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6 20:27:02

山东省菏泽市届九年级中考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含羞草的叶子如遇到触动,会立即合拢起来,触动的力量越大,合得越快,整个过程在几秒钟就完成,这种现象体现的生物的基本特征是</p><p>A. 生物能够完成反射活动    B. 生物具有应激性</p><p>C. 生物具有新陈代谢现象    D. 生物能够生长和发育</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生物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p><p>含羞草的叶子被碰后会合拢,会立即合拢起来,触动的力量越大,合得越快,整个过程在几秒钟就完成,表明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属于应激性。如植物的叶有向光性,根的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都属于应激性。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中图甲是一组目镜标有5 ×和10 ×字样,物镜标有10 ×和40 ×子样的镜头。图乙是在图甲中选用的一组能放大50倍的镜头组合所观察到的保卫细胞图像,欲将图乙视野中处于下方的保卫细胞移至视野中央放大200倍观察,下列操作错误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4/09/392492b9/SYS201905140907387188550435_ST/SYS201905140907387188550435_ST.001.png" width="358" height="14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将装片向下方移动,直下方的保卫细胞位于视野正中央</p><p>B. 目镜不需要换,转动转换器将物镜换成镜头 ③</p><p>C. 将显微镜的光圈调小,反光镜调成平面镜</p><p>D. 换成高倍物镜后,如果视野模糊,应调节细准焦螺旋</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本题主要考查的显微镜的使用基本技能方面的知识,只有熟练地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操作才能较容易地完成此类题目。由甲图可知:①②为目镜,目镜镜头越短,放大倍数越大;③④为物镜,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p><p>在观察物像时,物像移动的方向与标本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所以把视野直下方的物像移到正中央的话,玻片标本应往下方移动,故A正确;图乙是放大50倍的镜头组合所观察到的保卫细胞图象,说明目镜选用①放大5×,物镜选用④放大10×;若目镜不需要换,转动转换器将物镜换成镜头 ③放大40×,即可放大200倍,故B正确;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为了使视野变亮,应选择大光圈、凹面镜,故C错误;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因此换成高倍物镜后,如果视野模糊,应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故D正确。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骨髓移植能够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是因为健康人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能不断产生新的血细胞(如图),这一过程称为细胞的(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4/09/392492b9/SYS201905140907388430277588_ST/SYS201905140907388430277588_ST.001.png" width="407" height="11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细胞分裂    B. 细胞分化    C. 细胞生长    D. 细胞癌变</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中除一小部分保持分裂能力,大部分丧失了分裂能力,在生长过程中形态、结构、功能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出现了差异,这就是细胞的分化。</p><p>造血干细胞能不断产生新的血细胞,产生的血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形态、结构、功能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出现了差异,红细胞具有运输功能、白细胞具有防御保护功能、血小板具有止血凝血功能,这个过程称为细胞的分化。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苔藓植物的描述,正确的是:</p><p>A. 多为单细胞个体    B. 根具有吸水功能</p><p>C. 依靠孢子繁殖    D. 适应陆地生活能力强</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茎内无导管,叶内无叶脉,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据此答题。</p><p>苔藓植物多为多细胞个体,故A错误;苔藓植物有了茎、叶的分化,无根,只有假根,故B错误;苔藓植物依靠孢子繁殖,故C正确;苔藓植物的受精过程离不开水,适宜生活在阴湿的陆地,故D错误。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步骤可概括如下:①将盆栽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②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如图)置于阳光下照射;③一段时间后,摘下叶片进行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关于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4/09/392492b9/SYS201905140907391292603484_ST/SYS201905140907391292603484_ST.001.png" width="198" height="9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步骤①的目的是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p><p>B. 脱色的方法是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直接加热</p><p>C. 滴加碘液后,可观察到未遮光部分变成蓝色</p><p>D. 