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6 20:40:41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1、2章检测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生物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p><p>A.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 生物能进行呼吸</p><p>C.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D. 生物都是能运动的</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生长和繁殖,都属于生物的特征;动物一般能运动,而植物一般不能运动。故D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p><p>A.生物圈就是整个地球</p><p>B.生物圈指的是地球上的全部生物</p><p>C.生物圈是指生物生活所需要的环境</p><p>D.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它们生活所需要的环境</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环境中不属于生物圈范围的是(  )</p><p>A. 大气圈的下层    B. 整个水圈</p><p>C. 岩石圈的上层    D. 地球的内部</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度,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故D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不能作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p><p>A. 一块草地    B. 一群羊</p><p>C. 一条小溪    D. 一块稻田</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一片草地,即包括了树林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的所有生物,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A不符合题意;</p><p>一群羊,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动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B符合题意;</p><p>一小溪,既包括了这个池塘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的所有生物,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C不符合题意;<br />D、一片稻田,即包括了这个稻田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的所有生物,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表达的生物学意义与下列吻合的是</p><p>A.竞争   B.合作   C.共生   D.捕食</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包括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包括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螳螂捕蝉,黄雀捕螳螂,都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因此“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黄雀、螳螂和蝉的关系是捕食关系,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几年前,一种名为紫茎泽兰的热带植物被引入我国南方地区,这种植物生命力极强,迅速蔓延,使得当地的其它野生植物纷纷绝迹。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p><p>A. 竞争    B. 捕食    C. 寄生    D. 共生</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自然界中一种生物的存在一般会对其它生物的生活产生影响,即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也表现了生物之间存在各种关系.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共生关系等,紫茎泽兰与其它野生植物之间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紫茎泽兰生命力极强,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使得当地的其它野生植物得不到充足的阳光、水分、无机盐,以及生存的空间减少,严重时导致其它野生植物纷纷绝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各项属于非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的是(  )</p><p>A.光照时间短.温度太低导致植物死亡</p><p>B.胡桃树分泌的有毒物质导致树下的小草死亡</p><p>C.狼的数量太多导致兔子数量减少</p><p>D.过度放牧导致牧场退化</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光照时间短、温度太低,植物的光合作用过弱,制造的有机物过少;少于植物的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植物不能生长,时间长了导致植物死亡.体现了环境中的光、温度对生物的影响,A符合题意;胡桃树分泌的有毒物质导致树下的小草死亡,胡桃树、小草是生物,体现了生物对生物的影响,B不符合题意;狼太多导致兔子数量减少,狼、兔子是生物,狼以兔子为食,体现了生物对生物的影响,C不符合题意;过度放牧导致牧场退化,是牲畜过多,吃的草过多,导致草大量减少,使牧场退化.体现了生物对生物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发现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科学家是(  )</p><p>A. 沃森和克里克    B. 达尔文</p><p>C. 林奈    D. 马克思</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沃森、克里克的研究方向是蛋白质的x射线衍射。1951年克里克与沃森相遇,他们共同完成了一个伟大的成就,那就是揭开了DNA的双螺旋结构之谜。他们俩人利用获得的x射线衍射实验的结果建构了DNA的精确模型。</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关于科学家哈维发现血液循环的实验,叙述不正确的是(  )</p><p>A. 哈维用结扎和剖切血管放血的实验方法研究血液流动方向</p><p>B. 哈维的实验证明了人体心脏能推动血液在全身循环</p><p>C. 哈维是生物学研究中较早运用实验方法的科学家</p><p>D. 哈维、林奈及达尔文运用的研究方法一样</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哈维英国医生、生理学家、解剖学家和胚胎学家,他著有《心动论》即《动物心脏和血液运动的解剖学研究》一书,叙述了它发现血液循环的过程,运用结扎和剖切血管放血的实验方法,提出了新的血液循环理论。哈维的实验证明了人体心脏能推动血液在全身循环,是生物学研究中较早运用实验方法的科学家。林奈是瑞典的植物学家、冒险家,林奈在生物学中的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人为分类体系和双命名法,创立了统一的生物命名法。在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之前,许多人认为世上万物都是上帝创造的。达尔文运用考察、调查、分类、比较等研究方法,揭示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来源于原始的共同祖先,不同的生物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从而建立了“进化学说”。故D说法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生物生存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p><p>A. 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p><p>B. 生物的生存环境还包括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或群体的其他生物</p><p>C. 生物的生存环境就是土壤、水和空气</p><p>D. 自然界中的生物形形色色,种类繁多,生存环境也多种多样</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环境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动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因此生物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环境,A正确;<br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B正确;<br />生物的生存环境不仅指生物生存的土壤、水和空气等非生物因素,还包括生物因素,C错误;<br />自然界中的生物形形色色,种类繁多,生存环境也多种多样,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们可以归纳出实验法研究一般包括七个重要步骤,其中第三步是作出假设。