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嵩县第一学期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的进化历程中,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不能表示进化特点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10/27/10/77b349ee/SYS201810271006132776742708_ST/SYS201810271006132776742708_ST.001.png" width="312" height="8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脑容量增大 B. 上肢变长</p><p>C. 直立行走 D. 制造和使用工具</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人类和类人猿都起源于森林古猿,最初的森林古猿是栖息在树上生活的,一些地区由于气候变化,森林减少,在树上生活的森林古猿被迫到地面上生活,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为现代的人类,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在与环境斗争的过程中双手变得越来越灵巧,大脑越来越发达,逐渐产生了语言和意识,并形成了社会,而一直生活在树上的森林古猿,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步形成现代的类人猿。所以,上肢变长不能表示从猿到人的进化。<br />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表显示四种生物与人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差异越小,表明亲缘关系越近。分析可知,与人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254.25pt;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21.75pt"><td style="width:72.75pt; padding:3.38pt 6pt 3.75pt 5.62pt; vertical-align:middle"><p>物种</p></td><td style="width:30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6pt 3.75pt 5.62pt; vertical-align:middle"><p>黑猩猩</p></td><td style="width:30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6pt 3.75pt 5.62pt; vertical-align:middle"><p>果绳</p></td><td style="width:30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6pt 3.75pt 5.62pt; vertical-align:middle"><p>小麦</p></td><td style="width:3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62pt 3.75pt; vertical-align:middle"><p>螺旋菌</p></td></tr><tr style="height:21.75pt"><td style="width:72.7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padding:3.38pt 6pt 3.38pt 5.62pt; vertical-align:middle"><p>差异氨基酸数目</p></td><td style="width:30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6pt 3.38pt 5.62pt; vertical-align:middle"><p>0</p></td><td style="width:30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6pt 3.38pt 5.62pt; vertical-align:middle"><p>27</p></td><td style="width:30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6pt 3.38pt 5.62pt; vertical-align:middle"><p>35</p></td><td style="width:30.7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62pt; vertical-align:middle"><p>45</p></td></tr></table><p> </p><p> </p><p>A.黑猩猩 B.果绳 C.小麦 D.螺旋菌</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细胞色素C的差异越小。</p><p>动植物体都有细胞色素C的事实说明动植物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细胞色素C的差异越小;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细胞色素C的差异则越大。由表可知,黑猩猩与人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最小,因此与人的亲缘关系最近,</p><p>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人类学家已经发现:类人猿中的黑猩猩不论是在血型、骨骼以及内部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上,还是在面部表情和行为上,都与人类相似,由此可以说明( )</p><p>A. 人类和类人猿有着共同的原始祖先 B. 人类是类人猿的祖先</p><p>C. 类人猿是人类的祖先 D. 人类和类人猿没有什么亲缘关系</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类人猿中的黑猩猩不论是在血型、骨骼以及内部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上,还是在面部表情和行为上,都与人类相似,由此可以说明人类和类人猿有着共同的原始祖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科学研究发现,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最先出现和最后出现的分别( )</p><p>A. 直立行走和使用工具 B. 直立行走和产生语言</p><p>C. 制造工具和大脑发达 D. 使用工具和能够用火</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p><p>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 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里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由于使用工具、制造工具使人类的大脑更发达,在劳动交往过程中产生了语言,B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动物运动形式多样,主要是适应( )</p><p>A. 不同的身体结构 B. 不同的生活环境</p><p>C. 不同的动物种类 D. 不同的身体大小</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动物因种类不同,生存环境各异,其运动方式也多种多样,有奔跑、爬行、蠕动等。</p><p>在“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中,鹰的前肢变成翼,运动方式是飞行,鱼生活在水中,用鳍游泳,运动方式为游泳。也说明了动物的运动方式是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草原地域辽阔,因此大多数生活在草原上的动物,其最擅长的运动方式是( )</p><p>A.爬行 B.跳跃 C.奔跑 D.行走</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动物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飞行、奔跑、跳跃、行走、爬行、蠕动、游泳等方式。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运动方式。</p><p>动物依靠肌肉收缩或附肢的运动把贴地面的身体推向前进,这种运动方式叫爬行。动物依靠后肢的弹跳,使身体腾空运动,这种运动方式叫跳跃。当行走速度加快时,在某一瞬间四肢都会离开地面,身体腾空,这种运动方式叫奔跑。动物将四肢支撑起来,并通过四肢的交替前伸和后蹬使整个身体向前运动,这种运动方式叫行走。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这里年降雨量很少,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要少得多,群落的结构也不如前者复杂。