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石桥市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观点或说法不正确的是( )</p><p>A. 达尔文的进化观点认为新物种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p><p>B. 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两足直立行走</p><p>C. 人类进化的历程是南方古猿→直立人→能人→智人</p><p>D. 生物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的证据</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生存下来的生物就是适应环境的,因此新物种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br />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古猿的直立行走,前后肢的分工,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因此两足直立行走是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B正确;<br />人类的进化经历了: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其中南方古猿只能使用天然工具;能人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石器);直立人会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了用火;智人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能用骨针缝制兽皮衣物,可用标枪和长矛进行狩猎、捕鱼。北京人是属于从古猿进化到智人的中间环节的直立人,C错误;<br />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人的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是( )</p><p>A. 童年期 B. 青春期 C. 成年期 D. 老年期</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另外,体重增加,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内脏器官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进入青春期之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但发育还不成熟,在此期间出现了一些羞于启齿的生理现象: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出现第二性征。</p><p>一生中身高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是青春期。青毒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正是学知识、长才干、树立远大理想、塑造美好心灵的关键时期.因此,应集中精力,努力学习,健康地度过这人生的金色年代,B正确,A、C、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病人不能进食时,需要点滴葡萄糖,是因为(   )</p><p>A. 葡萄糖可以构成人体细胞 B. 葡萄糖是主要的供能物质</p><p>C. 葡萄糖可以提供无机盐 D. 葡萄糖可补充血液</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的一切活动,包括学习、走路、消化和呼吸等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p><p>病人不能从食物中获得糖类时,需要点滴葡萄糖,这是因为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葡萄糖进入人体后通过呼吸作用被氧化分解释放出能量,供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需要,B正确,A、C、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消化道中消化油条和吸收油条中养分的主要部位是( )</p><p>A. 胃、小肠 B. 小肠、小肠 C. 小肠、大肠 D. 胃、胃</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肝脏等;各段消化道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是不同的。</p><p>小肠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的主要器官。油条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和脂肪,油条进入小肠后,小肠里的肠液和胰液中含有能够消化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因此,油条在消化道内被消化的主要产物是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然后由小肠吸收。</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红细胞呈红色,它的主要功能是( )</p><p>A. 吞噬病菌 B. 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 C. 运输氧 D. 运输养料和废物</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吞噬病菌”是白细胞的主要功能,A不符合题意;</p><p>“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主要是血小板的功能,B不符合题意;</p><p>“运输氧气”是红细胞的主要功能,C不符合题意;</p><p>“运输养料和废物”主要是血浆的功能,还能运载血细胞,D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当护士给病人进行静脉注射时,常用橡胶管扎紧上臂,在被扎处的远心端静脉血管膨大起来,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p><p>A. 静脉血管内没有瓣膜</p><p>B. 静脉的分布位置都十分浅,血流快</p><p>C. 静脉的管腔很大,管壁的弹性大</p><p>D. 上肢静脉内有瓣膜,扎紧后血液回流受阻,导致是远心端静脉血管膨大起来</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静脉血管一般分布较浅,管壁薄,弹性小,血流速度慢。</p><p>静脉血管内有瓣膜,能防止血液倒流,A错误;静脉的分布位置一般分布较浅,血流慢,B错误;静脉的管腔很大,管壁的弹性小,C错误;上肢静脉内有瓣膜,扎紧后血液回流受阻,导致是远心端静脉血管膨大起来四肢的静脉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静脉是把全身的血液输送回心脏的血管,因此护士给病人进行静脉注射时,常用橡皮管扎紧上臂。血液不能返回心脏,静脉瓣又使血液不能倒流,所以这时会发现被扎处的静脉会积血膨大,开始突起,此现象说明静脉内的血液是从远心端流向近心端,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通过呼吸进入血液的PM2.5,最先到达心脏的(  )</p><p>A. 左心房 B. 右心房 C. 左心室 D. 右心室</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p><p>(2)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p><p>PM2.5颗粒物吸入后经过呼吸道到达肺,从肺泡经过气体扩散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因此“进入的有害物质”最先到达心脏的左心房,A正确;B、C、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积极参加无偿献血是每一位健康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有关献血和输血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p><p>A. 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献血200~300 ml是不会影响身体健康的</p><p>B. 献血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p><p>C. 输血时应先考虑万能血“O”型血</p><p>D. 