201904151037101083885648_ST/SYS201904151037101083885648_ST.001.png" width="161" height="12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a→b时:呼气,膈顶下降 B. b→c时:吸气,膈肌收缩</p><p>C. c→d时:胸廓容积扩大 D. c→d时:外界气压>肺内气压</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曲线a→b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由大变小,表示呼气,此时肋间肌和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A错误;</p><p>曲线b→c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由小变大,表示吸气,此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B正确;</p><p>曲线c→d时和曲线a→b段表示的相似,都是呼气状态,此时肋间肌和膈肌舒张,使胸廓的上下、左右、前后径变小,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变小,肺也随之回缩,导致外界气压<气管气压<肺内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C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下列各图表示人体某些生理过程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p><p>A.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9/15/08/eeceb871/SYS201909150808538873257567_ST/SYS201909150808538873257567_ST.001.png" width="114" height="11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如图是某人在饭前、饭后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引起CD段快速下降的激素是胰岛素</p><p>B.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9/15/08/eeceb871/SYS201909150808538873257567_ST/SYS201909150808538873257567_ST.002.png" width="137" height="10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如图中的曲线若代表氧气含量的变化,则血管B可表示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p><p>C.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9/15/08/eeceb871/SYS201909150808538873257567_ST/SYS201909150808538873257567_ST.003.png" width="147" height="8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如图是人在一次平静呼吸时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的变化曲线,BC段表示呼气过程</p><p>D.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9/15/08/eeceb871/SYS201909150808538873257567_ST/SYS201909150808538873257567_ST.004.png" width="172" height="10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如图表示3种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各部位被消化的程度,Z曲线表示蛋白质的消化过程</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1)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液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p><p>(2)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流经肺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因此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为含氧丰富的动脉血。</p><p>(3)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p><p>(4)图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在消化道各部位被消化营养物质的百分比程度图,横坐标表示各段消化道:A是口腔,B是咽和食道,C是胃,D是小肠,E是大肠。</p><p>A.。图中是人在饭后,刚获得了糖类等营养物质,因此血糖含量升高(CD),这时人体内的胰岛素分泌增加,来调节糖的代谢,促进血糖合成糖元,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A正确;</p><p>B.若曲线代表氧气的变化,图中显示血液流经血管B时氧气减少,因此则血管B可表示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B正确;</p><p>C.图示中表示的是一次呼吸过程,AB段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肋间肌和膈肌收缩;BC段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则表示呼气,肋间肌和膈肌舒张,胸腔体积缩小。C正确;</p><p>D.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人体消化道中,数量首先变少的是食物X,然后是食物Y,最后是食物Y,。由此可以判断X是淀粉,Y是蛋白质,Z是脂肪。三种营养物质都能在D内被消化,说明D代表小肠;X淀粉在A内也能被消化,说明A是口腔;Y开始消化的部位C是胃;B没有消化功能,且位于口腔中间,可以判断B是咽和食道。C胃中的消化液是胃液,D小肠中有胰液、肠液和胆汁三种消化液。D 错误。</p><p>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血液循环示意图,①②③④表示与心脏直接相连的血管,甲、乙表示不同部位的毛细血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9/10/df77f84e/SYS201904191039399671202862_ST/SYS201904191039399671202862_ST.001.png" width="227" height="17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体循环的路径是:左心室→④→毛细血管乙→③→右心房</p><p>B. 心脏左侧及相连血管①④流静脉血,心脏右侧及相连血管②③流动脉血</p><p>C. 血管②比血管①的管壁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p><p>D. 若毛细血管乙位于小肠,则血液流经乙后营养物质明显增加</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即图中左心室→④→毛细血管乙→③→右心房,A正确;<br />心脏左侧及相连血管①④流动脉血,心脏右侧及相连血管②③流静脉血,B错误;<br />血管②肺动脉比血管①肺静脉的管壁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C正确;<br />从小肠流出的血液是含营养物质丰富的静脉血,所以若毛细血管乙位于小肠,则血液流经乙后营养物质明显增加,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以下关于排泄的说法,正确的是( )</p><p>A. 