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6 20:28:16

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师范大学附中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   )</p><p>A. 细菌&#xa0;B. 流感病毒&#xa0;C. 蘑菇&#xa0;D. 含羞草</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并不是所有的生物都有细胞结构,例如:病毒。</p><p>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也就是说动物、植物、细菌、真菌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而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的。细菌是有细胞结构的,蘑菇是真菌;含羞草是植物;流感病毒属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故选B。</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句话描述了小草的生命现象,体现了生物的哪种特征(  )</p><p>A.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 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p><p>C. 生物能进行呼吸    D. 生物能生长</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描述了初春小草的生长特点。因此,“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句话描述了小草的生命现象,体现了生物的能够生长的特征。<br />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调查校园生物中,以下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xa0;&#xa0;  &#xa0;&#xa0;)</p><p>A.小军发现好几株他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p><p>B.小梅拔开草丛,一只蟋蟀蹦了出来,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了,小梅把它记录下来</p><p>C.小伟调查记录中有蚰蜒,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p><p>D.小明发现一只老鼠,太恶心了,不记录</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对森林资源进行清查、人口普查等都是调查;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的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个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p><p>A、调查过程中不要伤害动植物和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特别是要保护珍稀物种,A错误。<br />B、调查时沿着事先设计好的路线边调查边记录,注意记录不同的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的名称、数量以及生活环境的特点。对你所看到的生物,不管你是否喜欢它,都要认真观察,如实记录,B正确。</p><p>CD、调查是一项科学工作。对你所看到的生物,不管你是否喜欢它,都要认真观察,如实记录,不能仅凭个人好恶取舍,因此小伟调查记录中有蚰蜒,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和小明发现一只老鼠,太恶心了,不记录的做法都是错的,CD错误。</p><p>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各项活动中属于观察的是(   )</p><p>A. 上网搜索资料&#xa0;B. 用直尺测量肾蕨的高度</p><p>C. 进行人口普查&#xa0;D. 用放大镜看蚂蚁的结构</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p><p>A、上网搜索资料属于资料分析法,A错误。</p><p>B、用直尺测量肾蕨的高度属于测量法,B错误。</p><p>C、进行人口普查属于调查法,C错误。</p><p>D、用放大镜看蚂蚁的结构属于观察法,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可以称之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p><p>A. 一片草原&#xa0;B. 草原上所有的生物</p><p>C. 草原上的生产者和消费者&#xa0;D. 草原上所有的植物</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p><p>A.一片草原,包括了其区域内的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一个草原生态系统,故A正确。</p><p>B.草原上所有的生物,只包括了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故B错误。</p><p>C.草原上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还缺分解者,以及非生物部分,故C错误。</p><p>D.草原上所有的植物,仅仅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还需要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故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选项不能说明“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是 (   )</p><p>A. 水蒸气、氧气、二氧化碳在全球范围内流动</p><p>B. 各类生态系统都存在一定的联系</p><p>C. 各个生态系统都具有一定的功能,均是各自独立的系统</p><p>D. 微生物、花粉、果实等可随着大气的流动,到达不同的生态系统</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所形成的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具有自调节功能的自然整体。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中生态系统多种多样,它们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p><p>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所有的生物以及生物生存的环境。生物圈中的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关联,这种关联性表现在方方面面。因此,水蒸气、氧气、二氧化碳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微生物、花粉、果实等可随着大气的流动,到达不同的生态系统;各类生态系统都存在一定的联系;各个生态系统都具有一定的功能,例如湿地生态系统有净化水源等功能,但各个生态系统均不是独立的系统,故C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表为某同学探究“温度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设计,但还不够完善,下列对其修改正确的是(   )</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1.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9.75pt"><td style="width:62.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1.