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6 20:47:23

福建省永春县第二中学七年级下学期竞赛训练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面是几位同学关于排泄意义的叙述,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p><p>A. 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xa0;B. 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p><p>C. 维持体内的血糖稳定&#xa0;D. 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排泄是将体内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代谢终产物是指含氮废物(如尿素、尿酸等)、二氧化碳、代谢中产生的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p><p>排泄有三条途径:人体中除二氧化碳以外的大部分代谢终产物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二氧化碳的排出是由呼吸系统来完成的,同时也排出了少量水分;出汗也是一种排泄方式,可排出少量的水、无机盐和尿素,出汗还具有调节体温的作用。排泄对于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排出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和尿素,如果尿素在体内积累过多人就会尿中毒(尿毒症),而且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生活环境的稳定和正常的生理功能。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是由消化系统完成。可见C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面①~⑤是利用显微镜观察时的几个操作步骤,在显微镜下要把视野里的图像从小到大,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p><p>①转动粗准焦螺旋;②调节光圈;③ 转动细准焦螺旋;④ 转动转换器;⑤ 移动玻片标本。</p><p>A. ①→②→③→④&#xa0;B. ④→⑤→③→②</p><p>C. ②→①→⑤→④&#xa0;D. ⑤→④→②→③</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此题是一道实验操作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中的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p><p>图像从小到大是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象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p><p>所以在显微镜下要把视野里的图象从小到大,正确的操作步骤⑤→④→②→③,切记使用高倍镜时,不能转动粗准焦螺旋。</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火灾常给森林带来较大危害,但是在某些国家却对寒带地区森林中的残枝落叶等进行有限度的人工火烧,以利于对森林进行资源管理。这种人工火烧的主要目的是(     )</p><p>A.消灭森林病虫害                 B.刺激树木种子萌发</p><p>C.加速残枝落叶的物质分解过程     D.提高森林的蓄水能力</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寒带地区,温度低,微生物的数量少,对枯枝落叶的分解能力弱,因此,进行有限的人工焚烧,可以加速残枝落叶的物质分解过程,促进物质循环。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1920年,印度发现了两个“狼孩”,其中最小的一个8岁,经过科研人员9年的艰辛训练,到l7岁时,其智力仅有4岁小孩的水平.这是由于此“狼孩”的什么结构发育不完善造成的?(&#xa0; )</p><p>A. 脊髓    B. 小脑    C. 大脑    D. 脑干</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大脑皮质上有许多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高级中枢,如果大脑皮质的内部结构和功能不断地分化与完善,那么分析、理解和判断问题的能力将会有很大的提高,“狼孩”的智力低下,是因为大脑发育不完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班的同学正在上体育课,男同学跑1000米时所需的主要能源和最终能源依次是 (     )</p><p>A. 太阳能、糖类&#xa0;B. 糖类、脂肪&#xa0;C. 脂肪、太阳能&#xa0;D. 糖类、太阳能</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p><p>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的一切活动,包括学习、走路、消化和呼吸等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因此,男同学跑1500米时所需的主要能源是糖类,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中,其他生物又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从中获得能量,可见自然界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光能。</p><p>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小肠严重吸收不良病人,采取静脉输入全营养液的方法提供营养,全营养液的组成成分不能含有(  )</p><p>A. 蛋白质&#xa0;B. 葡萄糖</p><p>C. 无机盐和维生素&#xa0;D. 氨基酸</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食物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其中水、无机盐、维生素不需要消化就可被人体直接吸,淀粉、蛋白质、脂肪不能被直接吸收,消化为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才能被人体吸。</p><p>小肠严重吸收不良病人,采取静脉输入全营养液的方法提供营养,只有人体可以吸收的物质才可作为营养液静脉输入。水、无机盐、维生素不需要消化可被人体接收;淀粉、蛋白质、脂肪不能被人体接吸收,需消化为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才能被人体吸。可见A符合题意。</p><p>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个西瓜有许多粒种子,这取决于(     )</p><p>A. 一朵花中有许多子房&#xa0;B. 一朵花中有许多雌蕊</p><p>C. 一个子房中有许多胚珠&#xa0;D. 一朵花中有许多雄蕊</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对血糖浓度相对稳定起重要作用的一组是</p><p>①胰岛</p><p>②肝脏</p><p>③胃</p><p>④胆囊</p><p>⑤肾小管</p><p>A. ①②③    B. ①②⑤    C. ②③④    D. ②③⑤</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肝脏能将血液中多余的葡萄糖转化成糖原,并储存起来,当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低时,肝脏又能把糖原分解成葡萄糖并释放到血液中,维持体内血糖浓度相对稳定状态;胰岛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可以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能够保持体内血糖浓度相对稳定状态;肾小管在尿液形成的过程中,具有重吸收作用,把葡萄糖重吸收到血液中,能够保持体内血糖浓度相对稳定状态;胃储存消化食物,胆囊储存胆汁。</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大田种植玉米常发现其果穗有缺粒现象。下列解释叙述正确的是(    )。</p><p>A. 有些玉米花的子房内没有胚珠</p><p>B. 玉米为风媒花,开花时连日阴雨影响了传粉</p><p>C. 玉米果穗中某些子粒刚刚形成就被害虫吃掉了</p><p>D. 玉米属于雌雄异株植物,由于缺少花粉而造成果穗有缺粒现象</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玉米果穗出现“秃顶”、葵花籽出现空瘪现象说明部分子房没有发育成果实。