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八年级学业水平考试模拟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如图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分别代表三类不同的生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B.图中的丙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8/04/10/51eef132/SYS201808041006556188897485_ST/SYS201808041006556188897485_ST.001.png" width="200" height="11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图中的甲示分解者</p><p>B. 图中的甲、乙、丙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p><p>C. 图中的生物可构成这样一条食物链:丙→甲→乙</p><p>D. 图中的丙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丙有箭头指向乙,甲也有箭头指向乙,说明乙是分解者,甲和乙的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归还到无机环境,促进物质的循环,图中,甲消费者,乙分解者,丙生产者,A错误;丙指向甲的箭头代表的是丙被甲捕食,所以丙是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藏在有机物中。是一切消费者和分解者物质和能量的源泉,又能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出二氧化碳,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B错误;食物链不包括分解者乙和非生物成分大气,因此图中的生物科构成这样一条食物链,丙→甲,C错误;丙有箭头指向乙,甲也有箭头指向乙,说明乙是分解者,甲和乙的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归还到无机环境,促进物质的循环,图中,甲消费者,乙分解者,丙生产者,D正确。<br />故选D。</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把一粒玉米放在火上烧,烧掉的物质和剩下的物质分别是</p><p>A. 无机物、有机物 B. 有机物、无机物</p><p>C. 无机物、无机物 D. 有机物、有机物</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我们通常把种子中加热后碳化并可以燃烧的物质称为有机物。而加热后不可以燃烧的物质称无机物。取干燥的植物种子,放到石棉网上用酒精灯烧烤。种子起初变焦后变黑,这是部分有机物如变成了碳,点燃后有机物燃烧变成二氧化碳和水散发掉,水受热蒸发,剩下来的不能燃烧的灰白物质就是无机盐。</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如图表示细胞的有关生理过程.其中过程①表示细胞的(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31c75945/SYS201712310022327293578599_ST/SYS201712310022327293578599_ST.001.png" width="93" height="9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分泌</p><p>B. 分化</p><p>C. 生长</p><p>D. 分裂</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如动物的肌肉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植物的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和输导组织。图中过程①中只有细胞数目的增加,细胞的形态结构没有发生变化,过程①表示细胞的分裂;过程②中细胞数目不变,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变化,过程②表示细胞的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故选D。</p><p>点晴:细胞分裂是细胞数目的增多,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结合图进行分析。</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垦利县植物园内今年迎来了两株大银杏树。在移植运输过程中园林工人截去了银杏树的大部分枝叶,根部保留大土坨,栽种后还要挂瓶输液,这些做法的目的是</p><p>①阻止呼吸作用</p><p>②阻止光合作用</p><p>③降低蒸腾作用</p><p>④减少对根毛的损害</p><p>⑤补充水分和无机盐</p><p>⑥阻止新陈代谢</p><p>A. ③④⑤ B. ①③⑤</p><p>C. ②③④ D. ③⑤⑥</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植物的叶片上有许多气孔,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下表皮。当气孔张开时,叶片内的水分吸收热量变成水蒸气,经气孔扩散到外界空气中去。因此,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 在移植过程中园林工人截去了古银杏树的大部分枝叶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降低蒸腾作用。根尖上有大量的根毛,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所以根部保留大土坨,减少对根毛的损害;栽种后挂瓶输液是补充水和无机盐。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分别于早晨,中午,傍晚在同一株植物的相同位置摘取形状、大小相同的三片叶子,用打孔器取等大的圆片,分别滴加碘液观察( )</p><p>A. 早晨摘取的叶片蓝色最深</p><p>B. 中午摘取的叶片蓝色最深</p><p>C. 傍晚摘取的叶片蓝色最深</p><p>D. 三片叶片颜色深浅程度都一致</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淀粉遇碘变蓝色,这是淀粉的特性,叶片内淀粉的含量越多,滴加碘液后蓝色越深,反之,蓝色越浅。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只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进行,而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植物在夜间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因此早晨摘取的叶片由于进行了一晚的呼吸作用,叶片内的淀粉被大量消耗,叶片内淀粉的含量最低,夜间摘取的叶片淀粉的含量居中,傍晚摘取的叶片由于进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积累的淀粉最多。故滴加碘液后,应该是傍晚摘取的叶片蓝色较深。 