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十校联考(南大附中)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脊椎动物生殖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p><p>A. 哺乳类的繁殖特征有利于提高其后代的产仔率</p><p>B. 两栖类的“抱对”行为有利于提高其体内受精的成功率</p><p>C. 爬行类体内受精有利于其生殖过程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p><p>D. 鱼为雌雄异体,体内受精</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哺乳类的繁殖特征是胎生和哺乳,有利于提高其后代的成活率,故A错误;两栖类的“抱对”行为有促进雌雄蛙产生精子和卵细胞在水,精卵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为新的个体,故B错误;从生殖和发育来看,爬行动物摆脱了对外界水环境的依赖,与此相适应的特点有:体内受精,陆上产卵,卵内养料较多并含有一定的水分,卵表面有 坚硬的外壳,故C正确;</p><p>鱼生活在水中,为雌雄异体,体外受精,故D错误。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同学的奶奶在笼子里养了两只母鸡,这两只母鸡( )</p><p>A. 不能生蛋,更不可能孵出小鸡 B. 能生蛋,但是只能孵出小母鸡</p><p>C. 能生蛋,但孵不出小鸡 D. 能生蛋,也能孵出小鸡</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能够孵化成小鸟的卵必须是受精的卵,受精是卵细胞和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这两只母鸡,不能够相互交配形成受精卵,所以产下的是没有受精的卵,不能付出小鸡。</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人类的性别决定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p><p>A. 人类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p><p>B. 自然状态下,生男生女的比例是1:1</p><p>C. 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有Y染色体的卵细胞结合发育成男孩</p><p>D. 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和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结合发育成女孩</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其中有一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A正确;女性产生的卵细胞仅含X,男性产生的精子含X或Y基因,当卵细胞X与精子Y结合的受精卵为XY时,受精卵发育为男孩;当卵细胞X与精子X结合的受精卵为XX时,该受精卵发育为女孩,含X的精子和含Y的精子,哪种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是随机的,一个母亲如果生一个孩子,生男生女的机会各占50%,即生男生女的比例是1:1,B正确;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和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结合发育成男孩,C错误;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和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结合发育成女孩,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已知人的双眼皮由显性基因E控制,单眼皮有隐性基因e控制.现有一对夫妻,男的单眼皮,女的双眼皮;第一个孩子为单眼皮,第二个孩子是双眼皮的概率及基因组成分别为( )</p><p>A. 50% Ee B. 50% EE C. 25%  Ee. D. 25%  EE</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当控制某个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子女中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单眼皮是由隐性基因e控制的,父亲是单眼皮其基因组成是ee;第一个孩子是单眼皮基因组成是ee,其中一个e一定来自母亲,而母亲是双眼皮,其基因组成一定是Ee。控制眼皮单双的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如图:</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06/13/d5a9176a/SYS201904061324006902924703_DA/SYS201904061324006902924703_DA.001.png" width="216" height="29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二个孩子是双眼皮的基因组成为Ee,第二个孩子是双眼皮的概率5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免疫监视功能的是( )</p><p>A. 呼吸道粘膜纤毛清除异物的作用</p><p>B. 人体随时清除体内产生的肿瘤细胞</p><p>C. 胃酸杀死胃内的细菌</p><p>D. 噬食体内衰老、死亡、损伤的细胞</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免疫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能够及时清除自身产生的衰老、死亡和损伤细胞,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还可以随时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防止肿瘤细胞的产生。<br />故B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原始生命的代谢类型可能是( )</p><p>A.自养需氧开型 B.异养需氧型</p><p>C.自养厌氧型 D.