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6 19:15:41

湖北恩施龙凤初中八年级下5月线上测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化石证明:许多物种只存活了相当短暂的时代就逐渐灭亡了,最能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p><p>A.缺乏产生变异的能力&#xa0;B.人类利用遗传学改变了这些生物</p><p>C.繁殖能力太低而逐渐灭亡&#xa0;D.缺乏能适应环境变化的可遗传变异</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达尔文认为,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如为食物、配偶和栖息地等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由于生存斗争,导致生物大量死亡,结果只有少量个体生存下来。</p><p>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有许多物种只存活了相当短暂的时代就逐渐灭亡了,原因是没有产生能适应环境变化的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在自然选择过程中被淘汰,这是不适者被淘汰。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从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  )</p><p>A.古猿从树栖生活转化为地面生活&#xa0;B.学会制造和使用工具</p><p>C.产生了语言&#xa0;D.四肢行走转化为双足直立行走</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p><p>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林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p><p>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人类起源和发展的叙述错误是(&#xa0; )</p><p>A.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p><p>B.古人类化石为研究人类起源问题提供了间接证据</p><p>C.黑猩猩与人类的亲缘关系可能比长臂猿、猕猴、狒佛更近</p><p>D.森林大量消失与部分森林古猿向直立行走方向发展有直接关系</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用火烧烤食物,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达。人类和类人猿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p><p>A.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故A正确。</p><p>B.生物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所以,古人类的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问题的直接证据,故B正确。</p><p>C.黑猩猩与人类的亲缘关系可能比长臂猿、猕猴、狒狒更近,故C正确。</p><p>D.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森林的大量消失等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上肢慢慢解放出来,由臂行慢慢变为直立行走,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里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故D错误。</p><p>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面哪种分类方法符合林奈提出的生物分类法(  )</p><p>A.将生物分为水生、陆生、飞行的生物</p><p>B.将昆虫分为害虫和益虫</p><p>C.将动物分为肉用、药用、宠物</p><p>D.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自然界中的生物多种多样,我们要对其进行分类,现代生物分类法源于林奈的分类系统。据此解答。</p><p>生物分类法又称科学分类法,是生物学用来对生物的物种归类的办法。现代生物分类法源于林奈的分类系统,林奈的分类系统主要是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分为植物界、动物界和其他生物。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如根据动物的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而将生物分为水生、陆生、飞行的生物,依据的是生活环境和运动方式;将昆虫分为害虫和益虫,依据的是与人类的关系;将动物分为肉用、药用、宠物,依据的是用途。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金鱼品种是世界上最多的。形成众多金鱼品种是(&#xa0;&#xa0;&#xa0; )</p><p>A. 自然选择的结果    B. 人工选择的结果    C. 生存环境不同的结果    D. 食物不同的结果</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人工选择是在不同的饲养条件下,原是祖先产生了许多变异,人们根据各自的爱好对不同的变异个体进行选择,经过若干年的选择,是所选择的形状积累加强,最后选育出不同的品种。</p><p>自然选择是自然界对生物的选择作用,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而人工选择是根据人们的需求和喜好,进行选择。