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6 21:09:14

海南省琼中县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p><p>A. 草原生态系统&#xa0;B. 森林生态系统</p><p>C. 海洋生态系统&#xa0;D. 生物圈</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生物圈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是最大的生态系统。</p><p>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在生物圈中生物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物质和能量的流动。</p><p>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仙人掌适于生活在沙漠里,而不适宜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生活,对此起制约作用的生态因素是(  )</p><p>A. 温度&#xa0;B. 水分&#xa0;C. 阳光&#xa0;D. 土壤</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p><p>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决定陆生生物的分布。沙漠中的仙人掌,叶片退化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因此仙人掌可以适应沙漠干旱缺水的环境,而不适宜生活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动物界中由水生过渡到陆生的生物类群是(  )</p><p>A. 爬行动物&#xa0;B. 两栖动物&#xa0;C. 哺乳动物&#xa0;D. 软体动物</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两栖动物指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既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陆上生活,用肺呼吸,同时兼用皮肤辅助呼吸。</p><p>两栖动物的背部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成体既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陆上生活,用肺呼吸,同时兼用皮肤辅助呼吸。两栖动物的成体可适应陆地生活,但繁殖和幼体发育还离不开水,即具有水生动物的特点,又具有陆生动物的特点,因此属于脊椎动物从水生向陆生进化的过渡类群是两栖动物。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米勒的实验证明了(        )</p><p>A. 原始地球上可以形成原始生命&#xa0;B. 原始地球上可以形成简单有机物</p><p>C. 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xa0;D. 原始生命起源于外星球</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p><p>米勒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7/05/08/426c537b/SYS201907050809294187719440_DA/SYS201907050809294187719440_DA.001.png" width="216" height="28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米勒将水注入左下方的烧瓶内,先将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去。然后打开左方的活塞,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还原性大气).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汽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升的大烧瓶中,经受火花放电(模拟雷鸣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内(图中以黑色表示)(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br />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B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展示了四种动物,如图阴影部分可填写的共同特征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7/24/08/2737861a/SYS201907240810133159960558_ST/SYS201907240810133159960558_ST.001.png" width="135" height="12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用肺呼吸&#xa0;B. 体温恒定&#xa0;C. 胎生哺乳&#xa0;D. 有脊柱</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往往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识图分析解答。</p><p>A、家兔、家鸽用肺呼吸,青蛙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鲫鱼用鳃呼吸,A错误。</p><p>B、家鸽和家兔的体温恒定,青蛙和鲫鱼的体温不恒定;B错误。</p><p>C、青蛙、家鸽、鲫鱼是卵生,家兔是胎生哺乳,C错误。</p><p>D、青蛙、家鸽、家兔、鲫鱼的体内都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因此都属于脊椎动物;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关于地球上原始生命的起源,较为科学的解释学说是(  )</p><p>A. 自然发生论</p><p>B. 宇宙生命论</p><p>C. 化学进化论</p><p>D. 神创造论</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在众多的生命起源学说中,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p><p>化学起源学说认为,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由无机物形成简单的有机物,简单的有机物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由复杂的有机物形成简单的生命,米勒证明了第一步,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p><p>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原始大气中没有的成分是(  )</p><p>A. 二氧化碳&#xa0;B. 水蒸气&#xa0;C. 氢气&#xa0;D. 氧气</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是(  )</p><p>A. 苔藓植物&#xa0;B. 藻类植物&#xa0;C. 蕨类植物&#xa0;D. 被子植物</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叶细胞,所以苔藓植物对有毒气体特别敏感,能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p><p>苔藓植物植株矮小,多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叶细胞,使苔藓植物的生存受到威胁。