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四中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对“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描述的自然现象解释不科学的是( )</p><p>A. 温度影响植物何时开花 B. “山寺桃花”适应了“山寺”的环境</p><p>C. “人间”属于生物因素 D. “山寺“属于非生物因素</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解答时可以从环境特点和生物的关系方面来切入。</p><p>A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温度,“山寺桃花”适应了“山寺”的环境,AB正确。</p><p>CD、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非生物因素温度对植物的分布有着重要影响。“人间”、“山寺”属于非生物因素,C错误,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某种生物受精卵分裂和分化过程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5/25/19/f612dc57/SYS202005251952449153905462_ST/SYS202005251952449153905462_ST.001.png" width="479" height="18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细胞核中的DNA数量在c细胞和受精卵中不相等</p><p>B.a、b、c三种细胞继续分裂可产生更多的细胞</p><p>C.该生物进行分裂生殖</p><p>D.①过程表示细胞分裂,②过程表示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A. 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过程中染色体数目不变,因此胞核中的DNA数量在c细胞和受精卵中相等,而不是不相等,A错误。</p><p>B. 细胞分化后大部分失去了分裂能力,因此a、b、c三种细胞不能继续分裂产生更多的细胞,B错误。</p><p>C. 从图中看出该生物是多细胞生物,因此该生物不能进行分裂生殖,C错误。</p><p>D. ①过程中只有细胞数目的增加,细胞的形态结构没有发生变化,因此①过程表示细胞分裂,②过程中细胞的数目增多,而且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变化,因此②过程表示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D正确。</p><p>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种子在实验和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p><p>A. 春耕播种时,应该挑选粒大饱满且度过休眠期的种子</p><p>B. 观察菜豆种子的结构时,应该用显微镜直接观察胚芽</p><p>C. 保存种子时适当降低温度、保持环境干燥,增加氧气含量</p><p>D. 燃烧的蜡烛伸入装有萌发种子的密闭容器中熄灭,原因是容器内二氧化碳增多</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1)种子的萌发的外界条件为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且不在休眠期。</p><p>(2)胚是种子的主要结构,它包括子叶、胚芽、胚轴、胚根四部分。</p><p>(3)延长种子寿命,就要想方设法抑制种子的呼吸作用。因为只有抑制了它的呼吸作用,才能使种子中的有机营养物质被分解的慢,从而能长时间保存足够的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p><p>(4)呼吸作用: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p><p>A、春耕播种时,选择粒大饱满且度过休眠期的种子,是因为这样的种子胚的结构完整,其中含有较多的营养物质,可使种子萌发时有充足的营养,萌发出的幼苗更茁壮,A正确。</p><p>B、显微镜是用来观察非常微小物体的结构,如细菌,动植物细胞等;观察菜豆种子的结构时,将其对半分开,便可进行观察,因此不需要显微镜观察菜豆种子的结构特点,B错误。</p><p>C、干燥、低温、减少保存环境中的氧气可以有效的抑制种子的呼吸作用,有利于种子的保存,而增加氧气的环境中种子的呼吸作用强,不利于种子的保存,C错误。</p><p>D、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里面的氧气被萌发的种子吸收消耗了,因此燃烧的蜡烛伸入装有萌发种子的密闭容器中熄灭,原因是容器内氧气减少,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制备抗蛇毒素毒素血清时,需要将减毒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所用蛇毒、抗蛇毒毒素血清分别是( )</p><p>A. 非特异性免疫 抗原 抗体</p><p>B. 特异性免疫 抗体 抗原</p><p>C. 非特异性免疫 抗体 抗原</p><p>D. 特异性免疫 抗原 抗体</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当病原体或异物侵入机体时,免疫系统发生一系列反应,产生一种抵抗该异物的特殊蛋白质:抗体,而引起免疫反应产生抗体的物质称为抗原。</p><p>从获得途径来看,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大多数病原体有防御功能的免疫;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的免疫。由分析可知将减毒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则这种蛇毒相当于抗原;其产生的抗体只对蛇毒起作用,对其他病原体无效,可见其免疫作用是后天获得的,特定的,有针对性的,因此是特异性免疫,抗蛇毒毒素血清属于抗体。D正确,ABC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将低产抗倒伏小麦与高产易倒伏小麦杂交,经逐代选择,得到了能稳定遗传的高产抗倒伏小麦,这种方法改变了小麦的( )</p><p>A. 基因的数目 B. 基因的组成 C. DNA的结构 D. DNA的数目</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利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的方法有多种,人类应用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可遗传变异来培育生物新品种。</p><p>高产易倒伏小麦与低产抗倒伏小麦杂交选育出高产抗倒伏小麦是利用了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使基因重组,产生稳定的、可以遗传的、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属于杂交育种,这种育种方法能够成功是因为从根本上改变了小麦的遗传物质,即基因的组成。</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中,科学的流程是</p><p>A. 配制培养基→接种→髙温灭菌→冷却→恒温培养</p><p>B. 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冷却→接种→恒温培养</p><p>C. 配制培养基→冷却→高温灭菌→接种→恒温培养</p><p>D. 配制培养基→髙温灭菌→接种→冷却→恒温培养</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因此首先要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可以用牛肉汁加琼脂熬制;然后把培养基和所有用具进行高温灭菌,以防杂菌对实验的干扰;为防止高温杀死细菌、真菌,要等冷却后,再进行接种;接种后放在温暖的地方进行恒温培养。