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市恩施州来凤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2015年3月13日—15日,全国亿万青少年冬季阳光体育活动(河北站)在河北省崇礼县长城岭滑雪场举行。本届冬季阳光体育活动以“畅享冰雪、期盼冬奥”为主题,目的就是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更好地生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p><p>A.运动能使肌细胞体积变大、数目增多</p><p>B.运动能使参与呼吸的肺泡数目增多</p><p>C.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p><p>D.运动能改善脑的营养,使人的思维和记忆力得到发展</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运动能使肌纤维变粗,即肌细胞体积变大,但肌细胞数目不变,故A错误;</p><p>运动能使参与呼吸的肺泡数目增多;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运动能改善脑的营养,使人的思维和记忆力得到发展。故B、C、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很多古诗词极其形象地描述了动物的行为,如“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诗句分别描述了这两类昆虫的</p><p>A. 防御行为、取食行为 B. 防御行为、迁徙行为</p><p>C. 迁徙行为、繁殖行为 D. 取食行为、繁殖行为</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取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防御行为: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迁徙行为:迁徙行为指某种动物或鸟类中的某些种类,每年春季和秋季,有规律的、沿相对固定的路线、定时地在繁殖地区和越冬地区之间进行的长距离的往返移居的行为现象。穿花蛱蝶深深见,是指蝴蝶在花丛中采蜜,是取食的,属于取食行为;点水蜻蜓款款飞,是指蜻蜓在水中产卵,属于繁殖行为,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春晚中的杂技节目《抖杠》令观众叹为观止,杂质演员一系列动作的完成都是</p><p>A、关节的活动带动四肢的活动产生的</p><p>B、肌肉收缩牵动骨产生的</p><p>C、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骨骼肌收缩和舒张牵引骨产生的</p><p>D、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产生的</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骨骼肌组成,具有运动,支持,保护等作用。运动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的收缩为动力,骨绕着关节而运动。运动时需要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和控制,肌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分解提供能量。故选C。</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人体红细胞寿命大约120天,为保证血液的正常功能必须随时更新,在人的一生中与红细胞持续正常更新有关的结构是( )</p><p>A. 骨髓腔里的骨髓 B. 骨松质里的骨髓</p><p>C. 骨膜里的成骨细胞 D. 骨密质里的骨髓</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人体内的骨髓有两种,一种是红骨髓,另一种是黄骨髓。幼年时人的骨髓腔里是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成年后骨髓腔里的红骨髓转变成了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但当人体大量失血时,骨髓腔里的黄骨髓还可以转化为红骨髓,恢复造血的功能。在人的骨松质里有红骨髓,终生具有造血功能。</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当你从桌上端起茶杯喝水时,有关骨骼肌和关节活动的情况是( )</p><p>A.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肘关节弯曲</p><p>B.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肘关节弯曲</p><p>C.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肘关节伸直</p><p>D.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肘关节伸直</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p><p>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从桌上端起茶杯喝水时,此时处于屈肘状态,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肘关节弯曲。</p><p>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表示骨中某类物质在各年龄阶段含量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5/25/19/68138ec0/SYS202005251950575424529163_ST/SYS202005251950575424529163_ST.001.png" width="347" height="18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骨煅烧后剩下的灰白成分就是该类物质 B.骨在盐酸中浸泡时,该类物质不被溶解</p><p>C.在b年龄段,骨既坚固又有弹性 D.在c年龄段,骨受到外力冲击,易发生骨折</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骨的物理特性包括硬度和弹性两个方面,而骨的硬度和弹性又取决于骨内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含量之比。图示表示无机物在不同年龄时期的含量,a表示少年儿童时期,骨的无机物少于 2/3,骨的弹性大;b表示成年人时期,骨内的有机物约占 1/3,无机物约占2/3,这样的骨既坚硬又有弹性;图示c表示老年人时期,骨内的无机物大于2/3,这样的骨弹性小,易骨折。</p><p>A.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无机物溶解于某些酸,有机物能燃烧,骨煅烧后剩下的灰白成分就是无机物,此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p><p>B.骨的组成中含有较多的碳酸钙,它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二氧化碳气体,所以会产生气泡。