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南中学七年级入学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的一组是( )</p><p>A. 机器人、蜻蜓、钟乳石 B. 蘑菇、珊瑚虫、松树</p><p>C. 珊瑚、菊花、水草 D. 枯枝、鱼、树</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机器人、钟乳石不具有上述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蜻蜓具有上述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A错误;蘑菇、珊瑚虫、松树具有上述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B正确;菊花、水草具有上述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珊瑚不具有上述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C错误;鱼、树具有上述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枯枝不具有上述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石榴园中石榴树与杂草之间的关系是( )</p><p>A. 竞争关系 B. 合作关系 C. 寄生关系 D. 共生关系</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共生、寄生、捕食、种间竞争几种方式。</p><p>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有:阳光、空气、水分、一定的生存空间、适宜的温度和稳定的营养供给。石榴园中石榴树与杂草争夺生存的空间、营养物质、水分等。杂草直接影响石榴树的长势。杂草越多,石榴树的长势就越弱;反之杂草越少,石榴树的长势就越好。所以石榴园中石榴树和杂草之间是一种竞争关系。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现象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p><p>A. 海豹的皮下脂肪很厚 B. 骆驼刺的根系非常发达</p><p>C. 蚯蚓可以使土壤疏松 D. 骆驼的尿液非常少</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和生活,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同时生物也会影响环境。</p><p>海豹皮下脂肪很厚,有利于保持体温,减少热量的散失,是对寒冷的环境的一种适应,A不正确;骆驼刺根系发达,可以吸收土壤深处的水分,是对干燥缺水的环境一种适应,B不正确;蚯蚓能疏松土壤,蚯蚓在土壤中钻洞,使土壤疏松,有利于植物根的生长,体现了生物能影响和改变环境,C正确;骆驼尿液非常少,有利于保持体内的水分,是对是对干燥缺水的环境一种适应,D不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关生物与环境的说法,错误的是( )</p><p>A. “雨露滋润禾苗壮”主要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p>B. “鱼儿离不开水”说明了生物依赖环境</p><p>C.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p><p>D.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主要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生物生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生物适应一定的环境又受到环境的制约,生物必须依赖一定的环境而生存。</p><p>“雨露滋润禾苗壮”意思是禾苗可以吸收水分,满足禾苗的生长需要,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对生物的影响,属于环境影响生物,故A错误;鱼儿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必须生活在水中,离开水就会死亡。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生物依赖环境,故B正确;“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故C正确;“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主要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故D正确。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的关系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11/22/08/3f8ee5c0/SYS201911220811231106591636_ST/SYS201911220811231106591636_ST.001.png" width="206" height="16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p><p>B. ②与③之间是捕食关系</p><p>C. ①②③④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p><p>D. 该生态系统只有一条食物链</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p><p>(2)由图可知:①生产者、②初级消费者、③次级消费者、④分解者。</p><p>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A正确;②与③之间是捕食关系,B正确;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①②③④只是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不能构成生态系统,C错误;图中①生产者、②初级消费者、③次级消费者,构成一条食物链①→②→③,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p><p>A. 一块农田 B. 一片森林 C. 一个湖泊 D. 池塘里的所有鱼</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它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要构成生态系统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缺一不可。</p><p>一块农田、一条森林、一片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A、B、C选项中既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又有非生物部分,都能构成生态系统,因此A、B、C选项都不符合题意; D选项中池塘里的所有鱼是生物部分的消费者,要构成生态系统,还需要生产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因此选项D不属于一个生态系统,本题选D选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此理念的是( )</p><p>A. 垃圾分类,变废为宝 B. 围湖造田,扩展耕地</p><p>C. 植树造林,净化空气 D. 节能减排,绿色出行</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是非常严重的,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人们必须具有环保意识;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p><p>解:A、垃圾分类,变废为宝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节省资源,A正确; </p><p>B、围湖造田,扩展用地,破坏生态系统,不利于保护环境,B错误。 </p><p>C、绿化造林,净化空气,有利于环境保护,C正确; </p><p>D、节能减排,绿色出行,有利于环境保护,D正确; </p><p>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物圈的范围不包括( )</p><p>A. 大气圈的底部 B. 水圈的大部</p><p>C. 岩石圈的表面 D. 大气圈的顶部</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p><p>解: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包括动物、植物、细菌、真菌和病毒等,环境包括维持生命的阳光、空气、水、土壤等,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p><p>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p><p>A. 草→鼠→猫 B. 草→鼠→猫→细菌</p><p>C. 鼠→猫→细菌 D. 