该实验能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p><p>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步骤①(将盆栽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故A正确;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而且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脱色的方法是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故B错误;未遮光部分有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滴加碘液后变蓝色;遮光部分缺乏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故C错误;叶片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遮光部分没有产生淀粉,该实验能证明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故D正确。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若将图中草鱼、青蛙、蜥蜴分为一类,则分类的依据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4/09/392492b9/SYS201905140907392373506302_ST/SYS201905140907392373506302_ST.001.png" width="544" height="12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体内有脊柱    B. 用肺呼吸    C. 生活在水中    D. 体温恒定</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脊椎动物的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p><p>图中涡虫、蜜蜂的体内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而草鱼、青蛙、蜥蜴的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可见若将图中草鱼、青蛙、蜥蜴分为一类,则分类的依据是体内有脊柱。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鹦鹉是人们喜爱的一种观赏动物,下列关于鹦鹉的说法,错误的是</p><p>A. 鹦鹉学舌属于后天性行为    B. 鹦鹉的生殖方式是卵生</p><p>C. 鹦鹉的呼吸方式是双重呼吸    D. 鹦鹉的主要遗传物质是DNA</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也称为后天性行为。</p><p>鹦鹉学舌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属于后天性行为,故A正确;鹦鹉是鸟类,生殖方式是卵生,故B正确;双重呼吸是鸟类特有的呼吸方式,大大提高供氧的效率,故C正确;染色体是指细胞核内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的结构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其中遗传信息在DNA(成双螺旋状)上,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故D错误。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关下列几幅图的表述,错误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4/09/392492b9/SYS201905140907396087587758_ST/SYS201905140907396087587758_ST.001.png" width="431" height="13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五种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    B. 甲乙细胞中都有线粒体</p><p>C. 丁类生物都营寄生生活    D. 生物戊可用于酿酒、制作馒头</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据图可知:甲是植物细胞,乙是动物细胞,丙是细菌,丁是病毒,戊是酵母菌。</p><p>丁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含遗传物质的内核组成,故A错误;动植物细胞中都有线粒体,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故B正确;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体内,故C正确;酵母菌经常被用于酿酒、制作馒头,故D正确。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如图表示人体血液流经血管a.b.c时,血液含氧量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4/09/392492b9/SYS201905140907399019443472_ST/SYS201905140907399019443472_ST.001.png" width="229" height="15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与a相比,c管壁厚,弹性大</p><p>B. b是身体各部分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p><p>C. a中的血液是动脉血</p><p>D. c可能是肺静脉</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根据图示中的血流方向及血液成分的变化,可以判定a段是主动脉,b段是组织细胞周围的细血管,c段是体静脉。</p><p>血液循环途径如图所示:</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4/09/392492b9/SYS201905140907399019443472_DA/SYS201905140907399019443472_DA.001.png" width="551" height="15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由图示可知,血液含氧量减少的是体循环过程。a是主动脉,c是体静脉。与c相比,a管壁厚,弹性大,故A正确;b段是组织细胞周围的细血管,故B正确;a段是主动脉,流动脉血,故C正确;根据图示中的血流方向及血液成分的变化,可以判定a段是主动脉,b段是组织细胞周围的细血管,c段是体静脉,故D错误。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激素在人体内的含量极少,但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下列由激素分泌不足而引起的疾病的选项是</p><p>①夜盲症     ②糖尿病    ③巨人症    ④呆小症    ⑤先天性愚型病  ⑥侏儒症</p><p>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③④⑥    D. ②⑤⑥</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分泌异常时会导致人体患相应的疾病,据此答题。</p><p>①夜盲症是由于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②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③巨人症是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④当幼年时期缺少甲状腺激素易患呆小症,患者智力低下、身材矮小,生殖器官发育不全。