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6 20:13:58

江西省鄱阳县第二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种子萌发条件的是    </p><p>①充足的光照      ②适宜的温度    ③肥沃的土壤     ④具有生命活力的胚      ⑤充足的空气</p><p>A. ②④⑤    B. ②③④    C. ②③⑤    D. ①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指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据此可以解答本题.</p><p>种子要想萌发必须满足的外界条件为: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以及种子不在休眠期。种子萌发除了水分外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种子本身,因此种子萌发与肥沃的土壤、光照等不是必需要条件。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图是桃花部分结构示息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4/09/392492b9/SYS201905140907405765380642_ST/SYS201905140907405765380642_ST.001.png" width="204" height="15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桃花是两性花</p><p>B. 花粉管内有两个精子,桃花的受精方式属于双受精</p><p>C. 将来发育成种皮</p><p>D. 受精后形成受精卵,将来发育成胚</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图中1花粉,2子房,3胚珠,4花粉管,5卵细胞,6精子,看图结合题意答题。</p><p>桃花的每一朵花同时具雌蕊和雄蕊,是两性花,故A正确;当花粉落到雌蕊的柱头上后,在柱头黏液的刺激下,花粉粒萌发生成花粉管,花粉管内有2个精子,桃花属于被子植物,进行的是双受精,故B正确;2子房由胚珠和子房壁组成,经传粉受精后发育成果实,故C错误;6受精后形成受精卵,未来发育成种子中的胚,故D正确。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时,张彬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9/09/77646813/SYS201905190917021410440049_ST/SYS201905190917021410440049_ST.001.png" width="466" height="14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甲是为了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B. 烧杯中的酒精可溶解叶绿素</p><p>C. 实验结论是绿叶在光下能制造淀粉    D. 叶片滴加碘液后遮光部分变蓝</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br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p><p>甲所示的为暗处理:实验前应将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昼夜,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这样才能说明检验的淀粉是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而不是原先储存的,A正确;叶绿素能够溶解在酒精中,烧杯中的酒精可溶解叶绿素,B正确;淀粉遇碘变蓝,加入碘液后叶片变蓝,可以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C正确;被黑纸片遮盖的部分没有变蓝色,见光部分变成蓝色,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豆浆中的养料主要来自于大豆种子的(  )</p><p>A. 胚芽    B. 胚根    C. 子叶    D. 胚乳</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根据子叶的数目将植物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大豆属于双子叶植物。</p><p>豆浆是有大豆做成的,其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和胚.胚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胚根将来发育成根,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将来发育成连接茎和根的部位,子叶肥厚,贮存营养物质.因此,豆浆的营养物质来着大豆种子的子叶.C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南瓜植株生长旺盛时,每天要从根吸收大量的水,其中大部分水的去向时(  )</p><p>A. 组成植物体    B. 留在植物体内    C. 蒸腾作用散失    D. 用于呼吸作用</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植物通过根吸收来的水大约只有1%被植物体利用,约99%都被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当中去了。</p><p>植物通过根吸收来的水大约只有1%被植物体利用,约99%都被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当中去了。这不是对水的一种浪费,蒸腾作用有其重要的意义。一是为植物吸收水分提供了向上的动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跟着一起被吸收和运输。二是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三是蒸腾作用能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使植物不至于在炎热的夏天被烤死。 四是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可见C合题意。<br />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做法不属于运用蒸腾作用原理的是(  )</p><p>A. 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枝叶    B. 对移栽后的植物进行遮阳</p><p>C. 对栽培的花卉适时松土    D. 选择阴雨天移栽植物</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水的水分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p><p>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农田及时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土壤板结,使得土壤颗粒之间的空隙变小,容的氧气就少,从而影响根的呼吸作用,不利于植物的生长,而ABD都是为了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9/09/77646813/SYS201905190917025314198581_ST/SYS201905190917025314198581_ST.001.png" width="199" height="10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杂食性的鸟与昆虫之间只有捕食关系</p><p>B. 能量沿着食物链(网)循环流动</p><p>C. 该食物网共有5条食物链</p><p>D. 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br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br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p><p>A、图中昆虫和杂食性鸟都以绿色植物为食,两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同时杂食性鸟以昆虫为食,两者之间存在捕食关系,A错误;<br />B、能量是沿着食物链依次传递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的、逐级递减的,并且是不循环的.