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一个健康成年人体内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p><p>A. 20%—30% B. 10% C. 60% D. 7%—8%</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本题考查的是人体内的血量的知识,据此作答。</p><p>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8%,约4.5升,对于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来说,一次失血超过1200~1500毫升,就会发生生命危险;一次失血超过800~1000毫升,就会出现头晕、心跳、眼前发黑和出冷汗等症状;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的心脏内有房室瓣、静脉中有静脉瓣,这些瓣膜的作用是</p><p>A. 过滤血液 B. 减缓血流速度</p><p>C. 控制血流方向 D. 加快血流速度</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人体有三种血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动脉的功能是把心脏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静脉的功能是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毛细血管的功能是进行物质交换。</p><p>心房心室之间有房室瓣,能让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向心室,静脉中的静脉瓣可以防止血液倒流,房室瓣、静脉瓣,这些瓣膜的作用是控制血流方向,C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关于人体能量的供应问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p><p>A. 人体细胞中能量的释放是通过人体呼吸作用实现的</p><p>B. 一般的脂肪类食物的热价大于糖类食物的热价</p><p>C. 蛋白质是人体生命活动能量的主要来源</p><p>D. 青少年正在长身体,营养摄食要多样化</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p><p>A、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人体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氧气的作用下分解,释放出能量,用于进行各项生理活动和维持体温,不符合题意。</p><p>B、通过测量可知糖类和蛋白质的热价为17.15千焦/克,脂肪的热价为38.91千焦/克,不符合题意。</p><p>C、糖类是生命活动能量的主要来源,而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也能提供少量的能量,符合题意。</p><p>D、青少年正在长身体,营养摄食要多样化,保证各类营养物质摄入均衡,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马戏团演员让小猴表演节目后总是随后给他喂食。这种做法是</p><p>A. 用非条件刺激强化条件反射</p><p>B. 用非条件刺激强化非条件反射</p><p>C. 用条件刺激强化非条件反射</p><p>D. 猴儿饿了需及时补充能量</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反射可以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p><p>马戏团演员让小猴成功表演节目属于条件反射,给猴进食会引起唾液分泌,这是非条件反射;食物是非条件刺激。条件反射是后天获得的,形成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是非条件刺激与无关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这个过程称为强化。任何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多次结合后,当无关刺激转化为条件刺激时,条件反射也就形成。所以马戏团演员让小猴成功表演节目之后,总是随后给它喂食,是用非条件刺激强化条件反射,A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体尿的形成是连续的,而尿的排出是间歇的,这是因为</p><p>A. 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B.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p><p>C. 肾盂有储尿作用 D. 膀胱能暂时储存尿液</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p><p>(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p><p>(3)膀胱暂时储存尿液</p><p>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物质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物质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尿液,由于血液循环不停的流动,因此尿的形成是连续不断的。</p><p>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膀胱内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在大脑的支配下,尿经尿道排出体外。所以尿的排出是间歇的。</p><p>因此形成尿液的过程是连续的,而尿液排出是间歇的这是因为膀胱能暂时储存尿液,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图是人体在呼吸时肺内气体容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5/10/7f096808/SYS201904151037101083885648_ST/SYS201904151037101083885648_ST.001.png" width="161" height="12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a→b时:呼气,膈顶下降 B. b→c时:吸气,膈肌收缩</p><p>C. c→d时:胸廓容积扩大 D. c→d时:外界气压>肺内气压</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曲线a→b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由大变小,表示呼气,此时肋间肌和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A错误;</p><p>曲线b→c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由小变大,表示吸气,此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B正确;</p><p>曲线c→d时和曲线a→b段表示的相似,都是呼气状态,此时肋间肌和膈肌舒张,使胸廓的上下、左右、前后径变小,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变小,肺也随之回缩,导致外界气压<气管气压<肺内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C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小肠绒毛壁、肺泡壁、毛细血管壁、肾小球壁等结构的共同特点都是由单层细胞构成,利于物质交换,这充分体现了生物学的哪个观点</p><p>A. 