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专题整合训练5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同学突然抓起一个烫手的馒头后,来不及考虑就迅速松手。如图是该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1/04/17/a21aee14/SYS201901041722262205329924_ST/SYS201901041722262205329924_ST.001.png" width="95" height="8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是手指肌肉,能接受刺激并产生收缩</p><p>B. 是脊髓中的神经中枢,能使人感到烫</p><p>C. 如果被切断,人不会及时松手,但还是会感到烫</p><p>D. 图中箭头表示“高温”能从传到,再从传到</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图中结构名称a是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c是神经中枢,d是传出神经,e是效应器。据此解答。</p><p>a是感受器,感受器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A不正确;<br />c是脊髓中的神经中枢,缩手反射是简单反射,完成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神经冲动可以通过脊髓传到大脑的感觉中枢,产生感觉,B不正确;<br />c至e的传导神经纤维被切断,反射弧不完整,神经冲动就不能由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效应器就无法做出反应,即反射活动不能进行.但是神经冲动仍然可以通过脊髓传到大脑的感觉中枢,产生感觉,C正确;<br />图中箭头传导的是神经冲动,而不是高温,D不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面关于眼与视觉、耳与听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p><p>A. 视觉和听觉都要在大脑的一定区域才能产生</p><p>B. 近视是由于晶状体过度变凸,造成折射的物像落到视网膜的后方</p><p>C. 耳蜗能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情况,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p><p>D. 鼻部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外耳道感染</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视觉的产生部位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听觉的产生部位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因此视觉和听觉都要在大脑的一定区域才能产生,A正确;近视是由于晶状体过度变凸,造成折射的物像落到视网膜的前方,B错误;内耳内的半规管、前庭能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情况,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C错误;鼻部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而不是外耳道感染,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保护好眼和耳有利于青少年准确地获得信息。下列有关眼和耳的叙述错误的是( )</p><p>A. 近视眼可以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p><p>B. 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p><p>C. 人的听觉是在耳蜗上形成的</p><p>D. 当听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开口,使咽骨管张开或闭嘴、堵耳,以保持咽骨管两侧大气压平衡</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近视眼是因为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去度过大,可以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A正确;人眼通过睫状体调节晶状体曲度的大小就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B正确;人的听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的.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可以把振动转化为神经冲动,C错误;保护鼓膜的措施:当听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开口,使咽骨管张开或闭嘴、堵耳,以保持咽骨管两侧大气压平衡,D正确。</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条件反射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体生活经验积累的结果。李红同学在学习了条件反射建立的有关知识后,设计并实施了如下实验:</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1/04/17/a21aee14/SYS201901041722263395602771_ST/SYS201901041722263395602771_ST.001.png" width="174" height="11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在鱼缸的1/3处加一块隔板,在隔板下面事先开一个洞,左边投饵室的小滑轮上悬吊一个饵料夹,鱼缸左侧悬挂一盏小灯泡,如图所示。</p><p>②将饥饿一天的金鱼移入鱼缸内,让它熟悉环境1小时。开灯1~2次,金鱼对光没有明显反应。</p><p>③随后再开灯,在灯光刺激5~10 s后,由滑轮吊下饵料夹投放饵料,吸引金鱼游过孔洞取食,每天上午和下午各强化训练2次。</p><p>④一段时间后,经过灯光和饵料的多次结合,即使只给灯光刺激,金鱼也会游过孔洞取食。</p><p>请根据实验回答问题。</p><p>(1)根据李红的实验设计,你认为她提出的问题可能是____? </p><p>(2)从神经调节的角度来看,由灯光刺激引起的金鱼游过孔洞取食属于____;该类型的反射是在____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____的参与下形成的,完成此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是__。 </p><p>(3)通过实验可以看出,使金鱼建立“灯光—游过孔洞取食反射”的重要条件是____。 </p><p>(4)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金鱼通过训练后即使只给灯光刺激,也会游过孔洞取食的行为属于____,此类行为是在__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p></div></div>
<div><p>【答案】 金鱼会对灯光刺激形成条件反射吗 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 大脑皮层 反射弧 使之与非条件反射多次结合 学习行为 遗传</p><p>【解析】(1)开始金鱼对光没有明显反应;一段时间后,经过灯光和饵料的多次结合,即使只给灯光刺激,金鱼也会游过孔洞取食,因此“根据李红的实验设计”,她提出的问题可能是金鱼会对灯光刺激形成条件反射吗?<br />(2)“从神经调节的角度来看”,由灯光刺激引起的金鱼游过孔洞取食属于条件反射;该类型的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完成此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br />(3)“通过实验可以看出”,使金鱼建立“灯光-游过孔洞取食反射”的重要条件是使之与非条件反射多次结合。<br />(4)“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金鱼通过训练后即使只给灯光刺激,也会游过孔洞取食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此类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