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八年级(五四学制)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用显微镜的不同放大倍数观察同一标本,绘出模式图如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25/08/0f28295a/SYS201906250810462784319146_ST/SYS201906250810462784319146_ST.001.png" width="365" height="10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首先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是① B. ②→③的操作只用粗准焦螺旋</p><p>C. ③中的细胞属于同一种组织 D. 观察细胞结构效果最佳的是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亮度越暗,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看到的数目较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就越大,亮度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看到的数目细胞数目就越多。</p><p>①的细胞最小,所以首先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是①,A正确;②→③细胞体积变大,操作时应把低倍镜换成高倍镜,视野不清晰时再调节细准焦螺旋,B错误;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的细胞群叫做组织。所以③中的细胞属于同一种组织,C正确;④细胞最大,所以观察细胞结构效果最佳,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表示植物细胞分裂和分化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05/09/d2cccf5a/SYS201905050927316607971303_ST/SYS201905050927316607971303_ST.001.png" width="378" height="17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①②③④⑤细胞都具有分裂能力</p><p>B. ①到②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p><p>C. ④⑤与①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量不同</p><p>D. 细胞分化增加了细胞的数量</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细胞分裂导致细胞数目的增多。</p><p>图中①、②的细胞具有分裂能力,而③④⑤⑥是分化形成的组织,只有分生组织具有分裂能力,A错误。在①、②细胞分裂的过程中,首先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细胞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这样新细胞内的染色体数与原细胞相同,B正确,C错误;细胞分裂导致细胞数目的增多,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组织,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用新鲜水绵和好氧细菌(有氧才能生存)制成临时装片,用不同的光束照射水绵。一段时间后,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菌由均匀分布变成如图所示分布。该实验不能得出的结论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3/09/298e40aa/SYS201905130908472849786905_ST/SYS201905130908472849786905_ST.001.png" width="271" height="8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B.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p><p>C. 绿光不利于进行光合作用 D. 光照不同,光合作用强弱不同</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br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br />(3)图中好氧细菌多,表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多,好氧细菌少,表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少。</p><p>好氧细菌有氧才能生存,图中有好氧细菌,因此表明光合作用释放氧气,A正确;图中表明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而不能表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B错误;绿光处好氧细菌少,表明绿光处氧气少,因此绿光不利于进行光合作用,C正确;光照不同处好氧细菌的多少不同,表明光照不同产生的氧气不同,因此不同颜色光的光合作用效率不同,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图中所示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某植株一昼夜内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10/22/08/9134c576/SYS201910220809591214751177_ST/SYS201910220809591214751177_ST.001.png" width="219" height="16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与光合作用相比,呼吸作用时时刻刻都在进行</p><p>B. M点表示的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p><p>C. 白天引起光合作用强度变化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p><p>D. 一昼夜内该植株有机物总量最多的时间是N点对应的时间</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1)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br />(2)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释放出大量的能量.</p><p>A、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呼吸作用只要是活细胞时时刻刻都在进行. A正确.<br />B、据图可见:M点表示的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B正确.<br />C、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随光照增强而增强.C正确.<br />D、傍晚时分,由于持续了一天的光合作用,制造了大量的有机物,所以F点积累的有机物最多.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表示向日葵24小时内水分吸收和蒸腾作用速率,据图推断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1/09/5c842b1a/SYS201904210924555573703222_ST/SYS201904210924555573703222_ST.001.png" width="221" height="11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在暗处,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p><p>B. 