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6 21:08:51

山东枣庄三十九中-第二学期济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单元检测题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哪一过程是原始生命诞生的标志( )</p><p>A. 无机物→有机小分子物质</p><p>B. 有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大分子物质</p><p>C. 有机大分子物质→相对独立的体系</p><p>D. 相对独立的体系→具有原始新陈代谢和个体繁殖功能</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在原始海洋中,经过上万年后这些有机小分子长期累积并相互作用,形成了比较复杂的有机大分子物质,如原始的蛋白质、核酸等.这些物质并逐渐形成了与海水分离的原始界膜,构成了相对独立的体系。一旦这些物质拥有了个体增殖和新陈代谢也就意味产生了生命,所以原始海洋是生命诞生的摇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与普通狐相比,北极狐的耳朵非常小,以下解释不确切的是(     )</p><p>A.对环境适应的结果 B.北极食物匮乏的结果</p><p>C.遗传和变异的结果 D.自然选择的结果</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A、北极狐生活在寒冷的北极地区,北极狐的耳朵非常小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这是北极狐对寒冷环境的适应,C、遗传和变异的结果,北极狐的耳朵非常小是由遗传物质决定,是可以遗传的变异,,D、自然选择的结果,生物与环境相适应,北极狐已经适应了北极的寒冷环境,才能生存下来,这就是适者生存,即自然选择,故ACD都不符合题意;</p><p>B、北极食物匮乏与北极狐的耳朵非常小没有直接关系,故该选项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p><p>A. 野兔的保护色和鹰的锐利的视觉是它们相互选择的结果</p><p>B. 伦敦桦尺蠖黑化现象是煤烟熏黑的结果</p><p>C. 青霉素的效果越来越差是病原体对青霉素选择的结果</p><p>D. 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高处的树叶,因而颈和前肢都很长</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A、具有保护色变异的野兔在与鹰的生存斗争过程中更容易生存下去,而具有锐利视觉变异的鹰在与野兔的生存斗争中更容易捕获到野兔,在长期的相互选择中,形成了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视觉;故符合题意.</p><p>B、伦敦地区环境颜色的改变对桦尺蠖的体色进行了选择,桦尺蠖黑化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不符合题意.</p><p>C、病原体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青霉素时,把抗药性弱的病原体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病原体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病原体,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青霉素时,又把抗药性弱的病原体杀死,抗药性强的病原体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病原体大多是抗药性强的病原体.在使用同等剂量的青霉素时,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抑制杀菌作用,导致青霉素的治疗效果越来越差.因此青霉素的效果越来越差是病青霉素对病原体进行选择的结果,故不符合题意.</p><p>D、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可以使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这种变异是环境改变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所以不能遗传.因此长颈鹿的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神农架生长着一种小菊花,它能散发出阵阵芬芳,被植物学家称为“神农香菊”,而把它移植到其他地方,就会失去香味。这一现象说明了          (     )</p><p>A. 生物能影响环境    B. 环境影响生物</p><p>C. 生物能适应环境    D. 环境能适应生物</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神农架生长着一种野菊花,它能散发出阵阵芳香,而把它移植到其他地方,就会失去香味,这是因为其它地方与神农架的水分、土壤、光照、温度不同造成的,体现了环境能够影响生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根据能量流动规律,为了减少能量的损失,人们应采取下列哪一种食物结构(  )</p><p>A. 以禽类、蛋类为主    B. 淡水养殖的鱼、为主</p><p>C. 以谷类和植物蛋白为主    D. 以猪肉等家畜类为主</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即从第一营养级开始,逐级沿食物链向后传递,在传递过程中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按绿色植物→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顺序流动,所以要使能量流经食物链的总消耗量最小,就应以绿色植物→人的食物结构。故C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个由草原、鹿和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如果将狼杀绝,鹿的数量将会    (    )</p><p>A. 迅速上升    B. 缓慢上升    C. 保持相对稳定    D. 先迅速上升后急剧下降</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因为在生态系统中,某种动物与其他生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当某种动物被灭杀后,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以致影响该动物所生存的整个生态系统。在该生态系统中存在:草→鹿→狼的食物链,把狼杀绝,鹿由于天敌减少而数量增加,从而使鹿场上的植物(鹿的食物)减少,以鹿为食动物也会随着鹿的增多而增多,后来鹿的数量会随着植物(鹿的食物)的减少而减少。故D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二氧化碳从生物体返回到大气中去的过程是(  )</p><p>A. 光合作用    B.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p><p>C.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D. B和C</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不属于生物群落中的碳返回大气的途径,A错误;<br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属于生物群落中的碳返回大气的途径,B正确;<br />生物的呼吸作用属于生物群落中的碳返回大气的途径,C正确;故D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使一生态系统长期存在,除了非生物因素外,必须有(    )</p><p>A. 消费者、分解者    B. 生产者、消费者    C. 生产者、分解者    D. 