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6 20:33:25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届九年级中考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p><p>A.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p><p>B. 没有动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就无法进行</p><p>C. 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p><p>D. 分解者分解有机物释放的热能坷以被生产者重新利用</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br />2、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它自身结构特点,但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所以,其自动调节能力也是有限的。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调节能力就小。</p><p>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A错误;<br />动物作为消费者,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错误;<br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调节能力就小,C正确;<br />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不循环的,分解者分解有机物释放的热能除供自身需要外,都散失到无机环境中,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p><p>A. 动、植物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完全相同</p><p>B. 细胞分裂过程中DNA的数量一定不变</p><p>C. 人体内绝大多数的细胞会一直分裂下去</p><p>D. 草履虫通过细胞分裂进行生殖</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p><p>动植物细胞分裂时,都是细胞核先一分为二,接着是细胞质一分为二,植物细胞是在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壁和细胞膜将细胞一分为二,动物细胞是细胞膜向内凹陷将细胞一分为二,所以动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不是完全相同的,A错误;<br />细胞在生成生殖细胞的时候要进行减数分裂,生成的新细胞比原细胞遗传物质数量减数一半,B错误;<br />分裂后的新细胞只有一小部分具有分裂能力,大部分失去分裂能力,C错误;<br />草履虫的繁殖方式分裂生殖,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中,科学的流程是</p><p>A. 配制培养基→接种→髙温灭菌→冷却→恒温培养</p><p>B. 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冷却→接种→恒温培养</p><p>C. 配制培养基→冷却→高温灭菌→接种→恒温培养</p><p>D. 配制培养基→髙温灭菌→接种→冷却→恒温培养</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因此首先要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可以用牛肉汁加琼脂熬制;然后把培养基和所有用具进行高温灭菌,以防杂菌对实验的干扰;为防止高温杀死细菌、真菌,要等冷却后,再进行接种;接种后放在温暖的地方进行恒温培养。注意:定期观察并详细记录实验现象</p><p>培养细菌或真菌,应先配制好培养基,并对培养基及其培养皿等材料用具进行高温灭菌;待培养基冷却后,将细菌或真菌接种在培养基表面,进行恒温培养。故B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表是某地小麦在不同发育期需水量的测量数据。结合表中数据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p><p>各发育期的天数和需水量</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24.75pt"><td style="width:71.7pt; padding:3.38pt 5.4pt 3.75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发育期</p></td><td style="width:69.4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4pt 3.75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天教</p></td><td style="width:230.7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3.75pt; vertical-align:middle"><p>需水量(米3/公顷)</p></td></tr><tr style="height:23.25pt"><td style="width:71.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4pt 3.75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返青期</p></td><td style="width:69.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4pt 3.75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29</p></td><td style="width:230.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3.75pt; vertical-align:middle"><p>635</p></td></tr><tr style="height:23.25pt"><td style="width:71.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4pt 3.75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拔节期</p></td><td style="width:69.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4pt 3.75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23</p></td><td style="width:230.