猫→鼠→草</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p><p>A、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A正确; </p><p>B、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细菌属于分解者,B错误; </p><p>C、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没有生产者,且出现了分解者,C错误; </p><p>D、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书写箭头方向错误,D错误。 </p><p>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关系,如果它们所在的生态系统受到有毒物质污染,那么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12/01/08/9f17c469/SYS201912010806418763571551_ST/SYS201912010806418763571551_ST.001.png" width="107" height="5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草 B. 羊 C. 兔 D. 狼</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并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p><p>解: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是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营养级最高的消费者。该生态系统狼体内的有毒物质的含量最高。</p><p>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武当山和汉江河是十堰旅游的两张名片,它们分别属于森林生态系统和河流生态系统。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p><p>A. 生态系统都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p><p>B. “鼠→蛇→鹰”是武当山森林生态系统中常见的一条食物链</p><p>C. 杀灭森林中所有害虫,会更有利于该生态系统的稳定</p><p>D. 上述两个生态系统彼此独立,互不关联</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p><p>(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p><p>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因此生态系统无论大小都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A正确;</p><p>食物链的起始点是生产者,鼠是动物属于消费者,“鼠→蛇→鹰”不是一条正确的食物链,B错误;</p><p>若消灭所有的害虫,将产生近期或远期效应,使生态平衡失调或破坏,C错误;</p><p>地球上的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互关联,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关于“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p><p>A. 该实验属于模拟实验</p><p>B. 实验结果是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p><p>C. 该实验的变量是光</p><p>D. 实验结论是明亮处1只,阴暗处9只</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p><p>A、模拟实验是指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该选项的分析是错误的;</p><p>B、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实验结论是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不应说实验结果是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该选项的分析是错误的;</p><p>C、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依据在花盆、石块下等比较阴暗的地方看到了鼠妇,当把花盆、石块搬开后,看到鼠妇很快地爬走了,在明亮的地方没有看到。作出的假设: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实验变量是光,在实验时,给鼠妇提供明亮和阴暗两种环境,各放入等量的鼠妇若干只,过一段时间后,观察鼠妇对环境的选择。如果阴暗环境中鼠妇多,则说明假设是正确的;如果明亮环境中鼠妇多,则说明假设是错误的。这就是形成以光照为唯一变量的对照实验,该选项的分析是正确的;</p><p>D、实验结论是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该选项的分析是错误的。</p><p>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现象中,不能体现生物特征的是 ( )</p><p>A. 植物落叶 B. H7N9病毒能繁殖后代</p><p>C. 含羞草受到碰触叶片会合拢 D. 钟乳石慢慢长大</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生物是指具有生命的物体,生物之所以区别于非生物是因为它具有非生物不具有的基本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p><p>A、植物落叶说明生物都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能体现生物特征,正确;</p><p> B、H7N9病毒能繁殖后代说明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能体现生物特征,正确;</p><p>C、含羞草受到触碰叶片会合拢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能体现生物特征,正确;</p><p>D、钟乳石不属于生物,不具有生物的特征,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猎豹发现猎物后迅速追击,羚羊发现敌害后迅速奔跑。这一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p><p>A.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p><p>B.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p><p>C. 生物能进行呼吸</p><p>D.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羚羊发现危险后迅速奔跑,这种现象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某生物兴趣小组调查校园里的生物,发现有麻雀、潮虫、蚯蚓以及各种花草树木。下面是同学们对这些生物共同特征的概述,其中错误的是 ( )</p><p>A. 都能自己制造营养物质 B. 都能摄取物质并排出废物</p><p>C. 都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 都能生长和繁殖</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7、生物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p><p>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从外界吸收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有机物;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以植物或别的动物为食,从中获得营养物质,维持生存,错误;</p><p>B、新陈代谢是指生物体在生长过程中,必须从外界不断地获取物质和能量,并把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它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是“生物的最基本特征”。病毒不行,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都可以进行新陈代谢,正确;</p><p>C、生物能够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如:猎豹发现猎物后迅速追击;羚羊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受碰触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正确;</p><p>D、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生物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就开始繁殖下一代,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不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特点的是 ( )</p><p>A. 