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助力辅导中心八年级下生物期中模拟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形成早的古老地层中,化石生物( )</p><p>① 种类少 ② 种类多 ③ 结构简单 ④ 结构复杂 ⑤ 低等 ⑥ 高等</p><p>A. ① ④ ⑤ B. ① ③ ⑤ C. ② ④ ⑥ D. ② ③ ⑥</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化石在地层中的出现是有一定顺序的,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生物种类越少,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生物种类越多,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故B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某个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有许多无翅、残翅的昆虫,根据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这种现象是 ( )</p><p>A. 上帝创造的结果 B. 自然选择的结果</p><p>C. 人工选择的结果 D. 长期使用的结果</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由于这些海岛上经常刮大风,哪些有翅能飞但翅膀不够强大的昆虫,就常常被大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较少;而无翅或残翅的昆虫,由于不能飞翔,就不容易被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就多。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选择之后,岛上无翅的昆虫就特别多。因此无翅的昆虫特别多,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p><p>A. 我国被喻为“裸子植物的故乡” B. 苔藓植物出现了根、茎、叶的分化</p><p>C. 蕨类植物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 D. 被子植物分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我国裸子植物资源占世界1/3,是世界上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A正确;</p><p>苔藓植物出现了茎和叶的分化,但是无根,只有假根,B错误;</p><p>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有了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长得比较高大,C正确;</p><p>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分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烧瓶”实验的结果告诉我们</p><p>A. 地球上的生命来源于其他星球</p><p>B. 肉眼看不见的生命是自然发生的</p><p>C. 非生命的物质绝对不能随时自发地产生新生命</p><p>D. 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小分子可以生成有机小分子</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巴斯德设计了一个鹅颈瓶(曲颈瓶),现称巴斯德烧瓶。烧瓶有一个弯曲的长管与外界空气相通。瓶内的溶液加热至沸点,冷却后,空气可以重新进入,但因为有向下弯曲的长管,空气中的尘埃和微生物不能与溶液接触,使溶液保持无菌状态,溶液可以较长时间不腐败。如果瓶颈破裂,溶液就会很快腐败变质,并有大量的微生物出现。巴斯德“鹅颈烧瓶”实验的结果使人们坚信:生物只能源于生物,非生命物质绝对不能随时自发地产生新生命。这一观点称为“生生论”。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类的进化阶段依次为 ( ) </p><p>① 南方古猿 ② 直立人 ③ 能人 ④ 智人</p><p>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①③②④ D. ②①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人类的进化通常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其中南方古猿能使用天然的工具,但不能制造工具;能人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石器);直立人会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了用火,是人类进化最关键的一个阶段;智人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故C符合题意。<br />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列关于四种微生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5b8cdb7c/SYS201712310138557681517884_ST/SYS201712310138557681517884_ST.001.png" width="337" height="13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图中①②属于真核生物,③④属于原核生物</p><p>B. 人们酿酒、做面包离不开②</p><p>C. 图③有细胞壁、细胞膜,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p><p>D. 图④所示生物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图中①②是真菌,都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③细菌没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④没有细胞结构,A错误;</p><p>②酵母菌发酵能够制作面包和酿酒,B正确;</p><p>③是细菌.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未成形细胞核,C正确;</p><p>④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离开活细胞就会变成结晶体,营养方式为寄生,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肝炎病毒、炭疽杆菌、青霉、乳酸菌的营养方式分别是 ( )</p><p>A. 寄生、腐生、寄生、腐生 B. 异养、自养、腐生、寄生</p><p>C. 寄生、寄生、腐生、腐生 D. 腐生、自养、腐生、寄生</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肝炎病毒只有寄生在人的体内才能生活和繁殖,故营养方式为寄生;炭疽杆菌为细菌,靠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活和繁殖,故营养方式为寄生;青霉菌利用长长的菌丝吸取枯枝落叶中的有机物,故营养方式为腐生;乳酸菌能将糖分解为酸,故营养方式为腐生。