那里的动物与草原上的生活相适应,草原上啮齿目动物特别多,它们几乎都过着地下穴居的生活和瞪羚、黄羊、高鼻羚羊、跳鼠、狐等善于奔跑的动物,都生活在草原上。因此,大多数生活在草原上动物,最擅长的运动方式是奔跑,有利于更好地获取食物,逃避敌害。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动物运动的意义描述不正确的是( )</p><p>A. 有利于觅食 B. 有利于逃避天故</p><p>C. 有利于节约能量 D. 利于争夺栖息地进行繁殖</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绝大多数的动物都能够依靠运动寻找和摄取食物,迁移到适宜的栖息场所,并有效地躲避天敌的危害。</p><p>动物通过运动比较迅速地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以利于寻找食物、有利于动物寻找配偶,有利于逃避敌害和繁衍种族,动物的运动对动物的自身生存和繁衍后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有利于节约能量”不属于动物运动的意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小猫完成跳跃这一动作是通过______完成的( )</p><p>A.骨骼 B.肌肉和神经 C.关节 D.运动系统和相关系统</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p><p>运动系统主要由骨骼和肌肉组成,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小猫的运动与人的运动相同,因此小猫完成跳跃这一动作是通过运动系统和相关系统完成的。</p><p>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动物的行为有多种多样,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p><p>A.蜘蛛结网公鸡报晓 B.鹦鹉学舌望梅止渴</p><p>C.鸟类孵卵大雁南飞 D.蜜蜂筑巢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叶片</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p><p>A.蜘蛛结网、公鸡报晓是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A不符合题意。</p><p>B.鹦鹉学舌、望梅止渴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训练得来的行为,属于学习性行为,B符合题意。</p><p>C.鸟类孵卵、大雁南飞是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C不符合题意。</p><p>D.蜜蜂筑巢、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叶片都是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D不符合题意。</p><p>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校实验小组探究四种动物的绕道取食,得到下表结果,分析数据可知四种动物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 )</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td style="width:126.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vertical-align:top"><p>动 物</p></td><td style="width:6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vertical-align:top"><p>甲</p></td><td style="width:6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vertical-align:top"><p>乙</p></td><td style="width:6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vertical-align:top"><p>丙</p></td><td style="width:64.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vertical-align:top"><p>丁</p></td></tr><tr><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vertical-align:top"><p>完成取食前的尝试次数</p></td><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vertical-align:top"><p>75</p></td><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vertical-align:top"><p>158</p></td><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vertical-align:top"><p>32</p></td><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vertical-align:top"><p>6</p></td></tr></table><p>A. 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p><p>C. 丁→丙→甲→乙 D.甲→丁→丙→乙</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本题考查动物的学习行为与动物进化水平的关系以及分析能力,可结合着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概念理解</p><p>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动物可以通过尝试和错误产生学习行为,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就越复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反之,动物越低等,形态结构越简单,学习行为就越简单,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多.丁学会绕道取食所经历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最少,所以丁最高等;乙学会绕道取食所经历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最多,所以乙最低等.</p><p>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p><p>A. 一个池塘 B. 河水中的鲫鱼</p><p>C. 湖中的生物 D. 草原上的羊</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只有生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p><p>.一个池塘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属于生态系统,故A正确;河水中的鲫鱼,缺少生产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故B错误;湖中的生物,缺少非生物部分,不能构成生态系统,故C错误;草原上的羊,缺少生产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故D错误。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极地破冰船,穿越南纬66度33分,驶离南极圈。考察队员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袋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体尿液、粪便等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p><p>A. 缺少生产者 B. 分解者很少</p><p>C. 没有消费者 D. 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在生态系统中大多数的细菌、真菌能把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这些腐生的细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p><p>由于人体尿液、粪便须经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才能转变成植物可利用的无机物,而南极地区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都较少,尤其是分解者,所以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外,还必须把人的尿液、粪便等带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弱的是</p><p>A. 农田生态系统 B. 草原生态系统</p><p>C. 