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生命起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p><p>A. 在生命起源的几种主要理论中,化学进化论得到大多数科学家的认可</p><p>B. 原始大气里不含氧气</p><p>C. 原始的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p><p>D. 生命起源的过程是无机物→原始生命→有机物</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因此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篮。可见生命的起源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而选项D生物起源的过程是无机物-原始生命-有机物先后顺序颠倒。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化石证明有许多生物种类只存活了相当短暂的时间就逐渐灭绝了,最能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p><p>A. 缺乏能适应环境变化的可遗传变异</p><p>B. 外界环境条件变化非常剧烈</p><p>C. 人类利用遗传学知识改造了这些生物</p><p>D. 繁殖能力太低而逐渐灭绝了</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达尔文认为,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如为食物、配偶和栖息地等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由于生存斗争,导致生物大量死亡,结果只有少量个体生存下来。</p><p>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缺乏能遗传的有利变异,这就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有许多物种只存活了相当短暂的时代就逐渐灭亡了,原因是没有产生能适应环境变化的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在自然选择过程中被淘汰,这是不适者被淘汰,A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图是三个按年代依次形成的地层,其中甲是最新近形成的地层。那么地层丙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特点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1/30/10/e9773531/SYS201901301008261149152059_ST/SYS201901301008261149152059_ST.001.png" width="160" height="9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最高等、最复杂 B. 最低等、最复杂</p><p>C. 最高等、最简单 D. 最低等、最简单</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另外,科学家还发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是没有化石的,说明地球上最初是没有生命的。如图是三个按年代依次形成的地层,其中甲是最新近形成的地层。因此地层丙是最早形成的地层,故地层丙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特点是最简单、最低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某个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有许多无翅或残翅的昆虫,请分析,在这个海岛上,为什么无翅的昆虫特别多?( )</p><p>A. 大风把所有有翅的昆虫刮的海里去了</p><p>B. 这是长期的自然选择的结果</p><p>C. 这个海岛经常刮大风,有翅的昆虫随风飞到其他地方进行生殖繁衍</p><p>D. 这个海岛环境相对稳定,昆虫不会发生不利变异,它会朝着有利于生存的方向进化</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生活着的昆虫多是无翅或残翅的类型,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由于这些海岛上经常刮大风,哪些有翅能飞但翅膀不够强大的昆虫,就常常被大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较少。而无翅或残翅的昆虫,由于不能飞翔,就不容易被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就多。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选择之后,岛上无翅的昆虫就特别多。因此,在某个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有许多无翅或残翅的昆虫,无翅的昆虫特别多的原因这是长期的自然选择的结果。</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解释物种进化附原因中,目前人们普遍接受的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谎”。有关“自然选择学说”的关键词,下列哪项是完全正确的?( )</p><p> ①物种不变 ②过度繁殖 ③用进废退 ④生存斗争 ⑤遗传、变异 ⑥适者生存</p><p>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⑤⑥</p><p>C. ②③④⑤ D. ①③⑤⑥</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达尔文发现,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即过度繁殖;繁殖过度引起生存斗争;一切生物都具有产生变异的特性,在生物产生的各种变异中,有的可以遗传,有的不能够遗传,有的对生物的生存有利,有的对生物的生存不利;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因此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②过度繁殖,④生存斗争,⑤遗传和变异,⑥适者生存。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单细胞生物草履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p><p>A. 不能完成呼吸、生殖等生命活动</p><p>B. 能够独立生活</p><p>C. 能够趋利避害、适应环境</p><p>D. 整个生物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单细胞生物虽然个体微小,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A错误;单细胞生物能独立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B正确;单细胞生物能够趋利避害、适应环境,C正确;单细胞生物的整个生物体只有一个细胞构成,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国际黑猩猩基因测序与分析联盟”宣布,黑猩猩与人类在基因上的相似程度达到96%以上.这个事例可以说明( )</p><p>A. 人类和黑猩猩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B. 人类和黑猩猩有较近的亲缘关系</p><p>C. 人类是由黑猩猩经过漫长的年代进化而来的 D. 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黑猩猩与人类在基因上的相似程度达到96%以上,只能表明人类和黑猩猩的较近的亲缘关系,不能表明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A不符合题意;<br />黑猩猩与人类在基因上的相似程度达到96%以上。