物质决定意识 B.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p><p>C. 用进废退 D. 新陈代谢</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观点在生物学中有重要意义,据此答题。</p><p>A、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不符合题意。</p><p>B、小肠绒毛壁、肺泡壁、毛细血管壁、肾小球壁的共同特点是单层细胞构成,都很薄,有利于物质的透过,从而利于物质交换,这体现了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符合题意。</p><p>C、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是拉马克论述进化原因的两条著名法则,用进废退即经常使用的器官发达,不使用就退化,不符合题意。</p><p>D、新陈代谢是指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个方面的内容,新陈代谢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体细胞从外界获得氧气的过程,下列哪项组合顺序合理</p><p>①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②人通过呼吸将空气中氧气吸入肺。③肺泡与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氧气便进入血管。</p><p>④细胞与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氧气进入组织细胞。⑤氧气在血管中的运输 。⑥细胞内在氧气参与下分解有机物放能。</p><p>A.①②③④ B.②③⑤④</p><p>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⑥</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叫呼吸,包括四个连续的过程,分别是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p><p>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叫做呼吸,如图: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1/24/08/c9ab35eb/SYS202001240809171512236787_DA/SYS202001240809171512236787_DA.001.png" width="482" height="20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人体细胞从外界获得氧气的过程顺序为:②人通过呼吸将空气中氧气吸入肺→③肺泡与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氧气便进入血管→⑤氧气在血管中的运输→④细胞与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氧气进入组织细胞,B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活中下列的做法,与环境保护理念不匹配的是</p><p>A. 焚烧深埋地沟油</p><p>B. 及时清理垃圾,维护环境卫生</p><p>C. 倡导节能减排,少开车多步行</p><p>D. 食品包装循环使用玻璃、金属等器皿</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可持续发展在字面上的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p><p>A、焚烧地沟油会造成空气污染,而深埋地沟油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符合题意。</p><p>B. 及时清理垃圾,维护环境卫生,不符合题意。</p><p>C. 倡导节能减排,少开车多步行,可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可以对环境起到保护作用,不符合题意。</p><p>D. 食品包装循环使用玻璃、金属等器皿,可减少塑料的使用,减少塑料垃圾,利于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为反射弧模式图。小红不小心被针扎到,迅速缩手,对该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1/24/08/c9ab35eb/SYS202001240809175416908072_ST/SYS202001240809175416908072_ST.001.png" width="166" height="10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④为传出神经,②为传入神经</p><p>B. ③是神经中枢,能产生感觉</p><p>C. 甲处主要由神经元的细胞体构成,乙处主要由神经纤维构成</p><p>D. ③内中间神经元的胞体优先接受传来的冲动</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图中⑤感受器、④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②传出神经、①效应器,甲灰质,乙白质。</p><p>A、④上有神经节,因此④是传入神经,能将神经冲动传至神经中枢,②为传出神经,能将神经冲动传至效应器,错误。</p><p>B、③是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央的灰质内(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部位),能接受神经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错误。</p><p>C、甲是灰质,主要由神经元的细胞体构成,乙是白质,主要由神经纤维组成,正确</p><p>D、③神经中枢内中间神经元的胞体即图中的甲,是灰质,能接受神经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乙是白质,主要由神经纤维组成,位于脊髓内部的周围,有传导功能。神经冲动应是先传到神经中枢外面的白质再传到中间的灰质,白质优先接受传来的冲动,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肺泡是完成气体交换的场所,下列哪项结构特点与肺泡气体交换功能不相适应</p><p>A. 人体肺泡数目极多,总面积约为100平米。</p><p>B. 人的呼吸运动使胸廓能不断大小变换</p><p>C. 肺泡壁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p><p>D. 