因用盐酸浸泡骨时会放出气泡,溶解的是无机盐(无机物),剩余的物质是有机物,这时骨会变的柔韧,骨能对折弯曲。此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p><p>C.在b年龄段,骨既坚固又有弹性,骨的成分有机物约为1/3,无机物约为2/3,这样的骨即坚韧,又有弹性,此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p><p>D.在c年龄段,骨的成分有机物不到1/3,无机物超过2/3,这样的骨硬、脆,易发生骨折,此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p><p>故选:B。</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学习了生物圈中的动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p><p>A. 动物的运动方式与生活环境总是相适应的</p><p>B. 人体骨松质内的骨髓终身具有造血功能</p><p>C. 猫狗相斗属于攻击行为</p><p>D. 一条食物链上各种生物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动物的运动方式与生活环境总是相适应的,如鱼类生活在水中,用鳍游泳,A正确;在人的骨松质里有红骨髓,终生具有造血功能,B正确;猫狗相斗不是同种个体之间所发生的攻击或战斗,不属于攻击行为,C错误;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各种生物之间以食物关系彼此联系起来,所以,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生物彼此之间存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D正确。<br />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如果将狼杀绝,野兔的数量( )</p><p>A. 迅速上升 B. 缓慢上升 C. 保持相对稳定 D. 先上升后下降</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由于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这种能力就越强。</p><p>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一种生物数量的变化会导致其他生物数量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总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br /> 若大量捕杀狼,则兔的数量先因狼的减少而增加,此时,草的数量因兔的增加而减少,兔又因草的减少而减少。因此大量捕杀狼群,导致狼在草原中灭绝,草原中的兔子将会先上升后下降。<br />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微生物可导致人患病,也可应用于食品制作.制作酸奶和泡菜所利用的微生物是( )</p><p>A.酵母菌 B.乳酸菌 C.醋酸菌 D.曲霉</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有重要的应用,如制馒头、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利用青霉发酵可以提取出青霉素等,据此解答。</p><p>A.制馒头、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A错误。</p><p>B.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牛奶经乳酸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泡菜也是美味的小吃,制泡菜也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出现一种特殊的风味,还不降低菜的品质,B正确。</p><p>C.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C错误。</p><p>D.制酱油要用到曲霉菌,D错误。</p><p>故选:B。</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图是关节的模式图;请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5/25/19/bae7a925/SYS202005251951299045673830_ST/SYS202005251951299045673830_ST.001.png" width="188" height="15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 ___________,关节腔, 关节面。 </p><p>(2)内有___________,能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此外,关节周围或关节腔内还有______等,增强了关节的灵活性和牢固性。</p><p>(3)我们通常所说的脱臼是指_____________ 从____________中脱落的现象。</p></div></div>
<div><p>【答案】关节囊 滑液 韧带 关节头 关节窝 </p><p>【解析】</p><p>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关节面又分为关节头和关节窝。图中1关节囊,2关节腔,3关节头,4关节软骨,5关节窝,6关节面。</p><p>(1)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6关节面、1关节囊和2关节腔,6关节面又分为3关节头和5关节窝,在3关节头与5关节窝的表面都覆盖有光滑的4关节软骨。</p><p>(2)2关节腔由关节囊和关节面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内有少量滑液,滑液有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此外,关节周围或关节腔内还有 韧带等,增强了关节的灵活性和牢固性。</p><p>(3)脱臼是指3关节头从5关节窝中脱落的现象,是由于进行体育运动或从事体力劳动,因用力过猛或不慎摔倒所致。</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面对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请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5/25/19/bae7a925/SYS202005251951300176946678_ST/SYS202005251951300176946678_ST.001.png" width="230" height="10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和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一片森林、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等,都可以看作一个个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有机物含量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它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者。</p><p>(2)图中共有__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了______。如果图中生物所在的这个生态系统被有害农药污染,那么,生物体内含有的农药浓度最高的生物是_________。</p><p>(3)在生态系统中,虽然各种生物的数量是在不断变化的,但在一般情况下,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自我调节能力;图中,如果大量捕捉野生青蛙和鸟类,一段时间内,会导致蝗虫的数量_________,使水稻减产。</p></div></div>
