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海蜇将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由 排出。</p><p>A.肛门 B.口 C.胞肛 D.细胞</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腔肠动物是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p><p>海蜇属于腔肠动物,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由口排出。</p><p>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猪肉绦虫和蛔虫最发达的器官是( )</p><p>A. 运动器官 B. 感觉器官</p><p>C. 消化器官 D. 生殖器官</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体表或体外,并从这种生物体上摄取养料来维持生活的现象叫做寄生,营寄生生活的动物都有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p><p>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体表或体外,并从这种生物体上摄取养料来维持生活的现象叫做寄生,营寄生生活的动物都有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绦虫属于扁形动物,身体呈两侧对称,有的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生殖器官特别发达,有口无肛门;蛔虫属于线形动物,身体细长,通常呈长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原体腔,体表有角质层,消化管结构简单,生殖器官也非常发达,有口有肛门。可见猪肉绦虫和蛔虫都有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共同特征是生殖器官发达。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蛔虫与其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是( )</p><p>①身体表面有角质层 ②身体细长 ③消化管长而发达 ④生殖器官发达,生殖能力强 ⑤消化管结构简单.</p><p>A. ①②③</p><p>B. ①③④</p><p>C. ①②⑤</p><p>D. ①④⑤</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体表或体外,并从这种生物体上摄取养料来维持生活的现象叫寄生,营寄生生活的动物都有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p><p>①蛔虫为了避免寄生动物消化液,所以体表有角质层起到保护作用,正确。②身体细长与寄生生活无关,错误。③蛔虫的消化道简单,与其寄生生活相适应,错误。④发达的生殖器官,产下如此数量的受精卵,目的就是为了增加感染寄主的机会,正确。⑤蛔虫的消化道简单,与其寄生生活相适应,正确,可见D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陆地生活的动物体表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以适应陆地干燥气候,下列哪项结构不具有这种功能</p><p>A. 蚯蚓的刚毛</p><p>B. 蛇的鳞片</p><p>C. 蝗虫的外骨骼</p><p>D. 蜥蜴的细鳞</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陆生动物适于陆生的特点:</p><p>(1)陆地气候相对干燥,与此相适应,陆生动物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 </p><p>(2)陆地上的动物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 </p><p>(3)除蚯蚓等动物外,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都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 </p><p>(4)陆地动物还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p><p>A、蚯蚓的刚毛有辅助运动的作用,没有防止水分散失的作用,符合题意;</p><p>BCD、蛇的鳞片、蝗虫的外骨骼、蜥蜴的细鳞,都是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以适应陆地干燥气候,不符合题意。</p><p>因此不具有这种功能的是蚯蚓的刚毛。</p><p>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鱼具有适应水中生活的一些重要特征,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p><p>A. 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p><p>B. 依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p><p>C. 体表都具有鳞片,适应于各种水域环境</p><p>D. 在水中用鳃呼吸</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属于鱼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特征,A正确;鱼用鳍游泳,依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B正确;不是所有的鱼都被有鳞片,如泥鳅,C错误;鱼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完全用肺呼吸的一组动物是( )</p><p>A.鲤鱼和壁虎 B.乌龟和石鳖</p><p>C.青蛙和壁虎 D.娃娃鱼和石鳖</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动物的呼吸器官与环境相适应,大部分陆生动物一般都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如昆虫的气管、兔的肺等,据此分析解答。</p><p>A、鲤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壁虎属于爬行动物,用肺呼吸,A不符合题意。</p><p>B、乌龟和石鳖都属于爬行动物,都用肺呼吸,B符合题意。</p><p>C、青蛙属于两栖动物,用肺和湿润的皮肤呼吸,壁虎属于爬行动物,用肺呼吸,C不符合题意。</p><p>D、娃娃鱼属于两栖动物,用肺和湿润的皮肤呼吸,石鳖属于爬行动物,用肺呼吸,D不符合题意。</p><p>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课堂上,许多同学对鸟类体温恒定的原因做了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p><p>A.鸟类所生活的环境温差不大</p><p>B.鸟类的食量大,消化能力强,呼吸作用旺盛,产生的热量较多</p><p>C.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p><p>D.羽毛有保温作用</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鸟类的心脏四腔,体循环和肺循环完全分开,心脏与体重的百分比大、每分心搏次数多,使得鸟类输送氧气的能力强,分解有机物的能力就强,能释放较多的能量,满足鸟类飞行的需要,同时利于维持恒定的体温。