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6 20:07:15

辽宁省辽阳市第九中学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学情测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p><p>A.重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宣传,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xa0;B.进行人工繁殖</p><p>C.建立自然保护区进行就地保护&#xa0;D.建设植物园、动物园和水族馆</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的基本措施有:就地保护、异地保护、还应该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p><p>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重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宣传,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进行人工繁殖、建设植物园、动物园和水族馆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但不是最有效的措施。故C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原始大气的可能成分是(  )</p><p>A.水蒸气、氨气、甲烷&#xa0;B.甲烷、氧气、水蒸气</p><p>C.水蒸气、氧气、沼气&#xa0;D.氧气、氨气、沼气</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原始大气包括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p><p>地质学家研究表明,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以前形成的,那时候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上的环境与现在的完全不同:天空中或赤日炎炎,或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可见A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原始生命形成的场所是(  )</p><p>A.原始大气&#xa0;B.原始海洋&#xa0;C.陆地上&#xa0;D.大气层中</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各种不同的证据的发现,人们对生命起源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p><p>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因此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我国发掘的大量的恐龙蛋化石是(     )</p><p>A.遗体化石  B.遗物化石  C.遗迹化石    D.不能定论</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遗体化石是指古代生物的遗体本身全部或部分保存下来的化石;遗物化石指的是动物的排泄物或卵形成的化石,如动物的粪化石、爬行动物和鸟类的蛋化石,以及旧石器时代入类的各种石器、装饰用品等;遗迹化石是生物遗留在沉积物表面或沉积物内部的各种生命活动的形迹构造形成的化石。因此恐龙蛋化石是遗物化石。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解,错误的是(  )</p><p>A.生物变异是定向的,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p><p>B.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p><p>C.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并繁衍后代</p><p>D.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生物进化</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源于达尔文于1859年《物种起源》,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据此解答。</p><p>生物的变异是随机产生的,产生的变异可能对生物的生存是有利的,也可能对生物的生存是不利的。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A错误。</p><p>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这必然导致生存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如为食物、配偶和栖息地等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生物普遍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的变异是随机产生的,是不定向的,而环境对生物的选择是定向的;在生存斗争中,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B正确。</p><p>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容易被淘汰,生物向着适应环境的方向进化,C正确。</p><p>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已知物种A的化石比物种B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晚得多,由此可知(  )</p><p>A.物种A比物种B数量多&#xa0;B.物种A比物种B结构复杂</p><p>C.物种A一定是从物种B进化而来&#xa0;D.物种B一定是从物种A进化而来</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越低等,出现的时间越早;在越晚形成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越高等,出现的时间越晚。</p><p>由题干可知,B化石在A化石之前,但不能说明物种A比物种B的数量多,A错误。</p><p>由题干可知,B化石在A化石之前,A化石是经过了物种竞争之后生存下来的,相对来说,A的结构肯定比B复杂,B正确。</p><p>由题干可知,B化石在A化石之前,但是A是否由B进化而来,取决于它们的亲缘关系,C错误。</p><p>由于物种A的化石比物种B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晚得多,说明物种B先出现,形成的化石早时间较早,因而结构较简单;物种A后出现,形成的化石早时间较迟,因而结构较复杂。B化石在A化石之前,因此物种B一定不是从物种A进化而来,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鸟类和哺乳类是由哪一种动物进化而来的(  )</p><p>A.古代的两栖动物&#xa0;B.近代的两栖动物&#xa0;C.古代的爬行动物&#xa0;D.近代的爬行动物</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此题考查对脊椎动物进化的认识。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的鸟类、哺乳。</p><p>在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古代的鱼类,并逐渐进化为原始的两栖类,古两栖类又进化为爬行类,某些爬行类又进化为古代的鸟类和哺乳类。所以脊椎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是:古代鱼类→古代的两栖类→古代的爬行类→古代的鸟类和古代的哺乳类。