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6 19:21:35

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p><p>A.没有变异就不能产生新的生物类型</p><p>B.所有的变异对生物都是有害的</p><p>C.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p><p>D.利用生物的变异可培育出新品种</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生物的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在某些性状上表现出的差异。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p><p>A、变异是普遍存在的,而生物进化的基础就是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变异会产生新的生物类型,使生物不断进化,A正确。<br />B、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并不是所有的变异对生物的生存都是有害的,如矮化玉米抗倒伏,是对玉米的生长有利的,属于有利变异,B错误。<br />C、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C正确。<br />D、人们可以利用有利的变异选育新品种,如太空椒的培育,D正确。<br />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同卵双生兄弟俩,哥哥在非洲工作,皮肤黝黑,弟弟在中国工作,皮肤白净,造成两人 差异的因素是(    )</p><p>A.光照条件&#xa0;B.遗传物质&#xa0;C.土壤&#xa0;D.水分</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p><p>同卵双生的兄弟俩,在地质考察队工作,皮肤黝黑;弟弟在装配电视机流水线上工作,皮肤白净,在室外工作的哥哥肤色较黑是环境中的紫外线较多,使皮肤内产生了较多的黑色素。因此由于光照条件的不同,造成两人差异,是环境条件引起的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br />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进行“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实验时,下列四种取样方法,正确的是(    )</p><p>A. 在大花生中选择最大的30粒,在小花生中选择最小的30粒</p><p>B. 在大花生中随机选择一粒,在小花生中随机选择一粒</p><p>C. 在大花生中随机抓一把,在小花生中随机抓一把</p><p>D. 在两种花生中分别随机取出30粒</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此题考查抽样检测法的概念和样本的大小与总体的关系。抽样时应当尽量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抽样检测样品数量越多,总体就越接近真实情况。</p><p>不能对检测对象逐一检查时,可以从检测对象总体中抽取少量个体作为样本,这样检测的结果能够反映总体的情况,这种方法叫做抽样检测法。为了使抽样检测的结果接近总体真实情况,抽样时应当尽量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样品要有足够的数量并随机取,建议不要少于30粒。<br />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哪种变异可以遗传给后代(    )</p><p>A. 在美容院割的双眼皮</p><p>B. 被刀子割伤后留下的疤痕</p><p>C. —对双眼皮夫妇生下的单眼皮孩子</p><p>D. 夏季被晒黑的皮肤</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生物的变异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不遗传的变异是环境因素造成的。</p><p>ABD、在美容院割的双眼皮、被刀子割伤后留下的疤痕、夏季被晒黑的皮肤都是环境因素造成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因此属于不遗传的变异,ABD不符合题意。<br />C、一对双眼皮夫妇生下的单眼皮孩子,是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形成的,属于可遗传的变异。C符合题意。<br />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题文)下列关于染色体组成关系的图解,正确的(  )</p><p>A.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4/19/6f74acb8/SYS201904141945585132619569_ST/SYS201904141945585132619569_ST.001.png" width="117" height="7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B.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4/19/6f74acb8/SYS201904141945585132619569_ST/SYS201904141945585132619569_ST.002.png" width="114" height="7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C.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4/19/6f74acb8/SYS201904141945585132619569_ST/SYS201904141945585132619569_ST.003.png" width="113" height="7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D.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4/19/6f74acb8/SYS201904141945585132619569_ST/SYS201904141945585132619569_ST.004.png" width="117" height="7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称做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基因是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DNA片段。细胞核、染色体、DNA三者之间关系是: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上有DNA,DNA上有遗传信息片段——基因。故C符合题意。<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4/19/6f74acb8/SYS201904141945585132619569_DA/SYS201904141945585132619569_DA.001.png" width="32" height="3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观点中,错误的是(    )</p><p>A. 森林古猿是人类的原始祖先</p><p>B. 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短时间内自发产生的</p><p>C. 化石是探索生物进化的最重要证据之一</p><p>D. 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生物进化论,是生物学最基本的理论之一,是指生物在变异、遗传与自然选择作用下的演变发展、物种淘汰和物种产生过程;地球上原来无生命,大约在30多亿年前,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了原始生命,其后,生物不断的进化,直至今天世界上存在着170多万个物种;生物进化论最早是由达尔文提出的,其在著《物种起源》时有详细的论述。</p><p>A、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故A不符合题意。<br />B、科学家推测,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许多多简单的有机物。后来,地球的温度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又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地作用,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大约在地球形成以后的10亿年左右,才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因此,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因环境变化产生的,不是自发产生的,故B符合题意。