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6 21:06:41

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三中八年级下学期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诗句描绘的现象中,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p><p>A.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p><p>B.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p><p>C.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p><p>D.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p><p>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鹂、白鹭属于动物,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柳属于植物,诗中的现象属于生命现象;早莺、新燕属于动物,树属于植物,诗中的现象属于生命现象;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中没有生物,诗中的现象不属于生命现象;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荷属于植物,蜻蜓属于动物,诗中的现象属于生命现象。</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以下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p><p>A. 森林    B. 草原    C. 池塘    D. 农田</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由于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所以,其自动调节能力也是有限的。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森林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多,食物结构复杂,所以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最大。</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使用显微镜观察过程中,若对光时视野黑暗,不能通过调节下列哪个结构来获得白亮的视野?(    )</p><p>A. 反光镜&#xa0;B. 遮光器&#xa0;C. 目镜&#xa0;D. 转换器</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对光后看不到白亮的视野,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光不正确;另一种是物镜镜头没有正对通光孔,若物镜没有对准通光孔,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即可;若是对光不正确,主要调节遮光器和反光镜,有时还需要更换低倍物镜.</p><p>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凹面镜能使光线汇聚,视野变亮,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遮光器上有大小不同的光圈,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转动目镜,目镜的放大倍数不变,不能改变视野亮度,故该选项符合题意;转动转换器能使物镜对准通光孔,还能更换放大倍数不同的物镜,换用低倍镜视野变亮,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我们吃甘蔗时,先要削去坚硬的外皮,咀嚼甘蔗时会有许多甜汁,咀嚼后把蔗渣吐掉。从结构层次的角度分析,构成甘蔗茎的组织有</p><p>A.上皮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B.上皮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p><p>C.保护组织、输导组织、结缔组织           D.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甘蔗坚韧的皮位于茎的外面,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咀嚼甘蔗时会有很多的甜汁,甜汁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说明有营养组织;咀嚼之后剩下的渣滓主要是茎内的输导组织。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春季植树时,移栽的树苗常常要剪掉一些枝叶,目的是为了(  )</p><p>A. 降低营养消耗&#xa0;B. 减少呼吸作用&#xa0;C. 减少蒸腾作用&#xa0;D. 增加呼吸能力</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进行,叶柄和幼嫩的茎也能少量的进行。</p><p>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水的水分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刚刚移栽的植物,幼根和根毛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根的吸水能力很弱,去掉部分枝叶,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幼根和根毛,因此在移栽植物时要带土移栽,以保护幼根和根毛,利于根吸水,提高成活率,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  )</p><p>A.根冠    B.伸长区   C.分生区   D.成熟区</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根尖的结构从顶端向上,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2/d7f3c2be/SYS201712302237163239228413_DA/SYS201712302237163239228413_DA.001.png" width="443" height="36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解:A、根冠,根尖最先端的帽状结构,罩在分生区的外面,有保护根尖幼嫩的分生组织,使之免受土壤磨损的功能.A不符合题意;</p><p>B、分生区,也叫生长点,是具有强烈分裂能力的、典型的顶端分生组织.个体小、排列紧密、细胞壁薄、细胞核较大、拥有密度大的细胞质(没有液泡),B不符合题意;</p><p>C、外观不透明.B不伸长区,位于分生区稍后的部分.一般长约2~5毫米.是根部向前推进的主要区域,其外观透明,洁白而光滑,生长最快的部分是伸长区.C不符合题意;</p><p>D、成熟区,也称根毛区.内部某些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逐渐消失,这些细胞上下连接,中间失去横壁,形成导管.导管具有运输作用. 表皮密生的茸毛即根毛,根毛细胞的体积大,细胞质少,液泡大有利于水的吸收.细胞向外突起形成根毛,增加了根吸水的表面积,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D符合题意.