异养厌氧型</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因此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篮,刚形成的原始生命,体内不含叶绿素,不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其营养方式是异养的可能性较大,又因为原始大气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生命的呼吸方式是无氧呼吸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原始生命,它的新陈代谢类型最可能是异养、厌氧型,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科学家将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类等物质放在特殊的溶液中,发现这些物质能够浓缩聚集为一个个球状小滴,小滴周围还有类似于膜的边界,并能从外界吸收某些物质,发生特定的化学反应,反应产物也能排出.请问这个实验模拟生命起源的哪一过程( )</p><p>A. 形成单细胞生物 B. 形成氨基酸等小分子有机物</p><p>C. 形成原始生命 D. 由蛋白质等大分子有机物形成多分子体系的过程</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因此,这个实验模拟生命起源的由蛋白质等大分子有机物形成多分子体系的过程,蛋白质、核酸和糖类等物质是构成细胞的有机小分子物质,实验中的一个个球状小滴是一个有机多分子体系,可见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地球上的原始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经过及其漫长的化学进化过程逐渐演变而来的。下列有关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p><p>A. 达尔文用自然选择学说来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p><p>B.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的证据</p><p>C. 米勒的模拟实验证明了有机小分子物质可生成无机小分子物质</p><p>D. 哺乳动物是由古代的爬行动物经过长期进化而来的</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关于生物进化的原因,达尔文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具有重要作用,A正确;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直接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B正确;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C错误;哺乳动物中最原始、最低等的一类动物--鸭嘴兽,有很多特征像爬行动物,如生殖方式与爬行动物一样,为卵生,由此说明哺乳动物是由古代的爬行动物动物进化而来的,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1953年,美国青年学者米勒利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实验,此实验为以下哪一项推测提供了证据?(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4/19/772502b2/SYS201904141946461201321857_ST/SYS201904141946461201321857_ST.001.png" width="168" height="16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原始地球条件下可以产生氨基酸</p><p>B. 氨基酸是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一类有机物的基本单位</p><p>C. 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p><p>D. 甲烷、氨、氰化物、水蒸气、氢气、二氧化碳等是构成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米勒的实验如图,将水注入左下方的烧瓶内,先将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去。然后打开左方的活塞,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原始大气),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汽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升的大烧瓶中,经受火花放电(模拟雷鸣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氨基酸),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A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生物总是从低等向高等进化的。下列植物中最低等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2/95196ed8/SYS201712302247067926185973_ST/SYS201712302247067926185973_ST.001.png" width="509" height="12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 </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如图生命树:</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2/95196ed8/SYS201712302247067926185973_DA/SYS201712302247067926185973_DA.001.png" width="329" height="37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植 物的进化历程: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和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原始裸子植物和原始被子植物),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相比出现了花与果 实,使其繁殖能力更强、后代的成活率更高,适应能力更强,也就更高等。A海带属于藻类植物,B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C蕨属于蕨类植物,D向日葵属于被子植 物,因此这几种植物中最低等的是A海带。</p><p>考点: 植物的进化历程。