<br />C、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的进化历程和进化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因此化石是探索生命起源的最重要证据之一。故C不符合题意。<br />D、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故D不符合题意。<br />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研究生物进化问题最重要的方法是</p><p>A. 比较法    B. 计算法    C. 解剖法    D. 评价法</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比较法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基本方法。比较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通过对各个事物特征的比较,可以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我们平时常说“作茧自缚”。从作茧开始,家蚕的发育进入</p><p>A. 卵期    B. 幼虫期    C. 蛹期    D. 成虫期</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作茧自缚”比喻所作所为使自己陷入困境,在昆虫的发育过程中指幼虫变成蛹阶段。</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哪个选项能正确表示植物在地球上出现的先后顺序(  )</p><p>①藻类  ②蕨类  ③被子植物  ④裸子植物  ⑤苔藓植物</p><p>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⑤③④</p><p>C. ①⑤②④③    D. ③①④②⑤</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生物进化的历程是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而植物的进化历程是①藻类植物→⑤苔藓植物→②蕨类植物→④裸子植物→③被子植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不同环境中变色龙的体色不同,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p><p>A. 有利于躲避敌害</p><p>B. 这是一种保护色</p><p>C. 是长期人工选择的结果</p><p>D. 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p><p>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由于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变色龙与其周围环境的颜色极为相似,不容易被敌害发现,有利于防御敌害,保护自己,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这是一种保护色,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故C错误。<br />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以下有关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选项,错误的是(  )</p><p>A. 各种生物普遍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p><p>B. 生物要生存下来,就得为了获得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p><p>C. 生物产生的变异一定都有利于其适应环境</p><p>D. 不适应环境的生物将被淘汰</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p><p>达尔文认为,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力,即过度繁殖,A不符合题意;生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和食物是有限的,因此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即生存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B不符合题意;不是环境的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变异,而是环境的改变对生物产生的变异进行了选择,不利变异被淘汰,C符合题意;在激烈的生存斗争中,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关于长颈鹿脖子长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p><p>A. 长颈鹿需要经常伸长脖子吃东西,所以被拉长了</p><p>B. 上帝对长颈鹿的恩赐,使其天生拥有长脖子</p><p>C. 由于环境的改变,使长颈鹿种群发生了适应性变异,所以都变成了长脖子</p><p>D. 在自然选择作用下,拥有长脖子的个体适应环境生存下来,脖子短的被淘汰掉</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p><p>达尔文认为:古代的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四肢长和四肢短的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四肢和颈长的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四肢和颈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当环境改变食物缺少时,就会因吃不到足够的树叶而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本身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就会就更小,经过许多代以后,四肢和颈短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这样,长颈鹿一代代的进化下去,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长颈鹿。可见长颈变异的产生和逐代积累是长颈形成的原因。<br />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不属于传染源的是(    )</p><p>A. 乙肝患者&#xa0;B. 艾滋病病毒&#xa0;C. 手足口病患儿&#xa0;D. 流感患者</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源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p><p>ACD、乙肝患者、手足口病患儿、流感患者都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因此都属于传染源,ACD不符合题意。<br />B、艾滋病病毒”能引起艾滋病,因此,艾滋病病毒是艾滋病的病原体,不是传染源,B符合题意。<br />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流感易爆发的季节,要尽早给家里的老人和小孩做好消毒、清淡饮食等工作,这是属于(    )</p><p>A. 切断传播途径&#xa0;B. 控制传染源</p><p>C. 清除病原体&#xa0;D. 保护易感者</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p><p>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接触传播、经水传播等。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流感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因此,在流感易爆发的季节,要尽早给家里的老人和小孩做好消毒、清淡饮食等工作,这是属于切断传播途径。<br />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传染病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p><p>A. 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遗传性的特点</p><p>B. 只要是传染病就一定能流行</p><p>C. 艾滋病是遗传病,而不是传染病</p><p>D. 