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6 21:09:54

辽宁省铁岭市中考生物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嫁接中,取自优良品种植物体上的芽和接受芽的枝干依次叫作</p><p>A. 接穗和砧木    B. 砧木和接穗    C. 接穗和接穗    D. 砧木和砧木</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据此解答。</p><p>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时,接上去的芽或枝叫接穗,被接的植物叫砧木,嫁接时应当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因为形成层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得接穗和砧木长在一起,易于成活。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有性生殖的繁殖方式为(     )</p><p>A.用根繁殖       B.用茎繁殖        C.用种子繁殖      D.用叶繁殖</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植物的无性生殖通常由植物体的营养器官(根、叶、茎)产生出新的个体,这种生殖方式叫做营养生殖,选项中A、B、D都是用营养器官进行的繁殖,都是无性生殖;种子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成的,经过了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因此用种子繁殖是有性生殖的繁殖方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是指</p><p>A. 受精卵一幼虫一成虫</p><p>B. 受精卵---幼虫一蛹一成虫</p><p>C. 受精卵一蛹一成虫</p><p>D. 受精卵一幼虫一成虫</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如蝶、蚊、蝇、菜粉蝶、蜜蜂,蚕等。不完全变态发育,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例如蜻蜓、蟑螂、蝼蛄、蟋蟀、蝗虫等。</p><p>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是指经过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而经过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的是不完全变态发育。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养鸡场中,母鸡和公鸡一般是分开饲养的,在这种情形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p><p>A. 所有母鸡下的蛋都不能孵出小鸡</p><p>B. 所有母鸡下的蛋都能孵出小鸡</p><p>C. 只有小部分母鸡下的蛋能孵出小鸡</p><p>D. 分开饲养的母鸡不能下蛋</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受精卵是新生命的开始,受精的蛋是指公鸡和母鸡进行交配过,精子与卵细胞在母鸡体内结合成的受精卵。在适宜的条件下,受精的鸡蛋就能孵出小鸡。</p><p>要想孵化出小鸡,鸡蛋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鸡蛋是受精的卵;具备鸡蛋孵化所需要的适宜的温度。养鸡场的母鸡和公鸡是分开饲养的,因此,母鸡下的蛋就不是受精的蛋,都不能孵出小鸡。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青蛙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p><p>A. 青蛙体表无覆盖物,失水较快</p><p>B. 青蛙的呼吸依赖肺和皮肤两种器官</p><p>C. 在水中或陆地都没有足够的食物</p><p>D. 身体散热差,不能长时间留在水中</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青蛙体表无覆盖物,失水较快,不适于干燥的陆地生活,A不正确;<br />青蛙的呼吸依赖肺,适宜陆生,用皮肤呼吸适于水生,B正确;<br />青蛙的食物主要是生活在陆地上的活昆虫,C不正确;<br />青蛙皮肤裸露,身体散热快,不能长时间留在水中的原因是用肺呼吸,D不正确。<br />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为染色体与DNA的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3/11/1d4f1be9/SYS201904131134593903817746_ST/SYS201904131134593903817746_ST.001.png" width="293" height="12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①主要存在于细胞质</p><p>B.①上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的片段叫做基因</p><p>C.③通常分布于细胞核中</p><p>D.正常人体的所有细胞中,③的数量全部为23对</p></div></div>
<div><p>【答案】BC</p><p>【解析】此题考查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遗传物质在细胞中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基因→DNA分子→染色体→细胞核→细胞.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③]染色体,它是由[①]DNA和[②]蛋白质两部分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DN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遗传片段.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染色体在体细胞中的数目是成对存在的.但是,染色体在精子和卵细胞中是成单存在的.如人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为23对,它的精子和卵细胞中的染色体为23条.因此选项A和选项D的叙述是不正确的.</p><p>故选:B、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的性别决定是由精子类型决定的,这是由于精子有(     )</p><p>A.两条X染色体                  B.两条Y染色体</p><p>C.一条X染色体和一条Y染色体    D.一条X染色体或一条Y染色体</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在生殖过程中,男性产生的精子就有两种,一种是含有X染色体的,另一种是含Y染色体的,女性产生的卵细胞只有一种,是含有X染色体的;如果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与含X染色体的精子相融合,那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就是XX,由它发育成的孩子就是女孩;如果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与含Y染色体的精子相融合,那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就是XY,由它发育成的孩子就是男孩;可见,人的性别决定于父亲的哪一种精子与卵细胞相融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为人体体细胞中的一对基因(B和b),位于一对染色体上的示意图,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1/31/10/690f1a0b/SYS201901311005510609773556_ST/SYS201901311005510609773556_ST.001.png" width="114" height="10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B表示显性基因</p><p>B. 