注意:定期观察并详细记录实验现象</p><p>培养细菌或真菌,应先配制好培养基,并对培养基及其培养皿等材料用具进行高温灭菌;待培养基冷却后,将细菌或真菌接种在培养基表面,进行恒温培养。故B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吃过酸梅的人有时看到酸梅也会分泌较多唾液,对此现象分析错误的是</p><p>A. 此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p><p>B. 这是出生后通过经验积累形成的复杂的反射</p><p>C. 酸梅的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p><p>D. 唾液腺是这种反射活动的效应器</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1)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br />简单反射是指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如缩手反射、眨眼反射、排尿反射和膝跳反射等。它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脊髓、脑干)参与即可完成。<br />(2)复杂反射(条件反射)<br />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例如,同学们听到上课铃声会迅速走进教室;行人听到身后的汽车喇叭声,就会迅速躲避等。复杂反射(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因此,复杂反射(条件反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而且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p><p>吃过酸梅的人有时看到酸梅也会分泌较多唾液,此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A正确;<br />吃过酸梅的人有时看到酸梅也会分泌较多唾液,这是出生后通过经验积累形成的复杂的反射,B正确;<br />酸梅色泽不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而是刺激感受器,通过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进而引起唾液分泌,C错误;<br />唾液腺是这种反射活动的效应器,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种果蝇的变异个体在21℃的气温下生存能力很差,但是当气温上升到25.5℃时,此变异个体的生存能力大大提高,这说明( )</p><p>A. 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p><p>B. 这种变异是单纯由环境引起的</p><p>C. 变异的有利或有害取决于环境条件</p><p>D. 环境条件的变化对变异个体都是有害的</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在性状上的差异。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p><p>一种果蝇的变异个体在21℃的气温下生存能力很差,表明这种变异是不利变异;但是当气温上升到25.5℃时,此变异个体的生存能力大大提高,表明该变异又成了有利变异。因此,一种果蝇的变异个体在21℃的气温下生存能力很差,但是当气温上升到25.5℃时,此变异个体的生存能力大大提高,这说明变异的有利或有害取决于环境条件,C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小明最近到医院体检,体检报告的肝功能检验结果显示,乙肝抗原呈阴性(表示“没有”),乙肝抗体呈阳性(表示“有”)。他从未注射过乙肝疫苗,对此结果的合理解释是</p><p>A. 小明体内有乙肝抗体,是因为小明曾感染过乙肝病毒并痊愈了</p><p>B. 小明体内有乙肝抗体,一定是小明母亲怀孕时传递给他的</p><p>C. 小明体内没有乙肝病毒,是因为小明从未感染过乙肝病毒</p><p>D. 小明体内没有乙肝病毒,是因为乙肝病毒不能侵入到人体内</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1)抗原能引起人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抗原是外来的,而不是自身的,如病菌、病毒和其他的病原微生物、异体血液和某些药物都是抗原。<br />(2)抗体<br />①概念:指受到抗原刺激后产生的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且具有特殊抗病能力的蛋白质(免疫球蛋白)。这种具有免疫功能的蛋白质存在于血液、淋巴和组织液中。<br />②特点:抗体是人体自身产生的,保护人体自身的蛋白质。</p><p>小明最近到医院体检,体检报告的肝功能检验结果显示,乙肝抗原呈阴性(表示“没有”),乙肝抗体呈阳性(表示“有”)。由于他从未注射过乙肝疫苗,说明小明体内有乙肝抗体,是因为小明曾感染过乙肝病毒并痊愈了。</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p><p>A. 绿色植物释放的氧气都是在叶绿体内产生的</p><p>B. 叶绿体中没有遗传物质</p><p>C. 叶绿体将光能储存在它制造的有机物中</p><p>D. 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大量吸收绿光</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叶绿体是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场所。<br />(2)呼吸作用是细胞将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p><p>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释放出氧气,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就在叶绿体,所以,绿色植物释放的氧气都是在叶绿体内产生的,A正确;<br />植物属于真核细胞,其遗传物质主要是DNA,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但植物的叶绿体、线粒体中也有少量的DNA,B错误;<br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不是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C错误;<br />叶绿素中的色素吸收的绿光最少,反射的多,所以叶绿体呈现绿色,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据图1和图2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10/08/08/9f421518/SYS201910080806512828168093_ST/SYS201910080806512828168093_ST.001.png" width="343" height="12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若图1表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关系,则D代表分解者</p><p>B. 若图2表示生物圈中的碳循环,则C代表二氧化碳</p><p>C. 若去掉箭头①,则图1的剩余部分可表示A、B、C、D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网</p><p>D. 