下面有关作出假设的描述正确的是(  )</p><p>A. 假设一定是对的</p><p>B. 假设一定是错误的</p><p>C. 假设的正确与否取决于你收集的资料和你对问题的把握程度</p><p>D. 因为是假设,所以都是不科学的</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br />探究成功的前提是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假设就是一种科学猜想,是对提出的问题做出尝试性的解释。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假设的正确与否取决于你收集的资料和你对问题的把握程度,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故C说法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到了寒冷的冬天,枫树纷纷落叶,松树却郁郁葱葱,这表明</p><p>A.他们都适应寒冷的环境      B.枫树不适应寒冷的环境</p><p>C.松树比枫树更适应寒冷的环境    D.松树和枫树进行着种间斗争</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到了寒冷的冬天,枫树纷纷落叶,松树却郁郁葱葱,说明了枫树和松树都能适应寒冷的环境,只是适应的方式不同。</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判断正误</p><p>(1)“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体现了生物的遗传多样性。(____)</p><p>(2)植物不进行呼吸,动物进行呼吸。(____)</p><p>(3)生物的最基本特征是新陈代谢,它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____)</p><p>(4)某一个生态系统中的水受到污染,对其他生态系统没有什么影响。(____)</p><p>(5)被称为“分类学之父”的人是达尔文。(____)</p><p>(6)李时珍在研究药物时,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实验法。(____)</p></div></div>
<div><p>【答案】  对  错  对  错  错  错</p><p>【解析】(1)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等.因此,俗话说“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这一现象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基因(遗传)多样性。题干说法正确。</p><p>(2)植物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植物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除一部分转变为热能散失以外,其余部分用于植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如植物体对矿质营养的吸收、有机物的合成与运输、细胞的分裂与生长等。动物通过呼吸释放能量,用于动物的各项生命活动。题干说法错误。</p><p>(3)生物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生物体时刻不停地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即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上,生物体对外界刺激都能发生一定的反应,从而适应周围的环境;并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上表现出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现象。因此生物的最基本特征是新陈代谢。题干说法正确。</p><p>(4)从地域关系来说,各类生态系统也是相互关联的。如黄河作为河流生态系统,源自西部源头的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河水奔流东区,滋润着沿途的农田生态系统,养育着亿万人口和其他生物。它们沿途还形成湖泊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最终携带着陆地上的土壤和其他物质,融入海洋生态系统。因此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某一个生态系统中的水受到污染,必然对其它生态系统有影响。题干说法错误。</p><p>(5)林奈,瑞典自然学者,现代生物学分类命名的奠基人,被称为“分类学之父”.林奈在生物学中的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人为分类体系和双名制命名法。</p><p>(6)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观察法要求观察者对观察对象不施加任何影响,真实观察并记录。题干说法错误。</p></div>

    题型:连线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请将左右两列中相关联的内容用线连接在一起。</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9/07/10/b5010fc5/SYS201809071007280833492927_ST/SYS201809071007280833492927_ST.001.png" width="339" height="16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div></div>
<div><p>【答案】<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9/07/10/b5010fc5/SYS201809071007280833492927_DA/SYS201809071007280833492927_DA.001.png" width="347" height="20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解析】动物的取食,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p><p>鼠见猫就跑,说明生物具有应激性;</p><p>孔雀开屏,说明生物繁殖;</p><p>人体的排汗,说明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p><p>蘑菇由小长大,说明生物能生长。</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写完整。</p><p>(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p><p>(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3)制定并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铺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盖上玻璃板,在铁盘两侧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静置两分钟,观察鼠妇的行为。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在此实验中设置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p><p>(4)分析结果,从中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5)做完实验后,怎样处理鼠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  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光  形成对照实验  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把鼠妇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p><p>【解析】(2)提出问题后,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作出的假设是: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作出假设的依据是:在花盆、石块下等比较阴暗的地方看到了鼠妇,而在明亮的地方没有看到。当把花盆、石块搬开后,看到鼠妇很快地爬走了。<br />(3)制定实验方案:该实验设计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实验变量是光,要给鼠妇提供明亮和阴暗两种环境,各放入等量的鼠妇若干只,过一段时间后,观察鼠妇对环境的选择。如果阴暗环境中鼠妇多,则说明假设是正确的;如果明亮环境中鼠妇多,则说明假设是错误的。就是形成以光照为惟一变量的对照实验。<br />(4)实验材料达一定数量或增加重复次数,计算平均值是为了排除由于偶然性引起的误差。通过求实验数据平均值可知:明亮环境中比阴暗环境中少,故可得出结论: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生活。<br />(5)要养成关爱动物的好习惯,保护动物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样对于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非常有利,所以要把鼠妇放回到适宜它生长的自然环境中。</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师大版七级生物上册 .第1、2章检测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