在暗处,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p><p>C. 在光下,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p><p>D. 在光下,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蒸腾作用是指植物通过气孔使水分蒸发的过程,但是,蒸腾作用也为植物根系提供了强大的蒸腾拉力,使得水分能够运输到高大的乔木顶端。蒸腾作用本身是散失水分,但是有利于吸收水分。</p><p>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把由根吸收来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如图,向日葵在24小时内的水分吸收和蒸腾作用速率分了三个部分:黑暗、光照、黑暗,分析图形可知,在黑暗处,吸收水分的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的速率,在光下,大体是中间部分是蒸腾作用的速率大于吸收水分的速率,而两边部分是吸收水分的速率大于蒸腾作用的速率,可见A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图是关节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04/09/bbdecc1c/SYS201905040934514012946852_ST/SYS201905040934514012946852_ST.001.png" width="169" height="11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1使关节灵活</p><p>B. 1、3、5共同围成2</p><p>C. 4使关节更加牢固</p><p>D. 2内的滑液由3分泌</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关节是能活动的骨连结,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图中1关节囊,2关节腔,3关节头,4关节软骨,5关节窝,6关节面.</p><p>1关节囊与关节的牢固性有关,A错误;<br />6关节面由3关节头和5关节窝组成,与1关节囊围成的空腔是2关节腔,B正确;<br />2关节囊为附着在相邻关节面周缘及附近骨表面的结缔组织囊,内含血管和神经等。它包绕着整个关节,使相邻两块骨牢固地联系在一起。关节囊的外层称为纤维层,对关节起加固作用,C错误;<br />2关节腔内有1关节囊内壁分泌的滑液,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流程图可用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下列流程图中错误的是</p><p>A. 水分从土壤中进入植物体再散失出去的过程是:土壤→根毛→根部导管→茎部导管→叶脉中导管→叶肉→气孔→大气</p><p>B. 某同学吃西瓜时,将一粒西瓜子咽了下去,西瓜子的“旅行路线”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p><p>C. 各类营养物质在人体消化道中被消化的先后顺序是:淀粉、脂肪、蛋白质</p><p>D. 胚胎发育的过程:<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49e9e05f/SYS201712310112120506155683_ST/SYS201712310112120506155683_ST.001.png" width="501" height="4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根尖的成熟区是植物体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水分从土壤中进入植物体再散失出去的过程是:土壤→根毛→根部导管→茎部导管→叶脉中导管→叶肉→气孔→大气,故A正确;消化道是食物的通道,是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组成,食物经过消化道的顺序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故B正确;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中开始化学消化的器官依次是口腔、胃、小肠.所以各类营养物质在人体消化道中被消化的先后顺序是:淀粉,蛋白质,脂肪,故C错误;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内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分裂形成胚泡,胚泡进一步发育形成胚胎,进而发育形成胎儿,胎儿发育成熟后,从母体的阴道内产出,故D正确。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下列图示中,图甲表示气管a、胸腔b、肺c三者的组合示意图:图乙表示胸腔底部膈肌所处的①、②两种状态。当图乙中的膈肌从①状态向②状态转化时,图甲a、b、c三部位的气压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9/10/025144ec/SYS201904191041275981977599_ST/SYS201904191041275981977599_ST.001.png" width="174" height="10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b<c<a B. a<b<c C. a<c<b D. c<a<b</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造成胸廓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做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当图乙中的膈肌从①状态向②状态转化时,说明膈肌收缩下降,表明进行吸气。吸气时膈肌收缩,膈肌顶部下降,所以与之相对应的是乙图中的B状态。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腔容积增大,胸腔内气压小于肺内气压,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即a、b、c间的气压关系是a>b>c,即 b<c<a。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图是人体在呼吸时肺内气体容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5/10/7f096808/SYS201904151037101083885648_ST/SYS201904151037101083885648_ST.001.png" width="161" height="12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a→b时:呼气,膈顶下降 B. b→c时:吸气,膈肌收缩</p><p>C. c→d时:胸廓容积扩大 D. c→d时:外界气压>肺内气压</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曲线a→b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由大变小,表示呼气,此时肋间肌和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A错误;</p><p>曲线b→c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由小变大,表示吸气,此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B正确;</p><p>曲线c→d时和曲线a→b段表示的相似,都是呼气状态,此时肋间肌和膈肌舒张,使胸廓的上下、左右、前后径变小,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变小,肺也随之回缩,导致外界气压<气管气压<肺内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C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在某一时刻测定某一器官的动脉和静脉血液内三种物质的含量,其相对数值如图所示,该器官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01/08/befd88be/SYS201906010832272228573317_ST/SYS201906010832272228573317_ST.001.png" width="384" height="18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肺 B. 