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下列对甲、乙、丙三幅曲线图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1/09/a2f036f8/SYS201904210923479834291128_ST/SYS201904210923479834291128_ST.001.png" width="548" height="14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图甲中曲线表示人体血液流过肾脏后某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则该物质可能是无机盐</p><p>B. 图乙为正常人进食后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BC段出现血糖含量上升主要是由于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和吸收</p><p>C. 图丙表示一天内大棚中CO2量的变化,在a点打开通风孔的目的是补充大棚二氧化碳</p><p>D. 图丙曲线显示,大棚内的生物在13~17时段内呼吸作用强度没有变化</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1)肾脏是形成尿的器官,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尿的形成过程包括滤过、重吸收两生理过程。(2)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3)温室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主要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关,而光合作用进行的条件是有光,而呼吸作用随时都能进行。</p><p>图甲中曲线表示人体血液流过肾脏后某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肾脏在形成尿的同时也需要血液运来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以维持自身的生理活动;因此血液流经肾脏后,所含物质的变化是氧气、营养物质、尿素减少,二氧化碳等废物增多。由图示可知:该物质最可能是二氧化碳,A错误;如乙是人在饭后,刚获得了糖类等营养物质,因此血糖含量升高(B~C),这时人体内的胰岛素分泌增加,来调节糖的代谢,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C~D),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B正确;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取决于生物的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与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数量,当呼吸作用放出的二氧化碳量大于光合作用的吸收量,棚内二氧化碳量升高,反之二氧化碳量降低。作为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该棚内的二氧化碳呈现以24小时为周期的变化,每天日出前(7时左右),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积累在棚内,使二氧化碳达到最高值。在a点,此时的二氧化碳的浓度最低,所以打开通风口的目的补充大棚CO2,以利于棚外二氧化碳进入棚内,促进蔬菜的光合作用,C错误;图丙曲线显示,大棚内的生物在13~17时段内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趋于平衡,而不是呼吸作用强度没有变化,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人类消化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p><p>A.大肠壁的粘膜有很多皱襞及绒毛</p><p>B.口腔能初步消化食物,但几乎不吸收养分</p><p>C.胃液和小肠液都能参与牛奶的消化</p><p>D.胆汁不能将脂肪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小肠壁的粘膜有很多皱襞及绒毛,扩大了消化吸收的面积,而大肠有皱襞,没有绒毛。口腔能初步消化淀粉,无吸收能力。胃对蛋白质有一定的消化能力,并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小肠中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肠液和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淀粉、蛋白质和脂肪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不能将脂肪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把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脂肪的消化。</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通过手臂注射进入人体的药物,最先出现在心脏的( )</p><p>A. 左心房 B. 右心房 C. 左心室 D. 右心室</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血液循环的途径如图:<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e22aad22/SYS201712310030079043916198_DA/SYS201712310030079043916198_DA.001.png" width="381" height="23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p><p>若给患者手臂注射消炎药,药物经过的路线为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所以首先到达的是心脏的右心房。故选B。</p><p>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血液循环的途径,知道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起点和止点。</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甲、乙两人在一宗交通事故中受伤,医生检查发现他们的脑部活动正常,为了检查他们的神经系统的其他部位是否受伤,医生对他们做了进一步的测试,结果如下( )</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30.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 伤者</p></td><td style="width:117.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伤者蒙上眼睛接受的测试</p></td><td style="width:216.4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测试结果</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甲</p></td><td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以针尖刺甲的指尖</p></td><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甲感觉疼痛,但没有缩手</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乙</p></td><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以针尖刺乙的指尖</p></td><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乙立即缩手,但完全不知有针刺及缩手动作的发生</p></td></tr></table><p> </p><p> </p><p>A. 甲传出神经受损,乙传入神经受损</p><p>B. 甲传入神经受损,乙传出神经受损</p><p>C. 甲传出神经受损,乙脊髓传导功能受损</p><p>D. 甲传入神经受损,乙脊髓传导功能受损</p></div></div>
