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6 20:19:42

广西河池市环江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北师大版)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描写了动物的哪些运动方式(    )</p><p>A.飞行、游泳&#xa0;B.跳跃、爬行&#xa0;C.飞行、行走&#xa0;D.跳跃、游泳</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动物因种类不同,生存环境各异,其运动方式也多种多样,有爬行、游泳、行走等。</p><p>在“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中,鹰的前肢变成翼,运动方式是飞行,鱼生活在水中,运动方式为游泳。</p><p>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引体向上是很多男同学比较喜欢的一项运动。请问在做引体向上将身体拉到最高位置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状态分别是(  )</p><p>A. 收缩、舒张    B. 收缩、收缩    C. 舒张、收缩    D. 舒张、舒张</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p><p>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每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例如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在做引体向上将身体拉到最高位置的过程中,肱二头肌收缩和肱三头肌分别是收缩和舒张,A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同学在运动时不小心发生了骨折,为了保证断骨的顺利愈合,你认为医生在给他做手术时,应特别保护的是</p><p>A.软骨层&#xa0;B.骨膜</p><p>C.骨质&#xa0;D.骨松质内的红骨髓</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骨的基本结构按从外到内的顺序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组成;骨膜内有血管、神经、成骨细胞,血管与骨的营养有关,成骨细胞可以产生新的骨质,与骨的长粗和骨的愈合有关;骨质包括骨松质和骨密质,前者呈海绵状,由许多片状的骨小梁交织而成,分布于骨的内部和长骨的两端。后者质地坚硬致密,主要分布于骨干,抗压力强;骨髓填充在骨髓腔和骨松质的空隙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胎、幼儿的骨髓全是红骨髓。成年之后,长骨骨干内的红骨髓逐渐被脂肪组织代替,称为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失血时有会转化红骨髓,造血功能又恢复。</p><p>骨的基本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组成,其中骨膜是紧密贴附在骨表面的一层致密结蹄组织膜,骨膜内含有神经和血管分布,起营养骨质的作用,神经还有 感觉的作用;骨膜内还有成骨细胞,成骨细胞可以产生新的骨质,与骨的长粗和骨的愈合有关,因此发生了骨折,需要特别保护的是骨膜。</p><p>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各图中表示动物先天性行为的是(    )</p><p>A.<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5/25/19/d037d06e/SYS202005251956281166813125_ST/SYS202005251956281166813125_ST.001.png" width="136" height="7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大山雀学着多喝牛奶</p><p>B.<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5/25/19/d037d06e/SYS202005251956281166813125_ST/SYS202005251956281166813125_ST.002.png" width="163" height="10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公鸡尝试绕道取食</p><p>C.<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5/25/19/d037d06e/SYS202005251956281166813125_ST/SYS202005251956281166813125_ST.003.png" width="147" height="12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失去雏鸟的红雀喂鱼</p><p>D.<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5/25/19/d037d06e/SYS202005251956281166813125_ST/SYS202005251956281166813125_ST.004.png" width="84" height="9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蚯蚓走迷宫</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p><p>(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p><p>ABD.大山雀学着多喝牛奶、公鸡尝试绕道取食、蚯蚓走迷宫,都是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属于后天性学习行为,ABD不符合题意。</p><p>C.失去雏鸟的红雀喂鱼,是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C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行为属于防御行为的是(  )</p><p>A.蝴蝶交尾</p><p>B.乌贼喷出“墨汁”</p><p>C.鸬鹚迁徙</p><p>D.两只雄盘羊为争夺配偶发生争斗</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防御行为: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p><p>A、蝴蝶交尾属于繁殖行为,A不符合题意。</p><p>B、乌贼喷出“墨汁”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是防御行为,B符合题意。</p><p>C、鸬鹚迁徙属于节律行为,C不符合题意。</p><p>D、两只雄盘羊为争夺配偶发生争斗属于攻击行为,D不符合题意。