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市部分市直学校届九年级中考调研试卷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p><p>A. 动物细胞无,植物细胞有的结构是细胞壁、液泡、叶绿体</p><p>B. 大树底下好乘凉属于生物影响环境</p><p>C. 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新陈代谢</p><p>D. 杜鹃花与杜鹃鸟在结构层次上没有区别</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和液泡;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br />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包括生物适应影响环境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br />3.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①生物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都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⑤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⑥除了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br />4.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p><p>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为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A正确;大树底下好乘凉属于生物影响环境,B正确;新陈代谢是生物的最基本的特征,C正确;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比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少了系统,因此杜鹃花与杜鹃鸟在结构层次上有区别,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如图为光照充足条件下植物叶片光合作用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49e9e05f/SYS201712310112044811963296_ST/SYS201712310112044811963296_ST.001.png" width="148" height="18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①是氧气,②是二氧化碳</p><p>B. 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导管运输到植物体各处</p><p>C. 该过程可以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p><p>D. 农作物种植过密,光合作用减弱,其主要原因是水分不足</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此图为光合作用示意图,①表示进去的气体是二氧化碳,②表示出来的气体是氧气,A错误;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位,导管是运输水和无机盐,B错误;光合作用的实质是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物质转化是指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能量转化是指将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里化学能的过程.因此光合作用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来自光能,C正确;如果过度密植,植物的枝叶会互相遮挡,其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会过多的被呼吸作用所消耗,所以会造成作物减产。所以过度密植,作物的产量会减少,其主要原因是植物下部叶片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D错误。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p><p>A.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p><p>B.成人能有意识地排尿,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p><p>C.侏儒症的病因是由于患者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p><p>D.“望梅止渴”、“谈虎色变”都是人类特有的复杂反射</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A、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A错误;B、人的排尿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但受大脑的控制,B错误;C、生长激素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就会患侏儒症,C错误;D、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望梅止渴”、“谈虎色变”是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或生活经验的积累逐渐形成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复杂反射,D正确。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流程图可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以下流程图正确的是</p><p>A. 空气一鼻腔一咽一喉一气管一支气管一肺</p><p>B. 声波一鼓膜一耳蜗一听小骨一听神经一听觉中枢</p><p>C. 血液一肾小球一肾小管一肾小囊一尿液</p><p>D. 光线一瞳孔一角膜一品状体一视网膜一视神经一视觉中枢</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A中,外界的空气进入肺依次经过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最后进入肺,在肺里完成气体交换。</p><p>B中,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耳蜗,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听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p><p>C中,尿的形成过程是:血液流经肾小球时,由于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在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p><p>D中,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觉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视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动、植物生殖发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p><p>A. 受精的鸟卵中能够发育成胚胎的是胚盘</p><p>B. 植物的扦插、嫁接都属于无性生殖</p><p>C. 克隆羊多莉是通过有性生殖的方式获得的</p><p>D. 马铃薯的块茎繁殖属于无性生殖</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胚盘中含有细胞核,因此受精的鸟卵中能够发育成胚胎的是胚盘,A正确;植物的扦插、嫁接,都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因此都属于无性生殖,B正确;克隆羊多莉是通过无性生殖的方式获得的而不是有性生殖,C错误;马铃薯的块茎繁殖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因此属于无性生殖,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如图是人体某处血管结构和血流方向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04/09/cb7a1247/SYS201905040931476717310262_ST/SYS201905040931476717310262_ST.001.png" width="187" height="6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若b为肾小球,则a内流动脉血,c内流静脉血</p><p>B. 若a内流静脉血,c内流动脉血,则b为组织处的毛细血管网</p><p>C. 若c血管与a血管内的血液相比,尿素分子明显减少,则c内流静脉血</p><p>D. 若b为肺部毛细血管网,则C内血液直接流回右心房</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图中由血流方向可以判断a为动脉血管,b为毛细血管,c为静脉血管。