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中考生物重点专题突破:专题五 生物圈中的人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某同学经常不吃早餐,上午上课时左上腹部偶有疼痛感,该同学可能患病的器官是( )</p><p>A. 胃 B. 肝脏 C. 心脏 D. 肺</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由于胃位于人体腹腔的左上部,如果某人经常感到腹腔的左上部疼痛,最有可能的是胃发生了病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体重指数是反映人体胖瘦程度的重要指标,下列体重指数中表示体重正常的是( )</p><p>A. <18 B. 18~24 C. 25~29 D. >3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成人的体重指数数值:低于18.5属于过轻;18.5-24.99属于正常;20-25属于适中;25-28属于过重;28-32属于肥胖。专家指出最理想的体重指数是22。</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人体的有关结构与其对应的主要功能有误的是( )</p><p>A. 膈——消化食物 B. 肺泡——气体交换</p><p>C. 皮肤——保护、排泄 D. 膀胱——暂时贮存尿液</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膈是一层肌肉层,为哺乳动物所特有的,通过收缩和舒张使呼吸系统完成呼吸,A错误;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场所,B正确;通过汗腺和真皮内血管的作用使皮肤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皮肤通过汗腺分泌和排出汗液,所以具有排泄功能,C正确;肾中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为四位同学在微信群里“晒”出的午餐食谱,谁的午餐设计得最合理(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9/30/10/06deca9e/SYS201809301007023040936209_ST/SYS201809301007023040936209_ST.001.png" width="188" height="20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小田田 B. 冰柠檬 C. 太阳雨 D. 小帅帅</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小田田:一个大烤包、一个鸡翅、一杯牛奶,主要是提供糖类、蛋白质,缺少维生素,A错误;冰柠檬:一碗米饭、一份红烧排骨、一盘青菜、一杯牛奶,能够提供糖类、蛋白质和维生素无机盐等多种营养,B正确;太阳雨:一份蛋炒饭、一个鸭腿、一杯冰激凌,主要提供糖类、蛋白质,缺少维生素,C错误;小帅帅:一杯饮料、一份清蒸排骨、一份红烧茄子、一个苹果,只能提供蛋白质、维生素等,缺少糖类,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p><p>A. 森林大量消失与部分森林古猿向直立行走方向发展没有直接的关系</p><p>B. 古人类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问题的直接证据</p><p>C. 古人类用火把食物烤熟,改善了身体的营养,促进了脑的发育</p><p>D. 从化石可看出,少女露西可能采用直立行走的运动方式</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森林的大量消失等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上肢慢慢解放出来,由臂行慢慢变为直立行走,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里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古猿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从小肠吸收的葡萄糖,第一次进入心脏必须通过下列哪一血管( )</p><p>A. 上腔静脉 B. 下腔静脉</p><p>C. 肺动脉 D. 肺静脉</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小肠吸收的葡萄糖随血液循环在身体内流动,进入下腔静脉,然后进入右心房。</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推理是由已知的判断推导出一个未知结论的过程,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p><p>①尿液中有葡萄糖说明肾小管病变 </p><p>②体内炎症导致白细胞增加 </p><p>③尿液中有红细胞说明肾小球病变</p><p>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②③</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①尿液中有葡萄糖说明肾小管病变或胰岛素分泌不足,也可能是吃糖过多,而不一定是肾小管病变,错误;<br />②白细胞的主要功能为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等。当病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数量增多,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聚集在发炎部位并将病菌吞噬,炎症消失后,白细胞数量恢复正常。因此体内炎症使白细胞增多,正确;<br />③正常情况下肾小球不能过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若肾小球病变,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原本不能过滤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了原尿。而肾小管又不重吸收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因此尿液中会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所以尿液中有红细胞说明肾小球病变,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呼吸系统模拟图,①是呼吸道,②表示肺,③指胸腔。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①、②、③三个部位的气压大小依次是( )</p><p>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8/08/11/8f82769f/SYS201808081122583691614958_ST/SYS201808081122583691614958_ST.001.png" width="103" height="11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③>①>②</p><p>B. ①>③>②</p><p>C. ③>②>①</p><p>D. ①>②>③</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呼吸运动之所以能实现肺的通气,是因为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造成了肺内气压与大气压之间的气压差。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腔容积增大,胸腔内气压小于肺内气压,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即①、②、③间的气压关系是①>②>③<br />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矿难发生后,救援队若是白天从矿井中抬出被救人员,都用毛巾遮住被救人员的眼睛,这是为了( )</p><p>A. 让被救人员好好闭目养神休息</p><p>B. 不让被救人员的瞳孔受到刺激放大</p><p>C. 避免强光损伤被救人员的视网膜</p><p>D. 避免强光损伤被救人员的晶状体</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虹膜中央有瞳孔,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光线的多少。