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复习专题训练:动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宇航员在失重状态下,体内的血液也能正常输送到离心脏较远的下肢,科学家是从下列哪种生物中得到的启示 ( )</p><p>A.萤火虫   B.蝙蝠   C.长颈鹿  D.乌龟</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长颈鹿之所以能将血液通过长长的颈输送到头部,是由于长颈鹿的血压很高,首先,长颈鹿血管周围的肌肉非常发达,能压缩血管,控制血流量,同时长颈鹿腿部及全身的皮肤和筋膜绷得很紧,利于下肢的血液向上回流,科学家由此受到启示,在训练宇航员对,设置一种特殊器械,让宇航员利用这种器械每天锻炼几小时,以防止宇航员血管周围肌肉退化,在宇宙飞船升空时,科学家根据长颈鹿利用紧绷的皮肤可控制血管压力的原理,研制了飞行服—“抗荷服”,抗荷服上安有充气装置,随着飞船速度的增高,抗荷服可以充入一定量的气体,从而对血管产生一定的压力,使宇航员的血压保持正常,同时,宇航员腹部以下部位是套入抽去空气的密封装置中的,这样可以减小宇航员腿部的血压,利于身体上部的血液向下肢输送,可见C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人、动物和植物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p><p>A. 没有了动物,世界上的植物会生长得更好</p><p>B. 老鼠对人类有害,应将它彻底消灭</p><p>C. 自然界中有的动物有可能会无限增多</p><p>D. 任何一种生物都会维持在一定的数最,不会无限制的增加</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A错误;老鼠虽然是有害动物,但我们不能使之灭绝,采用引进天敌灭鼠等生物防治的办法,B错误;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自然界中有的动物不可能会无限增多,C错误;因为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当某种动物数量增多时,以该动物为食的动物也会增多,从而限制了这种动物的数量.此外,动物因生存所需的空间和食物有限,其数量不可能无限制地增长,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果园里放养蜜蜂对果树的好处是( )</p><p>A.刺激子房快速发育</p><p>B.帮助果树进行传粉</p><p>C.延长花的开放时间</p><p>D.帮助消灭果树的害虫</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虫媒花的特点是:花朵大而鲜艳,有方向的气味或甘甜的花蜜,其目的是招引昆虫为其传粉,果树是进行异花传粉的,且主要依靠昆虫传粉,果树开花季节可能没有蜜蜂等昆虫,没有昆虫为其传粉,从而降低传粉和受精的机会,出现只开花不结果,所以有经验的果农在果树开花季节往往在果园里放养蜜蜂,目的就是帮助果树进行传粉,增加产量,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的例子,叙述不正确的是( )</p><p>A. 蚯蚓以枯枝落叶为食,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p><p>B. 蜜蜂采蜜,可以帮助植物传粉</p><p>C. 青蛙捕捉害虫,可以维持稻田的生态平衡</p><p>D. 大量增加羊的数量,可以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动物作为消费者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蚯蚓以枯枝落叶为食,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正确;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采蜜;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B正确;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动物是消费者,是食物链中主要环节之一,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青蛙捕捉害虫,可以维持稻田的生态平衡,C正确;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如果草原上大量增加羊的数量,就会严重破坏草原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遭受破坏,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科学家研究的“乳房生物反应器”,从根本上改造的是</p><p>A. 动物的乳房 B. 动物的食物 C. 动物的基因 D. 动物的身体结构</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乳房生物反应器的原理是,应用重组DNA技术和转基因技术,将目的基因转移到尚未分化的动物胚胎细胞(或受精卵)中,经胚胎移植,得到能在乳腺中表达转基因产品的个体,其乳腺组织可分泌生产“目的产品”如具有药用价值的蛋白,这些蛋白进入奶中,再通过回收含转基因蛋白的动物奶,就可以提取有重要药用价值的生物活性蛋白。可见科学家们改造的是动物的遗传基因。</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戴云山的松林中松毛虫大量繁殖,严重破坏松林。为了杀灭害虫,恢复生态平衡,下列做法中最好的是 </p><p>A. 喷洒杀虫剂 B. 引入灰喜鹊 </p><p>C. 砍掉有虫的松树 D. 人工捕捉</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可以分为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三大类,它是降低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一种方法,它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一只灰喜鹊一年能吃松毛虫一万五千多条,它既像医生给植物看病,又像卫士保护着植物,喷洒杀虫剂的防治松毛虫,不仅杀灭了松毛虫,也把其天敌杀死了,由于长期使用杀虫剂,松毛虫中某些具有抗药性的个体会大量繁殖,这就迫使人们不得不更多地使用农药,因而造成了环境污染,并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畜的健康。</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蜂鸟吸食花蜜可以帮助植物( )</p><p>A. 