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6 20:54:35

山东枣庄三十九中届济教版生物学业水平专题复习:生物与环境、生物技术检测题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羊是草食性动物,所以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p><p>①生产者  ②初级消费者 ③次级消费者  ④第一营养级  ⑤第二营养级 ⑥第三营养级</p><p>A. ①④    B. ②⑤    C. ③⑥    D. ③①</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食物链中,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三营养级,以此类推。羊是草食性动物,属于食物链中的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四位同学针对食物链“绿色植物→食草昆虫→食虫鸟”发表了他们的见解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p><p>A. 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p><p>B. 食草昆虫和食虫鸟都是消费者</p><p>C. 保护鸟类对人类有利</p><p>D. 食物链本身就是生态系统</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在食物链"绿色植物食草昆虫食虫鸟"中,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食草昆虫和食虫鸟它们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都是消费者,AB不符合题意;</p><p>鸟属于消费者,取食害虫,可以维持生态平衡,对人类有益,C不符合题意;</p><p>食物链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组成的,而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属于单纯的食物链不可能构成生态系统,D符合题意。</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占的数量关系如图所示。假设这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则可能引起(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1/04/17/a751b4c2/SYS201901041728101604255864_ST/SYS201901041728101604255864_ST.001.png" width="96" height="9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乙和丙数量增加    B. 丙和丁数量减少</p><p>C. 乙、丙和丁数量减少    D. 乙和丁数量增加</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因此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图中数量从多到少依次是丙、丁、甲、乙,因此这四种生物构成的一条食物链该是:丙→丁→甲→乙。<br />“如果甲的数量增加”,乙由于食物增加而数量增加,丁因捕食者增多而数量减少,导致丙增加。所以“如果甲的数量增加”,则可能引起“乙和丙数量增加”,而丁数量减少。</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人造马尾松林比天然混交林易遭松毛虫危害,其主要原因是人造马尾松林中的( )</p><p>A. 食物链和食物网复杂    B. 适应环境的能力弱</p><p>C. 食物链和食物网简单    D. 松毛虫适应能力强</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一个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取决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即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人工马尾松林比天然马尾松林更容易爆发松毛虫害,是因为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少,生物数量少,营养结构单一,食物链和食物网简单。</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19世纪末,美国、英国的工业迅速发展。在英国工业区,桦尺蛾大多数是黑色的原因是(    )</p><p>A. 煤烟将桦尺蛾熏黑    B. 天敌鸟的数量突增</p><p>C. 环境改变造成了黑色类型出现    D. 自然选择的结果</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桦尺蛾在自然条件下产生变异类型,其后代有会灰色桦尺蛾和黑色桦尺蛾。未污染区桦尺蛾所处的环境颜色是灰色的,因而灰色桦尺蛾的体色是与环境颜色一致的,是一种不易被敌害发现的保护色;工业污染区环境颜色是黑色的,这时,灰色桦尺蛾的体色就与环境颜色形成了反差,成了易被敌害发现的体色,而黑色桦尺蛾的体色这时反而成了保护色,不易被敌害发现。达尔文认为,自然条件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选择者”,具体的自然条件不同,选择者就不同,选择的结果就不同,在这里,环境的颜色成为了“选择者”,凡是具有有利变异(体色与环境颜色一致)的就被保留下来,具有不利变异(体色与环境颜色不一致)的就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造成桦尺蛾体色的这种变化的原因是自然选择。即外界环境的颜色对桦尺蛾的体色作出了选择。因此桦尺蛾黑化现象的原因是自然选择的结果。</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   )</p><p>A. 太阳能被绿色植物固定的过程    B. 能量从生态系统进入环境的过程</p><p>C. 生态系统内伴随物质循环的能量转移过程    D. 能量从环境进入生态系统的过程</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在生态系统中,如食物链:草→兔→鹰,兔吃草,草进行光合作用储存的物质和能量就进入了兔的体内,鹰吃兔,兔体内储存的物质和能量就到了鹰的体内。因此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内伴随着物质循环的能量转变过程。</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草→鼠→蛇→鹰”这条食物链中,占生态系统能量最多和最少的生物分别是(   )</p><p>A. 草、蛇    B. 鼠、鹰    C. 蛇、鹰    D. 草、鹰</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流动并逐级递减,营养级越高,生物获取的能量越少;营养级越低,生物获取的能量越多。在“草→兔→蛇→鹰”这一食物链中营养级最低的是草,营养级最高的是鹰,所以占生态系统能量最多和最少的分别是草、鹰。</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物体中的二氧化碳返回大气的途径是(   )</p><p>①呼吸作用     ②光合作用     ③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④燃料的燃烧</p><p>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生物体中的二氧化碳返回大气的途径有:动植物的呼吸将有机物分解释放二氧化碳;微生物分解动植物的尸体腐烂后,会产生二氧化碳;再者化学燃料的燃烧后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等。从而将生物体中的二氧化碳返回大气中,因此选项①③④正确。而②光合作用,正好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转化为有机物储存在植物体中,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假定在一个有森林、野兔、狼参与构建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把狼杀绝,兔子的数量将会(   )</p><p>A. 上升    B. 先上升后下降    C. 保持平衡    D. 缓慢上升</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因为在生态系统中,某种动物与其他生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当某种动物被灭杀后,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以致影响该动物所生存的整个生态系统。