表明人类和黑猩猩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有共同的祖先。B符合题意;</p><p>人类和黑猩猩都是由森林古猿经过漫长的年代进化而来的,人类不是由黑猩猩进化而来的。C不符合题意;<br />黑猩猩与人类非同类生物,不能表明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人类进化发展大约分为四个阶段,即( )</p><p>A. 直立人→南方古猿→能人→智人</p><p>B. 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p><p>C. 南方古猿→直立人→能人→智人</p><p>D. 南方古猿→直立人→智人→能人</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人类的进化通常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其中南方古猿能使用天然的工具,但不能制造工具;能人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石器);直立人会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了用火,是人类进化最关键的一个阶段;智人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类的起源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可浓缩为下面的示意图。下列有关人类进化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2/28/10/a2221428/SYS201902281004247435965952_ST/SYS201902281004247435965952_ST.001.png" width="349" height="12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p><p>A. 从只会使用工具到能制造简单工具,再到能制造复杂</p><p>B. 从四肢着地逐步进化成为直立行走</p><p>C. 大脑越来越发达</p><p>D. 上肢变短,功能逐渐退化</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由爬行慢慢变为直立行走,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里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B正确;</p><p>早期人类在使用天然工具的过程中,学会的制造工具,随着制造工具越来越复杂,它们的大脑也会越来越发达,并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AC正确;</p><p>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上肢变短,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森林古猿的一支,由于环境的改变,其一些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改变,由树栖下到地面生活,这为它们进化成人类奠定了基础。下列所述与此无关的是(   )</p><p>A. 要直立行走,以便寻找食物、发现敌害</p><p>B. 前肢的解放,使前后肢分工明确,前肢逐渐变成了手</p><p>C. 为了使用火烧烤食物,它们逐渐下地并适应了陆地生活</p><p>D. 由于经常围捕猎物,它们要相互协作交流,因此逐渐产生了语言</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人类的进化,由于气候变化,使森林地区逐渐稀疏和缩减,树丛间出现了空地,这就为森林古猿提供了到地面上活动的条件,逐渐由树居生活向着地面生活过渡。在此情况下,御敌、觅食等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在剧烈的生存斗争中,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体质特征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下肢更适于直立行走,双手日益灵巧,脑量逐渐增大,终于萌发了意识,产生了语言。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直立行走使前肢解放出来,制造工具、使用工具,使自己的四肢得以延伸,捕猎和御敌能力大大增强,使人类变得越来越强大。但是它们并不是和现代人一样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有目的研究发明了各种工具。<br />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按照从小到大顺序进行分类的单位依据是( )</p><p>A. 种、纲、属、目、科、门、界 B. 种、属、科、目、纲、门、界</p><p>C. 科、种、纲、属、目、门、界 D. 种、纲、目、科、门、属、界</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小到大依次是:种、属、科、目、纲、门、界,其中种是最小的单位,界是最大的单位,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B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科、属、种、纲四个分类等级中,哪个等级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多( )</p><p>A. 科 B. 种 C. 属 D. 纲</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p><p>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生物的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 在科、属、种、纲四个分类等级中,种所处的分类单位最小,因此同种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B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如图所示,阴影部分表示四种动物共有的特点。这一特点应该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2/03/10/9319ef4f/SYS201902031005153027526338_ST/SYS201902031005153027526338_ST.001.png" width="107" height="10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胎生 B. 有脊柱 C. 体温恒定 D. 体内受精</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熊猫是哺乳动物,胎生哺乳,而青蛙、家鸽、鲫鱼都属于卵生的,A错误;青蛙、熊猫、家鸽、鲫鱼的体内都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因此都属于脊椎动物,B正确;熊猫是哺乳动物,家鸽属于鸟类,二者都是恒温动物;而青蛙、鲫鱼的体温不恒定,C错误;熊猫和家鸽是体内受精,而鲫鱼、青蛙都是体外受精,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没有输导组织的植物类群是</p><p>A.