光线强,瞳孔变小,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减少;光线弱,瞳孔变大,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增多。矿难中长时间处于黑暗中的矿工,瞳孔最大,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多。被救助上井后,外界光线强,瞳孔来不及缩小,进入眼球内的光线过多过强,会严重伤害眼睛,严重时会引起视网膜脱落,而失明。因此被救助上井后,通常被蒙上眼睛以保护视网膜免受强光的伤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糖尿病正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又一大“杀手”,我国成人中患病率接近10%.许多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异常,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p><p>A. 患者体内胰岛素含量通常较高</p><p>B. 胰岛分泌的胰岛素不会进入血液</p><p>C. 通过胰岛素调节可升高血糖浓度</p><p>D. 患者具有多尿、多饮、多食等症状</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糖尿病的原因一般是胰岛分泌的胰岛素不足引起的,A错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胰岛能分泌胰岛素,调节糖的代谢,降低血糖的浓度,其过程是:血糖升高→神经→神经中枢→神经→胰岛→分泌胰岛素→进入血液→血糖降低,B错误;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功能,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C错误;糖尿病患者具有多尿、多饮、多食等症状,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关淀粉在人体内新陈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p><p>A. 淀粉在小肠分解为葡萄糖,吸收进入小肠绒毛毛细血管</p><p>B. 口腔、胃、小肠都有能产生淀粉酶的消化腺</p><p>C. 代谢最终产生的水流经肾单位的途径为:入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出球小动脉→……</p><p>D. 代谢最终产生的二氧化碳从细胞到排出体外参与的血液循环只有肺循环而无体循环</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淀粉在小肠分解为葡萄糖,吸收进入小肠绒毛毛细血管,A正确;口腔、小肠都有能产生淀粉酶的消化腺,胃不能产生淀粉酶,B错误;尿液形成的过程:血液→入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尿液,C错误;代谢最终产生的二氧化碳从细胞到排出体外参与的血液循环有肺循环和体循环,D错误。</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人们登山时往往出现呼吸急促的反应,是由于人的大动脉中有血氧感受器,当血液氧气浓度降低时,感受器通过传入神经向呼吸中枢发出信号,呼吸中枢调节呼吸运动,增加氧气吸入的频次和深度。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9/28/10/61456981/SYS201809281007433516666200_ST/SYS201809281007433516666200_ST.001.png" width="554" height="16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1中感受器的功能是感受刺激产生____________。控制该呼吸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图2中的[ ]________。</p><p>(2)图1中血液中氧气丰富的血管是________(填序号),收缩性最强的血管是[ ]________。</p><p>(3)若A、B两心室之间存在孔洞,心室收缩时血流的流向是:________(填“A→B、B→A或不流动”),原因是_____________。</p><p>(4)据图3膈运动方向,判断膈肌处于________状态,此时肺内压力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压力。</p></div></div>
<div><p>【答案】 神经冲动 ⑦脑干 ⑤ ③主动脉 A→B 左心室的壁厚,收缩时产生的压力大于右心室 收缩 小于</p><p>【解析】图1中A左心室,B右心室;①上腔静脉,②下腔静脉,③主动脉,④肺动脉,⑤肺静脉;图2中⑥大脑,⑦脑干;图3膈肌收缩,膈肌下降,表示吸气。</p><p>(1)感受器的主要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呼吸中枢、心血管运动中枢位于⑦脑干。<br />(2)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9/28/10/61456981/SYS201809281007433516666200_DA/SYS201809281007433516666200_DA.001.png" width="311" height="22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p><p>在体循环中动脉流动脉血,静脉中流静脉血,在肺循环中动脉流静脉血,静脉里流动脉血。所以图中⑤肺静脉内氧气丰富,③主动脉连接左心室,收缩力最强。<br />(3)若A、B两心室之间存在孔洞,心室收缩时血液的流向是A→B,原因是A左心室比B右心室壁厚,收缩力强,产生压力大。<br />(4)图三膈肌收缩,膈肌下降,表示吸气。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p><p>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e9959286/SYS201712310108556056890201_ST/SYS201712310108556056890201_ST.001.png" width="289" height="14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在A系统中,最主要的呼吸器官是__________;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血液后,大部分氧气与红细胞中的________结合,主要 是由红细胞运输氧气。</p><p>(2)食物中的淀粉在「B」消化系统中,开始进行化学性消化的器官是_____,发挥作用的消化酶是______。淀粉在消化系统中最终分解为葡萄糖,葡萄糖通过①_过程进人C系统 </p><p>(3)在系统中,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血液通过 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_____作用形成原尿,原尿通过_______的 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p><p> </p></div></div>
<div><p>【答案】 肺 血红蛋白 口腔 唾液淀粉酶 吸收 滤过 肾小管</p><p>【解析】观察图示可知,A是呼吸系统,B是消化系统,C是循环系统,D是泌尿系统。</p><p>(1)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p><p>(2)食物中的淀粉在消化系统中的口腔内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所以消化系统中,开始进行化学性消化的器官是口腔。麦芽糖在小肠内被肠液、胰液、胆汁等被分解成葡萄糖,葡萄糖在小肠内被吸收,进入C循环系统,被人体利用。</p><p>(3)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血液流经肾单位时,经肾小球和紧贴着它的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再通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后,余下的代谢废物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