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八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原始地球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p><p>A. 天空中赤日炎炎或电闪雷鸣</p><p>B. 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p><p>C. 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p><p>D. 原始海洋就像现在的温泉</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地质学家研究表明,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以前形成的,那时候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上的环境与现在的完全不同:天空中或赤日炎炎,或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甲烷、氨、氢气、氮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态的氧气。</p><p>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天空中或赤日炎炎,或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都是原始地球上环境特点,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氨、氢、水蒸气、硫化氢等,但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ABC正确;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无论成分还是温度都与现在的温泉不同,因此温泉不属于原始地球上环境特点,D不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类的进化历程可分为( )</p><p>A. 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p><p>B. 南方古猿、直立人、能人、智人</p><p>C. 南方古猿、智人、能人、直立人</p><p>D. 智人、能人、南方古猿、直立人</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进化的历程经历了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和智人四个阶段。</p><p>人类起源森林古猿,古人类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和智人四个阶段。南方古猿只能使用天然工具,但不能使用制造工具,是已经发现的最早的原始人类;能人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石器);直立人会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了用火,是人类进化最关键的一个阶段;智人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能用骨针缝制兽皮衣物,可用标枪和长矛进行狩猎、捕鱼。因此正确的顺序是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可见A正确;BC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同一目的生物,它们一定是( )</p><p>A、 同一属 B、同一纲 C、同一种 D、同一科</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同一目的生物,它们一定是比目的分类单位大的里面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采用双名法统一动植物命名的科学家是( )</p><p> A、李时珍 B、亚里士多德 C、林奈 D、虎克</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林奈是瑞典自然学者,现代生物学分类命名的奠基人.他在生物学上的成就是发明了双名制命名法,即植物的常用名由两部分组成,前者为属名,要求用名词;后者为种名,要求用形容词。</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年来,我国沿海的许多海域多次出现过大规模的赤潮,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哪种生物大量繁殖( )</p><p>A. 红色鱼类 B. 单细胞生物 C. 寄生生物 D. 红色哺乳类</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赤潮是海水富营养化造成藻类植物大量繁殖的结果。</p><p>解:赤潮的形成是因为人类大量污水的排放使得海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含量突然增加,造成海水“富营养化”,单细胞藻类就会在短时间内迅速繁殖,由于这些藻类多呈红褐色,所以称为“赤潮”。可见B符合题意。</p><p>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哪项不属于现存蕨类植物的重要意义( )</p><p>A. 食用 B. 药用 C. 绿化、观赏 D. 形成煤炭</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蕨类植物在医药、食品、农业、能源、绿化、观赏等很多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比较高大,在距今2亿年以前,地球上曾经茂盛的生长着高达数十米的蕨类植物,它们构成了大片大片的森林,后来,这些蕨类植物灭绝了,它们的遗体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炭。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身体里有由脊椎骨组成脊柱的动物类群,叫做 ( )</p><p>A.脊椎动物 B.无脊椎动物</p><p>C.脊柱动物 D.无脊柱动物</p><p> </p></div></div>
<div><p>【答案】 A</p><p>【解析】</p><p>试题分析: 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我们所说的“米猪肉”其实是指</p><p>A. 含有米粒的猪肉 B. 含有猪肉绦虫卵的猪肉</p><p>C. 含有猪肉绦虫成虫的猪肉 D. 含有猪肉绦虫幼虫的猪肉</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猪肉绦虫的幼虫寄生在猪的体内,寄生的部位为运动较多的肌肉,以股内侧肌多见,这样的猪肉俗称“米猪肉”;人吃了这样的猪肉就会得猪肉绦虫病,在人体内生长为成虫。</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保护青蛙的意义在于( )</p><p>A. 青蛙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p><p>B. 青蛙能大量捕食农业害虫</p><p>C. 青蛙体色具斑纹,适于观赏</p><p>D. 青蛙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一只青蛙每天能吃70多只害虫,一年便能吃一万多只害虫,在稻田中放养适量的青蛙,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农作物的病虫害,而且可以避免因喷洒农药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青蛙是农业害虫的天敌,对人类益处多多,如果没有青蛙,农作物受害,减少产量,人类生存也会受到影响。</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了( )</p><p>A. 生物能影响环境</p><p>B. 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p><p>C. 