</p><p>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这一诗句分别描述了蛱蝶和蜻蜓的</p><p>A、防御行为、取食行为              B、防御行为、节律行为</p><p>C、取食行为、繁殖行为              D、繁殖行为、攻击行为</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迁徙行为 指某种鸟类每年春季和秋季,有规律的、沿相对固定的路线、定时地在繁殖地区和越冬地区之间进行的长距离的往返移居的行为现象。防御行为: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觅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穿花蛱蝶深深见,是蝶类在采食花粉,属于觅食行为;点水蜻蜓款款飞,是蜻蜓在产卵,体现了动物的繁殖行为。</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哪一项属于动物的领域行为(   )</p><p>A.山羚羊通过战斗产生领头羚羊</p><p>B.尺蠖的“丈量式“运动</p><p>C.野牛每隔20天左右要沿着一定路径排粪便</p><p>D.金钱豹把食物藏起来</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根据行为的功能将动物的行为分为迁徙行为、领域行为、繁殖行为、斗争行为、贮食行为等各种行为。领域是被动物所占有和保卫的空间(或区域),而动物占有和保卫领域的行为就叫做领域行为。</p><p>A.山羚羊通过战斗产生领头羚羊属于攻击行为,不符合题意。</p><p>B.尺蠖的“丈量式”运动是尺蠖的运动方式和特点,不属于领域行为,不符合题意。</p><p>C.野牛每隔20天左右要沿着一定路径排粪便是为了自己的生活环境等而占领地域的行为属于领域行为,符合题意。</p><p>D.金钱豹把食物藏起来是为了给自己提供食物,不属于领域行为,不符合题意。</p><p>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用观察法研究动物的行为,必须将动物置于</p><p>A、实验室里      B、家养状态下     </p><p>C、野外自然状态下    D、圈养笼子里</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①要有明确的目的;②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及时记录;③要有计划、要耐心;④要积极思考;⑤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C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共青团中央提出“阳光体育”﹣﹣“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目的就是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更好地生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p><p>A. 运动能使肌肉收缩,协调能力增强</p><p>B. 运动能使呼吸得到锻炼,促进肺活量增长</p><p>C. 运动能增强心脏的功能,促进血液循环</p><p>D. 饭后运动能使消化系统得到充分锻炼,增强消化系统的功能</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A、体育锻炼能促进血液循环,加强对骨骼肌的血液供应,从而使肌细胞获得更多的营养,A正确.</p><p>B、经过长期的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就能加强呼吸肌的收缩力量,扩大胸廓的活动范围,增多参与气体交换的肺泡数量.其结果是肺活量增大,呼吸功能加强.B正确</p><p>C、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心肌发达,搏动有力,每搏输出的血量比一般人的要大,在安静状态下的心率比一般人的慢.C正确</p><p>D、饭后立即剧烈运动,会使肌肉内的血流量增大,流经消化器官的血液减少,导致胃、肠蠕动减弱,消化腺的分泌功能降低,分泌的消化液减少,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D错误.</p><p>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谚语中隐含的食物链是(    )          </p><p>A.树→ 蝉 → 螳螂 →黄雀&#xa0;B.树→ 蝉 → 螳螂</p><p>C.蝉→ 螳螂→ 黄雀&#xa0;D.都不正确</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p><p>“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谚语描述的是生物间的捕食关系,具体为螳螂以蝉为食,黄雀以螳螂为食,但这里面只包含了动物,即消费者。要想使之成为一条完整的食物链,应从生产者开始,我们还知道蝉是以植物为食的。故此食物链应为:树(植物)→蝉→螳螂→黄雀。</p><p>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农田中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链。当地有群众大量捕捉青蛙贩卖,这样会造成的( )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4/19/06/a2840924/SYS202004190607298781797069_ST/SYS202004190607298781797069_ST.001.png" width="148" height="5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虫害严重,水稻减产&#xa0;B.老鼠增加,粮食减产</p><p>C.蛇的数量大大增加&#xa0;D.青蛙减少了,维持了生态系统的稳定</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1)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的,正是由于这种制约,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才会相对稳定,即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p><p>(2)题干中大量捕杀青蛙,使害虫的量增加,水稻的数量减少,水稻减少使老鼠因缺乏食物而减少,所以蛇也减少,另外大量捕杀青蛙也导致蛇因缺乏食物而减少,据此可以解答本题。</p><p>A、大量捕杀青蛙,害虫的数量增加,所以水稻虫害严重,导致水稻减产,A正确。</p><p>B、大量捕杀青蛙,使害虫的量增加,水稻的数量减少,水稻减少使老鼠因缺乏食物而减少,B错误。</p><p>C、捕杀青蛙,蛇因食物减少而减少,C错误。</p><p>D、由于生态平衡与生物的数量有关,数量越少生态平衡越不容易维持,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关我国动物资源及其保护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p><p>A.