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江南新区联盟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哪种动物和其他三种动物不属于同一类? ( ) </p><p>A.鲸鱼 B.鲫鱼 C.蝙蝠 D.家鼠</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鲸鱼、蝙蝠、家鼠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所以都属于哺乳动物,鲫鱼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属于鱼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人体骨骼肌的叙述,错误的是( )</p><p>A. 受到刺激后能够收缩</p><p>B. 所受刺激来自神经传来的兴奋</p><p>C. 一块骨上只有一块骨骼肌</p><p>D. 骨骼肌在运动中起动力的作用</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p><p>解:A骨骼肌具有接受刺激后而收缩的特性.A叙述正确;</p><p>B、人体骨骼肌所接受的刺激主要来自神经传来的兴奋.B叙述正确;</p><p>C、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因此一块骨上不可能只有一块骨骼肌.C叙述错误.</p><p>D、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可见骨骼肌在运动中起动力的作用.D叙述正确.</p><p>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的例子,叙述不正确的是( )</p><p>A. 蚯蚓以枯枝落叶为食,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p><p>B. 蜜蜂采蜜,可以帮助植物传粉。</p><p>C. 蚜虫吮吸植物汁液,能促进的植物蒸腾作用。</p><p>D. 青蛙捕捉害虫,可以维持稻田的生态平衡。</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蚯蚓以枯枝落叶为食,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正确;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采蜜;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B正确;蚜虫吮吸农作物的汁液,会给农作物造成减产现象,对植物不利,不是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C错误;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青蛙捕捉害虫,可以维持稻田的生态平衡,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姚明投篮动作优美,他在运动中起支点和动力作用的分别是</p><p>A.骨、关节 B.关节、骨骼肌 C.骨骼肌、骨 D.骨、骨骼肌</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可见,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鸟的形态结构中,有利于减轻体重的是</p><p>A. 长骨中空 B. 胸肌发达 C. 身体呈流线型 D. 前肢变成翼</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鸟类与其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特点为:前肢变成翼;体表被覆羽毛,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所以长骨中空有利于减轻体重。胸肌发达、身体呈流线型、前肢变成翼都不能减轻体重。</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几种动物中学习能力最强的是( )</p><p>A. 蝗虫 B. 蚯蚓 C. 青蛙 D. 黑猩猩</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蝗虫属于节肢动物,青蛙是两栖动物,蚯蚓属于环节动物,黑猩猩属于哺乳动物,其中黑猩猩最高等,其学习能力最强。</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动物行为不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p><p>A. 蜻蜓点水 B. 孔雀开屏 C. 鹦鹉学舌 D. 金鸡报晓</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蜻蜓点水”是产卵,“孔雀开屏”是求偶,“金鸡报晓”是节律行为,都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br />“鹦鹉学舌”,是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所以,不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鹦鹉学舌”。</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果蝇是遗传学中常用的实验动物,身体和附肢都分节。据此推测果蝇属于</p><p>A. 腔肠动物 B. 节肢动物 C. 扁形动物 D. 软体动物</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昆虫是节肢动物中最多的一类,节肢动物除昆虫外,还包括甲壳类(如虾、蟹)、多足类(如蜈蚣)等。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p><p>节肢动物的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br />由题干知,果蝇身体和附肢都分节,因此属于节肢动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晓丽准备周末捕捉水螅以备生物课上使用,请问,她寻找的环境是( )</p><p>A. 清澈激流的大河 B. 有丰富绿藻的海水</p><p>C. 被污染的废水 D. 清澈而水草丰富的小河</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水螅属于腔肠动物,生活在水流缓慢、水草繁茂的小河或池塘中,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br />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将一家兔和一金鱼同时从30℃环境中移到15℃环境,将会出现的情况是( )</p><p>A. 家兔体温降低 B. 金鱼体温不变</p><p>C. 家兔体温不变 D. 无法确定</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 金鱼是变温动物,变温动物由于变温动物的体温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所以鲫鱼同时由30℃环境中移到15℃环境中,体温将下降;而家兔是恒温动物,把它从30℃的环境中移到15℃的环境中,体温是不变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表示骨、关节和肌肉关系的示意圈中,正确的是( )</p><p>A.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9/10/10/bed3f136/SYS201809101007530185791579_ST/SYS201809101007530185791579_ST.001.png" width="147" height="3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B.