如果B来自父方,则b来自母方</p><p>C. 此个体表现出的是B所控制的形状</p><p>D. b控制的形状不能在后代中表现,属于不遗传的形状</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隐性基因习惯以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对应的显性基因则以相应的大写字母表示。因此B表示显性基因,A正确;生物体中的体细胞是由受精卵分裂分化形成的,受精卵中的一对基因,一个来自父方,另一个来自母方,如果B来自父方,则b一定来自母方,B正确;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因此Bb个体表现出的是B所控制的性状,C正确;隐性基因b控制的性状虽然不能在后代中表现,但隐性基因会一代代的传递下去。因此b控制的性状属于遗传的性状,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1953年,美国科学家米勒首先模拟原始地球闪电和大气成分,在密闭的装置里,连续进行火花放电,合成了(  )</p><p>A. 核酸    B. 蛋白质    C. 氨基酸    D. 葡萄糖</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米勒的实验装置如图:</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10/27/10/77b349ee/SYS201810271006026391857699_DA/SYS201810271006026391857699_DA.001.png" width="149" height="19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br />米勒的实验如图,将水注入左下方的烧瓶内,先将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去。然后打开左方的活塞,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原始大气)。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汽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升的大烧瓶中,经受火花放电(模拟雷鸣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氨基酸),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原始生命起源的大致过程是</p><p>A. 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一有机物一原始生命</p><p>B. 火山熔岩的主要成分一有机物一原始生命</p><p>C. 海洋中的主要成分一有机物一原始生命</p><p>D. 原始土壤的主要成分一有机物一原始生命</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各种不同的证据的发现,人们对生命起源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在地球形成的最初是没有生命的,在地球上生命发生之前,经历了由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的化学进化过程。据此解答。</p><p>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因此简而言之即是:原始大气在雷电、紫外线等长期作用下,形成有机小分子,这些有机物随雨水汇集到原始海洋中,形成有机大分子,通过长期的相互作用,最后形成原始的生命。体现了由“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一有机物一原始生命”过程。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对生物进化总趋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p><p>A. 从体积小到体积大    B. 由简单到复杂</p><p>C. 由低等到高等    D. 由水生到陆生</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可以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演化树显示了目前科学家对小熊猫、大熊猫、熊和浣熊之间亲缘关系的认识,你认为和大熊猫亲缘关系最近的动物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0/10/43c50ea2/SYS201904201033139860932801_ST/SYS201904201033139860932801_ST.001.png" width="204" height="14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小熊猫    B. 熊    C. 浣熊    D. 大熊猫</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生物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他们有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p><p>分析题中的进化树可知,小熊猫、大熊猫、熊和浣熊有共同的祖先,其祖先由于某种原因朝两个方向进化,一支进化成了浣熊和小熊猫,一支进化成了大熊猫和熊。可见浣熊和小熊猫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大熊猫和熊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化石之所以能够成为生物进化的证据,主要原因是</p><p>A. 化石是保存下来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p><p>B. 化石在地层里的出现是有一定顺序的</p><p>C. 化石是古生物学研究的对象</p><p>D. 化石是经过慢长的地质年代才形成的</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化石是由生物体的坚硬部分形成的,如植物茎的化石,动物的牙齿、骨骼、贝壳等的化石,有些化石则是生物体的印痕所形成的,如树叶的印痕化石,因此所有的化石都是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p><p>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另外,科学家还发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是没有化石的,说明地球上最初是没有生命的。