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韶关市乐昌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 )</p><p>A. 生长 B. 生殖 C. 应激性 D. 新陈代谢</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p><p>A、生长是生物由小长大。错误;</p><p>B、生殖是由生物长成成熟个体来繁殖后代;错误;</p><p>C、应激性是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错误;</p><p>D、新陈代谢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两个方面。物质代谢是指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的交换和生物体内物质的转变过程。能量代谢是指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能量的交换和生物体能量的转变过程。生物体的新陈代谢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也就结束了,所以说,新陈代谢是生物体生存的基本条件,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正确;</p><p>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现象是生物所特有的( )</p><p>A.石笋在慢慢长高</p><p>B.铁钉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p><p>C.饭来张口,衣来伸手</p><p>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生物的共同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p><p>A、石笋在慢慢长高是由于含碳酸的水不断点滴到一处,碳酸钙慢慢沉淀而形成的,而且石笋不是生物,因此石笋在慢慢长高不属于生命现象,A不符合题意。</p><p>B、铁钉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是一铁的化学变化,而且铁钉不是生物,因此铁钉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不是生命现象,B不符合题意。</p><p>C、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表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是生物所特有的,C符合题意。</p><p>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描写的是石灰的形成过程,石灰不是生物,因此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不属于生命现象,D不符合题意。</p><p>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p><p>A.蘑菇 B.珊瑚礁 C.机器人 D.采下的竹笋</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是: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p><p>A、蘑菇属于真菌,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A符合题意。</p><p>BCD、珊瑚礁和机器人不具有生物的特征,采下的竹笋失去了生命,不属于生物,BCD不符合题意。 </p><p>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以下生物属于单细胞的是( )</p><p>A.海带 B.杜鹃 C.杜鹃花 D.变形虫</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生物可以根据构成的细胞数目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而且经常会聚集成为细胞集落。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一般生活在水中。</p><p>ABC、海带、杜鹃、杜鹃花的身体由多个细胞构成的,是多细胞生物,ABC不符合题意。</p><p>D、变形虫属于单细胞生物,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D符合题意。</p><p>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以下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 )</p><p>A.细菌 B.真菌 C.大理石 D.炭疽病毒</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生物共有五类,动物、植物、真菌、细菌、病毒。五类生物中,只有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p><p>AB、细菌是单细胞生物、真菌既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都有细胞结构,AB不符合题意。</p><p>C、大理石不是生物,C不符合题意。</p><p>D、炭疽病毒是动物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D符合题意。</p><p>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学家已发现、命名和记录的生物有多少种?( )</p><p>A.1500 B.200万 C.150万 D.1150万</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自然界中的生物多种多样,种类很多,生物学家发现、命名和记录的生物有200万种左右,其中70%以上是动物,22%是植物和真菌,约5%是单细胞生物(草履虫、衣藻,酵母菌等)。</p><p>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生命之树”项目的统计,目前可能有500万~1亿种生物生存在地球上,但科学家们能够确定、命名和记录的生物却只有200万种左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结构、分布的因素称为( )</p><p>A.生态因素 B.环境因素 C.生物因素 D.非生物因素</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各种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p><p>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结构、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A正确;环境因素、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都属于生态因素,BCD不够全面,BCD错误;</p><p>所以答案选择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关于生物圈的范围,正确的是( )</p><p>A.整个水圈 B.