脑 C. 肾 D. 小肠</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从图示中可以看出,血液流经该器官后,血液中的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加,葡萄糖增加,即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解答即可。</p><p>血液进入肺的应是含氧气较少的静脉血,经过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后,离开时是含氧气较多的动脉血,故A不符合题意;大脑的活动需要能量,需要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所以说葡萄糖的含量离开时应减少而不是增加,故B不符合题意;肾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血液流经该器官后,血液中的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加,葡萄糖减少,尿素减少,故C不符合题意;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饭后食物经过消化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由于小肠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能量是细胞呼吸作用释放的,细胞的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产生了二氧化碳,因而流经小肠的血液中,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因而由小肠流出的血液养料丰富,氧气少的静脉血,故D符合题意。 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根据图中所示血管,判断以下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10/22/08/9134c576/SYS201910220809596209559786_ST/SYS201910220809596209559786_ST.001.png" width="158" height="9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若②为组织细胞处毛细血管,则①内为静脉血③内为动脉血</p><p>B. 若②为肺泡外的毛细血管,则①内为静脉血③内为动脉血</p><p>C. 若②为肾小球,则①内为动脉血③内为静脉血</p><p>D. 若②为心脏处的毛细血管,则①内为静脉血③内为动脉血</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毛细血管是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器官,不同部位的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的成分不同。</p><p>若②为组织内的毛细血管,由于组织细胞要进行生理活动,消耗氧,所以①内应流动脉血,③内流静脉血,A错误;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若②为肺泡外的毛细血管,则①为肺动脉,内流的是静脉血,③为肺静脉,内流动脉血,B正确;出球小动脉和入球小动脉里流的都是动脉血,若②为肾小球,则①为入球小动脉,③为出球小动脉,流的都是动脉血,C错误;</p><p>若②为左心室和左心房周围的毛细血管,①和③内都是动脉血;若②为右心室和右心房周围的毛细血管,①和③内都是静脉血,D错误,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如图是人体尿液形成过程的模式图。有关图中各部位液体流量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10/22/08/9134c576/SYS201910220809599152415500_ST/SYS201910220809599152415500_ST.001.png" width="134" height="16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①=② B. ②=①﹣④</p><p>C. ③>① D. ④=⑤</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图为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①是入球小动脉,②是出球小动脉,③是肾静脉,里面流的是静脉血;④是肾小囊,里面是原尿;⑤是肾小管,里面是尿液。</p><p>①表示入球小动脉,里面流的是动脉血;②是出球小动脉,里面流的是动脉血。从入球小动脉到出球小动脉经过了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减少了,所以①>②,故A错误;由A可知,②中减少的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进入肾小囊,形成了原尿,所以②=①-④,故B正确;从①到③,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静脉血,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加,葡萄糖减少,所以③<①,故C错误;从④到⑤经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将葡萄糖全部吸收了,另外还吸收了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所以④>⑤, D错误;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被针扎后迅速缩手,该反射的反射弧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01/08/befd88be/SYS201906010832282477808841_ST/SYS201906010832282477808841_ST.001.png" width="301" height="14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该反射属于简单反射</p><p>B. ③是中枢神经,起控制作用</p><p>C. 该反射的完成,需要大脑皮层一定区域的参与</p><p>D. 刺激⑤,神经冲动传递的方向为:⑤→④→③→②→①</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和⑤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p><p>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缩手反射是人与生俱来、不学而能的,属于非条件反射(简单反射),故A正确;③是神经中枢而不是中枢神经,故B错误;缩手反射的③神经中枢位于脊髓而不是大脑皮层,故C错误;在该缩手反射中,冲动传导的途径是:①→②→③→④→⑤,故D错误。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吃过酸梅的人有时看到酸梅也会分泌较多唾液,对此现象分析错误的是</p><p>A. 此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p><p>B. 