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p><p>B. 湿地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作用</p><p>C. 湿地生态系统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p><p>D. 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湿地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作用,以沼泽为典型,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是森林生态系统。</p><p>ABD、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能调节区域小气候,有地球的肾之称。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它兼有水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具有极其特殊的生态功能,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ABD都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p><p>C、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C不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古诗中,描写生物生长和发育的是( )</p><p>A.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B.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p><p>C.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D.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描写了鸟类的繁殖现象,A错误;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只,描写的是生物生长发育和生殖。(红豆的枝条是由叶芽发育形成的),B正确;“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描写了鸟类会因为觅食、防御、繁殖等原因而生活在一起的动物群聚现象,C错误;“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描写了自然现象,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某研究小组要进行“包头市市民红绿色盲发病率的调查”,采取的措施不恰当的是( )</p><p>A. 可以选择患红绿色盲的家庭作为调查对象</p><p>B. 可以随机选取一部分样本进行调查</p><p>C. 可以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查,最后进行汇总</p><p>D. 可以用数学统计的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调查法的步骤:一、明确调查问题,确定调查范围及对象;二、选择调查方式, 不同的调查课题应采用不同的调查方式。调查法包括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三、制定调查提纲及项目,四、实施调查.五、调查材料及数据的处理;六、撰写调查报告。另外全班同学在调查开始前要分组分工,调查时:认真观察,如实记录;不要伤害动植物和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注意安全等。</p><p>A、可以随机选取一部分样本进行调查,而不是选择患红绿色盲的家庭作为调查对象,错误;</p><p>B、可以随机选取一部分样本进行调查,正确;</p><p>C、可以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查,最后进行汇总,正确;</p><p>D、可以用数学统计的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久置空气中的烤面包片,难以生出霉菌。张同学观察到这一现象,提出:水分对霉菌的生活有影响吗?这属于实验法研究步骤中的</p><p>A. 作出假设 B. 设计实验方案并设施、记录</p><p>C. 发现并提出问题 D. 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实验法的一般步骤:(1)发现并提出问题;(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3)作出假设;(4)设计实验方案;(5)实施实验并记录;(6)分析实验现象;(7)得出结论。</p><p>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可见,张同学观察到这一现象,提出:水分对霉菌的生活有影响吗?这属于实验法研究步骤中的发现并提出问题,C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就“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其实验记录如下表:</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24/09/a0d7687c/SYS201905240906204572839717_ST/SYS201905240906204572839717_ST.001.png" width="490" height="8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该实验设计的不妥之处是</p><p>A. 水量过多 B. 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p><p>C. 水温太高 D. 水中没有水草</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p><p>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所以在设置对照组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水质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从表中可以看出,该实验变量除了水质外,还有水温,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B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广东温暖潮湿,生物种类和数量比新疆要多,影响这一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p><p>A. 阳光 B. 温度和水 C. 植物 D. 土壤和空气</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p><p>新疆寒冷、干旱,广东温暖、潮湿。温暖潮湿的广东,温度适宜、水分充足,适宜生物的生长、繁殖,因此在寒冷、干旱的新疆,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一般要比温暖、潮湿地区要少。</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圈养育着万物生灵,人和各种生物共同生活在这个大家庭里,它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角色.下面承担分解者角色的是(  )</p><p>①淡水中的衣藻  ②高山上的油松  ③土壤中的细菌  ④朽木上的蘑菇  ⑤树上的麻雀  ⑥河边的青蛙 ⑦土壤中的蚯蚓  ⑧树叶上的毛毛虫  ⑨蜣螂  ⑩鲜艳的大丽花</p><p>A. ①②③④ B. ⑤⑥⑦⑧ C. ③⑥⑨ D. ③④⑦⑨</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的。生物部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生产者指的是绿色植物;消费者指的是各种动物;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p><p>①淡水中的衣藻是植物,为生产者;<br />②高山上的油松是植物,为生产者; <br />③土壤中的细菌,体内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为分解者;<br />④朽木上的蘑菇是真菌,营养方式是异养腐生,为分解者; <br />⑤树上的麻雀是动物,为消费者; <br />⑥河边的青蛙是动物,为消费者;<br />⑦土壤中的蚯蚓靠分解落叶来生活,是分解者; <br />⑧树叶上的毛毛虫是动物,为消费者; <br />⑨蜣螂虽然是动物,但能够分解动物的粪便,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担当分解者;<br />⑩鲜艳的大丽花是植物,为生产者。<br />所以属于分解者的是:③土壤中的细菌、④朽木上的蘑菇、⑦土壤中的蚯蚓、⑨蜣螂。</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a→b→c→d是一条食物链,下面有关这条食物链的叙述错误的是 ( )</p><p>A. c与b之间是捕食关系</p><p>B. 