我国有许多闻名世界的特产珍稀动物,如:白暨豚、褐马鸡、金丝猴等</p><p>B.保护动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p><p>C.保护动物多样性,既要保护野生动物资源,更要保护珍稀和濒危动物。</p><p>D.为了更好的保护动物的多样性,应将所有濒危的动物转移到动物园和繁育中心里饲养和繁殖</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1)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p><p>(2)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在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制定了保护战略和不同的措施,如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和法制教育和管理。就地保护的主要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p><p>A.白鳍豚、金丝猴、褐马鸡、扬子鳄、大熊猫等是我国特产的珍稀动物,A正确。</p><p>B.保护动物多样性,并不是要禁止一切形式的猎杀、买卖和开发利用,而是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B正确。</p><p>C.保护动物实际就是保护它们所携带的基因库,既要保护珍稀和濒危的动物,也要保护对其他野生动物资源,C正确。</p><p>D.为了更好的保护动物的多样性,对濒危的动物种类可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保护或转移到动物园里饲养和繁殖,D错误。</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之所以能够奔跑、跳跃、活动自如,关键在于人有关节,关节使人体既能折叠弯曲又能伸展自如。根据关节结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5/25/19/d037d06e/SYS202005251956285941681592_ST/SYS202005251956285941681592_ST.001.png" width="202" height="22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写出各个部分的名称:②_______ ③________⑥________ </p><p>(2)________内有少量滑液,对关节起润滑作用。</p><p>(3)③是由_______组织膜构成。</p><p>(4)运动时若不小心用力过猛,常会造成④从⑤中脱出的现象,叫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关节腔    关节囊    关节面    关节腔    结缔    脱臼    </p><p>【解析】</p><p>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图中①关节软骨,②关节腔,③关节囊,④关节头,⑤关节窝,⑥关节面。</p><p>(1)图中①关节软骨,②关节腔,③关节囊,④关节头,⑤关节窝,⑥关节面。</p><p>(2)②关节腔由关节囊和关节面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内有少量滑液。滑液有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p><p>(3)②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包绕着整个关节,把相邻的两骨牢固地联系起来。囊壁的内表面能分泌滑液。在关节囊及囊里面和外面还有很多韧带,使两骨的连接更加牢固。</p><p>(4)运动时若用力过猛,常会造成关节头从关节窝中脱离出来的现象,这种现象叫作脱臼。</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螳螂是昼伏夜出的昆虫,科学家把螳螂放在实验室里,人为的把实验的白天和黑夜加以颠倒,大约经过一周后,螳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时间里出来活动,尽管这时实际上是白天,请分析说明:</p><p>(1)螳螂昼伏夜出,说明它具有_______行为,这是螳螂的________。(先天或后天学习行为)</p><p>(2)本实验说明,螳螂的这种行为受环境因素中_________因素的影响。</p><p>(3)根据螳螂的习性,你认为放毒或捕杀螳螂最佳时间是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节律    先天性行为    光    夜晚    </p><p>【解析】</p><p>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把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从行为所具有的适应性意义来看,动物的行为分为:取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迁徙行为、社会行为、节律行为等。<br />&#xa0;</p><p>(1)节律行为是动物随着日月的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的周期性有节律的行为,螳螂昼伏夜出,说明它具有昼夜节律行为,这是螳螂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br />(2)螳螂的昼夜节律行为在人为控制光的条件下能够发生改变,说明这种行为受光的影响。<br />(3)螳螂在夜晚活动,因此放毒或捕杀螳螂的最佳时间应该是夜晚。<br />&#xa0;</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5/25/19/d037d06e/SYS202005251956286982778774_ST/SYS202005251956286982778774_ST.001.png" width="279" height="21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该食物网中有________条食物链。</p><p>(2)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上看,该食物网中的生产者是_________,图中的所有动物可统称为__________。</p><p>(3)在这个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是___,最少的是____ 。