人们利用苔藓植物的这个特点,把它当做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故A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带鱼字的动物不一定是鱼,章鱼、鲸鱼分别属于(  )</p><p>A. 软体动物、哺乳动物&#xa0;B. 哺乳动物、软体动物</p><p>C. 软体动物、鱼类&#xa0;D. 扁形动物、鱼类</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1)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表大多有鳞片,体外受精,卵生,体温不恒定,身体呈流线形,有侧线;</p><p>(2)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一般具有贝壳,靠贝壳来保护身体;</p><p>(3)哺乳动物的种类很多,一般具有胎生哺乳,体表被毛,体腔内有膈等特征。</p><p>章鱼身体柔软,有外套膜,属于软体动物;鲸鱼用肺呼吸,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故A正确,BC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旗形树的树冠像一面旗帜,它的形成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    )</p><p>A. 风向&#xa0;B. 阳光&#xa0;C. 温度&#xa0;D. 水分</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p><p>在高山和海岸边,我们常常会见到这样的一些树木--它们的枝叶只生长在树干的一侧,远看就像一面绿色的旗子插在地上,这就是旗形树。在盛吹定向强风的地方,有一些树木向风面的芽体由于受风的袭击而损坏,或者过度蒸发而造成死亡,因此向风面不长枝条;而背风面的芽体则因受风的影响较小而存活较多,虽然能生长枝条,但也比正常树木的枝条少很多。有的树木,它的向风面虽然能长出枝条,但这些枝条也因受风的压力影响而弯向背风的一侧,这些原因使得这一带的树木基本上都变成了旗形树,因此旗形树冠是盛吹定向强风形成的。A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p><p>A. 热带雨林&#xa0;B. 梅花园&#xa0;C. 万泉河&#xa0;D. 湿地公园</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生态系统越稳定,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少,自动调节能力越差。</p><p>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大有小,这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选项中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最强,能够长期处在比较稳定的状态。A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有人在秋天焚烧玉米秸秆,烧掉的和剩下的分别是玉米秸秆中的(  )</p><p>A. 有机物、有机物&#xa0;B. 无机物、无机物</p><p>C. 有机物、无机物&#xa0;D. 无机物、有机物</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 有机物能燃烧,无机物不能燃烧。因此在秋天焚烧玉米秸秆,燃烧掉的物质属于有机物,剩余的物质是无机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日常生活中总有“春兰秋菊”、“南橘北梨”之说,造成上述植物生活差异的生态因素依次是(  )</p><p>A. 温度和水分&#xa0;B. 光和温度&#xa0;C. 水分和光&#xa0;D. 土壤和温度</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此题主要从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对生物的影响进行解答。</p><p>“春兰秋菊”这一句可以说指不同季节里,不同的植物会开花,这是与光照直接相关的,也就是植物生理学所说的光周期,兰花在春天开花原因是春分后光照变长,这时适合的光周期促使开花,而菊是短日照植物,每天光照时间变短,反而有利于开花,“春兰秋菊”主要是春季和秋季的光照强度不同的影响。</p><p>“南桔北梨”是由于温度的原因,桔在北方的温度下是不能生长的,而梨也无法适应南方过热的温度环境,所以两种情况都会使桔或梨长势不好,而且不结果或结果风味不佳“南橘北梨”主要是受南北温度的不同造成的。</p><p>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四种单细胞生物中,不具有细胞核的是</p><p>A.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9/06/08/fa7e8a17/SYS201909060809362416805912_ST/SYS201909060809362416805912_ST.001.png" width="87" height="5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鞭毛杆菌&#xa0;B.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9/06/08/fa7e8a17/SYS201909060809362416805912_ST/SYS201909060809362416805912_ST.002.png" width="62" height="8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酵母菌</p><p>C.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9/06/08/fa7e8a17/SYS201909060809362416805912_ST/SYS201909060809362416805912_ST.003.png" width="76" height="9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衣藻&#xa0;D.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9/06/08/fa7e8a17/SYS201909060809362416805912_ST/SYS201909060809362416805912_ST.004.png" width="59" height="10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草履虫</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其中各种细菌都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细菌的细胞中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但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有些细菌还有鞭毛、荚膜等特殊结构;真菌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p><p>鞭毛杆菌是细菌,细菌的细胞中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但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故A正确;酵母菌是真菌,真菌有成形的细胞核,故B错误;衣藻是单细胞植物,有成形的细胞核,故C错误;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有成形的细胞核,故D错误。