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专题复习模拟演练:生物与环境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人类也是生态系统的成员,人类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p><p>A. 生产者 B. 消费者 C. 生产者和消费者 D. 分解者</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成分。非生物部分:一切非生命的物质和能量,如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湿度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植物属于生产者,动物属于消费者,部分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是</p><p>A. 森林生态系统 B. 河流生态系统</p><p>C. 农田生态系统 D. 草原生态系统</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自动调节能力最强。</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p><p>A. 光   B. 水  C. 温度  D. 湿度</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温度。</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目前,每年都有一万到两万个物种在地球上消失,保护生物多样性刻不容缓,下列有关保护生物多样性不正确的是 </p><p>A.建立自然保护区 B.建立禁猎区、迁地保护</p><p>C.多引进外来物种 D.颁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法律法规</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是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易地保护主要是对于珍稀频危动植物,数量极少,失去了栖息环境条件等采取的措施;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法制意识,珍爱生物。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就地保护最有效的措施,对栖息环境和所有的生物进行了保护。如在四川卧龙和王朗自然保护区主要是保护大熊猫。对于引进外来物种不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青蛙在冬季要进行冬眠,主要是受到下列哪种因素的影响(    )</p><p>A. 温度 B. 水分 C. 阳光 D. 空气</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青蛙是变温动物,体温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为了避免温度过低冻伤甚至冻死,变温动物青蛙有冬眠的特性,主要是受温度影响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收看新闻联播时,首先看到转动的地球呈现绿、白、蓝三种色彩,它们分别是生物圈的</p><p>A.岩石圈、大气圈、水圈 B.大气圈、岩石圈、水圈</p><p>C.岩石圈、水圈、大气圈 D.水圈、大气圈、岩石圈</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绿色的是遍布植物的岩石圈,白色的是有着白云的大气圈,蓝色的是水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p><p>A. 草→羊→狼→细菌 B. 草→羊→狼 C. 阳光→草→羊→狼 D. 草←羊←狼</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可见草→羊→狼正确的表示了食物链,B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为了防止鸟吃草籽,有人把人工牧草的实验区用 网子罩起来.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子吃光,而未加网罩的牧草生长良好.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p><p>A. 网罩影响了牧草的光合作用 B. 破坏了牧草周围环境的生态平衡</p><p>C. 降低了牧草抵抗害虫的能力 D. 造成了牧草周围环境的污染</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在天然草场中存在着由草→食草昆虫→食虫鸟组成的食物链。当实验区的草场被网子罩上后,这一食物链被破坏,虫子因不能被食虫鸟所食而大量繁殖,最终将草的叶吃光。这是生态系统失去平衡的一种表现。一个物种数量大幅度的减少,会使得跟该物种相关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发生一系列相应的变化,表现为生态系统失去平衡。而未被网子罩上的草场,因食物链未被破坏,牧草生长良好。</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地衣生活在岩石上,可以从岩石中得到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地衣又能够分泌地衣酸,对岩石有腐蚀风化作用。这一事实说明( )</p><p>A、生物能够适应自己所生活的环境</p><p>B、生物能够对自己所生活的环境造成影响</p><p>C、生物能够影响环境,或者环境能够影响生物</p><p>D、生物既能够适应环境,也能够影响环境</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地衣生活在岩石上,可以从岩石中得到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地衣又能够分泌地衣酸,对岩石有腐蚀风化作用,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成分之间的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该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9/10/10/bed3f136/SYS201809101007556809286108_ST/SYS201809101007556809286108_ST.001.png" width="132" height="12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图中的虫和鸟属于消费者</p><p>B. 植物的枯枝落叶能被细菌和真菌分解</p><p>C. 若消灭所有的虫,则更有利于该生态系统的维持</p><p>D. 作为生态系统,图中尚缺少阳光等非生物成分</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虫是食草动物,直接以植物为食,鸟是食肉动物,间接以植物为食,都属于消费者,A正确;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可把动植物遗体和粪便中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B正确;若消灭所有的虫,将产生近期或远期效应,使生态平衡失调或破坏,C错误;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所以说图中尚缺少阳光等非生物成分,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科学家曾对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进行科学考察,发现海沟深处有鱼虾,但没有绿色植物,其原因是海沟深处( )</p><p>A. 没有二氧化碳 B. 没有营养物质</p><p>C. 没有阳光 D. 水温太低</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光在海水中的穿透性有浅到深越来越弱,最浅处光最强,深处几乎没有光线。</p><p>光在海水中的穿透性有浅到深越来越弱,最浅处光最强,有红光也有蓝紫光,有利于绿藻利用,所以是绿藻;往下一些红光穿透性不强被海水吸收,能利用起来用作光合作用的只剩蓝紫光,褐藻有利于吸收蓝紫光,是褐藻;再往下,蓝紫光也被吸收一部分,是红藻;最深处没有光,因此没有绿色植物生存。C正确。</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选项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p><p>A. 大兴安岭林区 B. 池塘中所有的鱼和水草</p><p>C. 湖泊中所有的生物 D. 草原上的羊</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大兴安岭林区包括环境和环境中所有的生物,因此属于生态系统,A正确;池塘锦中所有的鱼和草,只有生产者、消费者,没有分解者,也没有环境部分,因此不属于生态系统,B错误;湖泊中所有的生物,只构成生物群落,没有环境部分,因此不属于生态系统,C错误;<br />草原上的羊,只有消费者,没有生产者、分解者,也没有环境部分,因此不属于生态系统,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沙漠戈壁与森林地区的动植物种类,数量差别极大,这种差别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p><p>A. 水分</p><p>B. 阳光</p><p>C. 温度</p><p>D. 迁入和迁出</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沙漠戈壁干旱缺水,而水是生物体的主要组成分,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决定陆生生物的分布。