<div><p>【答案】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下列对生物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p><p>A. 利用乳酸菌能将奶中的蛋白质转化成乳酸的原理制作酸奶</p><p>B. 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时,泡菜坛口既要加盖还要用水封口</p><p>C. 利用酵母菌能将粮食中的淀粉分解成酒精的原理酸制白酒</p><p>D. 储藏果蔬时,适当降低氧浓度是为了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属于细菌,通过分裂进行生殖,在无氧的条件下,牛奶经乳酸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故A不符合题意;制作泡菜时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的菜具有特殊的风味,同时乳酸菌是厌氧菌,分解有机物是不需要氧气的,因此泡菜坛要加盖并用一圈水来封口,以避免外界空气的进入,否则,如果有空气进入,就会抑制乳酸菌的发酵,影响泡菜的质量,同时加盖还可以防止泡菜坛中产生的乳酸的酸味挥发,又能增加坛内空气的湿度,故B符合题意;.酿酒一定要加入酒曲,酒曲中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和霉菌,其中霉菌主要起到糖化的作用,把谷物中的淀粉转化成葡萄糖,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故C不符合题意;储藏果蔬时,适当降低氧浓度是为了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关抗原和抗体的叙述,有错误的是( )</p><p>A. 抗体是在有抗原物质刺激之下才产生的</p><p>B. 一种抗体只能结合一定的抗原物质</p><p>C. 抗原是外来物质,抗体是人体蛋白质</p><p>D. 抗原消失后,抗体便不再存在</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抗体是在有抗原物质刺激之下才产生的,A正确;<br />一种抗体只能结合一定的抗原物质,B正确;<br />抗原是外来物质,抗体是人体蛋白质,C正确;<br />抗原消失后,抗体可以存留一段时间而不是便不再存在,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人的有耳垂和无耳垂是一对相对性状,如图所示,控制人的耳垂遗传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存在显隐性关系(假如用A表示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则下列关于该相对性状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10/21/10/1e7c0548/SYS201810211007050740132444_ST/SYS201810211007050740132444_ST.001.png" width="314" height="18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从图中可以看出,控制无耳垂的基因对于控制有耳垂的基因为显性基因</p><p>B. 图中7号与5号、6号的性状出现差异不会遗传给后代,为不遗传变异</p><p>C. 通过7号的基因型推导出5号和6号的基因组成依次为Aa和AA</p><p>D. 根据国家的二胎政策,5号和6号夫妇想再生一个有耳垂男孩儿的几率是3/8</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图中5号、6号有耳垂,7号无耳垂,表明惯用有耳垂是显性性状,无耳垂是隐性性状,因此从图中可控制有耳垂的基因对于控制无耳垂的基因为显性基因,A错误;图中7号与5号、6号的性状差异,体现了亲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性,因此称为变异,该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属于可遗传的变异,B错误;控制人的耳垂遗传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存在显隐性关系(假如用A表示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则控制人的有耳垂基因组成是AA或Aa,无耳垂的基因组成是aa。5号、6号遗传给7号无耳垂(aa)的基因一定是a,因此通过7号的基因型推导5号和6号的基因型分别为:Aa、Aa,遗传图解如图1:<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10/21/10/1e7c0548/SYS201810211007050740132444_DA/SYS201810211007050740132444_DA.001.png" width="335" height="18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C错误;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10/21/10/1e7c0548/SYS201810211007050740132444_DA/SYS201810211007050740132444_DA.002.png" width="334" height="22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p><p><br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人类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各是50%,因此根据国家的二胎政策,5号和6号夫妇再生一个男孩的机会是二分之一。从图1遗传图看出,5号和6号夫妇再生一个有耳垂孩子的几率是四分之三。所以5号和6号夫妇再生一个有耳垂男孩的机会是<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10/21/10/1e7c0548/SYS201810211007050740132444_DA/SYS201810211007050740132444_DA.003.png" width="49" height="3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有关下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a87c5b88/SYS201712310052114248252120_ST/SYS201712310052114248252120_ST.001.png" width="593" height="13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A图是某人在饭前、饭后血糖含量变化曲线。引起c~d段快速下降的激素是胰岛素</p><p>B. 