</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右图所示的进化树,简要表示了几种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从进化树我们可以推测</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4/19/772502b2/SYS201904141946464374318885_ST/SYS201904141946464374318885_ST.001.jpeg" width="179" height="12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a、b、c、d四种生物的共同祖先是e</p><p>B. 在地层中出现最早的生物是e</p><p>C. 较a和e而言,a、b间的亲缘关系更近</p><p>D. a一定比c高等</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A、如图所示的进化树可知a、b、c、d、e五种生物都是由共同祖先f进化而来,但亲缘关系远近不同,B、如图所示的进化树可知a、b、c、d、e五种生物都是由共同祖先f进化而来,在地层中出现最早的生物是f, D、如图所示的进化树可知a、b、c、d、e五种生物都是由共同祖先f进化而来,也就意味着a、b、c、d、e都比f更复杂、更高等、陆生的可能更大,但我们却不能确定a、b、c、d、e之间谁高级谁低等,故A、B、D都不符合题意;</p><p>C、如图所示的进化树可以发现a、b及c、d间的亲缘关系更近,故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关于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正确的是</p><p>A. 鱼类 → 两栖类 → 爬行类 → 鸟类 → 哺乳类</p><p>B. 鱼类 → 两栖类 → 爬行类 → 哺乳类→鸟类</p><p>C. 鱼类 →爬行类→ 两栖类→ 鸟类 → 哺乳类</p><p>D.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如图生物进化树<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2/27/10/992a3a08/SYS201902271004266575602990_DA/SYS201902271004266575602990_DA.001.png" width="328" height="31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可见,动物进化的历程是由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而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故D的表示是正确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始祖鸟在进化上可能是处于哪两种动物之间的过渡类型?( )</p><p>A.鸟类和哺乳类 B.古代爬行类和鸟类</p><p>C.鱼类和两栖类 D.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始祖鸟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始祖鸟是由古代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鸟类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是未被破坏的地层示意图,图中表明两个地层中曾发掘出物种A和物种B的化石。下列关于物种A、B的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2/17/10/1d16777a/SYS201902171006571941287741_ST/SYS201902171006571941287741_ST.001.png" width="122" height="7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物种A比物种B结构复杂</p><p>②物种A比物种B结构简单</p><p>③在Ⅰ层内可能找到物种A的化石</p><p>④在Ⅱ层内可能找到物种B的化石</p><p>⑤物种B的出现早于物种A</p><p>⑥物种B的出现晚于物种A</p><p>A. ①③⑥ B. ②③⑥</p><p>C. ②④⑤ D. ①④⑤</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另外,科学家还发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是没有化石的,说明地球上最初是没有生命的。图中的地层是按照地质年代由古老到晚近的顺序划分的物种B位于古老的地层,而物种A位于较晚的地层。因此物种A比物种B更复杂、更高等;物种A形成的时间比物种B要晚;与物种A相比,物种B生活的年代距今时间更长。而不能说物种A是由物种B进化而来的,如高等的原始哺乳动物不一定是由低等的生物原始两栖类进化来的。由于地壳运动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在Ⅱ层内可能找到物种B的化石。故①④⑤说法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台湾省某峡谷,有一种浅灰色的蝴蝶,数量很多,是当地的一大景观,但自从在当地发现了一座煤矿后,人们发现浅灰色的蝴蝶几乎看不见了,而更多的是深黑色的蝴蝶,可能的原因是( )</p><p>A. 浅灰色的蝴蝶变成了深色的蝴蝶</p><p>B. 浅灰色的蝴蝶被深黑色的蝴蝶吃了</p><p>C. 当地的采煤活动使蝴蝶的环境变黑了,从而使浅灰色的蝴蝶不能适应当地的环境,而少数变异的品种——深色的蝴蝶因为适应环境而得以生存和繁衍</p><p>D. 浅灰色的蝴蝶被人采集光了</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蝴蝶在自然条件下产生变异类型,有浅灰色蝴蝶和深黑色的蝴蝶。达尔文认为,自然条件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选择者”,具体的自然条件不同,选择者就不同,选择的结果就不同,在这里,环境的颜色成为了“选择者”,凡是具有有利变异(体色与环境颜色一致深黑色的蝴蝶)的就被保留下来,具有不利变异(体色与环境颜色不一致浅灰色的蝴蝶)的就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因此,某峡谷有一种浅灰色蝴蝶,数量很多,是当地的一大景观。但在当地开采了一座煤矿后,人们发现浅灰色的蝴蝶几乎看不到了,而更多的是深黑色的蝴蝶,其变化的原因是当地的采煤活动使蝴蝶的环境变黑了,从而使浅灰色的蝴蝶不能适应当地的环境,而少数变异的品种——深色的蝴蝶因为适应环境而得以生存和繁衍。</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某省“飞禽馆”因禽流感关闭,并在馆门口挂上了“为防止传染禽流感,请不要靠近”的标志牌。这种做法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p><p>A. 消灭病原体</p><p>B. 控制传染源</p><p>C. 切断传播途径</p><p>D. 