尿素全都是通过泌尿系统排出的</p><p>B. 皮肤通过汗腺排出的废物只有水和无机盐</p><p>C. 冬天,户外的人呼出了“白气”,不能说明呼吸系统排出了水</p><p>D. 肾脏、肺和汗腺排出的废物是由血液从细胞运输来的</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人体内的一些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p><p>尿素通过泌尿系统和皮肤排出,A错误;水分、无机盐和尿素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B错误;二氧化碳和水以气体的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冬天,户外的人呼出了“白气”,就是呼出的水蒸气遇冷产生的现象,C错误;组织细胞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后,在细胞的线粒体里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给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需要,产生的废物由血液从细胞运输,经肾脏、肺和汗腺排出,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体内分泌腺能分泌激素,下列由激素过多或过少引发疾病的表述中,错误的是</p><p>A. 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成年后会患侏儒症</p><p>B.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甲状腺补偿性增生,会患大脖子病</p><p>C. 胰岛素分泌不足,细胞吸收和利用血糖的能力减弱,会患糖尿病</p><p>D. 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成年后会患巨人症</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分泌异常会引起人体患病。如下图表,</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0/10/43c50ea2/SYS201904201033539710191371_DA/SYS201904201033539710191371_DA.001.png" width="554" height="14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就会患侏儒症,患者身材矮小、但智力正常,故A正确;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就会患甲亢患者食量大增而身体却逐渐消瘦,情绪易于激动,失眠健忘,心率和呼吸频率偏高;大脖子病又叫地方性甲状腺肿,是饮食中缺碘使得的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而导致的,故B错误;胰岛素的作用是调节血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等。所以当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就会患糖尿病,故C正确;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患巨人症,故D正确。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眼、耳是人体从外界获取信息的重要器官。下列关于保护眼、耳的叙述,错误的是( )</p><p>A. 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容易引发近视</p><p>B. 发生近视的人可以通过配戴凹透镜矫正视力</p><p>C. 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容易使鼓膜受损</p><p>D. 遇到巨大声响时,可张嘴、堵耳以保护鼓膜</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近视眼是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引起的,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需要戴凹透镜矫正。保护耳朵关键在于保护耳朵的鼓膜;不让污水进入,遇到巨大声响时张口,不用尖锐东西挖耳,感冒呼吸道感染时要防止中耳炎等,据此解答。</p><p>近视眼是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引起的,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所以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容易引发近视,故A正确;发生近视的人可以通过配戴凹透镜矫正视力,故B正确;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容易使鼓膜受损,鼓膜保持鼓室内外的平衡,故C正确;遇到巨大声响时,可闭嘴、堵耳保护鼓膜,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故D错误。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说的是不同语言刺激给人带来不同的反应,从条件反射的角度分析,下列选项与此最相符的是( )</p><p>A. 闻到花香,顿觉心旷神怡</p><p>B. 看了一部电影,心潮澎湃</p><p>C. 看见青梅,津液顿生</p><p>D. 红灯停,绿灯行</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非条件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条件反射是出生后形成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人类特有的反射是由语言中枢参与。“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是由语言中枢参与的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p><p>闻到花香,顿觉心旷神怡、看见青梅,津液顿生、红灯停、绿灯行这些反射活动都是对具体信号发生反射,而“看了一部电影,心潮澎湃”是由语言中枢参与的条件反射,与题干中的“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最相似。</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传染病和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p><p>A. 患过麻疹的人对各种病毒都具有抵抗力</p><p>B. 戴口罩可以有效降低所有传染病的传染</p><p>C. 患天花的人康复后不是天花的易感人群</p><p>D. 接种疫苗能预防传染病也能治疗传染病</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p><p>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注射的麻疹疫苗属于病原体,会刺激人体的免疫细胞产生麻疹抗体,只对麻疹病毒具有抵抗力,对其他病毒不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故A错误;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戴口罩属于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措施中切断传播途径。