</p><p>人工选择是指通过人类的不断选择而形成新品种的过程,其结果是满足人类的各种需要,金鱼起源于我国,经过长时间培育,品种不断优化,现在世界各国的金鱼都是直接或间接由我国引种的,作为世界上最有文化内涵的观赏鱼,它在国人心中很早就奠定了其国鱼之尊贵身份.所以是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进行选择的结果,而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由于金鱼体态臃肿,行动缓慢,切颜色鲜艳,难以逃避天敌的捕杀以及捕到足够的食物,在自然界中难免被淘汰,因此众多金鱼品种的形成是由于人工选择的结果。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一农田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群体密度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8/08/08/33395867/SYS201908080809315168748362_ST/SYS201908080809315168748362_ST.001.png" width="106" height="9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随着农药的使用,害虫群体的抗药性逐渐增强</p><p>B. 农药使害虫产生变异</p><p>C. 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p><p>D. 从曲线变化可知,害虫群体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害虫抗药性的形成。解答时可以从自然选择和抗药性形成的过程方面来切入。使用农药时把一部分害虫杀死,害虫群体密度减少;一段时间药效过后,害虫大量繁殖,害虫群体密度增加;再使用农药又把一部分害虫杀死,害虫密度又减少。</p><p>A、随着农药的使用,害虫群体的抗药性逐渐增强;A正确;</p><p>B、、害虫原来就存在着变异,不是农药使害虫产生变异;B错误;</p><p>C、由分析可知,随着农药的使用,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C正确。</p><p>D、从曲线变化可知,使用农药时不能把全部害虫杀死,表明害虫群体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D正确。</p><p>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关生命起源与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p><p>A. 原始生命诞生的标志是原始的新陈代谢和增殖    B. 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是化石</p><p>C. 越复杂、越高等的化石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中    D.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在原始海洋中,经过上万年后这些有机小分子长期累积并相互作用,形成了比较复杂的有机大分子物质,如原始的蛋白质、核酸等.这些物质并逐渐形成了与海水分离的原始界膜,构成了相对独立的体系,一旦这些物质拥有了个体增殖和新陈代谢也就意味产生了生命,A正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的进化历程和进化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因此化石是研究进化的最直接证据,B正确.;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C错误;生物的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所示雷迪实验,下列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xa0;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7/22/07/1d5ab7c3/SYS202007220715057041462828_ST/SYS202007220715057041462828_ST.001.png" width="264" height="13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该组实验变量是蝇卵</p><p>B.对照组是图(3)装置</p><p>C.雷迪认为蛆是由苍蝇的卵孵化成的</p><p>D.能解释微生物的滋生是否是肉变腐败的原因</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对照实验是只有一个因素不同以外,其它的实验条件相同,有利于控制实验的变量。</p><p>A.对照实验是只有一个因素不同以外,其它的实验条件相同,有利于控制实验的变量。将腐肉分别放入三个瓶子里,前两个的瓶口密封了(苍蝇不能飞入),但第二个瓶空气可以进入,第三个瓶口没有密封,瓶口敞开(苍蝇能飞入),分析可知该组实验变量是蝇卵,故A正确。</p><p>B.对照实验是只有一个因素不同以外,其它的实验条件相同,有利于控制实验的变量,(1)和(2)两个装置是实验组,而对照组是图(3)装置,故B正确。</p><p>C.密封了的瓶子里没有蛆和苍蝇产生,那些敞口的、苍蝇能自由出入的瓶中的肉都长出了蛆,说明蛆是由苍蝇产生的,腐肉是不会生蛆的,所以雷迪认为蛆是由苍蝇的卵孵化成的,故C正确。</p><p>D.不能解释微生物的滋生是肉变腐败的原因,本实验说明的是蛆是由苍蝇产生的,腐肉是不会生蛆的,故D错误。</p><p>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命起源于外太空的观点曾令无数研究者激动.根据这种假说,构成生命的分子首先在星云或彗星中生成,然后被陨石和灰尘带入海洋并在那里形成生命.部分科学 家认为原始生命有机体在来到地球以前是在太阳系的另一行星——金星或火星上形成的.欧洲火星探测器的最新发现证明了45亿年前火星上有过湖泊和海洋,如果找到相应的化石,则此说将可能得以证明。以下哪一项证据与“生命起源于外星球”的推测缺乏严密的逻辑关系(  )</p><p>A.