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6 19:35:19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制作人的血细胞涂片时,要将血液进行稀释,稀释常用的液体(  )</p><p>A.0.9%的生理盐水&#xa0;B.清水</p><p>C.9%的生理盐水&#xa0;D.人的血清</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用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稀释血液的目的是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p><p>在制作人的血涂片时,由于人的细胞液的浓度与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的浓度一致,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不至于因吸水而膨胀,或失水而皱缩,应用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稀释血液。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肾脏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xa0; )</p><p>A. 肾单位&#xa0;&#xa0;    B. 肾小球&#xa0;&#xa0;    C. 肾小囊&#xa0;&#xa0;&#xa0;&#xa0;&#xa0;    D. 肾小管</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p><p>每个肾脏大约有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三部分。尿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所以在人体肾脏中,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肾单位,A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关于神经元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p><p>A.只能传导兴奋,不能产生兴奋</p><p>B.只能产生兴奋,不能传导兴奋</p><p>C.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p><p>D.兴奋只能传递给神经,不能传递给肌肉</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神经元的功能,即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神经元也叫神经细胞,是一种高度特化的细胞。据此解答。</p><p>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元的功能是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它的神经元。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把声波的能量从鼓膜传递到耳蜗的结构称为(  )</p><p>A.咽鼓管&#xa0;B.听小骨&#xa0;C.前庭&#xa0;D.半规管</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如图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7/05/06/02bd6571/SYS202007050608231667513547_DA/SYS202007050608231667513547_DA.001.png" width="429" height="21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耳廓,收集声波;</p><p>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p><p>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p><p>听小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p><p>咽鼓管,连通鼓室和鼻咽部;</p><p>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p><p>听神经,将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p><p>前庭和半规管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p><p>在咽和鼓室之间有咽鼓管。</p><p>在听觉的形成过程中,首先接受声波刺激的是鼓膜,在声波的撞击下,引起鼓膜的振动;然后经过中耳的三块听小骨将振动传到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发出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听神经传导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然后形成了听觉。</p><p>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终身具有造血功能的骨位于(  )</p><p>A.骨松质中的红骨髓&#xa0;B.骨髓腔中的红骨髓</p><p>C.骨髓腔中的黄骨髓&#xa0;D.骨密质中的红骨髓</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骨的基本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骨膜内有神经和血管,血管为骨组织提供营养,骨膜内层有成骨细胞,与骨长粗和骨折后的修复有关,而骨骺端软骨层的细胞与骨的长长有关;在骨的骨髓腔内有骨髓,在幼年时期,骨髓是红色的。</p><p>人体内的骨髓有两种,一种是红骨髓,另一种是黄骨髓。幼年时人的骨髓腔里是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成年后骨髓腔里的红骨髓转变成了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但当人体大量失血时,骨髓腔里的黄骨髓还可以转化为红骨髓,恢复造血的功能。在人的骨松质里有红骨髓,终生具有造血功能。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株向日葵一个夏季要吸水200~300公斤,小麦结出一公斤果实要消耗300~400公斤水。植物吸收这些水主要用于(  )</p><p>A.用于光合作用&#xa0;B.用于呼吸作用</p><p>C.用于蒸腾作用&#xa0;D.用于分解作用</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植物通过根吸收来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蒸腾作用有其重要的意义。据此解答。</p><p>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约1%被植物体利用,99%以上的水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这不是对水的浪费,蒸腾作用有其重要的意义。一是为植物吸收水分提供了向上的动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跟着一起被吸收和运输。二是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三是蒸腾作用能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使植物不至于在炎热的夏天被烤死。 四是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故C是正确的。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叶表皮细胞气孔开闭模式图,关于该图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7/05/06/02bd6571/SYS202007050608234880833499_ST/SYS202007050608234880833499_ST.001.png" width="305" height="10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每个气孔由两个保卫细胞组成</p><p>B.保卫细胞吸水时,细胞壁收缩,气孔张开</p><p>C.保卫细胞靠近气孔一侧的细胞壁厚</p><p>D.保卫细胞失水时,细胞壁收缩,气孔关闭</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保卫细胞是半月形的细胞,成对分布在植物气孔周围,控制气孔来调节进出叶子的气体和水分。细胞壁面对孔隙的一侧(腹侧)比较厚,而外侧(背侧)比较薄,所以随着细胞内压的变化,可进行开闭运动,据此解答。</p><p>A、气孔是由成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之间形成的小孔,A正确。</p><p>B、保卫细胞因外侧较薄而内侧较厚,保卫细胞吸水时,细胞膨胀,外壁伸展拉长,细胞的内壁向内凹陷,细胞厚度增加,两细胞分离,气孔张开,B错误。</p><p>C、保卫细胞靠近气孔腔的细胞壁厚,远离气孔腔的一侧壁薄,C正确。