但不能有效降低所有传染病的传染,如艾滋病的传染,故B错误;天花病毒侵入人体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天花病毒的蛋白质即抗体,在上述过程中,属于抗原的是天花病毒,病毒进入人体后,淋巴细胞产生抵抗该病毒的抗体,所以患过天花的人不会再患天花,康复后不是天花的易感人群,故C正确;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预防传染病,是因为疫苗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而不是直接杀死病原体,故不能治疗传染病,故D错误。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健康生活需要科学的知识.下列做法正确的是</p><p>A. 感染了流行性腮腺炎的学生,服药后继续坚持上课</p><p>B. 某人胳膊受伤,血液鲜红喷射而出,在伤口近心端捆扎</p><p>C. 人工呼吸时,吹气的次数为每分钟26-28次</p><p>D. 为了预防感冒,某同学经常喝板蓝根冲剂</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动脉出血时颜色鲜红,血流速度快,呈喷射状。止血时一般在受伤动脉的近心端,采用指压止血法或止血带止血法进行止血。</p><p>如果不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患流行性腮腺炎的学生,很容易造成大面积传染,不能坚持上课,故A错误;某人胳膊受伤,血液鲜红喷射而出,属于动脉出血,在伤口近心端捆扎,故B正确;根据呼吸运动的原理,可用人工方法让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以帮助呼吸运动减弱或暂时停止呼吸的患者维持肺的通气功能,这就叫人工呼吸。每分钟内呼吸的次数叫呼吸频率。据测定,呼吸频率随着年龄、性别和活动情况的不同而不同。成年人在平静状态下的呼吸频率大约是15---20次/分,人工呼吸时,吹气的次数为每分钟15---20次,故C错误; 凡是药物都带有一定的毒性或副作用,如果应用合理,可以防治疾病,反之,则有可能危害健康,故D错误。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四种动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p><p>A. 涡虫一一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p><p>B. 蛔虫一一身体由相似的体节组成,有口有肛门</p><p>C. 河蚌-一身体柔软,外壳为贝壳,用肺呼吸</p><p>D. 蚯蚓一身体呈圆筒形,体壁湿润能进行气体交换</p></div></div>
<div><p>【答案】AD</p><p>【解析】</p><p>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两侧对称(左右对称)、背腹扁平、体壁具有三胚层、无体腔、循环系统由口、咽、肠组成,无肛门。线形动物的特征为:身体细长,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有假体腔。软体动物的特征:身体柔软,身体外包有外套膜,大多具有坚硬的贝壳,具有各种形状不同的足。环节动物的特征为: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靠刚毛和疣足辅助运动。</p><p>涡虫属于扁形动物,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故A正确;蛔虫属于线形动物,有口有肛门,但身体不分节,故B错误;河蚌属于软体动物,身体表面有外套膜,用鳃呼吸,故C错误; 蚯蚓属于环节动物,身体呈圆筒形,保持体壁湿润,有利于完成呼吸作用,故D正确。故选AD。</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温室大棚能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各种适宜的环境条件,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10/11/08/ffba7123/SYS201910110808477116424298_ST/SYS201910110808477116424298_ST.001.png" width="458" height="18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某同学为探究大棚内植物的生理活动,设置了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将该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后,发现透明塑料袋内壁上出现了小水珠,这些小水珠主要来自于植物的______作用;继续将该植物置于光下几小时,摘下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发现______部分(填图中序号)叶片为蓝色,③部分叶片为棕黄色,则可证明光合作用的原料是______。</p><p>(2)若要探究大棚内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除将塑料袋内的氢氧化钠去除外,还应将实验装置置于______环境中,一段时间后,将袋内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会发现澄清的石灰水______。</p><p>(3)该同学进一步探究了大棚内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产生氧气的情况(不考虑温度因素),并将探究的结果绘制成了图乙曲线。请分析回答。</p><p>①A点,植物进行的与消耗氧气有关的生理活动是______。</p><p>②B点为曲线和横轴的交点,该点表示植物消耗的氧气与产生的氧气量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p><p>③C点表示植物产生氧气的量大于消耗氧气的量,此时光合作用的强度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的强度。</p></div></div>
<div><p>【答案】蒸腾 ② 二氧化碳 黑暗 变浑浊 呼吸作用 相等 大于 </p><p>【解析】</p><p>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如表:</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10/11/08/ffba7123/SYS201910110808477116424298_DA/SYS201910110808477116424298_DA.001.png" width="554" height="9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通过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探究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分析现象,得出结论。</p><p>(1)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通过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因此,大棚内壁上经常出现小水珠,这些小水珠部分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还有部分来自土壤水分的蒸发。图中②和③是一组以二氧化碳为变量的对照实验,由于③叶片所处的环境没有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所以③叶片由于缺乏原料而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有机物淀粉,遇碘溶液不能变蓝色;②叶片由于环境中有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遇碘溶液变蓝色。