</p><p>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图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设计,图中试管均置于37 ℃温水中10分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8/25/10/83c7d744/SYS201808251008267593675354_ST/SYS201808251008267593675354_ST.001.png" width="246" height="12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滴加碘液后,①号试管变蓝色、②③不变蓝色</p><p>B. ①与②对照,可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p><p>C. 本探究实验的变量不唯一,无法得出任何结论</p><p>D. ②③对照,②号为对照组,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消化的作用</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①试管中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全部分解成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②试管中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③号试管中唾液淀粉酶未与馒头中的淀粉充分混合,唾液唾液淀粉酶没有将淀粉全部分解消化,因此滴加碘液变蓝。所以滴加碘液后,①号试管不变蓝色、②③变蓝色,而不是“①号试管变蓝色、②③不变蓝色”,A错误;①与②对照,唯一的变量是唾液,因此可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B正确;①与②对照,唯一的变量是唾液;①与③对照,唯一的变量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而不是“本探究实验的变量不唯一,无法得出任何结论”,C错误;②与③有两个变量唾液、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因此②③不能形成对照,而不是“②③对照,②号为对照组,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消化的作用”,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人体的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p><p>A. 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腔容积增大,完成吸气</p><p>B. 肋间肌收缩,膈肌舒张,胸腔容积缩小,完成呼气</p><p>C. 肋间肌收缩,膈肌舒张,胸腔容积增大,完成吸气</p><p>D. 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腔容积缩小,完成呼气</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人体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引起胸腔上下径增大,使胸腔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入肺,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人体呼气时,肋间肌和膈肌处于舒张状态,肋骨向下向内移动,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径均缩小,此时膈顶上升,引起胸腔上下径缩小,胸腔容积缩小,肺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是呼气过程。</p><p>人体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引起胸腔上下径增大,使胸腔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入肺,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A正确,C错误;呼气时,肋间肌和膈肌处于舒张状态,肋骨向下向内移动,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径均缩小,此时膈顶上升,引起胸腔上下径缩小,胸腔容积缩小,肺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呼气过程, B、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为人体血液循环过程中某物质含量在各血管内的变化情况。如果I代表肺泡间的毛细血管,Ⅲ代表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则该物质最可能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10/08/ab42819a/SYS201906100818548538879204_ST/SYS201906100818548538879204_ST.001.png" width="157" height="13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二氧化碳    B. 氧气    C. 葡萄糖    D. 尿素</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图中横轴中的I段代表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此种物质逐渐下降,Ⅲ段代表组织处的毛细血管,此种物质逐渐增多,可以结合血液循环中各物质的变化进行解答。</p><p>体循环的途径为: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的路线为:右心室→肺动脉→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10/08/ab42819a/SYS201906100818548538879204_DA/SYS201906100818548538879204_DA.001.png" width="276" height="20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如果为Ⅰ包绕在肺泡外的毛细血管,血液要进行肺循环,路线为:右心室→肺动脉→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经过肺循环,血液在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内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因此血液就由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为含氧较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Ⅲ段代表组织处的毛细血管,血液要进行体循环,途径为: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组织细胞要进行生理活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因此血液就由含氧较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变为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所以曲线应代表的是二氧化碳的变化情况。