</p><p>D、保卫细胞失水时,细胞收缩,内外壁都拉直,细胞厚度减小,两细胞合并,气孔闭合,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验证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示意图。按图示装置操作(在将三组玻璃容器密封前向内各通入20mL的二氧化碳气体),放光下照射4小时后,向三个玻璃容器内各滴入等量的0.1%溴香草酚蓝溶液,溴香草酚蓝溶液颜色变化正确的一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7/05/06/02bd6571/SYS202007050608236121206348_ST/SYS202007050608236121206348_ST.001.png" width="379" height="17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甲组呈蓝色&#xa0;B.乙组呈淡蓝色</p><p>C.丙组呈红色&#xa0;D.乙组呈黄色</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即植物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p><p>在黑暗环境中,甲瓶中的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但会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这样,密闭装置内的氧气就会由于植物的呼吸作用而逐渐减少,二氧化碳逐渐增多,乙瓶放在阳光下,植物会进行光合作用,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的氧气。丙瓶中没有植物,瓶中的气体没有变化,把甲瓶入到黑暗处,把乙、丙瓶放到阳光下。2小时后,揭开瓶塞,分别向甲、乙、丙3只瓶内滴入等量的0.1%溴麝香草酚蓝甲瓶为黄色,乙瓶为淡蓝色,丙瓶为黄色。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p><p>A.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无限的</p><p>B.任何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后都能恢复原状</p><p>C.自然生态系统是依靠自我调节能力维持自身相对稳定的</p><p>D.生态系统越复杂,受到的破坏越严重,恢复的速度越快</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由于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这种能力就越强,据此可以解答本题。</p><p>A、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A错误。</p><p>B、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即生态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很难恢复原状,B错误。</p><p>C、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来维持相对稳定,但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C正确。</p><p>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由于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这种能力就越强,反之越差,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很难恢复原状,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组织培养是利用离体的植物组织或细胞,应用无菌操作技术,使其在人工条件下能够继续分化发育成一个完整植株的过程。下列关于组织培养技术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p><p>A.可用于濒危植物的保护&#xa0;B.可用于人工种子的生产</p><p>C.可用来快速繁殖动植物&#xa0;D.可用于生产无毒植株</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植物的组织培养广义又叫离体培养,指从植物体分离出符合需要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原生质体等,通过无菌操作,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培养以获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的技术,解答即可。</p><p>植物的组织培养指的是在无菌的条件下,将植物的茎尖、茎段或叶片等切成小块,培养在特制的培养基上,通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使它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大批量的培育出所需要的植物新个体,另外,该技术还可以防止植物病毒的危害,极大的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还可用于濒危植物的保护,因此组织培养不可用于人工种子的生产,故B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人类受精的叙述正确的是(  )</p><p>A.只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并与卵细胞融合</p><p>B.受精发生的场所是子宫,也是胎儿发育的场所</p><p>C.受精发生的场所是输卵管,到子宫内进行细胞分裂</p><p>D.有多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但只有一个与卵细胞融合</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卵巢是女性主要的性器官,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都是生殖细胞。精子进入阴道,缓缓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所以受精卵的形成部位在输卵管。子宫是胚胎、胎儿发育的场所。有独立存活能力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排出的过程叫做分娩。</p><p>AD、一个卵细胞一般只能与一个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A正确;D错误。</p><p>BC、受精作用发生在女性输卵管内,受精卵在输卵管内就开始分裂、分化,而子宫是胎儿发育的场所,BC错误。</p><p>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用土豆上生出的芽繁殖后代的生殖方式属于:</p><p>A.出芽生殖          B.组织培养          C.营养生殖          D.有性生殖</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植物用根、茎、叶等营养器官进行繁殖的方式叫做营养繁殖。像草莓、马铃薯、落叶生根进行繁殖时,不需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的个体,这种生殖方式叫做无性生殖。营养繁殖就是最常见的一种无性生殖的方式.常见的无性生殖的方式有扦插、嫁接、压条。</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将浸泡过的玉米种子从中央纵向剖开,在剖面上滴一滴碘液,可以观察到(    )</p><p>A.胚变蓝&#xa0;B.胚乳变蓝&#xa0;C.子叶变蓝&#xa0;D.种皮变蓝</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淀粉有遇到碘液变成蓝色的特性,常用此来检验淀粉的存在,玉米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组成,玉米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中。</p><p>遇碘变蓝是淀粉的特性,玉米种子的营养物质主要是淀粉,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胚乳中,所以“将浸泡过的玉米种子从中央纵向剖开,在剖面上滴一滴碘液”,可以观察到胚乳变蓝,B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进入青春期后,男女之间在形态、生理和心理等方面发生很大的变化,原因是(  )</p><p>A.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的调节作用</p><p>B.生殖系统和循环系统的调节作用</p><p>C.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p><p>D.生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作用</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由于激素的影响,青春期的同学身体各部位大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据此答题。