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专题复习冲刺训练:生物与环境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小生态瓶设计制作的说法正确的是</p><p>A. 生态瓶制作完成后,应避免安放在阳光直射处</p><p>B. 生态瓶中只放入河水和小鱼,也可构成一个微型生态系统</p><p>C. 要经常给瓶中的小动物投放食物</p><p>D. 制作好生态瓶要定期打开通入氧气</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生态缸应放置在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但要避免阳光直射,以免温度过高杀死生态瓶内的生物,A正确;生态瓶中只放入河水和小鱼,没有生产者,不能构成一个微型生态系统,B错误;生态缸中的生物之间最好有捕食关系,否则稳定性就差,C错误;生态瓶必须是封闭的,防止外界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干扰,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生物之间有竞争关系的是</p><p>A.兔与草 B.马蛔虫与马 C.羊与兔 D.雄蜂、工蜂和蜂王</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点为种间关系。兔与草属于捕食关系,马蛔虫与马属于寄生关系,羊与兔都是草食动物,属于竞争关系,雄蜂、工蜂和蜂王属于同一种生物,属于种内关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藏羚羊是我国特有的物种,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其羊绒比黄金还贵,栖息在西藏、新疆、青海等地,现存数量极少.藏羚羊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p><p>A. 草原过度开发                     B. 修建青藏铁路                     C. 高原缺氧                     D. 不法分子偷猎</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由于藏羚羊的羊绒价格昂贵,偷猎者躲避管理保护人员,钻管理的空子进行非法偷猎藏羚羊,严重威胁藏羚羊的生存,所以威胁藏羚羊生存的主要原因是人为的偷猎与破坏。</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当年红军在过草地时,常常会有人员或马陷入沼泽中。你认为该草地属于下列哪种生态系统( )</p><p>A. 湿地生态系统 B. 森林生态系统 C. 草原生态系统 D. 农田生态系统</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它兼有水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具有极其特殊的生态功能,湿地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它既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又是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被称为“生命的摇篮”、“地球之肾”和“鸟类的乐园”,当年红军在过草地时的沼泽属于湿地生态系统,A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保护动物多样性的最有效的措施是()</p><p>A. 就地保护</p><p>B. 易地保护</p><p>C. 法制教育</p><p>D. 克隆动物</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此题考查的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据此答题.</p><p>解: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人们还把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又叫易地保护.此外还建立了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另外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此外对破坏者还采取法制教育和处罚等,等等措施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见A符合题意.</p><p>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小麦田中,影响小麦生活的生物因素有( )</p><p>①阳光 ②杂草 ③水分 ④土壤 ⑤田鼠 ⑥空气 ⑦蝗虫 ⑧稻螟</p><p>A. ①②⑤⑥ B. ③④⑦⑧ C. ①③④⑥ D. ②⑤⑦⑧</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②杂草、⑤田鼠、⑦蝗虫、⑧稻螟属于环境中影响小麦生活的生物因素。</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p><p>A.环境就是指生物周围的非生物因素</p><p>B.环境就是指生物生存的地点</p><p>C.不同种生物的生活环境往往有所不同,同种生物则相同</p><p>D.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叫生态因素</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和分布的各种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说法,能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p><p>A. 鱼儿离不开水 B.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p><p>C. 蚯蚓使板结的土壤疏松 D. 人间四月尽芳菲,山寺桃花始盛开</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鱼儿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必须生活在水中,离开水就会死亡,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A错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意思是春天温度升高,鸭子开始下水游泳,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B错误;蚯蚓的活动使得土壤变得肥沃和疏松,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C正确;“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温度,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p><p>A. 泗水泉林 B. 曲阜孔林</p><p>C. 水泊梁山 D. 太白湖的四鼻鲤鱼</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A、B、C即包括了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太白湖的四鼻鲤鱼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动物,没有植物和微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各项中,能够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p><p>A. 沙漠及沙漠中的全部生物 B. 森林中的全部高大乔木</p><p>C. 农田中生长的全部农作物 D. 海洋中的所有藻类和鱼类</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沙漠及沙漠中的所有生物,既包括了此沙漠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A正确;森林中的全部高大乔木,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植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B错误;农田中生长的全部农作物,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植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C错误;海洋中的所有藻类和鱼类,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植物和部分动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沙漠中植物稀少,起决定作用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p><p>A. 阳光     B. 温度      C. 空气   D. 水</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水影响植物的分布,主要是因为:第一水是构成植物体的主要成分;第二水是植物进行各种生理活动的物质。沙漠干旱缺水,植物种类稀少,植株矮小,对此起决定作用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水。