陨石中发现有并非来自地球的氨基酸</p><p>B.天文学家在星际空间发现了数十种有机物</p><p>C.最近发现火星除两极有少量冰以外,深处还埋有水</p><p>D.美国青年学者米勒在实验室模拟原始大气和闪电,人工合成了多种氨基酸</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生命何时、何处、特别是怎样起源的问题,是现代自然科学尚未完全解决的重大问题,是人们关注和争论的焦点。历史上对这个问题也存在着多种臆测和假说,并有很多争议。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各种不同的证据的发现,人们对生命起源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p><p>ABC.在众多的生命起源的观点中,就有一种观点是“生命起源于外星球”的观点。“生命起源于外星球”的推测虽然缺乏严密的逻辑关系,但是也有了一些证据。如陨石中发现有并非来自地球的氨基酸,天文学家在星际空间发现了数十种有机物,最近发现火星除两极有少量冰以外,深处还埋有水等。陨石中发现有并非来自地球的氨基酸,天文学家在星际空间发现了数十种有机物,最近发现火星除两极有少量冰以外,深处还埋有水,都能够证明“生命起源于外星球”的观点,故ABC不符合题意。</p><p>D.美国青年学者米勒在实验室模拟原始大气和闪电,人工合成了多种氨基酸,所能证明的是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学说,而不是“生命起源于外星球”的观点,故D符合题意。</p><p>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生物进化的历史长河中,中生代最具代表性的植物和动物类群分别是(  )</p><p>A.蕨类植物和两栖动物&#xa0;B.蕨类植物和爬行动物</p><p>C.被子植物和哺乳动物&#xa0;D.裸子植物和爬行动物</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中生代时期,爬行动物(恐龙类、色龙类、翼龙类等)空前繁盛,故有爬行动物时代之称,或称恐龙时代。中生代时期裸子植物空前繁盛,有的高达数十米,到了中生代末期被子植物才逐渐繁盛。据此解答。</p><p>中生代从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开始,到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为止。自老至新中生代包括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中生代时,爬行动物(恐龙类、色龙类、翼龙类等)空前繁盛,故有爬行动物时代之称,或称恐龙时代。中生代的哺乳动物虽然分化成很多不同的类群,但所有这些哺乳动物都是些体型非常小的动物。中生代时裸子植物空前繁盛,有的高达数十米,到了中生代末期被子植物才逐渐繁盛。今天的煤炭石油绝大部分是中生代时期的裸子植物埋藏在地下形成的。因此,中生代最具代表性的植物和动物类群分别是裸子植物和爬行动物。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原生动物的细胞类型和数目的特征是( &#xa0; )</p><p>①细胞类型为真核细胞②细胞类型为原核细胞③细胞数目为单细胞或群体④细胞数目为单细胞</p><p>A.①③&#xa0;B.①④&#xa0;C.②③&#xa0;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原生生物界是指原生动物、真核单细胞藻类等一些生物,这些生物的特点是由真核细胞构成,多为单细胞。</p><p>原生生物是简单的真核生物,多为单细胞生物,亦有部份是多细胞的群体,但不具组织分化,这个界别是真核生物中最低等的。分析可知,原生动物的细胞类型和数目的特征是①细胞类型为真核细胞、④细胞数目为单细胞。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某兴趣小组在调查校园中生物种类时,发现一种生物并将其归类于藻类,他们的理由最可能是(&#xa0;&#xa0; )</p><p>A.具有假根&#xa0;B.生活在水中</p><p>C.具有叶绿体&#xa0;D.没有根、茎、叶的分化</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细胞内含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据此解答.</p><p>A.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具有假根不属于藻类植物,故A不符合题意。</p><p>B.生活在水中的植物有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以及种子植物,故B不符合题意。</p><p>C.具有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内有叶绿体是所有绿色植物的共同特点,故C不符合题意。</p><p>D.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分化,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营养方式自养,分析可知,某兴趣小组在调查校园中生物种类时,发现一种生物并将其归类于藻类,他们的理由最可能是没有根茎叶分化,故D符合题意。</p><p>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植物类群的叙述,正确的是(&#xa0; )</p><p>A.海带和紫菜都属于藻类植物,依靠根固着在浅海岩石上</p><p>B.葫芦藓有茎、叶的分化,但体内没有输导组织</p><p>C.卷柏体有维管组织——木质部和韧皮部,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p><p>D.银杏、苏铁都是种子植物,一般都能开花结果</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植物根据形态结构的不同分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不都能产生种子,靠孢子繁殖后代;种子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都能够产生种子,靠种子繁殖后代。