传染病在发病初期表现出病症的时候传染性最强</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人类的传染病具有流行性和传染性的特点,A错误;<br />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缺少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B错误;<br />艾滋病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是人类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C错误;<br />传染病传染性最强的时期是发病初期,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结构或物质,属于第一道防线的是(    )</p><p>A. 呼吸道上的黏膜&#xa0;B. 泪液中的溶菌酶</p><p>C. 吞噬细胞&#xa0;D. 乳汁中的抗体</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如表:</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1/23/08/1cd83f32/SYS202001230809556664295319_DA/SYS202001230809556664295319_DA.001.png" width="554" height="18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呼吸道上的黏膜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A正确。<br />BC、溶菌酶、吞噬细胞都属于第二道防线,BC错误。<br />D、抗体属于第三道防线,D错误。<br />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    )</p><p>A.抗体&#xa0;B.抗原&#xa0;C.病原体&#xa0;D.病菌</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1)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br />(2)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p><p>A、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A错误。</p><p>B、凡是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抗原,B正确。</p><p>C、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C错误。</p><p>D、病菌属于病原体,D错误。</p><p>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抗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p><p>A.它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p><p>B.它能破坏和清除进入人体内的所有病原体</p><p>C.它是淋巴细胞在抗原刺激下产生</p><p>D.它在人体内存留的时间有长有短</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1)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br />(2)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p><p>A、通过分析可知,抗体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A正确。<br />B、抗体具有特异性,一种抗体只能消灭一种抗原,B不正确。<br />C、抗体是抗原刺激下由淋巴细胞产生的,C正确。<br />D、抗体在人体内存留的时间有长有短,如流感病毒的抗体存留只有几天,而天花病毒的抗体可以存留约60年,D正确。<br />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免疫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p><p>A. 对于遗传病,免疫功能有很强的修复能力</p><p>B. 免疫对传染病有防御作用</p><p>C. 免疫功能可清除人体衰老的、死亡的或损伤的细胞</p><p>D. 免疫功能可识别并清除癌细胞</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免疫是指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p><p>免疫具有三方面的功能:①防御功能: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②自我稳定: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③免疫监视: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因此BCD都是免疫的功能,对于遗传病,免疫没有修复功能,故A的说法是错误的。<br />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安全用药的叙述,正确的是(    )</p><p>A.贵药、进口药比普通药的疗效更好,更安全</p><p>B.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不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p><p>C.西药是化学合成制剂,有副作用,中药是纯天然的草药,没有副作用</p><p>D.在用药过程中一旦发生了疑似药物不良反应,要立即停止服用该药,并及时到医院诊治</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具体内容具体分析。</p><p>A、用药并非越贵越好,要针对病情,起到好的治疗效果,就是好药,也并不是非用进口药、新药,要针对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如有的疾病适合用中药,A错误。<br />B、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人体的免疫力对外来的药物的一种排斥,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不一定不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B错误。<br />C、是药三分毒,中药和西药都有一定的副作用,C错误。<br />D、在用药过程中一旦发生了疑似药物不良反应,要立即停止服用该药,并带上该药去医院诊治,防止出现严重后果,D正确。<br />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人工呼吸时的处理不恰当的是(    )</p><p>A. 要清除病人口鼻中的异物使呼吸顺畅</p><p>B. 吹气时要用一只手将病人的鼻子捏住</p><p>C. 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交替进行</p><p>D. 人工呼吸一次后可用力摇晃一下病人使其苏醒</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病人在生命遇到意外事故如溺水、触电时,会出现突然停止呼吸的现象,若不及时进行抢救大脑和心脏供氧不足会造成死亡,所以要进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按压的方法来进行急救。</p><p>A、人工呼吸常用于抢救呼吸暂停的病人,做人工呼吸时,首先要将被救者放在空气清新的场所,让被救者仰卧,如果口鼻内有泥土、血块等,必须先清除干净,使病人保持呼吸道的畅通,A正确。</p><p>B、吹气时要用一只手将病人的鼻子捏住,然后进行口对口的吹气,B正确。</p><p>C、成年人在平静状态下的呼吸频率大约是15---20次/分,人体活动加强时,呼吸的频率和深度都会增加。人工呼吸的频率应和人体自然呼吸的频率相同。施救中注意不要对病人造成二次损伤,进行心肺复苏时,先做30次心脏按压,保持气道畅通,再做2次人工呼吸,如此交替进行,C正确。</p><p>D、吹气过程中,如果病人的胸廓能够随着每次随着吹气而隆起,并且气体能够从口中排出说明人工呼吸抢救有效,不能人工呼吸一次后用力摇晃一下病人使其苏醒,有可能会对病人造成伤害。D错误。<br />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某人受伤后,出血呈喷射状,血流量大,血液为鲜红色,则该伤者出血部位和应压迫止血的部位分别是(  )</p><p>A.静脉出血、伤口近心端    B.动脉出血、伤口远心端</p><p>C.静脉出血、伤口远心端    D.动脉出血、伤口近心端</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动脉出血的特点,颜色鲜红,血流较快,常呈喷射状,静脉出血的特点是静脉血色暗红,血流较缓,毛细血管出血,血液缓慢渗出;</p><p>    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送往全身各处,血液流动方向是心脏→动脉,因此脉出血在近心端止血;</p><p>静脉是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的血液流动的方向是心脏←静脉,因此,静脉受伤出血时,在远心端止血;毛细血管出血可以自然止血,也可以用干净纱布包扎伤口;</p><p>    某人受伤后,出血成喷射状,血液量大,鲜红色,因此是动脉出血;应该压迫止血的部位是伤口的近心端。