玉米是雌雄同株植物,并且是风媒花,很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导致传粉失败,子房不发育。向日葵是虫媒花如果传粉时,缺少昆虫也会出现传粉不足现象。</p><p>玉米属于异花传粉中的风媒花,异花传粉的植物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制约,例如:如果传粉时期没有风或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传粉的能力就大大降低,从而降低受精的机会,影响到果实和种子的产量。玉米常发现果穗有缺粒现象,主要是由于传粉不足引起的。为了弥补自然下状态传粉不足,如果辅以人工辅助授粉,同样能提高结实率。玉米属于雌雄同株植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芽的发育过程中,与形成新芽有关的结构是(     )</p><p>A. 叶原基和芽原基    B. 生长点和芽原基</p><p>C. 生长点和叶原基    D. 生长点和幼叶</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叶芽的结构包括生长点、叶原基、幼叶、芽轴、芽原基。生长点有很强的分生能力,属于分生组织,可以使芽轴不断伸长;叶原基将来发育成幼叶;幼叶将来发育成叶;芽轴将来发育成茎;芽原基将来发育成侧芽。故在芽的发育过程中,与形成新芽有关的结构是生长点和芽原基。</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小草依依,踏之何忍”设置这些提示语提醒人们不要践踏小草,因为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从而影响草的生长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p><p>A. 植物缺少无机盐,影响生长    B. 植物缺少水,影响光合作用</p><p>C. 根部缺少水,影响生长    D. 根部缺少空气,影响呼吸作用</p></div></div>
<div><p>【答案】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哪一项活动不会造成食物链的缩短</p><p>A. 砍伐森林    B. 围湖造田    C. 开垦草原    D. 稻田养鱼</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当植物十分丰富的森林生态系统变成单一的农田后,生物种类会迅速减少,破坏了食物链,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一些生物不在适应环境,迁走或死亡,如鸟类和哺乳类大量减少。鸟类减少,各种农林害虫失去天敌的控制,就大量繁殖起来,给农作物和树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会加速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使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减少,因此降低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破坏了生态平衡,造成食物链的缩短,如围湖造田,开垦草原,砍伐森林等。而稻田里养鱼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调查海水中的藻类时发现,一般在浅水处生长着绿藻,稍深处是褐藻,再深一些的水域中则以红藻为主。影响海洋中藻类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p><p>A. 阳光    B. 温度    C. 海水含盐量    D. 海水含氧量</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光在海水中的穿透性由浅到深越来越弱,最浅处光最强,有红光也有蓝紫光,有利于绿藻利用,所以适宜绿藻生长,往下一些红光穿透性不强被海水吸收,能利用起来用作光合作用的只剩蓝紫光,褐藻有利于吸收蓝紫光,适宜褐藻生长,再往下,蓝紫光也被吸收一部分,适宜红藻生长,最深处没有光,因此没有植物生存,只有一些硫化菌。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证明“在有光条件下氧气是否由绿色植物释放出来”的实验装置、证明“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实验装置分别是图中的()</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10/08/ed4b16fa/SYS201906100819116710315073_ST/SYS201906100819116710315073_ST.001.png" width="271" height="11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甲与乙、甲与丁    B. 甲与丙、甲与乙    C. 甲与丁、乙与丙    D. 甲与乙、乙与丙</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br />(2)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由于证明“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所以实验的唯一变量是光,其它条件都要相同如都有绿色植物。</p><p>甲和丙可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的变量是植物,可证明在有光条件下氧气是有绿色植物释放出来的;甲和乙可构成对照实验,实验的变量是光,探究的是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B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几位同学在探究“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时得出如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p><p>A. 根和茎的导管是连通的</p><p>B. 导管中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向是一致的</p><p>C. 根尖生有大量的根毛,扩大了吸收面积</p><p>D. 导管中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向是相反的</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植物吸收水的主要器官是根,根吸水的主要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扩大了根的吸收面积,可以吸收更多水分.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路径是:土壤中的水分→根毛细胞→表皮内的层层细胞→根内的导管→茎内的导管→叶脉的导管→叶片的导管→叶肉细胞→气孔→大气(水蒸气).</p><p>植物体内主要有两条运输管道--导管和筛管。导管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下而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导管是为一串管状死细胞所组成,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当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一定方式进入根部的导管,然后植物就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把水分和无机盐运输到植物体的全身。而筛管是植物体中由上而下输导有机物的管道。故D说法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探究“光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实验时,一般采取的研究方法是 (     )</p><p>A. 模拟实验法&#xa0;B. 调查法&#xa0;C. 观察、实验法&#xa0;D. 资料分析法</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探究常用的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p><p>A、模拟实验是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采取模拟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此法不适用探究“光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实验,A错误。</p><p>B、调查法: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此法不适用探究“光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实验,B错误。