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1日 每周一测-学易试卷君之每日一题君七年级生物人教版(上学期期末复习)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的手触动到含羞草时,它的叶片会自动下垂。影响它的根本原因是</p><p>A. 生物的具有生长发育的特性 B. 生物对刺激的反应</p><p>C. 生物具有遗传的特性 D. 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p><p> </p></div></div>
<div><p>【答案】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置了35℃和10℃两种水温,探究“不同水温对金鱼呼吸的影响”.这种探究方法属于( )</p><p>A. 观察法 B. 分类法 C. 实验法 D. 调查法</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分析:</p><p>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 。</p><p>实验法是对动物施加影响,观察动物在外来影响条件下的行为表现 。</p><p>调查法要确定调查对象、调查范围和调查目的;</p><p>分类法是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将它们划分成不同的类群 。</p><p>解答:</p><p>实验法是对动物施加影响,观察动物在外来影响条件下的行为表现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置了35℃和10℃两种水温,探究“不同水温对金鱼呼吸的影响” 。 这是典型的对照实验 。</p><p>故选:C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设计对照实验时,应遵循的原则是( )</p><p>A. 所有条件都不同 B. 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都不同</p><p>C. 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都相同 D. 所有条件都相同</p><p> </p></div></div>
<div><p>【答案】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马里亚纳海沟的最深处在海平面以下11929米,是地球上最深的海沟,也是地球的最低点。1960年,科学家在对马里亚纳海沟进行科考是发现,海沟内没有任何绿色植物生长,导致这一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p><p>A. 阳光 B. 温度 C. 水 D. 空气</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绿色植物必须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满足自身正常生长的需要,长期在无光的环境中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会死亡。而光在海水中的穿透性有浅到深越来越弱,最浅处光最强,有红光也有蓝紫光,最深处没有光,因此没有绿色植物生存,如水深为11022米的马里亚纳海沟海底没有绿色植物生长,只有一些硫化菌。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说法中,能体现环境影响生物的是( )</p><p>A. 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p><p>B. 森林生态系统的氧气浓度较高。</p><p>C. 荒漠中的植物——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p><p>D. 蚯蚓使土壤疏松、肥沃。</p><p> </p></div></div>
<div><p>【答案】AC</p><p>【解析】环境影响生物的生活,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海豹生活在寒冷的海域,它的皮下有着厚厚的脂肪,可以起到御寒的作用,这是对寒冷环境的适应,故A符合题意;森林生态系统植物丰富,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同时蒸腾作用释放出水分,这样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降低温度,提高湿度,这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故B不符合题意;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刺,根比地上部分长许多,是因为荒漠干旱缺水,根比地上部分长许多,可以吸收到荒漠深处的水分,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故C符合题意;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蚯蚓的活动使土壤变得疏松、肥沃,体现了生物蚯蚓对环境的影响,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被称为“地球之肾”的生态系统类型是( )</p><p>A. 森林生态系统 B. 海洋生态系统</p><p>C. 湿地生态系统 D. 淡水生态系统</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湿地具有丰富的陆生与水生动植物资源,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单位生产力最高的自然生态系统,在调节径流、维持生物多样性、蓄洪防旱、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地球之肾”之称。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是</p><p>A.蒲公英的果实随风飘散 B.阳光普照所有生态系统</p><p>C.DDT沿着食物链不断积累 D.迁徙的大雁经过不同的生态系统</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蒲公英的果实随风飘散,无法证明生物圈是一个整体,A符合题意;阳光照耀着整个地球,说明森林、海洋、农田、草原等生态系统都收到光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生物圈中的各个系统是相互联系的,生物圈是一个整体,B不符合题意;DDT沿着食物链不断积累,说明生物圈中的各个系统是相互联系的,生物圈是一个整体。C不符合题意;鸟类的迁徙跨越了森林、海洋、农田等多个生态系统,说明生物圈中的各个系统是相互联系的,生物圈是一个整体。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回顾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活动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p><p>(1)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 </p><p>(2)该实验中的变量是__。 </p><p>(3)在设计实验时,要给鼠妇提供黑暗和明亮两种环境,以便对照。每个实验装置中放入10只鼠妇,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和阴暗土壤中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计算10次统计数的 __值。 </p><p>(4)得出的结论是 __。 </p><p>(5)如果“探究土壤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则实验中的变量是土壤湿度,需要给鼠妇提供__和__两种环境。 </p><p>(6)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p></div></div>