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1.5pt; padding:3pt 4.65pt; vertical-align:middle"><p>位置</p></td><td style="width:43.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1.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1.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1.5pt; padding:3pt 4.65pt; vertical-align:middle"><p>黄粉虫</p></td><td style="width:43.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1.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1.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1.5pt; padding:3pt 4.65pt; vertical-align:middle"><p>光照</p></td><td style="width:43.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1.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1.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1.5pt; padding:3pt 4.65pt; vertical-align:middle"><p>温度</p></td><td style="width:43.2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1.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1.5pt; padding:3pt 4.65pt; vertical-align:middle"><p>湿度</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62.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1.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1.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1.5pt; padding:3pt 4.65pt; vertical-align:middle"><p>纸盒左半侧</p></td><td style="width:43.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1.5pt; padding:3pt 4.65pt; vertical-align:middle"><p>20只</p></td><td style="width:43.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1.5pt; padding:3pt 4.65pt; vertical-align:middle"><p>明亮</p></td><td style="width:43.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1.5pt; padding:3pt 4.65pt; vertical-align:middle"><p>5℃</p></td><td style="width:43.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1.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1.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1.5pt; padding:3pt 4.65pt; vertical-align:middle"><p>适宜</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62.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1.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1.5pt; padding:3pt 4.65pt; vertical-align:middle"><p>纸盒右半侧</p></td><td style="width:43.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1.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1.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1.5pt; padding:3pt 4.65pt; vertical-align:middle"><p>20只</p></td><td style="width:43.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1.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1.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1.5pt; padding:3pt 4.65pt; vertical-align:middle"><p>阴暗</p></td><td style="width:43.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1.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1.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1.5pt; padding:3pt 4.65pt; vertical-align:middle"><p>25℃</p></td><td style="width:43.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1.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1.5pt; padding:3pt 4.65pt; vertical-align:middle"><p>适宜</p></td></tr></table><p>&#xa0;</p><p>&#xa0;</p><p>&#xa0;</p><p>A. 左右两侧黄粉虫的数量可以不同&#xa0;B. 左右两侧都应保持25℃</p><p>C. 左右两侧都应保持在阴暗环境中&#xa0;D. 左右两侧可以湿度不同</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p><p>探究“温度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实验中唯一的变量是温度。除温度不同外,其它条件如黄粉虫数量、光照、湿度等都应该相同且适宜。然而实验里纸盒左右两侧的光照是不同的,所以,对其修改正确的是“纸盒左右两侧都应该保持在阴暗环境中”,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斑马发现猎豹后迅速奔跑走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分别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p><p>A.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p><p>B.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p><p>C.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生长和繁殖</p><p>D. 生物能遗传变异、生物能排出体内废物</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生物的特征有: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p><p>斑马发现猎豹,受到这样的刺激后迅速奔跑远离,体现了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野火烧掉杂草,可春天后,野草在地下的种子又开始萌发生长,体现了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故B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p><p>A. 