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体内的血量是相对稳定的,成年人的血量为体重的7%~8%.医学研究证明,如果一次失血不超过400ml,血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恢复到正常水平.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ml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而且还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献血是每个18~55周岁健康公民对社会应尽的义务。</p><p>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ml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而且还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AB不符合题意;一般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是在没有同型血且情况紧急时,任何血型都可以输入少量的O型血,C符合题意;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面哪一个过程不属于排出体内代谢废物的是( )</p><p>A. 排尿 B. 排汗 C. 呼气 D. 排便</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排泄有三条途径:一、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二、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三、水、无机盐和尿素以汗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p><p>由分析可知:人体将代谢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人体内食物残渣叫做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不属于排泄,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人眼球结构完整无损,但是看不见周围的物体,则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 )</p><p>A. 角膜 B. 视网膜 C. 晶状体 D. 视觉中枢</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才形成视觉。若某人眼球结构完整无损,但是看不见周围的物体,则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视觉神经或视觉中枢发生病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人的视觉、听觉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p><p>A. 近视是由于晶状体曲度过小,造成折射的物像落在视网膜后方</p><p>B. 视觉和听觉都在大脑的一定区域产生</p><p>C. 预防近视,看书、写字或使用电脑1小时要休息一下,要远眺几分钟</p><p>D. 遇到巨大的响声时,迅速张开口可保持鼓膜两侧气压平衡,以免损伤听力</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p><p>(1)眼球的结构是: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p><p>(2)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外耳道经声波传到鼓膜;中耳包括鼓膜和听小骨,鼓膜能将声波转变为机械振动,听小骨能将振动传到内耳;内耳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半规管能探测头部运动的方向,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p><p>解:A、近视是由于晶状体过度变凸,造成折射的物像落到视网膜的前方,A错误.</p><p>B、视觉的产生部位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听觉的产生部位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因此视觉和听觉都要在大脑的一定区域才能产生,B正确.</p><p>C、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1小时后要休息,远眺可以放松睫状体,使晶状体的曲度变小,有利于促进眼的血液循环,保护视力,C正确;</p><p>D、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鼓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D正确.</p><p>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参与完成投篮动作的系统中,起主要调节作用的是( )</p><p>A. 运动系统 B. 呼吸系统 C. 神经系统 D. 内分泌系统</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人体具有八大系统,这八大系统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形成一个统一的人体,并完成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神经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和传导兴奋,进而对人体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据此可知,参与完成投篮动作的系统中,起主要调节作用的主要是神经系统,C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某人的传出神经受损,则反射活动( )</p><p>A. 能进行,此人无感觉 B. 不能进行,此人有感觉</p><p>C. 能进行,此人不能运动 D. 不能进行,此人能运动</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在反射弧中,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是:感受器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然后神经冲动由传入神经传导神经中枢,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央的灰质内(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部位),能接受神经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即做出指令),传出神经再将来自神经中枢的神经冲动传至效应器,最后由效应器接受神经冲动并作出相应的反应。据此可知,人体的传出神经受损,反射弧不完整,神经冲动就不能由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效应器就无法做出反应,即反射活动不能进行。但是神经冲动仍然可以通过脊髓传到大脑的感觉中枢,产生感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返璞归真的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低碳生活”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减少能量的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等,从而降低环境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下列行为不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p><p>A. 使用一次性木筷.既方便又卫生 B. 禁止焚烧秸秆.利用秸秆生产沼气</p><p>C. 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发电 D. 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公交车出行</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使用一次性木块,会浪费木材,而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维持碳—氧平衡。</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活垃圾中危险有害的是( )</p><p>A. 