保护易感者</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传染病的三个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播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因此在馆门口挂上了“为防止传染禽流感,请不要靠近”的标志牌,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C正确。</p><p>请在此填写本题解析!</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狗用舌头舔伤口,对伤口愈合有一定的作用.下列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p><p>A.唾液中含抗生素,有杀菌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p><p>B.唾液中含溶菌酶,有杀菌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p><p>C.唾液中含溶菌酶,有杀菌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p><p>D.唾液中含唾液淀粉酶,有消化病菌的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受伤的小狗经常用舌去舔伤口,这是因为口腔里的唾液含有溶菌酶,能破坏进入伤口处的病菌的细胞壁,进而杀灭病菌,这种免疫力是天生就具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注射乙肝疫苗可以预防乙型肝炎,被毒蛇咬之后需要及时注射抗毒血清。疫苗和抗毒血清中的有效成分在免疫学中分别属于( )</p><p>A. 抗原、抗原 B. 抗体、抗议 C. 抗体、抗原 D. 抗原、抗体</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相当于抗原。而抗毒血清是对于某种毒素抵抗或可以使毒性减弱、消失的血清,属于抗体。因此疫苗和抗毒血清中的有效成分在免疫学中分别属于抗原、抗体。</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脊髓灰质炎疫苗可以预防小儿麻痹症,这种免疫属于()</p><p>①非特异性免疫</p><p>②特异性免疫</p><p>③自然免疫</p><p>④计划免疫</p><p>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特异性兔疫和非特异性兔疫的区别,给小儿服用的小儿麻痹疫苗糖丸是由病原体制成的,进入人体后不会使人得病,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则这种疫苗相当于抗原,其产生的抗体只对引起小儿麻痹症的病原体起作用,对其他病原体无效,可见其免疫作用是特定的,有针对性的,属于特异性免疫,而计划免疫是指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免疫的程序,有计划地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脊髓灰质炎疫苗可以预防小儿麻痹症,像这种有计划的进行预防接种,叫计划免疫。</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凝练的谚语不仅朗朗上口,更是意味深长。下列谚语与其蕴含的生物学知识,不匹配的是( )</p><p>A.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捕食关系</p><p>B.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p><p>C.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自然选择</p><p>D. 大树底下好乘凉---生物适应环境</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生物间的捕食关系,A正确;<br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正确;<br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是指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是自然选择,C正确;<br />大树底下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印度洋的南部有个克格伦岛,岛上经常刮风暴。当年达尔文在这个岛上发现昆虫一般呈现出两种类型:多数昆虫翅膀退化不能飞(如图),少数昆虫翅膀异常发达。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06/13/e989ceb1/SYS201904061318418949687029_ST/SYS201904061318418949687029_ST.001.png" width="157" height="10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是否经常使用翅膀 B. 长期自然选择 C. 定向变异 D. 食物获得有多有少</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生活着的昆虫多是无翅或翅膀异常发达的类型,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由于这些海岛上经常刮大风,那些有翅能飞但翅膀不够强大的昆虫,就常常被大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较少,是不适者被淘汰。而无翅或翅膀异常发达的昆虫,由于不能飞翔或飞翔能力极强,就不容易被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就多,是适者生存。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选择之后,岛上无翅的昆虫就特别多,少数能飞行的昆虫翅异常发达。这种两极分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是自然选择的结果。</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p><p>A. 艾滋病只通过性传播</p><p>B. 艾滋病病毒主要侵染并瓦解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不能抵御病原体</p><p>C. 共同进餐、握手、拥抱都可以传染</p><p>D. 