阳光→草兔→狐→鹰&#xa0;B. 蝗虫→食虫鸟→猫头鹰→细菌</p><p>C. 草→蚱蜢→食虫鸟→蛇→鹰&#xa0;D. 草→蚱蜢→食草籽的鸟→鹰→狐</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链状结构叫食物链。食物链的书写:起始于生产者,终止于最高级消费者。食物链中不包括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p><p>A.阳光属于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书写中,起始的应是生产者,故A错误。</p><p>B.一般来说,细菌属于分解者,不应该包括在这食物链中,并且这食物链还缺乏生产者,故B错误。</p><p>C.这条食物链的起始是生产者(草),然后终止于最高级消费者(鹰),彼此消费者间的捕食关系也符合常理,故C正确。</p><p>D.这条食物链的起始是生产者(草),但很明显,消费者鹰和狐的捕食关系错误,故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示意图,其中表示生产者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01a38eb4/SYS201712310024217814500512_ST/SYS201712310024217814500512_ST.001.png" width="284" height="6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甲</p><p>B. 乙</p><p>C. 丙</p><p>D. 丁</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从图中看出两条食物链的起点都是甲.因此该食物网中的生产者是甲.绿色植物草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乙、丙、丁都是动物属于消费者.</p><p>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仙人掌的根系发达,叶特化成刺状;大雁在冬季迁徙到南方越冬。影响上述植物形态和鸟类习性的主要生态因素分别是(   )</p><p>A. 水、温度&#xa0;B. 阳光、温度&#xa0;C. 水、食物&#xa0;D. 阳光、食物</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p><p>沙漠干旱缺水,而水是生物体的主要组成成分,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所以仙人掌的根系发达,叶特化成刺状,有利于在沙漠生存。大雁秋天时从北方飞往南方越冬。主要是北方温度低,南方温度高,南方食物丰富,这是受温度影响形成的季节节律,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所示食物网中的Y生物和蝗虫的关系属于(     )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2/14/08/c1a0af63/SYS202002140809058053779966_ST/SYS202002140809058053779966_ST.001.png" width="180" height="7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捕食&#xa0;B. 竞争</p><p>C. 捕食和竞争&#xa0;D. 寄生</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链状结构叫食物链,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从图中可以看到,Y生物吃草,蝗虫也吃草,Y生物还捕食蝗虫。</p><p>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周围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有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Y生物吃草,蝗虫也吃草,两种生物争夺食物等资源,属于竞争关系。Y生物还捕食蝗虫,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属于捕食关系,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水族箱里养些新鲜的水草能让鱼儿活得更加健康,其主要原因是水草能     (    )</p><p>A. 增加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p><p>B. 衬托得鱼儿更漂亮</p><p>C. 增加水中氧的含量</p><p>D. 美化鱼的生活环境</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新鲜水草放在水族箱里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由分析可知新鲜水草进行光合作用能够产生氧气,因此能增加水族箱里氧气的含量,为鱼提供充足的氧气能让鱼儿活的更加的健康,所以水族箱里养些新鲜的水草能让鱼儿活得更加健康,其主要原因是水草能增加水中氧的含量。</p><p>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生物和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p><p>A. 能够运动的物体就一定是生物</p><p>B. 森林具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肾的美称</p><p>C. 尺蠖的色泽和斑纹与周围的环境都一致,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p>D. 生物圈包括地球上所有的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是陆生动物和其生活环境的总称</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根据选项的意思和题意知,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生物的特征,生物与环境的关系。</p><p>A.具有生物特征的是生物。但能够运动的物体不一定是生物,例如会动的机器人不是生物,它只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一种物体,故A错误。</p><p>B.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湿地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作用,以沼泽为典型,所以具有地球之肾之称的是湿地系统,故B错误。</p><p>C.尺蠖的色泽和斑纹与周围的环境都一致,这属于保护色,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故C正确。</p><p>D.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生物圈的范围如果以海平面为标准进行划分,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故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稳定性最强的生态系统分别是(   )</p><p>A. 陆地生态系统、森林&#xa0;B. 湿地生态系统、农田</p><p>C. 海洋生态系统、沼泽&#xa0;D. 生物圈、热带雨林</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根据题意可知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概念以及各类型特点、功能有关知识点。</p><p>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它包括地球上全部的生物及其环境。生态系统有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两类。