在该生态系统中存在:森林→兔→狼的食物链,全部捕杀狼群会使兔的数量增加,从而使兔场上的植物(兔的食物)减少,以兔为食的动物也会随着兔的增多而增多,后来兔的数量会随着植物(兔的食物)的减少而减少。</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图是生态系统4种组成成分的关系图解,图中的C是分解者,B是二氧化碳。据图回答:</p><p>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1/04/17/a751b4c2/SYS201901041728113665685751_ST/SYS201901041728113665685751_ST.001.png" width="180" height="12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本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从A_______________固定太阳能开始的。</p><p>(2)图中A→B的过程是通过____________实现的;B→A的过程是通过__________实现的。</p><p>(3)图中能参与构成食物链的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p><p>(4)A→D的过程中,能量流动是通过___________过程进行的。由此可以看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随着___________________而进行的。</p><p>(5)碳在生态系统中主要是以______________形式循环。</p></div></div>
<div><p>【答案】  生产者  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  A  D  取食  物质循环  二氧化碳</p><p>【解析】图中A是生产者,B是二氧化碳库,C是分解者,D是消费者。</p><p>(1)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供给了植物自身,也是动物的食物来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从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开始的。<br />(2)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而生物又是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出二氧化碳。<br />(3)能参与构成食物链的成分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即A、D。<br />(4)A→D过程指生产者→消费者,能量通过同化作用进入消费者,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流动是随着物质循环进行的。</p><p>(5)碳在生态系统中主要是以二氧化碳形式循环。</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刚进入2007年,反常天气便纷现世界各地,凸现严峻的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其主要原因与碳循环不平衡有关。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1/04/17/a751b4c2/SYS201901041728114976381524_ST/SYS201901041728114976381524_ST.001.png" width="257" height="17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自然界中的碳主要以___________的形式存在于大气中。</p><p>(2)图中的①是指____________,图中的②是 指____________。</p><p>(3)参与过程⑤的生物种类有_____________,其在碳循环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  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细菌和真菌  将动植物遗体和排泄物分解成无机物,促进了物质的循环</p><p>【解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氧,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的需要,其余的氧气都以气体形式排到了大气中;绿色植物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p><p>(1)温室效应加剧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燃烧过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br />(2)图中的①是指二氧化碳被生产者利用,即光合作用;图中的②是指消费者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br />(3)⑤是把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的过程,参与的微生物主要是腐生的细菌和真菌。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共同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阅读下面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p><p>材料一  武河湿地位于临沂城南,属于沂河水域的一部分,是我市最大的湿地公园。政府十分重视湿地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目前,湿地内水质清澈,水草丰富,水岸两侧芦苇、香蒲等长势旺盛,水中鱼虾成群,引来大量野鸭、白鹭等喜食鱼虾的鸟类在此捕食栖息。</p><p>材料二   云南滇池是中国第六大淡水湖,以前湖水清澈,水生植物丰富,是许多鱼类和鸟类的栖息地,被誉为“高原明珠”,后因水质污染,水葫芦疯长,几乎覆盖了整个滇池,使很多水生生物几乎绝迹。水葫芦,原产南美洲,20世纪70年代作为猪饲料引入我国,现广泛分布于华北、华南、华东大部分省市的河流、湖泊和池塘中。上海崇明岛也已成为水葫芦重灾区,不仅鱼类、贝类大量死亡,岛上鸟的种类和数量也在锐减。</p><p>(1)材料一中的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作为一个完整生态系统在材料一中并没有呈现的成分是______。</p><p>(2)材料二显示,水葫芦的疯长影响其他水生生物生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p><p>(3)人类的社会生活和生产活动直接影响着生物的多样性,请你结合实际,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请你结合实际,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提出三点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  分解者  水葫芦在生长过程中消耗大量的氧气  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等</p><p>【解析】生态系统由生物成分和和非生物成分组成。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等,为生物提供能量、营养和生存空间;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p><p>(1)在资料一中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和非生物成分,未被提及的生物成分是细菌、真菌等分解者。<br />(2)由于引进水葫芦时没有引进它的天敌,致使水葫芦疯长,几乎遮盖了整个滇池,使水中生物见不到阳光,影响其它生物的生长,使得其他水生生物失去生存空间和营养物质。</p><p>(3)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一些生物不在适应环境,迁走或死亡,因此也会加速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因此,应减少环境污染;合理开发和利用动植物资源;加强对入境生物的检疫;植树造林;建立自然保护区等。</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山东枣庄三十九中济教版生物学业水平专题复习:生物与环境、生物技术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