</p><p>C、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适用探究“光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实验,C正确。</p><p>D、收集和分析资料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收集资料的途径有多种。去图书管查阅书刊报纸,拜访有关人士,上网搜索,此法不适用探究“光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实验,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4位同学参加运动会的长跑项目,他们各自准备了一些补充能量的食物。甲:糖;乙:牛肉干;丙:水果;丁:奶油蛋糕。请问哪位同学准备的食物最实用?</p><p>A. 甲    B. 乙    C. 丙    D. 丁</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它们各具有一定的作用。①糖类、②脂肪、③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并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与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重要关系,也能提供少量的能量;脂肪是备用能源,一般存储在皮下备用;④水、⑤无机盐、维生素不能提供能量,其中水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人体的废物和营养物质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运输。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丙、丁4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4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右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2/13/10/561c52d3/SYS201902131007492288779325_ST/SYS201902131007492288779325_ST.001.png" width="143" height="12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甲、丙、丁的数量均增加</p><p>B.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p><p>C.甲、丁的数量下降,丙的数量增加</p><p>D.甲的数量下降,丙、丁的数量增加</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所以如图所示甲、乙、丙、丁四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为:丙→甲→乙→丁.当乙的数量增加时,因乙是以甲为食的,所以 甲由于天敌增加,数量就会相应减少;由于甲是以丙为食,也就是甲是丙的天敌,丙的天敌数目减少其数目就增加;又由于丁是以乙为食,乙的数量增加,导致丁因 食物充足而数目增加。</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血液在循环过程中,其成分往往发生某些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p><p>A. 动脉血中的尿素含量远比静脉血中的少</p><p>B. 静脉血中的营养物质一定比动脉血中的少</p><p>C. 动脉血中的含氧量不一定比静脉血中的高</p><p>D. 血液流经肾小球后,每毫升血液中的红细胞含量增加</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肾静脉内流的是静脉血,是尿素含量最少的血液,动脉血中尿素含量远不一定比静脉血中的少。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r />B、小肠静脉内流的是静脉血,但是含营养物质最多。因此静脉血中的营养物质不一定比动脉血中的少。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r />C、动脉血中的含氧量一定比静脉血中的含氧量高。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r />D、血液流经肾小球后,由于通过肾小球过滤出去一部分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形成了原尿,导致血液中的血浆减少,因此每毫升血液中的红细胞含量增加。故该选项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各项中,属于激素调节的是(    )</p><p>A. 食物误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    B. 看到酸杏流唾液</p><p>C. 男同学在青春期喉结突出    D. 强光射来时迅速闭眼</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食物误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这是由咽喉下方的会厌软骨所决定的。当我们吸气时,会厌软骨静止不动,让空气进入气管;当我们吞咽时,一方面软颚会向后延伸,阻止食物进入鼻腔;另一方面喉的上升,令会厌软骨像门一样,将气管喉覆盖,令食物进入食道,不属于激素调节,A不符合题意;<br />望梅止渴是出生后才有的,是在非条件反射吃梅流唾液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复杂反射,属于神经调节而不属于激素调节,B不符合题意;<br />进入青春期,男同学由于雄性激素的分泌,出现了一些正常的生理现象,如出现喉结突出、遗精,属于激素调节,C符合题意;<br />强光射来时,迅速闭眼,是反射,属于神经调节而不属于激素调节,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甲、乙、丙、丁、戊5人旅游途中发生意外,甲因受伤而急需输血,血型鉴定结果如下表。据表分析献血时应首先考虑 (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12/05/08/e21e3efc/SYS201912050806099681645072_ST/SYS201912050806099681645072_ST.001.png" width="533" height="11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注:“+”表示红细胞凝集,“-”表示红细胞不凝集。</p><p>A. 戊&#xa0;B. 丁&#xa0;C. 丙&#xa0;D. 乙</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输血时必须注意血型的选择,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否则会发生凝集反应,据此作答。</p><p>早在1990年,有人发现人类的红细胞含有两种凝集原,分别叫做A凝集原和B凝集原;人类血清中则含有与他们相对抗的两种凝集素,分别叫做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按照红细胞所含A、B凝集原的不同,把人类血液分为四型:凡红细胞只含有A凝集原的,叫做A型;只含有B凝集原的,叫做B型;A、B两种凝集原都含有的,叫做AB型;A、B两种凝集原都不含有的,叫做O型。同时,从调查研究中还证明,每个人的血清中都不含有与他自身红细胞凝集原相对抗的凝集素。因此,A型血的人的血管中只含有抗B凝集素;B型人的血清中只含有抗A凝集素;AB型人的血清中两种凝集素都没有;O型人的血清中则两种凝集素全有。</p><p>从表中可看出,甲是A型血,乙是B型血,丙是A型血,丁是AB型血,戊是O型血。所以甲因受伤而急需输血,应首先考虑丙。</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视力正常的同学,当他站在车亭候车时,先是看到一辆汽车停在远处,然后朝他迎面驶来。下图中能正确反映该同学在注视汽车过程中眼球晶状体曲度变化情况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c19da0ac/SYS201712310115207597680264_ST/SYS201712310115207597680264_ST.001.png" width="468" height="10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xa0;</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p><p>人体能看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是通过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完成的。人视近物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曲度变大;视远物时,正好相反。