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6 19:38:54

连云港苏科版生物中考模拟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中,与小肠属于同一结构层次的是</p><p>A. 根    B. 血液    C. 肌肉细胞    D. 西瓜皮</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细胞是动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一般来说,动植物体的生长发育都是从受精卵开始的。受精卵经过细胞的分裂、分化,形成组织;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器官。由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形成系统。根属于器官,血液和西瓜皮属于组织,肌肉细胞属于细胞。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同学在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不同放大倍数下,观察到甲、乙两个视野,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1/10/17b5f331/SYS201904111028001199752661_ST/SYS201904111028001199752661_ST.001.png" width="248" height="10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甲视野的物镜比乙视野的物镜短</p><p>B. 由甲视野变成乙视野需将玻片向左方移动</p><p>C. 调节细准焦螺旋可使视野更加清晰</p><p>D. 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和反光镜,则视野乙比视野甲亮</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显微镜的物镜越短放大的倍数越大,物镜越长放大的倍数越小,甲视野内物像较小,而乙视野内的物像放大较大,所以甲视野的物镜比乙视野的物镜短,故A不符合题意;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不但上下倒,左右也倒,所以由甲视野变成乙视野需将玻片向左方移动,故B不符合题意;显微镜的结构中,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都可以调节镜筒的升降。粗准焦螺旋使镜筒较大幅度地上升或下降,细准焦螺旋使镜筒升降的幅度较小。调节粗准焦螺旋找到物像,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为清晰,故C不符合题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物像的放大倍数越小,体积变小,视野变得越亮,甲的放大倍数比乙小,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和反光镜,甲的视野应比乙亮,故D符合题意。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生物圈、生态系统、食物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p><p>A. 连云港花果山的所有植物可看作一个生态系统</p><p>B.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p><p>C. 生物圈是目前人类唯一赖以生存的家园</p><p>D. “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虾米→小鱼→大鱼”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而连云港花果山的所有植物只是消费者,缺少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不是生态系统,故A错误;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故B正确;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所以生物圈是目前人类唯一赖以生存的家园,故C正确;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虾米→小鱼→大鱼”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故D正确。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图是“探究阳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部分实验步骤,其中大烧杯、小烧杯、滴管内分别是什么液体</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1/10/17b5f331/SYS201904111028004802348280_ST/SYS201904111028004802348280_ST.001.png" width="157" height="9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清水、清水、碘酒    B. 酒精、清水、碘酒</p><p>C. 清水、酒精、碘酒    D. 酒精、酒精、酒精</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而且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因此,该装置中大烧杯、小烧杯分别是清水、酒精、碘液。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因此滴管内是碘液。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液体中含有尿素的有</p><p>①汗液    ②尿液    ③原尿    ④汗液</p><p>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因此血浆、原尿和尿液都含有尿素;汗液中有水、无机盐和尿素,因此①血浆、②原尿、③尿液、④汗液,都含有尿素。</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句中描写的植物分别属于</p><p>A. 藻类植物  被子植物    B. 藻类植物  裸子植物</p><p>C. 苔藓植物  被子植物    D. 苔藓植物  裸子植物</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绿色植物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两大类;其中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都不结种子,都靠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属于种子植物,都用种子繁殖后代; </p><p>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体内无输导组织;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能形成果实。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苍苔”有叶、茎的分化,无真正的根,属于苔藓植物;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红杏”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属于被子植物。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p><p>A. 