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3.75pt; vertical-align:middle"><p>876</p></td></tr><tr style="height:23.25pt"><td style="width:71.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4pt 3.75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抽穗期</p></td><td style="width:69.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4pt 3.75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20</p></td><td style="width:230.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3.75pt; vertical-align:middle"><p>956</p></td></tr><tr style="height:26.25pt"><td style="width:71.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4pt 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灌浆期</p></td><td style="width:69.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4pt 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31</p></td><td style="width:230.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1192</p></td></tr></table><p>&#xa0;</p><p>&#xa0;</p><p>A. 小麦的需水量随上表中各发育期的推移而增加</p><p>B. 小麦在灌浆期平均每天需水量最大</p><p>C. 小麦吸收的水分只有一小部分用于构建自身</p><p>D. 小麦返青期需水量最小,与其蒸腾作用弱有关</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植物生长的时期不同,它的需水量也不同,分析表中的数据答题。</p><p>小麦的需水量随上表中各发育期的推移而增加,A正确;<br />由表中的数据可知小麦不同时期每天的需水量也不同,返青期:635÷29=21.9,拔节期:876÷23=38.1,抽穗期:956÷20=47.8,灌浆期:1192÷31=38.5,由以上可知小麦的抽穗期平均每天的需水量最大,B错误;<br />小麦吸收的水分只有一小部分用于构建自身,大部分用于蒸腾作用,C正确;<br />小麦返青期需水量最小,与其蒸腾作用弱有关,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吃过酸梅的人有时看到酸梅也会分泌较多唾液,对此现象分析错误的是</p><p>A. 此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p><p>B. 这是出生后通过经验积累形成的复杂的反射</p><p>C. 酸梅的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p><p>D. 唾液腺是这种反射活动的效应器</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1)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br />简单反射是指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如缩手反射、眨眼反射、排尿反射和膝跳反射等。它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脊髓、脑干)参与即可完成。<br />(2)复杂反射(条件反射)<br />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例如,同学们听到上课铃声会迅速走进教室;行人听到身后的汽车喇叭声,就会迅速躲避等。复杂反射(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因此,复杂反射(条件反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而且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p><p>吃过酸梅的人有时看到酸梅也会分泌较多唾液,此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A正确;<br />吃过酸梅的人有时看到酸梅也会分泌较多唾液,这是出生后通过经验积累形成的复杂的反射,B正确;<br />酸梅色泽不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而是刺激感受器,通过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进而引起唾液分泌,C错误;<br />唾液腺是这种反射活动的效应器,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疾病中仅用青霉素治疗,效果显著的是</p><p>A. 狂犬病    B. 手足癣</p><p>C. 肺结核    D. 禽流感</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细菌和真菌可以引起许多疾病。但是有些真菌却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称为抗生素。如青霉素。抗生素可以用来治疗相应的疾病。</p><p>青霉素是由青霉中提炼出来的抗生素,青霉素可以对杀死某些细菌导致的疾病,对病毒引起的疾病不起作用。<br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疾病,抗生素对其不起作用,A不符合题意;<br />手足癣是由手足癣真菌引起的,抗生素对其不起作用,B不符合题意;<br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抗生素能对其起作用,C符合题意;<br />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抗生素对其不起作用,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活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p><p>A. 活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    B. 活细胞都能产生酶</p><p>C. 活细胞都能进行能量转换    D. 活细胞都能合成激素</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此题考查生物的基本特征、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酶与激素的产生,特别是对“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的理解。