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简阳市简城学区、镇金学区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关于生物进化趋势的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p><p>A.结构简单到结构复杂 B.低等生物到高等生物</p><p>C.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 D.陆生生物到水生生物</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从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因此陆生动物→水生生物不是进化的总体趋势。</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化石是最有说服力的生物进化证据。始祖鸟和孔子鸟等化石证实现在的鸟类起源于古代的:</p><p>A.鱼类 B.两栖类 C.爬行类 D.哺乳类</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始祖鸟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始祖鸟是由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p><p>A.生物折遗传决定的 B.生物的变异决定的</p><p>C.生物的生存竞争决定的 D.环境的定向选择决定的</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因此,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环境的定向选择决定的即适者生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最早用实验证明,在类似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无机小分子可生成有机小分子的科学家是( )</p><p>A. 达尔文 B. 巴斯德 C. 海尔蒙特 D. 米勒</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米勒的实验,在类似于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无机小分子可以生成有机小分子提供证据。</p><p>1953年,美国青年学者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将甲烷,氨,氢,水蒸气等气体泵入一个密闭的装置内,通过进行火花放电(模拟闪电),合成了多种氨基酸(氨基酸是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一类有机物)。此外,还有一些学者模拟了原始地球的其它成分,在实验室里制成了另一些有机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在某个经常刮风的海岛上,有无翅、残翅的昆虫。据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这种现象是</p><p>A. 上帝创造的结果 B. 自然选择的结果</p><p>C. 人工选择的结果 D. 长期使用的结果</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源于达尔文于1859 年发表的惊世骇俗的宏篇巨著《物种起源》,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p><p>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由于海岛上经常刮大风,那些有翅能飞但翅膀不够强大的昆虫,就常常被大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较少;而无翅或残翅的昆虫,由于不能飞翔,就不容易被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就多。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选择之后,岛上无翅的昆虫就特别多。因此无翅的昆虫特别多,是自然选择的结果。</p><p>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最先发展的是</p><p>A. 使用工具 B. 两足直立行走 C. 使用语言 D. 大脑发达</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一代一代地向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林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p><p>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林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得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和手更加灵巧,两足直立行走是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准。由于使用工具、制造工具使人类的大脑更发达,在劳动交往过程中产生了语言。</p><p>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生物分类的单位中,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 )</p><p>A. 门 B. 纲 C. 科 D. 种</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p><p>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双命名法的创立者是</p><p>A. 美国学者米勒 B. 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p><p>C. 瑞典科学家林奈 D. 法国学者巴斯德</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瑞典科学家林奈创立了双名制命名法,即生物的常用名由两部分组成,前者为属名,后者为种名。</p><p>A. 米勒验证了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物能合成简单的有机物,错误;</p><p>B. 达尔文是进化论的提出者,B错误;</p><p>C. 林奈,瑞典自然学者,现代生物学分类命名的奠基人,被称为“分类学之父”。林奈在生物学中的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人为分类体系和双名制命名法。物种的正式名称必须由两个拉丁词构成,正如“双”所说的,为每个物中命名的名字有两部分构成:属名和种名。C正确;</p><p>D. 巴斯德用鹅颈瓶实验证明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空气中已经存在的细菌繁殖产生的,D错误。</p><p>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植物类群与人类的生活十分密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p><p>A. 苔癣植物没有真正的根,可以作为水域污染的指示植物</p><p>B. 蕨类植物出现输导组织,有了根茎叶的分化,适应陆地生活,是高等植物</p><p>C. 种子植物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主要区别是种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p><p>D. 