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初中会考模拟卷生物试卷(二)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以下各组中全部属于生物的是( )</p><p>A.克隆牛、珊瑚、电脑病毒 B.试管婴儿、转基因牛、松鼠</p><p>C.智能机器人、流感病毒、月季 D.恐龙骨骼化石、土壤、蘑菇</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克隆牛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珊瑚、电脑病毒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试管婴儿、转基因牛、松鼠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流感病毒、月季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智能机器人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恐龙骨骼化石、土壤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蘑菇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湖泊生态系统中的草食鱼以水草为食,属于消费者;肉食鱼以草食鱼为食,应属于( )</p><p>A. 生产者 B. 消费者</p><p>C. 分解者 D. 消费者和分解者</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过程,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在线粒体里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返回无机环境中,并释放能量;分解者主要指细菌、真菌,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草食鱼以水草为食,属于消费者;肉食鱼以草食鱼为食,也属于消费者.</p><p>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在视野中出现一个污点,转动目镜或移动装片,污点都没有发生移动,因此可以推断污点最可能在</p><p>A. 反光镜上 B. 目镜上 C. 物镜上 D. 装片上</p><p> </p></div></div>
<div><p>【答案】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用显微镜观察下列细胞,发现了细胞壁和液泡。这种细胞肯定不是(    )</p><p>A. 洋葱表皮细胞 B. 苹果的果肉细胞</p><p>C. 黑藻叶片细胞 D. 口腔上皮细胞</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发现了细胞壁和液泡,说明该细胞是植物细胞,而不是动物细胞。</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p><p>A、细胞能够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而持续生长</p><p>B、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先复制加倍再均等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p><p>C、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是不一样的</p><p>D、细胞、细胞核、染色体、DNA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关系</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在细胞分裂前,染色体会进行复制,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这种变化的意义在于:细胞核中有遗传物质DNA,而DNA就是染色体的成分之一,细胞分裂实现了染色体的复制和均分,也就是实现了遗传物质DNA的复制和均分.因此,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p><p>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对病毒、细菌和真菌的叙述,正确的是</p><p>A.病毒是由细胞构成的 </p><p>B.真菌都是单细胞生物大多可以供给人们食用</p><p>C.细菌具有成形的细胞核 </p><p>D.大多数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的外壳和里面包裹的一小段遗传物质组成,真菌中的酵母菌是单细胞,绝大多数是多细胞,细菌的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西湖春草绿,春水绿如染”这句诗中主要描述的是哪类植物?(     )</p><p>A. 藻类植物 B. 蕨类植物 C. 苔藓植物 D. 种子植物</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藻类植物多数生活在水中,细胞内有叶绿体,呈现绿色。春天温度升高,利于藻类植物的生活,藻类大量繁殖,使得水呈现绿色。所以“西湖春草绿,春水绿如染”这句诗中主要描述的是藻类植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时,涉及如下操作步骤:①选叶遮光;②酒精水浴;③黑暗处理;④碘酒显影;⑤清水漂洗;⑥观察变化.该实验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p><p>A. ①③②⑤④⑥ B. ③①②⑤④⑥ C. ①③⑤②④⑥ D. ③①④⑤②⑥</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因此,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时,涉及如下操作步骤:③黑暗处理;①选叶遮光;②酒精水浴;⑤清水漂洗;④碘酒显影;⑥观察变化。故该实验的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③①②⑤④⑥。</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人类生殖和发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p><p>A.青春期男孩出现遗精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p><p>B.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结构是输卵管</p><p>C.胎儿从母体产出的过程叫分娩</p><p>D.