因此,继续将该植物置于光下几小时,摘下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发现②部分叶片为蓝色,③部分叶片为棕黄色,则可证明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p><p>(2)根据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特性,在黑暗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就进入了瓶中,从而使石灰水变浑浊。因此,若要探究大棚内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除将塑料袋内的氢氧化钠去除外,还应将实验装置置于黑暗环境中,一段时间后,将袋内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会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p><p>(3)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如表:</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10/11/08/ffba7123/SYS201910110808477116424298_DA/SYS201910110808477116424298_DA.001.png" width="554" height="9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在A点,没有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p><p>②在B点,产生的氧气量为0,说明植物消耗的氧气与产生的氧气量相等。 </p><p>③C点表示植物产生氧气的量大于消耗氧气的量,此时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我们可以利用如图一所示装置来比较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已知其他条件适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10/11/08/ffba7123/SYS201910110808480031280012_ST/SYS201910110808480031280012_ST.001.png" width="554" height="22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当图一中甲处气体的CO2浓度低于乙处时,植物光合作用强度______呼吸作用。(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p><p>(2)CO2进出叶片的通道是______,它的开闭受______控制。</p><p>(3)黑暗时,甲处测到的C02主要来自植物的______和土壤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等。</p><p>(4)装置内,光由暗逐步调亮,测得甲处CO2量下降:光照强度与甲处CO2量的关系如图二,说明在ab段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______。</p><p>(5)18世纪,英国科学家普罗斯特利通过如图三实验证实绿色植物可通过______作用净化空气,维持生物圈的______平衡。</p></div></div>
<div><p>【答案】大于 气孔 保卫细胞 呼吸作用 增强 光合 碳氧 </p><p>【解析】</p><p>植物的光合作用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中,并释放出氧气;呼吸作用是吸收氧气,分解有机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可见植物的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如表:</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10/11/08/ffba7123/SYS201910110808480031280012_DA/SYS201910110808480031280012_DA.001.png" width="554" height="9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因此,甲处气体的CO2浓度低于乙处是因为发生光合作用消耗减少了,即此时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 </p><p>(2)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构成,气孔的大小是由保卫细胞控制,是气体进出和水分散失的门户。因此,CO2进出叶片的通道是气孔,它的开闭受保卫细胞控制。 </p><p>(3)光合作用在有光照条件下进行,而呼吸作用在有光与无光条件下均在进行。因此,黑暗时,植物呼吸作用较强,产生二氧化碳,所以甲处测到的CO2主要来自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的分解作用产生的,分解者把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等物质。 </p><p>(4)装置内,光由暗逐步调亮,测得甲处CO2量下降;由图二可知,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二氧化碳逐渐减少,说明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增强。因此,装置内,光由暗逐步调亮,测得甲处CO2量下降:光照强度与甲处CO2量的关系如图二,说明在ab段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增强。</p><p>(5)植物的光合作用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中,并释放出氧气。因此,18世纪,英国科学家普罗斯特利通过如图三实验证实绿色植物可通过光合作用净化空气,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守道路畅通,保一方平安”是交通警察的职责所在,请根图分析交警的执勤行为,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相关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10/11/08/ffba7123/SYS201910110808482855888467_ST/SYS201910110808482855888467_ST.001.png" width="339" height="13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王警官看见一辆行驶不稳的汽车迎面驶来,迅速做出“靠边停车”的交通手势,司机看到手势,立即停车,这属于______反射,此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p><p>(2)“请出示你的驾驶证,行驶证”,随着王警官的声音响起司机图甲中的[]______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沿着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______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p><p>(3)王警官要求司机对着酒精测试仪吹气,此时司机的膈肌处于______状态。</p><p>(4)王警官在进一步检查车辆时,不慎被后备箱内的尖锐物品刺到手指,他立即缩手,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是______,请写出该反射神经冲动的传导的过程______(用图乙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p></div></div>