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与被子植物相比,裸子植物特有的特征是(  )</p><p>A. 受精作用离开水&#xa0;B. 靠种子进行繁殖</p><p>C. 种子没有果皮包被着&#xa0;D. 能进行光合作用</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根据种子外面有无果皮包被着,把种子植物分成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大类,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能形成果实;裸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无果皮包被,裸露,不能形成果实。</p><p>绿色植物的分类一般要考虑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根据种子外面有无果皮包被着,把植物分成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种子无果皮包被着,裸露,不能形成果实。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能形成果实。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没有输导组织的植物类群是(  )</p><p>A. 苔藓植物    B. 蕨类植物    C. 裸子植物    D. 被子植物</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苔藓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有茎、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也没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比较矮小,A符合题意;<br />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高大,B不符合题意;<br />裸子植物具有发达的根、茎、叶,裸子植物没有花、果实这两个器官,体内有发达的输导组织,C不符合题意;<br />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体内有发达的输导组织,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p><p>A. 物质分解和能量释放&#xa0;B. 能量循环和物质流动</p><p>C. 能量积累和物质合成&#xa0;D.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能量主要存在于物质中,生物获取物质的同时也就得到了能量。能量通过食物链传递.太阳能是所有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它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然后从绿色植物转移到各种消费者,逐级递减循环流动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其结构越复杂,物种数越多,自我调节能力越强。</p><p>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递减,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流动;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物质的合成和分解过程,伴随着能量的储存、转移和释放,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同时进行。因此,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是(  )</p><p>A. 鱼类→爬行类→两栖类→鸟类→哺乳类</p><p>B.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p><p>C.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p><p>D.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此题是一道基础知识题,考查的是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p><p>生物进化树如图:</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10/22/08/9134c576/SYS201910220809457764970230_DA/SYS201910220809457764970230_DA.001.png" width="327" height="37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可见,动物进化的历程是由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而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p><p>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动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p><p>A. 海豚&#xa0;B. 大猩猩&#xa0;C. 大熊猫&#xa0;D. 宠物狗</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人与类人猿有很多相似的形态结构和行为习惯,并且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森林古猿。</p><p>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物分类单位中,最大和最小的单位分别是(  )</p><p>A. 界、纲&#xa0;B. 界、种&#xa0;C. 门、科&#xa0;D. 门、种</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所属的等级越小,动物的亲缘关系越近,等级越大,亲缘关系越远。</p><p>生物分类的依据是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差异程度和亲缘关系的远近,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p><p>A. 池塘中的所有鲤鱼&#xa0;B. 池塘中的所有植物&#xa0;C. 池塘中的所有生物&#xa0;D. 一个池塘</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p><p>由分析知道:池塘中的所有鲤鱼,只有部分消费者,缺少生产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A错误;池塘中的动植物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B错误。 池塘中的所有生物,只有生物部分,缺少非生物部分,C错误; 一个池塘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属于生态系统,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规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p><p>A. 由陆生到水生&#xa0;B. 由水生到陆生</p><p>C. 由低等到高等&#xa0;D. 