这是出生后通过经验积累形成的复杂的反射</p><p>C. 酸梅的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p><p>D. 唾液腺是这种反射活动的效应器</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1)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br />简单反射是指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如缩手反射、眨眼反射、排尿反射和膝跳反射等。它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脊髓、脑干)参与即可完成。<br />(2)复杂反射(条件反射)<br />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例如,同学们听到上课铃声会迅速走进教室;行人听到身后的汽车喇叭声,就会迅速躲避等。复杂反射(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因此,复杂反射(条件反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而且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p><p>吃过酸梅的人有时看到酸梅也会分泌较多唾液,此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A正确;<br />吃过酸梅的人有时看到酸梅也会分泌较多唾液,这是出生后通过经验积累形成的复杂的反射,B正确;<br />酸梅色泽不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而是刺激感受器,通过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进而引起唾液分泌,C错误;<br />唾液腺是这种反射活动的效应器,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某传染病流行期间的三类人群,其中甲表示健康人群;乙与甲相比,主要是体内含该传染病的抗体;丙是该传染病的患者。下列分析错误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5/09/0075a22d/SYS201905150910209117461175_ST/SYS201905150910209117461175_ST.001.png" width="133" height="7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甲是该传染病的易感人群</p><p>B. 乙、丙是该传染病的传染源</p><p>C. ①过程最有效的办法是接种疫苗</p><p>D. ②③分别表示健康人感染患病和痊愈过程</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然后根据现象判断符合哪一环节。</p><p>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甲表示健康人群是该传染病的易感人群,故A正确;乙与甲相比,主要是体内含该传染病的抗体,乙属于易感者;丙是该传染病的患者属于传染源,故B错误;①过程最有效的办法是接种疫苗,使易感者体内产生该传染病的抗体,故C正确;丙是该传染病的患者,②③分别表示健康人感染患病和痊愈过程,故D正确。</p><p>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天花是一种在全世界已经被消灭的传染病,目前世界上只有极少数的实验室仍保存着天花病毒。对于继续保存还是消灭这些天花病毒,存在争论。下列观点中支持消灭天花病毒的是</p><p>A. 天花病毒可能还有新的用途,只是现在还没有被发现</p><p>B. 保存天花病毒,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p><p>C. 假如实验室中的天花病毒被泄漏出去,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p><p>D. 一旦天花重新流行,可以利用实验室保存的天花病毒快速研制疫苗</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A、天花病毒可能还有新的用途,只是现在还没有被发现,该观点支持保存天花病毒;</p><p>B、天花病毒也是自然界生物种类之一,保存天花病毒,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该观点支持保存天花病毒;</p><p>C、假如实验室中的天花病毒被泄漏出去,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要消灭天花病毒,该观点支持消灭天花病毒;</p><p>D、一旦天花重新流行,可以利用实验室保存的天花病毒快速研制疫苗,该观点支持保存天花病毒;</p><p>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是大豆的种子、幼苗和根尖结构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7/10/ae98b39b/SYS201904171035385262549462_ST/SYS201904171035385262549462_ST.001.png" width="342" height="14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甲中的 A 发育成乙中的 2</p><p>B. 乙中的 1 是由甲中的 B 发育来的</p><p>C. 丙中的 b 和 c 可以使乙中的 3 不断长长</p><p>D. 甲萌发长成乙的过程中,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丙中的a</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甲中的 A胚轴发育成乙中的2连接根和茎的部分,A正确;乙中的1叶是由甲中的 B胚芽发育来的,B正确;乙中3根的生长主要是由于丙图中的b伸长区的不断长长和c分生区的不断分裂的缘故,C正确;甲种子萌发变成乙幼苗的过程中所需营养物质来自子叶,乙在生长过程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丙中的a成熟区,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对绿色开花植物的种子、植株、雌蕊和果实示意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5/10/13631d57/SYS201904151036596910563611_ST/SYS201904151036596910563611_ST.001.png" width="398" height="11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豆浆中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图1中的④</p><p>B. 图2中的①是由图1中的②发育形成的</p><p>C. 经过传粉、受精后,图3中的④会发育成图4中的a</p><p>D. 图4中的b萌发需要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豆浆中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大豆种子子叶,即图1中的④,A正确;图2中的①叶,是由图1中的②胚芽发育而来的,B正确;经过传粉、受精后,图3中的③子房壁会发育成图4中的a果皮,C错误;图4中的b种子萌发需要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面是从受精到婴儿的发育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9/10/53979539/SYS201904191040506858988893_ST/SYS201904191040506858988893_ST.001.png" width="549" height="13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①表示受精过程,是在卵巢内进行的</p><p>B. ②~③表示细胞分裂过程,是在子宫内完成的</p><p>C. 