沙漠戈壁水分严重缺乏导致沙漠地区生物种类稀少。森林地区,降水多,适宜生物的生长繁殖,因此森林植被繁茂,动物种类众多。造成这种差别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水分。</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右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根据图回答有关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6/10/4b20aabf/SYS201904161040354670353265_ST/SYS201904161040354670353265_ST.001.jpeg" width="186" height="15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 图中生产者是 ,该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 。</p><p>(2) 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量维持在 的状态,这就叫做生态平衡。如果由于人类大量捕猎狐狸,野兔和老鼠的数量会 。</p><p>(3) 图中所有动物可统称为 。</p><p>(4) 若要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的成分是 和 。</p></div></div>
<div><p>【答案】(1) 草, 5, 草→鼠→蛇→鹰</p><p>(2) 相对稳定 增加(或先增加后减少 ) </p><p>(3) 消费者,</p><p>(4) 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p><p>【解析】</p><p>试题(1)草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图中生产者是草,属于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图中食物链有: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所以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营养级越多,食物链越长,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草→鼠→蛇→鹰.</p><p>(2)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叫做生态平衡,说明生态系统有一定自动调节能力。在食物链中,任何一种生物数量的变化,都会引起生态系统其他生物数量的变化。如果由于人类大量围猎狐,野兔和老鼠就会因失去天敌的控制而数量增加,最后会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 。</p><p>(3)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草为食,因此图中所有动物可统称为消费者。其中,兔与草、鹰与鼠的关系是捕食关系。</p><p>(4)图中草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因此“若要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的是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6/10/4b20aabf/SYS201904161040357203898960_ST/SYS201904161040357203898960_ST.001.png" width="156" height="10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中的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 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 .</p><p>(2)生态系统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着能量 和物质 .该生态系统中,兔子的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归根到底来源于 .</p><p>(3)图中①是 者,主要指营腐生生活的 和 .</p><p>(4)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相对比较 (填“弱”或“强”).</p><p>(5)如果该环境中兔数量大量减少,在一段时间内草的数量将会 (填“减少”或“增多”).</p></div></div>
<div><p>【答案】(1)生产 消费者</p><p>(2)流动 循环 太阳能</p><p>(3)分解 细菌 真菌</p><p>(4)弱</p><p>(5)增多</p><p>【解析】</p><p>试题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识图作答</p><p>(1)生态系统的组成如图所示:在生态系统中,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随着摄食,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也进入动物体内,因此动物是生态系统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能够将动植物的遗体、粪便以及枯枝落叶等中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利用,因此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2)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称为能流,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生态系统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p><p>(3)图中①是分解者,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p><p>(4)森林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多,结构层次复杂,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少结构层次简单,所以,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相对比较弱.</p><p>(5)如果该环境中兔数量大量减少,对草原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草)的捕食量减少,在一段时间内草的数量将会增多.</p><p>故答案为:(1)生产 消费 流动 循环 太阳能 分解 细菌 真菌 弱 增多</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呼伦贝尔草原位于大兴安岭以西,由呼伦湖、贝尔湖而得名.地势东高西低,海拔在650~700米之间,是中国保存完好的草原,水草丰美,有“牧草王国“之称.下图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6/10/4b20aabf/SYS201904161040358914300217_ST/SYS201904161040358914300217_ST.001.png" width="282" height="19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若要构成完整的草原生态系统,除了图中所示成分以外,还应添加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 </p><p>(2)在该食物网中共包含________条食物链. </p><p>(3)若使鹰获得1千焦能量,最多消耗含________千焦能量的牧草. </p><p>(4)在该食物网中,碳主要以________的形式沿食物链传递. </p><p>(5)草原生态系统由于超载放牧、鼠害、虫害的影响而出现荒漠化,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看,这种现象属于________. </p></div></div>
<div><p>【答案】 分解者 5 10000 二氧化碳 生物影响环境</p><p>【解析】试题(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p><p>(1)图中牧草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因此若要构成完整的草原生态系统,除了图中所示成分以外,还应添加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p><p>(2)图中食物链有:牧草→鼠放养的牲畜→人、牧草→昆虫→蜘蛛→食虫鸟→鹰、牧草→昆虫→食虫鸟→鹰、牧草→鼠→鹰、牧草→鼠→狐狸→鹰,因此在该食物网中共包含5条食物链。</p><p>(3)物质、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若使鹰获得1千焦能量,最多消耗的牧草1÷10%÷10%÷10%÷10%═10000(千焦)。</p><p>(4)在该食物网中,碳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沿食物链传递。</p><p>(5)草原生态系统由于超载放牧、鼠害、虫害的影响而出现荒漠化,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看,这种现象属于生物影响环境。</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