种子植物能产生种子,并用种子进行繁殖,能进行无性生殖</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植物根据生殖细胞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p><p>苔藓植物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藻类植物作为水域是否污染的指示植物,A错误;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根能吸收大量的水和无机盐,并且体内有输导组织,适应陆地生活,B正确;种子植物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主要区别是种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C正确;种子植物能产生种子,并用种子进行繁殖,也能进行无性生殖,如嫁接的方法,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硝化细菌能利用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满足自身对营养物质的需要,这类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p><p>A. 分解者 B. 消费者 C. 生产者 D. 消费者和分解者</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生产者为自身和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所以其营养方式必须是自养。</p><p>生产者为自身和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所以其营养方式必须是自养。只要能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其营养方式就是自养,它就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所以硫细菌能利用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其营养方式为自养,是生产者。</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减轻温室效应带来的不利影响,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下列做法无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是( )</p><p>A. 及时清理垃圾,维护环境卫生 B. 倡导节能减排,少开车多步行</p><p>C. 积极植树种草,增大绿化面积 D. 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垃圾中的有机物在腐生细菌、真菌的作用下,会分解成二氧化碳、无机盐等。</p><p>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一是利用二氧化碳,二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及时清理垃圾,维护环境卫生,有利于改善环境,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如果将垃圾焚烧,会直接生成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中;如果将垃圾掩埋,腐生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垃圾中的有机物,生成二氧化碳、无机盐等,二氧化碳也会排放到大气中。因此,该做法不能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A符合题意;倡导节能减排,少开车多步行,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B不符合题意;植树种草,扩大绿化面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可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C不符合题意;开发风能、太阳能源等新能源,可减少煤炭的使用量,有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一个食物网中,一般数量最多的生物是( )</p><p>A. 生产者 B. 消费者 C. 分解者 D. 食肉动物</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能量沿着食物链传递的过程中,逐级递减;因此,位于食物链始端的生产者数量最多;在一个食物网中,正常情况下,数量最多的生物就是生产者,A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直立人会用火和使用较先进的工具,我国人类学家发现的珍贵化石中不属于直立人的是( )</p><p>A. 蓝田人 B. 山顶洞人 C. 元谋人 D. 北京猿人</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人类进化的历程通常可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不同。</p><p>生活于我国的山西“蓝田人”、云南“元谋人”、北京“直立人(北京猿人),根据人头盖骨化石,以及人工制作的工具和用火遗迹,说明他们能够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了用火,属于直立人阶段。山顶洞人属于晚期智人,不属于直立人。</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下列哪一项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p><p>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p><p>B.朵朵葵花向太阳</p><p>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p><p>D.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选项A主要是温度、选项B主要是光照、选项D主要是生物对生物的影响,选项C主要是蚂蚁对堤坝的危害,说明生物影响环境,故选项C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各种生态系统中稳定性最强的是</p><p>A. 池塘生态系统 B. 北极冻原生态系统</p><p>C.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D. 温带草原生态系统</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强弱,取决于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在题目给出的4个生态系统中,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最复杂,自我调节能力最强。</p><p>A、池塘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营养结构简单,则自我调节能力小,A错误;</p><p>B、在北极冻原生态系统中,气候严寒,动植物种类稀少,营养结构简单,其中生产者主要是地衣,其它生物大都直接或间接地依靠地衣来维持生活,自我调节能力弱,B错误;</p><p>C、热带雨林生态系统,降雨量高,气候稳定,由于阳光充足,因些整年基本上都很热,同时助长了不同种类的植物。因此动植物种类繁多。是地球环境中最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地区,因此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最强,C正确;</p><p>D、温带草原生态系统,年降雨量少,动植物种类少,缺乏高大的植物,群落的结构也不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较差,D错误。</p><p>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克隆羊“多莉”有三个母亲,母羊甲提供一个去掉核的卵细胞,母羊乙提供一个体细胞的细胞核,这个去掉细胞核的卵细胞和细胞核重组成一个细胞,并发育成胚胎,再植入到母羊丙的子宫内,由母羊丙把“多莉”生出来。从遗传角度看,“多莉”真正的母亲是( )</p><p>A. 母羊甲 B. 母羊乙 C. 母羊丙 D. 三只羊都是</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1)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br />(2)母羊乙为多莉提供了乳腺细胞核,也就是遗传物质。