大气圈的下层 C.岩石圈的上层 D.以上三项都是</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p><p>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上层)。</p><p>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p><p>A.一条河 B.一只老鼠</p><p>C.一颗阴香树 D.一座山中的所有的鸟</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前者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后者包括阳光、空气、水等等。</p><p>A、“一条河”,即包括了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因此属于生态系统,A正确。<br />BD、“一只老鼠”、 “一座山中的所有的鸟”,只有部分消费者,没有生产者、分解者,也没有环境部分,因此不属于生态系统,BD错误。</p><p>C、“一颗阴香树”只有部分生产者,没有消费者、分解者,也没有环境部分,因此不属于生态系统,C错误。</p><p>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不属于生物多样性含义的是( )</p><p>A.基因的多样性 B.物种多样性</p><p>C.形态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p><p>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p><p>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如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等。所以形态多样性不属于生物多样性。</p><p>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 )</p><p>A.光 B.水 C.温度 D.湿度</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p><p>“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温度。</p><p>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到了寒冷的冬天,枫树纷纷落叶,松树却郁郁葱葱,这表明( )</p><p>A.它们都适应寒冷的环境</p><p>B.枫树不适应寒冷的环境</p><p>C.松树比枫树更适应寒冷的环境</p><p>D.松树和枫树进行着种间斗争</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刺,根比地上部分长许多,可以吸收到荒漠深处的水分,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p><p>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冬季落叶主要原因是冬季干旱少雨,落叶可有效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降低蒸腾作用。还可以减少因进行蒸腾作用的热量散失,避免因温度过低而冻伤甚至冻死,因此枫树纷纷落叶,是植物对冬季寒冷缺水环境的一种适应。松树的叶细如针,叶的气孔较少,而且气孔深陷表皮下,叶的表面还有一层蜡质保护,因此蒸腾作用非常弱,可以减少水分散失和热量散失,适应冬天寒冷的环境。所以到了寒冷的冬天,枫树纷纷落叶,松树却郁郁葱葱,这表明它们都适应寒冷的环境。</p><p>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悲”直接说明了( )</p><p>A.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B.人为因素对生物的影响</p><p>C.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D.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p><p>“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悲。”体现了生物对生物的影响。雀吃粮食属于捕食关系;兔吃草,没有草,兔子会饿死,狐也会因食物缺乏而死亡,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的捕食关系。</p><p>所以答案选择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若在装片上写有字母”p“,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 )</p><p>A. b B. p C. d D. q</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b”旋转180度后得到的是“q”。</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已知一台显微镜,目镜是5×,物镜是10×,那么这台显微镜放大倍数是( )</p><p>A.15倍 B.50倍 C.100倍 D.500倍</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br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数目越少,视野越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越多,视野越亮。</p><p>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10×5═50(倍)。因此已知一台显微镜,目镜是5×,物镜是10×,那么这台显微镜放大倍数是50倍。</p><p>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要想把视野的右下方的物像调到视野中央,应将标本向哪个方向移动?( )</p><p>A.左上方 B.右下方 C.左下方 D.右上方</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在显微镜中成的像是倒像,如果发现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它实际上位于玻片标本的左下方,所以要移到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我们可以这样记忆:物像位于视野的哪个方向,就向哪个方向移动,才能移到视野中央。</p><p>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因此要想把视野的右下方的物像调到视野中央,应将标本向右下方移动。</p><p>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以下是某台光学显微镜的镜盒的镜头,物镜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3/20/08/aaf1b65c/SYS202003200808275816842920_ST/SYS202003200808275816842920_ST.001.png" width="241" height="9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甲和乙 B.丙和丁 C.乙和丙 D.