</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尿液与原尿相比,一般不含葡萄糖,这是由于</p><p>A. 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B.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p><p>C. 膀胱的储存    D. 输尿管的输送</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 尿液与原尿相比,不含葡萄糖,这是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能把原尿中的葡萄糖全部重吸收。</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1分)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依次是(  )</p><p>A.神经元、反射弧                   B.神经元、反射</p><p>C.神经中枢、神经细胞               D.神经、神经细胞</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细胞,又叫神经元,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需要一定的神经结构,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p><p>故选:B</p><p>考点定位: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叙述中,与家鸽适于飞行生活特点不相符的是        (        )</p><p>A. 有气囊提高与气体交换效率</p><p>B. 食量较大,消化能力强</p><p>C. 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p><p>D. 体温随环境不同而发生变化</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A正确;食量大,消化能力强,适于飞行,B正确;前肢变成翼,适于飞行, C正确;体温恒定与飞行无关,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用基因组成是Aa的青州蜜桃枝条为接穗,嫁接到基因组成为aa  的青州蜜桃砧木上,所结蜜桃果肉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的概率是(  )</p><p>A. 25%    B. 50%    C. 75%    D. 10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据此答题。</p><p>由分析可知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由题意可知用基因组成是Aa的青州蜜桃枝条为接穗,嫁接到基因组成为aa 的青州蜜桃砧木上,在正常情况下,该枝条上结出了果实的果肉和接穗的一样,即Aa型,因此,所结蜜桃果肉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的概率是100%。</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体吸入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______)</p></div></div>
<div><p>【答案】×</p><p>【解析】</p><p>根据呼吸过程进行分析,人进行呼吸作用时是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但不参与呼吸作用的氮气也会进出肺。</p><p>人吸入的气体不只氧气,呼出的气体不只二氧化碳,还有其他气体,如氮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原说法错误。</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每个生物体的一生都必须经过细胞分裂. ______ .</p></div></div>
<div><p>【答案】错</p><p>【解析】病毒无细胞结构,因此病毒的一生无细胞分裂过程。</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植物白天进行光合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错</p><p>【解析】</p><p>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必须需要光才能进行,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所以白天有光,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而在夜晚无光,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能进行呼吸作用.</p><p>故答案为:×</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农谚“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这种说法符合科学种田。(    )</p><p>&#xa0;</p></div></div>
<div><p>【答案】√</p><p>【解析】</p><p>试题分析: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植物体内水分充足时,植株才能硬挺,保持直立的姿态,叶片才能舒展,有利于光合作用,提高产量。</p><p>   植物的生长也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氮肥作用:促使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钾肥的作用:促使作物生长健壮,茎秆粗硬,增强病虫害和倒伏的抵抗能力;促进糖分和淀粉的生成;磷肥的作用:促使作物根系发达,增强抗寒抗旱能力;促进作物提早成熟,穗粒增多,籽粒饱满.施肥的目的就在提供植物生长必需的无机盐。可见题中的谚语符合科学种田的说法。</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仓库中晒干的玉米中不含水分。                        (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错</p><p>【解析】种子中含有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包括淀粉、蛋白质和脂肪,无机物有水和无机盐。把晒干的植物种子装进干燥的试管里烘烤,试管壁上出现许多小水珠,可以证明既使干燥的种子里也含有水分,题干说法错误。</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吃饭时应细嚼慢咽,这样有助于食物与消化酶充分接触。</p><p>&#xa0;</p></div></div>
<div><p>【答案】对</p><p>【解析】我们在吃饭时要对食物细嚼慢咽,以使食物中的淀粉在口腔内有充足的时间被消化;如果狼吞虎咽,则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没有来得及发挥作用,就随食物一起进入胃中,增加胃肠的负担。故“吃饭时应细嚼慢咽,这样有助于食物与消化酶充分接触”是正确的。</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由环境变化引起的生物变异不可以遗传给后代。_____</p></div></div>