</p><p>视力正常的同学站在某公交站牌处先是看到一辆公交车停在远处,这时此同学的晶状体曲度较小,当公交车缓缓启动向他迎面驶来时,此同学晶状体的曲度是越来越大。</p><p>表示的是晶状体曲度由静止状态变的越来越大,A符合题意;</p><p>表示的是晶状体曲度先是静止,然后越来越小,B不符合题意;</p><p>表示的是晶状体曲度由静止状态变的越来越小然后变的越来越大,最后静止,C不符合题意;</p><p>表示的是晶状体曲度先是越来越小,然后静止,D不符合题意。</p><p>故B、C、D错误, A正确,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试验某种新药对治疗小白鼠的癌症是否有效时,下列哪种方式将会产生最令人信服的结论?(&#xa0;&#xa0; )</p><p>A. 给多只患癌症的小白鼠注射药物,并测定其中治愈的数目</p><p>B. 给同样数目患癌症的大白鼠和小白鼠注射药物,并比较两者治愈的数目</p><p>C. 给许多患癌症的小白鼠注射不同剂量的药物,测定每一组中治愈的小白鼠数目</p><p>D. 给许多患癌症的小白鼠注射药物,同时给另外相同数目患癌症的小白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比较两组中恢复健康的小白鼠的数目</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设计原则: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据上分析,选项D实验变量是药物,并且是单一变量。故D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美、日等发达国家在本国禁止使用含磷洗涤剂,而他们的“宝洁”“汉高”“花王”等公司却在中国大量推销、制造含磷洗涤剂,这将给我国环境带来的危害是 (     )</p><p>A. 土地沙化&#xa0;B. 水质恶化&#xa0;C. 空气污染&#xa0;D. 垃圾增多</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磷在水中,会使河水富营养化,导致水草过度生长,从而河水缺氧,导致其他鱼类、水生植物死亡,从而水质恶化,污染环境.</p><p>选项A是与绿色植物被破坏严重有关;选项C空气污染与我们的工业发达,排放的气体污染环境造成的;选项D主要是全球人口数量剧增导致的垃圾增多。磷是组成细胞的重要元素,含磷洗涤剂会导致江河湖泊及近海海域越来越频繁的水华和赤潮现象,造成水质恶化。</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制作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p><p>A. 在视野中出现了血细胞很可能是牙签刺破了口腔壁</p><p>B. 观察装片时,应使用凹面镜将视野调暗</p><p>C. 为了防止气泡产生,应平放盖玻片</p><p>D. 如果视野中的细胞发生皱缩时,可能是生理盐水的浓度过低</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用消毒牙签从口腔内侧壁处轻轻的刮几下,牙签上就附着了一些碎屑。若在视野中出现了血细胞很可能是牙签刺破了口腔壁,使牙签上带有血细胞,A正确;<br />由于制作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透明度较高,为了观察的更清楚,应把视野调的暗一些,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视野变亮。因此观察装片时,应使用平面镜将视野调暗;否则,亮度太大,刺眼且不好观察,B错误;<br />制作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然后轻轻盖在载玻片上,这是为了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C错误;<br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生活的环境是0.9%的生理盐水,刮取的上皮细胞也应该置于载玻片的0.9%的生理盐水中,如若盐水的浓度过大,口腔上皮细胞会因失水而皱缩,因此如果视野中的细胞发生皱缩,可能是生理盐水的浓度过高而不是过低,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猫在饥饿时对纸片都感兴趣;饱食后,即使是老鼠的叫声也常常引不起它的反应。这说明(     )</p><p>A. 猫的行为刺激来自身体内部&#xa0;B. 饱食的猫,其神经系统受到抑制</p><p>C. 鼠叫不是猫的行为刺激因素&#xa0;D. 猫的行为是内外刺激共同作用的结果</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动物行为是生物进行的从外部可察觉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他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行为.不仅包括身体的运动,还包括静止的姿势、体色的改变或身体标志的显示、发声,以及气味的释放等.动物行为是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体内刺激作出的反应,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控,还受内分泌系统的调节.猫在饥饿时对纸片都感兴趣,饱食后对老鼠叫声也提不起兴趣,这说明猫的行为产生是内外刺激共同作用的结果。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图中B表示的是一种麻雀在一个群落中的变化情况,那么A可能代表的种群应该是什么?(     )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12/05/08/e21e3efc/SYS201912050806105619933644_ST/SYS201912050806105619933644_ST.001.png" width="231" height="13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是被麻雀捕食的一个种群</p><p>B. 是与麻雀有互利关系的一个种群</p><p>C. 群落中生产者数量变化的情况</p><p>D. 是该种麻雀的天敌的种群</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此题一是识图作答能力;二是考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解此题的关键是解读曲线图,从中提取有利于解题的信息,与所学知识建立链接,并用所学知识说明问题.</p><p>一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各种食物链彼此交织在一起,形成食物网;生物种类越丰富,个体数量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而且食物网中,植物的数量大于植食性动物的数量大于肉食性动物数量。由图可知:图中B的数量大于A,由图明显可知,两种群其中之一的增加导致另一种数量下降,而后者数量下降又导致前者减少,A的变化随B的变化而变化,它们之间是一种捕食关系,B是该种麻雀的天敌的种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一般说,一个环节只能把所获能量的约10%—20%传递给下一个环节。据此计算,图中食物网中的猫头鹰体重每增加20g,至少需要消耗植物(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12/05/08/e21e3efc/SYS201912050806107338805083_ST/SYS201912050806107338805083_ST.001.png" width="120" height="5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200g&#xa0;B. 250g&#xa0;C. 500g&#xa0;D. 1000g</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已知高营养级的能量,求低营养级能量时:(1)需最多能量:选最长食物链,按÷10%计算;(2)需最少能量:选最短食物链,按÷20%计算.</p><p>已知低营养级的能量,求高营养级能量时:(1)获得能量最多:选最短食物链,按×20%计算;(2)获得能量最少:选最长食物链,按×10%计算.</p><p>食物网中的猫头鹰属于第三营养级,已知高营养级的能量,求低营养级能量时,需最少能量应按÷20%计算。因此,食物网中的猫头鹰体重每增加20g,至少需要消耗植物20÷20%÷20%=500g。