甲和丁</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由显微镜的结构可知:目镜无螺纹装在镜筒上端,物镜有螺纹拧到转换器上。</p><p>目镜没有螺纹,物镜有螺纹,所以甲、乙为目镜,丙、丁为物镜。</p><p>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之所以说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单位,原因是( )</p><p>A.细胞与外界可以进行物质交换</p><p>B.细胞需要进行能量交换</p><p>C.细胞有控制整个生命活动的结构</p><p>D.以上三点均是</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场所。</p><p>病毒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所以病毒这种生物不是由细胞构成的。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p><p>生物体的细胞有细胞膜,可以保护细胞,同时控制物质的进出,使之从结构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细胞质里有能量转换器﹣﹣线粒体,把有机物分解并释放出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使之从功能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因此从细胞的结构及功能的角度来看,细胞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p><p>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学研究的对象是( )</p><p>A.各种生命现象 B.各种生物</p><p>C.生物的形态结构 D.生物的功能</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即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科学。</p><p>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病毒,这些形形色色的生物,以及它们与环境的关系,还有我们人类自己的身体,都是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即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科学。</p><p>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p><p>A.谈话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文献法</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科学探究是指为了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通俗地说,就是让我们自己去发现问题,主动去寻找答案,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br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观察、调查、分类、实验等方法。</p><p>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观察、实验、调查、分类等:</p><p>(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要有计划、要耐心;要积极思考,及时记录;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p><p>(2)实验法是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一般步骤:发现并提出问题;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并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p><p>(3)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p><p>(4)文献法也称历史文献法,就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目的方法。</p><p>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研究为人类生老病死揭开神秘面纱。没有参与此计划的国家有( )</p><p>A.美国 B.中国 C.韩国 D.日本</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由国际合作组织包括有美、英、日、中、德、法等国参加进行的人体基因作图,中国是发展中国家。</p><p>人类基因组计划是由美国科学家于1985年率先提出,于1990年正式启动的。美国、英国、法兰西共和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日本和我国科学家共同参与了这一预算达30亿美元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在这六国中只有中国是发展中国家。韩国没有参与。</p><p>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被称为生物学之父,创立了生物进化论,著作有《物种起源》的生物学家是( )</p><p>A.林奈 B.拉马克 C.达尔文 D.沃森和克里克</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对研究生物进化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达尔文。</p><p>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在探究生物进化奥秘的过程中,具有重要贡献,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称为生物学之父,创立了生物进化论,著作有《物种起源》。</p><p>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果要你设计一个“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实验方案,设置的对照应该是( )</p><p>A.温度 B.温暖和低温 C.潮湿和干燥 D.光亮与黑暗</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p><p>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问题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因此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实验的变量是温度,设置的对照应该是温暖和低温。</p><p>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响尾蛇是根据什么标记去追寻被其咬过的猎物呢?( )</p><p>A.良好的视力 B.自己眼下的感受热的装置</p><p>C.自己毒液的气味 D.