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p><p>D. 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环境可以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同样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也会反作用于环境。</p><p>生物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不断地从环境中获取营养物质,同时又将新陈代谢的产物(氧、二氧化碳、水等)排放到环境中去,因此,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无机环境也有影响。例如,森林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的湿度,进而影响降雨量,因此“大树底下好乘凉”说明是大树的存在使环境温度降低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指很长很长的堤坝,因为小小蚁虫的啃噬,最后也会被摧毁的,体现的也是生物影响环境,A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动物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p><p>A. 鸟类身体被有羽毛、前肢变成翼,与飞行生活相适应</p><p>B. 节肢动物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与飞行生活相适应</p><p>C. 鲫鱼体表覆盖黏滑的鳞片,身体呈流线型,与水生生活相适应</p><p>D. 爬行动物体表覆盖鳞片,有利于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与陆地生活相适应</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可从各种动物的身体结构特征去分析。</p><p>鸟类动物身体呈流线型与空中飞行生活相适应,A正确;昆虫的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甲壳纲和蛛形纲的身体都分头胸部和腹部两部分,B错误;鲫鱼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游泳时的阻力,与水生生活相适应,C正确;爬行动物具有角质的鳞或甲,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与陆地生活相适应,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对各种生物间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p><p>A. 小丑鱼和海葵属于种内互助关系 B. 田间的杂草和庄稼是寄生关系</p><p>C. 蜜蜂采集槐花蜜,所以蜜蜂和槐树是捕食关系 D. 繁殖季节,雄鹿之间的角斗属于种内斗争</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共生、寄生、捕食、种间竞争几种方式。</p><p>小丑鱼与海葵互惠互利,海葵为小丑鱼提供有机物,小丑鱼为海葵提供了居所,并起到保护作用,因此小丑鱼与海葵属于共生关系,A错误;田间的杂草和庄稼是竞争关系,B错误;蜜蜂采集槐花蜜,同时帮助传粉,所以蜜蜂和槐树是互助关系,C错误;繁殖季节,雄鹿之间的角斗属于种内斗争,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哪些现象不能说明生物的生活受非生物环境因素的影响( )</p><p>A. 春兰、秋菊、冬梅、夏荷</p><p>B. 黎明时候鱼浮头</p><p>C. 猫捉老鼠</p><p>D. 飞蛾在夜晚的灯光下盘旋</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影响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可以从生态因素的组成来切入答题。</p><p>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春兰、秋菊、冬梅、夏荷,黎明时候鱼浮头,飞蛾在夜晚的灯光下盘旋,分别受到非生物因素中的温度、空气、光等的影响;猫捉老鼠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环节动物中的蚯蚓主要食用树叶等腐败物,并把这些腐败物分解为无机物。在这里,蚯蚓扮演的角色是( )</p><p>A. 生产者 B. 消费者</p><p>C. 分解者 D. 以上都不是</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有机物(食物)和氧气的绿色植物。消费者是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必须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的动 物。分解者包括细菌和真菌,严格的说是腐生细菌和真菌,如腐生性微生物,还包括腐生性动物,如蚯蚓和蝇的幼虫,腐生生物主要是以没有生命的腐烂的动、植物遗体为生,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蚯蚓是腐食性动物,能将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如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供给绿色植物再利 用。因此蚯蚓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生物现象中与温度因素无关的是( )</p><p>A. 鸟类的迁徙与繁殖 B. 黄鱼的季节性洄游</p><p>C. 柑橘在北方不易成活 D. 仙人掌的叶片变成刺</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此题主要考查了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解答时可以从环境特点和生物的关系方面来切入。</p><p>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p><p>A、鸟类的迁徙与繁殖,是非生物因素中温度对生物的影响。故不符合题意;</p><p>B、黄鱼的季节性洄游,是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故不符合题意;</p><p>C、柑橘在北方不易成活的原因是柑橘属于热带水果,在北方温度低生长得不好,南方温度较高适宜柑橘生长。造成这一现象的是主要原因温度。故不符合题意;</p><p>D、沙漠中的仙人掌,叶片退化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故符合题</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19世纪60年代,法国学者__________进行了著名的“鹅颈烧瓶”实验。该实验的结果使人们坚信:“生物只能来源于____________,非生命物质绝对不能随时自发地产生新生命”,这一观点称为“____________”。</p><p> </p></div></div>
<div><p>【答案】 巴斯德 生物 生生论</p><p>【解析】法国学者巴斯德进行了著名的“鹅颈瓶”实验。实验的结果使人们坚信:“生物只能来源与生物,非生命物质绝对不能随时自发地产生新生命”,这一观点称为“生生论”。</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________ 到_________;从________ 到_________; 从________ 到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简单复杂低等高等水生陆生</p><p>【解析】</p><p>一般来说,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 ,从低等到高等 ,从水中生活到陆地生活。</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苔藓植物主要特征有:没有真正的____,植株茎弱小,没有________ ,叶片除能进行光合作用外,还能________。</p><p> </p></div></div>