</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某生观察草履虫,使用物镜10×,目镜60×,该生把标准尺放在目镜内,测得虫体长 度约为3mm,由此实验可知虫体实际长度是 (     )</p><p>A. 0.003mm&#xa0;B. 0.005mm</p><p>C. 0.006mm&#xa0;D. 1800mm</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此题考查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放大的倍数为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的积,即物像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p><p>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放大的倍数为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的积,即物像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物镜是10X,目镜是60X,草履虫被放大了600倍后的长度是3mm,因此虫体的实际长度是3mm÷600=0.005mm。</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为应对“垃圾围城”危机,很多省市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管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p><p>A. 垃圾分类处理,实现了垃圾资源化和能量循环利用</p><p>B. 微生物能分解垃圾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p><p>C. 垃圾分类处理减轻了环境污染,提高了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p><p>D. 此举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垃圾分类处理后,实现了垃圾资源化和物质的循环利用,既减少了污染,又实现了资源的重复利用,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和实现可持续发展.</p><p>A、垃圾分类处理,实现了垃圾资源化和物质的循环利用,能量的多级利用,能量不能循环利用,A错误;</p><p>B、微生物能分解垃圾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B正确;</p><p>C、垃圾分类处理减轻了环境污染,提高了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正确;</p><p>D、垃圾分类处理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不属于血液的生理功能的是(      )</p><p>A. 吸收营养物质&#xa0;B. 防御和保护&#xa0;C. 对体温调节有重要作用&#xa0;D. 运输体内物质</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p><p>血液的功能包含血细胞功能和血浆功能两部分;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血浆的水分有调节体温的作用;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进氧气运出二氧化碳;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血小板的功能是加速凝血和止血。综上所述血液有运输、调节人体温度、防御、调节人体渗透压和酸碱平衡四个功能。吸收营养物质不是血液的功能,A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某人的血清,分别与四个不同血型的人的进行血型配对实验,其中有三个人发生凝聚反应,可判断出该人的血型一定是(     )</p><p>A. A型    B. B型    C. O型    D. AB型</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凝集反应是指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和它相对抗的凝集素相遇时,引起红细胞聚集成团的现象,根据题意,某人的血清与A型、B型、AB型、O型中的三个人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说明此人的血清中一定同时含有抗A和抗B凝集素,那么此人的红细胞上,一定没有凝集原,故血型应为O型。</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在线粒体上有机物与氧气结合经过复杂的反应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研究发现不同的细胞内线粒体的数目不同。请推测:在人的下列细胞中含线粒体最多的是(&#xa0;&#xa0;&#xa0;)</p><p>A. 角质层细胞&#xa0;B. 腹肌细胞&#xa0;C. 心肌细胞&#xa0;D. 脂肪细胞</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线粒体:真核细胞主要细胞器(动植物都有),机能旺盛的含量多.呈粒状、棒状,具有双膜结构,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内膜和基质中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场所,生命体95%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又叫“动力工厂”.据此答题.</p><p>不同的细胞内线粒体的数目不同,线粒体常常集中在代谢旺盛的部位。在生物体新陈代谢旺盛的细胞中线粒体多,如人的心脏时刻在跳动,心肌时刻在收缩和舒张,需要大量的能量,因此心肌细胞中含大量的线粒体。腹肌其次,角质层细胞和脂肪细胞含线粒体很少。</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血不回到右心房的循环是(      )</p><p>A. 冠脉循环&#xa0;B. 肺循环&#xa0;C. 淋巴循环&#xa0;D. 体循环</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本题考查的是同学们对血液循环过程的理解和掌握.</p><p>整个循环过程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p><p>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组织里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p><p>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p><p>体循环开始于左心室,流经全身各处,流回右心房;肺循环开始于右心室,流经肺,流回左心房。</p><p>A.、冠脉循环,在主动脉基部的左右两侧各发出一条冠状动脉,冠状动脉逐渐分支,深入到心肌内部,形成分布在心脏壁里的毛细血管网,然后汇集成静脉,最后通入右心房;不合题意。</p><p>B、肺循环起点是右心室,流经肺,终点是左心房,符合题意。</p><p>C、淋巴循环始于全身,止于左右锁骨下的静脉,它也不属于血液循环,不合题意。</p><p>D、体循环起点是左心室,终点是右心房,。不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当人体做踏步运动时,腿部的静脉受到有节奏的压缩,其结果(      )</p><p>A. 增加腿部组织液储留&#xa0;B. 加速静脉血流回心脏</p><p>C. 减少足部的血流&#xa0;D. 降低动脉血压</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本题主要考查了静脉掰能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p><p>人体下肢的静脉内有静脉瓣,静脉瓣能保证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防止血液倒流,当人体做踏步运动时,腿部的静脉受到有节奏的压缩,加速了血液的回流,故选B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胆汁能使脂肪乳化,主要是由于胆汁含有(      )</p><p>A. 胆色素&#xa0;B. 脂肪酶&#xa0;C. 胆盐&#xa0;D. 水</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胆汁中的胆盐能使脂肪乳化成更微小的颗粒,有利于脂肪的消化.</p><p>胆汁成分复杂,主要有胆盐、胆固醇、胆色素、无机盐等,但无消化酶。弱碱性的胆汁能中和部分进入十二指肠内的胃酸;胆盐在脂肪的消化和吸收中起重要作用,如乳化脂肪,增加脂肪与脂肪酶作用的面积,加速脂肪分解;胆盐形成的混合微胶粒,使不溶于水的脂肪分解产物脂肪酸、甘油一酯和脂溶性维生素等处于溶解状态,有利于肠黏膜的吸收;胆盐通过肠肝循环刺激胆汁分泌,发挥利胆作用。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腐生和寄生的不同之处在于</p><p>A. 腐生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其他生物的体内和体表</p><p>B. 腐生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无机环境</p><p>C. 腐生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枯枝落叶、动物尸体和粪便</p><p>D. 