</p><p>A.海带和紫菜属于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用孢子繁殖,起固着作用的是根状物,故A错误。</p><p>B.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有茎和叶,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没有叶脉,没有输导组织,没有真正的根,只有短而细的假根起固着作用,所以植株通常矮小,故B正确。</p><p>C.卷柏属于蕨类植物,有根、茎、叶分化,有输导组织,没有木质部和韧皮部,产生孢子繁殖后代,不产生种子,故C错误。</p><p>D.银杏、苏铁都属于裸子植物,有根、茎、叶和种子,种子外面没有果皮包被,种子祼露,不开花,不形成果实,故A错误。</p><p>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某同学采集了一植物,已知该植物有以下特征:①子叶二枚;②叶脉网状,则可确定该植物不属于(   )</p><p>A. 种子植物    B. 单子叶植物    C. 双子叶植物    D. 被子植物</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都属于种子植物中的被子植物,都能产生种子,单子叶植物的种子有一片子叶,叶脉多为平行脉;双子叶植物的种子有两片子叶,叶脉多为网状脉.由此可见,采集的植物应该是双子叶植物。裸子植物的叶片,除了银杏以外,叶形通常狭小,呈针形、鳞形、条形、锥形等。银杏叶片虽宽,但呈展开的折扇状,叶脉二叉分枝,也很容易识别.其他少数裸子植物叶片稍宽一些,也仅仅呈狭披针形。这一部分叶片稍宽的裸子植物也不会同被子植物相混,因为这些裸子植物的叶脉,除中脉外,侧脉都不明显;蕨类植物只有根、茎、叶的分化,无花、果实和种子。</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之一。有关结构与功能的描述不相符的是</p><p>A. 兔的牙齿有分化,提高了摄取食物和食物消化的能力</p><p>B. 家鸽每呼吸一次,要在肺和气囊各进行一次气体交换</p><p>C. 蛇体表覆盖角质鳞片,与减少体内水分散失有关</p><p>D. 鲫鱼有鳃,与水中呼吸相适应</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兔是草食性动物,与其食性相适应,家兔的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无犬齿,有特别发达的盲肠,消化食物的面积很大,适于消化植物纤维,A正确;家鸽每呼吸一次,气体两次进入肺,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样的呼吸方式叫做双重呼吸,气囊不能进行气体交换,B错误;蛇是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由于陆地环境相对比较干燥,陆地生活的动物体表具有角质的鳞片,这些结构不仅保护了身体,还能够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有利于适应陆地生活,C正确;鱼的呼吸器官是鳃,由许多的鳃丝组成,由于里面含有大量的毛细血管,当水流经鳃丝时,水中的溶解氧进入鳃丝的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二者进行气体交换,因此适于水中生活,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美人鱼”的学名叫儒艮,之所以被人们称为“美人鱼”,是因为母兽给幼崽喂奶时常浮出水面,像人类哺乳的情形。你认为“美人鱼”属于(  )</p><p>A.鱼类&#xa0;B.软体动物&#xa0;C.哺乳动物&#xa0;D.两栖类</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哺乳动物的特征有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p><p>A、鱼类终身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表有鳞片,A错误。</p><p>B、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体外有外套膜,B错误。</p><p>C、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美人鱼”的母兽给幼崽喂奶时常浮出水面,像人类哺乳的情形。因此“美人鱼”属于哺乳动物,C正确。</p><p>D、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辅助呼吸,D错误。</p><p>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自然界中的动物种类繁多,形态千差万别,下列哪种描述是错误的(   )</p><p>A.腔肠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都属于无脊椎动物</p><p>B.哺乳动物一般动物体表被毛、胎生</p><p>C.鱼属于脊椎动物,体温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p><p>D.蚯蚓身体分节,因此蚯蚓属于节肢动物</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动物根据体内是否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可以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哺乳动物的特征:体表被毛覆盖有保温作用,体腔内有膈,牙齿分为门齿、臼齿、犬齿,心脏四腔,用肺呼吸,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特征。鱼类的主要特征: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呈梭形,体表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环节动物的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可以使动物的运动更为灵活。