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疾病中属于传染病的是</p><p>①中耳炎 ②发病期的肝炎 ③狂犬病 ④佝偻病 ⑤结膜炎 ⑥蛔虫病 ⑦天花 ⑧高血压</p><p>A. ①③④⑤    B. ①⑤⑥⑦    C. ④⑥⑦⑧    D. ②③⑤⑥⑦</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按照传播途径不同,可分为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和体表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p><p>传染病是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传染源指的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染源只能是人或者动物。传播途径指的是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病原体指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①口腔或呼吸道中的病菌可以从咽部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发炎的。因此上呼吸道感染,病菌可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可能会发生中耳炎;②发病期的肝炎、③狂犬病、⑤结膜炎、⑥蟈虫病、⑦天花都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属于传染病;④佝偻病是由于缺乏含钙的无机盐造成的;⑧高血压不是由病原体引起的不是传染病。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为预防流感,可以注射流感疫苗。注射的物质和采取的措施分别称为</p><p>A. 抗体,保护易感人群    B. 抗原,保护易感人群</p><p>C. 抗体,控制传染源    D. 抗原,切断传播途径</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据此作答。</p><p>由分析可知组织学生注射乙脑疫苗,是由病原体乙型脑膜炎病毒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不会使人得病,但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抵抗乙型脑膜炎病毒的抗体,因此接种的疫苗相当于抗原,其产生的抗体,能抵抗乙型脑膜炎病毒,保护人体不被乙型脑膜炎病毒侵袭,维持人的身体健康,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上属于保护易感人群。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关于非处方药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p><p>A.非处方药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p><p>B.标有“OTC”的药品是非处方药</p><p>C.在使用非处方药前要仔细阅读使用说明</p><p>D.非处方药对<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0/10/d8c96798/SYS201904201031581817688416_ST/SYS201904201031581817688416_ST.001.png" width="2" height="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人体没有毒副作用</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A、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OTC.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r />B、标有“OTC”的药品是非处方药,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助理医师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Rx.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r />C、在使用非处方药前要仔细阅读使用说明包括: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规格、用法用量、生产日期、产品批号、有效期、生产企业等内容.其中生产企业和批准文号等信息,可以证明药品的是否由合法的正规企业生产,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信息,可以让我们知道该药品是否过期.功能用量、禁忌等信息,可以让我们知道是否适合自己的病症和自身的实际情况.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通过药品使用说明书,我们能了解药品的适应症、用法用量、是否过期等信息,这是我们安全用药的基本要求.<br />D、一般地,药物的选择性都不强,一般不可能只作用于一个病灶.在治病的同时,其他作用就成了副作用.因此药物一般都会表现出一定的毒副作用.因此是药三分毒.非处方药对人体也有毒副作用,只是毒性较小.故该选项符合题意.<br />故需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感冒后正确的用药方法是</p><p>A. 取来头孢霉素就服用    B. 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p><p>C. 感冒糖浆很甜,可以多喝点    D. 当感冒病情减轻时,就停止用药</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A、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因起的,头孢霉素的作用对象是细菌,对病毒不起作用,因此头孢霉素对治疗流感效果不大,C、药物一般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过量服用,会危害人体健康,D、感冒症状减轻,但体内的致病菌还没有完全清除,一般情况,症状完全消失也要加服药品1到2日,故A、C、D都不符合题意。</p><p>B、感冒的病因病情有多种,请医生诊治,对症治疗,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是符合安全用药,故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卫生部规定在每年12月4日四周岁以下的儿童必须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以预</p><p>防小儿麻痹症。这是因为儿童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后,能在体内产生</p><p>A. 抗体    B. 抗原    C. 病毒    D. 溶菌酶</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由分析可知给小儿服用的小儿麻痹疫苗糖丸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进入人体后不会使人得病,但能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的蛋白质,叫做抗体,则这种疫苗相当于抗原,其产生的抗体只对引起小儿麻痹症的病原体起作用,对其他病原体无效,可见其免疫作用是特定的,有针对性的,属于特异性免疫.</p><p>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命和健康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关爱生命从生活做起.下列生活习惯中需要调整的是(    )</p><p>A. 购买食品时,要注意查看保质期</p><p>B. 用餐时,尽管喜欢吃牛肉,但也要吃青菜</p><p>C. 遇到好玩的网络游戏时,要废寝忘食去攻关</p><p>D. 