解答时结合题意由此切入。</p><p>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所有活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在线粒体中,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将贮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利用的过程,A正确;<br />活细胞都能进行能量转换。活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不仅时刻与周围的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且时刻从周围的环境中获取能量并利用这些能量维持自身的各项生命活动,从而体现出活细胞的特点,B正确;<br />酶:是活细胞(来源)所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功能)的一类有机物。所有的活细胞都可以产生酶,如呼吸酶,代谢酶等,C正确;<br />并不是所有的活细胞都产生激素,只有特定的细胞能产生激素,如肾上腺产生肾上腺素,甲状腺产生甲状腺素,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小明最近到医院体检,体检报告的肝功能检验结果显示,乙肝抗原呈阴性(表示“没有”),乙肝抗体呈阳性(表示“有”)。他从未注射过乙肝疫苗,对此结果的合理解释是</p><p>A. 小明体内有乙肝抗体,是因为小明曾感染过乙肝病毒并痊愈了</p><p>B. 小明体内有乙肝抗体,一定是小明母亲怀孕时传递给他的</p><p>C. 小明体内没有乙肝病毒,是因为小明从未感染过乙肝病毒</p><p>D. 小明体内没有乙肝病毒,是因为乙肝病毒不能侵入到人体内</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1)抗原能引起人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抗原是外来的,而不是自身的,如病菌、病毒和其他的病原微生物、异体血液和某些药物都是抗原。<br />(2)抗体<br />①概念:指受到抗原刺激后产生的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且具有特殊抗病能力的蛋白质(免疫球蛋白)。这种具有免疫功能的蛋白质存在于血液、淋巴和组织液中。<br />②特点:抗体是人体自身产生的,保护人体自身的蛋白质。</p><p>小明最近到医院体检,体检报告的肝功能检验结果显示,乙肝抗原呈阴性(表示“没有”),乙肝抗体呈阳性(表示“有”)。由于他从未注射过乙肝疫苗,说明小明体内有乙肝抗体,是因为小明曾感染过乙肝病毒并痊愈了。</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种昆虫有正常翅和残翅两种类型,自其19OO年迁徙到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有人抽样统计了自1900年到1960年两种翅型昆虫的数量变化,如图。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0/09/3511e2b2/SYS201905100916121207814052_ST/SYS201905100916121207814052_ST.001.png" width="285" height="13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此种昆虫的正常翅和残翅都可以遗传数给后代</p><p>B. 正常翅昆虫数量减少,是其繁殖能力减弱导致的</p><p>C. 在该岛上,容易生存的是残翅昆虫</p><p>D. 不同翅型昆虫的数量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源于达尔文于1859 年发表的惊世骇俗的宏篇巨著《物种起源》,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p><p>昆虫的正常翅和残翅都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可以遗传给后代,A正确;<br />由于这些海岛上经常刮大风,哪些有翅能飞但翅膀不够强大的昆虫,就常常被大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较少,是不适者被淘汰。并不是繁殖能力减弱导致的,B错误;<br />无翅或残翅的昆虫,由于不能飞翔,就不容易被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就多,是适者生存,C正确;<br />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生活着的昆虫多是无翅或残翅的类型,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p><p>A. 绿色植物释放的氧气都是在叶绿体内产生的</p><p>B. 叶绿体中没有遗传物质</p><p>C. 叶绿体将光能储存在它制造的有机物中</p><p>D. 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大量吸收绿光</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叶绿体是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场所。<br />(2)呼吸作用是细胞将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p><p>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释放出氧气,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就在叶绿体,所以,绿色植物释放的氧气都是在叶绿体内产生的,A正确;<br />植物属于真核细胞,其遗传物质主要是DNA,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但植物的叶绿体、线粒体中也有少量的DNA,B错误;<br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不是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C错误;<br />叶绿素中的色素吸收的绿光最少,反射的多,所以叶绿体呈现绿色,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左图和右图表示某人在两种状态下的呼吸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0/09/3511e2b2/SYS201905100916125471396918_ST/SYS201905100916125471396918_ST.001.png" width="359" height="12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与右图相比,左图状态下呼吸深度较浅;ab段(不含a、b两点)时,膈肌处于舒张状态</p><p>B. 