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9/10/10/bed3f136/SYS201809101007530185791579_ST/SYS201809101007530185791579_ST.002.png" width="140" height="4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C.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9/10/10/bed3f136/SYS201809101007530185791579_ST/SYS201809101007530185791579_ST.003.png" width="178" height="3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D.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9/10/10/bed3f136/SYS201809101007530185791579_ST/SYS201809101007530185791579_ST.004.png" width="147" height="3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骨骼肌的两端叫做肌腱,肌腱具有连接功能,能连在两块相邻的骨上,所以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动物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不正确的是( )</p><p>A. 蚯蚓﹣体壁 B. 鲫鱼﹣鳃</p><p>C. 家鸽﹣肺和气囊 D. 家兔﹣肺</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蚯蚓靠体壁来呼吸,其体壁内表面密布毛细血管,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因此其体壁经常保持湿润,A正确;</p><p>鲫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B正确;</p><p>家鸽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是肺,而气囊有储存气体的作用不能进行气体交换,C错误;</p><p>家兔是哺乳动物,有肺呼吸,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蝙蝠能飞行,但不属于鸟类,而属于哺乳类,主要理由是( )</p><p>A. 蝙蝠没有羽毛 B. 蝙蝠能滑翔</p><p>C. 蝙蝠四肢有爪 D. 蝙蝠有胎生、哺乳的特征</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哺乳动物特有的特征是胎生哺乳,因此“蝙蝠能够飞行,但不属于鸟类,而属于哺乳类”。主要理由是蝙蝠有胎生、哺乳的特征。<br />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脊椎动物的共同特征是</p><p>A. 胎生、哺乳 B. 体表被毛 C. 用肺呼吸 D. 有脊柱</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对动物进行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p><p>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脊椎动物的体内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诗中的莺和燕具有的共同特征是</p><p>①体表被覆羽毛 ②前肢变为翼 ③体内有气囊 ④胎生哺乳 ⑤体温恒定 ⑥变态发育</p><p>A. ①②④⑤ B. ②③④⑥ C. ①②③⑤ D. ①②③⑥</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鸟类的特征,鸟类的主要特征是:有喙无齿,身体被覆羽毛,前肢特化为翼,长骨中空,心脏四起,用肺呼吸,有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卵生,莺和燕都属于鸟类因此具有的共同特征是①体表被覆羽毛、②前肢变为翼、③体内有气囊、⑤体温恒定。</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两栖动物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p><p>A. 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p><p>B. 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在空中飞行的动物</p><p>C. 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p><p>D. 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既可以生活在陆地上,又可以生活在水中</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水陆两栖,两栖动物是既能在水中生活,又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的一类动物,可见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兔和狼的牙齿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5/10/7f096808/SYS201904151037444082544549_ST/SYS201904151037444082544549_ST.001.png" width="177" height="9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图甲是兔的牙齿,图乙是狼的牙齿</p><p>B. 兔和狼都有门齿和臼齿</p><p>C. 图乙牙齿的分化,与其植食性生活相适应</p><p>D. 牙齿分化提高了哺乳动物摄取食物的能力,又增强了对食物的消化能力</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图甲是兔的牙齿,兔的牙齿有门齿和臼齿,没有犬齿,这是与吃植物的生活相适应的;乙图表示狼牙齿,有犬齿,尖锐锋利,适于撕裂食物,这是与食肉生活相适应的,A正确,C错误;哺乳动物中食草性动物的牙齿只有门齿和臼齿,没有犬齿;而哺乳动物中肉食性动物有门齿、臼齿和发达的犬齿,适于撕裂食物,B正确;哺乳动物的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其中门齿切断食物,犬齿撕裂食物,臼齿磨碎食物,牙齿分化提高了哺乳动物摄取食物的能力,又增强了对食物的消化能力,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动物中,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脊椎动物是(   )</p><p>A. 两栖动物 B. 腔肠动物 C. 爬行动物 D. 环节动物</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陆地生活的动物都具有与陆生环境相适应的特点;爬行类具有较为发达的肺适于呼吸空气中的氧气,体表覆盖着鳞片或甲,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适于干燥的陆生环境;爬行类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卵生,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因此爬行类的生殖发育完全摆脱了对水的依赖,爬行类成为真正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p><p>两栖动物水中产卵,水中受精,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水陆两栖,都不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故A不符合题意;腔肠动物生活在水中,有外胚层,中胶层和内胚层,身体呈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不脊椎动物,故B不符合题意;爬行动物生殖以及幼体的发育都脱离了水的限制,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故C符合题意; 环节动物是无脊椎动物,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水中,鲫鱼不停而有节奏地用口吞水,再由鳃孔排出,其主要作用是( )</p><p>A.滤取食物 B.调节比重</p><p>C.平衡身体 D.进行呼吸</p><p> </p></div></div>