<br />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常说的萝卜,在分类上是属于萝卜属(Raphanus)的植物,由林奈(姓氏的简写为L )命名,为了表示可食用的萝卜是人类长期培育成的,使用了“SATIVUS(栽培的)”一词做它的种名。那么,萝卜的“学名”,即萝卜的国际通用名称是 ( )</p><p>A. L Raphanus sativus B. Sativus Raphanus L</p><p>C. Raphanus sativus L D. Raphanus L sativus</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按照双名法,每个物种的科学名称(即学名)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属名,第二部分是种加词,种加词后面还应有命名者的姓名,有时命名者的姓名可以省略。双名法的生物学名部分均为拉丁文,并为斜体字;命名者姓名部分为正体。因此萝卜的“学名”,即萝卜的国际通用名称是属名Raphanus,种名sativus,命名者的姓名L。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根据植物形态结构的比较,下列植物中最高等的是(  )</p><p>A.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2/11/10/654c7788/SYS201902111004576068362113_ST/SYS201902111004576068362113_ST.001.png" width="115" height="13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B.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2/11/10/654c7788/SYS201902111004576068362113_ST/SYS201902111004576068362113_ST.002.png" width="132" height="12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C.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2/11/10/654c7788/SYS201902111004576068362113_ST/SYS201902111004576068362113_ST.003.png" width="103" height="13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D.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2/11/10/654c7788/SYS201902111004576068362113_ST/SYS201902111004576068362113_ST.004.png" width="104" height="14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A.是被子植物,B是蕨类植物,C是苔藓植物,D是藻类植物,如图生命树:</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2/11/10/654c7788/SYS201902111004576068362113_DA/SYS201902111004576068362113_DA.001.png" width="330" height="37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可见,最高等的是A.被子植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所有藻类的细胞里都含有的色素是</p><p>A.叶绿素、藻黄素 B.藻黄素、类胡萝卜素</p><p>C.叶绿素、藻红素 D.叶绿素、类胡萝卜素</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藻类植物是一大类含有叶绿素等光合色素的低等自养植物。其共同特征是: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含有光合色素(藻类的光合色素包括三大类,即叶绿素类、类胡萝卜素类和藻胆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水体中的生产者。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松、竹、梅称为“岁寒三友”,这三种植物分别属于( )</p><p>A. 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p><p>B. 裸子植物,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p><p>C. 被子植物,裸子植物,双子叶植物</p><p>D. 单子叶植物,孢子植物,双子叶植物</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松有种子,但种子裸露,属于裸子植物;竹和梅的胚珠外有子房壁包被,种子有果皮包被,受精过程不需要水,具有双受精现象,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组成,是被子植物。竹属于单子叶植物纲,梅属于双子叶植物纲。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们吃的海参和海蜇分别属于</p><p>A. 腔肠动物和腔肠动物 B. 棘皮动物和腔肠动物</p><p>C. 腔肠动物和棘皮动物 D. 软体动物和腔肠动物</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海参生活在海底,是身体呈两侧对称的无脊椎动物,身体不分节,无头部,体表具棘刺,属于棘皮动物。海蜇的结构简单、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属于腔肠动物。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若人吃的牛肉来自以玉米为饲料的牛,人和牛分别扮演的角色是( )</p><p>A. 消费者,消费者</p><p>B. 消费者,生产者</p><p>C. 生产者,消费者</p><p>D. 分解者,消费者</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生态系统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其中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它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分解者主要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消费者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绿色植物制造出有机物,人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消费者的角色。牛是动物,也属于消费者。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能正确表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关系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3/f20ba1e3/SYS201712302343523739326954_ST/SYS201712302343523739326954_ST.001.png" width="442" height="11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A B. B C. C D. D</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 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 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缺一不可。某成分发生变化,往往会引起其他成分的相应的 变化,甚至整个生态系统也发生一系列变化。</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不同生活环境中的动物的运动方式是不同的,在水中生活的动物主要进行_____________运动,_____________ 是鸟类飞行的基本方式。</p><p> </p></div></div>