</p><p>A.腔肠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身体内没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故A不符合题意。</p><p>B.哺乳动物体表被毛覆盖有保温作用,胎生和哺乳,大大提高后代的成活率,故B不符合题意。</p><p>C.鱼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鱼类的体温会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属于变温动物,故C不符合题意。</p><p>D.蚯蚓的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属于环节动物,故D符合题意。</p><p>故选D。</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同学为了认识食物腐败的主要原因,探究食物保鲜的方法,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如图,请分析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7/22/07/1d5ab7c3/SYS202007220715064828475581_ST/SYS202007220715064828475581_ST.001.png" width="564" height="21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本实验设计了两组对照实验,分别是___;两组实验中,该同学控制的实验变量分别是__。</p><p>(2)利用酒精加热3只试管至煮沸3~5分钟,其主要目的是___。弯曲玻璃管的作用是__。</p><p>(3)肉汤首先腐败的装置是_,保存时间最长的是__。</p><p>(4)此实验可以证实:细菌不是________的,生物只能来自于生物。这一结论最早是由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提出,他被称为“_论”。</p></div></div>
<div><p>【答案】甲和乙、甲和丙    空气中的微生物、温度    消灭肉汤中的微生物    防止空气中的细菌进入    甲    乙    自然产生    生生    </p><p>【解析】</p><p>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细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营养物质有机物。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p><p>(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分析可知,甲和乙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的变量是微生物,甲和丙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的变量是温度,乙和丙的变量是温度和微生物,因此本实验设计了两组对照实验分别是甲和乙、甲和丙,两组实验中,该同学控制的实验变量分别是微生物和温度。</p><p>(2)高温可以杀死细菌等微生物,利用酒精灯和其他仪器将试管内的肉汤煮沸,其主要目的是高温杀灭肉汤内的细菌等微生物。弯曲的玻璃管可以把空气中的细菌等微生物阻挡在试管之外,从而使得试管中的肉汤保持新鲜。综上分析可知,利用酒精加热3只试管至煮沸3~5分钟,其主要目的是消灭肉汤中的微生物。弯曲玻璃管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灰细菌进入。</p><p>(3)甲中的玻璃管是直的,空气中的微生物能通过竖直的玻璃管进入到肉汤中,来分解肉汤中的有机物,使得肉汤腐败变质,而乙中的玻璃管是弯曲的,可以把空气中的细菌等微生物阻挡在乙试管之外,从而使得乙试管中的肉汤保持新鲜。丙试管装置同甲试管相同,丙试管处于低温状态下,抑制了细菌的生长和繁殖,保存的时间较长。综上分析可知,肉汤首先腐败的装置是甲,保存时间最长的是乙。</p><p>(4)此实验可以证实:细菌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这一结论最早是由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提出,他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这一结论最早是由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提出,他被称为“生生论”,生生论是指生物只能源于生物,非生命物质绝对不能随时自发地产生新生命。</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五种生物,请结合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7/22/07/1d5ab7c3/SYS202007220715066680669944_ST/SYS202007220715066680669944_ST.001.png" width="541" height="16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从分类角度看,属于种子植物的是_,属于脊椎动物的有___。</p><p>(2)从生殖和发育类型看,与E比较,C和D的共同特点是___发育。</p><p>(3)从形态结构上,A与B矮小许多,需生活在阴湿的地方,其主要原因是_。</p></div></div>
