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实验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使用显微镜的说法错误的是</p><p>A. 调节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都能使镜筒上升或下降</p><p>B. 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p><p>C.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量越少</p><p>D. 若要擦拭目镜和物镜,可用洁净的纱布擦拭干净</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观察,安装玻片,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象,物象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最后整理实验台。</p><p>粗细准焦螺旋用于升降镜筒,粗准焦螺旋升降镜筒的范围较大,细准焦螺旋升降镜筒的范围较小,故A正确;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故B正确;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但看到的数目越少,故C正确;显微镜的清洁方法。清洁镜身时应用纱布;清洁物镜和目镜的镜头时,应用擦镜纸。擦镜纸质软又不易掉毛,用擦镜纸擦拭镜头既可以清洁镜头,又可以避免损伤镜头和有少量的纤维留在镜头上,影响观察效果,故D错误。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能正确表示一条食物链的是</p><p>A. 阳光→牧草→羊→狼</p><p>B. 水稻→稻螟虫→蛙→蛇→鹰</p><p>C. 青草→蛙→蛇→鹰</p><p>D. 昆虫→蛙→蛇→鹰</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p><p>阳光→牧草→羊→狼,阳光属于非生物部分,不符合食物链的要求,故A错误;水稻→稻螟虫→蛙→蛇→鹰,水稻是生产者,是食物链的起点,用箭头指向消费者,符合食物链的要求,故B正确;青草→蛙→蛇→鹰,蛙的食物来源是昆虫,不直接是青草,不符合食物链的要求,故C错误;昆虫→蛙→蛇→鹰,昆虫是消费者,起点不是生产者,不符合食物链的要求,故D错误。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俗话说:“树不怕空心,就怕剥皮。”是因为</p><p>A. 树皮中有筛管,能运输有机物</p><p>B. 树皮中有筛管,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p><p>C. 树皮中有导管,能运输有机物</p><p>D. 树皮中有导管,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植物体内主要有两条运输管道--导管和筛管.筛管位于韧皮部,运输有机物,方向从上往下;导管位于木质部,运输水和无机盐,方向自下而上,据此解答。</p><p>植物运输有机物的筛管在树皮内侧的韧皮部,如果树皮被环剥,筛管被割断,树根得不到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会导致树木死亡;而空心只是髓和一部分木质部空了,靠近树皮的木质部仍在,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导管仍在。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仍能运输到枝叶。因此,树“不怕空心,就怕剥皮”是因为树皮中含有运输有机物的筛管。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们每天都要从食物中获取各种不同的营养物质,在这些营养物质中,不能为人体提 供能量,但对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却很重要的是( )</p><p>A. 脂肪、蛋白质、糖类 B. 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p><p>C. 维生素、无机盐、水 D. 蛋白质、无机盐、水</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p><p>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糖类、蛋白质和脂肪既能构成细胞,同时也可以提供能量。水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有运输和调节人体体温等作用;无机盐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维生素既不提供能量,也不构成细胞,对人体生理活动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对调节人体生理活动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图为胸腔和肺的示意图,当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时,图中三部位压力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3/f1cad89b/SYS201712302311257837343110_ST/SYS201712302311257837343110_ST.001.png" width="133" height="11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b<c<a B、a<b<c C、a<c<b D、c<a<b</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呼吸运动之所以能实现肺的通气,是因为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造成了肺内气压与大气压之间的气压差.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腔容积增大,胸腔内气压小于肺内气压,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则图中三部位压力由小到大的顺序是b<c<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动脉血管和静脉血管的根本区别是</p><p>A. 管壁的厚薄 B. 血液的流向</p><p>C. 血液的成分 D. 血液的颜色</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血管的类型和功能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21/09/cf573c94/SYS201905210913086460134208_DA/SYS201905210913086460134208_DA.001.png" width="553" height="32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的管壁薄、弹性小、官腔大,管内血流速度慢;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动脉的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因此,动脉和静脉的本质区别是血液的流向。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患肾炎的李大爷经过治疗已康复,他的尿液中不再含有大分子蛋白质和葡萄糖。这是因为他的( )已恢复正常</p><p>A. 肾小球的过滤作用</p><p>B.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p><p>C. 肾小管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球重吸收作用</p><p>D. 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重吸收作用</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p><p>正常情况下肾小球不能过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若肾小球病变,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原本不能过滤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了原尿。肾小管又不重吸收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尿液中会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正常情况下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肾小管把全部的葡萄糖重新吸收回血液,正常的尿液中没有葡萄糖。