若图1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则它们的种类越多,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p><p>(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p><p>(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p><p>A、“若图1表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关系”,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残体都能被分解者分解,图中ABC都有箭头指向D,表示ABC能被D分解利用,则D代表分解者,正确;</p><p>B、“若图2表示生物圈中的碳循环”,植物、动物的呼吸作用以及细菌、真菌的分解作用都产生二氧化碳,图中ABC都有箭头指向D,表示ABC都能产生D二氧化碳,则C不能代表二氧化碳,错误; </p><p>C、“若去掉箭头①”,D可能是消费者,因此图1的剩余部分可表示A、B、C、D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网,正确; </p><p>D、若图1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则它们的种类越多,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正确。 </p><p>故选:B。</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图甲和图乙表示A、B、C三种食物中一些营养物质含量的相对值。据图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5/25/19/f612dc57/SYS202005251952451095952567_ST/SYS202005251952451095952567_ST.001.png" width="538" height="21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据图甲判断,A、B、C三种食物中,经常食用食物_____易使人患高血脂症;正在发育的儿童应多食用食物_____。</p><p>(2)据图乙可知,食物_____适合坏血病患者食用;食物_____有助于防治夜盲症;食物_____有利于预防佝偻病。</p><p>(3)下表为某人某天摄入800克A、B、C三种食物和1200毫升水后其消化腺大致分泌消化液的数量:</p><p>消化腺大致分泌的消化液的数量</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463.5pt;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8.75pt"><td style="width:78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62pt; vertical-align:middle"><p>唾液</p></td><td style="width:85.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62pt; vertical-align:middle"><p>胃液</p></td><td style="width:83.2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62pt; vertical-align:middle"><p>肠液</p></td><td style="width:72.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62pt; vertical-align:middle"><p>胆汁</p></td><td style="width:83.2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62pt; vertical-align:middle"><p>胰液</p></td></tr><tr style="height:18.75pt"><td style="width:78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62pt; vertical-align:middle"><p>1500毫升</p></td><td style="width:85.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62pt; vertical-align:middle"><p>2000毫升</p></td><td style="width:83.2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62pt; vertical-align:middle"><p>1500毫升</p></td><td style="width:72.7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62pt; vertical-align:middle"><p>500毫升</p></td><td style="width:83.2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62pt; vertical-align:middle"><p>1500毫升</p></td></tr></table><p> </p><p> </p><p>①据上表计算,小肠内的消化液为_____毫升,其中能消化淀粉的消化液是_____。</p><p>②上述消化液对食物中的维生素_____(填“有”或“没有”)消化作用。</p><p>③消化液中的胆汁只对食物中的_____起消化作用。</p></div></div>
<div><p>【答案】A B C B A 3500 胰液和肠液 没有 脂肪 </p><p>【解析】</p><p>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食物中含有的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在消化液的作用下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消化道内的消化液有唾液、胃液、胰液、肠液、胆汁。</p><p>(1)分析柱形图可知,图甲中食物A含有丰富的脂肪,脂肪是人体的储能物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一般储存在皮下备用,因此,多吃含脂肪高的食物会造成脂肪堆积,易引起肥胖,使人患高血脂症。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重要的有机物之一,是构成细胞的重要物质,与人体的生长以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重要关系。分析柱形图可知,图甲中食物B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正在发育的儿童应多食用食物B。</p><p>(2)图乙中食物C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适合坏血病患者食用。图乙中食物B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能预防夜盲症(或皮肤干燥、干眼症)。图乙中食物A含有大量的维生素D,有利于预防佝偻病。</p><p>(3)①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故小肠内的消化液有(肠液)1500毫升+(胆汁)500毫升+(胰液)1 500毫升=3 500毫升,其中肠液、胰液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p><p>②维生素属于小分子的营养物质,可以被小肠直接吸收。因此消化液对食物中的维生素没有消化作用。</p><p>③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脂肪的消化。</p></div>