物质和能量是沿食物链流动的</p><p>C. b、c是消费者,d是分解者</p><p>D. 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进入这条食物链,d体内含量最多</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解题可从食物链的概念、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会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生物富集作用方面切入。</p><p>A、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A正确。</p><p>B、在食物链中,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制造有机物,沿着食物链向前流动,B正确。</p><p>C、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分解者不参与形成食物链,C错误的。</p><p>D、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是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营养级最高的消费者,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地衣生活在岩石表面,从岩石中获得营养物质;地衣又能够分泌地衣酸,对岩石有腐蚀作用,这一事实说明( )</p><p>A. 生物能适应环境</p><p>B. 生物能影响环境</p><p>C. 生物不能适应环境,也不能影响环境</p><p>D.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p><p>解:地衣生活在岩石上,可以从岩石中得到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地衣又能够分泌地衣酸,对岩石有腐蚀风化作用,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因此这一事实说明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p><p>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诗直接反映了生态系统的( )</p><p>A. 能量流动 B. 食物链 C. 物质循环 D. 食物网</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细菌和真菌能够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利用。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叫做消费者。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生态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我国有广袤的陆地、辽阔的海洋、复杂的地形和多样的气候,从而形成了 ( )</p><p>A. 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 B. 湖泊和海洋生态系统</p><p>C. 城市和农田生态系统 D. 以上三项都有</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在自然条件下,某个地区的气候特点,尤其是温度和降雨量,决定了该地区的生态系统的类型。我国有广袤的陆地、辽阔的海洋、复杂的地形和多样的气候,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p><p>我国陆地广袤,海洋辽阔,气候多变,因此,形成了多种类型的生态系统,通常所说的生态系统是指自然生态系统。主要有:</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2/01/08/aa6c1a52/SYS202002010809224226262194_DA/SYS202002010809224226262194_DA.001.png" width="335" height="19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填空题</p><p>(1)人出汗,呼气和排尿,反映的生物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p>(2)生态系统由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 两部分组成。其中生物部分包括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p><p>(3)森林生态系统有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之称。</p><p>(4)按照生活环境,生物可以划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生物能排出体内的废物 生物 非生物 生产者 分解者 消费者 绿色水库 地球之肺 陆生生物 水生生物 </p><p>【解析】</p><p>1、生物具有以下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够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⑥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⑦生物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p><p>2、生态系统是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的。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p><p>3、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p><p>(1)生物在生活过程中,体内会不断产生多种废物,并且能将废物排出体外,人体的出汗、呼吸、排尿反应出生物具有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的基本特征。</p><p>(2)生态系统是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的。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他们为生物提供能量、营养和生存空间。根据获得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p><p>(3)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p><p>(4)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即形态结构把生物划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按照生物的生活环境是水生还是陆生,可以将生物划分为分为: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图为草原生态系统请根据图回答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2/01/08/aa6c1a52/SYS202002010809227369694983_ST/SYS202002010809227369694983_ST.001.png" width="191" height="18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中生产者是________。</p><p>(2)鼠、兔、蛇、狐、鹰都是动物,统称为_______者。</p><p>(3)图中有_____条食物链。 </p><p>(4)如果狐大量减少,那么鼠和兔将会先_____后 ______。</p><p>(5)该生态系统中还有一种生物成分没有画出来它是_______者。</p><p>(6)如果受到DDT污染,体内DDT含量最高的生物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p><p>(7)写出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div></div>