<div><p>【答案】D</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小明喜欢用哑铃锻炼上肢。请据下图分析回答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2/09/009b25df/SYS201905120908564425624693_ST/SYS201905120908564425624693_ST.001.png" width="440" height="11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①表示________(肌肉名称),在图A中处于________状态,②表示________(肌肉名称),在图A中处于________状态。 </p><p>(2)当你双手自然下垂时,感觉到比较轻松,是因为①②均处于________状态。 </p><p>(3)当手提着较重的水桶时 ①②均处于_状态。</p></div></div>
<div><p>【答案】肱二头肌 收缩 肱三头肌 舒张 舒张 收缩 </p><p>【解析】</p><p>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例如,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p><p>(1)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因此,①表示肱二头肌,在图A中处于收缩状态,②表示肱三头肌,在图A中处于舒张状态。</p><p>(2)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当你双手自然下垂时,感觉到比较轻松,是因为①②均处于舒张状态。</p><p>(3)当手提着较重的水桶时 ①②均处于收缩状态。</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动物之所以能够奔跑、跳跃、活动自如,与关节有密切的关系,关节是能活动的骨连结。请根据所给的关节结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2/09/009b25df/SYS201905120908566267753254_ST/SYS201905120908566267753254_ST.001.png" width="141" height="16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把两块骨牢固联系在一起的是________。(填名称)</p><p>(2)小明在大笑时,上下颌突然不能合拢,医生说这是脱臼。脱臼是指________从________里滑脱出来。(填标号)</p><p>(3)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________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 </p><p>(4)当我们做运动时,[]__________中的滑液能减少两骨之间的摩擦.</p><p>(5)关节在动物运动中所起的作用相当于(______)。</p><p>A. 连接 B.支点 C.保护 D.杠杆</p></div></div>
<div><p>【答案】关节囊 ① ④ 骨 ③关节腔 B </p><p>【解析】</p><p>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着关节软骨。关节的结构如图所示:</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2/09/009b25df/SYS201905120908566267753254_DA/SYS201905120908566267753254_DA.001.png" width="262" height="11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包绕着整个关节,把相邻的两骨牢固地联系起来,囊壁的内表面能分泌滑液。因此,把两块骨牢固联系在一起的是关节囊。</p><p>(2)若运动过猛或不慎,关节头从关节窝中滑脱出来的现象,叫做脱臼。小明在大笑时,上下颌突然不能合拢,医生说这是脱臼。脱臼是指①关节头从④关节窝里滑脱出来。</p><p>(3)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 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p><p>(4)关节囊分泌滑液在关节腔内,具有润滑关节的作用,增强关节的灵活性。因此,当我们做运动时,③关节腔中的滑液能减少两骨之间的摩擦。</p><p>(5)关节是指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连接,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因此,关节在动物运动中所起的作用相当于支点。故选B。</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的设计方案如右图所示:在迷宫的出口处放一些小白鼠喜爱的食物,将小白鼠放进迷宫入口,记录小白鼠“尝试与错误”次数.据此回答: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2/09/009b25df/SYS201905120908567728304741_ST/SYS201905120908567728304741_ST.001.png" width="170" height="15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提出的问题: __</p><p>(2)作出的假设:__</p><p>(3)与蚯蚓走“T”形迷宫相比,小白鼠“尝试与错误”次数要少得多,因为小白鼠的___能力比蚯蚓强</p><p>(4)实验前应使小鼠处于___状态</p><p>(5)得出的结论:_ _ 。</p><p>(6)小白鼠用_进行呼吸。</p></div></div>
<div><p>【答案】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是学习行为吗 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是学习行为 学习 饥饿 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是学习行为 肺 </p><p>【解析】</p><p>从行为获得途径看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p><p>(1)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据题意提出的问题是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是学习行为吗?</p><p>(2)假设是对提出问题的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本实验的假设是鼠走迷宫获取食物是学习行为。</p><p>(3)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是动物的学习行为,学习行为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动物越低等,学习能力就越弱,学会某种行为中“尝试”和“错误”的次数就越多。