苔藓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苔藓植物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没有真正的根,因此无法支持很高的地上部分,虽然有了茎和叶,但茎、叶内无输导组织,不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其利用,所以苔藓植物比较矮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相同之处是( )</p><p>①两者都能结出果实 ②两者都能产生种子并用种子繁殖 ③体内都有维管组织——韧皮部和木质部 ④两者都没有真正的根</p><p>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是: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种器官,被子植物经过开花、传粉、受精之后,结出果实和种子,种子不裸露,外面有果皮包被;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是:具有发达的根、茎、叶,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裸子植物没有花、果实这两个器官;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相同的特征是都有根、茎、叶和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其受精过程脱离了水的限制,能生活在干旱的陆地上。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相同之处是两者都有种子并用种子繁殖。可见只有B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阴湿的地面和背阴的墙壁上,常常密集地生长着许多低弱矮小的植物,这往往就是( )</p><p>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p><p>C.蕨类植物 D.种子植物</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此题是关于苔藓植物与人类的关系的选择题,据此答题.</p><p>解: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但体内无输导组织,生长在阴湿的地面和背阴的墙壁上.</p><p>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有根、茎、叶的分化,但不产生种子的植物类群是( )</p><p>A. 藻类植物 B. 蕨类植物 C. 裸子植物 D. 被子植物</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少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裸子植物,无花,种子裸露,不能形成果实,只有根、茎、叶、种子四种器官,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不属于脊椎动物的是( )</p><p>A. 鱼 B. 青蛙 C. 蛇 D. 蝗虫</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鱼、青蛙、蛇的体内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而蝗虫的体内没有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与娃娃鱼生殖和发育方式一样的动物是( )</p><p>A. 鲍鱼 B. 鲸 C. 蝾螈 D. 鳝</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两栖动物指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既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陆上生活,用肺呼吸,同时兼用皮肤辅助呼吸。</p><p>娃娃鱼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既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陆上生活,用肺呼吸,同时兼用皮肤辅助呼吸。故娃娃鱼属于两栖动物。</p><p>A、鲍鱼是软体动物,软体动物大多数为雌雄异体,体内受精,A错误;</p><p>B、鲸用肺呼吸,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B错误;</p><p>C、蝾螈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既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陆上生活,用肺呼吸,同时兼用皮肤辅助呼吸,与娃娃鱼一样都属于两栖动物;因此生殖和发育方式一样都是体外受精,卵生,变态发育,C正确;</p><p>D、鳝属于鱼类体外受精,卵生,不是变态发育,D错误。</p><p>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蝗虫的身体结构中具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的结构是( )</p><p>A. 内骨骼 B. 外骨骼 C. 翅 D. 触角</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蝗虫的体表具有坚硬的外骨骼,其主要作用是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散失。这是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之一。外骨骼不能随着蝗虫身体的生长而长大,所以在蝗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脱掉原来的外骨骼的现象,这就是蜕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水螅的刺细胞分布最多的部位是(    )</p><p>A. 水螅的神经网上 B. 触手 C. 消化腔 D. 体壁上</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水螅身体呈指状,肉眼可以看见,口的周围有6-10条细长的触手,满布刺细胞和腺细胞,用以捕获食饵。水螅刺囊细胞的刺针先受到刺激,刺囊细胞因受到刺激而释出刺囊,刺囊弹出翻出长管,再刺入猎物体分泌毒液,把食物麻醉。麻醉后的食物再利用触手将食物放入口,然后吞入消化腔中,内层细胞进行消化工作,最后体内获得养分。刺细胞集中分布在水螅的触手周围。</p><p>腔肠动物是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表有刺细胞,主要分布在触手的周围,可以用来攻击和防御,大多藏有刺丝和毒液。</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蚯蚓的身体是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构成,下列动物与它的特点最相近的是( )</p><p>A.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10/12/08/f6b1826c/SYS201910120813436690417659_ST/SYS201910120813436690417659_ST.001.png" width="72" height="4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蝗虫 B.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10/12/08/f6b1826c/SYS201910120813436690417659_ST/SYS201910120813436690417659_ST.002.png" width="109" height="6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草履虫</p><p>C.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10/12/08/f6b1826c/SYS201910120813436690417659_ST/SYS201910120813436690417659_ST.003.png" width="69" height="10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沙蚕 D.