题型: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某生物兴趣小组欲探究某植物处于适宜且相对稳定的环境中,1小时内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及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设计了如图5装置进行实验。假设装符中的红墨水滴每移动1个单位,装置内的氧气增加或减少1克。请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5/25/19/f612dc57/SYS202005251952453316422597_ST/SYS202005251952453316422597_ST.001.png" width="219" height="18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探究此植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时,烧杯中应加入_____(填“清水”或“氢氧化钠溶液”),将装罝置于_____条件下并将幵关关闭,1小时后装置中的红墨水滴向_____移动,原因是_____。红墨水滴移动了2个单位,可以计算出该植物1小时内呼吸作用消耗了_____克氧气。</p><p>(2)另取相同装置,置于和(1)相同温度下,向烧杯中加入某种化学试剂,使装置内二氧化碳的量保持相对稳定,将装置置于充足光照条件下使该植物光合作用强度_____(填“大于”或“小于”)呼吸作用强度。将开关_____,1小时后装置中的红墨水滴向_____移动,移动了10个单位。</p><p>(3)结合(1)、(2)可计算出该植物1小时内光合作用产生了_____克氧气。</p></div></div>
<div><p>【答案】氢氧化钠溶液 黑暗/无光 左 植物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2 大于 关闭 右 12 </p><p>【解析】</p><p>本题考查以气体变化探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p><p>(1) 探究此植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时,在烧杯中加入NaOH溶液,吸收容器中原有的二氧化碳以及植物呼吸作用过程中释放的二氧化碳;将装置置于遮光(黑暗)且密闭条件下,是为让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能进行光合作用。1小时后装置中的红墨水滴向左移动,原因是植物在黑暗下只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而释放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气体体积减少。题干中已假设“装置中的红墨水滴每移动1个单位,装置内的氧气增加或减少1克”,因此,实验(1) 红墨水滴移动了2个单位,可以计算出该植物1小时内呼吸作用消耗了2克氧气。</p><p>(2) 测定净光合作用强度时,整个装置必须密闭(即开关关闭)且置于光照充足条件下,目的是防止气体进出影响实验结果。气体增加的原因是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比之因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多,所以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水滴向右移动。</p><p>(3)题干中假设“装置中的红墨水滴每移动1个单位,装置内的氧气增加或减少1克”。由(1)可知,该植物1小时内呼吸作用消耗了2克氧气。由(2)可知,此时,该植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且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又知“1小时后装置中的红墨水滴向右移动,移动了10个单位”,即1小时后装置内的氧气增加10克;由上可知:该植物1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植物1小时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10克,即该植物1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10克+2克=12克。</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表示人体内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9/10/539ebe1a/SYS201904191042083378973255_ST/SYS201904191042083378973255_ST.001.png" width="511" height="10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中所示过程中包含反射,此反射的类型属于____________,其中下丘脑作为反射弧结构的_______________参与此反射活动。</p><p>(2)与饱食状态下相比较,饥饿状态下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________。</p><p>(3)胰岛分泌的胰岛素通过_____________运输到全身各处。</p><p>(4)从图中可以看出,血糖浓度保持相对稳定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共同调节的结果。</p><p>(5)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激素,不仅有胰岛素,甲状腺激素也是其中的一种,小王欲探究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做了如下实验:请依据方法步骤把相应的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补充完整。</p><p>方法步骤:Ⅰ选取生长发育相似的20只蝌蚪均分为甲、乙两组。</p><p>Ⅱ甲组蝌蚪破坏甲状腺并做标记,乙组蝌蚪不做任何处理;</p><p>Ⅲ甲、乙两组蝌蚪放在不含甲状腺激素的水中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甲、乙两组蝌蚪的发育状况。</p><p>实验结果:甲组蝌蚪___________________,乙组蝌蚪正常发育成蛙。</p><p>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 简单反射 神经中枢 低 血液 神经系统 激素 停止发育 甲状腺激素促进蝌蚪的发育</p><p>【解析】(1)图中所示过程中包含反射的神经中枢在下丘脑,不在大脑,所以此反射的类型属于简单反射,其中下丘脑作为反射弧结构的神经中枢参与此反射活动。<br />(2)饱食状态时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增加,胰岛素分泌增多,因此“与饱食状态下相比较”,饥饿状态下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低。<br />(3)胰岛分泌的胰岛素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br />(4)“从图中可以看出”,血糖浓度保持相对稳定是神经调节和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br />(5)“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激素,不仅有胰岛素,甲状腺激素也是其中的一种,小王欲探究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做了如下实验:请依据方法步骤把相应的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补充完整”。<br />方法步骤:“Ⅰ选取生长发育相似的20只蝌蚪均分为甲、乙两组”。<br />“Ⅱ甲组蝌蚪破坏甲状腺并做标记,乙组蝌蚪不做任何处理”;<br />“Ⅲ甲、乙两组蝌蚪放在不含甲状腺激素的水中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甲、乙两组蝌蚪的发育状况”。<br />实验结果: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生长发育,甲组蝌蚪破坏甲状腺导致缺乏甲状腺激素,其变态发育不能完成,因此甲组蝌蚪停止发育,”乙组蝌蚪正常发育成蛙“。<br />实验结论:甲状腺激素促进蝌蚪的发育。</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