<div><p>【答案】错</p><p>【解析】变异并不是指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变异指的是性状发生变化而已,但是性状发生变化,遗传物质不一定需要发生变化。在做植物组织培养的时候,一团植物组织可以培育出n株植株,这n株植株的遗传物质可以说完全一样,但是,他们的性状不一样,这是由于它们的生长环境不一样而已。</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_________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p></div></div>
<div><p>【答案】细胞</p><p>【解析】</p><p>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p><p>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组织,由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构成系统,进而构成生物体。从细胞的结构及功能的角度来看,细胞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一朵花中最主要的结构是          和          。</p><p>&#xa0;</p></div></div>
<div><p>【答案】雄蕊;雌蕊</p><p>【解析】</p><p>试题分析:一朵花是由花托、萼片、花瓣、雌蕊和雄蕊等组成,雌蕊由柱头、花柱、子房三部分组成,雄蕊由花药和花丝两部分组成,雄蕊和雌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是一朵花的最主要的部分。</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据图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3/16/10/f5b87fdc/SYS201903161003349561514631_ST/SYS201903161003349561514631_ST.001.png" width="211" height="10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水稻属于_____,青蛙属 于_____.除了图中表示出的成分外,该生态系统还应有_____、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p><p>(2)图中共有_____条食物链,它们相互交错形成_____.请写出图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_____.</p><p>(3)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干扰时,各种生物的数量及比例仍能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能力.</p></div></div>
<div><p>【答案】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5  食物网  水稻→鼠→猫头鹰  自动调节</p><p>【解析】试题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p><p>(1)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水稻,消费者是鼠、鸟、蝗虫、青蛙、蛇、猫头鹰,若要构成一个生态系统,还应有分解者(细菌、真菌)和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和水等);(2)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由图可知,该食物网中有5条食物链即:水稻→鼠→猫头鹰、水稻→鼠→蛇→猫头鹰、水稻→鸟→蛇→猫头鹰、水稻→蝗虫→鸟→蛇→猫头鹰、水稻→蝗虫→青蛙→蛇→猫头鹰,其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是:水稻→鼠→猫头鹰;(3)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血液不仅具有______作用,而且还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p></div></div>
<div><p>【答案】运输</p><p>【解析】</p><p>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p><p>血液的功能包含血细胞功能和血浆功能两部分,血液有运输功能(血浆运输营养和废物,红细胞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调节人体温度、防御等功能。</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口,或者掩耳闭口,这是为了保护            。</p><p>&#xa0;</p></div></div>
<div><p>【答案】鼓膜 </p><p>【解析】</p><p>试题分析: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人的口腔通过咽鼓管与中耳相连,中耳中的鼓膜能接受声波刺激,可产生振动,“打呵欠”会影响鼓膜的振动。鼓管连接咽与鼓室,当外界有巨大声响时,可以捂耳或张嘴是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因此,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口,或者掩耳闭口,这是为了保护鼓膜。</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坚韧的______,身体和附肢都分节。</p></div></div>
<div><p>【答案】外骨骼</p><p>【解析】</p><p>从节肢动物的特征思考作答。</p><p>节肢动物的特征是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的,附肢也分节;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另外在节肢动物的头部有的有单眼和复眼,有的只有复眼,一对触角和口器等特点,所以节肢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19世纪中叶,人们并不知道细菌是从哪里来的,直到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的法国科学家设计了著名的“鹅颈瓶实验”(如图所示)才弄清了事实的真相。请根据实验回答以下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10/24/08/f1bbe493/SYS201910240810188646578524_ST/SYS201910240810188646578524_ST.001.png" width="333" height="10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p><p>(1)设计这个实验的科学家是______。</p><p>(2)打断“鹅颈”后,瓶内的肉汤腐败的原因是______。</p><p>(3)“鹅颈瓶实验”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为此,这位科学家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______法。(选填字母)</p><p>A.巴氏消毒法     B.腌制法      C.脱水法</p><p>(4)使肉汤腐败的细菌从获取营养方式上看属于____(选填“寄生”,“腐生”或“共生”),细菌在肉汤中通过____的方式进行生殖。</p></div></div>