</p><p>若b表示肾小球,则a表示入球小动脉动脉,c表示出球小动脉,在肾小球只对血液起到了过滤作用,而没有进行气体和营养物质交换,血液的性质并没有发生变化,流的都是动脉血,A错误;若b为组织内的毛细血管,由于组织细胞要进行生理活动,消耗氧,所以a内应流动脉血,c内流静脉血,B错误;肾动脉进入肾脏后经过反复分支形成入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形成肾小球,肾小球的毛细血管又在另一端汇集成出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又分支形成毛细血管,包绕在肾小管外面,这些毛细血管又汇集成肾静脉;血液在沿这条路线流经肾脏时,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部分尿素等废物随尿液排出,因此从肾静脉流出的血液中,尿素等废物减少;因此若c处尿素浓度降低,则c是肾静脉,内流静脉血,C正确;若b表示肺,则a是肺动脉,c是肺静脉,则血液由肺静脉直接流回左心房,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无花果有红色和黄色之分,如果红色由显性基因(T)控制,现用两种红色无花果进行杂交实验,其子代中红色无花果数目为1511枚,黄色无花果数目为508枚,则实验亲代的基因型分别为()</p><p>A. TT TT B. TT Tt C. Tt TT D. Tt Tt</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如果用T来表示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t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用两种红果杂交,子代才出现红色、黄色不同的性状,在子代中出现不同的性状属于隐性性状,因此黄色是隐性性状,子代红色的基因组成 TT或Tt,亲代红果的基因组成全部为Tt,图解如下:<br />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8/08/11/f7e672b6/SYS201808081127330176837343_DA/SYS201808081127330176837343_DA.001.png" width="325" height="15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p><p>A. 现代长颈鹿颈很长,按达尔文观点,其原因是,颈短的个体被淘汰,颈长的个体被保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p><p>B. 化石为研究生物的进化提供了重要的证据</p><p>C. 陆生生物一定比水生生物具有更复杂的结构</p><p>D. 哺乳动物一般具有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的特征</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1)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br />(2)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也可找到低等生物化石。<br />(3)哺乳动物一般具有胎生、哺乳,体表被毛等特征。</p><p>生物界普遍存在变异,古代的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前肢长和前肢短的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前肢和颈长的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前肢和颈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当环境改变食物缺少时,就会因吃不到足够的树叶而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本身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就会更小,经过许多代以后,前肢和颈短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这样,长颈鹿一代代的进化下去,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长颈鹿。因此长颈鹿的长颈和高前肢的形成就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B正确;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水生到陆生,但是陆生生物不一定比水生生物结构更复杂,如陆生的蛇属于爬行动物,而水生的鲸鱼属于哺乳动物,就比蛇的结构复杂高等,C错误;哺乳动物的种类很多,大约有4000多种,一般具有胎生哺乳,体表被毛,体腔内有膈,牙齿分为门齿、臼齿、犬齿,心脏四腔,用肺呼吸,体温恒定,大脑发达等特征,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传染病和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p><p>A. 引起艾滋病的传染源是病原体</p><p>B. 细菌,病毒等在传染病中属于病原体,在免疫学中属于抗原</p><p>C. 抗体是在淋巴细胞刺激下由抗原产生的一种特殊的蛋白质</p><p>D. 疫苗能杀死病原体,所以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传染病</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1)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染的一种疾病,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病原体。<br />(2)人体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是皮肤、粘膜、纤毛,功能是阻挡、杀菌和清扫异物;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功能是溶解、吞噬病原体;第三道防线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功能是能产生抗体抵抗抗原(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br />(3)抗原是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br />(4)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p><p>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病原体指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A错误;细菌,病毒等是引起患病的因素,在传染病中属于病原体,在免疫学中属于抗原,B正确;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因此抗体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特殊的蛋白质,C错误;接种疫苗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对侵入的病原体起到防护作用,并不是疫苗杀死病原体,D错误。</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色香味俱全的食物总能让我们垂涎欲滴,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p><p>(1)图中生理过程①②③,属于简单(非条件)反射的是__(填序号)。</p><p>(2)胃液中的胃酸具有杀菌作用,这属于__免疫。</p><p>(3)当我们吃太多咸的食物后,感到口渴又没有及时补充水分时,肾脏中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会__(填“增强”或“减弱”)。</p><p>(4)图中A是不含消化酶,但能对脂肪起乳化作用的消化液,它是由__分泌的。</p><p>(5)食物消化后的产物通过吸收进入循环系统,由血液中的__来运输。</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03/09/b0e3d751/SYS201905030933106008992154_ST/SYS201905030933106008992154_ST.001.png" width="295" height="11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div></div>
<div><p>【答案】③非特异性增强肝脏血浆</p><p>【解析】</p><p>(1)简单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br />(2)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br />(3)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第二道防线指的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此叫做特异性免疫。</p><p>(1)图中生理过程①②③,③吃到食物分泌胰液,属于简单反射,而①看到食物和②闻到香味属于复杂反射。<br />(2)胃液中的胃酸具有杀菌作用,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这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r />(3)当我们吃太多咸的食物后,感到口渴又没有及时补充水分时,由于无机盐增加了,体内水少了,所以肾脏中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会增强。<br />(4)图中A是胆汁,不含消化酶,但能对脂肪起乳化作用的消化液,它是由肝脏分泌的。<br />(5)食物消化后的产物通过吸收进入循环系统,由血液中的血浆来运输。</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