<div><p>【答案】草 消费者 5 增多 后减少 分解者 鹰 狐 草→鼠→蛇→鹰 </p><p>【解析】</p><p>(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p><p>(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p><p>(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p><p>(1)草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其它生物提供有机物和能量,因此图中生产者是草。</p><p>(2)鼠、兔、蛇、狐、鹰都是动物,都必须直接或间接吃草,因此统称为消费者者。</p><p>(3)图中食物链有:草→兔→鹰、草→兔→狐→鹰、草→鼠→狐→鹰、草→鼠→鹰、草→鼠→蛇→鹰,所以图中有5条食物链。</p><p>(4)狐吃鼠和兔,因此如果狐大量减少,鼠和兔的数量增加,当鼠和兔达到一定数量时又因食物不足而死亡,因此鼠和兔将会先增加后减少。</p><p>(5)生态系统是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的。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草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因此该生态系统中还有一种成分没有画出来它是分解者。</p><p>(6)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流动并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图中营养级最高的是狐和鹰,所以如果受到DDT污染,体内DDT含量最高的生物是狐和鹰。</p><p>(7)营养级越多食物链越长,其中最长的食物链:草→鼠→蛇→鹰。</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图是一个生态系统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2/01/08/aa6c1a52/SYS202002010809229922296546_ST/SYS202002010809229922296546_ST.001.png" width="210" height="11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中太阳光、空气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部分。 </p><p>(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表达了食物链中部分生物的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请正确写出在本图中这句谚语包含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 </p><p>(3)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蛇、黄雀、螳螂等动物属于____,细菌和真菌属于____,生产者是______。 图中共有____条食物链。 </p><p>(4)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后,在此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__。 </p><p>(5)在此生态系统中,如果有人大量捕捉蛇,直接导致____的数量大量增加,一段时间后,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种类、数量和所占比例又会处于_______状态,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但这种能力又是有一定限度的。</p></div></div>
<div><p>【答案】非生物 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蛇 消费者 分解者 绿色植物 1 蛇 黄雀 相对稳定 自动调节能力 </p><p>【解析】</p><p>此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组成、营养结构与功能、书写食物链和生物富集作用以及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缺少哪种成分也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p><p>(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因此图中太阳光、空气属于生态系统的非生物部分。</p><p>(2)食物链是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包括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因此图中所包含的完整食物链是: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蛇。</p><p>(3)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图中只有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蛇,一条食物链。</p><p>(4)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流动并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处在食物链末端的消费者营养级别最高,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蛇。</p><p>(5)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如果某一时期大量的捕捉蛇,直接导致黄雀数量大增,生态系统就失去它的稳定性。</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学习小组在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实验中,在纸盒内铺上一层湿土(如下图所示),中线为界,一侧盖上不透明纸板,一侧盖上玻璃板,这样两侧就形成了阴暗和明亮的两种环境。</p><p>图中5只鼠妇大小不一,且都放入盒子明亮的一侧。</p><p>待鼠妇平静后,开始观察它们的动向,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p><p>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2/01/08/aa6c1a52/SYS202002010809232033679258_ST/SYS202002010809232033679258_ST.001.png" width="232" height="14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该小组同学探究的问题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p><p>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2)该探究实验中所设置的变量是____________。这样除了一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____________。 </p><p>(3)该实验的方法步骤至少有3处错误,请你指出并改正。</p><p>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6个学习小组改进设计并进行了实验,老师统计各组的第10次数据如下表。</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4.5pt"><td style="width:38.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1.5pt 0.75pt 0.75pt 1.5pt; padding:3pt 5.03pt 3.38pt 4.65pt; vertical-align:middle"><p>环境</p></td><td style="width:29.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1.5pt 0.75pt 0.75pt 1.5pt; padding:3pt 5.03pt 3.38pt 4.65pt; vertical-align:middle"><p>1</p></td><td style="width:29.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1.5pt 0.75pt 0.75pt 1.5pt; padding:3pt 5.03pt 3.38pt 4.65pt; vertical-align:middle"><p>2</p></td><td style="width:29.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1.5pt 0.75pt 0.75pt 1.5pt; padding:3pt 5.03pt 3.38pt 4.65pt; vertical-align:middle"><p>3</p></td><td style="width:29.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1.5pt 0.75pt 0.75pt 1.5pt; padding:3pt 5.03pt 3.38pt 4.65pt; vertical-align:middle"><p>4</p></td><td style="width:29.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1.5pt 0.75pt 0.75pt 1.5pt; padding:3pt 5.03pt 3.38pt 4.65pt; vertical-align:middle"><p>5</p></td><td style="width:29.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1.5pt 0.75pt 0.75pt 1.5pt; padding:3pt 5.03pt 3.38pt 4.65pt; vertical-align:middle"><p>6</p></td><td style="width:46.