<div><p>【答案】巴斯德    空气中的细菌落入肉汤    A    腐生    分裂    </p><p>【解析】</p><p>巴斯德是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巴斯德通过实验证明微生物只能来自微生物,而不能凭空产生。他做的一个最令人信服、然而却是十分简单的实验就是“鹅颈瓶实验”。</p><p>(1)巴斯德通过实验证明微生物只能来自微生物,而不能凭空产生。还发现了酵母菌以及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br />(2)将“鹅颈”打断,使外界空气不经“沉淀处理”而直接进入营养液中,则空气中的细菌就进入肉汤,并大量繁殖之后,使肉汤腐败。<br />(3)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利用鹅颈瓶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巴斯德还发现了乳酸菌、酵母菌,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后人称他为“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br />(4)细菌在生物圈中可以扮演腐生、寄生、自养角色,使肉汤腐败的细菌从获取营养方式上看属于腐生;细菌通过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分裂时,细胞首先将它的遗传物质进行复制,然后细胞从中部向内凹陷,形成两个子细胞。细菌的繁殖能力很强,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每20--30分钟就能繁殖一次。</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入春以来,一种叫H7N9新亚型禽流感病毒,不仅给我国养禽业带来巨大灾难,而且该病毒能使人致病、致死。各地由于防控措施得力,已控制了H7N9的进一步蔓延。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p><p>(1)经初步研究,H7N9的寄主是家禽、鸟类或人,据此判断,它应属于______病毒,是引起禽流感传染病的______。 </p><p>(2)在疫区人们焚烧或活埋病鸡,此措施属于______。</p><p>(3)某地有一批H1N1禽流感疫苗,能否用H1N1疫苗来预防H7N9禽流感呢?请你帮忙完善如下实验方案:</p><p>(实验步骤)</p><p>①取健康小白鼠若干只,平均分为两组。</p><p>②在甲组体内注射______;乙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p><p>③一段时间后,分别给两组小白鼠注射等量的感染了H7N9的活禽提取液,然后观察两组小白鼠健康状况。</p><p>(实验结果)</p><p>甲组小白鼠_____,乙组小白鼠______。(填患病或不患病)</p><p>(实验结论)</p><p>H1N1疫苗____预防H7N9禽流感。其原因是注射H1N1疫苗只能预防_____,这种免疫属于______免疫。</p></div></div>
<div><p>【答案】动物    病原体    控制传染源    H1N1禽流感疫苗    患病    患病    不能    H1N1禽流感    特异性    </p><p>【解析】</p><p>该题考查的知识点是H7N9禽流感的病原体、传染病的分类及预防措施,结合材料分析作答。</p><p>(1)根据寄生生物不同把病毒分为三类:专门寄生在动物细胞里的病毒叫动物病毒,如流感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的病毒叫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里的病毒叫细菌病毒,也叫做噬菌体如大肠杆菌噬菌体。H7N9禽流感的寄生主是禽鸟或人,它属于动物病毒。</p><p>(2)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传染源指的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是动物;传播途径指的是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指的是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由上可知,“焚烧或活埋病鸡”属于控制传染源。</p><p>(3)[实验步骤]</p><p>②要验证能否用H1N1疫苗来预防H7N9禽流感,就要把分成两组的小白鼠,一组注射H1N1疫苗,一组不做任何处理,作为对照。</p><p>[预测结果]</p><p>因为两组小白鼠体内都没有H7N9的抗体,所以分别给两组小白鼠注射等量的感染H7N9的活禽提取液,两组小白鼠都会得病。</p><p>[实验结论]</p><p>免疫是指人体对病原体及其有害产物的抵抗力。从获得途径来看,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前者是指先天具有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的免疫,后者是指出生后产生的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的免疫。注射H1N1疫苗获得的免疫属特异性免疫,只能预防H1N1禽流感,不能预防H7N9禽流感。</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p><p>①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p><p>②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形成        ,变量是     。</p><p>③放在光下照射几小时后,取下叶片,去掉黑纸片。把叶片放在盛有      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由绿色变为黄白色。</p><p>④滴加碘液,发现见光部分变成蓝色,说明绿叶在光下产生的有机物是     。</p></div></div>
<div><p>【答案】(2)对照;光;</p><p>(3)酒精;    </p><p>(4)淀粉</p><p>【解析】</p><p>试题(2)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是为了形成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光照。如果这一部分遇碘不变蓝,而照光部分变蓝,说明经一昼夜黑暗处处理后叶片中原来贮存的淀粉消耗了,照光部分的淀粉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还说明叶片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才能制造淀粉。</p><p>(3)酒精脱色:光照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入盛有2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叶绿素为绿色,脱色后便于观察,如不脱色,不易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现象;脱色时,酒精要隔水加热是因为酒精的燃点低,防止酒精燃烧发生危险.。(4) 向叶片滴加碘液的目的是根据淀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检验是否产生淀粉.由图1可知叶片未遮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说明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进而 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叶片的遮光部分遇碘没有变蓝,说明遮光的部分没有产生淀粉,由此可以说明绿叶在光下制造了淀粉(或有机物)。