其次鸟类的食量大,消化能力强,呼吸作用旺盛,产生的热量较多,有助于维持体温的恒定。另外鸟类还有较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如气囊的散热作用以及羽毛的保温作用等,都利于保持体温的恒定不变。A鸟类所生活的环境温差不大,不是体温恒定的原因,鸟类会飞行,活动范围广,其生活的环境不一定温差不大。</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炎热的夏天,特别是黎明时分,池塘里的鱼大量浮到水面(即“浮头”),严重时还造成鱼群大量死亡(即“泛塘”)。这是由于( )</p><p>A. 空气缺氧 B. 缺乏饵料 C. 水中缺氧 D. 池塘缺水</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呼吸作用是所有生物的共同特征,池塘里的鱼在黎明时刻出现浮头现象,是鱼类与藻类植物在黎明时竞争水中氧气、导致水中缺氧而引起的。</p><p>白天,由于池塘中的藻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使池塘水中氧含量大大增加,这时,鱼可以从水中获得足够的氧,不会出现浮头现象;在夜晚时,由于缺少阳光的照射,池塘中的藻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而且还要进行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的氧气,到了黎明时池塘水中含氧量最小;这时,鱼为了呼吸,便出现浮头,甚至跳出水面的现象,以便从空气中吸取氧气;因此鱼出现浮头现象是因为水中缺氧,这种情况严重时可导致鱼群大量死亡。</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胎生、哺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p><p>A.绝大多数哺乳动物以胎生的方式繁殖后代</p><p>B.哺乳为幼仔成长提供优越的营养条件</p><p>C.胎生、哺乳大大提高了幼仔的死亡率</p><p>D.胎生提高了哺乳动物的产仔率</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在繁殖期间哺乳动物雌雄交配,雄性的精子进入雌性的体内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在雌性动物的子宫内发育形成胚胎,胚胎生活在母体的子宫内,通过胎盘和母体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发育成胎儿,胎儿从母体生出来,这种生殖方式叫胎生;刚出生的幼体身上无毛,眼睛没有睁开,不能行走,只能靠母体的乳汁生活,叫哺乳,所以胎生和哺乳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方式。</p><p>A、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的特征,绝大多数哺乳动物以胎生的方式繁殖后代,A正确。</p><p>B、乳汁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因此哺乳为幼仔成长提供优越的营养条件,B正确。</p><p>C、胎生、哺乳可以提高后代的成活率,大大降低了幼仔的死亡率,C正确。</p><p>D、胎生可以提高后代的成活率,而不是产仔率,D错误。</p><p>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有人大笑时用力过猛,会使上下颌不能合拢。这是由于( )</p><p>A. 关节软骨发生了病变 B. 关节头从关节囊中滑脱出来</p><p>C. 关节头从关节窝中滑脱出来 D. 关节窝从关节囊中滑脱出来</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关节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又分为关节头和关节窝,在关节头和关节窝的表面都覆盖着光滑的关节软骨。所谓的脱臼就是关节头从关节窝里脱落出来。有人狂笑时由于用力过猛,使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导致上下颌不能合拢。</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小郭投篮动作优美,在其运动中起支点和动力作用的分别是( )</p><p>A.骨、关节 B.关节、骨骼肌 C.骨骼肌 D.骨、骨骼肌</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p><p>骨的位置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不能产生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的两端是白色的肌腱,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完成。例如,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p><p>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人下肢肌肉并未受损,却出现瘫痪并逐渐萎缩的现象,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结构受到损伤 ( )</p><p>A. 肌腱 B. 肌腹 C. 韧带 D. 神经</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人体内骨骼肌所接受的刺激是来自神经传来的兴奋,肌肉受刺激后就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因而产生各种动作。某人下肢肌肉并未受损,却出现瘫痪并逐渐萎缩的现象是因为神经受损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8年5月,第54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团体赛中国男女队双双获得金牌。赛场上每个运动员做任何一个动作时,都会包括以下步骤:①相应的骨收到牵引 ②骨绕关节转动 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 ④骨骼肌收缩。这些步骤发生的正确顺序</p><p>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③④①② D. ③①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p><p>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④骨骼肌收缩收缩,①相应的骨受到牵引,②骨绕关节转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因此这些步骤发生的正确顺序是:③④①②。</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动物的行为中,下列哪一种行为与其它三种行为不同</p><p>A. 海豚顶球 B. 蚯蚓走迷宫 C. 蜘蛛结网 D. 小狗算术</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p><p>海豚顶球、小狗算术、蚯蚓走迷宫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蜘蛛结网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同学们,你见过壁虎自动断尾,以逃避敌害的情况吗?