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6 19:47:13

安徽省阜阳市十校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原始生命的叙述,正确的是(  )</p><p>A. 能进行新陈代谢</p><p>B. 能进行光合作用</p><p>C. 细胞中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基本结构</p><p>D. 现代地球上可以再形成原始生命</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对于生命的起源有很多假说,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p><p>A、原始生命具有生物的主要特征能生长、能生殖、有遗传的特性,它们生活在原始的海洋中,但不能生活在原始大气中,原始大气中没有生命。A正确;</p><p>B、刚形成的原始生命,体内不含叶绿素,不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其营养方式是异养的可能性较大,又因为原始大气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生命的呼吸方式是无氧呼吸的可能性较大,B错误;</p><p>C、原始生命不具有细胞核,C错误;</p><p>D、现在的地球已经不能再形成原始生命了,因为已经不具备当时的原始地球条件了。D错误</p><p>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米勒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p><p>A. 米勒在实验过程中模拟了原始大气</p><p>B. 米勒在实验过程中模拟了原始地球的闪电</p><p>C. 米勒的实验中产生了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p><p>D. 该实验证明了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米勒的实验及其结论。</p><p>米勒的实验装置如下图:</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12/19/08/2d490d78/SYS201912190805337332708281_DA/SYS201912190805337332708281_DA.001.png" width="198" height="25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p><p>米勒的实验如图,将水注入左下方的烧瓶内,先将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去,然后打开左方的活塞,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原始大气),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汽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升的大烧瓶中,经受火花放电(模拟雷鸣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原始地球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可见D错误。</p><p>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化石之所以能证明生物的进化,其根本原因是(  )</p><p>A. 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出现具有一定的顺序</p><p>B. 地壳岩石的形成有一定的顺序</p><p>C. 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p><p>D. 化石是生物的祖先留下来的</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化石是由生物体的坚硬部分形成的,如植物茎的化石,动物的牙齿、骨骼、贝壳等的化石,有些化石则是生物体的印痕所形成的,如树叶的印痕化石,因此所有的化石都是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p><p>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有一定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另外,科学家还发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是没有化石的,说明地球上最初是没有生命的。所以生物化石之所以能证明生物的进化,其根本原因是: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出现具有一定的顺序。</p><p>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下列人体的基本特征中,不是伴随直立行走而出现的特征是(  )</p><p>A. 脊柱变成“S”形</p><p>B. 下肢骨较长,下肢骨粗壮</p><p>C. 产生了复杂的面部表情</p><p>D. 手能握物</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类和猿类分界的重要标志。可以从人类进化的过程、直立行走的意义方面来分析。</p><p>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林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使后肢增长,脊柱由弓状变为“S”形,骨盆变短增宽,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手能握物是在未直立行走之前就已经具备了的特征,可见D符合题意。</p><p>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生物进化总趋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p><p>①从简单到复杂  ②从体型小到体型大  ③从单细胞到多细胞  ④从低等到高等  ⑤从陆生到水生</p><p>A. ①③④⑤&#xa0;B. ①③④&#xa0;C. ①④⑤&#xa0;D. ①②③</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p><p>由分析可知,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①从简单到复杂、③从单细胞到多细胞、④从低等到高等。