<div><p>【答案】复杂 大脑 3耳蜗 大脑皮层 舒张 反射弧 a→b→c→d→e </p><p>【解析】</p><p>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包括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简单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复杂反射是出生以后,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当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p><p>(1)复杂反射是出生以后,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因此,司机看见交警靠边停车的手势后,是对手势这种信号的刺激做出的一种反应,此反射过程中,有大脑皮层的参与,属于复杂(条件)反射,此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p><p>(2)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因此,“请出示你的驾驶证,行驶证”,随着王警官的声音响起司机图甲中的3耳蜗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沿着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p><p>(3)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当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因此,王警官要求司机对着酒精测试仪吹气,此时司机的膈肌处于舒张状态。</p><p>(4)王警官在进一步检查车辆时,不慎被后备箱内的尖锐物品刺到手指,他立即缩手,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反射弧中神经冲动传导的路线: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缩手反射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是a→b→c→d→e。</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5月20日是“全国学生营养日”,2018年的主题是:“营养+运动,平衡促健康”。请结合所学知识,据以下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模式图分析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10/11/08/ffba7123/SYS201910110808485367342772_ST/SYS201910110808485367342772_ST.001.png" width="518" height="16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青少年要合理营养:牛奶220mL+麦香面包150g+水果100g是小明的早餐,面包中的淀粉在A系统中,最终被消化的主要场所是______,有多种消化液参与了淀粉的消化,包括______;被吸收后的营养物质随循环系统到达脑部细胞时,经过心脏四腔的顺序分别是_____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p><p>(2)青少年要常喝水:利于排出体内废物,C系统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______,正常情况下,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后,回到血液中的物质是______。</p><p>(3)青少年要勤运动:运动时,呼吸也加快加深,气体到达肺泡后,经过②③表示的生理活动______的气体交换,该生理活动的完成是通过______实现的。</p><p>(4)青少年要避免肥胖:人体经过程______(用序号表示)后,组织细胞获得了营养物质和氧气。如果摄取营养物质过多又疏于运动,往往会引起肥胖。</p></div></div>
<div><p>【答案】小肠 唾液、肠液和胰液 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 肾脏 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部分无机盐 肺泡内 气体的扩散作用 ①②④ </p><p>【解析】</p><p>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如下:</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10/11/08/ffba7123/SYS201910110808485367342772_DA/SYS201910110808485367342772_DA.001.png" width="554" height="18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尿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里的气体交换和组织细胞里的气体交换,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完成。</p><p>(1)小肠中有肠液、胰液、胆汁,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所以小肠是食物消化的主要场所。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因此,面包中的淀粉在A消化系统中被消化的主要场所是小肠,最终被分解为葡萄糖。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10/11/08/ffba7123/SYS201910110808485367342772_DA/SYS201910110808485367342772_DA.002.png" width="391" height="11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葡萄糖被吸收后的营养物质随循环系统到达脑部细胞时,葡萄糖吸收进入血液→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脑部的毛细血管处,所以经过心脏四腔的顺序分别是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p><p>(2)尿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尿液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因此,C表示泌尿系统,肾脏是排泄的主要器官,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正常情况下,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后,回到血液中的物质是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部分无机盐。</p><p>(3)肺泡里的气体交换是指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肺泡里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里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交换的结果是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因此,青少年要勤运动:运动时,呼吸也加快加深,气体到达肺泡后,经过②③表示的生理活动是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该生理活动的完成是通过气体的交换作用实现的。</p><p>(4)①是消化系统吸收营养物质,②呼吸系统吸收氧气通过肺泡里的气体交换进入血液,④表示血液循环,完成体内的物质运输,所以经过①②④过程后,组织细胞获得了营养物质和氧,用于生命活动,如果摄取营养物质过多又疏于运动,往往会引起肥胖。</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