腐生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只来源于绿色植物</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腐生,通常指以生物尸体、尸体分解产物或生物的排泄物等为营养物的生活方式,分解动、植物的尸体获得营养的营养方式,而寄生,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体上,从中摄取养料来维持生活的现象,营寄生生活的生物,叫做寄生生物,如菟丝子,被寄生的生物叫做寄主(宿主),如大豆,寄生在寄主体内的称为体内寄生,如蛔虫、血吸虫等;寄生在寄主体表的称为体表寄生。</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每次呼吸运动不能把肺中气体全部更新的原因是(      )</p><p>A. 每次呼吸时吸入的气体不能全部进入肺泡</p><p>B. 每次呼吸时,即使尽力呼气,肺内仍存留一定的余气量</p><p>C. 呼吸深度不够</p><p>D. 缺少体育锻炼,肺活量小</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回答此题应明确人体呼出气体的成分.</p><p>尽力吸气后在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叫做肺活量,肺活量并不等同于肺能容纳的气体的最大量,因为即使尽最大力气呼气,肺内和呼吸道内仍然存留一些气体不能呼出,这部分气体叫做余气量,即肺的总容量等于肺活量和余气量之和。每次呼吸运动不能把肺中气体全部更新的原因是每次呼吸时,即使尽力呼气,肺内仍存留一定的余气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吸气后,氧在下列结构中的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p><p>A. 组织细胞、动脉血、肺泡&#xa0;B. 动脉血、组织细胞、肺泡</p><p>C. 肺泡、组织细胞、动脉血&#xa0;D. 肺泡、动脉血、组织细胞</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此题考查了人体内氧气的变化情况.可以结合血液流向及动脉血概念进行解答.</p><p>动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后,含氧气较多,含二氧化碳较少,颜色鲜红的血液。</p><p>从外界到肺泡内的气体氧气浓度高于肺泡毛细血管内的,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故氧气由肺泡扩散到毛细血管中去。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多的动脉血了。血液中红细胞中有血红蛋白,它的特性是在氧浓度高的地方易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故大量的氧与血红蛋白结合,以氧合血红蛋白的形式被运输到组织细胞,由肺泡内气体交换后含氧丰富的动脉血被血液循环运输到组织细胞处,由于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消耗大量氧气,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能量,故组织细胞内的氧浓度低于毛细血管内的,根据气体扩散作用原理,毛细血管中的氧扩散到组织细胞内。这样毛细血管中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了含氧少的静脉血。</p><p>&#xa0;肺泡气中氧要比动脉血中的高,因为氧气要从肺泡扩散到动脉血。动脉血中的氧气比组织细胞高,因为氧气要从动脉血扩散到组织细胞。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不断消耗氧气,因此氧气最少。故氧气含量是由高到低排列的是肺泡、动脉血、组织细胞。</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某人得了急性扁桃体炎,医生在其臀部注射药物。药物从臀部吸收到达扁桃体的过程中,血液经过心脏和肺的次数依次是(&#xa0; &#xa0;&#xa0;)</p><p>A. 1、1&#xa0;B. 1、2&#xa0;C. 2、1&#xa0;D. 0、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血液循环的途径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因此在身体某处注射药物后,要依次经过肺部和心脏.</p><p>在臀部注射药物后,药物从臀部到达扁桃体经过的途径是:臀部毛细血管→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扁桃体,因此药物经过心脏和肺的次数分别是2次和1次。</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动物饥饿或冬眠时,供能物质的消耗顺序是(       )</p><p>A. 脂肪→蛋白质→糖类&#xa0;B. 脂肪→糖类→蛋白质</p><p>C. 糖类→脂肪→蛋白质&#xa0;D. 蛋白质→糖类→脂肪</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1、糖类的作用: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的一切活动,包括走路、学习、呼吸等都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大部分是由糖类提供的.</p><p>2、脂肪的作用:脂肪是人体能量来源的重要物质,但是脂肪一般是储存在体内作为备用能源.</p><p>3、蛋白质的作用:</p><p>①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如蛋白质是构成细胞膜、染色体的主要成分. </p><p>②能源物质,蛋白质能分解释放能量,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p><p>糖类是动物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脂肪是动物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蛋白质是构成动物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动物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此外,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动物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因此动物饥饿或冬眠时,消耗能量物质的顺序依次是糖类、脂肪、蛋白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用黄豆做黄豆芽,1kg黄豆约可做出5kg黄豆芽。这个过程中有机物的含量将(      )</p><p>A. 变多&#xa0;B. 变少&#xa0;C. 不变&#xa0;D. 先少后多</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1kg黄豆长出5kg黄豆芽的过程中,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有机物,可以进行呼吸作用,以此为依据考虑有机物的变化。</p><p>黄豆属于双子叶植物,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中。种子在萌发长出黄豆芽的过程中,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因此有机物总量下降。</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哪种情况下保卫细胞关闭气孔(      )</p><p>A. 光合作用旺盛时&#xa0;B. 呼吸作用旺盛时</p><p>C. 萎蔫植物吸足水后&#xa0;D. 夏日暴晒的中午</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气孔是由保卫细胞之间形成的小孔.被称为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保卫细胞壁外侧较薄而内侧较厚,因此保卫细胞吸水时,细胞膨胀,细胞厚度增加,两细胞分离,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时,细胞收缩,细胞厚度减小,两细胞合并,气孔闭合.所以气孔的张开和闭合由保卫细胞控制.</p><p>A、光合作用需要的原料二氧化碳和释放的氧气,都是通过气孔进出的,因此光合作用旺盛时,气孔是张开的,A错误;</p><p>B、呼吸作用需要的氧气和产生的二氧化碳都是通过气孔进出的,因此呼吸作用旺盛时,气孔是张开的,B错误;</p><p>C、萎蔫植物吸足水后,保卫细胞细胞膨胀,气孔张开,C错误。</p><p>D、由于阳光过强,为避免植物蒸腾作用失去大量水分,使气孔关闭, 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p><p>A.先天性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p><p>B.