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其中动植物繁多,营养结构复杂,能够长期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p><p>A. 生物都能快速运动&#xa0;B. 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p><p>C. 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xa0;D. 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生物的特征主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p><p>A、动物一般能运动,植物不能。A错误。</p><p>B、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也是生物,B错误。</p><p>C、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其它绝大多数生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    </p><p>D、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属于生物基本特征,D正确。</p><p>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    )</p><p>A. 捕食&#xa0;B. 合作&#xa0;C. 竞争&#xa0;D. 食物网</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生物与生物之间有竞争、合作、捕食、寄生等关系,据此答题。</p><p>“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意思是螳螂在前面捕食蝉,黄雀在后面捕食螳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揭示的是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即吃与被吃的关系。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成语中,形成的食物链应为:树→蝉→螳螂→黄雀。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p><p>A.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p><p>B. 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p><p>C.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所以生态系统不会遭到破坏</p><p>D. 在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能量流动是从植物固定太阳能开始的,其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但其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人类活动超出了这个限度,生态平衡就会失调。</p><p>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是循环的,而能量在沿食物链的流动过程中会逐级减少,即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是不循环的,A正确;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B正确;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C错误;当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后,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危害生态系统中的许多生物,最终威胁人类自身,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棵植物相邻的叶片总是互不遮挡,均匀的分布在茎的周围;随着海水的深度增加,绿藻、褐藻、红藻依次生活在沿岸的海水中。影响这些现象的环境因素主要是(&#xa0;   )</p><p>A. 阳光&#xa0;B. 水分&#xa0;C. 温度&#xa0;D. 湿度</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p><p>叶片中的一些细胞含有丰富的叶绿体,有利于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一棵植物相邻的叶片总是互不遮挡,均匀的分布在茎的周围,体现了阳光对植物的影响。光在海水中的穿透性由浅到深越来越弱,最浅处光最强,有红光也有蓝紫光,有利于绿藻利用,所以是绿藻;往下一些红光穿透性不强被海水吸收,能利用起来用作光合作用的只剩蓝紫光,褐藻有利于吸收蓝紫光,是褐藻;再往下,蓝紫光也被吸收一部分,是红藻;最深处没有光,因此没有植物生存,因此直接影响藻类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的是阳光,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构成一条食物链的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2/14/08/c1a0af63/SYS202002140809067612895774_ST/SYS202002140809067612895774_ST.001.png" width="120" height="10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乙→甲→丁→丙</p><p>B. 在该食物链中生产者是丙</p><p>C. 若某一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链,则体内含该有毒物质最多的是乙</p><p>D. 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可能引起的后果是乙和丙的数量都增加</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进行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这样,愈向食物链的后端,生物体的数量愈少,贮存的能量也愈少,就形成了金字塔形的生物体数量与能量的关系。</p><p>A.从图中可以看出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由多到少依次为丙、丁、甲、乙。根据金字塔形的生物体数量与能量的关系,可知食物链应表示为丙→丁→甲→乙,故A错误。</p><p>B.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这样,愈向食物链的后端,生物体的数量愈少,贮存的能量也愈少,因此数量最多的丙是生产者,故B正确。</p><p>C.难分解的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不断积累,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消费者,体内有毒物质越多,因此,作为该食物链中最高级消费者的乙,其体内含该有毒物质最多,故C正确。</p><p>D.从食物链中知道,乙捕食甲,甲捕食丁,丁吃丙,如果甲的数量增加,那么乙会因食物的增多而增加,那么丁会因天敌的增多而减少,那么丙会因捕食者的减少而增加,故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生物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p><p>A. 水稻和稗草&#xa0;B. 猫和老鼠&#xa0;C. 人和猪&#xa0;D. 蚂蚁和蚱蜢</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p><p>水稻与稗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猫和老鼠,猫吃老鼠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属于捕食关系;人和猪,人和猪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属于捕食关系;蚂蚁和蚱蜢,蚂蚁吃蚱蜢,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属于捕食关系。