由简单到复杂</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此题考查的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的知识,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据此作答。</p><p>由分析可知,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可见由陆生到水生不是进化的总体趋势。故A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人类对细菌真菌的利用,对应错误的是(      )</p><p>A. 腐乳--霉菌    B. 酸奶--乳酸菌</p><p>C. 泡菜--酵母菌    D. 沼气--甲烷菌</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蒸馒头、做面包、酿酒等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p><p>制腐乳要用到霉菌,故A正确;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故B正确;制泡菜要用到乳酸菌,故C错误;制沼气用到甲烷菌,故D正确。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为了保护环境,下列应该选择的生活用品是( )</p><p>A. 一次性筷子    B. 可充电电池    C. 塑料包装袋    D. 一次性电池</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①根据一次性筷子消耗木材来判断。 <br />②旧电池中含有比较多的重金属,因此对环境及人体产生很大的危害,随着电池用量的增多,要从根本上解决大量旧电池的问题,用充电电池也是一种有效的办法。 <br />③根据白色污染的定义和原因判断。</p><p>一次性筷子会消耗大量的木材,不能选择,A不符合题意;充电电池可以重复利用,减少了环境的污染,可以选择,B符合题意;塑料包装袋会造成白色污染,不利于保护环境,C不符合题意;旧电池中含有比较多的重金属,因此对环境及人体产生很大的危害,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各项食品的制作过程中,运用了微生物发酵技术的是(  )</p><p>①酸奶、米酒②食用油、豆腐③酱油、食醋④火腿肠、牛肉干</p><p>A. ①②③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药品等的制作和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制酱、制醋、制腐乳、制酒等都是我国传统的发酵产品。</p><p>①制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正确;②食用油是利用压榨技术,豆腐主要的生产过程一是制浆,即将大豆制成豆浆;二是凝固成形,都与发酵无关,错误;③酱油主要由大豆、小麦、食盐经过制油、发酵等程序酿制而成的,食醋由醋酸菌发酵而成,都与发酵有关,正确;④火腿肠、牛肉干一般用真空包装法,这样做的目的是脱去肉中的水分,抑制细菌或真菌繁殖,与发酵无关,错误。选项C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大豆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之间的关系是(  )</p><p>A. 寄生&#xa0;B. 竞争&#xa0;C. 共生&#xa0;D. 以上都不对</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共生、寄生、捕食、种间竞争几种方式。共生是指有些生物与其它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要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p><p>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共生、寄生、捕食、种间竞争几种方式。根瘤菌生活在豆科植物的根部,它为植物固定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植物能够吸收的含氮物质,被植物利用;而根瘤菌生活所需要的有机物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储存的有机物,所以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的关系是共生关系。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在下列分类单位中,彼此间亲缘关系最远的是(  )</p><p>A. 种&#xa0;B. 纲&#xa0;C. 门&#xa0;D. 科</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重要方法,我们要灵活的对生物进行分类。</p><p>为了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生物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一个生物就是一个物种。在生物各类群之间,所处的共同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物种越少。它们的相似程度越大,表明它们的亲缘关系越近,等级越大,包含物种越多,相似程度越小,亲缘关系越远。故C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制作泡菜时必须用能严格密封的坛子,主要是为了(  )</p><p>A. 防止泡菜味道跑掉</p><p>B. 防止坛子内水分蒸发</p><p>C. 防止氧气进入坛内抑制发酵</p><p>D. 防止灰尘污染泡菜</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乳酸菌是一种厌氧菌,制作泡菜的原理是乳酸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发酵把糖类分解成乳酸,使得菜呈现一种特殊的风味,改善菜的品质。</p><p>制作泡菜时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具有特殊的风味,乳酸菌是厌氧菌,分解有机物是不需要氧气的。因此,泡菜坛要加盖并用一圈水来封口,以避免外界空气的进入,否则如果有空气进入,就会抑制乳酸菌的活动,影响泡菜的质量。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小麦学习了爬行动物之后,对蜥蜴的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其中错误的是(  )</p><p>A. 幼体生活在水中&#xa0;B. 体表覆盖鳞片</p><p>C. 产的卵具有坚韧的卵壳&#xa0;D. 用肺呼吸</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p><p>爬行动物幼体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A错误;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B正确;爬行动物在陆地上产卵,产的卵具有坚韧的卵壳,C正确;爬行动物用肺呼吸,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是人类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    )</p><p>A. 学会使用工具    B. 制造工具    C. 直立行走    D. 产生语言</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林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因此直立行走是人类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地球上的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根本来源是(    )</p><p>A. 