在公共场所发现有人吸烟时,要善意提醒“禁止吸烟”</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平时生活中要关注食品的安全,在购买食品时,要注意查看保质期,检验合格等,A不符合题意;<br />在用餐时,“吃得营养,吃出健康”要注意营养物质的均衡搭配,要合理膳食,B不符合题意;<br />不要沉迷网络游戏,合理安排时间,C符合题意;<br />吸烟有害健康,因此,在公共场所发现有人吸烟时,要善意提醒“禁止吸烟”,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变异中,属于不可遗传变异的是( )</p><p>A. 高产抗倒伏小麦</p><p>B. 较正常辣椒大许多倍的太空椒</p><p>C. 水肥充足长出的大花生</p><p>D. 转基因超级鼠</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p><p>生物的变异分为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变异是遗传 的变异,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由于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不能遗传给后代,是不遗传的变异;选项中,A、B、D都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变异,是遗传的变异,能遗传给后代;选项C中,水肥充足长出 的大花生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故C符合题意.</p><p>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天花病毒侵入人体后,使人患上天花,同时在病人体内产生抵抗天花病毒的抗体,此人以后就不会再患天花了。人类的这种免疫不属于( )</p><p>A. 保卫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B. 特异性免疫</p><p>C. 非特异性免疫    D. 后天性免疫</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农田中施用某种农药防治害虫,使用年数越长,效果越差。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p><p>A. 农药的质量越来越差</p><p>B. 农药使害虫发生了抵抗农药的变异</p><p>C. 农药选择了害虫中能抵抗农药的变异</p><p>D. 害虫会自然产生并且越来越强大</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进化论的核心内容。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论点是物种是可变的,而且生物具有多样性和适应性。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自然界中生物进化的原因有两方面:内因是遗传变异,外因是自然选择。</p><p>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害虫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农药时,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农药时,又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害虫大多是抗药性强的害虫。在使用同等剂量的农药时,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杀虫作用,导致农药的灭虫的效果越来越差。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吸毒的叙述,错误的是</p><p>A. 抵制毒品的最好方法是远离吸毒的人和场所</p><p>B. 某人在吸毒后变得词不达意,说明毒品可能损伤到他的大脑</p><p>C. 吸毒的人可能会因共用注射器而感染艾滋病</p><p>D. 某人只要看到吸毒用品,就会形成简单反射,毒瘾发作</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毒品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都有很大的损害,可产生异常的兴奋、抑制等作用,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如失眠、烦躁、惊厥、麻痹、记忆力下降、主动性降低、性格孤僻、意志消沉、周围神经炎等。毒品具有很强的成瘾性,一旦沾染,很难戒除,严重危害吸毒者的身心健康,危害社会。</p><p>毒品具有很强的成瘾性,一旦沾染,很难戒除,严重危害人体身心健康,危害社会。我们都杜绝毒品,尤其是青少年,要坚决远离毒品,坚决杜绝“第一口”,吸毒往往是从第一口开始的,一旦开始,就会成瘾。因此抵制毒品的最好方法是远离吸毒的人和场所,故A正确; 毒品对脑等神经系统都有很大的损害,可产生异常的兴奋、抑制等作用,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往往在吸毒后变得词不达意,故B正确; 吸毒有很多方式,如用注射器“吸毒”,即静脉注射,吸毒者往往因为共用注射器而感染艾滋病,故C正确;看到锡纸、打火机或注射器,毒瘾就会发作,这是对锡纸、打火机或注射器等条件产生了一种条件反射,属于复杂反射,故D错误。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不要随地吐痰的主要原因是</p><p>A. 痰中含有大量细菌    B. 痰中含有大量病菌</p><p>C. 气管内分泌的黏液太脏    D. 以免污染地面</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当吸进的气体在经过气管时,其中残留的灰尘和病菌会被黏液黏住而形成痰,因为痰中含有大量的病菌,所以不能随地吐痰。</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滥用抗生素,危害健康。以下关于抗生素的说法正确的是:</p><p>A.越贵越好          B.可随意购买        C.包治百病          D.请遵医嘱 </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性疾病的药物,属于处方药,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抗生素的品种,合理、适量的服用,并不是越贵越好,抗生素也不能包治百病,只能治疗细菌性疾病。滥用还会引起细菌的抗药性增强,以及杀死正常的有益菌等副作用。可见D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保持愉快心情是心理健康的核心。当遇到挫折而情绪不好时,不宜采取的调节方法是</p><p>    A、找朋友诉说     B、外出跑步    C、自我更比与压抑    D、自我调侃安慰</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略</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樱桃味美多汁,俗话说“樱桃好吃树难栽”,可是近几年,徐州吕梁山风景区等地成功地采用嫁接方法繁殖了大片樱桃树,从而满足了人们大量采摘和购买的需要.</p><p>请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p><p>(1)号称“春果第一枝”的樱桃在春寒料峭时就开始上市.影响它成熟时间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_______.</p><p>(2)资料中樱桃的繁殖方式属于_______________生殖.若以大叶草樱桃为砧木,红灯樱桃为接穗,则所结果实的性状与_______________樱桃相同.