母羊甲为多莉提供了去核卵细胞,也就是早期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母羊丙为多莉提供了胚胎发育的场所--子宫,也就是植入子宫内膜后,为多莉提供了营养物质。</p><p>小羊多莉虽然是由代孕母羊丙分娩出来的,但长相却一点也不象代孕母羊丙,原因就是因为小羊多莉的细胞核不是有代孕母羊丙提供,而是来自于供核母羊乙。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对生物的遗传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克隆的过程中,谁提供了细胞核,谁就是克隆羊多莉的真正母亲。因此从遗传的角度来看,多莉真正的母亲是提供细胞核的母羊乙。</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用酒药酿制米酒的过程中,酵母菌在其中的作用是( )</p><p>A. 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 B. 把淀粉转化为葡萄糖</p><p>C. 把淀粉转化为酒精 D. 把淀粉转化为葡萄糖和酒精</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此题考查的是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的知识,制酒要用到酵母菌。</p><p>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制作米酒时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分解糯米中的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可见A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科学家通过生物技术培养出了一种体内含有特殊基因的羊,其乳汁中含有能治疗血友病的物质。科学家们应用的生物技术是( )</p><p>A. 克隆技术 B. 发酵技术 C. 转基因技术 D. 组织培养技术</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此题考查的是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和转基因羊的培育过程,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p><p>血友病是缺乏凝血因子引起血浆凝结时间延长的遗传病。中国科学院上海遗传所与复旦大学合作,把含有人凝血因子的基因羊注入到羊的受精卵中,培育成的转基因羊在凝血因子基因控制下,乳汁中会产生能够治疗血友病的珍贵药物,这种技术称为转基因技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伴随着物质循环,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各项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8/12/08/9946e82d/SYS201908120807246150150135_ST/SYS201908120807246150150135_ST.001.png" width="149" height="11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①表示植物体内能量流向动物</p><p>B. ③表示植物的吸收作用</p><p>C. ④表示动物的呼吸作用</p><p>D. ⑤表示微生物的分解作用</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由图可知,①表示动物以植物为食,因此是植物体内的能量流向动物;②表示植物的呼吸作用,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到大气当中;③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把从环境中得到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④表示动物的呼吸作用,⑤表示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到大气当中。</p><p>①表示动物以植物为食,因此是植物体内的能量流向动物,A正确;③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把从环境中得到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B错误;④表示动物的呼吸作用,分解体内的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给动物进行生理活动,C正确;⑤表示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到大气当中,D正确。</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自然选择学说是由_________提出的,它是通过_______________实现的。</p></div></div>
<div><p>【答案】达尔文 生存斗争(生存竞争) </p><p>【解析】</p><p>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进化论的核心内容。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论点是:物种是可变的,而且生物具有多样性和适应性。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p><p>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进化论的核心内容,自然选择学说是由达尔文提出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自然界中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从而能产生大量的后代。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生物为了获取食物和空间,要进行生存斗争。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因此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使得生物具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多样性 适应性 </p><p>【解析】</p><p>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进化论的核心内容。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论点是:物种是可变的,而且生物具有多样性和适应性。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p><p>地球上的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产生很多后代。自然界中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活条件(包括食物和生存空间等)是有限的。因此,生物要生存下去,就要进行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生物个体既能保持亲本的遗传性状,又会出现变异。出现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并将这些变异遗传下去;出现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生存斗争的结果是适应环境的生物(或个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不适应环境的生物被淘汰,这就是适者生存。因此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使得生物具有多样性和适应性。</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____________是最有说服力的生物进化证据。它的记录显示,形成越晚的地层中,化石生物的种类越__________,结构越复杂,陆生生物越多。</p></div></div>