若P表示肾小管,则B可表示其中葡萄糖的浓度</p><p>C. C图能正确表示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与温度关系</p><p>D. D图表示的是在天然的草原生态系统中,狼由于某种疾病而大量死亡,较长时间内鹿群数量变化的曲线</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肾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能够吸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从而使得肾小管内葡萄糖的含量是逐渐降低的,而B图中P是逐渐上升的,所以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根据你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p><p>A. 有些同学从小就不喜欢吃水果蔬菜导致身体中缺乏维生素 C,则可能患坏血病</p><p>B. 贫血的原因都是由于身体中缺少含铁的无机盐引起的</p><p>C. 人体具有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其中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皮肤和黏膜</p><p>D. 细细咀嚼米饭会觉得有甜味是因为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了葡萄糖</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水果蔬菜含有维生素C较多,不吃蔬菜水果会导致缺乏维生素C,可能引起坏血病,A正确;贫血是由于身体中缺少含铁的无机盐引起的,但也有先天性造血不足的可能,故本选项说法不全面,B错误;人体具有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其中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C错误;细咀嚼米饭会觉得有甜味是因为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了麦芽糖,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一位同学在牛奶琼脂培养基上接种了甲、乙两种细菌,同时还在培养基上放了盐水浸过的纸片。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几天后,盐水浸过的纸片周围只有乙细菌生长,没有甲细菌的生长。下列有关解释中,正确的是</p><p>A. 甲、乙细菌都能够在盐水环境中生存</p><p>B. 这两种细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是一样的</p><p>C. 不同的细菌需要的生存条件是不一样的</p><p>D. 甲、乙细菌都不能够在盐水环境中生存</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 盐水浸过的纸片周围只有乙细菌生长,表明盐水对乙细菌的生长没有影响或乙细菌是能在盐水里生长;盐水浸过的纸片周围没有甲细菌的生长表明盐水对甲细菌的生长有抑制,或甲细菌不能在盐水里生长.因此,有关解释中,正确的是不同的细菌需要的生存条件是不一样的。故选C。</p><p>点晴: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但不同的细菌和真菌还要求某种特定的生活条件,例如有的需要氧气如霉菌,有的在有氧的条件下生命活动会受到抑制如绿脓杆菌。</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如图为人体的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①一⑦表示生理过程,I、Ⅱ表示血管类型,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1/09/a2f036f8/SYS201904210923484979805443_ST/SYS201904210923484979805443_ST.001.png" width="313" height="11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食物中的__是构成人体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在消化道内经过①过程后最终被分解成___。</p><p>(2)人体在进行图中所示的过程③时,肋间肌和膈肌的状态分别是___。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___和___两个过程,氧气在肺泡处进入血液,与___结合随血液循环到达脑部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再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进入脑细胞。最终,在脑细胞的___中,葡萄糖在氧气的作用下氧化分解释放出能量。</p><p>(3)A系统中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是___。心脏每跳动一次,就是心脏收缩和舒张各一次,心脏每次跳动的过程,先是两个心房收缩,同时两个心室舒张,此时心脏内瓣膜的开闭情况是___。</p><p>(4)葡萄糖被吸收后随血液循环到达脑部细胞的过程中,经过下列结构的顺序是___(填写序号)。</p><p>①主动脉 ②肺静脉 ③左心室 ④右心房 ⑤下腔静脉</p></div></div>
<div><p>【答案】蛋白质氨基酸舒张、舒张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血红蛋白线粒体毛细血管房室瓣打开,动脉瓣关闭⑤④②③①</p><p>【解析】</p><p>图示表示了人体新陈代谢的部分生理过程,包括了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血液循环、呼吸的过程等生理过程;图示中,①表示消化,②表示吸收,③表示呼气,④吸气,⑤汗液的形成,⑥尿的形成,⑦排遗。</p><p>(1)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其中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p><p>(2)③表示呼气,④吸气,人体在进行图中所示的过程③呼气时: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借弹性回缩→导致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肺。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两个过程。氧气在肺泡处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随血液循环到达脑部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再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进入脑细胞。最终,在脑细胞的线粒体中,葡萄糖在氧气的作用下氧化分解释放出能量。</p><p>(3)A表示血液循环系统,其中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血管的内径小,仅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物交换。心房收缩,心室舒张,此时心脏内瓣膜的开闭情况是房室瓣打开,动脉瓣关闭,保证血液由心房进入心室。</p><p>(4)葡萄糖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后,最后经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需要通过肺循环再回到心脏的左心房、左心室,最后进入主动脉。