同性之间不会传播艾滋病</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艾滋病的病原体是艾滋病病毒,艾滋病可以通过性传播、母液传播,A错误;<br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主要侵犯并瓦解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不能抵御病原体,因此病人常死于多种疾病的侵害,B正确;<br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与艾滋病患者握手、拥抱、共同进餐不会传染上艾滋病,C错误;<br />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同性之间也会传播艾滋病,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研究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影响的实验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p><p>A. 同一只水蚤在测得其在某一浓度烟草浸出液中的心率后,还要测该水蚤在清水中的心率</p><p>B. 实验中需要设置清水对照组</p><p>C. 需要配制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p><p>D. 要在显微镜下计数水蚤心率并作好记录</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烟草浸出液会在水蚤体内残留,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一只水蚤只能做两次实验,必须先在清水中计数心率,再在某一浓度的烟草浸出液中计数该水蚤的心率,前后顺序不能颠倒,而不是同一只水蚤在测得其在某一浓度烟草浸出液中的心率后,还要测该水蚤在清水中的心率,A不正确;实验中需要设置清水对照组,B正确;需要配制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C正确;要在显微镜下计数水蚤心率并作好记录,D正确。</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达尔文发现远离大陆的印度洋南部的克格伦岛经常刮暴风,岛上的花草树木大都生得低矮。这里的昆虫有两种类型:一类是翅非常发达的,一类是无翅或翅小不能飞翔的。经过比较发现无翅或者翅小的昆虫数目要远远大于翅发达的昆虫。他认为上述现象与岛上经常刮暴风有关。</p><p>请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观点来回答以下问题:</p><p>(1)昆虫的不同形态最初是由于________产生的,从进化过程来看,无翅或翅小的变异可以遗传,由此可知,无翅或翅小的变异是由于________  的改变而引起的。 </p><p>(2)暴风对昆虫两类翅型的形成起着________作用,它决定了生物进化的________。 </p><p>(3)这些昆虫与海风之间相斗争的关系叫作________。  </p><p>(4)达尔文把生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在________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作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1)可遗传的变异</p><p>(2)定向选择;选择</p><p>(3)生存斗争</p><p>(4)生存斗争;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自然选择</p><p>【解析】</p><p>试题达尔文认为: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如为食物、配偶和栖息地等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p><p>(1)生物存在着遗传和变异现象,变异包括不可遗传的变异和可遗传的变异;昆虫的不同形态最初是由于可遗传的变异产生的,从进化过程来看,无翅或翅小的变异可以遗传,由此可知,无翅或翅小的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2)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地面、近地面的低空风相对较小,远地面的高空风力很大,有翅的昆虫飞的高容易被风刮到海里淹死而被淘汰;无翅或残翅的昆虫飞的较低不容易被刮到海里而生存下来,能够遗传的是无翅或残翅的变异,因此,暴风对昆虫两类翅型的形成起着定向选择作用,环境的定向选择作用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3)这些昆虫与海风之间相斗争的关系叫做生存斗争,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4)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请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p><p>材料一:在我]生活的环境中,到处都有病菌、病毒,我们之所以都能够健康的生活,与人体自身的免疫有关。据科学网2016年1月11日报道,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创手足口病EV71疫苗获新药证书。该疫苗对EV71肠道病毒引起的重症手足口病的保护率达到100%,临床结果表明该疫苗安全、有效、生产工艺成熟、产品质量稳定,处于国际领先水平。</p><p>材料二:在日常生活中掌握一些必要的急救常识(如图一、图所示),对于保障身体健康、挽救生命具有重要意义。</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4/19/772502b2/SYS201904141946473102428820_ST/SYS201904141946473102428820_ST.001.png" width="302" height="11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EV71肠道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的___________。</p><p>(2)防疫部门给幼儿注射手足口病EV71疫苗,这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属于___________,该免疫类型属于___________免疫。</p><p>(3)如果遇到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打过“120”急救电话之后,应该马上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实施心肺复苏时,图一所示甲、乙二人施救的先后顺序应是___________。</p><p>(4)遇到外伤出血患者需及时止血(如图二所示),若受伤部位C处有暗红色的血液缓缓流出,则加压或包扎的位点应在___________处(填字母)。</p></div></div>