胎儿的性别,决定于怀孕的那一刻,与精子中的性染色体种类有关</p><p>D. 胎儿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胎盘进入母体血液,由母体排出体外</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①表示受精过程,人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受精卵是在输卵管内形成的,A错误;②~③表示细胞分裂过程,是在输卵管内完成的,B错误;胎儿的性别形成于受精的那一刻,与精子中的性染色体种类有关,C错误;胎儿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胎盘进入母体血液,由母体排出体外,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白化病是由基因异常导致的先天性遗传病,下图是白化病(基因用A、a表示)的家系图谱。据图回答下列问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26/08/b13ddd56/SYS201906260809379285759904_ST/SYS201906260809379285759904_ST.001.png" width="467" height="13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图中,Ⅱ-6的直系血亲是Ⅰ-1、Ⅰ-2</p><p>B. 由上图可知,白化病是显性遗传病</p><p>C. Ⅰ-3的基因组成为Aa</p><p>D. Ⅱ-7的基因组成可能为AA或Aa,其中不携带致病基因的基因组成出现的可能性为1/4</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p><p>A、直系血亲是直接血缘关系,是指出生关系。包括生出自己的长辈(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以及更上的长辈)和自己生出来的晚辈(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以及更下的直接晚辈),如爷爷与孙子是直系血亲。可见图中,Ⅱ-6的直系血亲是Ⅰ-1、Ⅰ-2、Ⅲ-9。正确。</p><p>B、由白化病的家系图谱可知,第一代1、2双亲和3、4双亲都无白化病,第二代子女中5和8都是白化病,可推出此病为隐性遗传病,这两对双亲都是携带者。错误</p><p>CD、“白化病是由隐性基因a控制的一种遗传病”,因此白化病的基因组成是aa,因此图中第一代3、4个体遗传给白化病7号的基因一定是a,所以第一代3、4个体的基因组成为Aa。遗传图解如图:</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26/08/b13ddd56/SYS201906260809379285759904_DA/SYS201906260809379285759904_DA.001.png" width="297" height="16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从图中可看出,7号个体的基因组成为AA或Aa。其中不携带致病基因(即纯合体AA)的基因组成出现的可能性为1/4。CD都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是一对相对性状,决定双眼皮的基因为显性基因,决定单眼皮的基因为隐性基因.一家庭中,祖父和祖母都是双眼皮,其儿子是双眼皮,儿媳是双眼皮,孙子却是单眼皮.就决定单双眼皮这一性状的基因组成来说,下列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是( )</p><p>A. 儿子、儿媳基因组成一定不同</p><p>B. 祖父、祖母、儿子、儿媳基因组成可能相同</p><p>C. 祖父、祖母基因组成一定相同</p><p>D. 儿子、儿媳再生一个孩子,是双眼皮的机率为5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儿子是双眼皮,儿媳是双眼皮,却生出了一个单眼皮的孩子,孩子单眼皮的基因组成是dd,孩子的基因来自父母。说明儿子和儿媳双方控制双眼皮的基因组成不是纯合的,即是Dd,说明祖父和祖母的基因组成不可能都是DD;有可能一个是DD或Dd。儿子儿媳的基因应该是相同的,都为Dd。祖父、祖母、儿子、儿媳基因组成可能相同,都为Dd。祖父、祖母基因组成不可能都是DD,有可能一个是DD或Dd。儿子、儿媳再生育一个孩子,是双眼皮的机率为75%。</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种昆虫有正常翅和残翅两种类型,自其19OO年迁徙到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有人抽样统计了自1900年到1960年两种翅型昆虫的数量变化,如图。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0/09/3511e2b2/SYS201905100916121207814052_ST/SYS201905100916121207814052_ST.001.png" width="285" height="13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此种昆虫的正常翅和残翅都可以遗传数给后代</p><p>B. 正常翅昆虫数量减少,是其繁殖能力减弱导致的</p><p>C. 在该岛上,容易生存的是残翅昆虫</p><p>D. 不同翅型昆虫的数量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源于达尔文于1859 年发表的惊世骇俗的宏篇巨著《物种起源》,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p><p>昆虫的正常翅和残翅都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可以遗传给后代,A正确;<br />由于这些海岛上经常刮大风,哪些有翅能飞但翅膀不够强大的昆虫,就常常被大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较少,是不适者被淘汰。并不是繁殖能力减弱导致的,B错误;<br />无翅或残翅的昆虫,由于不能飞翔,就不容易被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就多,是适者生存,C正确;<br />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生活着的昆虫多是无翅或残翅的类型,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在老师指导下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提示:氢氧化钠溶液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10/22/08/2851bbd9/SYS201910220810005007449851_ST/SYS201910220810005007449851_ST.001.png" width="514" height="12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为了确保实验的科学性,该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图甲)中的叶片先进行了24小时暗处理,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p><p>(2)(图甲)所示的实验设计能探究________等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p><p>(3)一段时间后,抽取B装置中的气体注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D瓶的红墨水向________移动。</p><p>(4)将(图乙)放于光下照射4小时,取下甲、乙叶片,经脱色后用碘液处理,(甲叶片的主脉切断:断点上方为A部分,断点下方为B部分。)甲叶片B部分呈蓝色、A部分不呈蓝色,说明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_____;乙叶片不呈蓝色,说明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_____。</p><p>(5)在取下罩在乙叶片上的口袋时,发现口袋内壁上有水珠出现。请你帮助他们分析,水珠是由植物叶片的_____ 形成的。</p></div></div>