用母乳喂养比用普通奶粉喂养更有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A、男子进入青春期以后,遗精是一种正常现象,A正确;</p><p>B、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结构是胎盘,B错误;</p><p>C、妊娠到40周左右时,有独立存活能力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排出的过程叫做分娩;C正确;</p><p>D、母乳中蛋白质、脂肪、 糖、维生素、矿物质及水的比例适合且易于消化吸收,完全能够满足出生后6个月内婴儿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母乳中含有丰富的免疫物质,增加婴儿抗病能力;母 乳中所含的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和牛磺酸等,有益于婴儿大脑神经系统发育,可促进婴儿智力发育;母乳喂养不易引起婴儿过敏;母乳喂养能增进母婴感情,有利 于婴儿心理发育,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个人进食淀粉后,取其胃中的内容物检查正确的结果是</p><p>A.葡萄糖和氨基酸</p><p>B.淀粉和麦芽糖</p><p>C.淀粉和葡萄糖</p><p>D.麦芽糖和氨基酸</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淀粉是在口腔内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将淀粉初步消化成麦芽糖,然后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成葡萄糖。在胃内不能消化,所以在胃内的物质为麦芽糖和淀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血管的叙述正确的是</p><p>A、动脉的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p><p>B、静脉的管内有静脉瓣,动脉的管内有动脉瓣</p><p>C、毛细血管内红细胞快速、单行通过</p><p>D、无偿献血或病人打“点滴”时,针头刺入动脉</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人体内的血管有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动脉是运血出心脏的血管,管壁厚,弹性大,血流速度最快,分布位置较深,呈喷射状,在近心端止血。静脉是运血回心脏的血管,管腔最大,管壁薄,弹性小,血流速度较慢,分布位置较浅,血流速度慢,在远心端止血,静脉内有静脉辨,可以防止血液倒流,临床是输液即是静脉血管。毛细血管数量多,分布最广,管壁最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管腔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慢慢渗透,压迫止血即可。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据调查近几年近视率呈上升趋势。专家提示:近视是青少年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做好眼保健操和定时远眺是预防近视的有效措施。在这由近及远的过程中,眼球内的变化情况是(    )</p><p>①睫状肌由收缩变为舒张         </p><p>②晶状体曲度由大变小  </p><p>③睫状肌由舒张变为收缩         </p><p>④晶状体曲度由小变大</p><p>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②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正常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通过晶状体的调节作用,都能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汇聚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视近物时,晶状体的曲度大;视远物时,晶状体的曲度小。定时远眺是预防近视眼的有效措施,在这由近及远的过程中,物体离眼由近及远,因此②晶状体的曲度由大变小,①睫状肌由收缩变为舒张。</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以下有关腔肠动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p><p>A.珊瑚虫、海葵、海蜇是腔肠动物</p><p>B.腔肠动物是无脊椎动物</p><p>C.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食物和残渣都由口进出</p><p>D.腔肠动物都生活在海洋中</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腔肠动物都生活在水中,体壁有两胚层,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食物和食物残渣都由口进出。体内没有骨骼(无脊椎骨)属于无脊椎动物。珊瑚虫、海葵、海蜇、水螅、水母都是腔肠动物。。</p><p>考点: 腔肠动物的特征。</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图表示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其中阴影部分表示相同点。下列哪一项可以写在阴影部分</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3/11/1d4f1be9/SYS201904131134253246951799_ST/SYS201904131134253246951799_ST.001.png" width="213" height="7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haracter; -aw-rel-vpos:line;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生来就有 </p><p>B.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p><p>C.有利于生存与繁殖 </p><p>D.能伴随动物一生</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意义都是动物为了适应体内外环境的变化,有利于种族的延续。</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森林生态系统往往降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 )</p><p>A. 蒸腾作用使大气湿度增加</p><p>B. 光合作用旺盛,利用水分多</p><p>C. 呼吸作用较弱,产生水分少</p><p>D. 蒸腾作用使大气湿度减少</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夏天也较凉爽,形成良性循环。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蒸腾作用还能降低温度。森林生态系统中森林的蒸腾作用非常旺盛,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生物技术已成为解决人口、资源、能源、食物和环境等全球性问题的重要技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p><p>A.