可见B的说法正确。</p><p>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类进化发展的大致历程是(  )</p><p>A. 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p><p>B. 古猿→直立人→能人→智人</p><p>C. 古猿→能人→智人→直立人</p><p>D. 古猿→直立人→智人→能人</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人类的进化历程主要经历古猿、能人、直立人和智人四个阶段。</p><p>人类是由森林古猿进化而来的,在人类的进化历程中,先后经历了古猿、能人、直立人和智人四个阶段,选项A项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兴趣小组在观察枯叶蛾时发现其腹部呈黄色,飞行时引人注目,但落地后却形如一片枯叶。按照达尔文的观点,下列对于这一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p><p>A. 枯叶蛾的体色和体态是自然选择的结果</p><p>B. 为了应对敌害,枯叶蛾产生了定向的有利的变异</p><p>C. 在进化过程中,敌害对枯叶蛾的变异起到了定向选择的作用</p><p>D. 在进化过程中,枯叶蛾也产生了不利于应对敌害的变异</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枯叶蛾的体色存在着变异。有的与环境相似,有的与环境差别较大。敌害来临时,体色与环境差别较大的枯叶蛾容易被发现而吃掉,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枯叶蛾腹部黄色,飞行时引人注目,落地却如一片枯叶,不容易被发现而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枯叶蛾繁殖的后代,有的体色与环境一致似枯叶,有的与环境还有差别。敌害在来时,又把体色与环境还有差别的枯叶蛾吃掉,而体色似枯叶的枯叶蛾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枯叶蛾似枯叶,不易被天敌发现。因此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p><p>A、枯叶蛾的体色和体态是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保护性适应,A正确;</p><p>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因此不是枯叶蛾为了应对敌害产生了体色随环境变化的定向变异,B错误。</p><p>C、枯叶蛾体色与环境还有差别的被吃掉,而体色像枯叶的枯叶蛾活下来,敌害对枯叶蛾的不同变异起到了选择作用,C正确。</p><p>D、活下来的枯叶蛾繁殖的后代,有的与环境还有差别,敌害在来时,又把体色与环境还有差别的枯叶蛾吃掉,因此在进化过程中,枯叶蛾也能产生不利于应对敌害的变异,D正确。</p><p>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研究结果表明,人和猿的骨骼在结构上几乎相同;人和猿的盲肠都有蚓突;在胚胎发育的五个月以前,也完全相同。这些事实说明了(  )</p><p>A. 人和猿有共同的原始祖先    B. 人是由猿进化而来</p><p>C. 人比猿高等    D. 现代的猿也能进化成人</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人和猿的骨骼在结构上几乎完全相同;人和猿的盲肠相似;人和猿的胚胎在五个月以前完全一样.这些事实说明人和猿的共同特征多,亲缘关系近,是近亲,有共同的原始祖先,可见A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同学列的分类等级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12/19/08/2d490d78/SYS201912190805350614905546_ST/SYS201912190805350614905546_ST.001.png" width="190" height="17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虎和猫的相似点最多</p><p>B. 猫和犬没有亲缘关系</p><p>C. 图中最大的分类单位是属,生物的种类最多</p><p>D. 狮和猫同属于猫科</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根据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将动物进行分类。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p><p>A、图中虎和狮同属,相似点最多,A错误;</p><p>B、猫和犬同目,有一定的亲缘关系,B错误;</p><p>C、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图中最大的分类单位是目,生物的种类最多,C错误;</p><p>D、据图可见:狮和猫同属于猫科,D正确。</p><p>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为生物进化提供有力证据的中间过渡类型的生物化石是(  )</p><p>A. 恐龙卵化石&#xa0;B. 昆虫化石&#xa0;C. 孔子鸟化石&#xa0;D. 藻类化石</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主要的证据。</p><p>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孔子鸟化石证明了鸟类是由古代的爬行类进化来的,孔子鸟是爬行类向鸟类进化的过渡类型。</p><p>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湛江是美丽的海滨城市,海洋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鲜美食品,如鲍鱼、海蜇、对虾、银鲳等,它们分别属于(     )</p><p>A. 软体动物、腔肠动物、节肢动物、鱼类</p><p>B. 腔肠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鱼类</p><p>C. 节肢动物、腔肠动物、软体动物、鱼类</p><p>D. 鱼类、软体动物、腔肠动物、哺乳动物</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身体外面包外套膜,一般具有贝壳,有的贝壳退化,身体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体外有外套膜,足的形状各具特色。