肺泡周围缠绕丰富的毛细血管</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肺泡的数目多,肺泡外包绕着弹性纤维和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这些结构特点都是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p><p>A、人体的肺泡总数约有3亿个,肺泡总面积约有100平方米,加大了气体交换的面积,不符合题意;</p><p>B、人的呼吸运动使胸廓能不断大小变换,跟肺的气体交换没有直接关键,符合题意。</p><p>C、肺泡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也利于气体交换,不符合题意。</p><p>D、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利于进行气体交换,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对生态环境质量的检测是保护生物圈的前提,下列不属于空气质量检测范围内的物质是</p><p>A. 一氧化碳 B. 二氧化碳</p><p>C. 臭氧 D. 可吸入颗粒物</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调查、监测、评价和预测,是保护生物圈的前提。环境监测涉及的范围广泛,方法多样。</p><p>空气质量监测一般包括对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等的监测。常用不同的指示植物进行野外大气污染的监测,如利用地衣和苔藓等监测二氧化硫,利用烟草和菜豆监测臭氧,水质监测也常采用生物法,如大肠杆菌群寄生于动物的肠道中,每升饮用水体中大肠杆菌数超过3个就意味着发生污染;在自然水体中,舟藻和小颤藻的大量繁殖则说明水体污染十分严重。B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眼球结构及成像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1/24/08/c9ab35eb/SYS202001240809181531472312_ST/SYS202001240809181531472312_ST.001.png" width="168" height="10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如图表示正常眼成像过程</p><p>B. 结构③既是成像也是视觉形成的部位</p><p>C. 形成近视眼的原因之一是结构②过度变凸</p><p>D. 矫正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1)近视眼: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p><p>远视眼:如果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近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导致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形成远视眼,远视眼戴凸透镜进行矫。</p><p>(2)视觉的形成过程: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觉神经→视觉中枢→视觉。图中①角膜、②晶状体、③视网膜。</p><p>A、图中光线在视网膜前汇聚表示成像在视网膜前方,因此图表示近视眼的成像过程,错误。</p><p>B、结构③视网膜是成像的部位,但是视觉形成的部位是大脑皮层,而不是结构③,错误。</p><p>C、形成近视眼原因之一是结构②晶状体过度变凸,正确。</p><p>D、矫正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健康和长寿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按照国际卫生组织的标准,下列状况不属于健康指标的是</p><p>A.体质上无疾病 B.具有完整乐观的心理状态</p><p>C.体型匀称、五官端正 D.良好的社会适应</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p><p>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还要具备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C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流感患者及其身上携带的流感病毒分别属于</p><p>A. 传染源,病毒 B. 病原体,抗原</p><p>C. 传染源,病原体 D. 病原体,细菌</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其中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如流感患者等;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和传播疾病的生物或非生物媒介等;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p><p>流感患者是能够散播流感病毒的人,属于传染源;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所以流感病毒属于病原体,C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计划免疫的是</p><p>A.儿童时接种卡介苗</p><p>B.气管和支气管内黏膜上纤毛清除异物</p><p>C.泪液中的溶菌酶杀死病菌</p><p>D.指甲和毛发保护皮肤</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1)计划免疫是指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免疫的程序,有计划地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这种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简称计划免疫。</p><p>(2)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如图:</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1/24/08/c9ab35eb/SYS202001240809185325390855_DA/SYS202001240809185325390855_DA.001.png" width="380" height="21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儿童时接种卡介苗,能预防结核病,属于计划免疫,正确。</p><p>B、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错误。 </p><p>C、泪液中的溶菌酶能使病菌溶解,从而杀死病菌,是第二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错误。</p><p>D、指甲和毛发保护皮肤,皮肤可以阻挡病原体,是第一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血液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p><p>A. 血液中含氧浓度高,血液的颜色就呈现鲜红色</p><p>B. 血液中氧气主要被血红蛋白携带着运输</p><p>C. 血液中二氧化碳主要在血浆中运输</p><p>D. 