<div><p>【答案】水稻 生产 4 食物网 猫头鹰 增加 </p><p>【解析】</p><p>(1)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p><p>(2)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吃与被吃的关系叫食物链,多条食物链交织在一起叫食物网,有毒物质不易被排出和分解,随着食物链逐级积累。</p><p>(3)在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之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通过这些知识可以解答本题。</p><p>(1)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环境就是生物生存的非生物条件,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植物是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是消费者,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动物植物死后的遗体遗物被分解者细菌、真菌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无机盐等,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又被植物体利用,如图要构成一个生态系统还需要阳光、水分、空气等部分,以及分解者,图中有机物含量最多的生物是水稻,它是生产者。</p><p>(2)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吃与被吃的关系叫食物链。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水稻→田鼠→猫头鹰;水稻→鸟类→蛇→猫头鹰;水稻→蝗虫→鸟类→蛇→猫头鹰;水稻→蝗虫→青蛙→蛇→猫头鹰;多条食物链交织在一起叫食物网,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不易被排出和分解,随着食物链逐级积累,有害农药作为一种剧毒物质,猫头鹰的营养级别最高,所以它的体内有害农药的含量最多。</p><p>(3)在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之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例如:在该生态系统中,如果大量捕捉野生青蛙和鸟类,一段时间内,会导致蝗虫的数量增加,使水稻减产。</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p><p>资料一:2014年3月30日上午9点,第五界苏州环金鸡湖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在月光码头鸣枪开跑.共有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的2.2万名选手报名参加了本次比赛.</p><p>资料二:马拉松比赛当天不能空腹,早晨可以简单吃些馒头、蛋糕、果汁、面包、蜂蜜水之类容易消化吸收的食品。另外,赛前要做好热身,主要是肌腱、肌肉、关节等部位的伸展、适应,防止比赛中出现抽筋、扭伤等情形.比赛过程中,参赛选手不要等口渴时再补水,可以每5公里补充150毫升水分;中途通过巧克力、能量棒等可快速吸收的高能食品补充能量。</p><p>(1)跑步与运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对人体运动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__。</p><p>A.骨、骨连结、骨骼肌组成了人体的运动系统</p><p>B.骨连结就是关节</p><p>C.人体的骨骼可以分为中轴骨和附肢骨</p><p>D.人体的每一个动作都是多组肌肉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的</p><p>(2)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的骨中成分不相同,其骨的特点也不相同,运动员的骨中有机物含量是__,此时骨的特点是 </p><p>(3)马拉松比赛开始时,发令枪一响,运动员们像离弦的箭一般向前冲去.人体的这种活动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_调节完成。完成这一过程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p><p>(4)夏季举行马拉松比赛时,赛道上每隔一段距离就会设立喷雾降温设备为运动员降温,防止运动员因体温过高而出现意外.剧烈运动中,运动员体温升高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p><p>A.呼吸频率加快,导致能量释放多 B.肌肉收缩,舒张的次数过多</p><p>C.血液流动速度过快 D.运动员体温比普通人高</p><p>(5)运动员的关节很灵活,这与关节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p></div></div>
<div><p>【答案】B 约占三分之一; 硬度大,弹性大 神经系统 A 滑液和关节软骨 </p><p>【解析】</p><p>(1)人体的运动系统包括骨、骨连结和骨骼肌,骨连结有三种:活动的骨连结、半活动的骨连结和活动的骨连结;骨骼肌有肌腱和肌腹组成,人体的骨骼可以分为中轴骨和附肢骨,人体的每一个动作都是多组肌肉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的。</p><p>(2)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在不同时期骨的成分不同:儿童少年时期,有机物多于1/3,无机物少于2/3,骨的特点是弹性大、硬度小,不易骨折和变形;成年期有机物约占1/3,无机物约占2/3,骨的特点是既坚固又有弹性;老年期,骨的特点是有机物小于1/3,无机物多于2/3,弹性小、易骨折。</p><p>(3)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完成。</p><p>(4)人体通过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供给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需要和维持体温。