鱼类的特征是: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减少水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温不恒定。节肢动物的特征是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腔肠动物都是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壁有两胚层;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食物和食物残渣都由口进出。</p><p>扇贝属于软体动物,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有外套膜、有坚硬的贝壳,身体藏在壳中;海蜇的结构简单、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属于腔肠动物;螃蟹有头胸甲、用鳃呼吸属于节肢动物甲壳纲;石斑鱼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属于鱼类。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长江中特有的水生哺乳动物是(  )</p><p>A. 扬子鳄    B. 大鲵    C. 白鳍豚    D. 中华鲟</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扬子鳄或称作鼍,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是世界上体型最细小的鳄鱼品种之一。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现在生存数量非常稀少、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在扬子鳄身上,至今还可以找到早先恐龙类爬行动物的许多特征。所以,人们称扬子鳄为中生代的“活化石”。我国已经把扬子鳄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严禁捕杀,A不符合题意;<br />大鲵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它的叫声很像幼儿的哭声,因此人们又叫它“娃娃鱼”,是国家二类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生活在长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涧溪流中,B不符合题意;<br />白鳍豚是世界最濒危的12种野生动物之一,为中国长江所独有。监测显示,上世纪90年代初,长江中的白鳍豚数量已由之前10多年的400头降到150头以下。为我国特有的水生哺乳类,C符合题意;<br />中华鲟是一种大型的溯河洄游性鱼类,是我国特有的古老珍稀鱼类。世界现存鱼类中最原始的种类之一,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月季、腊梅、银杏和国槐这四种植物在某市的栽培面积很广,既有观赏价值,又能吸收烟尘,在当地栽培历史悠久。下列对这四种植物的分类正确的是(  )</p><p>A. 月季、腊梅、银杏和国槐都是裸子植物</p><p>B. 银杏是裸子植物,月季、腊梅和国槐是被子植物</p><p>C. 银杏是裸子植物,月季、腊梅和国槐是蕨类植物</p><p>D. 银杏是裸子植物,月季、腊梅和国槐是单子叶植物</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自然界中的植物多种多样,根据植物种子的有无和繁殖方式的不同一般把植物分成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孢子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用种子繁殖后代。裸子植物的种子无果皮包被着,裸露,银杏属于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能形成果实。被子植物又根据种子内子叶数量的不同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p><p>A. 月季、腊梅、国槐都是被子植物,银杏属于裸子植物,A错误,B正确;</p><p>C. 银杏是裸子植物,月季、腊梅和国槐是被子植物,C错误;</p><p>D. 银杏是裸子植物,月季、腊梅和国槐的子叶两片属于双子叶植物,D错误。</p><p>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进入20世纪后,几乎每年至少有一种鸟类或哺乳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造成野生动物濒危或绝灭的主要原因是(  )</p><p>A. 自然灾害</p><p>B. 天敌过多</p><p>C. 生态环境被破坏</p><p>D. 动物瘟疫</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野生动物濒危或绝灭的主要原因,解答时可以从威胁哺乳动物、鸟类生存的原因方面来切入。</p><p>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幅度已经很大且地域扩张也很厉害,导至环境变化太大,很多物种的生活地域越来越小,且不能适应环境改造所带来的新的环境,以至于死绝,而一种生物的死绝会造成原来的生物链的断裂,一方面导至更多的生物种生存受到威胁,另一方面使无天敌的生物,失去控制,还有外来物种的侵入,生态环境被破坏,生态系统会失去平衡,C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鲫鱼的体色是一种保护色,特点是(  )</p><p>A. 背部呈深灰色,腹部呈浅灰色</p><p>B. 背部白色,腹部深灰黑色</p><p>C. 背部深灰色,腹部白色</p><p>D. 背部与腹部的颜色一样</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本题考查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减少水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p><p>鱼身体的颜色上深下浅(背部深灰色,腹部白色)为鱼的保护色。由于我们从水面上方向下看,看到水面下方为深灰黑色,正好与鱼背部的颜色相同,不易发现它;而从水底向上看时,看到的为白色,又恰好与鱼的腹部颜色相同。这样鱼的体色就很好地保护了它。