壁虎的这种行为属于</p><p>A. 防御行为 B. 攻击行为 C. 繁殖行为 D. 觅食行为</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动物的行为是指动物进行的从外部可以观察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从行为所具有的适应性意义来看,动物的行为分为:取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迁徙行为、社会行为等。</p><p>防御行为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在紧急情况下,蜥蜴的尾巴能自动断落,断落部分还能做屈曲运动,目的是吸引敌害的注意,掩护自己逃跑,属于防御行为。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攻击行为是指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地或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取食行为是指生物获取营养物质的行为。因此,壁虎自动断尾,以逃避敌害,壁虎的这种行为属于防御行为。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p><p>A. 大批青蛙在雨后鸣叫求偶 B. 成群的麻雀飞向麦田觅食麦粒</p><p>C. 草原上狼群围猎黄羊 D. 大马哈鱼群沿黑龙江逆流而上去产卵</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社会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如蜂群中的蜂王、工蜂、雄蜂各有分工。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等级,如草原上的雄性头羊总是优先占领配偶。</p><p>大批的青娃在雨后鸣叫求偶、成群的麻雀向麦田觅食麦穗、大马哈鱼集结成群沿黑龙江逆流而上去产卵,都没有明确的分工,也没有严格的等级,因此都不属于社会行为,A、B、D不符合题意;<br />草原上狼群集体围猎黄羊,表明具有明确的分工,因此属于社会行为,C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动物群体的信息交流的是( )</p><p>A. 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引诱异性</p><p>B. 蜜蜂发现蜜源时跳圆形舞</p><p>C. 黑长尾猴发现蛇时会发出某种叫声</p><p>D. 乌贼遇到敌害时释放墨汁</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p><p>昆虫通过分泌性外激素向异性交流,A不符合题意;蜜蜂发现蜜源时跳圆形舞,是通过动作向同伴进行信息交流,B不符合题意;黑长尾猴发现蛇时会发出某种叫声是通过声音进行信息交流,C不符合题意;乌贼受到威胁时释放墨汁属于防御行为不属于动物信息交流,D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生态县开展“养蛙治虫”实验,结果表明:放养一定数量青蛙的稻田比喷洒数次化学农药的对照田水稻增产9.2%.这个事实说明(    )</p><p>A. 农药能较好地控制农田害虫 B. 青蛙对农田害虫的控制作用有限</p><p>C. 青蛙能较好地控制农田害虫 D. 农药影响水稻的传粉过程</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生物防治常用的方法有以菌治虫、以虫治虫和以鸟治虫等;它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p><p>某生态县开展养蛙治虫的实验结果表明:放养一定数量青蛙的稻田比喷洒数次化学农药的对照田,水稻增产9.2%,这个事实说明青蛙能较好地控制农田害虫。</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这种现象反映了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p><p>A. 维持生态平衡 B. 促进物质循环</p><p>C. 帮助植物传粉 D. 传播植物种子</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通辽市西拉木伦公园可以找到下列动物,请据图作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6/27/06/c899a4c1/SYS202006270608015472250529_ST/SYS202006270608015472250529_ST.001.png" width="393" height="22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按照生物分类的方法,可把D、E归为一类,其余的动物归为一类,因为D、E都是____动物。</p><p>(2)D的体表有____,可以保护身体内部结构,又能____,这是节肢动物适应陆地生活的重要原因。</p><p>(3)在上图中具有辅助呼吸器官的动物有____(填字母)。</p><p>(4)____的特征保证了A比其他生物的后代有较高的成活率。</p><p>(5)请写出G适于飞行生活的两个特点①____②____。</p><p>(6)图中所示动物中,体温恒定的是____(填字母),这增强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p></div></div>
<div><p>【答案】无脊椎 外骨骼 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B G 胎生、哺乳 身体呈流线型 前肢变成翼等 A G </p><p>【解析】</p><p>图中A猴子属于哺乳动物,B青蛙属于两栖动物,C蛇属于爬行动物,D蜜蜂属于节肢动物,E蚯蚓属于环节动物,F鲤鱼属于鱼类,G鸟属于鸟类。</p><p>(1)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图中ABCFG的体内都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DE的体内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可把DE归为一类,其余的动物归为一类,因为DE都是无脊椎动物。</p><p>(2)D蜜蜂的体表有外骨骼,有保护了身体内部结构的作用,又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这是节肢动物适应陆地生活的重要原因。</p><p>(3)B青蛙属于两栖动物,用皮肤辅助肺呼吸,G鸟体内有许多气囊,可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p><p>(4)A猴子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属于哺乳动物,保证了比其他生物的后代有较高的成活率。</p><p>(5)G鸟的身体呈流线型,被覆羽毛,前肢特化为翼,长骨中空,心脏四腔,用肺呼吸,有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这些特点都适于飞行生活。</p><p>(6)图中A哺乳动物和G鸟的体温恒定属于恒温动物,这增强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6/27/06/c899a4c1/SYS202006270608018424429167_ST/SYS202006270608018424429167_ST.001.png" width="328" height="18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写出图乙中各结构的名称: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p><p>(2)骨、关节和____共同构成了人体的运动系统。</p><p>(3)在关节的结构中,能把相邻两骨牢固地联系起来的结构是____。</p><p>(4)当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____绕____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p><p>(5)屈肘时(图甲)肱二头肌处于____状态,肽三头肌处于____状态。</p></div></div>