</p><p>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其次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能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因此,人的心理与生理变化的主原因是在神经系统和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p><p>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物镜为40X,要想放大约600倍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应选择的目镜放大倍数是(  )</p><p>A.5X&#xa0;B.10X</p><p>C.16X&#xa0;D.任何一种目镜</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p><p>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所以:A、5×40=200; B、10×40=400; C、16×40=640; D、任何一种目镜,放大倍数不明确,所以放大倍数最约为是600倍C16×。故选:C。</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绿色植物在生物圈碳﹣氧平衡中的作用示意图,据图回答相关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7/05/06/02bd6571/SYS202007050608242547993511_ST/SYS202007050608242547993511_ST.001.png" width="442" height="20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中B表示的生理作用为_____,此过程不分白天黑夜都在进行。</p><p>(2)图中C表示的生理作用为_____,此过程只有在_____下才能进行。</p><p>(3)图中A表示的生理作用为_____,完成此生理作用的生物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被称为_____。</p></div></div>
<div><p>【答案】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    光    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呼吸作用    分解者    </p><p>【解析】</p><p>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燃烧、废气物排放等都是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图中B表示呼吸作用、C表示光合作用、A表示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呼吸作用。</p><p>(1)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图中B表示呼吸作用,所有活的细胞时时刻刻都在进行该生理过程。</p><p>(2)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C表示光合作用,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p><p>(3)A表示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呼吸作用,细菌、真菌能将牛和草的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进入生态循环,在生态系统中被称为分解者。</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图中的图1为蚕豆种子的解剖结构图,图2为蚕豆萌发的幼苗,据图分析回答相关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7/05/06/02bd6571/SYS202007050608244278864949_ST/SYS202007050608244278864949_ST.001.png" width="384" height="21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蚕豆种子萌发时,[]_____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_____。</p><p>(2)将来发育成根和茎连接部位的是种子中的[]_____。</p><p>(3)一个籽粒饱满的蚕豆角内有五粒种子,则这个豆角内至少有_____个胚珠。</p><p>(4)蚕豆胚珠发育成种子的过程中,也有双受精现象,其中受精卵发育成种子,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但成熟的蚕豆种子中没有胚乳,原因是在种子发育过程中,胚乳内的营养营养物质转移到了[]_____中。</p></div></div>
<div><p>【答案】B胚根    ③根    A胚轴    五    C子叶    </p><p>【解析】</p><p>观图可知:A是胚轴、B是胚根、C是子叶、①是茎叶、②连接根和茎的部分、③是根,解答即可。</p><p>(1)蚕豆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会萌发,在萌发初期,B胚根生长最快,首先突破种皮向地生长,并发育成③根;</p><p>(2)A胚轴将来发育成根和茎连接部位;</p><p>(3)一朵花受精后子房的发育情况为:</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7/05/06/02bd6571/SYS202007050608244278864949_DA/SYS202007050608244278864949_DA.001.png" width="366" height="16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可见,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所以一个籽粒饱满的蚕豆角内有五粒种子,则这个豆角内至少有五个胚珠。</p><p>(4)蚕豆胚珠发育成种子的过程中,也有双受精现象,其中受精卵发育成种子,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但成熟的蚕豆种子中没有胚乳,原因是在种子发育过程中,胚乳内的营养营养物质转移到了子叶中。</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为鸡的发育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相关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7/05/06/02bd6571/SYS202007050608246320912054_ST/SYS202007050608246320912054_ST.001.png" width="367" height="31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在鸡的发育过程中,将来发育成小鸡的部位是[]_____。</p><p>(2)在鸡的发育过程中提供养料和水分是[]_____。</p><p>(3)鸡蛋在孵化为小鸡的过程中,随着小鸡的不断发育长大,整个鸡蛋的重量逐渐_____,主要原因是鸡在发育过程中,通过呼吸作用不断地_____。</p><p>(4)农家小院养的鸡,产的蛋有的能发育成小鸡有的不能发育成小鸡。除了孵化条件外,鸡蛋能否发育成小鸡,主要决定于_____。</p></div></div>
<div><p>【答案】①胚盘    ③卵白    下降    分解有机物    是否是受精卵    </p><p>【解析】</p><p>鸟卵由外及里的结构为:卵壳起保护作用;卵壳膜起保护作用;气室可以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卵白既有保护卵细胞又有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和水分的功能;系带起到固定卵黄的作用;卵黄膜是紧抱在卵黄外面的膜,起保护作用;卵黄即鸡卵内部发黄的部分,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卵黄上的小白点叫做胚盘,含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将来发育成胚胎。</p><p>图中的①胚盘,②卵黄,③卵白,④胚胎。</p><p>(1)卵黄上的小白点叫做胚盘,含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将来发育成胚胎。 所以在鸡的受精卵中,能够发育成胚胎的是①胚盘。</p><p>(2)③卵白既能保护卵细胞又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和水分。</p><p>(3)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生物的呼吸作用。用式子表示: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鸡卵孵化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所以鸡蛋的重量逐渐下降。</p><p>(4)从内部条件来说,鸡卵孵化为小鸡的条件是鸡卵必须是受精的卵,从外部条件来说,鸡卵孵化所需的适宜条件有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等条件。</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八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