北极熊皮下厚厚的脂肪可以适应极地寒冷的环境</p><p>B. “春来江水绿如蓝”,该诗句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p><p>C. “大树底下好乘凉”说明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p><p>D.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生物间最常见的捕食关系</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北极地区气候寒冷,温度很低,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北极熊,皮下有厚厚的脂肪,脂肪保暖有利于保持体温维持正常的生长,可以保护胸内的器官心脏等避免冻伤,是对环境的适应,故A正确;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其中春来江水绿如蓝,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故B正确; “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大树的蒸腾作用对环境的影响,故C错误; 螳螂捕蝉、黄雀捕螳螂,都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因此“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生物间的关系是“捕食”,故D正确。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图为人体体细胞中的一对基因位于一对染色体上的示意图。以下叙述中不正确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1/10/17b5f331/SYS201904111028010808636853_ST/SYS201904111028010808636853_ST.001.png" width="95" height="9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如果B来自父方,则b来自母方</p><p>B. 基因组成Bb的个体表现为基因B所控制的性状</p><p>C. 基因b控制的性状不能在后代表现,也不能遗传</p><p>D. 父母都是Bb基因型,则后代可能出现bb基因型的概率为25%</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生物体中的体细胞是由受精卵分裂分化形成的,受精卵中的一对基因,一个来自父方,另一个来自母方,如果B来自父方,则b一定来自母方,故A正确;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因此基因组成Bb的个体表现为基因B所控制的性状,故B正确;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虽然不能在后代中表现,但隐性基因会一代代的传递下去,故C错误;子女中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父母都是Bb基因型,其遗传图解如下,</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1/10/17b5f331/SYS201904111028010808636853_DA/SYS201904111028010808636853_DA.001.png" width="420" height="15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则后代可能出现bb基因型的概率为25%,故D正确。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图是花和种子的基本结构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1/10/17b5f331/SYS201904111028013390605473_ST/SYS201904111028013390605473_ST.001.png" width="200" height="13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从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上分析,花和果实属于器官</p><p>B. 图中①⑤⑥组成雌蕊,②③组成雄蕊</p><p>C. 图乙由甲中的⑥发育而成</p><p>D. 图乙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结构③</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从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上分析,花和果实属于器官,故A正确;图中①柱头,⑤花柱和⑥子房组成雌蕊,②花药和③花丝组成雄蕊,是花的主要部分,故B正确;花经过传粉和受精后,受精完成后子房发育为果实,子房壁发育为果皮,胚珠发育为种子,受精卵发育为胚,所以图乙由甲中的④胚珠发育而成,故C错误;种子萌发时,先吸水膨胀,种皮变软,呼吸作用增强。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出土,发育成茎和叶,最后种子的胚发育成幼苗,故D正确。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对以下各种现象的解释,符合达尔文进化理论的一项是</p><p>A. 长颈鹿的颈很长,是因为要取食树叶、反复不断伸长的结果</p><p>B. 奔跑速度慢的羚羊会被捕食,生存下来的都是奔跑速度快的</p><p>C. 细菌在外界药物的刺激下逐渐产生了抗药性</p><p>D. 鱼类由于经常游泳,因而身体变成纺锤形</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古代的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四肢长和四肢短的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四肢和颈长的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四肢和颈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当环境改变食物缺少时,就会因吃不到足够的树叶而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本身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就会就更小,经过许多代以后,四肢和颈短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这样,长颈鹿一代代的进化下去,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长颈鹿,因此长颈鹿的颈很长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A错误;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跑得快的猎豹能够得到食物就容易生存下去,跑得慢的猎豹得不到食物,就会被自然淘汰,这是食物和环境对猎豹的奔跑速度的定向选择的结果,故B正确;抗生素刚被使用的时候,能够杀死大多数类型的细菌。但少数细菌由于变异而具有抗药性,不能被抗生素杀死而生存下来,并将这些特性遗传给下一代。因此,下一代就有更多的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使得有的细菌已不再受其的影响了。可见,细菌原就有一些适应抗生素的个体继续生存并繁延,细菌抗药性的产生是抗生素对细菌的变异进行选择的结果,故C错误;鱼的身体呈纺锤形,体表有粘液,这些特点都可以减少水的阻力,而其体他体型的鱼不利于生存被淘汰,是自然选择的结呆,而不是因为鱼类由于经常游泳,因而身体变成纺锤形,故D错误。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模拟人体膈的升降与呼吸关系的装置,有关描述不正确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1/10/17b5f331/SYS201904111028017054201093_ST/SYS201904111028017054201093_ST.001.png" width="67" height="11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装置中编号4模拟横膈</p><p>B. 