<div><p>【答案】 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光 平均 鼠妇喜生活在阴暗环境中,所以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干燥 潮湿 相同(一致)</p><p>【解析】(1)作出假设:提出问题后,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是: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作出假设的依据是:在花盆、石块下等比较阴暗的地方看到了鼠妇,而在明亮的地方没有看到。当把花盆、石块搬开后,看到鼠妇很快地爬走了。<br />(2)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光,实验变量是有无光照,在设计实验时,要给鼠妇提供明亮和阴暗两种环境,各放入等量的鼠妇若干只,过一段时间后,观察鼠妇对环境的选择。如果阴暗环境中鼠妇多,则说明假设是正确的;如果明亮环境中鼠妇多,则说明假设是错误的。这样就形成了以光照为唯一变量的对照实验。<br />(3)实验材料达一定数量或设置重复组是为了避免偶然性,计算平均值是为了减少误差。每个实验装置中放入10只鼠妇,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和阴暗土壤中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计算10次统计数的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由偶然性引起的误差.<br />(4)分析现象,得出结论:阴暗环境下的鼠妇数目多,明亮环境中鼠妇数目少,说明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鼠妇喜欢在阴暗的环境中生活。<br />(5)影响鼠妇生活的非生物因素除光外,还有水分、温度、空气等因素对鼠妇生活都有影响。如果探究土壤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则实验中的变量是土壤湿度,需要给鼠妇提供的两种环境是潮湿和干燥。<br />(6)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样就说明了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实验变量引起的,使实验具有说服力。</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表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据图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1/04/17/d72ca444/SYS201901041727109941300242_ST/SYS201901041727109941300242_ST.001.png" width="228" height="7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该生态系统中有____条食物链,狼和美洲狮的关系为____,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_____。在该食物网中碳主要以____________的形式沿食物链传递。</p><p>(2)若美洲狮的食物1/4来自鹿,其余来自浣熊,则一只美洲狮体重每增加1 kg,至少需要消耗青草____kg</p><p>(3)写出狼数量增加最多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狼灭绝则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会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4)若我们在这片草原上饲养绵羊,在不破坏青草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让青草的能量流向绵羊体内,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由于超载放牧、虫害等的影响而出现荒漠化,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看,这种现象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 4 竞争 浣熊、狼、美洲狮 有机物 100 青草→鹿→狼 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动调节能力降低 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生物影响环境</p><p>【解析】(1)食物网中含有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要构成生态系统,还要有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此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有:①草→蝗虫→浣熊→狼,②草→蝗虫→浣熊→美洲狮,③草→鹿→狼 ④草→鹿→美洲狮。狼和美洲狮由于共同争夺鹿和浣熊,因此属于竞争关系。图中的食物网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浣熊、狼和美洲狮。碳元素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br />(2)各营养级间能量的传递效率为20%时消耗的青草最少,由食物链:青草→蝗虫→浣熊→美洲狮推出消耗的青草至少为1×3/4÷20%÷20%÷20%=93.75(kg);由青草→鹿→美洲狮推出消耗青草至少为1×1/4÷20%÷20%=6.25(kg);总共至少消耗青草93.75+6.25=100(kg)。<br />(3)食物链中含有的营养级越多,则最高级消费者所获得的能量就越少,数量就越少,反之,越多。狼数量最多的食物链应该是最短的一条,即青草→鹿→狼。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稳定性越强,反之,越弱。<br />(4)能量沿着食物链是逐级递减的,在草原上饲养绵羊,并尽可能的让青草的能量流向绵羊,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的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由于过度超载放牧导致土壤荒漠化,这种现象属于生物影响环境。</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