猎物逃走时的痕迹</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动物通讯,就是指个体通过释放一种或是几种刺激性信号,引起接受个体产生行为反应。信号本身并无意义,但它能被快速识别,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着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属性,如性别、年龄、大小、敌对性或友好性等等。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进行信息交流,因此把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叫做动物语言。</p><p>响尾蛇追寻被其咬过的猎物是根据自己毒液的气味,因此响尾蛇自己毒液的气味为动物语言。</p><p>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不管是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首先进行的是( )</p><p>A.质分离 B.壁分离 C.膜分裂 D.核分裂</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1)植物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这样,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了。<br />(2)动物细胞分裂的过程是: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先经过复制,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核中,细胞膜在中央的部分从四周逐渐的向内凹陷,将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p><p>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所以不管是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首先进行的是细胞核分裂。</p><p>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生物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p><p>A. 水稻和稗草 B. 猫和老鼠 C. 人和猪 D. 蚂蚁和蚱蜢</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p><p>水稻与稗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猫和老鼠,猫吃老鼠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属于捕食关系;人和猪,人和猪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属于捕食关系;蚂蚁和蚱蜢,蚂蚁吃蚱蜢,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属于捕食关系。<br />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物分类单位分别是:界、_、纲、目、_、属、_ ( )</p><p>A.科 门 种 B.门 种 科 C.门 科 种 D.种 科 门</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分类等级越高,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点越少,分类等级越低,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点越多。了解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多样性,都需要对生物进行分类。</p><p>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以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的生物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共同特征最多。</p><p>故答案为:生物分类单位分别是:界、门、纲、目、科、属、种</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不属细胞分裂的意义的是 ( )</p><p>A.加快细胞成熟 B.生物体长大 C.形成新个体 D.细胞更新</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动物细胞分裂时,先是一个细胞核分裂为两个细胞核;然后,细胞中央部分的细胞膜从四周逐渐地向内回陷,最终使细胞质一分为二,每部分细胞质中含有一个细胞核。这样,一个细胞分裂成为两个新细胞。植物细胞分裂时,当细胞核分裂为两个新的细胞核后,在两个新细胞核之间的细胞质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并产生新的细胞壁,从而使一个植物细胞分裂成为两个新细胞。</p><p>细胞分裂对于生物体有着重要的意义。单细胞生物通过细胞分裂进行繁殖,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分裂不仅与繁殖新个体有关,而且能促使新个体由小长大,使生物体不断更新衰老死亡的细胞,从而保证生物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因此,细胞分裂可以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更新,不能加快细胞成熟,故D正确,A错误。通过细胞分裂、分化和生长使生物体长大,对于单细胞生物,细胞分裂就能形成新个体,如草履虫。故B、C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从洋葱表皮上撕下一小块透明薄膜制成玻片标本用来临时观察,这种玻片标本称作( )</p><p>A.切片 B.永久装片 C.涂片 D.临时装片</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根据取材的不同分为切片、装片和涂片,永久玻片是能够长时间保存的玻片,不能长时间保存的玻片是临时玻片。</p><p>玻片根据保存时间的长短分为永久性的和临时性的;根据取材的不同分为切片、装片和涂片。其中从生物体切取的薄片制成的是切片;从生物体撕取、挑取或刮取的材料制成的是装片;由生物体内的液体物质涂抹而制成的是涂片。所以从洋葱表皮上撕下一小块透明薄膜制成玻片标本用来临时观察,这种玻片标本称作临时装片。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营养成分中能提供能量的是( )</p><p>A. 水分 B. 无机盐 C. 维生素 D. 糖类</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有机物和无机物两大类,有机物能为人体提供能量。</p><p>无机物有水、无机盐,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有机物有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和维生素,其中糖类、脂肪、蛋白质等有机物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主要从每天的食物中获得。脂肪是备用能源,一般存储在皮下备用。而蛋白质主要是与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关系,其次也能提供部分能量。维生素既不参与构成细胞,也不提供能量,它的作用主要是参与机体代谢的调节。可见D符合题意。</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自然界中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物种是不会消失的。(_____)</p></div></div>