</p><p>(5)关节运动既有灵活性又有牢固性,使关节具有灵活性的是关节腔内的滑液和关节软骨,使关节具有牢固性的结构是关节囊和关节囊内的韧带。</p><p>(1)A.骨、骨连结、骨骼肌组成了人体的运动系统,A正确。</p><p>B.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B错误。</p><p>C.人体的骨骼共有206块,骨与骨之间通过骨连接结合在一起构成骨骼,人体的骨骼分成中轴骨和附肢骨两大部分,C正确。</p><p>D.人体的骨骼肌具有受到刺激而收缩的特性,但骨骼肌只能牵拉骨,而不能不能将骨复位,因此人体的每一个动作都是多组肌肉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的,D正确。</p><p>(2)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在不同时期骨的成分不同,成年期有机物约占1/3,无机物约占2/3,骨的特点是既坚固又有弹性。</p><p>(3)当马拉松比赛开始时,发令枪一响,运动员们像离弦的箭一般向前冲去。此时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完成。</p><p>(4)每个人所消耗的能量与运动状况有关,运动越激烈,呼吸作用越强产生的能量就越高。体温升的就越高。夏季举行马拉松比赛时,赛道上每隔一段距离就会设立喷雾降温设备为运动员降温,防止运动员因体温过高而出现意外。剧烈运动中,运动员体温升高的根本原因是呼吸频率加快,导致能量释放多。故选:A。</p><p>(5)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关节腔由关节囊和关节面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内有少量滑液。滑液有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小明饲养了一对白色家兔(甲为雌性,乙为雄性)。他每天喂养时,①把它们的动作、习性以及各种特点都一一记录下来,以便以后进行分析比较。②在他的精心饲喂下,甲、乙两只家兔健康成长,并生下4只可爱的兔宝宝,其中1只为黑色,3只为白色。据此回答下列问题。</p><p>(1)据①中描述可知小明所采用的探究方法是____________。</p><p>(2)小明发现,甲兔生下小兔后,每隔一会儿便跑到窝中给小兔喂奶,这一行为是______行为。</p><p>(3)4只小兔逐渐长大了,它们经常为了食物进行追逐、打斗,这是_________行为。而听到狗叫时却迅速藏进窝中,这是______________行为。</p><p> </p></div></div>
<div><p>【答案】 观察 繁殖 攻击 防御</p><p>【解析】动物行为从行为获得的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p><p>从动物行为的功能、意义、目的来看,动物的行为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和社会(群)行为;其中攻击行为: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地或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p><p>(1)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观察法要求观察者对动物不施加任何影响,真实观察并记录;据①中描述可知小明所采用的探究方法是观察法。<br />(2)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说,“甲兔生下小兔后,每隔一会儿便跑到窝中给小兔喂奶”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这种行为是由其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br />(3)4只小兔逐渐长大了,它们经常为了食物进行追逐,打斗,这是攻击行为;而听到狗叫时迅速藏到窝中,这是防御行为。</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把一鱼的内脏埋进菜园的土里,过一段时间后,发现那里的菜长得特别旺盛,而翻开泥土,鱼的内脏却不见了。请</p><p>(1)土壤中的_________将鱼的内脏_________,所以过一段时间以后鱼的内脏就消失了。</p><p>(2)鱼的内脏分解生成了______被蔬菜吸收,成为制造______的原料,所以那里的菜长得特别旺盛。</p><p>(3)这种现象说明_________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p></div></div>
<div><p>【答案】细菌真菌 分解 水和无机盐(或者填无机盐) 有机物 细菌真菌(或者填分解者) </p><p>【解析】</p><p>根据分解者的作用及原理进行分析回答。</p><p>(1)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故埋在土中的鱼的内脏不见了,是由于土壤中的细菌、真菌将鱼的内脏分解了。</p><p>(2)有机物被分解后的产物一般是水和无机盐,它们又被蔬菜吸收,成为制造有机物的原料。</p><p>(3)由于细菌和真菌把死亡后的动植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无机物又被活的植物体吸收,制造成有机物,故细菌、真菌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螳螂是昼伏夜出的昆虫,科学家把螳螂放在实验室里,人为的把实验的白天和黑夜加以颠倒,大约经过一周后,螳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时间里出来活动,尽管这时实际上是白天,请分析说明:</p><p>(1)螳螂昼伏夜出,说明它具有_______行为,这是螳螂的________。(先天或后天学习行为)</p><p>(2)本实验说明,螳螂的这种行为受环境因素中_________因素的影响。</p><p>(3)根据螳螂的习性,你认为放毒或捕杀螳螂最佳时间是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节律 先天性行为 光 夜晚 </p><p>【解析】</p><p>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把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从行为所具有的适应性意义来看,动物的行为分为:取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迁徙行为、社会行为、节律行为等。<br /> </p><p>(1)节律行为是动物随着日月的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的周期性有节律的行为,螳螂昼伏夜出,说明它具有昼夜节律行为,这是螳螂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br />(2)螳螂的昼夜节律行为在人为控制光的条件下能够发生改变,说明这种行为受光的影响。<br />(3)螳螂在夜晚活动,因此放毒或捕杀螳螂的最佳时间应该是夜晚。<br /> </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