与左图相比,右图状态下呼吸频率较快,呼吸频率为27次/分</p><p>C. 左图中a点、b点肺内气压相等;右图中d点肺内气压高于c点</p><p>D. 右图可反映此人正在进行剧烈运动;cd段(不含c、d两点)时,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一个人在平静状态时的呼吸状况时,生命活动变缓,消耗的能量减少,需要的氧气减少,因此呼吸频率较低,呼吸深度较小;剧烈的运动时,由于运动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需要的氧气多,所以呼吸的频率会增加,呼吸深度也增加。<br />左图表示是在安静(或平静) 状态下的呼吸。右图比左图的呼吸频率和深度都增加,可知右图此人在进行主动呼吸,故说明其在进行剧烈的运动,如踢足球。</p><p>左图状态下呼吸深度较浅;ab段(不含a,b两点)时,肺内气压低于外界气压,属于呼气状态,肋间肌和膈肌处于收缩状态,A错误;<br />右图比左图的呼吸频率和深度都增加,可知右图此人在进行主动呼吸,呼吸频率较快,呼吸濑率为30次/分,B错误;<br />左图中a点,b点肺内外气压相等;右图中d点和e点肺内外气压也相等,C错误;<br />右图可反映此人正在进行剧烈运动;cd段(不含c、d两点)时,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是概念间的关系图,下列选项与下图对应正确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0/09/3511e2b2/SYS201905100916127743174147_ST/SYS201905100916127743174147_ST.001.png" width="141" height="14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Ⅰ代表真核生物,Ⅱ代表原核生物,Ⅲ代表病毒</p><p>B. Ⅰ代表有机物,Ⅱ代表无机物,Ⅲ代表氨基酸</p><p>C. Ⅰ代表不遗传的变异,Ⅱ代表可遗传的变异,Ⅲ代表基因突变</p><p>D. Ⅰ代表特异性免疫,Ⅱ代表非特异性免疫,Ⅲ代表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这是一道综合性的题目,包括的知识点有:生物的分类,物质的分类,变异的类型和免疫。</p><p>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原核生物,A错误;<br />氨基酸是有机物,不是无机物,B错误;<br />变异的类型包括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基因突变引起 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C正确;<br />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可以吞噬病原体。在特异性免疫中处理抗原,因此将吞噬细胞归为非特异性免疫不正确,D错误。</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生物兴趣小组欲探究某植物处于适宜且相对稳定的环境中,1小时内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及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设计了如图5装置进行实验。假设装符中的红墨水滴每移动1个单位,装置内的氧气增加或减少1克。请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0/09/3511e2b2/SYS201905100916130296528451_ST/SYS201905100916130296528451_ST.001.png" width="271" height="23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探究此植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时,烧杯中应加入__________(填“清水”或“氢氧化钠溶液”),将装罝置于__________条件下并将幵关关闭,1小时后装置中的红墨水滴向__________移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红墨水滴移动了2个单位,可以计算出该植物1小时内呼吸作用消耗了__________克氧气。</p><p>(2)另取相同装置,置于和(1)相同温度下,向烧杯中加入某种化学试剂,使装置内二氧化碳的量保持相对稳定,将装置置于充足光照条件下使该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将开关__________,1小时后装置中的红墨水滴向__________移动,移动了10个单位。</p><p>(3)结合(1)、(2)可计算出该植物1小时内光合作用产生了__________克氧气。</p></div></div>
<div><p>【答案】氢氧化钠溶液遮光(黑暗)且密闭左植物在黑暗下只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而释放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气体体积减少2关闭右12<br />&#xa0;</p><p>【解析】</p><p>本题考查以气体变化探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p><p>(1)探究此植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时,在烧杯中加入NaOH溶液,吸收容器中原有的二氧化碳以及植物呼吸作用过程中释放的二氧化碳;将装置置于遮光(黑暗)且密闭条件下,是为让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能进行光合作用。1小时后装置中的红墨水滴向左移动,原因是植物在黑暗下只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而释放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气体体积减少。题干中已假设“装置中的红墨水滴每移动1个单位,装置内的氧气增加或减少1克”,因此,实验(1)红墨水滴移动了2个单位,可以计算出该植物1小时内呼吸作用消耗了2克氧气。<br />(2)测定净光合作用强度时,整个装置必须密闭且置于光照充足条件下,目的是防止气体进出影响实验结果。气体增加的原因是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比之因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多,所以水滴是右移的。<br />(3)题干中假设“装置中的红墨水滴每移动1个单位,装置内的氧气增加或减少1克”。由(1)可知,该植物1小时内呼吸作用消耗了2克氧气。