<div><p>【答案】把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水、光、二氧化碳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左 水 光 蒸腾作用 </p><p>【解析】</p><p>(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p><p>(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p><p>(3)叶脉内有导管和筛管,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p><p>(1)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为了确保实验的科学性,该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图甲中的叶片先进行了暗处理”,这样做的目的是把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p><p>(2)图甲中,A叶片割断主叶脉,导管被切断,这样A叶片的前端部分就得不到从根运输来的水分,因此,A叶片割断处的前端和后端部分就形成以水为惟一变量的对照实验组;B叶片和C叶片,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光,是以光为变量的对照实验;C叶片和D叶片,唯一不同的变量是二氧化碳,是以二氧化碳为变量的对照实验。因此,图甲所示的实验设计能探究水、光、二氧化碳等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p><p>(3)B装置中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此“一段时间后,抽取B装置中的气体注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出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原因是呼吸作用释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b装置抽取了气体,内部压强变小,所以D瓶的红墨水向左移动。</p><p>(4)图乙中甲叶把主叶脉切断,由于叶脉中有输导组织导管和筛管,这样甲叶的A处就得不到从根运输来的水分了,因此在甲叶的A、B两处就形成以水分为惟一变量的对照实验组,实验的结果是B部分变蓝,而A部分不变蓝,说明B部分的叶片进行了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而A部分因为没有水分,则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说明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水分。乙叶处遮光,和甲B处不遮光,这样就形成以光照为惟一变量的对照组,而实验的结果是B部分变蓝,说明见光的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而未见光的部分乙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未制造淀粉。说明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光。</p><p>(5)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在取下罩在乙叶片上的口袋时,发现口袋内壁上有水珠出现。因此水珠是由植物叶片的蒸腾作用形成的。</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如图表示碳在某生态系统内部的运动情况,A,B,C是生态系统的不同生物部分,B1,B2,B3具有捕食关系,①一⑤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10/22/08/2851bbd9/SYS201910220810007759628489_ST/SYS201910220810007759628489_ST.001.png" width="325" height="16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①一⑤中,表示呼吸作用的有____,二氧化碳进入生物部分通过____完成。</p><p>(2)图中C表示_____;据图写出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其中含能量最多的消费者是_______。如果使用农药甲胺磷,则图中含甲胺磷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p><p>(3)这个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________。图中B3的能量来源和去向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①③④ 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 分解者 A→B2→B1→B3 B2 B3 太阳能 来源:B1;去向: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随遗体排泄物流入分解者 </p><p>【解析】</p><p>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②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①③④表示动植物的呼吸作用、⑤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A表示生产者、B表示消费者、C表示分解者。</p><p>(1)呼吸作用是指在线粒体里把有机物分解出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所以①③④表示呼吸作用;二氧化碳进入生物部分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完成;</p><p>(2)C能把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的过程,参与的微生物主要是腐生的细菌和真菌,腐生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等残体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到环境中,在生态系统中担任着分解者。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级递减的,所以图中一条食物链即A→B2→B1→B3,其中含能量最多的消费者是B2;由于有毒不能降解的物质会随食物链而积累,越到食物链的后端,有毒物质积累越多,所以如果使用农药甲胺磷,则图中含甲胺磷最多的生物是B3。</p><p>(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开始的,所以这个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图中B3的能量来源于它的食物B1,B1的有机物中储存着能量,而B3属于最高级消费者,所以它的能量去向分别是: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随遗体排泄物流入分解者。</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下面是某家族中有无白化病性状的调查示意图,若用A、a分别表示控制人肤色的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10/22/08/2851bbd9/SYS201910220810010712484203_ST/SYS201910220810010712484203_ST.001.png" width="289" height="20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人的肤色正常与皮肤白化,在遗传学中称为_____。