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10/12/08/f6b1826c/SYS201910120813436690417659_ST/SYS201910120813436690417659_ST.004.png" width="70" height="7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鱼</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1)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构成,真体腔,有刚毛或疣足,如蚯蚓、水蚤、沙蚕。</p><p>(2)蚯蚓的身体是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构成,属于环节动物,如图:</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10/12/08/f6b1826c/SYS201910120813436690417659_DA/SYS201910120813436690417659_DA.001.png" width="259" height="17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蚯蚓的身体是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构成,属于环节动物。</p><p>A、蝗虫的身体是由大小不同的体节构成,而且分头胸腹三部分,属于昆虫,A不符合题意;</p><p>B、草履虫的身体只有1个细胞构成,不分节,属于单细胞生物,B不符合题意;</p><p>C、沙蚕的身体是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构成,与蚯蚓同属于环节动物,C符合题意;</p><p>D、鱼的身体不分节,但分部,属于鱼类, D不符合题意。</p><p> 所以与蚯蚓的特点最相近的是“沙蚕”。 </p><p>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同学们熟悉的家兔、猫、狗等哺乳动物的体表都具有发达的体毛,而且体毛随季节变化可以更换,体毛的作用是( )</p><p>A. 保护 B. 伪装 C. 防御 D. 保温</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哺乳动物一般体表被毛,毛分为两种,一种是粗毛,一种是绒毛,具有保温作用,对哺乳动物维持体温的恒定有主要的意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生物分类上,将抹香鲸和蝙蝠归为哺乳动物的主要原因是( )</p><p>A. 用肺呼吸 B. 胎生、哺乳 C. 心脏四腔 D. 体温恒定</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用肺呼吸的动物有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因此用肺呼吸不是把抹香鲸和蝙蝠归类为哺乳动物的主要原因,A错误;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特征,因此胎生、哺乳是把抹香鲸和蝙蝠归类为哺乳动物的主要原因,B正确;心脏四腔的动物有鸟类和哺乳类,因此心脏四腔不是把抹香鲸和蝙蝠归类为哺乳动物的主要原因,C错误;体温恒定的动物有鸟类和哺乳类,因此体温恒定不是把抹香鲸和蝙蝠归类为哺乳动物的主要原因,D错误。</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用以研究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的一个模拟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10/12/08/f6b1826c/SYS201910120813440553646374_ST/SYS201910120813440553646374_ST.001.png" width="198" height="18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这一实验装置是_____国青年学者_____设计的。</p><p>(2)图中B处的气体模拟的是_____,该混合气体中绝不会含有_____。在B处的两个电极放电产生电火花,模拟的是原始地球条件下的_____,这主要是为该实验提供_____。</p><p>(3)经过一周后,对C装置中的产物进行分析,发现有_____生成,此装置是模拟原始地球条件下的_____。</p><p>(4)D装置是冷凝器,这模拟了原始地球条件下的_____过程。</p><p>(5)此实验表明:在类似于____的条件下,____小分子可以生成____小分子。</p></div></div>
<div><p>【答案】美 米勒 原始大气 氧 闪电 条件 氨基酸 原始海洋 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的 原始地球 无机 有机 </p><p>【解析】</p><p>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米勒等人所做的实验是为了证明该学说的第一步。</p><p>(1)美国青年学者米勒用如图的实验证明了生命起源的第一步。</p><p>(2)图中B里的气体相当于原始大气,有水蒸气、氨气、甲烷等,与现在大气成分的主要区别是无氧气。正负极接通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自然界的闪电。这主要是为该实验提供了能量。</p><p>(3)C处为取样活塞,若取样鉴定,可检验到其中含有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此装置是模拟原始地球条件下的原始海洋。</p><p>(4)D装置模拟了原始地球条件下经过冷却后,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的过程。</p><p>(5)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中,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物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所示的是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根据图回答下别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10/12/08/f6b1826c/SYS201910120813443734179163_ST/SYS201910120813443734179163_ST.001.png" width="230" height="23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较早出现的____动物和____动物大多数生活在____,而较晚出现的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大多生活在____,从生物生活环境的变化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趋势是____。</p><p>(2)较早出现的藻类植物结构筒单,没有_____的分化。苔藓植物的茎中没有_____,而较晚出现的裸子植物和种子植物结构复杂,从生物体的结构组成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趋势是_____。</p><p>(3)_____是研究生物进化非常重要的证据。研究发现,在古老的地层中只有_____生物出现,而高等生物则出现在较晚近的地层中。从这一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趋势是_____。</p><p>(4)生物之所以不断地进化,是_____的结果。</p></div></div>