<div><p>【答案】错误</p><p>【解析】</p><p>生物灭绝是一种自然现象,但人类的活动加速了生物灭绝的速度.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主要体现为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人口快速增长破坏或改变了野生动物栖息地,过度利用生物资源会加速生物灭绝的速度,如人类的滥砍滥伐,导致森林被破坏,对皮毛、豹骨的需求,其数量直线下降,1972年始,台湾雪豹不再存在;而生长于新疆准噶尔盆地、北塔山等地区的高鼻羚羊也再无踪影。</p><p>生物圈中的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统称为生物多样性。人类对生物资源的不合理使用,尤其是破坏了生态系统多样性,会导致物种的灭绝。</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制作装片所需的材料必须薄而透明__.</p></div></div>
<div><p>【答案】对</p><p>【解析】</p><p>用显微镜观察时观察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厚薄均匀的。</p><p>显微镜成像是利用光学原理,必须使可见光线穿过被观察的物体,如果不透光就不能在视野中成像。所以制作装片所需的材料必须薄而透明。因此题干的说法正确。</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变形虫的实验证明,一个细胞失去了细胞核,仍然能够正常生长,产生新的变形虫.__.</p></div></div>
<div><p>【答案】错</p><p>【解析】</p><p>细胞正常的生长发育要依靠细胞核和细胞质的相互作用,细胞核中有遗传物质,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p><p>只有具有细胞核,变形成虫才能摄食和生长,即正常进行生命活动,说明细胞核对细胞生命活动起控制作用,是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所以将变形虫分割成两部分,能够正常生长的是有细胞核的部分。题干说法错误。</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做完实验后的小动物要放回大自然__.</p></div></div>
<div><p>【答案】对</p><p>【解析】</p><p>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主要有:1、在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2、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p><p>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动物还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采蜜。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p><p>所以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所以我们做完实验后的小动物要放回大自然。题干说法正确。</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个污点。转动目镜和移动装片时,污点不动,由此可以判断污点的位置是在物镜上_____。</p></div></div>
<div><p>【答案】对</p><p>【解析】</p><p>(1)显微镜视野中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br />(2)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载玻片,不动就不在载玻片;如果不在目镜和载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p><p>在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个污点。转动目镜和移动装片时,污点不动,由此可以判断污点的位置是在物镜上。因此题干的说法正确。</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生物既受环境影响,也能影响环境。(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正确</p><p>【解析】</p><p>生物的生活要适应一定的环境,同时生物生活的过程中,也会对外界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p><p>生物只有适应了一定的环境才能生存,为此生物的生活受到环境的影响,同时,生物对于其生活的外界环境,不仅仅只有适应,生物也能反过来影响环境。故本判断是正确的。</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细胞是有生命的,因此能无限次地进行细胞分裂,从而使生物体由小长大_____.</p></div></div>
<div><p>【答案】错</p><p>【解析】</p><p>分化的细胞不再分裂。</p><p>染色体末端有一种叫作端粒的结构,端粒是由重复度很高的碱基序列组成,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会丢失一部分序列,端粒随之缩短,当端粒缩短到一定长度时,细胞就不能再分裂了。而癌细胞中存在延长染色体端粒的酶,因此癌细胞能不断的分裂下去,体细胞却不能无限分裂。因此题干的说法不正确。</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细胞会随液泡的增加而长大__.</p></div></div>
<div><p>【答案】对</p><p>【解析】</p><p>细胞的生长使细胞的体积增大,成熟的植物细胞出现大液泡。</p><p>植物细胞在生长过程中,除了细胞体积明显扩大,在内部结构上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其中最突出的是液泡化程度明显增加,即细胞内原来小而分散的液泡逐渐长大和合并,液泡数由多变少,最后成为中央液泡,细胞质的其余部分成为紧贴细胞壁的一薄层,细胞核随细胞质由中央移向侧面。如图:</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3/20/08/aaf1b65c/SYS202003200808296285948946_DA/SYS202003200808296285948946_DA.001.png" width="298" height="22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因此细胞会随液泡的增加而长大。题干说法正确。</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细胞越小,表面积和体积比越大,越利于细胞进行物质交换__.</p></div></div>