具体路线是:⑤下腔静脉→④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②肺静脉→左心房→③左心室→①主动脉→脑部组织细胞外的毛细血管。</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图甲是花生叶片的结构示意图,图乙是在封闭的环境中,花生幼苗一昼夜二氧化碳的吸收和释放的相对含量图。为了进一步探究花生幼苗的生理活动,兴趣小组设计了图丙所示的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3/18/10/a82de41e/SYS201903181004008064218282_ST/SYS201903181004008064218282_ST.001.png" width="529" height="17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甲中①②和③分别属于什么组织?_____。</p><p>(2)图乙中d点所示现象产生的原因与图甲中结构[]_____的部分关闭有关,这一变化主要是为了_____。一天内花生幼苗有机物积累最少和最多的点分别是图乙中的_____(填字母)。一天24小时内有机物处于积累的时间段是_____。</p><p>(3)图丙所示实验操作如下:①如果关闭阀门,在黑暗处放置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的红色小液滴会向_____移动;②如果关闭阀门,把氢氧化纳溶液换成二氧化碳缓冲液(能保证装置内二氧化碳含量恒定),把该装置放在光下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的红色小液滴会向_____移动。</p></div></div>
<div><p>【答案】 保护组织、营养组、输导组织 ④气孔 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 b f 6﹣18 左 右</p><p>【解析】(1)输导组织有运输物质的作用,植物体内的导管能运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能运送有机物,属于输导组织。保护组织一般由植物根、茎、叶表面的表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营养组织的细胞壁薄,液泡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含有叶绿体的营养组织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因此营养组织有制造和储存营养的功能。植物的果肉、叶肉、茎中央的髓等大多属于营养组织。所以图甲中①②和③分别属于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和输导组织; </p><p>(2)d点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减少,是因为中午温度过高导致甲图中④气孔一部分关闭,这样有利于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防止发生萎蔫现象;图乙中的f点,植物进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最多,b点,植物进行了一晚上的呼吸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最少;一天24小时内有机物处于积累的时间段是6-18; </p><p>(3)图丙所示实验操作如下:①如果关闭阀门,在黑暗处放置一段时间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瓶内气压减小,玻璃管中的红色小液滴会向左移动;②如果关闭阀门,把氢氧化纳溶液换成二氧化碳缓冲液(能保证装置内二氧化碳含量恒定),把该装置放在光下一段时间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瓶内气体增多,玻璃管中的红色小液滴会向右移动。</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面是某校学生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观察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p><p>(1)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所见视野如图。欲使A细胞移到视野中央,载玻片应向__方移动。转动转换器,换上40×物镜后可发现视野变暗且细胞数目__(填“增加”或“减少”)。</p><p>(2)上述操作中,发现视野中由污染物B存在。移动装片污染物不动,换上40×物镜后,污染物仍不动。但换上16×目镜后,污染物消失,说明污染物在__(填“装片”或“物镜”或“目镜”)上。</p><p>(3)某同学在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的细胞有重叠现象,不宜观察。此时,他可采取的方法是__。</p><p>A.换用高倍镜或物镜重新观察 </p><p>B.移动装片,寻找合适的观察视野</p><p>C.选用较小的光圈和平面反光镜 </p><p>D.换凹面镜并稍微调节细准焦螺旋</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1/09/a2f036f8/SYS201904210923486991852548_ST/SYS201904210923486991852548_ST.001.png" width="126" height="10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div></div>
<div><p>【答案】 右上 变少 目镜 B</p><p>【解析】</p><p>显微镜呈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把低倍物镜转化成高倍物镜后,观察到的细胞数量减少,体积变大,视野变暗,据此解答。</p><p>(1)显微镜呈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图中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时,A细胞物像位于视野右上方,要A细胞移至视野中央,物像应向左下方移动,因此载玻片应向右上方移动;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少、越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多、越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窄,透光量变少,视野就会变暗,反之,越亮。综上所述,把低倍物镜转化成高倍物镜后,观察到的细胞数量减少,体积变大,视野变暗。</p><p>(2)我们视野中能看到污点的位置只有目镜、物镜、与玻片标本,移动装片污物不动,换上40×物镜后,污物仍不动。就排除了污点在物镜与玻片标本上的可能,只能是在目镜上了。(3)换用高倍目镜或物镜重新观察可使观察到的视野中有重叠细胞的倍数放大,不能解决重叠现象仍然不易观察,A错误;在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的细胞有重叠现象,不宜观察。此时,他可采取的方法是移动装片,寻找合适的观察视野,找到没有重叠的细胞进行观察效果就好了,B正确;选用较小的光圈和平面反光镜,只能使视野变暗,不能解决重叠现象仍然不易观察,C错误;换凹面镜可使视野变亮,稍微调节细准焦螺旋可使观察到物象变清晰或模糊不能解决重叠现象仍然不易观察,此方法也不宜采取,D错误。</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