⑤先天性愚型病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遗传病。⑥侏儒症是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各项叙述,错误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4/09/392492b9/SYS201905140907403213926337_ST/SYS201905140907403213926337_ST.001.png" width="197" height="9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p><p>B. 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是1→2→3→4→5</p><p>C. 如2受到严重损伤,则无法形成感受</p><p>D. 该反射弧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图中结构:1感受器,2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5效应器。</p><p>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故A正确;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包括1感受器、2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和5效应器五部分。该反射活动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是1→2→3→4→5,故B正确;图中2传入神经受到严重损伤,不能将神经冲动传导到神经中枢,则无法形成感觉,故C正确;该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灰质内。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故D错误。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与血液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p><p>A. 成熟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p><p>B. 白细胞具有吞噬病菌,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p><p>C. 血浆能够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p><p>D. 贫血是指血浆中蛋白含量过少或红细绝数量过少</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血液由血浆、血细胞两部分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p><p>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其中成熟的红细胞和血小板无细胞核,白细胞有细胞核,故A错误;白细胞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血小板有凝血和止血过的作用,故B错误;血浆能够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故C正确;当血液中红细胞或是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时,就会出现贫血的症状,故D错误。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图是桃花部分结构示息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4/09/392492b9/SYS201905140907405765380642_ST/SYS201905140907405765380642_ST.001.png" width="204" height="15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桃花是两性花</p><p>B. 花粉管内有两个精子,桃花的受精方式属于双受精</p><p>C. 将来发育成种皮</p><p>D. 受精后形成受精卵,将来发育成胚</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图中1花粉,2子房,3胚珠,4花粉管,5卵细胞,6精子,看图结合题意答题。</p><p>桃花的每一朵花同时具雌蕊和雄蕊,是两性花,故A正确;当花粉落到雌蕊的柱头上后,在柱头黏液的刺激下,花粉粒萌发生成花粉管,花粉管内有2个精子,桃花属于被子植物,进行的是双受精,故B正确;2子房由胚珠和子房壁组成,经传粉受精后发育成果实,故C错误;6受精后形成受精卵,未来发育成种子中的胚,故D正确。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种子萌发条件的是    </p><p>①充足的光照      ②适宜的温度    ③肥沃的土壤     ④具有生命活力的胚      ⑤充足的空气</p><p>A. ②④⑤    B. ②③④    C. ②③⑤    D. ①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指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据此可以解答本题.</p><p>种子要想萌发必须满足的外界条件为: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以及种子不在休眠期。种子萌发除了水分外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种子本身,因此种子萌发与肥沃的土壤、光照等不是必需要条件。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植物生殖的叙述,错误的是</p><p>A. 通过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能够保持亲代的优良性状</p><p>B. 通过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p><p>C. 果树的扦插,.农作物的播种都属于有性生殖</p><p>D. 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能够短时间内大批量地培育出植物新个体</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无性生殖的关键在于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如嫁接、扦插、压条、克隆、组织培养等。</p><p>通过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能够保持亲代的优良性状,故A正确;通过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故B正确;果树的扦插属于无性生殖,农作物的播种属于有性生殖,而不是都属于有性生殖,故C错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能够短时间内大批量地培育出植物新个体,故D正确。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人体的生殖和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p><p>A. 男性的睾丸能产生精子和分泌激素</p><p>B. 女性的子宮是受精和胚胎发育的场所</p><p>C. 