</p><p>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为了研究生命能否自然发生的问题,19世纪60年代,“微生物之父”巴斯德进行了著名的“鹅颈烧瓶”实验。下列对该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12/19/08/2d490d78/SYS201912190805362177974249_ST/SYS201912190805362177974249_ST.001.png" width="353" height="14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鹅颈烧瓶放入肉汤后进行煮沸的目的是杀死细菌</p><p>B. 甲、乙两组实验形成了对照实验</p><p>C. 该实验的变量是细菌的有无</p><p>D. 甲、乙实验中都要把煮沸后的肉汤放在无菌的环境下培养</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图示是巴斯德设计的鹅颈瓶实验的装置图,巴斯德将瓶中液体煮沸,使液体中的微生物全被杀死,他将营养液(如肉汤)装入带有弯曲细管的瓶中,弯管是开口的,空气可无阻地进入瓶中,而空气中的微生物则被弯曲的颈阻挡而沉积于弯管底部,不能进入瓶中,结果瓶中不发生微生物。此时如将曲颈管打断,使外界空气不经“沉淀处理”而直接进入营养液中,不久营养液中就出现微生物了,可见微生物不是从营养液中自然发生的,而是来自空气中原已存在的微生物,这一观点称为“生生论”。 推翻了自然发生论。</p><p>A、鹅颈烧瓶放入肉汤后进行煮沸的目的是杀死肉汤内的细菌,A正确;</p><p>B、甲、乙两组实验以细菌的有无有变量形成了一组对照实验,B正确;</p><p>C、甲组由于煮沸加热杀死了细菌,而乙组由于打断了鹅颈,外界空气中的细菌进入了肉汤,因此该实验的变量是细菌的有无,C正确;</p><p>D、如果甲、乙实验中都要把煮沸后的肉汤放在无菌的环境下培养,那么就不能形成以细菌为变量的对照组,D错误。</p><p>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几种动物的相同点进行比较归纳如图所示(圆圈交叉部分为相同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12/19/08/2d490d78/SYS201912190805364833105629_ST/SYS201912190805364833105629_ST.001.png" width="160" height="15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a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p><p>B. b是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p><p>C. c是不完全变态发育</p><p>D. d是呼吸器官主要是肺</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1)昆虫是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卵生、卵自然孵化,变态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两种。<br />(2)两栖动物雌雄异体、体外受精(水里),卵生、卵自然孵化,变态发育。<br />(3)鸟类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卵生,卵靠亲鸟体温孵化,有育雏现象,没有变态发育。</p><p>A、蝗虫属于无脊椎动物,家鸽属于脊椎动物,A错误;</p><p>B、蝗虫和家鸽的受精方式是体内受精,青蛙的受精方式是体外受精,B错误;</p><p>C、蝗虫的发育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青蛙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C错误。</p><p>D、家鸽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青蛙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D正确。</p><p>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动物的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p><p>A. 蝙蝠的前肢特化成翼,适于在空中飞行</p><p>B. 水母的身体呈辐射对称,便于感知周围环境中来自各个方向的刺激,从各个方向捕获猎物</p><p>C. 蜥蜴的肺不发达,用皮肤辅助呼吸,以增强对陆地环境的适应能力</p><p>D. 野兔神的经系统发达,能迅速发现并躲避天敌</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可从生物的器官特征去分析。</p><p>A、蝙蝠前肢变成翼,展开面积大,呈扇形,适于扇动空气飞行,因此适于空中飞翔,A正确;</p><p>B、水母的体形呈辐射对称,这样的身体结构便于水螅感知周围环境中来自各个方向的刺激,从各个方向 捕获食物、防御敌害,B正确;</p><p>C、蜥蜴属于爬行动物,肺发达,以增强对陆地环境的适应,不用皮肤辅助呼吸,C错误;</p><p>D、野兔神经系统发达,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灵敏的反应,因此能迅速躲避天敌,D正确。</p><p>故选:C。</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劳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_____。</p></div></div>
<div><p>【答案】对</p><p>【解析】</p><p>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进化的历程中劳动起了很重要的作用。</p><p>早期人类在使用天然工具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制造工具,随着制造的工具越来越复杂,它们的大脑也越来越发达、脑容量增加,并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逐渐发展成现代的人类社会。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促进了脑的发展,而脑的发展又提高了他们制造工具的能力;他们用火烤制食物,从而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育,大大增强了他们在自然界中生存能力;语言的产生,使得相互之间能更好的交流与合作。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劳动是一个重要因素。劳动使人类的身体得到协调发展,最终演变成自然界的强者。题干说法正确。</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蝙蝠能够飞行,因此属于鸟类。(_____)</p></div></div>