</p><p>(3)我们喜欢的“红灯”(红色果皮)是大连农科所用“那翁”(黄色果皮)与“黄玉”(黄色果皮)两个品种杂交获得的.在遗传学上,果皮颜色的黄与红被称为_______________,据此推断,隐性性状是_______________.</p><p>(4)如果主栽品种的基因型为tt,授粉品种的基因型TT.人工授粉后,主栽品种上结出的果实果肉细胞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种子中胚细胞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  温度  无性  红灯  相对性状  红色果皮  tt  Tt</p><p>【解析】</p><p>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时,接上去的芽或枝叫接穗,被接的植物叫砧木,嫁接时应当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因为形成层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得接穗和砧木长在一起,易于成活。结合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植物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进行答题。</p><p>(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号称“春果第一枝”的樱桃在春寒料峭时就开始上市,影响它成熟时间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 </p><p>(2)无性生殖是指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可知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因此,资料中樱桃的繁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若以大叶樱桃为砧木,“红灯”为接穗,则所结果实的性状与“红灯”相同。 </p><p>(3)在遗传学上,果皮颜色的黄与红被称为相对性状。“红灯”红色果皮是用“那翁”黄色果皮与“黄玉”黄色果皮杂交获得,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当控制某个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如用“那翁”黄色果皮细胞内的基因是Rr,“黄玉”细胞内的基因是Rr,则杂交第一代控制果皮颜色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遗传,这时该生物体就表现为显性基因Rr所控制的性状,即显性状态果皮是黄色,隐性状态为rr,据此推断,在果皮颜色黄与红这对相对性状中,隐性性状是红色果皮。 </p><p>(4)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统称为性状。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果肉属于果皮,是子房壁发育成的,即使基因型TT的花粉授到基因型tt的柱头上,但发育成果皮的子房壁仍是基因型tt的细胞构成的,细胞内有着控制tt性状的基因;基因发生改变的只是胚珠内的受精卵,基因型变为Tt。因此,如果主栽品种的基因型为tt,授粉品种的基因型为TT,人工授粉后,主栽品种上结出的果实果肉细胞的基因是tt型,种子中胚细胞的基因型是Tt。</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4分)人与人之间在高矮、胖瘦、单双眼皮等性状上存在差异。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社区内对居民眼皮的性状进行了调查,其结果如表2所示。</p><p>表2:人类眼皮性状遗传调查</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0/10/43c50ea2/SYS201904201033156705801338_ST/SYS201904201033156705801338_ST.001.png" width="554" height="13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请分析回答:</p><p>(1)单、双眼皮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是具有特定遗传效应的    片段。</p><p>(2)单眼皮和双眼皮是人类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这在遗传学上称为      。</p><p>(3)如果显性基因用D表示,隐性基因用d表示。在第②组别中,某一家庭生了一个单眼皮的孩子,则双亲的基因组成是         。</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td style="width:25%; 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A.DD×dd</p></td><td style="width:25%; 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B.Dd×Dd</p></td><td style="width:25%; 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C.dd×dd</p></td><td style="width:25%; 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D.Dd×dd</p></td></tr></table><p>&#xa0;</p><p>(4)假如第①组别某一家庭的母亲,通过手术变成双眼皮,她的双眼皮性状不能遗传给后代,其原因是她体内的遗传物质         改变。</p></div></div>
<div><p>【答案】(每空1分共4分)</p><p> (1) DNA    (2)相对性状   (3)D    (4)没有发生</p><p>【解析】</p><p>基因是具有特定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单眼皮和双眼皮是相对性状。由第③组别中父母均为双眼皮,孩子有单眼皮出现,说明控制双眼皮的是基因D,单眼皮是隐性基因d,在第②组别中,某一家庭生了一个单眼皮的孩子,孩子基因型为dd,双亲基因型为Dd×dd,选D。环境因素引起的性状的改变不能通过生殖细胞传递给后代。</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为了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是否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p><p>在A、B花盆中分别装人贫瘠的土壤和肥沃的土壤,并分别种入1粒同种大花生种子。适当浇上清水观察两个花盆中花生生长成熟后所结花生果实大小情况。请据实验设计回答:</p><p>(1)本实验中设计的变量是什么?_______________。</p><p>(2)你认为该同学设计的A、B两组实验能起到对照作用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3)该实验在设计上有何问题应该如何改进?__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  贫瘠的土壤和肥沃的土壤  不能;种入1粒种子做实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种子样本的不确定性太大),不足以说明问题  种入的花生粒不应该是1粒应多种几粒(如10粒)。(或从浇清水的量、放置的温度、光照等等方面修改。)