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6 20:31:18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兖州区东方中学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各组中都属于生物的一组是(  )</p><p>A. 含羞草、真菌、水</p><p>B. 珊瑚虫的外骨骼、病毒、小草</p><p>C. 猫、蘑菇、细菌</p><p>D. 蝴蝶、小鸟、钟乳石</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公鸡报晓是公鸡对环境光的刺激产生的一种反应,属于生命现象;钟乳石生长是矿物质碳酸钙的沉积,机器人看家,时钟报时是物理现象.选项A中的水、B中的珊瑚的外骨骼、D中的钟乳石,不具有的上述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选项C中的猫、蘑菇、细菌具有的上述生物的特征,都属于生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p><p>A.火山爆发&#xa0;B.开水沸腾&#xa0;C.雨后春笋&#xa0;D.潮起潮落</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的特征,解答时可以从生物的特征方面来切入。</p><p>生物的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雨后春笋属于植物的生长现象;开水沸腾是物理现象;火山爆发、潮起潮落属于自然现象。</p><p>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地衣生活在岩石上,可以从岩石中得到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地衣又能够分泌地衣酸,对岩石有腐蚀风化的作用。这一事实说明了(    )</p><p>A. 生物能适应自己所生活的环境</p><p>B. 生物能够影响其他生活环境</p><p>C. 生物依赖环境,不能影响环境</p><p>D.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p><p>地衣生活在岩石上,可以从岩石中得到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地衣又能够分泌地衣酸,对岩石有腐蚀风化作用,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说明了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p><p>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6月6日是第22个“全国爱眼日”。主题是“目”浴阳光,预防近视”。小明想了解我市中学生的近视情况,应该选用(    )</p><p>A. 观察法    B. 测量法    C. 实验法    D. 调查法</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A不合题意;<br />测量法是按照某种规律,用数据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即对事物作出量化描述,B不符合题意;<br />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C不符合题意;<br />调查法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要了解某地青少年的近视率,应采用调查法,D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p><p>A. 生物圈是指整个地球</p><p>B.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p><p>C. 生物圈是指生物生活所需要的环境</p><p>D.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它们生活所需要的环境</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生物圈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生物圈是人类和其它生物生存的共同家园。</p><p>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而不是整个地球,A错误;</p><p>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了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它们生活所需要的环境,是人类和其它生物生存的共同家园,B、C错误;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使显微镜视野右下方的细胞移到视野的正中央,应该将装片向( )方向移动。</p><p>A. 左上方&#xa0;B. 左下方&#xa0;C. 右下方&#xa0;D. 右上方</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所以如果物像位于视野右下方,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右下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左上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用显微镜观察细菌时,由低倍镜转换高倍镜后发现(  )</p><p>A. 视野变暗、细胞数目减少&#xa0;B. 视野变暗、细胞数目增多</p><p>C. 视野变亮、细胞数目减少&#xa0;D. 视野变亮、细胞数目增多</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少、细胞体积越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多、细胞体积越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窄,透光量变少,视野就会变暗,反之,越亮。</p><p>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数目减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亮,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越多。所以当由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后,视野将会变暗;细胞数目减少。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象是“b”字,观察的标本实际应是(  )</p><p>A.p       B.b       C.q       D.d</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通过分析知道在显微镜下观察印有“b”字样的玻片,看到的物像是应是它的放大的倒像.所谓倒像是将“b”上下和左右都翻过来,所以在显微镜视野中应看到的是“q”。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哪个倍数的显微镜的视野最暗?(    )。</p><p>A. 50倍    B. 100倍    C. 200倍    D. 400倍</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影响显微镜视野亮度的有光圈的大小、反光镜和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较大的光圈通过的光线多,可使视野明亮,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使用凹面镜比平面镜视野要亮,而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则视野越小,通过的光线也越少,所以视野就越暗,在A、B、C、D四个选项中,放大倍数最小的是A选项,视野最亮;放大倍数最大的是D选项,视野最暗。</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对光后,在目镜中看到的视野应该是(  )</p><p>A. 白亮的&#xa0;B. 有直射阳光的</p><p>C. 暗灰色的&#xa0;D. 黑暗的</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显微镜成像的原理是凸透镜成像,只有白亮的视野下才能形成清晰的物像,因此对光正的标志是看到白亮的视野。