<div><p>【答案】 游泳 鼓翼飞行</p><p>【解析】游泳是生活在水中的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如:虾、海龟等靠附肢划水而运动。蛙和鸭等动物靠后肢的摆动和蹼的张缩在水中运动。鱼类靠发达的尾部和尾鳍的摆动而运动,尾鳍还确定运动方向,胸鳍、腹鳍和背鳍有维持身体平衡等作用。当然其他水生的运动方式还有:水母靠伞部的漂浮或靠伞部的缩伸而倒退运动。乌贼靠漏斗喷水和腕的摆动推动身体而倒退运动。草履虫靠纤毛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br />生活在空中的动物的运动方式主要是鼓翼飞行:依靠快速、有力地扇动空气而获得上升和前进的动力,如大多数鸟类。其他动物在空中的运动方式如昆虫:通过振翅飞行,如蜻蜓、蜜蜂、蝴蝶等。</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骨骼肌的收缩要受_____________的协调和控制,运动消耗的能量来自于肌细胞内的有机物的_________。</p><p> </p></div></div>
<div><p>【答案】 神经系统 分解时释放</p><p>【解析】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br />所以人体所有的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调节支配下,骨骼肌收缩舒张产生的。因此骨骼肌的收缩要受神经系统的协调和控制。运动中消耗的能量来自于肌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和分解。</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如果仅仅依靠________行为生活,动物将很难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动物的__________行为可以使动物对环境的改变作出有利于生存的反应。</p><p> </p></div></div>
<div><p>【答案】 先天性 后天学习</p><p>【解析】从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在后天成长过程中,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动物建立后天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反射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动物具有这种行为能够对环境的变化作出有利于生存的反应,有利于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繁衍。</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动物体在内外刺激下所产生的_____________叫做动物的行为。</p><p> </p></div></div>
<div><p>【答案】活动表现</p><p>【解析】动物体在内外刺激下所产生的活动表现叫做动物的行为。动物行为从行为所具有的适应性意义来看,动物的行为分为:取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迁徙行为、社会行为等,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把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保护动物的多样性要在____________、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制定保护战略和采取保护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就地保护、易地保护、_____________。</p><p> </p></div></div>
<div><p>【答案】 遗传物质 法制教育和管理</p><p>【解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br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在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制定了保护战略和不同的措施,如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和法制教育和管理。就地保护的主要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大多数微生物是______生物,如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蓝藻以及酵母菌.单细胞藻类,还有一些不具______的微生物,如病毒.类病毒和朊病毒等。</p><p> </p></div></div>
<div><p>【答案】 单细胞 细胞结构</p><p>【解析】大多数微生物是单细胞生物,如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蓝藻、以及酵母菌、单细胞藻类等;少数微生物是多细胞生物,如各种霉菌和大型真菌等,此外,还有一些没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如病毒、类病毒和朊病毒等。</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细菌的基本形态包括球形、杆形、_______。</p><p> </p></div></div>
<div><p>【答案】螺旋形</p><p>【解析】细菌是单细胞细胞生物,个体微小,有球状、杆状、螺旋状等不同的形态。</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根据生物学家估计,自然界中已知的植物约有______万多种、动物约有______万多种。</p></div></div>
<div><p>【答案】 37 150</p><p>【解析】自然界中已知的植物约有37万种,根据形态、结构、生理和生活习性的不同,可以将植物分为四大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前三类不结种子,靠孢子繁殖后代,种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动物的种类多种多样,目前已知的大约有150多万种。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脊椎动物的体内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学家以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和___________________的远近为依据将不同生物进行分类。</p></div></div>