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取营养物质和氧气</p><p>D. 出现笫二性症与性激素有关</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卵巢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输卵管能输送卵细胞,是受精的场所。阴道是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p><p>睾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能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故A正确;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内结合成受精卵,完成受精作用。子宮是胚胎发育的场所,故B错误;胎儿所需要的养料和氧气是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产生的废物也是通过胎盘从母体排出,故C正确;进入青春期以后,随着性器官迅速发育,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男女会出现第二性征,故D正确。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p><p>A. 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p><p>B.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p><p>C. 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p><p>D. 人类起源于古代类人猿</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生物是不断进化的,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生物进化的原因是环境的变化;可结合生命的起源--化学进化论进行分析。</p><p>原始大气包括水蒸气、氢、氨、甲烷等,与现在大气主要的区别是没有氧气,故A正确;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因为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直接说明了古生物的结构或生活习性。因此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是化石证据,故B正确;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故C正确;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故D错误。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沙漠地区栽种的植物能防风固沙”,下列能体现出与此现象相同的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是</p><p>A. 南极企鹅的皮下脂肪很厚    B. 温带的野兔随季节换毛</p><p>C. 蚯蚓能疏松土嚷,提高土壤肥力    D. 秋冬季节,杨树落叶</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包涵三个方面:环境影响生物,生物能适应环境,生物也能影响环境。</p><p>在沙漠地区植树造林可以防风固沙,这个事例体现出生物对环境的影响。</p><p>南极企鹅的皮下脂肪很厚、温带的野兔随季节换毛和秋冬季节,杨树落叶都说明生物能适应环境。蚯蚓能疏松土嚷,提高土壤肥力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所以“沙漠地区栽种的植物能防风固沙”,能体现出与此现象相同的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是蚯蚓能疏松土嚷,提高土壤肥力。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途径是</p><p>A. 就地保护    B. 迁地保护</p><p>C. 加强法制管理    D. 禁止开发和利用动植物资源</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也是根本途径。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p><p>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也是根本途径,故A符合题意;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多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但不是有效的措施,故B不符合题意;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但不是最有效的措施,故C不符合题意;禁止开发和利用动植物资源不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途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的说法,错误的的是</p><p>A. 含有非自身基因的生物称为转基因生物</p><p>B. 基因能够在不同忡类的生物之间进行交流</p><p>C. 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定向改良动、植物品种</p><p>D. “多莉”的培育利用了基因工程原理</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动植物性状,培育新品种。也可以利用其它生物体培育出期望的生物制品,用于医药、食品等方面。</p><p>根据分析可知,转基因技术指的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DNA中的生物技术。因此转基因生物是含有非自身基因的生物,基因能够在不同忡类的生物之间进行交流,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定向改良动、植物品种,故ABC正确;克隆技术本身的含义是无性繁殖,即由同一个祖先的细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该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的基因彼此相同。所以小羊“多莉”的诞生属于克隆技术的应用,没用到基因工程原理,故D错误。故选D。</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某校生物科技活动小组的同学们在校内生态园内,开展了一系列植物栽培和科学探究活动。请分析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4/09/392492b9/SYS201905140907418687753573_ST/SYS201905140907418687753573_ST.001.png" width="144" height="11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同学们在透明的密闭温室里进行水稻种子的萌发及幼苗发育的研究,测得温室中的氧气浓度如图所示。</p><p>①温室中的水稻光合作用开始时间____________(填“早于”或“等于”或“晚于”)第10天。