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6 20:08:19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专题整合训练7 健康的生活与人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接种过狂犬病疫苗的人能抵抗狂犬病病毒的侵袭,其原因是( )</p><p>A. 该人体内产生了能抵抗狂犬病病毒的抗体</p><p>B. 该人体内产生了能抵抗狂犬病病毒的抗原</p><p>C. 该人体已获得了非特异性免疫的能力</p><p>D. 狂犬病病毒已不能再次侵入该人体的体内</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接种的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增强抵抗力,从而避免传染病的感染。因此接种过狂犬病疫苗的人能抵抗狂犬病病毒的侵袭,其原因是该人体内产生了能抵抗狂犬病病毒的抗体,获得了特异性免疫能力。</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艾滋病是一种死亡率非常高的传染病,现在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杀手”,下列不属于艾滋病传播“高危行为”的是</p><p>A. 吸毒时与毒友共用注射器</p><p>B. 与艾滋病病人同桌进餐</p><p>C. 不安全的性行为</p><p>D. 输入含HIV的血液或血液制品</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与艾滋病病人同桌进餐,不会感染艾滋病;吸毒时与毒友共用注射器、不安全的性行为、输入含HIV的血液或血液制品,都可能会感染艾滋病。因此不属于艾滋病传播“高危行为”的是与艾滋病病人同桌进餐。</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关注食品、药品安全,维护我们的健康,下列常见做法正确的是( )</p><p>A. 发芽的马铃薯去芽后可食用</p><p>B. 有“OTC”标志的药物可以随意加大服药用量</p><p>C. 用水浸泡叶类蔬菜,可以减少农药的残留</p><p>D. 食品、药品只要包装完整,可根据需要食用和服用</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发芽的马铃薯内有剧毒物质龙葵素,去芽后,龙葵素仍存在,不能食用,A错误;带有“OTC”标志的药物是非处方药,患者可自行购买,但要按使用说明书选择服药时间、次数和用量,不能随意加大用药量,B错误;用清水浸泡叶类蔬菜,可使附着在叶子表面的残留农药扩散到清水中,减少了蔬菜表面的农药残留,食用更加安全,C正确;包装完整的食品、药品不一定是合格厂家生产的,也有可能超出保质期。因此,不能单凭包装去判断食品、药品是否安全,D错误。</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用鼠A、B做如图甲实验,图乙反映的是鼠先后接种同种疫苗后,血液中产生抗体的情况。据图回答如下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1/04/17/a21aee14/SYS201901041722007025616221_ST/SYS201901041722007025616221_ST.001.png" width="277" height="13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甲所示实验中,A鼠的作用是__。&#xa0;</p><p>(2)通过接种S疫苗,使鼠产生相应的抗体,获得免疫,这种免疫叫做__免疫。&#xa0;</p><p>(3)仔细观察分析图乙,在以下2小题中选作1题。</p><p>①图甲所示实验中,B鼠注射S疫苗后的第2天,给B鼠注射S病原体,发现B鼠死亡,则原因是:______;&#xa0;</p><p>②我们接种某些疫苗,有时不只接种一次,会隔一段时间再接种该疫苗,请你作出合理解释:__。</p></div></div>
<div><p>【答案】  对照  特异性  注射疫苗后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产生抗体  有些疫苗剂量较大,一次接种不能产生免疫,需多次接种</p><p>【解析】甲图中健康B鼠注射S疫苗,它进入鼠体作为抗原起作用,使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具有免疫力的抗体,再注射S病原体后,病原体已侵入,抗体立即与之结合,从而消灭抗原,因此没有发病,B鼠正常。而健康A鼠没有抗体注射S病原体后死亡。由乙图可知抗体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时间,抗原消失后抗体仍然存留。</p><p>(1)一般进行某种实验以阐明一定因素对一个对象的影响和处理效应或意义时,除了对实验所要求研究因素或操作处理外,其他因素都保持一致,并把实验结果进行比较,这种实验为对照实验。通常,一个对照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图甲所示实验中,A鼠的作用是与B鼠形成对照。<br />(2)从抗原、抗体相互作用的免疫机理分析,S疫苗相当于抗原,接种到鼠体内后,会刺激老鼠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从而对S病原体起到免疫作用,而对其它的病原体不起作用,这种免疫属特异性免疫。<br />(3)(a)由乙图可知抗体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假设B鼠注射S疫苗后,第二天注射S病原体,则B鼠会死亡,原因是注射疫苗后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产生抗体。这种物质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br />(b)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制剂。疫苗失去了致病性,但保留了病原菌的抗原性,人体注射疫苗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相应的抗体,使人体获得相应的免疫力。当人体接触到这种不具伤害力的病原菌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一定的保护物质,如免疫激素、活性生理物质、特殊抗体等;当人体再次接触到这种病原菌时,人体的免疫系统便会依循其原有的记忆,制造更多的保护物质来阻止病原菌的伤害,因此,有些疫苗剂量较大,一次接种不能产生局部免疫,需多次接种。</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济南版)七级生物下册:专题整合训练7 健康的生活与人在生物圈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