&#xa0;B错误;<br />C、从图中可以看出该题中的食物链共有4条:分别是:绿色植物→吃草籽的鸟→鹰;绿色植物→鼠→鹰;绿色植物→昆虫→杂食性鸟→鹰;绿色植物→杂食性鸟→鹰,C错误;<br />D、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图示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因此每条食物链的起点生物都是绿色植物.所以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D正确.<br />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以下诗文或谚语与所蕴含的科学知识不相对应或表述错误的是(   )</p><p>A.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该食物链可以表示为“虾→小鱼→大鱼”</p><p>B. “谁家新燕啄春泥”其中缊含着动物的生殖行为</p><p>C.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p><p>D. “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间的竞争关系</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起始点是生产者,A错误;家燕在屋檐下筑巢是鸟类的生殖行为,B正确;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进入生态循环。所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C正确;草和豆苗共同争夺阳光、水分、养料等,所以“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间的竞争关系,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肯定不正确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3/09/5be27338/SYS201905130910385883453731_ST/SYS201905130910385883453731_ST.001.png" width="107" height="11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丙→丁→甲→乙</p><p>B. 甲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组成部分</p><p>C. 甲和乙是消费者,丁是分解者</p><p>D. 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则可能引起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减少</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在一个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其数量越少,图中丙的相对数量最多营养级别最低,属于生产者,丁次之属于初级消费者,甲再次之,属于次级消费者,乙属于第三级消费者。</p><p>由图可知,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丙→丁→甲→乙,A正确;食物链中生产者是最关键的组成部分,B错误;甲、乙和丁都是消费者,C错误;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则可能引起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减少,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p><p>A. 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两个部分组成</p><p>B. 生态系统能保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p><p>C.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且食物链食物网越复杂,其稳定性越强</p><p>D. 在生产者的体内,某有毒物质生物富集的浓度是最高的</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1)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br />(2)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p><p>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A正确;一个生态系统在一般情况下能保持相对平衡,是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B正确;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它自身结构特点,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C正确;有害物质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在生态系统的中,生产者的体内,某有毒物质生物富集的浓度是最低的,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沙漠地区栽种的植物能防风固沙”,下列能体现出与此现象相同的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是</p><p>A. 南极企鹅的皮下脂肪很厚    B. 温带的野兔随季节换毛</p><p>C. 蚯蚓能疏松土嚷,提高土壤肥力    D. 秋冬季节,杨树落叶</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包涵三个方面:环境影响生物,生物能适应环境,生物也能影响环境。</p><p>在沙漠地区植树造林可以防风固沙,这个事例体现出生物对环境的影响。</p><p>南极企鹅的皮下脂肪很厚、温带的野兔随季节换毛和秋冬季节,杨树落叶都说明生物能适应环境。蚯蚓能疏松土嚷,提高土壤肥力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所以“沙漠地区栽种的植物能防风固沙”,能体现出与此现象相同的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是蚯蚓能疏松土嚷,提高土壤肥力。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小组的同学观察下图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你认为哪些观点正确(    )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9/09/77646813/SYS201905190917027546875810_ST/SYS201905190917027546875810_ST.001.png" width="240" height="9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因为标杆不平衡,所以生态系统处于不平衡状态    </p><p>②此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是草→鼠→蛇</p><p>③在该生态系统中,草、鼠、蛇的数量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p><p>④在该生态系统中,草的数量最多  </p><p>⑤如果人们大量捕杀蛇,就会破坏生态平衡</p><p>A. ①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平衡,不是生物数量的恒定不变,如动物有迁入、有迁出,有死亡、有出生,各种生物的数量是变化的,又是相对稳定的,总会因系统中某一部分先发生改变,引起不平衡,然后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使其又进入新的平衡状态。正是这种从平衡到不平衡到又建立新的平衡的反复过程,推动了生态系统整体和各组成部分的发展与进化。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在食物链草→鼠→蛇→鹰中,大量杀鼠后会使蛇缺少食物而饿死,引起狐、鹰的数量发生巨大变化,当这种变化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打破平衡,破坏生态平衡的稳定性,使生态系统崩溃。