</p><p>②第10〜17天之间氧气浓度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p><p>(2)为了探究影响蔬菜产量的因素,同学们选择番茄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他们分别在三个温室中种植了同一品种的、生长状況相同的20株番茄幼苗,温室的湿度和二氧化碳条件的控制情况如下表所示(毎个温室的光照、土壤、水分等条件均相同):</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4/09/392492b9/SYS201905140907418687753573_ST/SYS201905140907418687753573_ST.002.png" width="554" height="8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4/09/392492b9/SYS201905140907418687753573_ST/SYS201905140907418687753573_ST.003.png" width="229" height="12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为研究温度对番茄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他们应选择______(填标号)两组进行对照试验。</p><p>②温室A中的番茄幼苗比温室B中的番茄幼苗长的快,说明___________是影响幼苗光合作用的因素。</p><p>(3)为了提高移栽幼苗的成活率,同学们对移狭的幼苗及时浇水,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____________,其吸收的水分通过_____运输到其他部位。</p><p>(4)温室的塑料棚内出现了大量水珠,为验证其中一部分来自番茄植株的蒸腾作用,右图是两位同学分别设计的实验装置。你认为合理的是____(填装置标号)。</p></div></div>
<div><p>【答案】早于    幼苗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大于幼苗(和其他微生物)呼吸消耗的氧气    A.C    二氧化碳浓度    (根尖的)成熟区    导管    </p><p>【解析】</p><p>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释放出氧气并储存能量的过程叫光合作用。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实验以温度、二氧化碳的浓度为变量设置了两组对照实验:A与B以二氧化碳的浓度为变量构成一组对照实验;A与C以温度为变量构成一组对照实验。根的主要结构在根尖。根尖的结构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也称根毛区。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活的植物体内通过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散失到植物体外的大气中的过程。</p><p>(1)图中前10天,呼吸作用占优势,消耗氧气,导致氧气浓度减小,第10天时氧气浓度最小,说明在第10天时光合作用速度与呼吸作用速度相等,第10天后光合作用占优势,幼苗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大于幼苗(和其他微生物)呼吸消耗的氧气,导致氧气浓升高。</p><p>①温室中的水稻光合作用开始时间早于第10天。</p><p>②、第10〜17天之间氧气浓度增加的原因是幼苗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大于幼苗(和其他微生物)呼吸消耗的氧气。</p><p>(2)①要“探究温度对萝卜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温度,因此他们应选择A、C两组进行对照实验。</p><p>②要探究二氧化碳浓度对萝卜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唯一不同的变量是二氧化碳。而A、B两组实验中的变量二氧化碳浓度。</p><p>(3)根的主要结构在根尖。根尖的结构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也称根毛区。内部某些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逐渐消失,这些细胞上下连接,中间失去横壁,形成导管。导管具有运输作用,增强对水分与无机盐的吸收。</p><p>(4)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进行,我认为实验设计更合理的是A图,因为A塑料袋出现的水珠肯定来自植株的蒸腾作用,B装置的塑料袋连同花盆一起罩住了,这样,塑料袋内壁上的水分不能排除花盆土壤中水分的蒸发。</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两年来暴走成为菏泽市中、青年人徒步锻炼身体的一种时尚,这种积极的户外健身方式,体现了一种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下面图甲中A〜E是保证人体各項活动顺利逬行的一些重要器。图乙是关节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4/09/392492b9/SYS201905140907421519932210_ST/SYS201905140907421519932210_ST.001.png" width="506" height="25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暴走运动需要氧气,人体通过肋间肌和膈肌的收缩与舒张,实现了___________的气体交换。空气中的氧气进人A后,通过气体的_______作用进人血液.并由血液中的红细胞来运输到各组织细跑。</p><p>(2)暴走运动需要能量。C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其内表面有___________,大大增加了与食物的接触面积,利于消化和吸收.主要供能物质糖类中的淀粉消化后的终产物______被C吸收进人血液,最终到组织细胞氧化分解,为运动提供能里。</p><p>(3)吸收后的营养物质.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D,需要最先进人E的哪个腔?_______。(填标号)。</p><p>(4)运动能使关节更加牢固和灵活。关节的灵活性与图乙中的[   ]_____和________内的滑液有关。</p><p>(5)暴走时会出现汗夹背,皮肤发红的现象,这说明B具有_____________功能。图甲所示器官中,除B外,与代谢废物的排出相关的还有_____________(填字母)。</p></div></div>