<div><p>【答案】(生物)化石 多(丰富) </p><p>【解析】</p><p>化石都是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p><p>由分析可知,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最有说服力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种子植物可分为裸子植物和_____________两大类。种子植物都具有的两个基本特征是:①体内有韧皮部和木质部;②用____________ 进行繁殖。</p></div></div>
<div><p>【答案】被子植物 种子 </p><p>【解析】</p><p>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据此答题。</p><p>根据植物的繁殖方式,我们一般把植物分成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两大类。其中孢子植物不结种子,但产生孢子,用孢子繁殖后代;种子植物是植物界中较高等的一个类群,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种子植物都具有的两个基本特征是:体内有韧皮部和木质部;种子植物都结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很多生物学家认同,地球上的生物可分为:原核生物界、 界、植物界、真菌界和动 物界五大类群。其中,细菌和放线菌属于 界。</p></div></div>
<div><p>【答案】原生生物, 原核生物</p><p>【解析】</p><p>试题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即生物在形态结构特征、营养方式等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将生物分为若干类,如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和动物界五大类群.真核生物遗传物质有核膜包被,原核生物遗传物质没有核膜包被,细菌和放线菌都没有核膜,因此属于原核界。</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动物界最低等的类群是__________动物,脊椎动物中体温能够保持恒定的是鸟类和_________类。</p></div></div>
<div><p>【答案】原生 哺乳 </p><p>【解析】</p><p>地球上的动物是由原始的原生动物进化而来的;鸟类和哺乳类是恒温动物。</p><p>地球上最初没有生命,生命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产生了最初的生命,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植物--原始的单细胞藻类植物与最早出现的动物--原始的单细胞(原生)动物。从生物进化树可见,无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原始腔肠动物→原始扁形动物→原始线形动物→原始环节动物→原始软体动物→原始节肢动物→原始棘皮动物。脊椎动物中,体温能保持恒定的是鸟类和哺乳类,其它类群都是变温动物。</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米饭在酒药的作用下,经过发酵作用被酿成米酒。在这个发酵过程中曲霉和毛霉把淀粉转化为葡萄糖;在_____条件下,经过____的代谢把葡萄糖转化成酒精。</p></div></div>
<div><p>【答案】无氧 酵母菌 </p><p>【解析】</p><p>此题考查的是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的知识,制酒要用到酒曲。</p><p>酿酒一定要加入酒曲,酒曲中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和霉菌,其中霉菌主要起到糖化的作用,把米中的淀粉转化成葡萄糖,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再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食物链和______________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基础,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是:能量流动和_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食物网 物质循环 </p><p>【解析】</p><p>生态系统中生物所需的能量来源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并且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向下流动的。能量的流动特点是单向的、逐级递减,且不循环的。</p><p>在生态系统中,植食性动物(消费者)直接以植物(生产者)为食,它们又是肉食性动物的食物;这样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就形成了吃与被吃的关系,它们形成的食物结构,叫做食物链。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一种动物往往有多种食物,同时一种植物或动物又为多种动物所捕食,这样不同的食物链便彼此交错,构成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的裸子植物物种丰富,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的美称,有许多我国特有的珍惜种类,其中被称为“植物中的熊猫”的是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裸子植物故乡 银杉 </p><p>【解析】</p><p>此题考查的是裸子植物的相关内容以及我国特有的珍惜植物。</p><p>我国裸子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现代裸子植物分属于5纲,9目,12科,71属,近800种。我国是裸子植物种类最多,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有5纲,八目,11科,41属,236种。其中引种栽培1科,7属,51种。有不少是第三纪孑遗植物,或称“活化石”植物。占世界已知种数的26.7%,居全世界的首位,因此,我国素有“裸子植物故乡”的美称。银杉,是三百万年前第四纪冰川后残留下来至今的植物,中国特有的世界珍稀物种,和水杉、银杏一起被誉为植物界的“熊猫”,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银杉是松科的常绿乔木,主干高大通直,挺拔秀丽,枝叶茂密,银杉雌雄同株。</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转基因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它是把一个生物体的___________转移到另一个 生物体___________中的技术。</p></div></div>