</p><p>在使用显微镜进行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光线依次要通过反光镜、光圈、通光孔、玻片标本、物镜、镜筒、目镜,才能进入到人的眼睛。若显微镜视野是暗色,观察的物像模糊,不清晰,甚至会看不出物像;只有从目镜中看到的视野是白亮的时,观察到的物像才会清晰,A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第一次使用的目镜是5×,物镜是10×,第二次使用的目镜是10×,物镜是45×:那么,第二次观察到的情况与第一次相比是(    )</p><p>A. 视野亮、细胞数目多    B. 视野暗,细胞数目多</p><p>C. 视野暗、细胞数目少    D. 视野亮、细胞数目多</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增加,视野范围小,视野中细胞的体积变大,细胞的数目减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减小,视野范围大,视野中细胞的体积变小,细胞的数目增多。</p><p>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第一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5×10=50倍,第二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10×45=450倍,在使用中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增加,视野中细胞的体积变大,细胞的数目减少,视野变暗。C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若光线太暗,应选用(    )</p><p>A.大光圈,凹面镜&#xa0;B.大光圈,平面镜</p><p>C.小光圈,凹面镜&#xa0;D.小光圈,平面镜</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在显微镜的结构中,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遮光器和反光镜。遮光器上有大小不同的光圈,要想使视野变强,要用大光圈,便于更多的光线进入;反光镜有凹面镜和平面镜,凹面镜能够聚光,可以使视野变亮。</p><p>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方法为: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因此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能提高视野的亮度,因此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若光线较弱应该用凹面镜、大光圈。故A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镜筒下降时眼睛要注视着(    )</p><p>A. 目镜    B. 镜筒    C. 载物台    D. 物镜</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在使用显微镜观察下降镜筒的时候,眼睛要注视物镜,以免物镜压破玻片标本,损坏物镜或弄破玻片标本。</p><p>当镜筒下降的时候,如果只注视目镜,我们看到不物镜的位置,就容易让物镜压碎了玻片标本,所以在镜筒下降时我们要注视物镜防止其压碎玻片标本。而观察寻找物像时,是在镜筒上升的过程中进行的,眼要看着目镜。</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在视野中有一异物,移动装片或转换物镜后,异物仍可见,它可能在(   )</p><p>A. 物镜上    B. 目镜上    C. 实验材料上    D. 反光镜上</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在视野中有一异物,移动装片或转换物镜后,异物仍可见,表明异物不在装片和物镜,因此它可能在目镜上。</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对于栖息地概念的理解,错误的是(   )。</p><p>A.栖息地是生物圈内生物生存、居住的场所</p><p>B.地球上的栖息地是多种多样的</p><p>C.栖息地具备了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p><p>D.生物圈中各种栖息地的基本特征相同,生物种类也大体一致</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在生物圈内,栖息地是指生物实际居住的场所,它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生物的生存必 须依赖于栖息地,生物的生长发育以及繁殖后代都离不开栖息地,地球为生物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栖息地,如林地、草地、岩岸、沙滩、淡水溪涧等。不同的土壤类 型、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决定了各种栖息地有不同的特征。在不同的栖息地,生活着不同的动植物类群。故D说法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果在显微镜的视野中有一个单细胞动物在顺时针方向运动,那么此动物在载玻片上真正的运动方向是(    )</p><p>A. 顺时针&#xa0;B. 逆时针&#xa0;C. 静止&#xa0;D. 无规则</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解答即可。</p><p>由于在显微镜视野下看到的是倒立的虚像,上下颠倒,左右相反,也就是旋转180度。如果在显微镜的视野中单细胞动物在顺时针方向运动,那么此动物在载玻片上真正的运动方向是顺时针。</p><p>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学习小组准备对蚂蚁的生活习性进行探究,他们根据收集的信息预测“蚂蚁喜欢甜食”,这属于科学探究基本步骤中的(  )</p><p>A. 收集信息</p><p>B. 提出问题</p><p>C. 作出假设</p><p>D. 得出结论</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p><p>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根据收集的信息预测“蚂蚁喜欢甜食”,这是作出假设。</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p><p>A. 观察是研究生命科学的第一步</p><p>B. 调查是研究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p><p>C. 科学探究的过程分为六个环节</p><p>D. 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是作出假设</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探究是否成功,取决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是否科学合理。</p><p>A、观察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是研究生命科学的第一步,正确。</p><p>B、调查是研究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并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正确。</p><p>C、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正确。</p><p>D、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错误。</p><p>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对下列诗文或谚语所蕴含的科学道理解释错误的是(  )</p><p>A.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p><p>B. 唯有葵花向日倾-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p><p>C.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p><p>D. 桂实生桂,桐实生桐-生物的变异现象</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的特征。</p><p>“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故A正确; “惟有葵花向日倾”,这句话描述了向日葵的生长特点,说明了生物向日葵能对外界刺激光做出反应,故B正确;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生物顽强的生命力和生命周期,说明生物体具有生长、发育和繁殖下一代的能力,故C正确;桂实生桂,桐实生桐,体现了亲子之间具有相同的性状,属于遗传现象,故D错误。故选D。</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面是猫和鼠的部分生命现象,请说出它们各属于生物的何种基本特征。</p><p>(1)小猫长成大猫属于        ;</p><p>(2)大猫生小猫属于          ;</p><p>(3)猫生猫,鼠生鼠属于         ;</p><p>(4)一窝猫中有白猫、黑猫和花猫,这种现象属于      ;</p><p>(5)鼠听到猫叫,立即躲进洞里的现象属于       ;</p><p>&#xa0;</p></div></div>