装置中编号3模拟肺</p><p>C. 手向下拉4时,肋间外肌呈收缩状态,肋骨上升</p><p>D. 此时胸廓内的气压小于外界气压</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图中1是气管、支气管、2是肺,3是胸廓、4是膈肌。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小明同学在抽屉找东西时,不小心被尖锐物体刺到后迅速缩手并感到疼痛。对完成该反射的神经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1/10/17b5f331/SYS201904111028018004151016_ST/SYS201904111028018004151016_ST.001.png" width="217" height="9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1是效应器,能够对刺扎到皮肤作出反应</p><p>B. 3是神经中枢,能够产生痛觉</p><p>C. 该反射活动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是5→4→3→2→1</p><p>D. 图中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图中1是感受器、5是效应器,能够对刺激做出反应,故A错误; 3是神经中枢,产生痛觉在大脑皮层形成,故B错误;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包括1感受器、2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和5效应器五部分,该反射活动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是1→2→3→4→5,故C错误; 3是神经中枢,该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灰质内,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故D正确。故选D。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环境保护部27日发布2017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旨在动员引导社会各界人士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下列相关做法和观点,错误的是</p><p>A. 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环境保护</p><p>B. 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随意排放会加重水污染</p><p>C. 尽量乘坐公交车可减少城市大气污染</p><p>D. 生态系统有很强的自我调节能力,环境污染不用担心</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和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有利于保护环境,故A正确;水污染防治的关键是控制“污染源头”,为了保护水资源,我们要严禁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故B正确;外出选择乘公交车或者骑行,有效的减少了开私家车的几率,减少了汽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化石燃料的燃烧能产生大量二氧化碳,造成温室效应,同时还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硫和一些含氮的氧化物,这些气体是构成酸雨的主要成分,它们的排放会对大气造成严重污染,故C正确;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种类,数量和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叫生态平衡,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是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一旦破坏就难以恢复,故D错误。故选D。</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下图表示人体呼吸和食物消化吸收的部分过程示意图,图中A、B、C表示物质,①②表示过程,据图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1/10/17b5f331/SYS201904111028020957442561_ST/SYS201904111028020957442561_ST.001.png" width="318" height="18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在A、B、C三种物质中,A物质指的是______。</p><p>(2)从图中可以看出,A、B物质在肺泡处发生了交换,请问经过此过程后血液成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______。</p><p>(3)食物在完成图中①过程中,蛋白质初步分解的场所是______。</p><p>(4)C物质进入乙细胞后,一部分转化成细胞的组成成分,另一部分可在B物质的参与下进行呼吸作用,产生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这个过程称为______。</p></div></div>
<div><p>【答案】  二氧化碳   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胃  呼吸作用</p><p>【解析】(1)图中的乙组织细胞的线粒体氧化分解有机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二氧化碳等随血液循环输送到肺泡处,通过气体扩散进入肺泡内排出体外,同时肺泡内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因此,A物质是二氧化碳,B物质是指氧气。</p><p>(2)肺泡里的气体交换是指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内,交换的结果是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因此,从图中可以看出,A、B物质在肺泡处发生了交换,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p><p>(3)蛋白质在胃内消化液的作用下初步分解,初步分解的蛋白质在小肠内消化液的作用下分解为氨基酸。因此,食物在完成图中①过程中,蛋白质初步分解的场所是胃。</p><p>(4)组织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在细胞的线粒体内进行。因此,C物质进入乙细胞后,一部分转化成细胞的组成成分,另一部分可在B物质的参与下进行呼吸作用,产生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这个过程称为呼吸作用。</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宁津杂技历史源远流长,1995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杂技)之乡。草根杂技演员刘某以其精湛的杂记技艺不仅成为某综艺节目舞台上闪耀的明星,而且后来还登上了央视春晚的舞台。请根据下列图一、图二和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1/10/17b5f331/SYS201904111028022879489665_ST/SYS201904111028022879489665_ST.001.png" width="340" height="13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刘某的蹬大缸表演令人震撼,300多斤重的大缸在他的脚上来回翻飞,潇洒自如。他能维持身体平衡主要是依靠图二中的______。</p><p>(2)在表演时,杂技演员伴随着优美音乐做出各种精巧的动作和优美的造型。演员感受音乐刺激的感受器位于图一的中。</p><p>(3)乘坐飞机时,乘务员往往要求乘客在飞机降落中咀嚼食物,其目的是为了使______张开,保护鼓膜内外的气压平衡。</p></div></div>