<div><p>【答案】基因 DNA </p><p>【解析】</p><p>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这就是转基因技术,基因是DNA上的最小片段,所以说这个基因组就是DNA。</p><p>基因控制着生物的性状,把一个生物的基因转入到另一个生物的DNA内,就有可能表现出另一个生物的性状。</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图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生物,请据图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9/24/08/b3881e1e/SYS201909240806510858920736_ST/SYS201909240806510858920736_ST.001.png" width="303" height="16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中植物能进行____________作用制造____________,为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各种动物直接或者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在生态系统中被称为______________;土壤中存在的大量的腐生性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则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___。</p><p>(2)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上述的生物以外,还需要_____________,为生物的生活提供必要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p><p>(3)请写出图中任意一条完整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4)如果为了防止食草籽的鸟啄食草籽,人们把草地用网子罩起来,不让鸟飞进去,那么会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后果。</p></div></div>
<div><p>【答案】光合 有机物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 物质 能量 禾谷类作物→昆虫→食虫鸟→鹰 害虫大量繁殖,草地被破坏 </p><p>【解析】</p><p>(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如图中的农作物属于生产者,鼠、鸟、兔、昆虫、鹰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腐生的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br />(2)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由于食物联系而构成了食物链。</p><p>(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图中的禾谷类作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各种动物直接或者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属于消费者,腐生的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br />(2)判断是否是一个生态系统的关键是看是否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缺一不可。分析图可知,图中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土壤中的微生物等分解者,没有非生物部分,因此若要组成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增加的成分是非生物部分,非生物成分为生物的生活提供必要的物质、能量。<br />(3)图中有鹰的食物链有:禾谷类作物→昆虫→食虫鸟→鹰,禾谷类作物→鼠→鹰,禾谷类作物→兔→鹰等。<br />(4)在草原上,昆虫吃草,有的鸟吃草籽,有的鸟吃昆虫,有的鸟既吃草籽又吃昆虫;存在:草→鸟,草→昆虫→鸟的食物链,农作物被网子罩起来以后,鸟飞不进去了,吃草的昆虫失去了鸟的控制,就猖獗起来,从而破坏了食物链,所以导致害虫大量繁殖,草地被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存在自动调节能力,使生态系统处于生态平衡状态,若破坏,会使生态平衡失调。</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9/24/08/b3881e1e/SYS201909240806512733215100_ST/SYS201909240806512733215100_ST.001.png" width="284" height="15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在该图中,生产者是___________,直接以植物为食的消费者是___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少的生物是_________。要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该图还缺少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p><p>(2)图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_______________关系形成的链条式联系,叫作食物链,这些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的网状联系,称为__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有_______条食物链,写出此图中猫头鹰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3)该生态系中的动物死亡后,它们的尸体并不会大量堆积,原因是土壤和空气等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物类群。</p></div></div>
<div><p>【答案】草、树 鼠、昆虫 猫头鹰 分解者(腐生性细菌真菌等) 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 食物(捕食与被食、吃与被吃) 食物网 4 草、树→鼠→猫头鹰 分解者(腐生性细菌、真菌等) </p><p>【解析】</p><p>(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p><p>(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多条食物链相互交织构成食物网。</p><p>(3)物质和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p><p>(1)在该图中,草、树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生产者是草、树;直接以植物为食的消费者是鼠、昆虫。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因此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该生态系统中,营养级最高的是猫头鹰。因此数量最少的生物是猫头鹰。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本图只有生产者(植物)和消费者(动物),要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该图还缺少分解者(细菌、真菌)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p><p>(2) 图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形成的链条式联系,叫作食物链,这些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的网状联系,称为食物网。</p><p>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图中食物链有:草、树→鼠→猫头鹰,草、树→鼠→蛇→猫头鹰,草、树→昆虫→蛙→蛇→猫头鹰,草、树→昆虫→食虫鸟→猫头鹰,所以此图有4条食物链。</p><p>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食物链越短,能量损耗越少,获得能量越多,因此猫头鹰所在食物链越短,所占的营养级越低,获得的能量越高,图中的4条食物链中"草→鼠→猫头鹰"是最短的一条,故图中猫头鹰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草→鼠→猫头鹰。</p><p>(3) 该生态系中的动物死亡后,它们的尸体并不会大量堆积,原因是土壤和空气等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分解者(腐生性细菌、真菌等),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或排泄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回归到无机环境中,又被植物吸收利用。