<br />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小华的相貌、皮肤、眼皮等特征很像母亲,没有她爸爸高大、性格直爽的特点,这说明生物具有(      )&#xa0;的特征</p><p>A. 生长和繁殖&#xa0;B. 应激性&#xa0;C. 遗传和变异&#xa0;D. 由细胞构成</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各种相对性状都是通过变异产生的。如姹紫嫣红的月季、不同品种的杂交水稻、不同品种的宠物狗等。</p><p>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小华的相貌、皮肤、眼皮等特征很像母亲;变异是指亲子间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小华没有她爸爸高大等特点,因此说明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体现了(&#xa0; )</p><p>A. 生物影响环境    B. 环境影响生物</p><p>C. 生物适应环境    D. 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p><p>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树下氧气较多,因此大树下空气凉爽、湿润、清新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蚂蚁在大堤内挖穴活动导致大堤的牢固性降低,洪水来临时容易溃堤.表明生物蚂蚁对环境大堤的影响,因此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只有草→兔→狼组成的一条食物链。如果猎杀了全部的狼,则兔的数量变化曲线应为(  )</p><p>A.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3/28/10/75078420/SYS201903281004149897816570_ST/SYS201903281004149897816570_ST.001.png" width="87" height="7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B.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3/28/10/75078420/SYS201903281004149897816570_ST/SYS201903281004149897816570_ST.002.png" width="87" height="7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C.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3/28/10/75078420/SYS201903281004149897816570_ST/SYS201903281004149897816570_ST.003.png" width="85" height="7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D.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3/28/10/75078420/SYS201903281004149897816570_ST/SYS201903281004149897816570_ST.004.png" width="86" height="7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这种平衡是动态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在食物链“草→兔→狼”中,如果猎杀了全部的狼,兔的数量变化先因失去天敌(狼)的控制而增加,它们吃的草也就更多,导致草大量减少,后来又因草的减少而减少。所以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橘树不易在北方地区栽种;小硕到西藏拉萨旅游,一下飞机就头晕呕吐,医生说这是高原反应。影响上述现象的主要生态因素分别是(   )</p><p>A. 温度、水&#xa0;B. 温度、空气&#xa0;C. 阳光、空气&#xa0;D. 土壤、水</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p><p>南方、北方温度不同,苹果是温带水果,适宜生长在温暖的北方;柑橘是热带水果,适宜生长在高温的热带。高原反应,亦称高原病、高山病,是人体急速进入海拔3000米以上高原暴露于低压低氧环境后产生的各种不适,是高原地区独有的常见病,这和空气中氧气有关,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为证明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小明选择了身体状况相似的20人平均分成两组,一组每天抽10颗烟,另一组不抽烟,其他条件相同,这种生物探究的方法属于(    )</p><p>A. 观察法&#xa0;B. 调查法&#xa0;C. 测量法&#xa0;D. 实验法</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其中实验法是指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实验法强调根据研究目标的需要而改变生物的生活条件,在改变的环境下观察生物的行为反应。</p><p>A.观察法要求观察者对生物不施加任何影响,在自然状态下真实观察并记录。“抽10颗烟”体现了对生物施加影响,故A错误。</p><p>B.调查法一般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的,通过访问、座谈、问卷、测验和查阅书面材料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对象的材料,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p><p>C.测量法是按照某种规律,用数据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即对事物作出量化描述,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p><p>D.将身体状况相似的20人平均分成两组,其中一组每天抽10颗烟以探索吸烟对人体健康有无影响,这体现到了根据研究目标的需要而改变生物的生活条件,这种方法属于实验法,故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地衣能够生活在岩石上,从中吸收所需的营养物质,但同时也能够分泌地衣酸,风化岩石变成土壤,被称为“开路先锋”。这一事实说明(     )</p><p>A. 生物能适应自己生活的环境</p><p>B. 环境不能影响生物</p><p>C. 生物能影响周围的环境</p><p>D. 生物能适应环境并能影响周围的环境</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p><p>一般生物是不能生活在岩石上,但地衣能够生活在岩石上,从中吸收所需的营养物质,这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地衣能够分泌地衣酸,让岩石风化变成土壤,这体现了生物能影响环境,故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生物数量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p><p>A. 生产者数量比消费者多&#xa0;B. 植物数量比草食动物多</p><p>C. 草食动物数量比肉食动物多&#xa0;D. 各种生物的数量总是固定不变的</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进行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这样,愈向食物链的后端,生物体的数量愈少,贮存的能量也愈少,就形成了金字塔形的生物体数量与能量的关系。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p><p>A.