</p><p>【解析】</p><p>探究成功的前提是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探究成功的关键是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探究计划包括方法和步骤,以及所需要的材料用具等。</p><p>(1)实验中除了在A、B两个花盆中分别装入贫瘠的土壤和肥沃的土壤的条件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实验变量是贫瘠的土壤和肥沃的土壤,这样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土壤营养条件引起的,使实验结果具有可信性和说服力。</p><p>(2)不能。种入1粒种子做实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种子样本的不确定性太大),不足以说明问题。 </p><p>(3)应在每组土壤中放置相等数量的多粒花生种子作为重复实验,然后观察平均生长状况。这样可以排除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因此,该实验在设计上问题改进是种入的花生粒不应该是1粒应多种几粒(如10粒)。(或从浇清水的量、放置的温度、光照等等方面修改。)</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野外观察发现生活在青草丛中的昆虫是绿色的。昆虫的这种保护色是怎样形成的呢?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作了模拟探究。</p><p>(1)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p><p>(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p><p>(3)实验步骤如下①在一间铺有绿色地毯的房子里,放入同种且大小相似的绿色昆虫、灰色昆虫各20只,然后将一只母鸡放入房间内。②半小时后,撤出母鸡,计算两种颜色昆血的幸存者数。③假设每个幸存者都产生两个后代,且体色与幸存者相同,第二天按此补充投入两种颜色的昆虫,放回母鸡。半小时后,又撤出母鸡,再次计算两种颜色昆虫的幸存者数。④重复③步骤至第三代,若获得的数据如下表,请分析回答:</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6.5pt"><td rowspan="2" style="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昆  虫</p></td><td colspan="2" style="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第一代</p></td><td colspan="2" style="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第二代</p></td><td colspan="2" style="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第三代</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 开始数目 </p></td><td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幸存数目</p></td><td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开始数目</p></td><td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幸存数目</p></td><td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开始数目</p></td><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幸存数目</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 绿色昆虫 </p></td><td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20</p></td><td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9</p></td><td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27</p></td><td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13</p></td><td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39</p></td><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20</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灰色昆虫</p></td><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20</p></td><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5</p></td><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15</p></td><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4</p></td><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12</p></td><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2</p></td></tr></table><p>&#xa0;</p><p>&#xa0;</p><p>A:第三代中________昆虫幸存者多;第三代和第一代相比,______________昆虫幸存者减少。</p><p>B:由该实验的结果可推知,昆虫的保护色是与周围环境_______________的色彩,保护色的形成是_______________的结果。</p><p>(4)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  昆虫的保护色是通过自然选择形成的吗  昆虫的保护色是通过自然选择形成的  绿色  灰色  非常相似(一致)  自然选择  昆虫的保护色是通过自然选择形成的</p><p>【解析】</p><p>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动物外表颜色与周围环境相类似,这种颜色叫保护色;生物必须适应环境,与环境相适应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具有优势。绿色昆虫比灰色昆虫幸存者多,说明绿色昆虫与环境(有绿色地毯的房子)相一致,所以绿色成了昆虫的保护色,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p><p>(1)野外观察发现生活在青草丛中的昆虫是绿色的。提出问题:昆虫的保护色是通过自然选择形成的吗? </p><p>(2)作出假设:昆虫的保护色是通过自然选择形成的。 </p><p>(3)A:由于绿色的昆虫适应了环境不容易被敌害发现,灰色的不适应环境容易被敌害发现,造成绿色幸存的增多,灰色幸存的减少。所以,“第三代中”,绿色昆虫幸存者多,“第三代和第一代相比”,灰色昆虫幸存者减少。 </p><p>B.“由该实验的结果可推知”,昆虫的保护色是与周围环境非常相似(一致)的色彩,保护色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p><p>(4)得出结论:昆虫的保护色是通过自然选择形成的。</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辽宁省铁岭市中考生物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