如果肾小管发生病变,使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发生障碍,导致葡萄糖没有被完全吸收,使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液排出。所以患肾炎的张大爷经过治疗已恢复健康,他的尿液中不再含有大分子蛋白质和葡萄糖,这分别是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眼睛,物像和视觉形成的部位分别是</p><p>A. 角膜、视网膜 B. 晶状体、视网膜</p><p>C. 视网膜、大脑皮层 D. 视网膜、脉络膜</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视觉的形成在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p><p>眼球的结构图如下:</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21/09/cf573c94/SYS201905210913090844294149_DA/SYS201905210913090844294149_DA.001.png" width="280" height="18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视觉的形成在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因此,物象和视觉的形成部位分别是视网膜和大脑皮层。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动物运动和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p><p>A. 鸟发达胸肌的两端都附着在同一块胸骨上</p><p>B. 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就越复杂</p><p>C. 蚯蚓依靠肌肉收缩和刚毛的协助进行运动</p><p>D. 人体的运动依赖骨骼和骨骼肌</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肌肉只能牵拉骨,不能推开骨,因此任何一个动作的产生,都需要两组以上的肌肉相互配合才能完成,每一块肌肉的两端都要附着在两块骨上,这样才能使肌肉绕过关节,牵引着骨做运动。动物越高等,学习的本领越强,动物的学习行为越复杂,有利于动物觅食、避敌和求得配偶,适应复杂的环境。蚯蚓的身体有许多体节组成,蚯蚓的运动就是依靠纵、环肌的交互舒缩及体表的刚毛的配合而完成的。鸟类的胸骨上有高耸的突起部分叫做龙骨突,龙骨突的两侧有发达的肌肉--胸肌,胸肌发达收缩有力,飞行时能产生强大的动力,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p><p>鸟类的胸骨上有高耸的突起部分叫做龙骨突,龙骨突的两侧有发达的肌肉--胸肌,胸肌发达收缩有力,鸟类有发达的胸肌一端都附着在胸骨上,另一端附着在翼骨上,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故A错误;动物的种类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后天行为所占的比重就越大,故B正确;蚯蚓属于环节动物,没有骨骼,蚯蚓的运动就是依靠纵、环肌的交互舒缩及体表的刚毛的配合而完成的,故C正确;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故D正确。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对家鸽适应飞行功能的形态结构特点的解释,不合理的是</p><p>A. 身体流线型——减小飞行阻力 B. 体内有许多气囊——减轻体重</p><p>C. 骨中空或愈合——骨骼既轻便又牢固 D. 胸肌发达——提供充足动力</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多数鸟类营飞行生活,其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如体表被羽毛,前肢变成翼,适于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消化能力强是适于飞行生活的生理特征。</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化石记录显示:形成越早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p><p>A. 数量越多 B. 种类越丰富</p><p>C. 越复杂,越高等 D. 越简单,越低等</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据此作答。</p><p>科学家发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种类少、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生物较多;在越新形成的地层里,形成化石的生物种类多、越复杂、越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的进化历程和进化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因此,化石记录显示:形成越早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是越简单,越低等。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组织培养属无性生殖,指利用植物的组织或细胞培养成完整植株的生物技术,其优点不包括</p><p>A. 保持遗传特性的一致性 B. 繁殖速度快</p><p>C. 优良性状快速增多 D. 能获得更健康的植株</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组织培养是利用无性生殖的原理。它可以用一株植物的组织,甚至一个细胞,在无菌条件下,放在含有全面营养成分的培养基上培养出与原来的植物基本相同的新个体,组织培养具有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保持遗传特性的一致性,短期内大量繁殖,得到无病毒的植株,故选项C不属于组织培养的优点。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能卷舌和不能卷舌是一对相对性状。一对能卷舌的夫妇生了一个不能卷舌的孩子(A表示显性基因,a表示隐性基因),则</p><p>A. 孩子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p><p>B. 夫妇的基因组成一定都是Aa</p><p>C. 不能判断哪一个是隐性性状</p><p>D. 再生一个孩子一定是能卷舌的</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当控制某个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已知能卷舌和不能卷舌是一对相对性状,决定能卷舌的基因(A)是显性基因,决定不能卷舌的基因(a)是隐性基因。一对能卷舌的夫妇生育了一个不能卷舌的孩子,那么这个孩子的基因组成是aa,父亲的基因组成是Aa,母亲的基因组成是Aa。控制能否卷舌的基因遗传过程如图:</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3/11/29fdf3b3/SYS201904131133377357672436_DA/SYS201904131133377357672436_DA.001.png" width="221" height="29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所以B是正确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被携带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咬伤后就可能感染狂犬病,发病后死亡率几乎100%,全世界每年数万人死于狂犬病。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p><p>A. 被猫、狗咬伤后注射疫苗属于非特异性免疫</p><p>B. 抗毒血清含有抗体,狂犬病疫苗属于抗原</p><p>C. 家里饲养的猫、狗等宠物应及时接种疫苗</p><p>D. 被咬伤后要及时注射抗毒血清和狂犬病疫苗</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抗原是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p><p>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相当于抗原。抗毒血清是对于某种毒素抵抗或可以使毒性减弱、消失的血清,属于抗体。因此被携带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咬伤的患者,注射的抗毒血清属于抗体,狂犬病疫苗属于抗原,保护人体不被狂犬病病毒侵袭,维持人的身体健康,而对其它病原体无效,这种免疫类型只对特定病原体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故B、C正确,A错误;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目前该病无法治愈,只能预防,所以被狗、猫等咬伤要及时注射狂犬病抗毒血清和狂犬病疫苗进行防治,故D正确。