</p><p>由上分析可知,这人出血部位和应该压迫止血的部位分别是动脉出血,伤口的近心端,不是静脉出血,A、B、C不正确;</p><p>由上分析可知,小明出血部位和应该压迫止血的部位分别是动脉出血,伤口的近心端,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我们的生活中,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情绪问题,下列调节情绪的方法中不恰当的是(    )</p><p>A. 到操场打球&#xa0;B. 在合适的场所大哭一场</p><p>C. 到酒吧大醉一场&#xa0;D. 向好朋友倾诉</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调节自己的情绪可概括为:一、转移注意力。二、宣泄。三、自我安慰,据此答题。</p><p>心情愉快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良好的情绪和适度的情绪反应,表示青少年的身心处于积极的健康状态。但是,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情绪问题,如紧张、生气、烦恼等。当出现这些问题时,我们可以试着用以下三种方法来调节自己的情绪。方法一:当情绪不好时,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者做点别的事情,如听音乐、看电视、打球、下棋、外出跑步等,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这样可以使情绪得到缓解。<br />方法二:把自己心中的烦恼向亲人或知心的朋友诉说甚至大哭一场,把积压在内心的烦恼宣泄出来,这样也会有利于身心健康。但是,要注意宣泄的对象、地点和场合;方法也要适当,避免伤害别人。<br />方法三:当你想得到一件东西,或者想做某件事而未能成功时,为了减少内心的失望,可以找一个适当的理由来安慰自己,这样可以帮助你在挫折面前接受现实,保持较为乐观的态度。到酒吧大醉一场是不对的。<br />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关于艾滋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p><p>A. 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p><p>B. 艾滋病是一种遗传病</p><p>C. 艾滋病最主要的预防措施是保护易感人群</p><p>D. 艾滋病可通过器官移植进行治疗</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艾滋病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是人类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免疫缺陷,使人体免疫功能缺损的疾病,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解答即可。</p><p>A、艾滋病是人类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免疫缺陷,使人体免疫功能缺损的疾病,A正确。<br />B、艾滋病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B错误。<br />C、艾滋病最主要的预防措施是切断传播途径而不是保护易感人群,C错误。<br />D、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三个: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目前艾滋病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但已经从一种致死性疾病变为一种可控的慢性病,正在研制艾滋病的治疗药物,所以通过器官移植不能治疗艾滋病,D错误。<br />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关于非处方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p><p>A. 可以自行到药店购买&#xa0;B. 多吃无妨</p><p>C. 不需要处方即可购买&#xa0;D. 也有不良反应</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p><p>A、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OTC,A正确。</p><p>B、这些药物大都用于多发病常见病的自行诊治,如感冒、咳嗽、消化不良、头痛、发热等,按说明书服用而不是可随意加大用药量,B错误。</p><p>C、非处方药不需要处方即可购买,C正确。</p><p>D、为了保证人民健康,我国非处方药的包装标签、使用说明书中标注了警示语,明确规定药物的使用时间、疗程,并强调指出“如症状未缓解或消失应向医师咨询”。因此非处方药的使用要认真阅读说明书,非处方药也有不良反应,D正确。<br />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生物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p><p>A. 小麦的高秆与易倒伏</p><p>B. 豌豆的红花与皱粒</p><p>C. 人的双眼皮与有耳垂</p><p>D. 月季的红花与白花</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p><p>ABC、小麦的高秆与易倒伏、豌豆的红花与皱粒、人的双眼皮与有耳垂,都是两种性状,因此都不属于相对性状,ABC不正确。<br />D、月季的红花与白花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属于相对性状,D正确。<br />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关于有性生殖的叙述,错误的是(    )</p><p>A. 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过程</p><p>B. 后代有更强的适应性</p><p>C. 后代变异性更强</p><p>D. 由植物的根、茎、叶等器官发育成的新个体</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叫有性生殖,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是无性生殖。</p><p>A、有性生殖是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A正确。</p><p>BC、有性生殖的后代有更强的生活力,且变异性强,BC正确。</p><p>D、由植物的根、茎、叶等器官发育成新个体,属于营养繁殖,是无性生殖的一种方式,D错误。<br />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体成熟的体细胞、红细胞、卵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分别是(    )</p><p>A. 46、23、23&#xa0;B. 46、46、23</p><p>C. 46、0、23&#xa0;D. 23、23、23</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因此同种生物的体细胞和受精卵染色体数目是相同的,即受精卵内染色体数目和体细胞相同,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是体细胞的一半,成单存在。</p><p>每一种生物细胞核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如人的体细胞中含有23对染色体;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同种生物的体细胞和受精卵染色体数目是相同。人体的体细胞染色体数是46条(23对),因为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所以没有染色体。因此,人的体细胞、红细胞、性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分别是46条、0条、23条。<br />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关于遗传、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p><p>A. 生物的性状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p><p>B. 显性基因一定会遗传下去,隐性基因不会遗传下去</p><p>C. 由环境引起的变异,一定是不遗传的</p><p>D. 