根据金字塔形的生物体数量与能量的关系可知,愈向食物链的后端,生物体的数量愈少,因此,生产者的数量比消费者多,故A正确。</p><p>B.根据金字塔形的生物体数量与能量的关系可知,愈向食物链的后端,生物体的数量愈少,因此,植物作为生产者,其数量自然比草食动物多,故B正确。</p><p>C.根据金字塔形的生物体数量与能量的关系可知,愈向食物链的后端,生物体的数量愈少,肉食动物的营养级一般比草食动物高,因此,草食动物数量比肉食动物多,故C正确。</p><p>D.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互相制约,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不是固定不变的,故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水葫芦引种到昆明滇池后,由于环境适宜,大量繁殖迅速蔓延,导致其它生物大量死亡。这说明了生物和环境的关系是 (     )</p><p>A. 生物能适应环境</p><p>B.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p><p>C. 环境能影响生物</p><p>D. 生物能适应环境,但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p><p>水葫芦引种到昆明滇池后,由于环境适宜,大量繁殖迅速蔓延,这说明了生物能适应环境,由于水葫芦蔓延与其他生物争夺空间,氧气等资源,导致其它生物大量死亡,这说明了生物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不是生物适应环境的事例是(     )</p><p>A. 塞罕坝林场的建成大大改善了周围的生态环境</p><p>B. 西北地区的沙棘叶成针形,根系发达</p><p>C. 尺蠖的形态和色泽斑与周围的环境相似</p><p>D. 常年刮大风的海岛上树冠像旗帜,残翅昆虫多</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如鱼身体的流线型与水生环境相适应;北极雪兔在冬季到来时换上白毛以适应雪地环境。</p><p>A.塞罕坝林场的建成大大改善了周围的生态环境,这体现的是生物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故A错误。</p><p>B.西北地区的沙棘叶成针形,根系发达,有利于沙棘适应西北地区环境的一些特点,比如干旱缺水、荒漠广布等,故B正确。</p><p>C.尺蠖的形态和色泽斑与周围的环境相似,这属于保护色,是动物适应环境的特征,故C正确。</p><p>D.海岛上常年刮大风导致树冠像旗帜;残翅昆虫多,大风容易刮跑翅健全的昆虫,残翅的昆虫容易保留下来并繁衍后代,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故D正确。</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所示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请根据图回答有关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2/14/08/c1a0af63/SYS202002140809086299255798_ST/SYS202002140809086299255798_ST.001.png" width="328" height="18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p><p>(1)图中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______条食物链,请写出该食物网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2)此食物网中, 鹰与鼠的关系是___________,鹰与狐的关系是___________,鹰与蛇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p><p>(3)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一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_。 </p><p>(4)如果由于人类大量围猎狐,那么野兔的数量会_______________,最后会导致草场____________。</p><p>(5)图中生产者是_______________,消费者是______________。</p><p>(6)图中所示的食物网组成成分,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草原生态系统,还应增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5    草→鼠→蛇→鹰    捕食    竞争    捕食和竞争    生态平衡    增加    退化    草    鼠、兔、蛇、鹰、狐    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    </p><p>【解析】</p><p>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而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生产者能够制造有机物,供自身和其他生物利用;消费者不能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分解者将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土壤,供生产者重新利用。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这是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所致,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p><p>(1)从图中可知该生态系统有5条食物链:草→兔→鹰;草→兔→狐;草→鼠→蛇→鹰;草→鼠→鹰;草→鼠→狐,其中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鼠→蛇→鹰。</p><p>(2)从食物网中看,鹰以鼠为食,因此,鹰与鼠的关系是捕食关系。鹰以蛇为食,但蛇也以鼠为食,那么鹰与蛇还会竞争鼠资源,因此,鹰与蛇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p><p>(3)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p><p>(4)如果由于人类大量围猎狐,狐以野兔为食,那么野兔的数量会因捕食者的减少而增加;但野兔以草为食,草会因野兔的增加而减少,最后会导致草场退化。</p><p>(5)该食物网中可以看出草是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那么直接地或间接地以草为食的生物是消费者,因此消费者是鼠、兔、蛇、鹰、狐。</p><p>(6)图中所示的是食物网组成成分,即有生产者和消费者,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草原生态系统,还应增加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因为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土壤等。