学习行为能遗传给后代</p><p>C.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p><p>D.动物的动作、声音、气味等都可以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动物通讯,就是指个体通过释放一种或是几种刺激性信号,引起接受个体产生行为反应.信号本身并无意义,但它能被快速识别,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着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属性,如性别、年龄、大小、敌对性或友好性等等.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等进行信息交流.因此把动作、声音、气味等叫做动物“语言”.</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同学用嘴往球里吹气,吹一段时间后感到头晕,其原因是 (      )</p><p>A. 呼吸肌运动过于剧烈,使呼吸中枢疲劳</p><p>B. 呼吸肌运动过于剧烈,使呼吸中枢兴奋</p><p>C. 吹气过长,吸气短促,吸入的新鲜空气少,使脑供氧不足</p><p>D. 吹气过长,吸气短促,呼出的二氧化碳少,使体内二氧化碳增加,抑制呼吸中枢</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吹气一段时间后感到头晕的原因.解答时可以从吸气呼气的时间长短、头晕的原因方面来切入.</p><p>连续性的吹气球必然改变正常的呼吸节奏,导致呼气时间过长,吸气短促,吸入的新鲜空气少,使脑部供氧不足,就会头晕。另外,吹气球需要一定力度,这使头颅内压力增加,刺激了头晕现象的发生。</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从海的不同深度采集到4种类型的浮游植物(①、②、③、④)。测定了每种类型的光合作用(如图所示)。在最深处采集到的浮游植物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12/05/08/e21e3efc/SYS201912050806132495714782_ST/SYS201912050806132495714782_ST.001.png" width="193" height="12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①&#xa0;B. ②&#xa0;C. ③&#xa0;D. 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深海处的光强是极其微弱的,长期生活在深海处的浮游植物必然已适应这种环境,因此在较低光强下即达到光饱和点,而在较高光强下其光合速率仍然是很低的.</p><p>从图可以看出,④光强度很小时光合速率已经达到最大值,深水处光照较弱,因此④最适合深处生长。而①最适合浅水生长。</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如图所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12/05/08/e21e3efc/SYS201912050806135307106327_ST/SYS201912050806135307106327_ST.001.png" width="432" height="12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大,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小</p><p>B. 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换为丙时,应选用③,同时提升镜筒</p><p>C. 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p><p>D. 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甲图中的组合一般是②③⑤</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1、形成清晰物像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与物镜和玻片的距离越小,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反之,形成清晰物像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与物镜和玻片的距离越大,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 </p><p>2、目镜放大倍数与其长度成反比,而物镜放大倍数与其长度成正比,故甲图目镜中①是低倍镜,②是高倍镜;物镜中③是高倍镜,④低倍镜.</p><p>A、目镜放大倍数与其长度成反比,而物镜放大倍数与其长度成正比,故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小,③比④放大倍数大,A错误;</p><p>B、把视野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放大倍数增加,应选用③高倍镜,同时转动细准焦螺旋,无需提升镜筒,B错误;</p><p>C、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故要先把观察对象移到视野中央,改用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调焦,还要调整视野亮度,故正确调节顺序: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调节亮度(调节光圈或反光镜)→转动细准焦螺旋,C错误。</p><p>D、放大倍数越大,选用的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要越大,物镜与观察对象的距离越短,组合是②③⑤,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图中序号名称或描述错误的是 (      )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12/05/08/e21e3efc/SYS201912050806137495906173_ST/SYS201912050806137495906173_ST.001.png" width="144" height="9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1为胆囊,暂时储存胆汁</p><p>B. 5是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p><p>C. 3是胰腺,能分泌胰液和胰岛素</p><p>D. 4是收集和输送胰液和胰岛素的管道</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根据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分析解答.</p><p>图中1是胆囊,3是胰腺,4是胰管,5是十二指肠。</p><p>A、胆囊可以暂时贮存胆汁,故A正确;</p><p>B、十二指肠是小肠开头的一段, 十二指肠在人体中起到的作用是吸收和消化作用,故正确。</p><p>C、3胰腺分为内分泌部和外分泌部,内分泌部能分泌胰岛素,外分泌部能分泌胰液,故C正确;</p><p>D、4胰管是收集和输送胰液的管道,胰岛素通过毛细血管进入循环系统,故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图为测量动物呼吸作用的密闭实验装置,图中a为红墨水珠,b中装有NaOH溶液随动物呼吸的进行,试推测玻璃管中的红墨水珠的移动方向是(&#xa0;&#xa0;  )</p><p>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8/27/11/aea8dfec/SYS201808271131361324590876_ST/SYS201808271131361324590876_ST.001.png" width="86" height="10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向左移动    B. 向右移动</p><p>C. 先向右再向左移动    D. 先向左再向右移动</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小白鼠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被b试管内的NaOH溶液吸收,从而使得广口瓶内气体的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压压着红墨水向左移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图为正常绿色植物的叶绿素a的吸收光谱、叶绿体色素总吸收光谱以及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作用光谱代表各种波长下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以下对该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12/05/08/e21e3efc/SYS201912050806140308297719_ST/SYS201912050806140308297719_ST.001.png" width="216" height="12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图示表明叶绿素a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p><p>B. 