<div><p>【答案】  小脑  4  咽鼓管</p><p>【解析】(1)7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 </p><p>(2)听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所以图中接受声波刺激的感受器位于4耳蜗内。</p><p>(3)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在短时间内,飞机的高度发生巨大的变化。外界气压也发生巨大变化,而鼓膜内的气压不变,因此容易击穿鼓膜。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乘务员通常发给每位乘客一块口香糖,嚼口香糖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击穿鼓膜。</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题文)下图甲乙丙图分别为“观察鸟卵的结构”、“人体的生殖”以及“青蛙的生殖发育”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和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1/10/17b5f331/SYS201904111028024630361104_ST/SYS201904111028024630361104_ST.001.png" width="378" height="14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用解剖剪后端轻轻地将鸡蛋钝端的卵壳打破,用镊子剥去钝端的碎卵壳,再撕破外卵壳膜,即可以看到______,该结构可贮存空气。卵黄上的一个白色小点是,它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p><p>(2)图乙表示人体胚胎发育过程,胎儿通过______从母体血液里获得氧气和养料,同时排出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p><p>(3)图丙是青蛙的发育过程,由于蝌蚪与成蛙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方面差异都很大,因此把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______发育。</p></div></div>
<div><p>【答案】    气室    1    胎盘    变态</p><p>【解析】(1)用解剖剪后端轻轻地将鸡蛋钝端的卵壳打破;用镊子剥去钝端的碎卵壳,再撕破外卵壳膜,即可以看到气室,气室中贮藏空气,供胚胎发育呼吸利用。为鸟类的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的主要结构是5卵黄,该结构有一个白色的小点,是1胚盘,它是细胞核和部分细胞质组成,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p><p>(2)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发育到第8周,胚胎外形像人,称为胎儿;胎儿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怀孕到38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母体的阴道排出,即分娩。图乙表示人体胚胎发育过程,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血液里获得氧气和养料,同时排出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p><p>(3)青蛙属于两栖动物,生殖发育特点是:雌雄异体、体外受精、水中变态发育。青蛙的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或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青蛙的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异很大,这样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因此,图丙是青蛙的发育过程,由于蝌蚪与成蛙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方面差异都很大,因此把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春节刚过,一股弥漫着禽流感的信息扑面而来,据权威机构公布:1月份全国感染H7N9的人数达到192人,79人死亡。H7N9禽流感是通过接触禽类而导致人感染,因此禽流感成为蛋鸡养殖业的克星,养鸡市场迎来一片哀嚎。对于预防H7N9禽流感,专家提出以下建议:①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②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③经常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等。</p><p>(1)H7N9禽流感病毒是引起该传染病的______。</p><p>(2)上述专家提出的建议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______(填序号)。</p><p>(3)我国科学家已经成功研制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疫苗株。接种疫苗后,人体淋巴细胞就会产生抵抗H7N9病毒的______,从而提高对该传染病的抵抗力。当H7N9病毒再次入侵时,该物质就会迅速发生作用消灭它们,这种免疫过程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因而叫作______免疫。</p></div></div>
<div><p>【答案】  病原体  ②  抗体  特异性</p><p>【解析】(1)引起该传染病的病原体是H7N9禽流感病毒;病毒是一类结构十分简单的微生物,它没有细胞结构,主要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因此,H7N9禽流感病毒是引起该传染病的病原体。</p><p>(2)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资料中①属于控制传染源,②属于切断传播途径,③属于保护易感人群。</p><p>(3)抗体就是病原体入体后,能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抗原,因此疫苗从免疫学角度讲属于抗原,注射H7N9流感疫苗使人体产生抵抗该流感病毒的抗体,该抗体只能该种流感病毒有效,对其它病毒无效。因此这种免疫方式以属于特异性免疫。因此,我国科学家已经成功研制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疫苗株。接种疫苗后,人体淋巴细胞就会产生抵抗H7N9病毒的抗体,从而提高对该传染病的抵抗力。当H7N9病毒再次入侵时,该物质就会迅速发生作用消灭它们,这种免疫过程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因而叫特异性免疫。</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连云港苏科版生物中考模拟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