</p><p>①物质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因为标杆不平衡,表示鼠的数量多,蛇的数量较少,鼠的营养级低数量多,蛇的营养级高数量少,符合物质流动的特点,所以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②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食物链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每一条食物链都应从生产者开始,只到没有其他消费者吃他为止,故此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是草→鼠→蛇;③在平衡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因此在该生态系统中,草、鼠、蛇的数量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④在该生态系统中,草位于食物链的首端,是食物链的开始,根据物质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表明在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草;⑤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限的,如果人们大量捕杀蛇,老鼠就会由于天敌减少而大量繁殖,老鼠吃草籽、啃食草根、挖洞破坏草原,老鼠过多,导致生态平衡被破坏。所以选项B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选项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是(  )</p><p>A. 大树底下好乘凉    B. 秋风扫落叶</p><p>C. 草盛豆苗稀    D. 春来江水绿如蓝</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树下氧气较多,因此大树下空气凉爽、湿润、清新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br />秋风扫落叶,是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风对生物的影响,B不符合题意;<br />“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因素草对生物豆苗的影响,草与豆苗,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C符合题意;<br />春来江水绿如蓝,是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藻类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玻片标本时,刮取细胞的部位和在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分别是( )</p><p>A. 口腔内侧壁、清水</p><p>B. 口腔内侧壁、0.9%生理盐水</p><p>C. 舌头表面、清水</p><p>D. 舌头表面、0.9%生理盐水</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滴”这一步中,由于人的细胞液的和浓度是0.9%的生理盐水浓度相差不大,所以,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形态,向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浓度是0.9%的生理盐水.在“刮”这一步中,首先用凉开水漱净口腔,然后用消毒牙签从口腔内侧壁轻轻刮取细胞.故选:B</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p><p>A. 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B.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p><p>C. 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D. 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可见光合作用就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的过程。故A符合题意。</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校生物科技活动小组的同学们在校内生态园内,开展了一系列植物栽培和科学探究活动。请分析回答:</p><p>(1)同学们在透明的密闭温室里进行水稻种子的萌发及幼苗发育的研究,测得温室中的氧气浓度如图所示。</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9/09/77646813/SYS201905190917029077280038_ST/SYS201905190917029077280038_ST.001.png" width="144" height="11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温室中的水稻光合作用开始时间____(填“早于”或“等于”或“晚于”)第10天。</p><p>②第10〜17天之间氧气浓度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p><p>(2)为了探究影响蔬菜产量的因素,同学们选择番茄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他们分别在三个温室中种植了同一品种的、生长状況相同的20株番茄幼苗,温室的湿度和二氧化碳条件的控制情况如下表所示(毎个温室的光照、土壤、水分等条件均相同):</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85%;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9pt"><td style="width:44%;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温室</p></td><td style="width:21%;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A</p></td><td style="width:17%;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B</p></td><td style="width:17%;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C</p></td></tr><tr style="height:9pt"><td style="width:44%;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二氧化碳浓度(%)</p></td><td style="width:21%;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0.1</p></td><td style="width:17%;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0.03</p></td><td style="width:17%;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0.1</p></td></tr><tr style="height:9pt"><td style="width:44%;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温度(℃)</p></td><td style="width:21%;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20</p></td><td style="width:17%;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20</p></td><td style="width:17%;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30</p></td></tr></table><p>&#xa0;</p><p>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9/09/77646813/SYS201905190917029077280038_ST/SYS201905190917029077280038_ST.002.png" width="229" height="12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p><p> ①为研究温度对番茄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他们应选择______(填标号)两组进行对照试验。</p><p>②温室A中的番茄幼苗比温室B中的番茄幼苗长的快,说明___________是影响幼苗光合作用的因素。</p><p>(3)为了提高移栽幼苗的成活率,同学们对移狭的幼苗及时浇水,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早于    幼苗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大于幼苗呼吸消耗的氧气    A.C    二氧化碳浓度    成熟区    </p><p>【解析】</p><p>(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释放出氧气并储存能量的过程叫光合作用。