总吸收光谱是代表叶绿体四种色素对光能的吸收</p><p>C. 图示表明只有叶绿素a吸收的光能才能用于光合作用</p><p>D. 总吸收光谱与光合作用光谱基本一致,说明叶绿体色素吸收光能大都能参加光合作用</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色素分为叶绿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其中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p><p>A、图中看出,叶绿素a的吸收光谱具有两个吸收峰值,即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A正确;</p><p>B、叶绿体中有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四种色素,因此总吸收光谱是代表叶绿体四种色素对光能的吸收,B正确;</p><p>C、图中看出,叶绿体色素总吸收光谱以及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具有很大的同步性,并且作用光谱高于叶绿素a的吸收光谱,因此表明其它色素吸收的光能也用于光合作用,C错误;</p><p>D、总吸收光谱与光合作用光谱基本一致,说明叶绿体色素吸收光能都能参与光合作用,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对两只生长状况相同、健康的幼兔做如下处理:甲兔切除甲状腺,乙兔定期注射甲状腺激素。一段时间后观察,与正常健康幼兔相比 (     )</p><p>A. 甲兔生长发育正常,乙兔生长发育停止</p><p>B. 甲兔生长发育正常,乙兔体温较低,心跳较慢</p><p>C. 甲兔生长发育停止,乙兔食欲旺盛,身体逐渐消瘦</p><p>D. 甲兔生长发育停止,乙兔行动迟缓,食欲不振</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具有促进细胞代谢,促进动物生长发育和神经系统发育的作用.</p><p>A、甲兔切除甲状腺,不能分泌甲状腺激素,甲兔生长发育停止,乙兔定期注射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过多,食欲旺盛,身体逐渐消瘦,A错误;</p><p>B、甲兔切除甲状腺,不能分泌甲状腺激素,甲兔生长发育停止,乙兔定期注射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过多,机体代谢旺盛,体温较高,心跳较快,B错误;</p><p>C、甲兔切除甲状腺,不能分泌甲状腺激素,甲兔生长发育停止,乙兔定期注射甲状腺激素,乙兔食欲旺盛,身体逐渐消瘦,C正确;</p><p>D、甲兔生长发育停止,且行动迟缓,食欲不振,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原鸡是家鸡的祖先,家鸡和原鸡有很多相似的特征,但家鸡的产蛋量高,人类能把原鸡驯化成产蛋量高的家鸡,是因为生物有(     )</p><p>A. 生长和发育的特征&#xa0;B. 生殖和发育的特征</p><p>C. 新陈代谢的特征&#xa0;D. 遗传和变异的特征</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p><p>原鸡是鸡形目,雉科原鸡属的1种。又名茶花鸡。为家鸡的始祖,现产于中国的云南、广西壮族自治区及海南省。东南亚、印度、马来半岛及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等也有分布。原鸡体型近似家鸡。头具肉冠,喉侧有一对肉垂,是本属独具的特征,和家鸡有很多相似的特征,为生物的遗传现象,因为不断的筛选产蛋高的原鸡,有的原鸡变异成产蛋高的鸡,则被人类选中,继续培养,它的高产蛋基因就会遗传给下一代。就这样,有了现在的高产蛋鸡,所以出现了产蛋高和产蛋低的差异,为变异。D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小张的母亲因外伤大量失血,需要输血,小张和父亲急忙来到医院都要求献血,医生鉴定后说:小张可以给母亲输血,也可给父亲输血,小张的父亲不能给小张的母亲输血,医生还告诉小张,父母都不能为他输血。请你判断小张一家的血型(      )</p><p>A. 小张为AB型,小张的父母亲一个是A型,一个是B型</p><p>B. 小张为O型,小张的父母亲一个是A型,一个是B型</p><p>C. 小张为O型,小张的父母亲一个是AB型,一个是B型</p><p>D. 小张为O型,小张的父母亲一个是A型,一个是AB型</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本题考查的是输血的原则,首先必须明确输血时应注意的事项。</p><p>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血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 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因此首先考虑的是输A型血,如果没有A型血,可考虑输O型血。可见B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消化道的某一部位内抽取内容物进行化验,结果发现其中的脂肪类物质还没有被消化,蛋白质却已被初步消化,那么该部位应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07/08/33a872bf/SYS201906070827579111525622_ST/SYS201906070827579111525622_ST.001.png" width="177" height="15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口腔&#xa0;B. 食道&#xa0;C. 胃&#xa0;D. 小肠</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食物中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p><p>口腔只能消化淀粉,可将部分淀粉消化成麦芽糖,蛋白质和脂肪均不能在口腔内消化,A不符合题意;食道既没有消化功能也没有吸收功能,B不符合题意;胃中含有胃蛋白酶,可以消化蛋白质,在胃中蛋白质被初步消化为多肽,但胃不能消化脂肪,C符合题意;小肠是消化的主要场所,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有分解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酶:能够把淀粉和麦芽糖最终分解为葡萄糖,将蛋白质和多肽最终分解为氨基酸,将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若人将某植株一片叶的主脉切断(下图中甲),另一片叶两面都贴上不透明的锡箔纸(下图中乙),黑暗中放置24小时后光照4小时。取下两叶经脱色后用碘液处理,发现A部位里棕褐色,B部位呈蓝黑色,C部位不呈蓝黑色。以上实验能够证明光合作用需要(      )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12/05/08/e21e3efc/SYS201912050806147339536215_ST/SYS201912050806147339536215_ST.001.png" width="115" height="11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水和二氧化碳&#xa0;B. 水和阳光</p><p>C. 叶绿素和阳光&#xa0;D. 水和叶绿素</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此题考查的是光合作用的条件和原料,能准确找出实验的变量。</p><p>此实验在黑暗中放置24小时的目的是把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耗尽。乙叶片,遮光部分(两面都贴上不透明的锡箔纸)和未遮光部分的变量是光,可以得出结论: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C处遮光,未进行光合作用,故滴加碘液不变蓝。</p><p>甲叶片A和B的变量是水,将主脉切断后,切断部位的导管被切断,导致水分无法运输到叶片的A处,A处因为无法得到原料而停止了光合作用,因此淀粉无法生成,所以滴加碘液不变蓝,B处在切断部位以下,因此能得到导管输送来的水分进行光合作用,所以A处能产生淀粉,滴碘液变蓝色。</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建省永春县第二中学七级下学期竞赛训练生物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