传播花粉 B. 传递花蜜 C. 传播种子 D. 除去花蜜</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如蜜蜂采蜜,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如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因此,蜂鸟在取食花蜜时,其身上粘满了花粉,因此它可以帮助植物传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植物</p><p>A、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 B、躲避不良环境</p><p>C、进行光合作用 D、进行呼吸作用</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常以某些植物的果实为食,动物在食用果实的同时,将种子扔弃在野外,有些植物的种子或果实常沾附在动物身上,随动物身体的运动而带到远处,如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从而促进了种子的传播,因此,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p></div>
题型:连线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将下列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的实例与生物技术对应起来</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1/10/400d3969/SYS201904111027032266483967_ST/SYS201904111027032266483967_ST.001.png" width="474" height="12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div></div>
<div><p>【答案】C;B;D;A</p><p>【解析】模仿蝙蝠的回声定位制造雷达是④仿生;</p><p>培养无病毒植株是利用了②组织培养技术;<br />盒装牛奶、灌装牛奶使用了①巴氏消毒法;<br />做面包、馒头是利用了③发酵技术。</p></div>
题型:连线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根据下列动物的某些特性进行配对.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1/10/400d3969/SYS201904111027033848932480_ST/SYS201904111027033848932480_ST.001.png" width="392" height="27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div></div>
<div><p>【答案】F;B;G;H;A;E;C;D;I</p><p>【解析】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仿生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有的是模仿动物,有的是模仿植物。模仿蝙蝠的回声定位发明了雷达;模仿鸟发明了飞行;模仿人的脑发明了电脑;模仿啄木鸟发明了防震帽;模仿苍蝇发明了复眼照相机;模仿萤火虫的发光原理制造了冷光灯;模仿乌龟的背甲制造了薄壳建筑;模仿青蛙发明了电子蛙眼;模仿响尾蛇发明了热定位器;</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古书《说苑•正谏》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虽然这是用以比喻社会现象的寓言,但却反映出生态学中的丰富内容.: </p><p>(1)这段话说出了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食物链,这条食物链是________ ,在食物链中没有出现的细菌和真菌常常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 者. </p><p>(2)生物圈中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这条食物链所存在的生态系统应该是________ 生态系统. </p><p>(3)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________ 与________ 所形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 能力,但是这种能力是有一定________ 的.如果外界干扰过于严重,生态系统就会遭到________ .</p></div></div>
<div><p>【答案】 树→蝉→螳螂→黄雀 分解 森林 生物 环境 自动调节 限度 破坏</p><p>【解析】试题分析:从此古文中可以看出里面的生物包括:植物、蝉、螳螂、黄雀.各生物间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蝉以植物为食,螳螂捕食蝉,黄雀捕食螳螂,植物是生产者,各种动物是消费者.食物链的写法是:起点是生产者,依次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终点是最高级别的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连接,箭头总是指向捕食者.</p><p>解:(1)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由生产者开始,由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树是生产者,蝉、螳螂、黄雀都没有消费者;螳螂吃蝉,黄雀吃螳螂,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树→蝉→螳螂→黄雀.</p><p>(2)生物圈中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这条食物链所存在的生态系统符合森林生态系统的特点,应该是森林生态系统.</p><p>(3)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 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是这种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过于严重,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p><p>故答案为:</p><p>(1)树→蝉→螳螂→黄雀;分解;</p><p>(2)森林;</p><p>(3)生物;环境;自动调节;限度;破坏;</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某学校一个生物科技兴趣小组的几位同学,通过对一个稻田生态系统的观察,发现稻田里主要的生物有:水稻、昆虫、青蛙、捕虫的小鸟等.