<div><p>【答案】 病原体 保护易感人群 特异性 乙甲 B</p><p>【解析】(1)EV71肠道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体。<br />(2)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防疫部门给幼儿注射手足口病EV71疫苗,这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从免疫的角度看疫苗属于抗原,注射疫苗是为了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从而产生抵抗病原体的抗体,这种免疫方式属于特异性免疫。<br />(3)如果遇到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打过“120”急救电话之后,应该马上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实施心肺复苏时,图二所示的甲、乙两人施救的先后顺序应是先乙后甲。<br />(4)静脉出血的特点是血色暗红,血流较缓。若受伤部位C处有暗红色的血液缓缓流出,说明是静脉出血。静脉是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的血管,所以在B远心端压迫止血。</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今年春天,我区部分学校出现了“水痘疫情”。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原发感染,是以较轻的全身症状和皮肤粘膜上分批出现的斑疹,丘疹,水疱和痂疹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皮肤病。多见于儿童,具有高度的传染性,易造成小区域的流行,愈后可获终身免疫。请分析回答:</p><p>(1)带状疱疹病毒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它属于___________,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它属于___________。</p><p>(2)当带状疱疹病毒侵袭人体后,起抵御作用的第二道防线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当病毒进入第三道防线后,可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抗原和抗体结合能够促进___________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p><p>(3)患过水痘的学生,愈后可获终身免疫,其原因是当带状疱疹病毒再次侵入人体后,人体会快速产生大量的___________,从而把带状疱疹病毒清除。</p><p>(4)患过水痘的学生以后可以不再患水痘,但仍然有患其它传染病的可能性,这说明抗体具有___________性。</p></div></div>
<div><p>【答案】 病原体 抗原 杀菌物质 吞噬细胞 吞噬细胞 抗体 特异(或专一性)</p><p>【解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因此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p><p>(1)带状疱疹病毒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它属于病原体;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它属于抗原。<br />(2)起抵御作用的第二道防线是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病毒进入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可以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从而将抗原清除或使其失去致病性,由此说明免疫的功能之一是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发生。<br />(3)带状疱疹病毒再次侵入人体后,人体会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从而把带状疱疹病毒清除。<br />(4)患过水痘的学生以后可以不再患水痘,但仍然有患其它传染病的可能性,这说明抗体具有特异性。</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些同学沉溺于电脑网络游戏,长时间的电脑辐射对他们的身体有没有伤害呢?有人做了这样一组实验:将健康的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成两组,每组8只。甲组置于未开机的电脑前,乙组置于开机电脑前;其他饲养条件相同。六十天后获得实验数据如图。</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4/19/772502b2/SYS201904141946476064573106_ST/SYS201904141946476064573106_ST.001.png" width="396" height="16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电脑辐射对 的身体有没有伤害?</p><p>(2)实验设置的变量是 ( )</p><p>A.电脑游戏种类 B.电脑是否开机 C.大鼠的身体状况</p><p>(3)每个实验组都用了8只而不是1只大鼠,目的是 。</p><p>(4)从图3的A图可看出,电脑辐射影响了 组大鼠的体重增长和精子的正常发育。</p><p>(5)数据显示,长时间的电脑辐射对大鼠的健康有害,这对我们中学生有什么启示?</p><p> 。</p></div></div>
<div><p>【答案】(1)雄性大鼠</p><p>(2)B</p><p>(3)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可靠 </p><p>(4)乙</p><p>(5)不应长时间待在开机电脑前/不长时间打游戏</p><p>【解析】</p><p>探究实验的原则是对照实验的设计,注意单一变量。</p><p>(1)根据题中材料可知本实验要探究电脑辐射对雄性大鼠的身体是否有伤害;<br />作出假设是对提出问题的肯定回答或否定回答:电脑辐射对雄性大鼠的身体有伤害,或者是电脑辐射对雄性大鼠的身体无伤害。<br />(2)甲组大鼠和乙组大鼠的饲养条件相同,只是“甲组置于未开机的电脑前,乙组置于开机电脑前,”这一点不同,可以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电脑是否开机。<br />(3)每个实验组都用了8只而不是1只大鼠可以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减少误差。<br />(4)由图A数据可知乙组大鼠体重增长量少,由图B数据可知乙组大鼠的精子畸形率高,可见电脑辐射影响了乙组大鼠的体重增长和精子的正常发育。实验得出的结论:电脑辐射对大鼠的身体有伤害。<br />(6)数据显示,长时间的电脑辐射对大鼠的健康有害,同样的长时间的电脑辐射对人体健康也有很大危害,特别是中学生,长时间用电脑不仅浪费时间,电脑辐射污染还会影响人体的循环系统、免疫、生殖和代谢功能,严重的还会诱发癌症、并会加速人体的癌细胞增殖.。所以不应长时间待在开机电脑前或不长时间打游戏。</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