故选:C。</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动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p><p>A. 猴子    B. 大象    C. 阿拉伯狒狒    D. 黑猩猩</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类人猿没有尾巴、颊囊和屁股上的胼胝,狒狒、猴子都有尾,不是类人猿。大象更不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古人类能更好地交流与合作是由于( )</p><p>A.火的使用&#xa0;B.语言的使用</p><p>C.工具的使用&#xa0;D.直立行走</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火、语言、工具的使用和直立行走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对于古人类的交流与合作,语言的使用功不可没。</p><p>A、使用火对人类的进化有以下好处:烧烤食物,有利于消化,能增强人的体质;火堆能够帮助人们御寒,使人们扩大了活动范围;火也是重要的武器,能增强人们围歼野兽的能力。总之,火的使用促进了人类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大大提高了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但对于交流与合作却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故A错误。B、人类主要的交流方式是语言,故语言的使用使古人类能更好的交流与合作,故B正确。C、工具是人类区别与其他动物的标志之一,是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的产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早期原人阶段能制造和使用简单的砾石工具。晚期猿人阶段能使用火,像北京周口店猿人。早期智人能制造石器,会人工取火。晚期智人阶段,能加工精细的石器,骨器,能制造使用骨针,产生原始宗教。人类发明创造各种工具使得人类能适应自然,改善生存条件,但对于交流与合作却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故C错误。D:直立行走使人的视野更开阔,同时促进了手的功能的进化,越来越灵活,也使人的大脑进一步复杂化。促进了人类的进化。但对于交流与合作却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故D错误。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森林古猿从树上到地上生活的原因是</p><p>A. 为了换环境    B. 由于流星撞击</p><p>C. 由于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    D. 为了扩张领地</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距现在大约3000多万年以前,亚、非、欧的热带和亚热带的原始森林,像海洋一般望不到边,浓密的树荫把天空部快遮满了.那时候,古猿成群地生活在树上.以果实、嫩叶、根茎和小动物之类作为主要的食物.古猿的前肢已初步分工,它们善于在树林间进行臂行活动,能用前肢采摘果实,并会使用天然木棒、石块,用树枝和树叶在枝桠间筑巢,偶尔也下地,勉强地用后肢站立行走.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气候也有变化.在亚洲和非洲,大面积的森林地带变成了稀疏的林间草原.生活在这里的古猿,由于环境的变化和适应能力的差别,产生了分化.一些古猿,适应不了变化的环境灭绝了;一些古猿,从森林的边缘退向深处,继续在树上生活,它们的后代,就是现代类人猿--猩猩、大猩猩和黑猩猩等.而另一些古猿,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成群结队地来到林间草原,开始长期的地面生活,朝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这些直立行走的古猿,后来就进化成人类.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和猿分界的标志是的是(  )</p><p>A.制造工具&#xa0;B.使用火&#xa0;C.产生语言&#xa0;D.两足直立行走</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p><p>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林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因此人和猿分界的标志是的是直立行走。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这句诗里描写的运动方式是(  )</p><p>A.飞行、游泳&#xa0;B.飞行、跳跃&#xa0;C.跳跃、爬行&#xa0;D.飞行、爬行</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动物因种类不同,生存环境各异,其运动方式也多种多样。主要有飞行、奔跑、跳跃、行走、爬行、蠕动、游泳等方式。</p><p>鸟类,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翼是飞行器官,运动方式是飞行;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运动方式是游泳。因此“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这句诗里描写的运动方式是飞行、游泳。故A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骨、关节、骨骼肌在运动中的作用分别是(  )</p><p>A. 杠杆、支点、动力    B. 杠杆、连接、动力</p><p>C. 保护、支点、动力    D. 动力、支点、杠杆</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p><p>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以下有关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选项,错误的是(  )</p><p>A. 各种生物普遍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p><p>B. 生物要生存下来,就得为了获得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p><p>C. 生物产生的变异一定都有利于其适应环境</p><p>D. 不适应环境的生物将被淘汰</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p><p>达尔文认为,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力,即过度繁殖,A不符合题意;生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和食物是有限的,因此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即生存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B不符合题意;不是环境的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变异,而是环境的改变对生物产生的变异进行了选择,不利变异被淘汰,C符合题意;在激烈的生存斗争中,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一块骨骼肌可以看成是(  )</p><p>A. 一个细胞&#xa0;B. 一种组织&#xa0;C. 一种器官&#xa0;D. 一个系统</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动物体一般是由细胞构成组织,由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构成系统,再由系统构成一个完整的动物体.