<div><p>【答案】B    D、E    变态    茎内没有导管、叶内没有叶脉、没有根    </p><p>【解析】</p><p>植物根据形态结构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靠孢子繁殖后代;种子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都能够产生种子,靠种子繁殖后代。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叫完全变态发育,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两栖动物指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既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陆上生活,用肺呼吸,同时兼用皮肤辅助呼吸。哺乳动物的特征:体表被毛覆盖有保温作用,体腔内有膈,牙齿分为门齿、臼齿、犬齿,心脏四腔,用肺呼吸,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特征。</p><p>(1)如图,从分类角度看,A葫芦藓是苔藓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B向日葵是被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形成果实,属于种子植物;C蜜蜂的体内没有脊椎骨构成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D青蛙和E狼的体内有脊椎骨构成脊椎,属于脊椎动物。综上分析可知,从分类角度看,属于种子植物的是B,属于脊椎动物的有D、E。</p><p>(2)从生殖和发育类型看,C蜜蜂的发育方式是完全变态发育,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D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在发育的过程中,其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以及生活习性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属于变态发育。E哺乳类的发育过程中,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以及生活习性上有很大的相似性,不属于变态发育。综上分析可知,从生殖和发育类型看,与E比较,C和D的共同特点是变态发育。</p><p>(3)A葫芦藓是苔藓植物,无根,只有假根,但有了茎、叶的分化,且茎内没有输导组织导管,叶内没有叶脉,根为假根,不能为植株输送营养物质,一般植株比较矮小,且受精离不开水,适于生活在阴湿处;B是向日葵,属于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其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都长的比较高大。综上分析可知,从形态结构上,A与B矮小许多,需要生活在阴湿的地方,其主要原因是茎内没有导管、叶内没有叶脉、没有根。</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植物园或公园里,经常可以看到各种植物的标牌,小明同学发现在某种植物上,挂着一个标牌如图:</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4/09/cceb2327/SYS201905140906171153344413_ST/SYS201905140906171153344413_ST.001.png" width="327" height="18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标牌上的外文字母是_____文。Ginkgo是此植物的_____名,biloba是_____名。</p><p>(2)这是由瑞典生物学家_____提出的生物命名法﹣﹣_____法。</p><p>(3)有四种生物的学名分别为①Paramecium ourelia ②Aurelia ourelia ③Paramecium caudatum ④Crilonomus paramecium;其中关系最密切的种类是_____。</p><p>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拉丁文    属    种    林奈    双名    B    </p><p>【解析】</p><p>(1)标牌上的外文字母是拉丁文。Ginkgo是此植物的属名,biloba是种名。<br />(2)这种分类方法是由瑞典植物学家林奈提出的生物命名法:双名法。<br />(3)在生物学中,双名法是为生物命名的标准。正如“双”所说的,为每个物中命名的名字有两部分构成:属名和种加词,属名须大写,种加词则不能。可见①③的属名相同,同属,亲缘关系较近。</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下列资料并回答问题:&#xa0;&#xa0;</p><p>资料一:研究人员对比人类和黑猩猩的基因组后发现,两者之间的相似度达到98. 8%,其基因组的大部分可排序区域几乎没有区别。&#xa0;&#xa0;</p><p>资料二:2005年9月,来自美国和德国的科学家在刚果国家公园的一处沼泽地捕获到大猩猩使用工具的现场镜头:一只被科学家称为利亚的雌性猩猩在过河时使用树枝测量水深。当时利亚打算趟过一个看起来并不深的小水塘,但是它下水后刚走了几步就发现水已经没到了它的腰部。于是利亚返回岸上,从一棵枯树上拽下一段长树枝,它拿着树枝当尺子再次走进水中,一边走一边测量前方的深度,直到前进了9米多远才返回。&#xa0;&#xa0;</p><p>(1)资料一进一步证明了人类和黑猩猩有着共同的“__”——森林古猿。&#xa0;</p><p>(2)资料二说明大猩猩具有____的能力。&#xa0;&#xa0;</p><p>(3)大猩猩和黑猩猩都属于__。&#xa0;&#xa0;&#xa0;</p><p>(4)人类与大猩猩和黑猩猩相区别的特点有________(多选)。</p><p>A.直立行走&#xa0;&#xa0; B.制造和使用复杂工具&#xa0;&#xa0;&#xa0;C.足有五趾&#xa0;   D.语言&#xa0; </p><p>E.两眼生在前方&#xa0;F.大脑发达</p></div></div>