<div><p>【答案】(1)生长和发育;</p><p>(2)繁殖;</p><p>(3)遗传;</p><p>(4)变异;</p><p>(5)应激性。</p><p>【解析】试题分析:(1)生物能够生长。小猫长成大猫属于生物生长现象;</p><p>(2)生物能够繁殖。猫生小猫属于繁殖现象;</p><p>(3)生物具有遗传的现象。猫生猫,鼠生鼠属于遗传现象;</p><p>(4)生物具有变异的现象。一窝猫中有白猫、黑猫和花猫,属于变异现象;</p><p>(5)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鼠听到猫叫,立即躲近洞里的现象属于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请根据你学习的显微镜知识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2/10/08/90a4252b/SYS202002100808230459872059_ST/SYS202002100808230459872059_ST.001.png" width="149" height="19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显微镜中主要起放大作用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p><p>(2)在显微镜结构中,能使镜筒升降的是________和 ________。要使镜筒在较大的范围内升降以寻找物像,应旋转的部位是________;若观察到的细胞物像较模糊,但视野亮度正常,要使物像更加清晰,可略微转动________。</p><p>(3)观察时应先选用________物镜(填“高倍”或“低倍”),某同学在观察切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黑点。移动切片黑点不动,转换物镜后黑点仍在。请问黑点在________上。如果发现镜头有污点应该用________擦。为了看到更大的物像,可选择长度更________(填长或短)的物镜。</p><p>(4)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看到的物像在视野的右侧。若要使观察目标处于视野的中央他应将装片向_____________移动。</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2/10/08/90a4252b/SYS202002100808230459872059_ST/SYS202002100808230459872059_ST.002.png" width="403" height="8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5)在观察中物镜由10×换为40×时,视野的亮度变化是________。这时,你应该调节_______和________,使视野明暗适宜。</p><p>(6)在一架光学显微镜的镜头盒里有4个镜头(如图所示),若要使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量最少应选用哪一组镜头(________)</p><p>A.甲和丙      B.乙和丁      C.乙和丙      D.甲和丁</p></div></div>
<div><p>【答案】    目镜        物镜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低倍    目镜    擦镜纸    长    右    变暗    遮光器    反光镜    A    </p><p>【解析】</p><p>结合图示显微镜的各部分名称如下:1目镜,2镜筒,3转换器,4物镜,5载物台,6通光孔,7遮光器,8压片夹,9反光镜,10镜座,11粗准焦螺旋,12细准焦螺旋,13镜臂,14镜柱。</p><p>(1)显微镜的镜头有目镜和物镜两种,物镜是安装在转换器上的,因此物镜有螺丝纹。目镜是直接放在镜筒上的,因此目镜无螺纹。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因此,显微镜中主要起放大作用的是目镜和物镜。</p><p>(2)准焦螺旋:在镜筒后方有准焦螺旋,包括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小。因此,在显微镜结构中,能使镜筒升降的是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转动粗准焦螺旋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 使镜筒在较大的范围内升降以寻找物像,应旋转的部位是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可以调节焦距,当物像较模糊时,要使物像更加清晰,可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p><p>(3)观察时应先选用低倍物镜,易于在视野中寻找观察对象。某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黑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黑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玻片,黑点移动就在玻片,不动就不在玻片;如果不在目镜和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题干中,移动切片时黑点不动,转换物镜,黑点仍存在,那么黑点在目镜上。目镜跟物镜需要用专门的擦镜纸来擦。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物像就越大,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为了看到更大的物像,可选择长度更长的物镜。</p><p>(4)由于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是实物的倒像,在显微镜下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与物像移动的方向正好相反。当看到的物像在视野的右侧。若要使观察目标处于视野的中央他应将装片向右移动。</p><p>(5)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窄,透光量变少,视野就会变暗,反之,越亮。所以用低倍物镜观察到清楚的物像后换用高倍物镜后。视野的亮度变化是变暗。遮光器上有大小不同的光圈,在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光线弱时用大光圈。使用小光圈,使进入的光线更少,光线更暗,凹面镜有汇聚光线的作用,增加进入镜筒内的光线,提高亮度,因此,在观察中物镜由10×换为40×时,视野的亮度变化是变暗。这时,你应该调节遮光器和反光镜,使视野明暗适宜。</p><p>(6)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越高,镜头越长;目镜倍数越高,镜头越短;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因此,若要使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量最少,应选用放大倍数最大的目镜和物镜,又甲、乙一端无螺纹为目镜,丙、丁有螺纹为物镜,其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短目镜甲和长物镜丙,故选:A。</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兖州区东方中学七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