区分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分析作答。</p><p>一块骨骼肌最外面的膜属于结缔组织膜,肌腹主要是由长纺锤状的肌肉细胞构成的,属于肌肉组织,内外布满了丰富的血管和神经,血管里的血液属于结缔组织,神经属于神经组织,可见一块骨骼肌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一个器官。因此C正确。</p><p>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现象,不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p><p>A. 天鹅的迁徙&#xa0;B. 鱼的洄游&#xa0;C. 蛙的冬眠&#xa0;D. 家兔的心跳</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这考查是动物行为的类型和特点,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有觅食、攻击、防御、繁殖、迁徙等。动物的行为是生物进行的从外部可察觉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他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行为,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有觅食、攻击、防御、繁殖、迁徙等,根据行为获得的途径,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生来就有的,而学习行为是通过后天的学习逐渐表现出来的。</p><p>A、天鹅的迁徙是生来就有的,是一种先天性行为,不符合题意。</p><p>B、鱼类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生理习性的需要,形成定期、定向的群体规律性移动称为鱼的洄游,属于节律行为,故不符合题意。</p><p>C、蛙的冬眠是一种先天性行为,故不符合题意。</p><p>D、家兔的心跳是一种生理反应,不属于动物的行为,故符合题意。</p><p>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不属于动物的生殖行为的是(  )</p><p>A.雌雄蛙抱对&#xa0;B.雄鸡报晓&#xa0;C.家燕筑巢&#xa0;D.孔雀开屏</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繁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包括雌雄两性动物的识别、占有繁殖的空间、求偶、交配、孵卵、及对子代的哺育等,对种族的延续有重要意义。</p><p>雌雄蛙抱对属于生殖行为中的产卵,A不符合题意。</p><p>雄鸡报晓属于节律行为,B符合题意。</p><p>筑巢属于生殖行为,C不符合题意。</p><p>孔雀开屏属于生殖行为的求偶,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大雁南飞、鱼类洄游说明动物具有什么行为(  )</p><p>A.觅食行为&#xa0;B.防御行为&#xa0;C.生殖行为&#xa0;D.迁徙行为</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动物行为。解答时可以从动物行为的概念、特点方面来切入。</p><p>觅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A不符合题意。</p><p>防御行为是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B不符合题意。</p><p>繁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C不符合题意。</p><p>迁徙行为是指动物周期性的较长距离往返于不同栖居地的行为。大雁南飞、鱼类洄游体现了季节节律即迁徙行为,D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的诗句分别描绘了这两类昆虫的</p><p>A. 防御行为、取食行为    B. 防御行为、迁徙行为</p><p>C. 迁徙行为、繁殖行为    D. 取食行为、繁殖行为</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防御行为: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p><p>取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p><p>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p><p>迁徙行为:指某种鸟类每年春季和秋季,有规律的、沿相对固定的路线、定时地在繁殖地区和越冬地区之间进行的长距离的往返移居的行为现象。</p><p>“穿花蝴蝶深深见”,是蝴蝶吸食花蜜,属于取食行为;“点水蜻蜓款款飞”,是蜻蜓在产卵,属于繁殖行为。因此“穿花蝴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诗句分别描绘了这两类昆虫的取食行为和繁殖行为。</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紧急情况下,会发生蜥蜴断尾、海参抛出内脏等现象。这些属于动物的什么行为(  )</p><p>A.觅食行为&#xa0;B.防御行为&#xa0;C.社会行为&#xa0;D.生殖行为</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特点,动物的行为分为:取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迁徙行为、社会行为等。</p><p>觅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A不符合题意。</p><p>防御行为是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蜥蜴断尾、海参抛出内脏等现象,这属于防御行为,B符合题意。</p><p>社会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一定的等级,C不符合题意。</p><p>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根据行为获得的途径,下列行为与“猴子骑车”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p><p>A. 孔雀开屏    B. 候鸟迁徙    C. 蜘蛛结网    D. 老马识途</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孔雀开屏、候鸟迁徙、蜘蛛结网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ABC不符合题意;老马识途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和生活经验得来的行为,因此与“猴子骑车”都属于学习行为,D符合题意。</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研究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的一个模拟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08/08/63ac8970/SYS201906080824571206552494_ST/SYS201906080824571206552494_ST.001.png" width="176" height="17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这一实验装置是美国青年学者____设计的。 </p><p>(2)A装置里的气体相当于______,与现在的大气成分相比,其主要区别是不含____。正负电极接通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自然界的____。 </p><p>(3)B装置里的液体相当于______,实验后可检验到其中含有______等有机小分子物质。 </p><p>(4)此实验表明: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中,从______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完全可能的。</p></div></div>