<div><p>【答案】单细胞 腔肠 水中 陆地 由水生到陆生 根、茎、叶 输导组织 由简单到复杂 化石 低等 由低等到高等 自然选择 </p><p>【解析】</p><p>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p><p>(1)从图中可以看出,较早出现的单细胞动物和腔肠动物大多数生活在水中,而较晚出现的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动物大多数生活在陆地上,从生物生活环境的变化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水生到陆生。</p><p>(2)在结构功能方面,进化的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出现了茎和叶,没有真正的根,体内无输导组织;蕨类植物出现了根、茎、叶的分化;而较晚出现的裸子植物和种子植物结构复杂,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的分化。从生物体的结构组成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p><p>(3)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的直接的证据,通过对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的研究,能够比较直观地了解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和规律: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而来的。</p><p>(4)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由于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经过自然选择也就形成了生物界的多样性。 因此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请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1/08/10/0e465f12/SYS201901081009283730358017_ST/SYS201901081009283730358017_ST.001.png" width="507" height="26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p><p>(1)A类动物终生生活在水中,用________呼吸。 </p><p>(2)E类动物所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________。 </p><p>(3)F类动物的体表有________,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 </p><p>(4)B类动物成体用________呼吸,同时用________辅助呼吸。 </p><p>(5)请把以上六种动物进行分类:________ (填字母)是一类,________(填字母)是一类,分类的依据是体内有无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 鳃 胎生哺乳 外骨骼 肺 皮肤 ABDE(或CF) CF(或ABDE) 脊柱</p><p>【解析】图中A是鲫鱼,属于鱼类;B是青蛙属于两栖动物;C是蚯蚓,属于环节动物;D是家鸽属于鸟类;E是家兔属于哺乳动物;F是蝗虫属于节肢动物。</p><p>(1)A是鱼类动物,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p><p>(2)E类动物(哺乳类)所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是胎生哺乳。</p><p>(3)F类动物(节肢动物)的体表有外骨骼,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适应干燥的陆地生活。</p><p>(4)B类动物(两栖类)成体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p><p>(5)ABDE的体内都有脊柱都属于脊椎动物,CF体内没有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因此“把以上六种动物进行分类”:ABDE是一类,CF是一类(填字母),分类的依据是体内有无脊柱。</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资料,回答问题</p><p>藏羚羊是青戴高原特有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体表被毛,浑身是宝,具有胎生、哺乳的特点。它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它四肢发达,奔跑如飞,是田径好手。每年夏季,雌性藏羚羊沿固定路线向北迁移,6﹣7月产仔后返回越冬地与雄羊合群。少数不法分子为获取羊绒,肆意捕杀藏羚羊,使藏羚羊数量急剧减少,藏羚羊已经濒临灭绝。大量牧民入迁也使得可可西里野生藏羚羊分布区域日益缩小,给这些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原始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啊,可可西里“无人区”在这一些地方已名不副实。</p><p>(1)分析上述资料,你认为藏羚羊在分类上属于脊椎动物中的_____类动物。</p><p>(2)请你写出藏羚羊适应陆地生活的两种特征:①_____,②_____。</p><p>(3)藏羚羊善于奔跑,其运动系统是由_____、_____和_____组成。</p><p>(4)请你为保护藏羚羊献计策:①_____,②_____。</p></div></div>
<div><p>【答案】哺乳类 四肢发达,能支持躯体,善于奔跑 用肺呼吸(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发达,体表有皮肤和毛可以防止水分散失) 骨 关节 肌肉 严格执行野生动物保护法,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和买卖野生动物 保护藏羚羊的栖息地,自然保护区内禁止牧民入迁(严禁游客进入,或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p><p>【解析】</p><p>根据材料可知藏羚羊属于哺乳动物。造成其减少的主要原因则是对其的乱捕乱杀。</p><p>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保护生物的栖息地,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就地保护的方式,健全法律法规,坚决打击偷猎者。</p><p>(1)藏羚羊体表被毛,具有胎生、哺乳的特点,属于哺乳动物。</p><p>(2)陆生动物适于陆生的特点:①陆地气候相对干燥,与此相适应,陆生动物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 ②陆地上的动物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 ③除蚯蚓等动物外,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都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 ④陆地动物还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因此,题中藏羚羊适应陆地生活的两种特征:①四肢发达能支持躯体和善于奔跑;②用肺呼吸(或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发达,体表有皮肤和毛能防止水分蒸发)。</p><p>(3)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骨在运动中起到杠杆的作用,关节在运动中起到支点的作用,附着在骨上的肌肉称为骨骼肌,骨骼肌能够收缩和舒张,起到动力的作用。</p><p>(4)藏羚羊为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应该注意保护,保护藏羚羊的建议:①严格执行野生动物保护法,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和买卖野生动物;②保护藏羚羊的栖息地,自然保护区内禁止牧民入迁(严禁游客进入,或其他合理答案均可)。</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