</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物圈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生物成分是( )</p><p>A.单细胞生物 B.绿色植物</p><p>C.多细胞生物 D.动物和人</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绿色植物是生产者,是生物圈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生物成分.</p><p>解:绿色植物是生产者,为整个生态系统提供食物,如果没有植物,那么动物等无法生存,所以植物是生物圈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生物成分.</p><p>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四组生物中,能生活在同一生态系统中的是( )</p><p>A. 高粱和大豆 B. 猎豹和猕猴</p><p>C. 莲花和紫菜 D. 丹顶鹤和仙人掌</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猎豹善于奔跑,适合生活在辽阔的草原生态系统中,海豹生活在水中,在海洋生态系统中,A错误;大豆和高粱等都属于被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并且都是农作物,都适于生活在干旱的陆地上,都能生活在农田生态系统中,B正确;莲花是淡水植物,生活在淡水生态系统中,紫菜属于海洋植物,生活在海洋生态系统中,C错误;丹顶鹤生活在湿地生态系统中,仙人掌生活在荒漠生态系统中,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尤溪城关的紫阳公园风景优美,是人们休闲的好去处,以下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p><p>A. 紫阳公园所有的植物  B. 紫阳公园所有的微生物</p><p>C. 紫阳公园所有的生物  D. 紫阳公园所有的生物及其无机环境</p></div></div>
<div><p>【答案】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草盛豆苗稀”体现了草和豆苗之间的关系是</p><p>A.合作 B.竞争 C.共生 D.捕食</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草和豆苗之间会争夺阳光、养料,所以是竞争关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鲫鱼感知水流方向、速度和测定方位的感觉器官是( )</p><p>A. 体表鳞片 B. 鳔 C. 侧线 D. 头部</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鲫鱼身体的两侧各有一条侧线,其主要作用是感知水流测定方向,为鱼的感觉器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    )</p><p>A. 生态系统 B. 食物网 C. 生物圈 D. 食物链</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在一定地域内,生物和它生活的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如:池塘和池塘里的鱼虾水草等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主要有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A正确。</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图一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二表示某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的有机物总量(单位是克)的直方图.请分析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5/10/fff6d7eb/SYS201904151035200831326802_ST/SYS201904151035200831326802_ST.001.png" width="451" height="14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一缺少的成分是微生物和________环境.其中,草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 </p><p>(2)图一中有________条食物链组成.蛇与鼠是________关系. </p><p>(3)用甲、乙、丙写出一条食物链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 非生物 生产者 4 捕食 丙→甲→乙</p><p>【解析】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分和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是指生物以外的一切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各种非生物因素。而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等在内的所有生物。</p><p>(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一中的草属于生产者,各种动物属于消费者,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一中缺少的成分是微生物和非生物环境。<br />(2)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图中有4条食物链:草→兔→猫头鹰;草→兔→蛇→猫头鹰;草→鼠→猫头鹰;草→鼠→蛇→猫头鹰。蛇吃鼠,蛇、鼠二者属于捕食关系。<br />(3)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并且是不循环的,营养级越高生物体内有机物总量越少,营养级越低,生物体内有机物总量越多。图二中生物体内有机物总量从多到少依次是丙、甲、乙,因此,图二中的生物构成的食物链为:丙→甲→乙。</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请据图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5/10/fff6d7eb/SYS201904151035202453775316_ST/SYS201904151035202453775316_ST.001.png" width="259" height="17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中二氧化碳从无极环境进入生物部分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 </p><p>(2)在平衡状态下,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少的生物是________,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________. </p><p>(3)细菌和真菌都是分解者,它们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细菌________. </p><p>(4)只要该生态系统不崩溃,就始终进行着________循环和________流动.</p></div></div>
<div><p>【答案】 光合作用 牛 太阳能 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物质 能量</p><p>【解析】(1)图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所以图中二氧化碳从无极环境进入生物部分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br />(2)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传递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因此越往食物链的末端,能量越少,所以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少的生物是牛;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所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br />(3)细菌和真菌都是分解者,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真菌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br />(4)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渠道实现的。只要生态系统不崩溃,就始终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鼠妇,又称潮虫、西瓜虫(见图),它们经常躲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如石块的下面、花盆的底部,以及放置擦地墩布的角落。当人们移开花盆、搬开石块或挪开墩布后,鼠妇就会很快地爬到其他隐蔽的地方去。这是光在影响它们的生活吗?</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9/05/10/c836b025/SYS201809051008262223781372_ST/SYS201809051008262223781372_ST.001.png" width="142" height="7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现在提供10只鼠妇、硬纸盒、湿泥土、记录本、计时器、手电筒、黑纸板等实验材料,请你设计一个探究光照是否影响鼠妇分布的实验。</p><p>(1)实验假设:________________。 </p><p>(2)实验步骤:</p><p>①在硬纸盒内铺一层湿泥土,左半侧盖上黑纸板,右半侧_____,并将硬纸盒置于手电筒的光照之下; </p><p>②在硬纸盒右半侧的湿泥土上放入10只鼠妇,一段时间后观察___________,并做好记录。 </p><p>(3)实验结束后,应将全部鼠妇放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p>(4)进行生物研究除了本题涉及的实验法以外,还有其他许多方法,例如_____(填写出一种即可)。</p></div></div>