人体动脉内流的血就叫动脉血</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血液由血浆、血细胞两部分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液的主要功能是运输功能、防御功能和调节体温的功能。</p><p>A.、血液中含氧浓度高,血液的颜色就呈现鲜红色,血液中含氧浓度低,血液的颜色就呈现暗红色,不符合题意。</p><p>B、红细胞中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与氧分离,可见红细胞具有携带氧的功能,不符合题意。</p><p>C、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代谢废物,血液中二氧化碳主要在血浆中运输,不符合题意。</p><p>D、含氧丰富的为动脉血,大部分动脉都是流动动脉血,但肺动脉流动静脉血,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动物的生命活动除神经调节外,还受到激素的调节,在饲养正常蝌蚪的水中,投入某种激素,蝌蚪会提前发育成蛙,但蛙只有苍蝇大小,这种激素应该是</p><p>A. 生长激素 B. 胰岛素</p><p>C. 性激素 D. 甲状腺激素</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其中生长激素能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幼年时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过多会患巨人症;甲状腺激素幼年时分泌过少会患呆小症;胰岛素分泌不足会患糖尿病。</p><p>A、生长激素由垂体分泌,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幼年时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过多会患巨人症,不符合题意。</p><p>B、胰岛素由胰岛分泌,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具体说,它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岛素分泌不足时会患糖尿病,不符合题意。</p><p>C、性激素是由卵巢或睾丸分泌的,其作用是促进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生殖细胞的生成和激发、维持人体的第二性征,缺乏时会引起生殖障碍,不符合题意。</p><p>D、甲状腺激素促进动物的生长和发育;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的作用,在饲养正常蝌蚪的水中,投入某种激素,结果蝌蚪提前发育成小青蛙,说明该种激素为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蝌蚪的发育,缩短其发育时间,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将人体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就是排泄。下列几种排泄途径不合理的是</p><p>A. 肾脏形成的尿液 B. 呼吸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水</p><p>C. 人体排出的粪便 D. 皮肤上汗液的挥发</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人体将代谢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排泄有三条途径:一、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二、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三、水、无机盐和尿素以汗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p><p>A.、肾脏形成的尿液,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属于排泄,不符合题意。</p><p>B、呼吸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水,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属于排泄,不符合题意。</p><p>C、人体排出的粪便,人体内食物残渣叫做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不属于排泄,符合题意。</p><p>D、皮肤上汗液的挥发,水、无机盐和尿素以汗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属于排泄,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关于人类与生物圈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p><p>A. 地球宽广辽阔,自然资源取不尽,用不完</p><p>B. 人类活动对宏大的地球而言是微不足道的</p><p>C. 目前我国人类活动已经达到了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地步</p><p>D. 在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过程中,其核心作用的是土地</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此题考查了人类与生物圈的关系,自然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唯一环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生存权利。</p><p>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p><p>A.、虽然地球宽广辽阔,但是自然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错误。</p><p>B、人类活动会改变、影响环境,目前来说,人类的大多数活动对于环境属于破坏性的,地球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限的,因此,人类活动对宏大的地球而言并不是微不足道的,错误。</p><p>C、目前我国人类活动已经达到了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地步,正确。</p><p>D、森林中的树木充当生物圈中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固定太阳能,把无机环境中的能量带入生物圈中,同时把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转化成生产者的有机物,森林的土壤中含有众多土壤微生物,可以通过其分解作用,把动植物的尸体粪便之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重新回归到无机环境中,在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过程中,其核心作用的是森林,错误。</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甲图表示心脏某阶段工作示意图,乙图为人体下肢示意图,据图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1/24/08/c9ab35eb/SYS202001240809193912648048_ST/SYS202001240809193912648048_ST.001.png" width="217" height="17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在甲图中,心脏壁最厚的部位是填数字),从流出的血液首先参与肺循环。</p><p>(2)甲图所示为心脏收缩阶段,此时①与②、③与④之间的瓣膜_________(填开放或关闭)。动脉瓣开放,血液由心室流向_________。</p><p>(3)若在野外不慎被毒蛇咬伤,伤口在B处(如乙图)我们在拨打急救电话“_________”后,可用鞋带暂时捆扎在乙图中的_________位置,能有效防止毒液随血液扩散到全身。</p></div></div>