生物的变异都是有利于生物生存的</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遗传学中把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等统称为性状;性状是指生物体所有特征的总和。生物的许多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p><p>A、生物的许多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植物的扁平状叶和丝状叶的基因型相同,但两者的表现型不同,说明表现型是基因型和外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A正确。<br />B、隐性基因和显性基因都会遗传,而不是隐性基因不会遗传下去,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就可以遗传,B错误。<br />C、如果外界环境的变化使生物的基因发生了改变,从而导致生物出现变异,如核辐射等,这种由环境引起的变异也可能会遗传给后代,C错误。<br />D、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如玉米的白化苗,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使玉米生长缓慢甚至死亡,因此属于不利变异,这种变异对玉米的生长是不利的,D错误。<br />故选:A</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家蚕的新个体发育的起点是从_____开始的,雌雄蚕蛾交尾后,雌蛾产卵,卵在适宜的条件下孵化成幼虫,由此可见,家蚕的生殖方式是_____,而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家蚕的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_____。</p></div></div>
<div><p>【答案】受精卵    有性生殖    变态发育(或完全变态发育)    </p><p>【解析】</p><p>绝大多数昆虫进行有性生殖、发育成熟后,经过交配产生受精卵,受精卵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可以发育成幼虫和成虫。昆虫的发育为变态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两种方式,解答即可。</p><p>有性生殖指的是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无性生殖是不经生殖细胞的两两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因此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家蚕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家蚕的发育过程由受精卵孵化成幼虫后,取食桑叶,每隔5、6天就蜕一次皮,经过4次蜕皮后,停止取食吐丝,将身体围绕起来结茧化蛹,蛹在茧内不吃不动,经过十多天羽化成蛾,所以家蚕的发育过程中经过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而幼虫与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异性都很大,称为完全变态发育。</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相对性状是指_____生物_____性状的_____表现形式,例如,黄皮肤和白皮肤_____(是/否)相对性状,月季的红花和玉兰的白花_____(是/否)相对性状。</p></div></div>
<div><p>【答案】同种    同一    不同    是    否    </p><p>【解析】</p><p>性状是指生物体所表现出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是生物体所有特征的总和。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p><p>生物形态结构、生理行为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特性叫生物的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叫相对性状。例如,黄皮肤和白皮肤、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人的耳朵有耳垂和无耳垂等等均是相对性状;而月季的红花和玉兰的白花是两种生物,不是相对性状。</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细胞核中容易被喊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它主要由_____和_____组成,一条染色体上有____个DNA分子,在生物体的体细胞中,染色体、DNA—般都是成对存在的,因此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每对染色体各有_____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所形成的精子或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原来细胞的_____。</p></div></div>
<div><p>【答案】蛋白质    DNA    1    1    一半    </p><p>【解析】</p><p>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因此染色体>DNA>基因。即:</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1/23/08/1cd83f32/SYS202001230809582498449457_DA/SYS202001230809582498449457_DA.001.png" width="142" height="6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细胞核是遗传物质的控制中心。其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一般情况下,在生物的体细胞(除生殖细胞外的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一条染色体上有1个DNA分子。在形成生殖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因此,所形成的精子或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原来细胞的一半,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DNA和基因都是成单存在的。</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要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直接证据是_____.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_____到_____,由_____到_____,由_____到_____.</p></div></div>
<div><p>【答案】化石    水生    陆生    简单    复杂    低等    高等    </p><p>【解析】</p><p>(1)生物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p><p>(2)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单细胞到多细胞。</p><p>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直接说明了古生物的结构或生活习性。因此要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直接证据是化石。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因此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达尔文认为,在自然界,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_____,能够产生大量的后代,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_____,任何生物要生存下去,就要进行生存斗争,在生存斗争过程中具有_____的个体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不适应者则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p></div></div>