<div><p>【答案】错</p><p>【解析】蝙蝠没有翅,依靠前后肢之间的皮膜滑翔,蝙蝠身体被毛、胎生、哺乳,因此虽然蝙蝠能够飞行,但是蝙蝠属于哺乳动物而不是属于鸟类。所以题干的说法错误。</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创立了统一的生物命名法,被称为“分类学之父”。_____</p></div></div>
<div><p>【答案】错</p><p>【解析】</p><p>林奈是瑞典自然学者,创立了双名法。</p><p>林奈是瑞典自然学者,现代生物学分类命名的奠基人,被称为“分类学之父”。他在生物学上的成就是发明了双名制命名法,即生物的常用名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属名,第二部分是种加词,种加词后面还应有命名者的姓名,有时命名者的姓名可以省略。双名法的生物学名部分均为拉丁文,并为斜体字;命名者姓名部分为正。题干说法错误。</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 古人类用火把食物烤熟,改善了身体的营养,促进了脑的发育。(    )</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古人类不仅能使用工具,还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的能力,提高了工具的效能。又经过若干万年,古人类能够用火,大脑也越来越发达,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用火 烧烤食物,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达。智人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使他们能够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困难;大脑中主管语言的区 域的日益完善,丰富的语言,是相互之间能更好地交流与合作。故此题说法正确。</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猕猴同黑猩猩、大猩猩、长臂猿同属于现代类人猿。</p><p>&#xa0;</p></div></div>
<div><p>【答案】错</p><p>【解析】试题分析:类人猿没有尾巴、颊囊和屁股上的胼胝,常见的四种类人猿是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猕猴有尾,不是类人猿。</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海带可食用的部分是它的叶._____.</p></div></div>
<div><p>【答案】错</p><p>【解析】</p><p>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陆地的阴湿处,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有单细胞的,如衣藻;有多细胞,如海带、紫菜等,无根、茎、叶的分化。</p><p>海带属于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因此可食用部分不是它的叶,只是像叶一样的叶状物。题干说法错误。</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海马俗称马,就是哺乳动物。(______)</p></div></div>
<div><p>【答案】错</p><p>【解析】</p><p>(1)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p><p>(2)哺乳动物的特征有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p><p>海马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因此海马属于鱼类,而不是哺乳动物。所以题干的说法不正确。</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能源物质煤是藻类植物埋藏在底下形成的._____</p></div></div>
<div><p>【答案】错</p><p>【解析】</p><p>古代蕨类植物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炭。</p><p>在距今2亿年以前,地球上曾经茂盛的生长着高达数十米的蕨类植物,它们构成了大片大片的森林,后来这些蕨类植物灭绝了,它们的遗体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炭。题干说法错误。</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衣藻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光。</p><p>&#xa0;</p></div></div>
<div><p>【答案】对</p><p>【解析】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称为能流,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因此,衣藻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光。</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不同生物的性状差异程度越高,其亲缘关系越远。_____</p></div></div>