</p><p>(2)分析图一可知,__________的婚配组合及结果能判断出白化病是隐性性状。</p><p>(3)从理论上推算3号携带致病基因的可能性是_____。(用百分数表示)</p><p>(4)据推断,7号的基因组成是图二中的_____。(填序号)如果7号与一正常女性结婚,生一个白化孩子的概率 _______________。并用遗传图解表示清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5)5号的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为XY,其中来自1号的是_____染色体。在人的生命延续和发展过程中,_____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p><p>(6)由图二可知,在体细胞中基因的存在及和染色体的关系是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相对性状 3和4 100% ② 25%或0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10/22/08/2851bbd9/SYS201910220810010712484203_DA/SYS201910220810010712484203_DA.001.png" width="252" height="58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Y 生殖细胞 成对存在,成对的基因存在于成对染色体的相同位置 </p><p>【解析】</p><p>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p><p>(1)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在遗传学上称为相对性状。人的肤色正常与白化,是人的皮肤颜色不同,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是一对相对性状。</p><p>(2)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在图中可以看出,第一代,3和4皮肤颜色都正常,子代中出现了变异现象即白化病6,说明白化病为隐性性状,控制性状的基因在3和4体内没有表现,被隐藏了,因此皮肤正常是显性性状。</p><p>(3)从图中看出第二代6号患病,若用A、a分别表示控制人肤色的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因此3号和4号所生第二代6号是患病的,而第二代6号从第一代3号和4号遗传来的基因是a,因此第一代3号的基因组成是Aa,从理论上推算3号携带致病基因的可能性是100%。</p><p>(4)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基因彼此分离。据推断,7号的基因组成来自亲代5和6各提供一个基因,而6号的基因一定是aa,7号正常,因此7号的基因因此是Aa,是图二中的②。如果7号与一正常女性结婚,有两种情况,遗传图解如下:</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10/22/08/2851bbd9/SYS201910220810010712484203_DA/SYS201910220810010712484203_DA.002.png" width="202" height="27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10/22/08/2851bbd9/SYS201910220810010712484203_DA/SYS201910220810010712484203_DA.003.png" width="232" height="27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所以生一个白化孩子的概率25%或0。</p><p>(5)子女的基因一半来自父,一半来自母亲。男的性染色体为XY,女的性染色体为XX.父亲的Y染色体,而在人的生命延续和发展过程中,配子(生殖细胞)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p><p>(6)由图二可知,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的同一位置。</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下面图甲、乙、丙、丁依次为菜豆种子、植物的根尖、桃花的结构和桃的果实示意图,请联系教材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内填序号,“横线”填相应名称)</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10/22/08/2851bbd9/SYS201910220810014285418401_ST/SYS201910220810014285418401_ST.001.png" width="554" height="17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甲中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结构是[ ]_____,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来自于[]_____。</p><p>(2)种子萌发所需要的环境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3)图乙中根尖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_____区,图乙长长靠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p><p>(4)图丙的主要结构是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5)图丁由⑧和⑨组成,其中⑧是桃的可食用部分,由[ ]_____发育而来。</p></div></div>
<div><p>【答案】③ 胚根 ④子叶 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A成熟 分生区的细胞不断分裂和伸长区的细胞不断伸长 雄蕊和雌蕊 与种子和果实的形成有直接关系 ⑥子房壁 </p><p>【解析】</p><p>甲中①胚轴,②胚芽,③胚根,④子叶,⑤种皮;图乙中,A成熟区、B伸长区、C分生区、D根冠;图丙中,⑥子房壁,⑦胚珠;图丁中,⑧果皮、⑨种子。</p><p>(1)种子萌发时,③胚根生长最快,首先突破种皮向地生长,并发育成根。随后①胚轴伸长,发育成根与茎连接的部分,②胚芽突破种皮背地生长,发育成茎和叶,通过这个过程,种子的胚就发育成了幼苗,④子叶中的营养物质供给胚轴、胚根和胚芽。</p><p>(2)我们知道种子要想萌发必须满足外界条件为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以及种子不在休眠期。</p><p>(3)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A成熟区、B伸长区、C分生区、D根冠。其中A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B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 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而根的长长依靠B伸长区细胞的不断伸长和C分生区细胞的不断分裂。</p><p>(4)花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上属于器官;花的主要结构是雌蕊和雄蕊,因为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p><p>(5)桃子由⑧果皮和⑨种子组成,其中⑧果皮是由雌蕊中的⑥子房壁发育而成,⑨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成。