<div><p>【答案】米勒    原始大气    氧气    闪电    原始海洋    氨基酸    无机物    </p><p>【解析】</p><p>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水蒸气、氨气、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p><p>(1)如图这一实验装置是米勒设计的,米勒是美国青年学者。<br />(2)A装置中的气体相当于原始大气,有水蒸气、氨气、甲烷等,与现在大气成分的主要区别是无氧气。正负极接通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自然界的闪电。这主要是为该实验提供了条件。<br />(3)(4)B处为取样活塞,若取样鉴定,可检验到其中含有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此装置是模拟原始地球条件下的原始海洋。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中,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物形成有机物,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1)从动物行为的类型来看,图中①属于_____行为,④属于_____ 行为。</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6/05/06/e910bdc4/SYS202006050607559097441331_ST/SYS202006050607559097441331_ST.001.png" width="632" height="14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2)从动物行为获得途径来看,图中③属于_____ 行为,这种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_____决定的;②属于_____ 行为,这种行为是在生活过程中,通过积累生活经验 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p></div></div>
<div><p>【答案】觅食    防御    先天性    遗传物质    学习    </p><p>【解析】</p><p>(1)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特点,动物行为分为:防御行为、觅食行为、攻击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p><p>(2)根据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动物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p><p>(1)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特点,动物行为分为:防御行为、觅食行为、攻击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因此,图中①狮子抓捕斑马是为了获取食物,因此属于觅食行为;④枯叶蝶形似枯叶,为了保护自己的一种拟态,因此属于防御行为。</p><p>(2)根据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动物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因此,图中③蜘蛛织网属于先天性行为,这种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②狗绕道取食属于学习行为,这种行为是在生活过程中,通过积累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动物行为主要受                 系统和                  系统分泌的           调控。</p><p>&#xa0;</p></div></div>
<div><p>【答案】神经;内分泌;激素</p><p>【解析】</p><p>试题分析:动物的复杂行为都受到神经系统和内分泌分泌的激素的控制。</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如图是关节结构示意图,根据图回答问题: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6/05/06/e910bdc4/SYS202006050607561009635694_ST/SYS202006050607561009635694_ST.001.png" width="144" height="20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填写图中结构名称:1_____  2_____  3_____  4_____  5_____</p></div></div>
<div><p>【答案】关节头    关节软骨    关节窝    关节囊    关节腔    </p><p>【解析】</p><p>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着关节软骨。</p><p>观图可知:1是关节头,2是关节软骨,3是关节窝,4是关节囊,5是关节腔。</p><p>关节面: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p><p>关节囊: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包绕着整个关节,把相邻的两骨牢固地联系起来。在关节囊及囊里面和外面还有很多韧带,使两骨的连接更加牢固。</p><p>关节腔:关节腔由关节囊和关节面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内有少量滑液。滑液有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尝试说出自己身上的三个关节名称:__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肩关节    肘关节    膝关节(腕关节、指关节、膝关节、踝关节)    </p><p>【解析】</p><p>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连接叫关节,由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关节窝)、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p><p>人身体的关节比较多。如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趾关节等。</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当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_____绕_____ 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运动。</p></div></div>
<div><p>【答案】骨    关节    </p><p>【解析】</p><p>运动要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运动系统来完成,运动系统由骨、关节、骨骼肌组成,骨骼肌具有收缩的特性,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时,就会收缩牵拉骨,围绕着关节做运动。</p><p>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辽宁省辽阳市第九中学八级上学期第三次学情测试生物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