</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下图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图</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9/24/08/b3881e1e/SYS201909240806514765262205_ST/SYS201909240806514765262205_ST.001.png" width="531" height="30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⑴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物质在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之间的往返循环。</p><p>⑵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主要通过植物的____________作用进入食物链。进入食物链的“碳”主要以____________形式在食物链之间进行传递,最终主要通过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两条途径返回到无机环境中去。</p><p>⑶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据研究,近百年来,地球表面温度逐年上升的直接原因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越来越高。上图说明,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逐年升高的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人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生物 无机环境 光合 有机物 呼吸作用 分解作用 化石燃料的燃烧(工业排放) 森林遭到破坏(植被减少) 减少含碳燃料的使用(节能减排) 植树造林 </p><p>【解析】</p><p>(1)物质循环就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元素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过程,包括在生物群落中和在无机环境中两方面。</p><p>(2)生物和大气之间的碳循环:</p><p>绿色植物从空气中获得二氧化碳,经过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再综合成为植物体的碳化合物,经过食物链的传递,成为动物体的碳化合物。植物和动物的呼吸作用把摄入体内的一部分碳转化为二氧化碳释放入大气,另一部分则构成生物的机体或在机体内贮存。动、植物死后,残体中的碳,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也成为二氧化碳而最终排入大气。</p><p>(3)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p><p>(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往返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从无机环境开始,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又回到无机环境中,完成一个循环过程。如:二氧化碳和水的循环等。</p><p>(2)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和水,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和氧气,二氧化碳就以有机物的形式进入有机环境(生物体内),进入食物链,“碳”也就在食物链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动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细菌、真菌通过分解作用将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p><p>(3)近年来由于现代工业的发展,消耗了大量的化石燃料,它们燃烧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同时由于森林的严重破坏,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所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工业排放)和森林遭到破坏(植被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会造成温室效应。防止温室效应主要应该倡导人们的低碳生活,首先减少含碳燃料的使用(节能减排),其次多种植花草树木,植树造林。</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实验分析题: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9/24/08/b3881e1e/SYS201909240806517264807900_ST/SYS201909240806517264807900_ST.001.png" width="394" height="21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是法国科学家 _____________的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与意大利医生的“腐肉能生蛆”实验共同提出了“_____________”,推翻了“_________________”。</p><p>(2)该实验是____________实验,变量为__________________。</p><p>(3)实验中给肉汁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4)请你分析该实验的不足及原因,并提出整改方法:不足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整改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div></div>
<div><p>【答案】巴斯德 鹅颈烧瓶 生生论 自然发生论 对照 微生物 灭菌(杀灭微生物) 只进行一次实验;具有偶然性,不具有普遍性 多次实验 </p><p>【解析】</p><p>在生命起源的研究领域,科学家们用生生论推翻了自然发生论,使生生论成为公认的科学结论。</p><p>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p><p>(1)如图是巴斯德“鹅颈烧瓶”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由原来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由此,巴斯德提出了著名的"生生论"。17世纪意大利医生弗朗西斯科·雷迪第一次用实验证明腐肉不能生蛆,蛆是苍蝇在肉上产的卵孵化而成的,由此二者共同提出了生生论,推翻了自然发生论。</p><p>(2)在巴斯德曲颈瓶实验中,打断的曲颈烧瓶的瓶口是竖直向上,因此空气中的微生物会通过竖直的瓶口进入肉汤中,不久肉汤就腐败了,表明肉汤中出现微生物了。完整的曲颈烧瓶的瓶口是拉长呈S型的曲颈,空气中的微生物就会被S型的曲颈阻挡住,微生物就不能进入肉汤中,肉汤保持新鲜。由上可知,曲颈烧瓶和打断的曲颈烧瓶的区别是打断的曲颈烧瓶的肉汤中有微生物,完整的曲颈烧瓶的肉汤中无微生物,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有无微生物。</p><p>(3)高温具有杀菌的作用,因此实验中把肉汁加热的目的是高温灭菌(杀灭微生物)。</p><p>(4)该实验只进行了一次实验,具有偶然性,不具有普遍性,说服力较小;应该进行多次实验,排除实验的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准确性。</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