<div><p>【答案】 性状差异 亲缘关系</p><p>【解析】为了解生物的多样性,更好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需要对生物进行分类,它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以生物性状的差异程度和亲缘关系的远近为依据,将不同的生物加以分门别类的。生物学家将地球上现存的生物依次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7个等级。其中,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___________;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___________。</p><p> </p></div></div>
<div><p>【答案】 森林古猿 两足直立行走</p><p>【解析】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也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直立行走是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准。</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始祖鸟的化石证实,鸟类起源于古代的___________ 类动物。</p></div></div>
<div><p>【答案】爬行</p><p>【解析】1860年,在德国巴伐利亚省的石灰岩层中,发现了第一个始祖鸟化石。始祖鸟的身体大小如乌鸦,它保留了爬行类的许多特征,例如嘴里有牙齿,而不是形成现代鸟类那样的角质喙;指端有爪等;但是另一方面,始祖鸟又具有鸟类的一些特征,如已经具有羽毛,在一些骨骼形态上也表现出一些鸟类特征或过渡特征,如它的第三掌骨已经与腕骨愈合,总之,它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始祖鸟是由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________ 动物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p></div></div>
<div><p>【答案】节肢</p><p>【解析】节肢动物中的昆虫纲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一般具有三对足、两对翅,能爬行或飞行,运动能力比较强,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种数超过100万种,是地球上种类和数量最多的一类动物,活动范围大,利于其觅食、避敌和求得配偶等。</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请根据下列几种生物回答问题: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2/11/10/5fd2bf53/SYS201902111005000480226671_ST/SYS201902111005000480226671_ST.001.png" width="563" height="13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没有根、茎、叶等器官分化的是__________。</p><p>(2)有假根的植物是__________。</p><p>(3)B和C植物的共同特点是都能产生种子,但B植物的种子__________包被着。</p><p>(4)B类植物又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植物和________________植物两大类。</p></div></div>
<div><p>【答案】 E D 有果皮 单子叶 双子叶</p><p>【解析】(1)藻类植物的种类繁多,大多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藻类植物有单细胞的,如衣藻;有多细胞的,如E海带等;<br />(2)D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苔藓植物出现了茎和叶的分化,但是无根,只有假根。<br />(3)C油松属于裸子植物,B玉米属于被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结种子,同属于种子植物,靠种子繁殖后代。裸子植物的种子无果皮包被着,裸露,不能形成果实;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能形成果实。<br />(4)被子植物根据种子子叶数目的不同,可分为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种子的子叶两片,单子叶植物种子的子叶一片。</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是细菌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5b8cdb7c/SYS201712310138542869696452_ST/SYS201712310138542869696452_ST.001.png" width="194" height="11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细菌被称为原核生物,是因为它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________________。</p><p>(2)图中的⑥对细菌具有________作用。</p><p>(3)大多数细菌的营养方式是________(填“自养”或“异养”),它们能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p><p>(4)该细菌能够运动,这是根据图中[ ]________作出的判断。</p><p> </p></div></div>
<div><p>【答案】 成形的细胞核 保护 异养 分解者 ①鞭毛</p><p>【解析】(1)细菌是单细胞个体,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基本部分构成,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br />(2)有些细菌的外面有一层粘性的⑥荚膜,对细菌有保护作用。<br />(3)细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将其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因此它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细菌这样的营养方式叫做异养。</p><p>(4)该细菌能够运动,这是根据图中序号①鞭毛作出的判断。</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日图是长骨的解剖结构模式图,请识图答问。</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5b8cdb7c/SYS201712310138565728706304_ST/SYS201712310138565728706304_ST.001.png" width="189" height="21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⑴ 请在下列序号的横线上填上相应的结构名称:4. ________ 5. ________ </p><p>⑵骨的基本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三部分。</p><p>⑶ 2 内层的_______细胞,与骨的长_____(填长或粗)和骨折后的修复有关。</p><p>⑷骨骺端软骨层的细胞与骨的长_____(填长或粗)有关。</p><p>⑸5的腔隙內容纳的骨髓终身都是____(填红或黄)骨髓。4中的骨髓在成年后呈____色。</p><p> </p></div></div>