<div><p>【答案】对</p><p>【解析】</p><p>当细胞体积逐渐变大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会变小。随着细胞的生长,体积不断增大,需要从外界吸收更多的营养物质,但是吸收物质的表面积的增加相对较少,满足不了细胞吸收营养物质的需要,因此细胞的生长就会受到限制,不能无限长大。</p><p>测量不同边长的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及二者之比,根据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当正方体体积逐渐变大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逐渐变小。</p><p>与此相似,当细胞体积逐渐变大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会变小。随着细胞的生长,体积不断增大,需要从外界吸收更多的营养物质,但是吸收物质的表面积的增加相对较少,满足不了细胞吸收营养物质的需要,因此细胞的生长就会受到限制,不能无限长大。因此细胞越小,表面积和体积比越大,越利于细胞进行物质交换。题干说法正确。</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进入实验室不宜追逐打闹,也不宜大声喧哗__.</p></div></div>
<div><p>【答案】对</p><p>【解析】</p><p>保持实验室内安静,不得在实验室内追逐打闹,也不宜大声喧哗,这是进入实验室必须做到的。</p><p>大声喧哗、追逐打闹本身是一种不文明行为,更容易发生伤害,尤其是在实验室,影响别人的实验,更容易发生事故,因此大声喧哗、追逐打闹是进入实验室严令禁止的。题干说法正确。</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是一部光学显微镜,它是我们生物学常用的仪器。请你看图作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7/04/06/e4b87177/SYS202007040607578064217012_ST/SYS202007040607578064217012_ST.001.png" width="163" height="15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取镜时,握镜和托镜的部位分别是⑨____和____。</p><p>(2)转动时,使②____升降范围较小的是⑧____。</p><p>(3)观察时,转动⑦_____使②缓缓下降,直到③_____接近玻片标本2-3mm止。</p><p>(4)光线较暗时,应转动⑤_____调至大光圈,同时配合使用⑥_____的凹面镜。</p></div></div>
<div><p>【答案】镜臂 镜座 镜筒 细准焦螺旋 粗准焦螺旋 物镜 遮光器 反光镜 </p><p>【解析】</p><p>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时,操作步骤:(1)取镜安放(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遮光器,使遮光器上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同时用两手转动反光镜,将光线反射到镜筒里,直到整个视野成雪白色为止。(3)放置玻片标本。(4)观察:从侧面注视物镜,双手缓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直到物镜距离玻片标本2~3mm为止。注视显微镜视野内,双手徐徐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至视野中出现物像。微调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尝试通过移动拨片的位置,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5)收放</p><p>图中显微镜的结构:①目镜、②、③物镜、④载物台、⑤压片夹、⑥反光镜、⑦粗准焦螺旋、⑧细准焦螺旋、⑨镜臂、⑩镜座。</p><p>(1)①取显微镜时右手握⑨镜臂,左手托⑩镜座,放在实验台上,镜臂靠近身体略偏左。镜座距实检台边缘约5 cm。</p><p>(2)细准焦螺旋和粗准焦螺旋可以通过升降镜筒,调焦距,找物像,调整物像清晰度。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升降范围较大,细准焦螺旋使镜筒升降范围较小。</p><p>(3)观察时,从侧面注视物镜,双手缓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直到物镜距离玻片标本2~3mm为止,防止压破装片。</p><p>(4)光线较暗时,应转动⑤遮光器调至大光圈,同时配合使用⑥反光镜的凹面镜,增加进入镜筒的光线;光线较亮时,选用小光圈、平面镜。</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下图是小华制作马铃薯果肉细胞临时装片的方法步骤,请回答下列问题: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7/04/06/e4b87177/SYS202007040607580105264117_ST/SYS202007040607580105264117_ST.001.png" width="375" height="12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步骤B擦拭玻片所用的是______。</p><p>(2)图G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_____颜色的材料此步骤可忽略。 </p><p>(3)小华在图D和图G所滴的液体分别是____和_____。 </p><p>(4)图E的操作方法是:先让______的一侧______,再缓缓地放下。 </p><p>(5)在用低倍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时,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如图所示,效果最好的是______同学。</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7/04/06/e4b87177/SYS202007040607580105264117_ST/SYS202007040607580105264117_ST.002.png" width="363" height="9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div></div>