生产者和人</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生产者能将环境中的无机物合成储藏能量的有机物;消费者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将生产者的一部分有机物和能量转化成自身的一部分物质和能量;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或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使生态系统的物质得以循环;如果没有生产者,就不能合成储藏能量的有机物;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就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的物质不能循环。因此,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分。故A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草→兔→红弧→狼”这条食物链中,红狐所属的消费者类别及所占有的营养级分别是</p><p>A. 初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    B. 次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p><p>C. 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    D. 三级清费者,第二营养级</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在兔子吃草,红狐吃兔,狼吃红狐构成的食物链是:草→兔子→红狐。草是植物属于生产者,兔子和红狐都直接或间接以草为食,属于消费者,兔子直接以草为食,属于初级消费者,红狐以兔子为食属于次级消费者。食物链上的没一个环节叫做一个营养级,在“草→兔子→红狐”这个食物链中,草属于第一营养级,兔子属于第二营养级,红狐属于第三营养级。</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草→蝗虫→青蛙组成的食物链中,若青蛙的体重增加10克,则最少需消耗蝗虫(  )</p><p>A. 5克    B. 50克    C. 100克    D. 125克</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生态系统能量的流动是沿食物链逐级递减的,单向的,不循环。大多数食物链一般只有3-4个营养级。一般地说:输入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流入下一营养级,在草→蝗虫→青蛙组成的食物链中,若青蛙的体重增加10克,则最少需消耗蝗虫50克。</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是用以研究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的一个模拟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1/04/17/551c673a/SYS201901041718473572796269_ST/SYS201901041718473572796269_ST.001.png" width="252" height="23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这一实验装置是美国青年学者______设计的。</p><p>(2)图中B处的气体模拟的是______,该混合气体中绝不会含有______。在B处的两个电极放电产生电火花,模拟的是原始地球条件下的______,这主要是为该实验提供______。</p><p>(3)经过一周后,对C装置中的产物进行分析,发现有______生成,此装置是模拟原始地球条件下的______。</p><p>(4)D装置是冷凝器,这模拟了原始地球条件下的过程______。</p><p>(5)此实验表明:在生命起源的______过程中,从无机物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完全可能的。</p></div></div>
<div><p>【答案】  米勒  原始大气  氧气  闪电  能量  氨基酸  原始海洋  降雨  化学进化</p><p>【解析】(1)美国青年学者用如图的实验证明了生命起源的第一步。<br />(2)图中B里的气体相当于原始大气,有水蒸气、氨气、甲烷等,与现在大气成分的主要区别是无氧气。正负极接通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自然界的闪电。这主要是为该实验提供了能量。<br />(3)C处为取样活塞,若取样鉴定,可检验到其中含有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此装置是模拟原始地球条件下的原始海洋。<br />(4)D装置模拟了原始地球条件下的,经过冷却后,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的过程。<br />(5)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中,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物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1/04/17/551c673a/SYS201901041718476645940555_ST/SYS201901041718476645940555_ST.001.png" width="213" height="18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该生态系统中有_________条食物链。</p><p>(2)请写出太阳能输入该生态系统的生理过程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p><p>(3)在食物链“玉米→老鼠→蛇”中,若蛇的体重增加50克,则至少消耗______________克玉米。</p><p>(4)该农田由于长时间大量施用农药而导致玉米螟的抗药性大大增强,这主要是由于_________的结果.</p></div></div>
<div><p>【答案】  5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1/04/17/551c673a/SYS201901041718476645940555_DA/SYS201901041718476645940555_DA.001.png" width="219" height="4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1250  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p><p>【解析】(1)一条完整的食物链,从生产者开始,还必须到的这条食物链的最高营养级。图中的食物链有:玉米→老鼠→蛇;玉米→玉米螟→青蛙→蛇;玉米→蝗虫→青蛙→蛇;杂草→蝗虫→青蛙→蛇;杂草→老鼠→蛇共五条食物链。<br />(2)太阳能输入到该生态系统的过程其实就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即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的过程.表达式为:<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1/04/17/551c673a/SYS201901041718476645940555_DA/SYS201901041718476645940555_DA.002.png" width="286" height="4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3)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地说,输入的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蛇体重增加50克,则至少消耗50÷20%÷20%=1250(克)。</p><p>(4)在玉米螟的群体中,存在着抗药性强的个体,由于长期药物的选择使抗药性个体越来越多。