</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根据下列湖泊生态系统图示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2/14/08/c1a0af63/SYS202002140809089621983103_ST/SYS202002140809089621983103_ST.001.png" width="283" height="28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影响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2)在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体内毒素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分解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p>(3)如果人类大量捕食了一段时间的鲈鱼后,则太阳鱼的数量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浮游植物的数量则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4)流入此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多少决定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能量最终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阳光、空气、水等    浮游植物    鲈鱼    细菌和真菌    增加    增加    生产者    太阳能    </p><p>【解析】</p><p>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图示中并不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而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生产者能够制造有机物,供自身和其他生物利用;消费者不能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分解者将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土壤,供生产者重新利用。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进行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这样,愈向食物链的后端,生物体的数量愈少,贮存的能量也愈少,就形成了金字塔形的生物体数量与能量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是生物富集。生物都需要能量来维持生命。太阳能是所有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p><p>(1)图示中并不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一般来说,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阳光影响着浮游植物的分布,消费者需要空气呼吸,水的有无影响着水生生物的生活。因此,影响这个湖泊生态系统中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有阳光、水、空气等。</p><p>(2)根据金字塔形的生物体数量与能量的关系可知,愈向食物链的后端,生物体的数量愈少。那么在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浮游植物。由于生物富集作用,体内毒素最多的生物是最高级消费者鲈鱼。分解者是细菌和真菌,将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土壤。</p><p>(3)如果人类大量捕食鲈鱼,则太阳鱼会因失去天敌而数量增加,浮游动物、摇蚊等因天敌的增加而数量减少。浮游动物和摇蚊是以浮游植物为食,那么浮游植物的数量会因捕食者的减少而增加。</p><p>(4)生物都需要能量来维持生命。太阳能是所有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生产者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将能量贮存在有机物中,供自身和其他生物利用。因此流入此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多少决定于生产者,这些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小纪同学打算探究非生物因素——水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她提出的问题是:水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请你帮助她分析并完成实验。</p><p>(1)她作出的假设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2)为了探究水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她为鼠妇提供了潮湿和干燥两种环境,观察鼠妇对环境的选择。你认为这个探究实验的唯一变量是____________。 除此之外,其他条件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3)她认为实验时要用多只鼠妇,而不能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p><p>(4)做完实验后,小纪应如何处理鼠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水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水分    相同    一只太少,实验会有较大的偶然性    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p><p>【解析】</p><p>科学探究过程中,经常设计的实验是对照实验。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某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所研究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探究实验一般不能只选取一个实验对象,否则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只有选取一定量的实验对象才可以减小实验误差。</p><p>(1)一般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假设,小纪同学提出的问题是水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那么可以作出假设:水会影响鼠妇的生活。</p><p>(2)由于假设水会影响鼠妇的生活,而她为鼠妇提供了潮湿和干燥两种环境,那么可以得出这个探究实验的唯一变量是水分。由于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除了水分之外,其他条件应该相同。</p><p>(3)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是不行的。所用鼠妇的数量要多,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误差。如果采集的鼠妇生病、或受其它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所以为了避免出现此类偏差,实验中多选用鼠妇的数量,尽可能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但数量也不易太多,太多了会增加实验操作难度。</p><p>(4)要养成爱护动物的好习惯,保护动物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样对于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非常有利,所以要把鼠妇放回到适宜它生长的自然环境中。</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2/14/08/c1a0af63/SYS202002140809095687371606_ST/SYS202002140809095687371606_ST.001.png" width="251" height="11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中该生态系统最关键的成分是__________,各种生物之间由于_______的关系形成食物链,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链接形成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_____流动的,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p><p>(2)某同学用“阳光→草→鸟→猫头鹰”表示图中的一条食物链,其错误是</p><p>①阳光是该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__,不能写入食物链。