<div><p>【答案】繁殖能力    有限的    有利变异    </p><p>【解析】</p><p>本题考查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解。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p><p>自然界中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从而能产生大量的后代。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生物为了获取食物和空间,要进行生存斗争。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由_____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叫做传染病,而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具备____、___、和___三个基本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p></div></div>
<div><p>【答案】病原体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p><p>【解析】</p><p>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p><p>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叫传染病。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_____和_____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_____和_____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_____和_____组成的。其中,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是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的免疫,叫做_____,而在人体出生以后逐渐形成的后天防御屏障,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其作用的免疫,叫做______。</p></div></div>
<div><p>【答案】皮肤    黏膜    杀菌物质    吞噬细胞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p><p>【解析】</p><p>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比较如下表:</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1/23/08/1cd83f32/SYS202001230809586501690925_DA/SYS202001230809586501690925_DA.001.png" width="641" height="25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人体免疫依靠的是我们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它们不仅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黏膜的某些附属物如鼻毛、气管黏膜上纤毛等有阻挡和清除异物的作用。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指的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体液中含有的一些杀菌物质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而死亡。吞噬细胞能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各种病原体。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组成,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疾病痊愈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表是某家庭成员一些特征的调查结果,请根据调查结果回答问题:</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276.75pt;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36pt"><td style="width:67.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xa0;</p></td><td style="width:46.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父</p></td><td style="width:52.9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母</p></td><td style="width:67.2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女儿</p></td></tr><tr style="height:36pt"><td style="width:67.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有无耳垂</p></td><td style="width:46.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有耳垂</p></td><td style="width:52.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有耳垂</p></td><td style="width:67.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无耳垂</p></td></tr><tr style="height:37.5pt"><td style="width:67.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舌头能否卷曲</p></td><td style="width:46.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能卷曲</p></td><td style="width:52.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能卷曲</p></td><td style="width:67.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能卷曲</p></td></tr></table><p>&#xa0;</p><p>(1)父母为有耳垂,而女儿为无耳垂,此现象称为______父母的舌头能卷曲,女儿的舌头也能卷曲,此现象称为_____。</p><p>(2)若决定有耳垂的基因为A,决定无耳垂的基因为a,则母亲控制耳垂性状的基因组成是_____。</p><p>(3)这对夫妇若再生一个孩子,孩子的耳垂性状表现可能是_____,表现为无耳垂的概率是____。</p></div></div>
<div><p>【答案】变异    遗传    Aa    有耳垂或无耳垂    25%(或1/4)    </p><p>【解析】</p><p>(1)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br />(2)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br />(3)若决定有耳垂的基因为A,决定无耳垂的基因为a,则无耳垂的基因型是aa,有耳垂的基因型是AA或Aa。</p><p>(1)亲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父母为有耳垂,而女儿为无耳垂,此现象称为变异;亲子代亲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叫遗传;父母的舌头能卷曲,女儿的舌头也能卷曲,此现象称为遗传。<br />(2)若决定有耳垂的基因为A,决定无耳垂的基因为a,无耳垂的基因组成是aa。父母遗传给无耳垂(aa)女儿因此的基因一定是a,因此父母的基因组成为Aa,遗传图解如图1:<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1/23/08/1cd83f32/SYS202001230809588023239439_DA/SYS202001230809588023239439_DA.001.png" width="283" height="16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xa0;从遗传图解看出,母亲控制耳垂性状的基因组成是Aa。<br />(3)由(2)遗传图解可知,这对夫妇若再生一个孩子,孩子的耳垂性状表现可能是有耳垂或无耳垂。这对夫妇每生育一个孩子其有耳垂的可能性是75%,无耳垂的可能性是25%。</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八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