这主要是由于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态农业是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新型现代化农业,下图是生态农业模式图之一,请分析作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1/04/17/551c673a/SYS201901041718478116489070_ST/SYS201901041718478116489070_ST.001.png" width="299" height="20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在此生态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____________。</p><p>(2)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___________,图中的食用菌属于___________者。</p><p>(3)从食物关系看,在此生态系统中具有__________条食物链。</p><p>(4)该生态农业比传统耕作农业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从能量角度看,是因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  人  农作物  分解者  3  大棚的利用提高了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或有更多光能流入)  物质经多次重复利用(或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或流入分解者的能量中还有一部分被人利用)</p><p>【解析】(1)在生态农业生态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人类,生物以农作物、家禽、家畜为主,如果没有了人类的照料,农作物的优势就会被杂草取代,生态系统的平衡就会被破坏。<br />(2)农作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生产者;食用菌属于真菌,能分解农作物的遗物(下脚料)和动物粪便、废弃物等,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分解者。<br />(3)食物链是指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每条食物链都必须从生产者开始,不包括分解者。此生态系统中具有:农作物→鸡→人;农作物→人;农作物→猪→人,共3条食物链。<br />(4)该生态农业比传统耕作农业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从能量角度看①在能量传递过程中减少了能量的消耗,让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②物质经多次重复利用,减少了物质能量的消耗,因此作物枝叶的综合利用提高了农业效率。</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请根据下列草原生态系统的图示回答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1/04/17/551c673a/SYS201901041718480198536175_ST/SYS201901041718480198536175_ST.001.png" width="322" height="13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请写出图中一条最长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2)若此生态系统受到铅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积存铅最多的生物是______。</p><p>(3)图中②代表的重要生理作用是__________;</p><p>(4)假如该草原只有绿色植物→鼠→鹰一条食物链,如果绿色植物固定在有机物中的能量为360千卡,那么鹰最多可从中获取________________千卡的能量。</p></div></div>
<div><p>【答案】  绿色植物→ 鼠→蛇→鹰(或绿色植物→食草昆虫→吃虫的鸟→鹰或绿色植物→兔子→蛇→鹰)  鹰  呼吸作用  14.4</p><p>【解析】(1)食物链的数法应该从生产者开始,沿着箭头走到最高消费者(也就是说再往后没有箭头了为止),逐条逐条的数,看有多少种走法(注意最高消费者不一定是一个)。该题中的食物链有:1.绿色植物→食草昆虫→吃虫鸟→鹰;2.绿色植物→鼠→鹰;3.绿色植物→鼠→蛇→鹰;4.绿色植物→兔子→蛇→鹰;共4条,其中第一条、第三条和第四条都有四个营养级。<br />(2)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在上面的这些食物链中,鹰的级别最高,根据生物富集现象,其体内重金属的含量最高。<br />(3)图中的②过程是绿色植物通过放出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这是植物的呼吸作用,因为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p><p>(4)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传递的。能量沿食物链传递的规律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地说,在输入到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在“绿色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中,绿色植物中有360千卡,鼠最多能获得360千卡的20%即72千卡的能量,而鹰最多能获得鼠中能量的20%即14.4千卡。</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07年10月,辽宁农民在水稻田中进行养蟹试验并初获成功。插秧时,他们调整了水稻种植的行间距,留出较宽的养蟹通道,使得稻田有较长的透光时间。放养蟹苗后,稻田中的稻谷虫等多种害虫,成为螃蟹丰富的食物,而螃蟹的粪便又成为水稻的肥料,实现了稻、蟹双丰收(如下图),农民既节省了农药、化肥又生产了有机食品。</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1/04/17/551c673a/SYS201901041718482540329129_ST/SYS201901041718482540329129_ST.001.png" width="348" height="12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该生态系统中除了已知的生物成分外,还必须有_____________,将螃蟹的粪便和动植物的残体变为植物可吸收利用的物质。</p><p>(2)研究上述高效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3)在上述实验过程中,增大行间距使水稻的种植数量减少,但水稻产量并没有明显减少,请分析其中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  细菌、真菌等分解者  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透光好提高了光合作用的效率,养蟹后病虫害减少了</p><p>【解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判断是否是一个生态系统的关键是看是否有生产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缺一不可。因此该生态系统中除了已知的生物种类外,还必须有细菌、真菌等生物作为分解者。将螃蟹的粪便和动植物的残体分解成变为植物可吸收利用的物质如水、无机盐、二氧化碳等。<br />(2)研究上述高效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目的是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br />(3)在上述实验过程中,增大行间距使水稻的种植数量减少,但是透光好提高了光合作用的效率,养蟹后螃蟹吃稻谷虫等多种害虫,病虫害减少了,而螃蟹的粪便又成为水稻的肥料,因此水稻产量并没有明显减少。</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山东枣庄三十九中-第二学期济教版八级下册生物单元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