</p><p>②食物链的起始端只能是________________,而不能是其他成分。 </p><p>(3)写出猫头鹰获取能量最少的一条食物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草    捕食与被捕食    食物链和食物网    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    非生物部分    生产者    草→食草昆虫→鸟→猫头鹰(或草→鼠→蛇→猫头鹰)    </p><p>【解析】</p><p>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生产者能够制造有机物,供自身和其他生物利用;消费者不能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分解者将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土壤,供生产者重新利用。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进行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这样,愈向食物链的后端,生物体的数量愈少,贮存的能量也愈少,就形成了金字塔形的生物体数量与能量的关系。组成生物体的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往返循环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是生物富集。该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分别为:草→鼠→蛇→猫头鹰;草→鼠→猫头鹰;草→鸟→猫头鹰;草→食草昆虫→鸟→猫头鹰。</p><p>(1)图中该生态系统最关键的成分是草。草是生产者。作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能量贮存在有机物中。这些有机物供草自身利用,还供其他生物例如鸟、鼠等利用。各种生物之间由于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形成食物链,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链接形成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组成生物体的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往返循环。</p><p>(2)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这条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草→鸟→猫头鹰,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因此,阳光作为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部分是不能写入食物链。食物链的起始端只能是生产者。</p><p>(3)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在食物链 “草→食草昆虫→鸟→猫头鹰”和“草→鼠→蛇→猫头鹰”中,猫头鹰都位于第四级营养级。因此,在这两条食物链中猫头鹰获取能量最少。题目中只需要写出其中一条即可。</p></div>

    题型: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某科学探究小组做了4个生态瓶,编号分别为A、B、C、D。在瓶分别加入适量的澄清池塘水、一定量的小鱼、螺蛳、小虾,并放入等量的水草,瓶口密封(如图所示)。然后摆放在阳光充足的窗台上。对4个生态瓶进行了一个星期的观察,发现瓶内的生物生存状态良好。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2/14/08/c1a0af63/SYS202002140809098159148835_ST/SYS202002140809098159148835_ST.001.png" width="337" height="19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p><p>(1)图中的水草通过_________________(填某种生理活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_____________中,除了满足自身需要外,还为_________________提供食物来源。</p><p>(2)在生态瓶D中,影响小虾生活的生物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3)若把装置都放于黑暗处,哪个瓶内的生物死亡最快? __________________,试分析其原因&#xa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4)小明要研究小虾对水草生长的影响,最好选择_____________(填字母标号)两个生态瓶作为一个对照实验,进行观察比较。如果他选择了A、D两个生态瓶做实验,能证明他探究的问题吗?试简要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光合作用    有机物    螺蛳、小虾    水草、螺蛳、小鱼    D瓶    水草在黑暗中无法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瓶子是封闭状态,相比其他瓶子,D瓶中消费者数量最多,氧气消耗量最快,最终缺氧导致生物死亡    A和B    不能。一般来说,螺蛳会吃水草,小鱼会吃虾,这些都会给实验结果带来干扰,造成很大偶然性    </p><p>【解析】</p><p>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的源泉,为各种生物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和必要的生存环境,包括阳光、空气、温度、水分、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直接地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类。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生物。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科学探究过程中,经常设计的实验是对照实验。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某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所研究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p><p>(1)在生态瓶中,水草作为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会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除了满足自身需要外,还为其他生物生活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所以是螺蛳、小虾的食物来源。</p><p>(2)在生态瓶D中,生物部分主要是水草,小虾,小鱼,螺蛳等。小虾会以水草为食;螺蛳也会以水草为食,与小虾竞争草资源,空间等;小鱼以小虾为食,因此影响小虾生活的生物因素主要是水草、螺蛳、小鱼。</p><p>(3)在封闭的生态瓶A、B、C、D中,生物种类依次增多。若把装置都放于黑暗处,D瓶内的生物死亡最快。光合作用需要利用光能,因此水草在黑暗中无法光合作用,也就无法释放氧气,而瓶子又是封闭状态,相比其他瓶子,D瓶中消费者数量最多,氧气消耗量最快,最终缺氧导致生物死亡。</p><p>(4)小明要研究小虾对水草生长的影响,就要设置以小虾为唯一变量的对照组,因此最好选择A和B两个生态瓶进行观察比较。同理,如果他选择了A、D两个生态瓶做实验,D瓶中有小虾,螺蛳,小鱼等,此时变量不唯一,螺蛳会吃水草,小鱼会吃小虾,这些都会给实验结果带来干扰,造成很大偶然性。</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师范大学附中七级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