<div><p>【答案】对</p><p>【解析】</p><p>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p><p>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少,生物种类越多,亲缘关系越远;反之,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生物种类越少,亲缘关系越近。题干说法正确。</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五种生物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12/19/08/2d490d78/SYS201912190805384209161579_ST/SYS201912190805384209161579_ST.001.png" width="325" height="9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中的动物属于鱼类的有_____。(填写字母)</p><p>(2)C所在的类群还不能称之为真正的陆生动物,因为_____和幼体的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p><p>(3)动物的生活环境不同,呼吸器官也有所差异,如C用_____呼吸,_____辅助呼吸;D用_____呼吸,_____辅助呼吸;E用_____呼吸。</p><p>(4)图中_____(填写文字母)是较高等的动物,它所属类群的主要特征是_____。</p></div></div>
<div><p>【答案】E    生殖    肺    皮肤    肺    气囊    鳃    B    胎生哺乳    </p><p>【解析】</p><p>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五种生物如图所示,图中A是蚯蚓,环节动物;B是海豚,哺乳动物;C是青蛙,属于两栖动物;D是鹦鹉属于鸟类;E鱼类。</p><p>(1)图中A是蚯蚓,两栖动物;B是海豚,哺乳动物;C是青蛙,属于两栖动物;D是鹦鹉属于鸟类;E鱼类,因此图中的动物属于鱼类的有E。</p><p>(2)C青蛙是雌雄异体,体外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水里完成受精。受精卵孵化为蝌蚪,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蛙水陆两栖,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辅助呼吸。因此C所在的类群还不能称之为真正的陆生动物,因为生殖和幼体的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p><p>(3)动物的生活环境不同,呼吸器官也有所差异,如C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D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E用鳃呼吸。</p><p>(4)图中B海豚是较高等的哺乳动物,它所属类群的主要特征是胎生哺乳。</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了活动“校园植物展”,其中一小组负责的植物是:小墙藓、银杏、桃树、石楠和肾蕨。请回答下列问题:</p><p>(1)以上植物中,用种子繁殖的植物是_____、_____和_____,另外两种植物用_____繁殖。</p><p>(2)小墙藓与其他植物相比,没有真正的_____,只有矮小的茎和叶,且茎和叶中没有_____,所以植株无法长得高大。</p><p>(3)桃和银杏都属于种子植物,但桃的种子外有_____包被,因此属于_____植物;而银杏俗称“白果”,但白果并不是果实,而是裸露的_____,属于_____植物。</p></div></div>
<div><p>【答案】银杏    桃树    石楠    孢子    根    输导组织    果皮    被子    种子    裸子    </p><p>【解析】</p><p>小墙藓属于苔藓植物、银杏属于裸子植物、桃树属于被子植物、石楠属于被子植物、肾蕨属于蕨类植物。</p><p>(1)以上植物中,银杏、桃树和石楠用种子繁殖,属于种子植物,小墙线和肾蕨用孢子繁殖,属于孢子植物;</p><p>(2)小墙藓属于苔藓植物,没有真正的根,只有矮小的茎和叶,且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所以植株无法长得高大;</p><p>(3)桃和银杏都属于种子植物,但桃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因此属于被子植物;而银杏俗称“白果”,但白果并不是果实,而是裸露的种子,属于裸子植物。</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同学发现在炎热的夏天,新鲜的猪肉在室外放置1~2天后会出现异味,并会招来许多苍蝇,甚至会出现蛆。他产生了疑问“蛆是从哪来的呢”,并设计了实验,请将实验补充完整。</p><p>实验材料:广口玻璃瓶、一块新鲜猪肉、纱布。</p><p>(1)提出问题:蛆是从哪来的?</p><p>(2)作出假设:_____。</p><p>(3)制订实验方案:</p><p>①把一块鲜肉切成_____(填写“相同”或“不同”)大小的两块,分别放在完全相同的两个广口瓶内,编号A、B;</p><p>②_____;</p><p>③每天观察并记录A、B广口瓶内猪肉变化情况。</p><p>(4)分析并得出实验结论:_____。</p><p>(5)请分析回答问题:</p><p>①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p><p>②生活中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方法防止鲜肉腐败?</p></div></div>
<div><p>【答案】蛆是外界苍蝇产的卵,孵化来的    相同    A碗碗口盖有纱布无蛆,B碗碗口敞开有蛆    蛆是外界苍蝇产的卵,孵化来的    苍蝇卵    </p><p>【解析】</p><p>在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可以保证除了所研究的因素不同之外,其他因素都相同。这样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单一变量引起的。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p><p>(2)作出假设是对提出问题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根据提出的问题,可作出的假设是:蛆是外界苍蝇产的卵,孵化来的。</p><p>(3)制定实验计划:将两块大小相同的猪肉分别放在两个同样大小的A、B玻璃碗中,A碗碗口盖有纱布无蛆,B碗碗口敞开有蛆,形成对照。</p><p>(4)得出结论:蛆是外界苍蝇产的卵,孵化来的。</p><p>(5)该实验A、B两碗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苍蝇卵,A碗是实验组,B碗是对照组。A碗碗口盖有纱布无蛆,B碗碗口敞开有蛆。其他条件均相同,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安徽省阜阳市十校八级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