制作酸奶的主要步骤:①器具原料消毒 ②微生物接种 ③微生物发酵</p><p>B.转基因技术可以有目的地改变生物性状,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p><p>C.克隆羊“多莉”是与供核母羊在遗传上相同的新个体</p><p>D.制作面酱时,利用米曲霉和酵母菌将淀粉水解成葡萄糖使之有甜味</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A、制作酸奶时要用到乳酸菌,先是将牛奶煮沸,进行高温灭菌,然后冷却,再在冷却后的牛奶中加入少量的含乳酸菌的酸奶,相当于接种,乳酸菌要在无氧的条件下才能发酵产生乳酸,因此容器要密封,以创造无氧的环境,最后放在温暖的环境中培养1天,即发酵,A正确;</p><p>B、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运用转基因技术培育高产、优质、多抗、高效的新品种,能够降低农药、肥料投入,对缓解资源约束、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产品品质、拓展农业功能等具有重要作用,所以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是转基因技术,B正确;</p><p>C、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对生物的遗传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克隆的过程中,谁提供了细胞核,克隆出来的生物就像谁,原因就是因为小羊多莉的细胞核不是由第三只羊提供的,而是来自于供核羊.而遗传信息主要位于细胞核内,因此多莉长得像供核羊,C正确;</p><p>D、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酱要用霉菌,主要是米曲霉,米曲霉发酵产生一种特殊的酱香味,D错误;</p><p>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每年导致死亡人数约80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p><p>A.“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只有营寄生生活</p><p>B.“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属于传染源</p><p>C.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p><p>D.艾滋病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只能以预防为主</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A、“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只能营寄生生活,A正确;</p><p>B、传染源是指患病的人或动物,B错误;</p><p>C、D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与已感染的伴侣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静脉注射吸毒(与他人共用被感染者使用过的、未经消毒的注射工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HIV传播途径)、母婴传播(在怀孕、生产和母乳喂养过程中,感染HIV的母亲可能会传播给胎儿及婴儿)、血液及血制品传播(输入被HIV污染的血液及其血液制品)等,但是,交谈、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关心、不歧视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也是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重要方面,CD正确;</p><p>故选B。</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下面是某绿色开花植物的部分形态结构及生理示意图,请分析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a06185fe/SYS201712310026001150533176_ST/SYS201712310026001150533176_ST.001.png" width="384" height="22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一朵花授粉前,对其进行套袋处理,该花依然能结出一个成熟的果实,则该植物花中一定同时具有________,传粉方式为_____。</p><p>(2)图乙可以看出,植物叶片上的气孔是由图中[b]保卫细胞围成。通常情况下,植物在夜间通过气孔向外界散失的气体主要是__________。</p><p>(3)图丙表示同一植物在不同地区由于受降水量影响而导致叶片上气孔数量的差异,则_______地区的降水量最大。</p><p>(4)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为细胞体积小,细胞核大,具有旺盛的分裂增生能力,这些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先要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 。</p><p> </p></div></div>
<div><p>【答案】(1)雄蕊和雌蕊 自花传粉(2)二氧化碳 (3)B (4)遗传物质的复制</p><p>【解析】试题分析:⑴、植物结果实的前提是完成传粉和受精,现将花朵在授粉前进行套袋处理,这朵花能结出果实,说明这朵花同时具有雌蕊和雄蕊,传粉方式为自花传粉。</p><p>⑵、夜间,没有阳光,植物的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几乎停止,此时,排出的气体主要是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p><p>⑶、叶片上的气孔的数量越多,植物的蒸腾作用越强,当地的空气湿度越大,因此可以看出B地区的降水量最大。</p><p>⑷、分生区的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产生新细胞,细胞分裂前,需要完成遗传物质的复制,再均等的分给子细胞,使子细胞和母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保持一致。</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如图为正常人和糖尿病人饭后血糖含量变化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3/11/1d4f1be9/SYS201904131134255748597495_ST/SYS201904131134255748597495_ST.001.png" width="202" height="12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乙曲线表示正常人血糖含量变化.饭后1小时(AB段),血糖含量大幅上升主要是因为食物中的糖类在__________中被消化吸收.</p><p>(2)曲线甲表示糖尿病人血糖变化,血糖居高不下,是因为缺少__________(激素)作用的结果.该病人常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__________和__________减少.</p><p>(3)糖尿病还会引起视网膜血管失调,导致视觉受损,人体视觉是在__________上形成的.</p><p>(4)在人体内,当血糖变化时,还会引起下丘脑相关神经中枢兴奋,通过相关神经调节血糖.可见,人体血糖以激素调节为主,同时又受到__________调节.</p></div></div>