<div><p>【答案】① ③ 关闭 动脉 120或999 A </p><p>【解析】</p><p>如图甲所示,①是左心室、②是左心房、③是右心室、④是右心房。只有同侧的心房与心室相通,左心房与左心室相通,右心房与右心室相通,心脏的左右是不相通的,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这些瓣膜只能向一个方向开: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这样就保证了血液不能倒流。</p><p>(1)在心脏的四个腔中,①左心室的壁最厚,这是与其收缩输送血液的距离最长相适应的,体现了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因此,由③右心室流出的血液首先参与肺循环。</p><p>(2)当心室射血时,心室收缩,①左心室与②左心房、③右心室与④右心房之间的瓣膜(房室瓣)关闭,主动脉瓣开放,血液由心室流向动脉,此时心房舒张,血液由静脉流向心房。</p><p>(3)若在野外不慎被毒蛇咬伤,在拨打急救电话“120”后,为防止蛇毒随血液经心脏扩散到全身,紧急处理时,应该用鞋带扎住伤口的近心端A处,才能防止血液流向心脏。</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图表示尿液在肾单位中形成的过程。</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1/24/08/c9ab35eb/SYS202001240809195854372229_ST/SYS202001240809195854372229_ST.001.png" width="290" height="31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图中结构1、2、3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处流入的是_________血。B处液体比A少了_________和_________,这是滤过作用形成的_________,经过3的重吸收作用,C中成分比B又少了小分子蛋白质和_________,最终以尿液形式排出体外。</p></div></div>
<div><p>【答案】肾小球 肾小囊 肾小管 动脉 大分子蛋白质 血细胞 原尿 葡萄糖 </p><p>【解析】</p><p>尿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由入球小动脉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大部分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又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而剩下的物质,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图中1是肾小球,2是肾小囊,3是肾小管,A是血液,B是原尿,C是尿液。</p><p>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3肾小管两部分,肾小体又包括1肾小球和2肾小囊。A处流入入球小动脉的血,是动脉血。B是原尿,当血液由入球小动脉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所以B原尿比A血液少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大部分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又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而剩下的物质,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所以C尿液中成分比B原尿少了小分子蛋白质和葡萄糖。</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小肠盘曲在腹腔内,上连胃,下连大肠。下图是糖类、蛋白质、 脂肪三大营养成分在消化道中的消化过程。</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1/24/08/c9ab35eb/SYS202001240809198266917924_ST/SYS202001240809198266917924_ST.001.png" width="264" height="14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图中代表蛋白质的曲线是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代表小肠的一段儿是________。十二指肠内有________和________消化液。肝脏分泌的胆汁能促进脂肪的消化,是因为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II 蛋白质是从胃开始消化的 D 肠液 胰液 能将脂肪乳化成小颗粒状 </p><p>【解析】</p><p>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包括位于消化道外的唾液腺,肝脏,胰腺,以及位于胃壁上的胃腺和肠壁上的肠腺。图中A是口腔,B是咽和食道,C是胃,D是小肠,E是大肠。Ⅰ代表糖类的消化曲线,Ⅱ代表蛋白质的消化曲线,Ⅲ代表脂肪的消化曲线。</p><p>口腔中有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可以消化淀粉,转化成麦芽糖;胃中含有胃蛋白酶,可以消化蛋白质,转化成多肽;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如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可以消化多种食物,如淀粉、麦芽糖、蛋白质、脂肪等,淀粉在小肠内被最终消化成葡萄糖;蛋白质在小肠内被最终消化为氨基酸;脂肪在小肠内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所以小肠是消化的主要场所,由图可知,糖类、蛋白质、 脂肪在D处消化完全,D是小肠。则A是口腔,B是咽和食道,C是胃, E是大肠。淀粉开始消化的部位是口腔;蛋白质开始消化的部位是胃;脂肪开始消化的部位是小肠,所以Ⅰ代表糖类的消化曲线,Ⅱ代表蛋白质的消化曲线,Ⅲ代表脂肪的消化曲线。十二指肠内有肠液和胰液两种消化液。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其分泌的消化液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将脂肪乳化成小颗粒状。</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