</p><p>(4)请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p>(5)若大量捕杀狐狸,则会使____大量增加,导致_______________,最终会导致_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5    草    消费者    草    鹰    草 → 鼠→ 蛇 → 鹰    鼠和兔    草被吃光    这个草原生态系统被毁    </p><p>【解析】</p><p>(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p><p>(2)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p><p>(3)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p><p>(1)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图中食物链有: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共5条食物链,它们相互连接构成了食物网。所以该食物网中有5条食物链。</p><p>(2)草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该食物网中的生产者是草。蛇、兔、鼠、狐、鹰等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草为食,因此蛇、兔等各种动物是消费者。</p><p>(3)能量是沿着食物链流动并逐级递减的,因此在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低数量越多,营养级越高,数量越少。因此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第一营养级草,最少的生物是营养级最高的鹰。</p><p>(4)营养级越多,食物链越长,该食物网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草→鼠→蛇→鹰。</p><p>(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食物链中的生物是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一种生物数量的变化会导致其他生物数量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大量的捕杀狐狸后,鼠、兔由于天敌大量减少,食物充足就会大量繁殖,导致兔、鼠的数量短期内会增多,造成植被减少,从而导致草原生态系统被破坏。</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保护动物的多样性要在 _________物质、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环境三个层次上制定保护战略和采取保护措施。措施包括_________保护、__________保护和_____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遗传    物种    生态    就地    易地    法制教育和管理    </p><p>【解析】</p><p>(1)生物多样性保护动物的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p><p>(2)保护动物的多样性的措施: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和法制教育和管理。</p><p>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在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制定了保护战略和不同的措施,如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和法制教育和管理。</p><p>就地保护的主要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p><p>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人们还把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又叫易地保护,此外还建立了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p><p>另外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此外对破坏者还采取法制教育和处罚等等措施。</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不少昆虫有趋向光源的习性。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作出假设,并任选3-5种昆虫,如蚂蚁、蟋蟀、蚊子、蚕蛾、蟑螂等,设计实验探究:是不是所有昆虫都有趋光性。</p><p>(1)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3)实验步骤:</p><p>①取蚂蚁、蟋蟀、蚊子、蚕蛾、蟑螂各5只。</p><p>②把这5种昆虫放在一个暗室内,之后用一只小手电向这个暗室发出一明一暗的闪光,观察昆虫的情况。</p><p>③重复上述实验3~5次,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4)实验现象:蚊子、蚕蛾发现闪光,就向光飞过去,而蟋蟀、蚂蚁和蟑螂却没有一只趋向光源。</p><p>(5)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6)昆虫的趋光性属于_______行为。</p></div></div>
<div><p>【答案】所有的昆虫都有趋光性吗    不是所有的昆虫都有趋光性    要排除其他偶然因素的影响,使实验具有可信度    并不是所有昆虫都有趋光性。(一般蛾类和蚊子有趋光性)    先天性    </p><p>【解析】</p><p>本题考查的是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科学探究是指为了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通俗地说,就是让我们自己去发现问题。主动去寻找答案,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科学探究重在探索的过程,而不是只注重答案本身。</p><p>(1)提出的问题必须是具体的,明确的,根据题意,提出问题:所有的昆虫都有趋光性吗?</p><p>(2)作出的假设一般是符合客观事实的,所有根据生活经验作出的假设为:不是所有的昆虫都有趋光性。</p><p>(3)为了排除由偶然性引起的误差,重复实验3~5次的目的是避免偶然性,使结论更准确。</p><p>(4)把这5种昆虫放在一个暗室内,之后用一只小手电向这个暗室发出一明一暗的闪光,过了一段时间,蚊子、蚕蛾发现闪光,就向光飞过去,而蟋蟀、蚂蚁和蟑螂却没有一只趋向光源。所以得出的结论是:并不是所有的昆虫都有趋光性。</p><p>(5)人们利用灯光来捕捉或杀死它们,这种趋光性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广西河池市环江县八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北师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