<div><p>【答案】 4 骨髓腔 5骨松质 骨膜 骨质 骨髓 成骨 粗 长 红 黄</p><p>【解析】(1)图中所示的结构分别是:1血管、2骨膜、3骨髓、4骨髓腔、5骨松质、6骨密质、7骨质。</p><p>(2)骨的基本结构是由骨膜、骨质、骨髓三部分组成的;</p><p>(3)(4)骨的生长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既骨的长长与长粗。在骨的结构中与生长有关的结构有骨骺端的软骨层和骨膜中的成骨细胞。人在幼年的时候,骨骺端的软骨层能够不断产生新的骨组织使骨不断长长,但到成年后这些软骨就骨化成骨不再生长了;骨表面的骨膜内层有成骨细胞具有再生功能。对骨折后骨的愈合起作,它还能不断产生新的骨细胞使骨不断长粗。</p><p>(5)人体内的骨髓有两种,一种是红骨髓,另一种是黄骨髓。幼年时人的骨髓腔里是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成年后骨髓腔里的红骨髓转变成了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但当人体大量失血时,骨髓腔里的黄骨髓还可以转化为红骨髓,恢复造血的功能。在人的骨松质空隙中里有红骨髓,终生具有造血功能。</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图是美国学者米勒探索生命起源的实验装置,请识图答问。</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2/11/10/5fd2bf53/SYS201902111005002342932307_ST/SYS201902111005002342932307_ST.001.png" width="252" height="25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A 內泵入的混合气体是模拟原始地球的________成分, 这里面绝不能含_____ 气。</p><p>(2)米勒通过两个电极放电产生电火花是模拟原始地球的________。</p><p>(3)B装置里的液体相当于________。 </p><p>(4)米勒的实验结果表明:在类似原始地球的条件下,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 原始大气 氧 闪电,宇宙射线 原始海洋 无机小分子可以生成有机小分子</p><p>【解析】试题分析: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米勒等人所做的实验是为了证明该学说的第一步。</p><p>(1)A 內泵入的混合气体是模拟原始地球的原始大气,有水蒸气、氨气、甲烷等,与现在大气成分的主要区别是无氧气;(2)正负极接通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自然界的闪电,这主要是为该实验提供了条件;(3)B处为取样活塞,若取样鉴定,可检验到其中含有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此装置是模拟原始地球条件下的原始海洋;(4)米勒的实验向人们证实,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中,生命起源的第一步,无机小分子可以生成有机小分子,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为了“ 探究蚯蚓的生活受土壤干湿程度的影响 ”,我们为你准备了下列材料:</p><p>两个大小一样的广口瓶、一个盛有清水的烧杯、一支滴管、两张标签、1000 g肥沃土壤、20条大小及</p><p>生活状况相同的蚯蚓、一台烘干机(或一台微波炉)。 </p><p>请你根据探究目的设计实验方案。</p><p>提出问题:蚯蚓的生活受土壤干湿程度的影响吗?</p><p>你作出假设是:</p><p>你设计的实验方案是:</p><p>第一步:</p><p>第二步:</p><p>第三步:</p><p>第四步:</p><p>第五步:</p><p>你预测的实验结果是: (______) </p><p>A. 土壤湿润瓶中的蚯蚓死亡、土壤干燥瓶中的蚯蚓正常生活 </p><p>B. 土壤湿润瓶中的蚯蚓和土壤干燥瓶中的蚯蚓都正常生活 </p><p>C. 土壤干燥瓶中的蚯蚓死亡、土壤湿润瓶中的蚯蚓正常生活</p><p>D. 土壤湿润瓶中的蚯蚓和土壤干燥瓶中的蚯蚓都死亡 </p><p>在这个对照(对比) 实验中对照(对比) 组是: (______) </p><p>A. 土壤湿润瓶 B. 土壤干燥瓶</p><p>该实验中,设置的变量是 (______) </p><p>A. 蚯蚓 B. 温度 C. 水分 D. 氧气</p><p>在设计对照(对比)实验时,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是 (______) </p><p>A. 所有的实验因素都应是变量 B. 所有的实验因素都不应是变量 </p><p>C. 非探究的实验因素应是变量 D. 要探究的实验因素应是变量</p></div></div>
<div><p>【答案】 蚯蚓的生活受土壤干湿程度的影响。(或蚯蚓的生活需要潮湿的土壤、蚯蚓的生活需要水分) 将两个大小一样的广口瓶贴上标签,分别编号为甲、乙 将500 g肥沃土壤用滴管加入适量清水搅拌均匀后放入甲广口瓶 将500 g肥沃土壤用烘干机( 或微波炉 ) 烘干后放入乙广口瓶 再在甲、乙两个广口瓶中分别放入10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蚯蚓 观察两个广口瓶中蚯蚓的生活情况 C B C D</p><p>【解析】(1)根据“探究蚯蚓的生活受土壤干湿程度的影响”,可以作出假设:蚯蚓的生活受土壤干湿程度的影响。</p><p>第一步:将两个大小一样的广口瓶贴上标签,分别编号为甲、乙;</p><p>第二步:将500g肥沃土壤用滴管加入适量清水搅拌均匀后放入甲广口瓶;</p><p>第三步:将500g肥沃土壤用烘干机(或微波炉)烘干后放入乙广口瓶;</p><p>第四步:再在甲、乙两个广口瓶中分别放入10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蚯蚓;</p><p>第五步:观察两个广口瓶中蚯蚓的生活情况。<br />(2)蚯蚓靠湿润的体壁呼吸,如果体壁干燥就无法呼吸。因此预测实验结果是:土壤干燥瓶中的蚯蚓死亡、土壤湿润瓶中的蚯蚓正常生活。故选C。<br />(3)该实验是一组对照实验,其中的实验变量是土壤湿度,土壤干燥瓶的作用是对照。故选B。</p><p>(4)该实验是一组对照实验,其中的实验变量是土壤湿度,故选C。<br />(5)对照实验: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设计原则: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要探究的实验因素应是变量。故选D。</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