<div><p>【答案】 根 输导组织 吸水</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所示的进化树表示了几种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填字母)</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1/04/17/551c673a/SYS201901041718361261862887_ST/SYS201901041718361261862887_ST.001.png" width="114" height="14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a、b、c、d四种生物的共同祖先是________。</p><p>(2)与a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是________,与d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是________。</p><p>(3)在地层里出现最早的生物是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 e b c e</p><p>【解析】(1)进化树表示几种生物的进化过程示意图,从图中可以得出e→f→a→b;e→f→c→d。因此a、b、c、d四种生物的共同祖先是e。<br />(2)从图中得出e→f→a→b,因此与a生物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是b。据图生物d与c同处在一个分支,因此与生物d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是c。<br />(3)从图中得出e最古老,应在地层里出现最早。</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如图的国画名叫《他日相呼》,原作品为我国著名的画家齐白石先生所画。齐白石老人发现小鸡得到蚯蚓时不会谦让和共享,而是互相争夺,但长大后,得到食物就会互相呼唤,此画的寓意为:美德不是天生的,是教育历练的结果。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11/04/08/ddb11242/SYS201911040809311402168577_ST/SYS201911040809311402168577_ST.001.png" width="214" height="20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蚯蚓的身体从前到后由许多形态相似的_____组成。</p><p>(2)鸡属于鸟类,经观察,鸟类身体大多呈_____,前肢变成翼,体表被羽毛,体温_____。</p><p>(3)鸡蛔虫是鸡体内常见的一种寄生虫,与人蛔虫相同,鸡蛔虫也属于线虫动物,线虫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大多_____,呈线性,身体不分节,消化道_____,前端_____口,后端_____肛门。</p><p>(4)鸡羽虱是鸡身上的另一类寄生虫,它属于节肢动物,因此,可以推测出鸡羽虱的体表有坚硬的_____和分节的_____。</p></div></div>
<div><p>【答案】体节 流线型 恒定 细长 简单 有 有 外骨骼 足和触角 </p><p>【解析】</p><p>(1)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相似的体节构成,真体腔,有刚毛或疣足,如蚯蚓、水蚤、沙蚕。</p><p>(2)鸟类的主要特征是:有喙无齿,身体被覆羽毛,前肢特化为翼,长骨中空,心脏四腔,用肺呼吸,有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卵生。</p><p>(3)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圆柱形,不分节,体壁由三胚层组成。有原体腔。消化道简单,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p><p>(4)节肢动物的身体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节肢动物包括昆虫纲、多足纲、蛛形纲、甲壳纲。</p><p>1)蚯蚓是环节动物,身体呈圆筒形,蚯蚓的身体从前到后由许多形态相似的体节组成。</p><p>(2)鸡属于鸟类,鸟类身体大多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前肢变成翼,体表被羽毛,体温恒定,适于空中飞行。</p><p>(3)鸡蛔虫属于线形动物,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大多细长,呈线性,身体不分节,消化道简单,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适于寄生生活。</p><p>(4)鸡羽虱是鸡身上的另一类寄生虫,它属于节肢动物,因此,可以推测出鸡羽虱的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和分节的足和触角,外骨骼可以防止体内水分蒸发,足适于跳跃。</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不断改变,影响着生物;生物也不断进化,适应并影响着环境。用你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分析下列现象。</p><p>(1)大树在秋天落叶是生物对环境的_____;蚯蚓能疏松土壤并能给土壤增加肥力是生物对环境的_____。</p><p>(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诗句中表明了_____因素对鸭生活的影响。</p><p>(3)水生物大多生活在水面下150米以内的水层中,而150米以下几乎没有生物生存。请你没有植物的原因是_____;没有动物的原因是_____。</p></div></div>
<div><p>【答案】适应 影响 非生物 缺少阳光 缺少食物 </p><p>【解析】</p><p>此题考查的是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包涵三个方面:环境影响生物,生物能适应环境,生物也能影响环境。</p><p>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环境能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同时也不断的影响环境。</p><p>(1)冬天,有的树叶子纷纷落下,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同时还能减少因进行蒸腾作用的热量散失,避免因温度过低而冻伤甚至冻死,因此冬季植物落叶是植物对冬季干燥、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蚯蚓钻洞能使土壤疏松,蚯蚓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表明生物对环境影响。</p><p>(2)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生长和发育。春天来了,温度升高,桃花开放,江水变暖,鸭子开始下水游泳。“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鸭子的影响。</p><p>(3)水生物大多生活在水面下150米以内的水层中,而150米以下几乎没有生物生存。没有植物的原因是缺少阳光,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供自己生命活动需要;没有动物的原因缺少食物,动物作为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必须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没有植物,动物没有食物来源,无法生存。</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