淡水生态系统 D. 湿地生态系统</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复杂,自动调节能力最强。</p><p>在题干所列的生态系统中,湿地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最复杂,自动(自我)调节能力最强;水域生态系统是水中的生物与水域环境形成一个统一体,包括淡水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的特点是动植物种类较多,结构稳定。淡水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相对湿地生态系统生物的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动调节能力相对较弱;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单一,自动(自我)调节能力最弱。</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能正确表示一条食物链的是</p><p>A. 阳光→牧草→羊→狼</p><p>B. 水稻→稻螟虫→蛙→蛇→鹰</p><p>C. 青草→蛙→蛇→鹰</p><p>D. 昆虫→蛙→蛇→鹰</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p><p>阳光→牧草→羊→狼,阳光属于非生物部分,不符合食物链的要求,故A错误;水稻→稻螟虫→蛙→蛇→鹰,水稻是生产者,是食物链的起点,用箭头指向消费者,符合食物链的要求,故B正确;青草→蛙→蛇→鹰,蛙的食物来源是昆虫,不直接是青草,不符合食物链的要求,故C错误;昆虫→蛙→蛇→鹰,昆虫是消费者,起点不是生产者,不符合食物链的要求,故D错误。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关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p><p>A. 物质和能量都是沿着食物链或食物网流动的</p><p>B. 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获取的能量越多</p><p>C. 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不能循环流动</p><p>D. “草→兔→狐”这条食物链中狐将获得最多的有机物</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会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量是从固定在生产者体内的太阳能开始。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一般地说,再输入到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p><p>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A正确;<br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减少,营养级越高,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所以,营养级越高,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储存的能量越少,个体数量越少,B错误;<br />生态系统中物质能循环流动,但是能量不能循环的,如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消耗的能量是不能转化的,C错误;<br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通过食物链依次传递的。根据食物链中能量流动的特点,草的数量最多,狐的数量较少,“草→兔→狐”这条食物链中各营养级有机物总量的大小关系草>兔>狐,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取决于( )</p><p>A.生产者 B.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p><p>C.分解者 D.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而这种能力受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所限制,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减少,据此解答。</p><p>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由于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这种能力就越强,反之,就越弱;在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减少,每一个营养级大约减少20%,能量的传递效率约为80%,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可见,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取决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D正确。</p><p>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一个湖泊被DDT污染,在湖泊中有一条食物链:藻类→水蚤→鱼→翠鸟,则体内DDT含量最少和最多的生物分别是( )</p><p>A. 水蚤、鱼 B. 鱼、水蚤 C. 藻类、翠鸟 D. 翠鸟、藻类</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p><p>有毒物质DDT会沿着食物链流动并逐级积累,在一条食物链中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在食物链“藻类→水蚤→鱼→翠鸟”中,营养级最高的是翠鸟,营养级最低的是藻类,所以体内DDT含量最少和最多的生物分别是藻类、翠鸟。 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p><p>A.生态系统可大可小</p><p>B.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p><p>C.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总和</p><p>D.任何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p><p>A.生态系统的范围可大可小,相互交错,A正确。</p><p>BC.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总和,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BC正确。</p><p>D.病毒不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无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D错误。</p><p>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各项人类活动中,符合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是( )</p><p>A.围湖造田 B.果林养鸡 C.焚烧秸杆 D.毁林造田</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人类活动对生态的影响有两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这种破坏又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直接破坏,如过度的砍伐、开垦、放牧、狩猎、捕捞等。二是间接地破坏,如:工业的排污、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大气变暖、海平面上升等等,破坏了生物的生存环境。而地球上所有生物间又是以各自的生物圈相互串成一个共同的生态系统,生物愈是进化,抵抗环境变化的能力就愈差。</p><p>A.围湖造田是指将湖泊的浅水草滩由人工围垦成为农田的一种活动。围湖造田是过度围垦往往会损害湖泊自然资源,破坏湖泊生态环境和调蓄功能,A错误。</p><p>B.果林养鸡,既可获得鸡产品,又可利用鸡吃掉果林中的害虫和杂草,排泄粪肥,翻动泥土促进肥料分解,为果林生长创造良好条件,B正确。</p><p>C.焚烧秸秆既浪费资源,又会造成空气污染,C错误。</p><p>D.毁林造田会破坏森林环境,D错误。</p><p>故选B。</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选择下列所给的动物行为类型,填写到各个动物行为后面。</p><p>动物行为类型:生殖行为 觅食行为 防御行为 迁徙行为</p><p>①金龟子落地装死________。</p><p>②雌雄青蛙抱对________。</p><p>③老鼠偷吃粮食________。</p><p>④家燕春季从南方飞往北方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防御行为 生殖行为 觅食行为 迁徙行为 </p><p>【解析】</p><p>生殖行为是指动物产生与培育下一代的行为。