<div><p>【答案】纱布 染色 有 清水 稀碘液 盖玻片 靠近液滴边缘 乙 </p><p>【解析】</p><p>制作马铃薯果肉细胞临时装片的方法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刮、涂、盖、染、吸。观察图1中:A是涂抹均匀,B是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C是刮取马铃薯果肉,D是滴清水,E是盖盖玻片,F是吸取多余的染液,G是滴碘液染色。制作马铃薯果肉细胞临时装片步骤总结为:擦、滴、刮、涂、盖、染、吸。</p><p>“擦”,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p><p>“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p><p>“刮”,用刀片刮取少许马铃薯果肉;</p><p>“涂”,把马铃薯果肉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均匀涂抹;</p><p>“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p><p>“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p><p>“吸”,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p><p>从图中可以看出实验操作顺序是:B→D→C→A→E→G→F。</p><p>(1)步骤B表示擦拭玻片,即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其目的是擦去玻片上的杂质。</p><p>(2)图G的操作名称是用稀碘液进行染色,便于观察。有颜色的材料此步骤可忽略,如番茄果肉。</p><p>(3)图D表示滴加液体,滴加的液体是清水,目的是为了维持洋葱鳞片叶细胞的正常状态,图G表示用染色,用的液体应为碘液,目的是为了把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染成深色,便于观察。</p><p>(4)在盖盖玻片时正确的方法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这样载玻片上的水就可以慢慢的把盖玻片下面的空气赶走,盖玻片下面就不会出现气泡。所以图E的操作方法是:先让盖玻片的一侧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再缓缓地放下。</p><p>(5)甲、视野中的物像中,有许多非常规则的圆形且边缘较粗的气泡,气泡的产生是盖盖玻片不当造成的,影响实验的观察,不符合题意。</p><p>乙、视野中的物像分布均匀、清晰,效果非常好,符合题意。</p><p>丙、视野中的物像中有许多杂质,这可能是因为没有擦净载、盖玻片,或者因为刮口腔内壁之前没有漱口所导致,效果不好,故不符合题意。</p><p>丁、视野中的物像显示的是许多重叠的口腔上皮细胞,这是由于在实验操作中没有涂抹均匀所致,效果不好,故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有一次,李明同学买回来一袋黄豆芽,放在阳光下,下午打开一看,发现有许多黄豆芽变成了“绿豆芽”, 他觉得奇怪,决定把这个问题搞清楚,请你与他一起去探究。 </p><p>提出问题:______。</p><p>作出假设:太阳光能影响叶绿素的产生。 </p><p>设计实验: </p><p>①取一定数量的新鲜黄豆芽分成两份,分别放在甲、乙两个容器中; </p><p>②甲放在______地方培养,乙放在黑暗地方培养。</p><p>实验预期效果:</p><p>甲组的黄豆芽____绿,乙组的黄豆芽____绿。 (填写“变”或“不变”)</p><p>得出结论:实验证明____。 </p><p>(1)补充好探究过程。 </p><p>(2)实验的变量只能是_____个,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 </p><p>(3)做实验时,甲、乙两组黄豆芽要放置在不同的地方,因为这样可以形成_____。</p></div></div>
<div><p>【答案】太阳光能影响叶绿素的产生吗? 阳光下 变 不变 太阳光能影响叶绿素的产生。 1 光 对照 </p><p>【解析】</p><p>实验法的一般步骤:(1)发现并提出问题;(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3)作出假设;(4)设计实验方案;(5)实施实验并记录;(6)分析实验现象;(7)得出结论。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p><p>黄豆芽被放在阳光下,证明实验变量是阳光,现象是下午发现许多黄豆芽变成了“绿豆芽”。因此小明想探究的问题是:太阳光能对叶绿素的形成产生了影响吗?</p><p>假设是对问题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黄豆芽是在遮光的条件下形成的,豆苗是在有光的条件下形成的。因而做出的假设应是:光对叶绿素的形成产生了影响。</p><p>设计实验方案:</p><p>①、取一定数量的新鲜黄豆芽分成两份,分别放在甲、乙两个容器中。</p><p>②、甲放在有光地方培养,把乙放在无光地方培养,从而保证单一变量是阳光。</p><p>根据经验该实验的预期结果是:甲中的黄豆芽变绿,乙中的黄豆芽不变绿。</p><p>该实验证明了:太阳光能影响叶绿素的形成。</p><p>(1)对照实验的要求是变量唯一,故本实验的变量只能是1个,变量是光,甲组有光,乙组没有光。</p><p>(2)做实验时,甲、乙两组黄豆芽放置在不同的地方,目的是形成对照,甲组有光,有叶绿素的合成,因此变绿,乙组没有光不能合成叶绿素,因此不变绿,是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性。</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下列图解中的字母后填上不同字母所代表的结构名称。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7/04/06/e4b87177/SYS202007040607584249681251_ST/SYS202007040607584249681251_ST.001.png" width="398" height="19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_____B、_____C、_____D、_____E、_____F、_____。</p></div></div>
<div><p>【答案】动物细胞 细胞壁 细胞核 细胞膜 线粒体 液泡 </p><p>【解析】</p><p>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细胞结构上:</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7/04/06/e4b87177/SYS202007040607584249681251_DA/SYS202007040607584249681251_DA.001.png" width="399" height="21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植物细胞有细胞壁,而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p><p>植物细胞是由液泡、线粒体、叶绿体、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组成的;而动物细胞是由线粒体、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等组成的,所以二者的区别就是没有液泡,叶绿体和细胞壁。</p><p>根据细胞结构,可以将细胞分为A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植物细胞是由F液泡、E线粒体、叶绿体、B细胞壁、细胞膜、C细胞核组成的,其中,液泡、线粒体、叶绿体在细胞质中,参与细胞生命活动。动物细胞是由线粒体、D细胞膜、C细胞核、细胞质等组成,线粒体在细胞质中,参与呼吸作用,提供能量。细胞核中有染色体,为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内含DNA,控制生物的性状。</p><p>因此,A、动物细胞,B、细胞壁,C、细胞核,D、细胞膜,E、线粒体,F、液泡。</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