由(2)可知,此时,该植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且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又知“1小时后装置中的红墨水滴向右移动,移动了10个单位”,即1小时后装置内的氧气增加10克;由上可知:该植物1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植物1小时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10克,即该植物1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10克+2克=12克。</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据下列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p><p>资料一: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一对相对性状(基因用R、r表示)。果蝇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其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同,由X、Y染色体决定。</p><p>资料二:科学家研究发现,在正常环境溫度(25℃)中培育,幼虫期的长翅果垅发育成长翅果蝇,幼虫期的残翅果蝇发育成残翅果蝇。但把纯种长翅果蝇交配产生的幼虫放在35℃〜37℃的环境中培育,发育成残翅果蝇,这些残翅果蝇交配产生的幼虫在正常环境温度中培育,仍然发育成长翅果蝇。</p><p>(1)据资料一可知:雌果蝇的卵细胞中有__________条染色体,其中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是__________。</p><p>(2)据资料二可知:果蝇残翅的形成与__________密切相关。</p><p>(3)若一对长翅果蝇交配产生的幼虫放在正常环境温度中培育,发育成的子代果蝇有残翅也有长翅,则__________是显性性状,子代长翅果蝇个体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子代个体中出现残翅果蝇的概率是__________。因此,资料二中在35℃〜37℃环境中发育成的残翅果蝇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p><p>(4)某同学捕到一只残翅雄果蝇,为了确定其是否是由幼虫期的长翅果蝇在35℃〜37℃环境中发育成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随机选取一只在正常环境温度中发育成的残翅雌果蝇与该梁蝇交配,产生的幼虫在正常环境温度中培育成子代果蝇(子代果蝇数量足够多)。</p><p>预期的实验结果及结论:</p><p>①若子代果蝇翅型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果蝇是由幼虫期的长翅果蝇在35℃〜37℃环境中发育成的;</p><p>②若子代果蝇翅型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果蝇不是由幼虫期的长翅果蝇在35℃〜37℃环境中发育成的。</p></div></div>
<div><p>【答案】4X温度长翅RR或Rr25%RR①Rr②rr<br />&#xa0;</p><p>【解析】</p><p>(1)变异是指亲代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根据变异是否可以遗传,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br />(2)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时,显示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显示显性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显示隐性性状。<br />(3)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体的性状由基因控制,但同时也受环境的影响。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可以显示出不同的表现型。</p><p>(1)据资料一可知: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彼此分离。果蝇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雌果蝇的卵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其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同,由X染色体决定的。<br />(2)资料二:科学家研究发现,在正常环境温度(25℃)中培育,幼虫期的长翅果蝇发育成长翅果蝇,幼虫期的残翅果蝇发育成残翅果蝇。但把纯种长翅果蝇交配产生的幼虫放在35℃~37℃的环境中培育,发育成残翅果蝇,这些残翅果蝇交配产生的幼虫在正常环境温度中培育,仍然发育成长翅果蝇。据资料二可知:果蝇残翅的形成与温度密切相关。<br />(3)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由资料二可知:一对长翅果蝇交配后产下的子代果蝇有长翅和残翅两种性状,子代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新出现的性状是隐性性状,亲代所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即长翅是显性性状,残翅是隐性性状。<br />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一对相对性状(基因用R、r表示),根据遗传图解亲代都是长翅,后代有残翅,因此残翅是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rr,亲本长翅果蝇的基因组成都是Rr。子代长翅果蝇的基因组成是RR或Rr,子代个体中出现残翅果蝇的概率是25%。<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0/09/3511e2b2/SYS201905100916134019609907_DA/SYS201905100916134019609907_DA.001.png" width="371" height="23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资料二中,把纯种长翅果蝇基因是RR×RR,交配产生的幼虫的基因RR,放在35℃~37℃的环境中培育,所以在35℃~37℃环境中发育成的残翅果蝇的基因组成是RR。<br />(4)根据纯种长翅果蝇交配产生的幼虫放在35℃~37℃的环境中培育,发育成残翅果蝇,这些残翅果蝇交配产生的幼虫在正常环境温度中培育,仍然发育成长翅果蝇。“某同学捕到一只残翅雄果蝇,为了检测其基因组成,让它与残翅雌果蝇交配,产生足够多的后代”,可能的实验结果:①若子代果蝇翅型Rr,则该果蝇是由幼虫期的长翅果蝇在35℃~37℃环境中发育成的;②若子代果蝇翅型rr,则该果蝇不是由幼虫期的长翅果蝇在35℃~37℃环境中发育成的。</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九级中考生物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