<div><p>【答案】肺泡与外界环境    扩散    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或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    右心房    葡萄糖    2关节软骨    关节腔    排泄和调节体温    A、D    </p><p>【解析】</p><p>图甲中A是肺,B是皮肤,C是小肠,D是肾脏,E是心脏。心脏有四腔,1左心房,2左心室,3右心房,4右心室。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排泄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关节是指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连接,一般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着关节软骨。图乙中的1关节头,4关节囊,5关节腔,3关节窝,2关节软骨。</p><p>(1)肺泡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叫做肺的通气,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引起的。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扩散到血液中,由红细胞运输到组织细胞。因此,暴走运动需要氧气,人体通过肋间肌和膈肌的收缩与舒张,实现了肺泡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空气中的氧气进人A后,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进人血液.并由血液中的红细胞来运输到各组织细跑。</p><p>(2)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小肠约长约5~6m,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小肠中有很多消化腺,能分泌消化液,是与小肠的消化功能相适应的。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在口腔中淀粉被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初步分解为麦芽糖,胃内不消化淀粉,再经胃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最终在小肠内以葡萄糖的形式被小肠绒毛吸收进入血液。因此,暴走运动需要能量。C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其内表面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或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与食物的接触面积,利于消化和吸收.主要供能物质糖类中的淀粉消化后的终产物葡萄糖被C吸收进人血液,最终到组织细胞氧化分解,为运动提供能里。</p><p>(3)葡萄糖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后,经下腔静脉首先进入3右心房。</p><p>(4)图乙中的1关节头,4关节囊,5关节腔,3关节窝,2关节软骨。关节软骨能够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缓冲运动时的震荡;关节腔内有关节囊内壁分泌的滑液,可以润滑关节软骨。关节的灵活性与2关节软骨和5关节腔内的滑液有关。因此,运动能使关节更加牢固和灵活。关节的灵活性与图乙中的2关节软骨和关节腔内的滑液有关。</p><p>(5)皮肤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当外界气温较高时,皮肤内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散热量增多,与此同时,汗腺分泌汗液增多,通过汗液蒸发散失的热量也多;外界气温较低时,皮肤内的大多数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通过皮肤散发的热量减少,与此同时,汗腺分泌汗液减少,通过汗液的蒸发散失的热量也减少;皮肤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汗腺分泌的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还含有少量的尿素和无机盐等,皮肤还具有排泄作用。暴走时会出现汗夹背,皮肤发红的现象,这说明B具有排泄和调节体温功能。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甲图中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A呼吸系统呼出气体(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D泌尿系统排出尿液(水、无机盐和尿素)、B皮肤排出汗液(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因此甲图中标明的排泄途径处B外,还有A、D两条。</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春天气候多变,是呼吸道疾病多发季节。2017年春节前后,菏泽市各个县区的许名免疫力低下的老年人,因流行性感冒而引发重症肺炎。此次肺炎多为细菌性肺炎,也有一些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医生根据不同的病原体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请问答下列相关问题。</p><p>(1)细菌与真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別是_________。</p><p>(2)将流感病人及时送到医院进行治疗,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______________。</p><p>(3)医生在给患严重肺炎的老年人治疗过程中,使用两种成两种以上的抗生以素,以避免单独使用一种抗生素导致致病菌对该药产生抗药性,使治疗效果不佳,从遗传学角度分析,之所以能够产生抗药性的主要原因是致病菌发生了_____________。</p><p>(4)患者家属一到病房就带上口罩,这属于____________反射。</p><p>(5)接种某流感疫苗后,之所以能够有效预防该流感疾病,原因是体内产生了一种能够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物质,这种物质被称为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    控制传染源    变异    条件    抗体    </p><p>【解析】</p><p>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者。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p><p>(1)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因此细菌与真菌的根本区别在于真菌具有成形细胞核,而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p><p>(2)传染病人属于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属于传染源,因此某医院接收一位传染病人后,及时隔离并立即开始治疗。这一过程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控制传染源。</p><p>(3)“联合”用药是指在治疗过程中,需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生素,以避免单独使用一种抗生素导致结核杆菌在短期内对该药产生耐药性,致使治疗失败。从遗传学分析,之所以能够产生抗药性的主要原因是结核杆菌发生了变异。</p><p>(4)患者家属一到病房就带上口罩,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条件反射。</p><p>(5)接种流感疫苗后,之所以能够有效预防流感的原因是,在体内淋巴细胞产生了一种能够抵抗流感病毒的特殊物质,在免疫学上,被称为抗体。</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遗传学家之所以常常选用果蝇为实验材料,是因为果蝇具有繁殖周期短、繁殖能力强,染色体数目少等特点。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问题:</p><p>(1)1910年5月,遗传学家摩尔根在红眼的果蝇群体中发现了一只异常的白眼雄性果蝇,究其根本原因是基因发生了改变,由此说明基因是______________的基本单位。