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6 20:30:32

(秋)七年级上册生物(人教版)专题整合训练 植物的三个作用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图是气孔张开和闭合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8/13/10/7b9a4b96/SYS201808131007219016963908_ST/SYS201808131007219016963908_ST.001.png" width="228" height="12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气孔是气体交换的“门户”,水分以气体形式也可以通过气孔</p><p>B. 夜幕降临时,叶片大多数气孔呈①状态,蒸腾作用随之减弱</p><p>C. 当太阳升起时,叶片气孔可由状态②转为状态①</p><p>D. 气孔①→②状态的转化可能影响无机盐的运输</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植物的叶片上有许多气孔,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下表皮.当气孔张开时,蒸腾作用是叶片内的水分吸收热量变成水蒸气,经气孔扩散到外界空气中去.因此,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A正确;保卫细胞的形状是能够调节的,气孔既能张开,又能闭合.当夜幕降临时,叶片的生产活动就停止了,大多数气孔缩小或闭合,蒸腾作用随之而减弱.B错误;每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气孔就慢慢张开了,由状态②转为状态①,空气也就涌进气孔,为叶片制造有机物提供二氧化碳;当然,水分也就会通过气孔而散失.C正确;蒸腾作用顺利进行又促进水分的吸收和运输以及无机盐的运输,气孔①→②状态的转化可能影响无机盐的运输,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园林工人移栽树木时,常采取一些措施来提高成活率,下列措施及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p><p>A. 移栽前根部带一个土坨,可保护树木的幼根和根毛</p><p>B. 移栽前去掉一部分枝叶,可以减弱树木的蒸腾作用</p><p>C. 移栽后给树木输入营养液,可为根部提供营养物质</p><p>D. 移栽后保持较强的光照条件,可促进叶的光合作用</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br />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幼根和根毛,因此在移栽植物时要带土移栽,以保护幼根和根毛,利于根吸水,提高成活率,A正确;刚刚移栽的植物,幼根和根毛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根的吸水能力很弱,去掉部分枝叶,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B正确;移栽后给树木输入营养液,可为根部提供营养物质,C正确;移栽后不能在较强的光照下,应该遮阴,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关于用天竺葵"探究阳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的实验,有关说法正确的是</p><p>A.遮光处理之前要将天空葵暗处理一昼夜</p><p>B.实验中的变量是光,需要在低温下进行</p><p>C.实验结果应该是叶片遮光的部分呈蓝色</p><p>D.本实验能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和氧气</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通过呼吸作用使叶片中中积累的淀粉等有机物消耗掉,A正确;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是为了形成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光照,但是不能在低温下进行,因为温度影响植物光合作用,B错误;片未遮光部分有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呈蓝色,茎叶遮光的部分不呈蓝色,C错误;从实验可以看出,叶片的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说明叶片产生的有机物是淀粉,并不能证明有氧气,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呼吸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p><p>A. 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p><p>B. 呼吸作用合成有机物</p><p>C. 呼吸作用一般生成二氧化碳</p><p>D. 呼吸作用释放能量</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的表达式: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可见B错误。</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分析资料,回答问题。</p><p>资料一 原来人们都以为植物是“吃土”长大的。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对此提出了质疑,他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把一棵2.5千克的柳树苗种在盛满土的木桶里,每天只用水浇灌,5年后,柳树质量增加了80多千克,而土壤只减少了0.1千克。</p><p>资料二 1773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做了一个经典的实验:首先,他分别把一支点燃的蜡烛和一只小白鼠分别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发现不久蜡烛熄灭,小白鼠很快死亡;然后,他又分别把一盆植物加一支点燃的蜡烛、一盆植物加小白鼠分别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发现蜡烛能继续燃烧,小白鼠能正常地活着。后来,很多人重复了他的实验,但有的成功了,有的却不能成功。</p><p>(1)海尔蒙特的实验前后土壤的质量减少了0.1千克,这些物质主要是__,它是植物正常生长所必不可少的成分。&#xa0;</p><p>(2)孙悟同学想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光,设计了如图1的实验步骤。</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9/12/10/cd7ad59d/SYS201809121008126747716107_ST/SYS201809121008126747716107_ST.001.png" width="333" height="28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请将实验步骤正确排序:__(用字母表示)。&#xa0;</p><p>②步骤C中小烧杯内的液体是__。&#xa0;</p><p>(3)如图2是一株植物一昼夜中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则:</p><p>①曲线__表示光合作用。&#xa0;</p><p>②该植物这天积累有机物的时段是__时。</p></div></div>
<div><p>【答案】  无机盐  BACEDF  酒精  甲  7~18</p><p>【解析】试题分析:(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p><p>(1)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在海尔蒙特的实验中,实验前后土壤的质量减少了0.1千克,说明植物的生活还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2)①《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根据图示B暗处理,A部分遮光,C酒精脱色,E漂洗,D加碘,F观察颜色,因此实验步骤正确排序:BACEDF;②步骤C中大烧杯中的液体是水,小烧杯中的液体是酒精,小烧杯中酒精,其作用是脱去叶绿素使叶片脱色,染色后观察效果更明显;(3)①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图中甲曲线甲只有在6~18点的白天进行,因此甲曲线表示光合作用;②一天7~18(或“7到18时”),由于持续了一天的光合作用,制造了大量的有机物,所以该植物这天积累有机物的时段是7~18。</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秋)七级上册生物(人教版)专题整合训练 植物的三个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