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br />(2)实验以温度、二氧化碳的浓度为变量设置了两组对照实验:A与B以二氧化碳的浓度为变量构成一组对照实验;A与C以温度为变量构成一组对照实验。<br />(3)根的主要结构在根尖。根尖的结构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也称根毛区。</p><p>(1)图1中前10天,呼吸作用占优势,消耗氧气,导致氧气浓度减小,第10天时氧气浓度最小,说明在第10天时光合作用速度与呼吸作用速度相等,第10天后光合作用占优势,幼苗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大于幼苗呼吸消耗的氧气,导致氧气浓度升高。<br />(2)①研究温度对番茄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温度,因此他们应选择A、C两组进行对照实验。<br />②要探究二氧化碳浓度对番茄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唯一不同的变量是二氧化碳。而A、B两组实验中的变量二氧化碳浓度。温室A中的番茄幼苗比温室B中的番茄幼苗长的快,说明二氧化碳浓度是影响幼苗光合作用的因素。<br />(3)根的主要结构在根尖。根尖的结构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也称根毛区。内部某些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逐渐消失,这些细胞上下连接,中间失去横壁,形成导管。导管具有运输作用,增强对水分与无机盐的吸收。</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豆制品因含丰富的人体必需氨基酸和维生素等有益成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图所示是大豆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9/09/77646813/SYS201905190917033071185828_ST/SYS201905190917033071185828_ST.001.png" width="593" height="11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p><p>(1)从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分析,A、D、E都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p><p>(2)A→B表示种子的萌发过程,其中最先突破种皮的结构是[&#xa0;&#xa0;&#xa0;&#xa0; &#xa0;]__________,</p><p>(3)C中该植株的茎中无________________结构,故不能长得很粗.</p><p>(4)E是由D中的__________发育而来,在其发育成E之前必须经过重要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_.</p><p>(5)豆科植物根中的根瘤菌能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可被植物吸收的含氮物质,所以大豆与根瘤菌的关系为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器官    ③胚根    形成层    子房    传粉和受精    共生    </p><p>【解析】</p><p>如图:A表示种子结构;B表示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形成植物的根;C表示胚根向地下生长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生长,发育成茎和叶并长成幼苗;D是花;E是果实。</p><p>(1)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绿色开花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的。由图可知,从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分析,A种子、D花、E果实都是由不同的组织构成的器官。<br />(2)种子萌发时,首先种子吸水膨胀,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植物的根,①胚轴伸长,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②胚芽发育成茎和叶,③胚根,④子叶为其发育提供营养物质。<br />(3)形成层是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一种分生组织,能不断的进行细胞分裂,可以不断向内产生新的木质部与向外产生新的韧皮部,使植物的茎不断长粗。大豆的茎中没有形成层,故不能长的很粗。<br />(4)绿色开花植物从开花到结果,中间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过程。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胚珠内的卵细胞与花粉管中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受精后,花的部分结构凋落了,只有子房发育成果实,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因此E果实是由D中的子房发育而来。<br />(5)根瘤菌与豆科植物有共生关系,根瘤菌寄生在豆科植物的根内,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够吸收的含氮物质,从而使土壤中氮元素含量增高,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农作物产量(氮是植物生活中需要量较大的物质)。</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图是 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9/09/77646813/SYS201905190917036384765875_ST/SYS201905190917036384765875_ST.001.png" width="181" height="17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草原中存在的细菌和真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p><p>(2)图中鹰以蛇为食物,鹰与蛇存在______关系;鹰和蛇又都以鼠为食物,二者还存在_______关系。</p><p>(3)若此生态系统受到 DDT 的污染,那么体内积存 DDT 量最多的生物将是_______。</p><p>(4)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说明生态系统有一定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分解者     捕食    竞争    鹰    自动调节    </p><p>【解析】</p><p>(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br />(2)有害物质如铅、汞沿着食物链传递积累,营养级别越高,有毒物质含量越高。即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br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p><p>(1)草原中存在的细菌和真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br />(2)图中鹰以蛇为食物,鹰与蛇存在捕食关系;鹰和蛇又都以鼠为食物,二者还存在竞争关系。<br />(3)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流动并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图中营养级最高的是鹰,所以若此生态系统受到DDT的污染,那么体内积存DDT量最多的生物将是鹰。<br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大量捕杀狐,则兔、鼠因捕食者减少而数量会增加,造成植被减少,导致生态平衡被破坏。</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江西省鄱阳县第二中学九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