</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是人体心脏及血液循环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09/10/21bd2230/SYS201904091031483001188620_ST/SYS201904091031483001188620_ST.001.png" width="554" height="13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心脏主要由___________构成,因此它能自动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将血液泵至全身。人体血液循环是单向的,在A、C和B、D之间有___________,可以防止血液倒流。</p><p>(2)D为___________,它的壁在心脏四个腔中是最厚的。心脏收缩时,血液从D出发进入E___________,流经全身后回到A,这条循环路线叫___________。另一条循环路线是___________。这两条途径同时进行,在心脏处连通在一起。</p><p>(3)外界气体按照c方向进入肺泡时,此时膈肌处于__________(选填“收缩”或“舒张”)状态。</p><p>(4)b表示肺泡中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当血液由①→②的方向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到达F___________时,血液中氧气含量___________。</p><p>(5)进入人体的氧气最终在细胞的___________结构中被利用,为我们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p></div></div>
<div><p>【答案】  心肌(肌肉)  瓣膜(房室瓣)  左心室  主动脉  体循环  肺循环  收缩  肺静脉  升高(增加)  线粒体</p><p>【解析】试题分析: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它有四个空腔,分别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只和左心室相通,右心房只和右心室相通,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之间都是不相通的,在心脏的四个腔中,左心室的肌肉壁最厚。</p><p>(1)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因此它能自动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将血液泵至全身,人体血液循环是单向的,在A、C和B、D之间有瓣膜(房室瓣),可以防止血液倒流;(2)D为左心室,它的壁在心脏四个腔中是最厚的,心脏收缩时,血液从D出发进入E 主动脉,流经全身后回到A,这条循环路线叫体循环,另一条循环路线是肺循环,这两条途径同时进行,在心脏处连通在一起;(3)外界气体按照c方向进入肺泡时,此时膈肌处于收缩状态;(4)b表示肺泡中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当血液由①→②的方向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到达F肺静脉时,血液中氧气含量升高;(5)进入人体的氧气最终在细胞的线粒体结构中被利用,为我们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表示人的生殖发育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根据图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10/24/08/f1bbe493/SYS201910240810196843819921_ST/SYS201910240810196843819921_ST.001.png" width="183" height="15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a、b分别表示父母的体细胞,它们的染色体数均为46条.A表示父母分别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生殖细胞c、d分别叫______和______,它们的染色体数均为______条。 </p><p>(2)分析上图可知,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这些成对的染色体,一条来自_______,一条来自______。这些染色体都是由___和___两种有机物组成的。</p><p>(3)妈妈通过外科手术由单眼皮变成了双眼皮,这种变异属于______变异。</p></div></div>
<div><p>【答案】精子    卵细胞    23    父方    母方    蛋白质    DNA    不可遗传    </p><p>【解析】</p><p>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基因也随着染色体的分离而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p><p>(1)正常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3对,并有一定的形态和结构;a、b为该夫妇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3对,即46条。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因此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比体细胞中的少一半,正常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3对,因此生殖细胞c精子、d卵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23条。<br />(2)精子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的现象叫做受精,图示中B过程是受精,e细胞是受精卵,受精卵的染色体数又恢复到父母的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即46条。如图所示:</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10/24/08/f1bbe493/SYS201910240810196843819921_DA/SYS201910240810196843819921_DA.001.png" width="281" height="26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另一半来自母方,包含了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并且又恢复到父母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这说明人类上下代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一定的。染色体是由蛋白质和DNA组成,一条染色体由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br />(3)通过外科手术由单眼皮变成双眼皮”,是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因此这种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三中八级下学期月考生物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