</p><p>觅食行为指动物从外界环境获取营养物质,以维持新陈代谢和个体生存的一种重要行为。</p><p>防御行为是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行为。</p><p>迁徙行为是动物定期的、定向的,而且多是集成大群地进行迁移。</p><p>①金龟子落地装死,是金龟子保护自己、防御敌害而发生的行为,属于防御行为。</p><p>②雌雄青蛙抱对,是青蛙为繁殖后代而发生的行为,属于生殖行为。</p><p>③老鼠偷吃粮食,是老鼠从外界环境获取营养物质而发生的行为,属于觅食行为。</p><p>④家燕春季从南方飞往北方,是家燕定期的、定向的进行迁移而发生的行为,属于迁徙行为。</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根据下图回答下面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7/22/07/e1e39994/SYS202007220719322552373027_ST/SYS202007220719322552373027_ST.001.png" width="120" height="13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p><p>(1)填写各部分结构名称: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⑤_______。</p><p>(2)脱臼是指_______从_______中脱落出来的现象。</p></div></div>
<div><p>【答案】关节头 关节囊 关节腔 关节窝 关节软骨 关节头 关节窝 </p><p>【解析】</p><p>关节是指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连接,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由图可知:①关节头,②关节囊,③关节腔,④关节窝,⑤关节软骨。</p><p>(1)关节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图示中:①关节头,②关节囊,③关节腔,④关节窝,⑤关节软骨。</p><p>(2)运动时若不小心用力过猛,常会造成①关节头从④关节窝中脱落出来的现象就是脱臼。</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所示是肌肉协作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7/22/07/e1e39994/SYS202007220719323753645875_ST/SYS202007220719323753645875_ST.001.png" width="420" height="14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①和②的名称分别为_______和_______;两者主要有③_______和④_______两部分组成。</p><p>(2)当上肢处于屈肘时,①和②分别处于何种状态_______;_______。</p><p>(3)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其他系统如_______系统的调节。</p></div></div>
<div><p>【答案】肱二头肌 肱三头肌 肌腱 肌腹 收缩 舒张 神经 </p><p>【解析】</p><p>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也有说枢纽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图中①肱二头肌,②肱三头肌,③肌腱,④肌腹。</p><p>(1)图中①肱二头肌,②肱三头肌,③肌腱,④肌腹,一块骨骼肌是由③肌腱和④肌腹两部分组成的。</p><p>(2)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的。当上肢处于屈肘时,①肱二头肌处于收缩状态,②肱三头肌舒张。</p><p>(3)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所示是生态系统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7/22/07/e1e39994/SYS202007220719325144341647_ST/SYS202007220719325144341647_ST.001.png" width="222" height="18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p><p>(1)图中的光、二氧化碳、氧气、水和各种生物共同构成_________。</p><p>(2)这个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p><p>(3)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_,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p><p>(4)该图包含了生态系统的所有成分,即__________和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生态系统 生产者 分解者 将动植物遗体或排泄物分解成可被植物重新利用的CO2和各种无机物 生物成分 非生物成分 </p><p>【解析】</p><p>图片表示生态系统示意图,其中光、二氧化碳、水、氧气属于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蝉、螳螂、黄雀和蛇属于消费者,细菌属于分解者。</p><p>(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光、二氧化碳、氧气、水属于非生物部分;各种生物属于生物部分。因此图中的光、二氧化碳、氧气、水和各种生物共同构成生态系统。</p><p>(2)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它的营养方式为自养,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生产者(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因此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生物成分。</p><p>(3)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遗体或排泄物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供绿色植物吸收利用,促进了物质的循环。</p><p>(4)由(1)解答可知,生态系统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组成,其中生物成分包括各种生物(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光、二氧化碳、氧气、水等。</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小组的同学利用桑蚕探究家蚕的取食行为。</p><p>背景资料:家蚕总是取食桑叶,而不取食樟树等非桑树的叶,这是由于桑叶中有家蚕喜欢的某种物质。</p><p>提出问题:家蚕总是取食桑叶,这一表现是先天性行为吗?</p><p>作出假设:__________。</p><p>制定计划:</p><p>(1)实验用的家蚕应该选择__________。</p><p>A.长大的家蚕 B.家蚕的卵,等待刚孵出的家蚕 C.蚕蛾</p><p>(2)你会选择哪两种植物的叶片进行对照实验呢?</p><p>a:__________的叶片,b:________的叶片。</p><p>(3)实验时,每一组家蚕的数量最好是__________。</p><p>A. 1 只 B.10 只</p><p>(4)得出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假设相吻合,那么你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家蚕总是取食桑叶是先天性行为 B 桑树 樟树 B 家蚕总是取食桑叶是先天性行为 </p><p>【解析】</p><p>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此题考查探究家蚕只取食桑叶是先天性行为的实验设计,解答时可以从探究实验的设计步骤来切入。</p><p>提出问题:家蚕总是取食桑叶,这一表现是先天性行为吗?作出假设是对提出问题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因此作出假设:家蚕总是取食桑叶,这一表现是先天性行为。</p><p>制定计划:</p><p>(1)从卵开始进行隔离饲养。目的:从卵开始进行隔离饲养,才可能说明观察或检验家蚕的某些行为究竟是先天性行为(本能),还是后天习得的行为,排除家蚕已具有学习行为,使实验更准确可靠。</p><p>(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这个实验的变量是家蚕的食物种类,所以选择两种植物的叶子一种是桑树叶,另一种是除桑树以外的其他植物的叶子,如樟树叶。</p><p>(3)每一组蚕的数量用10只蚕而不用1只蚕,理由是:用10只蚕做实验是为了避免偶然因素的影响,从而减小实验误差。</p><p>(4)实验结果是:绝大多数的家蚕趋向取桑叶。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家蚕只取食桑叶是先天性行为。</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