</p><p>(2)果蝇体细胞中有四对染色体,其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同,由X、Y染色体决定,请写出雄果蝇生殖细胞的染色体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3)果蝇的灰身与黑身由一对基因控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一对灰身果蝇交配后产下的子代果蝇性状及数量如图所示(图甲表示果蝇体色的遗传,图乙表示子代的数量关系)。</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4/09/392492b9/SYS201905140907428746370790_ST/SYS201905140907428746370790_ST.001.png" width="346" height="16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由上图可知,_________________是隐性性状。</p><p>②理论上讲,子代中基因组成为Bb的个体占子代灰身果蝇的百分百比为_________。</p><p>(4)果蝇在发育是变态发育,其发育过程是__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p></div></div>
<div><p>【答案】控制生物性状    3条+X或3条+Y    黑身    66.7%    卵→幼虫→蛹→成虫    </p><p>【解析】</p><p>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幼虫与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蝶、蚊、蝇、菜粉蝶、蜜蜂,蚕等。</p><p>(1)自然界中的野生果蝇眼色通常是红色(显性)的。1910年遗传学家摩尔根进行果蝇眼色的遗传实验时,偶然发现了1只白眼雄果蝇,原因是基因发生改变,说明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p><p>(2)已知果蝇体细胞中含有4对染色体,其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同,由X、Y染色体决定,则雄性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3对+XY(或6+XY)。则雄性果蝇生殖细胞的染色体组成3条+X或3条+Y。</p><p>(3)①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子代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从图甲中看出,一对灰身果蝇交配后产下的子代有黑身的,表明灰身显性性状,黑身是隐性性状。</p><p>②“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则黑身的基因型是bb,因此亲代果蝇遗传给子代黑身果蝇的基因一定是b,所以亲代果蝇的基因组成是Bb,遗传图解如图:</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4/09/392492b9/SYS201905140907428746370790_DA/SYS201905140907428746370790_DA.001.png" width="333" height="13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  从图中看出,子代灰身果蝇的基因组成是BB或Bb.其中Bb的个体占子代灰身果蝇的百分百比为⅔,即66.7%。</p><p>(4)果蝇的发育过程都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幼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成虫显著不同,属于完全变态发育。</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我市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同学对某农田生态系统进行调查后绘出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4/09/392492b9/SYS201905140907431409872352_ST/SYS201905140907431409872352_ST.001.png" width="205" height="14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蛇在最短的食物链中属于______________级消费者。</p><p>(2)如果用被重金属污染的水浇灌农田,一段时间后,该食物网中体内重金属含量最高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3)该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p><p>(4)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农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弱,根本原因是__。</p><p>(5)到了农作物收获季节,政府部门常常在道路两旁、田间地头打出标语“严禁焚烧秸秆”。但有少数人不听劝告,仍在农田里焚烧秸秆。从生态方面分析,这种做法的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次    蛇    向流动、逐级递减    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    造成大气污染,浪费资源等    </p><p>【解析】</p><p>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物质、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p><p>(1)在最短的食物链中蛇吃初级消费者田鼠,因此蛇在最短的食物链中属于次级消费者。</p><p>(2)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逐级积累,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图中营养级最高的是蛇,如果用被重金属污染的水浇灌农田,一段时间后,该食物网中体内重金属含量最高的生物是蛇。</p><p>(3)能量在流动过程中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散失,还有一部分流向分解者,因此该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传递的效率是10~20%。</p><p>(4)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农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弱,根本原因是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p><p>(5)到了农作物收获季节,政府部门常常在道路两旁、田间地头打出标语严禁焚烧秸秆,但有少数人不听劝告,仍在农田里焚烧秸秆。从生态方面分析,这种做法的危害是造成大气污染,浪费资源等。</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山东省菏泽市九级中考生物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