化学能量    B. 糖类中的能量    C. 脂肪中的能量    D. 太阳能</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要完成了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分析作答。</p><p>由分析可知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完成了两个转化,一个转化是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一部分用来构建植物体自身,一部分为其它生物提供食物来源,同时放出氧气供生物呼吸利用。另一个转化是能量转化,在这一过程中,绿色植物把太阳投射到地球表面上的一部分辐射能,转变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通过光合作用所贮存的能量几乎是所有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最初源泉。现阶段,人们所需要动力的大约90%,是依靠煤、石油、天然气、泥炭和薪柴来取得,而所有上述这些动力资源,都是从古代或现今的植物光合作用中积累下来的。由此可见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光能,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们常说森林是一座绿色水库,主要是因为森林可以(  )</p><p>A. 通过固着在土壤中的根,吸收水分</p><p>B. 通过枯枝落叶吸纳大量雨水,补充地下水</p><p>C. 提高大气湿度</p><p>D. 减缓雨水对地面的冲刷</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类型,不同的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的特点。</p><p>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以高大的乔木为主,也有少量的灌木和草本植物。森林及其枯枝落叶吸纳大量雨水,使土壤像“海绵”一样可吸收大量的降水,并阻止和减轻洪水灾害。森林可以促进水分循环和影响大气环流,增加降水,起“空中水库”的作用。据测算,森林蒸腾的水汽58%又降到陆地上,可增加陆地降水量21.6mm,占陆地年平均降水量2.9%。因此,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B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只适于生活在阴湿的陆地,这主要是因为它们(  )</p><p>A. 没有根、茎、叶&#xa0;B. 体内无输导组织</p><p>C. 生殖过程离不开水&#xa0;D. 不能开花、结果</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且体内无输导组织,不能为植株吸收和运输营养物质,植株长的矮小,适应陆地的能力差。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且体内有输导组织,能为植株吸收和运输营养物质,一般长的比较高大,适应陆地的能力较强。</p><p>苔藓植物的受精必须借助于水,同一苔藓植物上既有雄枝又有雌枝,雌枝上卵的成熟,促使颈沟细胞与腹沟细胞的破裂,雄枝上的精子游到颈卵器附近,通过破裂的颈沟细胞与腹沟细胞而与卵结合,其受精离不开水,适于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蕨类植物靠孢子繁殖,当孢子萌发时可形成原叶体.原叶体的腹面上长有雌、雄生殖器官,当原叶体被水浸湿时,精子游到雌性生殖器官里与卵细胞结合完成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再发育成新的植物体,蕨类植物的受精作用离不开水,蕨类植物只能生活在阴湿环境中。故选C。</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分别是蜗牛、麻雀、青蛙、蝴蝶、鲤鱼5种动物,请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7/11/08/6acf37c7/SYS201907110809130475359613_ST/SYS201907110809130475359613_ST.001.png" width="520" height="8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p><p>(1)A的身体柔软,具有贝壳,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_____动物。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将上述动物分成两组,与A同组的有_____(用字母表示)。</p><p>(2)动物生活环境不同,呼吸器官也有所区别。如E用_____呼吸;C的成体用_____呼吸,皮肤辅助呼吸。</p><p>(3)上述动物中,体温恒定的是_____。(用字母表示)</p><p>(4)麻雀会飞行,蝙蝠也会飞行,蝙蝠却属于哺乳动物,因为蝙蝠繁殖和哺育后代具有_____的特征。</p><p>(5)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是_____的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是_____。</p></div></div>
<div><p>【答案】软体    D    鳃    肺    B    胎生哺乳    基因    建立自然保护区    </p><p>【解析】</p><p>动物根据体内脊柱的有无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包括原生生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鸟类和哺乳类有保温和散热的结构,体温恒定。据此解答。</p><p>(1)蜗牛属于软体动物,蝴蝶属于节肢动物,体内都无脊椎属于无脊椎动物;青蛙属于两栖类,麻雀属于鸟类,鱼属于鱼类,体内都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p><p>(2)蜗牛用鳃呼吸,麻雀用肺呼吸,青蛙幼体蝌蚪用鳃呼吸,成年青蛙用肺呼吸,皮肤裸露、湿润辅助呼吸,在冬眠时主要用皮肤呼吸,鱼用鳃呼吸。</p><p>(3)麻雀体表被毛(羽毛),循环路线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所以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为恒温动物。</p><p>(4)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毛,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蝙蝠体表有毛,不是羽毛;没有翼,依靠前肢和后肢之间的皮膜来滑行;蝙蝠在生长发育中最突出的特点是胎生哺乳。</p><p>(5)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因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南极地区在研究全球环境变化中有重要作用,我国对该地区进行了多年研究,积累了大量信息。下图是南极某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与环境关系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7/18/08/7feabd53/SYS201907180810223366232526_ST/SYS201907180810223366232526_ST.001.png" width="371" height="16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沿着食物链和_____流动并逐级递减,图中含有能量最多的生物是_____。</p><p>(2)写出图中含有磷虾的食物链中最长的一条:_____。</p><p>(3)我国把科考人员在南极产生的很多垃圾运回国内处理,以减少对南极地区环境的影响,原因之一是南极地区的环境条件恶劣、生物种类较少、尤其缺少_____,营养结构简单,生态系统的_____能力较差。</p><p>(4)由于人类曾经过度使用DDT等农药,科学家已经在南极地区生活的动植物体内检测出DDT等有害物质,图中体内DDT含量最高的生物是_____。</p></div></div>