<div><p>【答案】 光是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不盖 鼠妇的分布情况 适宜它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中 观察法、调查法、比较法、文献法</p><p>【解析】(1)通过捕捉鼠妇时,仔细观察鼠妇的生活环境可知,鼠妇大都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根据鼠妇的生活环境,可知鼠妇喜欢在阴暗的环境中生活,于是可提出问题: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根据提出的问题,可作出假设:光是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br />(2)①铺一层湿土是减少土壤湿度对鼠妇的影响,设计科学探究实验时,一定要设置对照组,而设置对照组时要把握惟一变量,既除所要探究的条件为变量外,其他条件都一致。本实验中把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盖上玻璃板,在两侧的中央放同样数目的鼠妇,并进行观察,这样就形成明亮与黑暗两种环境,以光为唯一变量的对照实验。<br />②在硬纸盒右半侧的湿泥土上放入10只鼠妇,一段时间后观察鼠妇分布情况,并做好记录。<br />(3)要养成爱护动物的好习惯,保护动物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样对于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非常有利,所以要把鼠妇放回到适宜它生长的自然环境中。<br />(4)生物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比较法、文献法等,其中实验法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简图,图中A~G分别表示不同种类生物。请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02883dc1/SYS201712310050470207404157_ST/SYS201712310050470207404157_ST.001.png" width="139" height="8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在该生态系统中,缺少的生物部分还有______,如果没有它们动植物的尸体将堆积如山。</p><p>(2)A在此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___________。此生态系统中C与D的关系是__________。</p><p>(3)请写出图中G获得能量最多的食物链___________。</p><p>(4)若有毒物质进入了这一生态系统,则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______。</p><p> </p></div></div>
<div><p>【答案】 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生产者 竞争关系 A→F→G G</p><p>【解析】(1)生态系统是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的。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根据获得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水草、水绵,它们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将动植物的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p><p>(2)A在此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生产者。此生态系统中C与D都以B为食,所以他们的的关系是竞争关系。</p><p>(3)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①单向、不循环(只能由上一营养级流入下一营养级);②逐级递减(上一营养级的能量,只有10%-20%能流入下一营养级)因此,营养级越高,能量散失越多,储能越少。图中G获得能量最多的食物链是最短的A→F→G。</p><p>(4)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是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营养级最高的消费者。该食物网中的猫头鹰营养级最高体内毒物聚集最多。</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美国一位土壤学家曾在《四千年的农民》一书中指出,中国能够维持土壤肥力几千年,使它们没有被所供养的亿万民众所耗竭,其诀窍在于中国农民一直实施的是一种“无废弃物农业”(如图).</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5/10/fff6d7eb/SYS201904151035204054323830_ST/SYS201904151035204054323830_ST.001.png" width="292" height="22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在“无废弃物农业”中,无机盐可以在生态系统反复循环.植物生活需要的无机盐主要来自土壤,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________. </p><p>(2)牲畜和人作为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将摄取的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水、尿素等物质,促进物质循环. </p><p>(3)部分无机盐的循环需经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请写出图中包含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 </p><p>(4)土壤中的________可以把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粪便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归还到大自然 中,再被绿色植物吸收和利用. </p><p>(5)近年来,无机盐循环有被打破的趋势,主要原因在于人类基本放弃了人畜粪便、作物残留等农家肥 的使用而改为大量施用化肥.这种做法虽然也可以满足植物对无机盐的需求,但却带来了其他负面的影响,如土壤板结会影响植物根的________作用,土壤中有机质减少会影响其中生物的生存,进而影响无机盐的循环.</p></div></div>
<div><p>【答案】 氮、磷、钾 消费者 玉米→牛→人(或玉米→猪→人;玉米→羊→人;作物→牲畜→人) 细菌和真菌(或分解者) 呼吸</p><p>【解析】生态农业是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组织建立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因此生态农业生态系统中结构协调、合理种养,具有良好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内部良性循环,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p><p>(1)植物生活中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p><p>(2)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r />(3)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图中食物链有:玉米→牛→人,玉米→猪→人,玉米→羊→人,作物→牲畜→人,玉米→人。<br />(4)在生态系统中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被大量的细菌、真菌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可见细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br />(5)长期施用化肥会造成土壤的板结、硬化。植物的根要进行呼吸作用。土壤板结、硬化,使得土壤颗粒之间的空隙变小,容的氧气就少,从而影响根的呼吸作用,不利于植物的生长。</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