<div><p>【答案】 小肠 胰岛素 尿 体重 视网膜 大脑皮层</p><p>【解析】人体的内的血糖总是维持在一个正常水平(0.1%)上,这是胰岛分泌的胰岛素作用的结果。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图中甲曲线代表糖尿患者,乙曲线代表正常人。胰岛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具有降血糖作用。</p><p>(1)分析图可知,正常人的血糖浓度总是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餐后,人体内刚吸收了大量的葡萄糖,血糖浓度会升高,但由于胰岛分泌的胰岛素能调节糖的代谢,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降低血糖的浓度。因此,由于胰岛素的调节作用,糖类在人体的小肠内最终被消化成葡萄糖才能被人体吸收,并进入血液,血糖明显升高,1--2小时后血糖浓度会下降至正常水平,所以B曲线代表糖尿患者,A曲线代表正常人。<br />(2)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元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糖尿是糖尿病的特征之一。糖尿病患者有“三多一少”的症状,三多即多饮、多尿、多食,一少指体重减少对患糖尿病的人,可以用注射胰岛素制剂来治疗。<br />(3)视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br />(4)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激素的调节,正是由于这两种调节方式的相互协调,相互影响,人体才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所以在人体内,当血糖变化时,还会引起下丘脑相关神经中枢兴奋,通过相关神经调节血糖。可见,人体血糖以激素调节为主,同时又受到大脑皮层调节。</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右图为绿色植物的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p><p>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3/11/1d4f1be9/SYS201904131134257239146010_ST/SYS201904131134257239146010_ST.001.png" width="155" height="16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haracter; -aw-rel-vpos:line;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气体a、b是通过叶表皮的 进出的。</p><p>(2)若a代表二氧化碳,b代表氧气,则此图可表示植物体的 过程。</p><p>(3)若a代表氧气,b代表二氧化碳,则此图可表示植物体的 过程,此过程是在细胞内的­­­ 中进行的。</p><p>(4)若c表示水分,则它在植物体内上升的动力主要来自 作用。</p></div></div>
<div><p>【答案】(1)气孔 (2)光合作用 </p><p>(3)呼吸作用 线粒体 (4)蒸腾</p><p>【解析】气孔是叶片散发水分以及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植物体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的过程是光合作用,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的过程是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在细胞的线粒体中进行的,水分不断吸收和运输的动力是植物的蒸腾作用。</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已知有下列四组不同的显微镜镜头组合:</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3/11/1d4f1be9/SYS201904131134258841594523_ST/SYS201904131134258841594523_ST.001.png" width="401" height="16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细胞最多的是:______组.</p><p>(2)如果用这台显微镜观察写着“P”的玻片,视野内看到的是:_______.</p><p>(3)当物像在视野的右下方时,应将玻片标本向_____移动,物像才会移到视野的中心.</p><p>A.左上方B.左下方C.右上方D.右下方</p><p>(4)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应用______眼注视目镜内,_____眼睁开,便于绘图.</p></div></div>
<div><p>【答案】 丙 d D 左 右</p><p>【解析】(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越少,个体越大;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越多,个体越小。甲的放大倍数=15×40=600倍;乙的放大倍数=10×40=400倍;丙的放大倍数=10×10=100倍;丁的放大倍数=15×10=150倍。因此甲的放大倍数最大,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细胞最少。丙的放大倍数最小,观察到细胞数目最多。<br />(2)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p”旋转180度后得到的是“d”,因此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d”。<br />(3)由于显微镜下成的是倒像,所以物体和像的移动方向相反,像要向左上方移动才能到达视野中央,故玻片应向右下方移动。<br />(4)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应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绘图。</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