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1.5pt 0.75pt 0.75pt 1.5pt; padding:3pt 5.03pt 3.38pt 4.65pt; vertical-align:middle"><p>平均值</p></td></tr><tr style="height:4.5pt"><td style="width:38.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1.5pt 0.75pt 0.75pt 1.5pt; padding:3pt 5.03pt 3.38pt 4.65pt; vertical-align:middle"><p>明亮</p></td><td style="width:29.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1.5pt 0.75pt 0.75pt 1.5pt; padding:3pt 5.03pt 3.38pt 4.65pt; vertical-align:middle"><p>5</p></td><td style="width:29.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1.5pt 0.75pt 0.75pt 1.5pt; padding:3pt 5.03pt 3.38pt 4.65pt; vertical-align:middle"><p>1</p></td><td style="width:29.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1.5pt 0.75pt 0.75pt 1.5pt; padding:3pt 5.03pt 3.38pt 4.65pt; vertical-align:middle"><p>0</p></td><td style="width:29.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1.5pt 0.75pt 0.75pt 1.5pt; padding:3pt 5.03pt 3.38pt 4.65pt; vertical-align:middle"><p>2</p></td><td style="width:29.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1.5pt 0.75pt 0.75pt 1.5pt; padding:3pt 5.03pt 3.38pt 4.65pt; vertical-align:middle"><p>1</p></td><td style="width:29.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1.5pt 0.75pt 0.75pt 1.5pt; padding:3pt 5.03pt 3.38pt 4.65pt; vertical-align:middle"><p>0</p></td><td style="width:46.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1.5pt 0.75pt 0.75pt 1.5pt; padding:3pt 5.03pt 3.38pt 4.65pt; vertical-align:middle"><p>1.5</p></td></tr><tr style="height:4.5pt"><td style="width:38.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1.5pt 0.75pt 0.75pt 1.5pt; padding:3pt 5.03pt 3.38pt 4.65pt; vertical-align:middle"><p>阴暗</p></td><td style="width:29.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1.5pt 0.75pt 0.75pt 1.5pt; padding:3pt 5.03pt 3.38pt 4.65pt; vertical-align:middle"><p>5</p></td><td style="width:29.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1.5pt 0.75pt 0.75pt 1.5pt; padding:3pt 5.03pt 3.38pt 4.65pt; vertical-align:middle"><p>9</p></td><td style="width:29.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1.5pt 0.75pt 0.75pt 1.5pt; padding:3pt 5.03pt 3.38pt 4.65pt; vertical-align:middle"><p>10</p></td><td style="width:29.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1.5pt 0.75pt 0.75pt 1.5pt; padding:3pt 5.03pt 3.38pt 4.65pt; vertical-align:middle"><p>8</p></td><td style="width:29.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1.5pt 0.75pt 0.75pt 1.5pt; padding:3pt 5.03pt 3.38pt 4.65pt; vertical-align:middle"><p>9</p></td><td style="width:29.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1.5pt 0.75pt 0.75pt 1.5pt; padding:3pt 5.03pt 3.38pt 4.65pt; vertical-align:middle"><p>10</p></td><td style="width:46.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1.5pt 0.75pt 0.75pt 1.5pt; padding:3pt 5.03pt 3.38pt 4.65pt; vertical-align:middle"><p>8.5</p></td></tr></table><p> </p><p> </p><p>(4)为了提高实验结论的可信度,需要计算全班各组的____________。 </p><p>(5)分析全班平均值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6)第1组的实验数据有较大差距,对此现象,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p><p>(7)用1只鼠妇做实验可以吗?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或光不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光照 对照实验 5只鼠妇太少,应该至少用10只 鼠妇的个体大小不一样,应该选择大小一样的鼠妇 鼠妇全放入盒子明亮的一侧,应该在阴暗和明亮两侧中央各放入相同数量的鼠妇 平均值 光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 鼠妇受到了惊扰 不可以 偶然性太大 </p><p>【解析】</p><p>(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p><p>(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p><p>(1)做出假设是指对可能的方案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假设或猜想,根据提出问题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所以同学们作出的假设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或光不会影响鼠妇的分布)。</p><p>(2)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假设进行;该探究的变量是光照,要以光照为变量其他条件都相同,设置对照实验,因此在实验设置中就要以明亮和阴暗两种环境形成对照实验。</p><p>(3)该实验的方法步骤中鼠妇用①5只太少,应该至少用10只;②鼠妇的个体大小不一样,应该选择大小一样的鼠妇;③鼠妇全放入盒子明亮的一侧,应该在阴暗和明亮两侧中央各放入相同数量的鼠妇。</p><p>(4)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可以减少误差,因此要计算全班平均值。</p><p>(5)统计并计算全班平均值,通过求实验数据平均值可知:明亮环境中平均鼠妇少,阴暗环境中多,表明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因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光照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p><p>(6)分析全班平均值得出的结论是光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第1组的实验数据有较大差距”,可能是鼠妇可能受到惊扰,或鼠妇生病了等。</p><p>(7)1只鼠妇数量太少,存在偶然性,如采集的鼠妇生病、或受其它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因此实验中不是用1只的原因是避免偶然因素影响。</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