</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守道路畅通,保一方平安”是交通警察的职责所在,根据下列图示分析交警执勤的行为,回答相关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10/22/08/2851bbd9/SYS201910220810017539998448_ST/SYS201910220810017539998448_ST.001.png" width="554" height="16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刘警官看到一辆行驶不稳的汽车由远而近驶来,主要是由于图甲中[ ]_____的曲度可以调节,在_____上形成物像,最终在大脑皮层的_____形成视觉。</p><p>(2)他迅速做出“靠边停车”的交通手势,司机看到手势后,将车停下,属于_____反射。参与这一反射的神经中枢有___________ 。</p><p>(3)“请出示你的驾驶证,行驶证”,随着刘警官声音的响起,司机图乙中[]_____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沿着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p><p>(4)刘警官要求司机对着酒精测试仪吹气,以检测是否酒驾或醉驾,此时司机的膈肌处于_____状态,胸廓上下径缩小,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_____。</p><p>(5)进一步检查车辆时,刘警官不慎被车后备箱内尖锐物品刺到手指,他立即缩手,请用图丙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出缩手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_____。</p></div></div>
<div><p>【答案】2晶状体 视网膜 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条件 视觉中枢、语言中枢、躯体运动中枢 3耳蜗 舒张 升高 a→b→c→d→e </p><p>【解析】</p><p>图1中1角膜,2晶状体,3玻璃体,4视网膜,5视神经。<br />图2中1鼓膜,2听小骨,3耳蜗,4听神经</p><p>图3反射弧包括a感受器、b传入神经、c神经中抠、d传出神经、e效应器五部分。</p><p>(1)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2晶状体和3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4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4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br />(2)司机看见交警靠边停车的手势后,是对手势这种信号的刺激做出的一种反应,此反射过程中,有大脑皮层的参与,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因此属于复杂(条件)反射。<br />(3)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司机听到声音,是由于3耳蜗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br />(4)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当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故司机吹气时膈肌状态应是舒张的。<br />(5)。反射弧中神经冲动传导的路线: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缩手反射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是:a→b→c→d→e。</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人体器官系统协调配合,才能使各项生命活动正常进行。图甲为心脏结构示意图,图乙为人体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等代谢过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10/22/08/2851bbd9/SYS201910220810020782101420_ST/SYS201910220810020782101420_ST.001.png" width="439" height="18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从①注水,不会从③流出,是因为存在[ ]_____。([]内填数字,横线填名称)</p><p>(2)某人吃完鱼肉后,鱼肉中的蛋白质通过消化系统的消化,最终以a的形式被吸收,则a 物质是_____,完成此过程的主要器官是_____。 </p><p>(3)b代表的物质进入血液循环后,最先到达心脏的_____(填图甲中字母),若被运输到肾脏,最终在肾脏细胞的_____中被利用</p><p>(4)d如果代表过程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 ,d如果代表物质,则d中的______通过生理过程e,全部进入血液。</p><p>(5)在图甲中,B比D的腔壁厚,是因为B中的血液从主动脉泵出流向全身各处,D中的血液从肺动脉泵出流向肺部,这体现了_____的生物学观点。</p></div></div>
<div><p>【答案】⑥动脉瓣 氨基酸 小肠 A 线粒体 肾小球和肾小管内壁的滤过作用 葡萄糖 结构和功能相适应 </p><p>【解析】</p><p>(1)心脏有四个腔:B左心室、D右心室、C右心房、A左心房,与心脏各腔相连的血管,其中①是主动脉,②是肺动脉,③是肺静脉,④是上腔静脉,⑤是下腔静脉,⑥是动脉瓣,⑦是房室瓣。</p><p>(2)从图可以看出a是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血液的过程;b是吸气,c是呼气;d指的是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作用。e表示肾小管重吸收过程。</p><p>(1)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瓣膜:这些瓣膜只能向一个方向开: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静脉血管内有静脉瓣,使血液只能从静脉流向心房。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血液只能从静脉流向心房,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所以从①主动脉注水,由于⑥动脉瓣的作用,水会从①主动脉溢出。</p><p>(2)蛋白质在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然后再在胰液和肠液中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氨基酸。然后被消化道壁吸收,所以a是氨基酸,而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p><p>(3)图中b代表的气体是氧气,氧气扩散进入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可见b氧气最先进入A左心房;若被运输到肾脏,最终在肾脏细胞的线粒体处被利用进行呼吸作用。</p><p>(4)尿的形成过程是: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由分析和图示可知,d如果代表过程指的是肾小球的滤过,d如果代表物质,则d中的葡萄糖通过生理过程e重吸收,全部进入血液。</p><p>(5)图甲中,心脏壁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其中B(左心室)的壁最厚的原因左心室收缩把血液通过主动脉输送到全身各处,距离最远,需要的动力最大,在图甲中,这体现了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