故选A。</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生物兴趣小组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请据图答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21/09/cf573c94/SYS201905210913098791428654_ST/SYS201905210913098791428654_ST.001.png" width="300" height="13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装置A,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用手挤压塑料袋,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实验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选用黑色塑料袋,是为了避免植物进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影响实验效果。 </p><p>(2)装置B,当图甲中试管内的气体到达一半时,取出试管并将带火星的卫生香伸入管口内,卫生香会猛烈燃烧起来,该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探究“进行光合作用的是金鱼藻”,装置B设置了如图乙所示的对照组,该对照组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你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 植物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 应去掉图乙中的金鱼藻 </p><p>【解析】</p><p>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呼吸作用是细胞利用氧,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把储存的有机物里面的能量释放出来。</p><p>(1)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用黑色塑料袋将天竺葵套住,里面的绿色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且只能进行呼吸,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含量增多,装置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用手挤压塑料袋,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此实验证明了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实验选用黑色塑料袋,是为了避免植物因进行光合作用而影响实验效果。因此,装置A,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用手挤压塑料袋,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此实验证明了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实验选用黑色塑料袋,是为了避免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而影响实验效果。 </p><p>(2)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其反应式可表示为:<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21/09/cf573c94/SYS201905210913098791428654_DA/SYS201905210913098791428654_DA.001.png" width="229" height="3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氧气能够。装置B,当图甲中试管内的气体充满二分之一左右时,迅速取出试管将带火星的卫生香伸入管口内,结果卫生香猛烈燃烧起来,该实验说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为探究“进行光合作用的是金鱼藻”,装置B设置了如图乙所示的对照组,实验的唯一变量应是金鱼藻,所以应去掉图乙中的金鱼藻,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下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请分析作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21/09/cf573c94/SYS201905210913101203635699_ST/SYS201905210913101203635699_ST.001.png" width="324" height="18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空气中的氧气透过____________________ 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可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手臂肌肉处毛细血管网,经过的主要路径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p><p>A左心室 B左心房 C主动脉 D各级动脉 E肺静脉</p><p>(2)蛋白质的消化开始于胃,人体内能消化蛋白质的消化液有_________,在消化道中蛋白质最终被分解为_______________。</p><p>(3)图中属于排泄的途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p></div></div>
<div><p>【答案】肺泡 EBACD 胃液、肠液和胰液 氨基酸 ②④⑤ </p><p>【解析】</p><p>血液循环的途径是如下,</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21/09/cf573c94/SYS201905210913101203635699_DA/SYS201905210913101203635699_DA.001.png" width="325" height="12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蛋白质开始消化的部位是胃,在胃中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然后再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分解成氨基酸。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p><p>(1)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是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血液循环的途径是如下:</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21/09/cf573c94/SYS201905210913101203635699_DA/SYS201905210913101203635699_DA.001.png" width="325" height="12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综上图分析可知,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肺泡→E肺静脉→B左心房→A左心室→C主动脉→D各级动脉→手臂肌肉处毛细血管网。所以,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可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手臂肌肉处毛细血管网,经过的主要路径依次是EBACD。</p><p>(2)蛋白质开始消化的部位是胃,在胃中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然后再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分解成氨基酸。因此,蛋白质的消化开始于胃,人体内能消化蛋白质的消化液有胃液、肠液和胰液,在消化道中最终被分解为氨基酸。</p><p>(3)人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因此,图中属于排泄的途径包括②呼吸系统,④泌尿系统,⑤皮肤。</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