<div><p>【答案】祖先    使用工具    类人猿    ABDF    </p><p>【解析】</p><p>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人类的进化通常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其中南方古猿能使用天然工具,但不能制造工具;能人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直立人会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了用火,是人类进化最关键的一个阶段;智人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p><p>(1)分析资料一可知,人类和黑猩猩的基因的相似程度达到98.8%,相似度非常高,其基因组的大部分可排序区域几乎没有区别。​说明人类和黑猩猩具有共同的祖先,即森林古猿。</p><p>(2)分析资料二可知,大猩猩可以通过模仿其他大猩猩来使用工具。</p><p>(3)大猩猩和黑猩猩都是类人猿,和人类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二者有共同的原始祖先。</p><p>(4)人和类人猿是近亲,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类人猿没有尾巴,常见的四种类人猿是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森林古猿进化为人类的过程中,直立行走使四肢分工明确,前肢得到解放,用于劳动、取食、使用和制造工具,在群体生活中形成了特有的语言,并使大脑高度发达。类人猿虽然具有使用简单工具的能力,但不会制造和使用复杂工具,脑的发达程度有限。综上分析可知,人类与大猩猩和黑猩猩相区别的特点有A直立行走,B制造和使用复杂工具,D语言,F大脑发达。故选ABDF。</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超过一定值,葫芦藓就不能生存。某燃煤发电厂的烟囱中有二氧化硫排放,为研究二氧化硫对植物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在离烟囱每隔一定距离的地方放置种有250株葫芦藓的相同花盆,由近至远分别编号为1组、2组、3组、4组、5组。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内,葫芦藓植株死亡数统计如下表(单位:株)。请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7/22/07/1d5ab7c3/SYS202007220715070383588488_ST/SYS202007220715070383588488_ST.001.png" width="312" height="14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该研究小组想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p><p>(2)为确保实验的准确,你认为同学们在实验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_____。&#xa0;</p><p>(3)二氧化硫使葫芦藓的叶迅速枯黄,是因为苔藓植物的叶只有_____层细胞,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叶细胞,影响其生存。因此,藓植物的生长情况可以监测______的程度。&#xa0;</p><p>(4)表中数据说明离污染源越_______,苔藓植物的受害程度越大。&#xa0;</p><p>(5)请根据实验结果对该发电厂提一些合理化建议: 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二氧化硫浓度对葫芦藓生活的影响?    所栽种的葫芦藓大小、长势应相同,同时栽种,浇等量相同的水等    一    空气污染    近    建议该化工厂在排废气时要对其中的二氧化硫进行净化处理后再排放    </p><p>【解析】</p><p>苔藓植物有茎、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而且茎、叶内没有输导组织,长得比较矮小且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有毒气体(如二氧化硫)很容易从其背、腹两面侵入,从而导致其死亡,常把苔藓植物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对照实验是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p><p>(1)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提出问题是探究实验的前提和基础。该研究小组想探究的问题是:二氧化硫浓度对葫芦藓生活的影响?</p><p>(2)对照实验是只有一个因素不同以外,其它的实验条件相同,有利于控制实验的变量。本实验探究二氧化硫浓度对葫芦藓生活的影响,实验的变量是二氧化硫浓度,其它所栽种的葫芦藓大小、长势应相同,同时栽种,浇等量相同的水等,有利于控制实验变量的唯一性,避免对实验结果的影响。</p><p>(3)苔藓植物有茎、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而且茎、叶内没有输导组织,长得比较矮小且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很容易从背腹两面侵入叶细胞,使苔藓植物的生存受到威胁,因此人们通常把当做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p><p>(4)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离污染源越近,污染的时间越长,苔藓植物死亡的数量越多,说明苔藓植物的受害程度与离污染源的距离和污染时间有关,离污染源越近,污染时间越长,危害就越大。因此,表中数据说明离污染源越近,苔藓植物的受害程度越大。</p><p>(5)为了减少燃煤发电对环境的污染,应当注意对排出的废气进行处理,在工厂周围多栽培一些能吸收二氧化硫的植物,用含硫少的煤做燃料等。因此,根据实验结果对该发电厂提一些合理化建议:该化工厂在排废气时要对其中的二氧化硫进行净化处理后再排放。</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湖北恩施龙凤初中八级下5月线上测生物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