废纸 B. 果皮、菜叶 C. 废电池、废灯管 D. 废玻璃、废金属</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危险有害垃圾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性。</p><p>废纸能够回收处理后还可以作为制纸的原料,可以回收,不属于危险有害垃圾,A不符合题意;果皮、菜叶没有回收的价值,属于不可回收垃圾,但不属于危险有害垃圾,B不符合题意;废电池、废灯管不属于可回收垃圾。废旧电池、灯管随意乱扔,会严重的污染环境,属于危险有害垃圾,C符合题意;废玻璃、属于不可回收垃圾,废金属属于可回收垃圾,但都不属于危险有害垃圾,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为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小丽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p><p>步骤一:收集唾液并与蒸馏水按1:1的体积比制成唾液稀释液;</p><p>步骤二:取可溶性淀粉1克,放入烧杯中,加入99毫升,搅拌,缓慢加热,溶解,制成1%的淀粉溶液并冷却至室温;</p><p>步骤三:取4支洁净的试管编上号,按表中物质的量依次加入各试管并振荡,放置在一定温度下的水浴中保存10分钟;</p><p>步骤四:取出试管,分别滴加1滴体积分数为0.4%的碘酒溶液,然后摇匀.观察并记录各试管中溶液的变化情况如表.</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12/07/08/ea41e248/SYS201912070806490263449851_ST/SYS201912070806490263449851_ST.001.png" width="474" height="31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设置A组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p><p>(2)收集唾液的方法是________;</p><p>(3)根据实验记录分析,实验结果所支持的实验假设是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对照作用 先用清水漱口,再用舌尖抵住上颌或下颌齿根后,微低头,将试管口紧靠嘴下唇,让唾液流入试管中 在适宜温度下,唾液淀粉酶能促进淀粉的分解 </p><p>【解析】</p><p>要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就要以温度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从表中数据可知,小丽同学设计的实验中,B试管与C、D试管以温度为变量形成了一组对照实验。</p><p>(1)小丽同学设计的实验中,A试管和B试管以唾液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证明淀粉的变化是由唾液引起的,在该组对照实验中,A试管起对照作用。</p><p>(2)收集唾液的方法有很多,最常用的方法是:用凉开水漱口后,微张口,舌尖抵下颌门齿的下方约3分钟,将下唇搁在小烧杯口上,唾液就会沿着下唇流入烧杯中。</p><p>(3)比较A试管与B试管的实验结果可知,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比较B试管和C、D试管的实验结果可知,高温和低温都会抑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只有在适宜温度下,唾液淀粉酶才能发挥作用,促进淀粉的分解。</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表示模拟肺部呼吸运动的实验,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655cec85/SYS201712310048091726672993_ST/SYS201712310048091726672993_ST.001.png" width="161" height="18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中的A模拟的是人体的 ______,图中的B模拟的是人体的 ________。</p><p>(2)用手向下拉D,C内的容积会______(填“扩大”或“缩小”), B就会变____(填“大”或“小”),这个过程模拟的是______过程。</p><p>(3)人体通过吸气和呼气实现了肺与____的气体交换。</p><p> </p></div></div>
<div><p>【答案】 气管 肺 扩大 大 吸气 外界</p><p>【解析】(1)图中A代表的是人体的气管,图中的B气球模拟的是人体的肺,瓶底的橡皮膜代表的是膈肌。<br />(2)用手向下拉D膈肌,演示了人体的吸气状态:这时C胸廓容积扩大→B肺随着变大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力→气体吸入肺。</p><p>(3)人体通过吸气和呼气实现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如图1为人体部分生理过程示意简图,其中a、b、c表示不同物质,d、e表示不同液体.请据图回答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12/07/08/ea41e248/SYS201912070806493232123955_ST/SYS201912070806493232123955_ST.001.png" width="410" height="15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当人体吸气时,气体进入肺泡,物质b透过肺泡壁和________进入血液,与红细胞结合.在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中,血液的变化是________。</p><p>(2)在消化道内,蛋白质被胃液、肠液和________分解为物质________,经小肠吸收进入血液.</p><p>(3)图2表示液体e形成过程中尿素含量的变化曲线,其中纵轴代表尿素含量,横轴代表肾单位的组成结构,那么AB段表示的结构是_。</p><p>(4)健康人体内的液体e与d相比,液体e中不含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毛细血管壁 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胰液 氨基酸 肾小管 葡萄糖 </p><p>【解析】</p><p>图1中a物质代表经过消化道消化的营养物质,b代表氧气由外界进入肺泡,再由肺泡进入血液,c代表二氧化碳由体内排出体外,d表示原尿,e表示尿液,图2表示液体e形成过程中尿素含量的变化曲线,其中纵轴代表尿素含量,横轴代表肾单位的组成结构,那么AB段表示的结是肾小管,据此解答。</p><p>(1)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流经肺泡周围毛细血管内的血液是静脉血,含氧量低于肺泡内的含氧量,二氧化碳血液内高于肺泡内,氧气经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由肺泡进入血液,二氧化碳由血液经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经过这里的气体交换,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p><p>(2)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p><p>(3)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肾小体又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尿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所以当肾动脉血浆中的尿素随血液由入球小动脉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大部分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又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而剩下的物质,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原尿流经肾小管时,重吸收了大部分水,而尿素没有被吸收,所以,剩下的物质----尿液中尿素浓度会明显增高.此过程是在肾小管内完成的.图中纵轴代表尿素的含量的变化,AB段尿素的含量在不断增加,所以AB段表示肾小管。</p><p>(4)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所以健康人体内的液体e尿液与d原尿相比,液体e尿液中不含葡萄糖。</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