<div><p>【答案】食物网    念珠藻    念珠藻→磷虾→企鹅→海豹    分解者(或细菌和真菌)    自我调节    海豹    </p><p>【解析】</p><p>1.能量沿食物链逐级递减;物质是循环流动;</p><p> 2.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吃一被吃的关系。</p><p>(1)能量沿食物链逐级递减,因此在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是生产者念珠藻;</p><p>(2)图中含有磷虾的一条食物链:念珠藻→磷虾→企鹅→海豹</p><p>(3)自动调节能力大小主要取决于生态系统自身的结构特点: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少,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越弱。因此,我国把科考人员在南极产生的很多垃圾运回国内处理,以减少对南极地区环境的影响,原因之一是南极地区的环境条件恶劣、生物种类较少、尤其是缺少分解者,营养结构简单,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较差。</p><p>(4)通过生物富集作用,环境中低浓度的有害物质,在食物链最高级别的消费者体内的积累量能够增加几十倍甚至成千上万倍,从而对生物体造成严重危害。因此体内DDT含量最高的生物是海豹。</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间题,</p><p>在18世纪的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森林中,树干上长满了灰色的地衣,在此生活的桦尺蠖的成虫(飞蛾)的体色多数是浅色的,少数是深色的;1950年曼彻斯特污染严重,工厂排出的煤烟杀死了地衣,树干变成了黑褐色,此时深色的桦尺蠖变成了常见类型,而浅色的桦尺蠖却成少数:</p><p>(1)桦尺蛾的体色有深浅之分,这是一种_____现象(填“遗传”或“变异”)。在生物遗传学中,桦尺蛾的体色称为_____(填“相对性状”或“性状”)</p><p>(2)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着的桦尺蛾,保护色是不同的。根据达尔文理论,保护色的形成是_____的结果</p><p>A.人工选择的结果   B.自然选择的结果   C.不能解释的自然现象   D.动物聪明的表现</p><p>(3)桦尺蛾的生殖方式是_____生殖,(填“有性”或“无性”)该生殖方式的优点是后代具有_____的遗传物质,有利于产生_____,为自然选择提供原始材料。</p><p>(4)桦尺蛾的发育经过四个时期,依次是:受精卵→_____→_____→成虫,这种发育过程称为_____变态发育。</p></div></div>
<div><p>【答案】变异    性状    B    有性    双亲    变异    幼虫    蛹    完全    </p><p>【解析】</p><p>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在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蛾更容易生存,而在非工业区,浅色桦尺蛾更容易生存;这说明生物的体色与环境的颜色一致时即具有保护色的生物更容易生存。</p><p>(1)(2)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桦尺蛾的体色有深浅之分,这是生物的变异现象;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颜色相似,从而不易被敌害发现,利于其避敌和捕食,这种体色叫做保护色;达尔文认为保护色是动物在自然界长期演化中形成的,是自然选择的结果。</p><p>(3)(4)桦尺蛾的个体发育过程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并且幼虫与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完全变态发育。不完全变态发育: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例如:蜻蜓。因此桦尺蛾的个体发育过程属于完全变态发育。桦尺蛾的生殖是经过了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有性生殖。有性生殖的优点是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物质,有利于产生变异,为自然选择提供原始材料。</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分析资料,回答问题:</p><p>资料:澳大利亚草原广阔,畜牧业发达,每年仅牛的粪便就有几百万块,严重影响了牧草的生长,而且易滋生蝇蛆。澳大利亚科学家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生态评估,从中国引进蜣螂,解决了粪便堆积的问题,而且改良了草原的土壤。</p><p>(1)草原上的生物和非生物构成了草原___________________。</p><p>(2)影响牧草生长的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如_____________。(举一例)</p><p>(3)以上资料中,生产者有________,消费者有________,非生物成分如________。(各举一例)</p><p>(4)草原上所有生物所需的物质和能量最终都来自生产者的______________作用。</p><p>(5)蜣螂被称为“自然界的清道夫”,以牲畜的粪便为食物,从这一作用看蜣螂属于__________。</p><p>(6)资料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生态系统    牛(或蜣螂)    草    牛(或蝇)    光(或土壤等)    光合    分解者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p><p>【解析】</p><p>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p><p>(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因此,草原上的生物和非生物构成了草原生态系统。</p><p>(2)影响牧草生长的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如牛、蜣螂。</p><p>(3)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牛、苍蝇等是动物不能制造有机物,必须间接依赖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维持生活,属于消费者;非生物成分如光、土壤等。</p><p>(4)草原上所有生物所需的物质和能量最终都来自生产者的光合作用。</p><p>(5)蜣螂被称为“自然界的清道夫”,以牲畜的粪便为食物,从这一作用看蜣螂属于分解者。</p><p>(6)资料反映了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海南省琼中县八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