他们根据生物之间的关系绘制出了示意图.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1/10/400d3969/SYS201904111027037831273949_ST/SYS201904111027037831273949_ST.001.png" width="186" height="15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在生态系统中,水稻是________ 者,昆虫、鸟、青蛙是________ 者,动物和植物之间通过________ 关系形成食物链,但鸟和青蛙之间属于________ 关系. </p><p>(2)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 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该生态系统中含有机物总量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 ,能量最终来源于________ . </p><p>(3)动植物死亡后尸体不会堆积如山,是因为细菌、真菌所扮演的________ 者能将其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这些物质又被________ 吸收利用. </p><p>(4)此图若要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由阳光、空气、水等组成的________ 部分.</p></div></div>
<div><p>【答案】 生产 消费 捕食 竞争 物质 水稻 太阳能 分解 非生物 植物</p><p>【解析】试题分析:(1)在生态系统中,水稻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水稻是生产者;昆虫、鸟、青蛙是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必须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因此昆虫、鸟、青蛙是消费者.</p><p>动物和植物之间通过捕食(吃与被吃)关系形成食物链,但鸟和青蛙之间相互争夺食物昆虫,因此属于竞争关系.</p><p>(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因此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含物质和能量越少,营养级越低,含物质和能量越多.该生态系统中营养级最低的是水稻,因此,含有机物总量最多的生物是水稻.</p><p>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绿色植物草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p><p>(3)“动植物死亡后尸体不会堆积如山”,是因为细菌、真菌所扮演的分解者能将其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这些物质又被植物吸收利用.</p><p>(4)此图若要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由阳光、空气、水等组成的非生物部分.</p><p>故答案为:(1)生产;消费;捕食;竞争;</p><p>(2)物质;水稻;太阳能;</p><p>(3)分解;植物.</p><p>(4)非生物.</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年来,我国某些地区的草原和农田生态系统中的一些问题引起了一些科学家的高度关注:其一是蛙的数量急剧减少.这与有的人滥捕乱杀,大量使用农药,农药毒害有关;其二是缺少天敌.鼠害泛滥,虫灾频繁;其三是耕种时急功近利,乱施用化肥农药,焚烧秸秆,造成土壤板结耕地肥力下降.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p><p>(1)蛙数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和________.其他环境因素的破坏对蛙发育影响也较大,因为蛙的个体发育离不开________. </p><p>(2)有人尝试“引蛇灭鼠”并取得较好效果,此种方法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 </p><p>(3)面对频繁的虫害,农民不得不使用更大剂量和不断更新的农药,这样做的直接危害是________;请写出两种农业害虫的生物防治方法:________. </p><p>(4)许多人为了简便,采取了焚烧秸秆和只施化肥的做法,请从改善土壤肥力及环境保护的角度谈一谈,如何合理利用秸秆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 滥捕乱杀 农药毒害 水 成本低,污染少 一是污染环境,二是农药残留物会间接进入人体,危害人的健康 以虫治虫、以鸟治虫 秸秆返田、发酵制沼气、沼渣做肥料</p><p>【解析】(1)滥捕乱杀和农药毒害生存环境是蛙数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另外蛙的个体发育过程全部是在水中进行,所以水生环境破坏也是蛙数量减少的原因之一。<br />(2)“引蛇灭鼠”既可以防治鼠类泛滥对人类的危害,还能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br />(3)用农药来防治害虫,在防治害虫的同时,会带来很多不利因素,如,一是污染环境,二是农药残留物会间接进入人体,危害人的健康。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大致可以分为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三大类。它是降低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一种方法。它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成本低,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br />(4)作为农家肥,来源广、养分全、肥效持久;能够改良土壤、成本较低。将秸秆作为燃料直接焚烧,不会得到农家肥,还会污染空气;秸杆归田,可以得到农家肥;将秸杆打碎,与人畜粪便混合发酵产生沼气、沼渣做肥料,还能生产农家肥。</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