小白鼠比蚯蚓高等,这是遗传因素决定的,其“尝试与错误”次数比蚯蚓要少,学习能力较强。因此,与蚯蚓走“T”形迷宫相比,小白鼠“尝试与错误”次数要少得多,因为小白鼠的学习能力比蚯蚓强。</p><p>(4)实验前应将实验用的小鼠进行饥饿处理,有利于保证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正常进行。</p><p>(5)小白鼠通过多次的尝试与错误,能够顺利走出迷宫,说明小白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这种行为是学习行为,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实验结论是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是学习行为。</p><p>(6)小鼠属于哺乳动物,肺呼吸,体腔内有膈,胎生和哺乳等特征。</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蚂蚁是怎么样进行通讯的,某实验小组做了如下探究实验,如图:</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1/09/a2f036f8/SYS201904210923519160570926_ST/SYS201904210923519160570926_ST.001.png" width="144" height="7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将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少许清水的容器内形成三个小岛,小岛间用两根等长的小木条连接起来,这样蚂蚁只能通过由小木条搭成的“桥”从一个小岛到达其它的小岛。</p><p>②先将饥饿的蚂蚁放在B岛上,食物放在C岛上,A岛什么都不放,发现蚂蚁经过几次寻找后,在C岛上找到食物。</p><p>③小组成员将连接BC岛的“桥”和AB岛的对换,结果发现蚂蚁并没有爬向有食物的C岛,而直接爬向A岛。</p><p>(1)如果你是该组成员,根据以上探究做出的假设是: </p><p>结论是: </p><p>(2)蚂蚁群体内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是具有 行为的动物。</p><p>(3)蚂蚁是昆虫纲动物,体表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结构是 。</p><p>(4)“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p><p>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 C.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p></div></div>
<div><p>【答案】(1)蚂蚁是靠气味(动作、声音等都可)传递信息 蚂蚁是靠气味传递信息</p><p>(2)社会行为</p><p>(3)外骨骼</p><p>(4)B</p><p>【解析】</p><p>试题(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此题以探究“蚂蚁的通讯”的活动为背景,考查了学生探究性实验的设计能力,包括拟订探究计划,列出所需的材料与用具,选出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及其探究性实验的设计的注意事项以及对实验结果的预期、分析和归纳能力.</p><p>(2)蚂蚁共同搬运食物,需许多蚂蚁彼此合作、密切配合才能完成,因此蚂蚁的群体有不同的成员,它们当中有明确的分工.蚂蚁之间的关系是合作关系.它们是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p><p>(3)蚂蚁生活在陆地上,为适应陆地干燥的环境,身体表面有坚硬的外骨骼,可以起到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p><p>(4)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在沙漠上植树必须种植耐旱树种沙棘、沙枣才能容易成活,若种植需水较多的水莲在很难成活.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请你阅读下面的资料,然后回答问题。</p><p>资料一:几只小蚂蚁爬到蚜虫背后,拍拍蚜虫的屁股,蚜虫会翘起腹部分泌出亮晶晶的蚜蜜,蚂蚁们便舔食起来。</p><p>资料二:德国科学家沃尔夫冈·科勒对黑猩猩的学习行为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他把香蕉挂在天花板上,屋内有三只木箱,黑猩猩只有把三只木箱叠在一起才能吃到香蕉,开始时黑猩猩到处乱跑,一会儿它安静下来了,仿佛在思考问题,然后,它径直奔向一个箱子,把箱子放在香蕉下方……最终把三个箱子叠在一起拿到了香蕉。</p><p>资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南非探险队登上了南极的马里恩岛后,船上的几只老鼠也被带到了小岛上。两年后,老鼠的数量迅速增加,为了消灭老鼠,探险队运来了四只家猫,结果,老鼠的数量逐渐减少,而猫迅速繁殖,最终成了灾难,6万只猫每天要吃掉60万只鸟,为挽救鸟类,南非当局用直升机向猫扫射。</p><p>分析资料一和资料二:</p><p>(1)从行为的获得途径来看,蚜虫都能分泌蚜蜜属于________行为,是由____________决定的。</p><p>(2)从行为的获得途径来看,黑猩猩的这种行为是根据经验获得的,是_____行为。</p><p>分析资料三:</p><p>(3)两年后,老鼠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资料三可知: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除了上述作用外,动物在生物圈中还有哪些重要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一点)。</p></div></div>
<div><p>【答案】先天性 遗传物质 学习 食物充足,气候适宜,缺乏天敌 维持生态平衡 促进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p><p>【解析】</p><p>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把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在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某些动物数量过多时也会危害植物,如蝗灾等。</p><p>(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从行为的获得途径来看,蚜虫都能分泌蚜蜜属于先天性行为,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p><p>(2)黑猩猩的这种行为是在生活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建立起来的行为,因此从获得的途径来看属于学习行为。</p><p>(3)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各种生物的种类,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是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在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某些动物数量过多时也会危害植物,如蝗灾等。因此,两年后,老鼠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是食物充足,气候适宜,缺乏天敌,分析资料三可知: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维持生态平衡,除了上述作用外,动物在生物圈中还有哪些重要作用促进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