<div><p>【答案】关节头 关节囊 关节腔 关节窝 肌肉 关节囊 骨 关节 收缩 舒张 </p><p>【解析】</p><p>人体的运动系统是由骨、关节、肌肉共同组成的。乙图中的①是关节头,④是关节窝;③关节腔,②关节囊。</p><p>(1)乙图中的①是关节头,②关节囊,③关节腔,④是关节窝,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p><p>(2)人体的运动系统是由骨、关节、肌肉共同组成的。肌肉具有收缩的特性,但是只能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会收缩,收缩产生动力,牵动骨绕着关节产生活动,于是躯体产生了运动。</p><p>(3)关节囊为附着在相邻关节面周缘及附近骨表面的结缔组织囊,内含血管和神经等。它包绕着整个关节,使相邻两块骨牢固地联系在一起。</p><p>(4)骨骼肌具有收缩的特性,但是只能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会收缩,收缩产生动力,牵动骨绕着关节产生活动,于是躯体产生了运动。</p><p>(5)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例如,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甲图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资料一:据CCTV-4新闻报道,一只刚失去幼崽的猫,用自己的乳汁喂养了三只刚出生便失去妈妈的小狗崽,“母子”情深如一家。</p><p>资料二: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人们把红薯撒在海滩上诱惑猕猴走出森林来到海滩取食。一只2岁的小猴破天荒地首先学会了把红薯放在水中洗干净再吃,后来,其它猴子也逐渐学会了这种处理红薯的方法。</p><p>资料三:英国科学家把一盘点燃的蚊香放进一个蚁巢。开始,巢中的蚂蚁惊恐万状,约20秒钟后,许多蚂蚁迎难而上,纷纷向火冲去,并喷射出蚁酸。可一只蚂蚁喷射的蚁酸量毕竟有限,因此,一些“勇士”葬身火海。但他们前仆后继,不到一分钟,终于将火扑灭。</p><p>(1)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说,“猫喂狗崽”的行为属于____行为,“其他猴子洗红薯”的行为属于____行为。</p><p>(2)“猫喂狗崽”的行为是由其体内的____所决定的行为。“其他猴子洗红薯”的行为是在___的基础上,通过___的作用而形成的行为。从维持动物自身生存的意义上来说,第二种行为的优势在于____。</p><p>(3)“蚂蚁集体灭火”的行为属于____行为。蚂蚁之间会通过触角释放信息素起到____的作用。</p></div></div>
<div><p>【答案】先天性 学习 遗传物质 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 社会 信息交流 </p><p>【解析】</p><p>(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p><p>(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p><p>(3)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p><p>(1)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说,猫喂狗崽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属于先天性行为,其他其他猴子洗红薯的行为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p><p>(2)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所以,“猫喂狗崽”的行为是由其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其他猴子洗红薯”的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而形成的行为。从维持动物自身生存的意义上来说,学习行为更加复杂,所以,第二种行为的优势在于更好地适应复杂的环境变化。</p><p>(3)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蚂蚁集体灭火”的行为属于 社会行为。蚂蚁之间会通过触角释放信息素起到信息交流的作用。</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探究小鼠走迷宫的实验中,迷宫中设有几处T形接头,小鼠可左转也可右转.小鼠在完成走迷宫后会被奖励一些食物。实验统计数据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6/27/06/c899a4c1/SYS202006270608021948363365_ST/SYS202006270608021948363365_ST.001.png" width="289" height="16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小鼠在动物分类中属于____动物。</p><p>(2)从行为获得的途径看小鼠走迷宫的行为属于____行为。</p><p>(3)随着训练天数的增加,小鼠走迷宫时____逐渐减少,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p><p>(4)若小鼠在完成走迷宫后长时间不给予食物奖励,则小鼠之前已建立的行为____(填“会”或“不会”)随之消退。</p></div></div>
<div><p>【答案】哺乳 学习 平均转错的次数 经过训练,小鼠获得了走迷宫的学习行为 会 </p><p>【解析】</p><p>后天性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p><p>(1)小鼠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属于哺乳动物。</p><p>(2)小鼠走‘T’字形迷宫的行为是小鼠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为学习行为。</p><p>(3)随着训练天数的增加,小鼠走迷宫时平均转错的次数逐渐减少,由此得出的结论:经过训练,小鼠获得了走迷宫的学习行为。</p><p>(4)当条件反射建立以后,必须用非条件刺激物强化条件刺激物,才能巩固已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否则,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就会消退。因此若小鼠在完成走迷宫后长时间不给予食物奖励,则小鼠之前已建立的行为会随之消退。</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