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6 19:04:13

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各项中,哪项不能作为判断生物的依据?( )</p><p>A. 能运动和由小变大    B. 能代谢和排出废物</p><p>C. 能呼吸和获取营养    D. 能生长和繁殖后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生物能获取营养、能进行呼吸、能生长,能排出废物,能繁殖后代,但植物不能运动,所以能运动不能作为判断生物的依据;珊瑚礁和钟乳石能由小变大,但它们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因此由小变大也不能作为判断生物的依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秋天很多树都会落叶,这体现的生物学特征是(  )</p><p>A.繁殖&#xa0;B.生长</p><p>C.贮存营养&#xa0;D.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生物具有以下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p><p>秋天很多树都会落叶说明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各项中,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p><p>A.夏天人们在绿萌下乘凉</p><p>B.竹节虫具有与树枝相似的体态</p><p>C.生活在沙漠中的骆驼刺的根非常发达</p><p>D.冬天雷鸟换上了洁白的羽毛</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在沙漠上植树必须种植耐旱树种沙棘才能容易成活,若种植需水较多的水莲在很难成活。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p><p>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树下氧气较多,因此夏天人们在绿萌下乘凉,是由于空气凉爽、湿润、清新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A符合题意。</p><p>竹节虫具有与树枝相似的体形,是拟态,不容易被敌害发现,是对环境的适应,B不符合题意。</p><p>在沙漠地区,极度缺水,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是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是对干旱环境的一种适应,C不符合题意。</p><p>在没有下雪的冬天,雷鸟也换上了洁白的羽毛,容易被天敌发现,不适应环境,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海边浅水处海藻呈绿色,稍深处呈褐色,再深处呈红色,影响海洋植物分层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p><p>A.温度&#xa0;B.海水盐度的大小</p><p>C.空气&#xa0;D.阳光</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光在海水中的穿透性由浅到深越来越弱,最浅处光最强,深处几乎没有光线。</p><p>光在海水中的穿透性由浅到深越来越弱,最浅处光最强,有红光也有蓝紫光,有利于绿藻利用,所以是绿藻;往下一些红光穿透性不强被海水吸收,能利用起来用作光合作用的只剩蓝紫光,褐藻有利于吸收蓝紫光,是褐藻;再往下,蓝紫光也被吸收一部分,是红藻;最深处没有光,因此没有植物生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生态系统中被誉为“地球之肾”之称的是(  )</p><p>A. 海洋生态系统&#xa0;B. 淡水生态系&#xa0;C. 森林生态系统&#xa0;D. 湿地生态系统</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所有的生态系统,不同的生态系统有不同的特点。</p><p>湿地生态系统是由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能调节区域小气候,有地球的肾之称。它兼有水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具有极其特殊的生态功能,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湿地与人类息息相关,是人类拥有的宝贵资源,因此湿地被称为“生命的摇篮”、“地球之肾”和“鸟类的乐园”。 </p><p>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p><p>A.草→羊一老虎→细菌&#xa0;B.阳光→草→羊→狼→老虎</p><p>C.草→昆虫→蛙→蛇→鹰&#xa0;D.鹰→蛇→蛙→昆虫→草</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p><p>食物链不包括细菌,A错误。</p><p>阳光属于非生物部分,而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部分,B错误。</p><p>草→昆虫→蛙→蛇→鹰食物链正确表示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C正确。</p><p>箭头指向捕食者,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显微镜下观察写在纸片上的“P”字母时,物象是(    )</p><p>A. b    B. d    C. p    D. q</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后,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像了。</p><p>在一张小纸上写好一个“p”后,旋转180度后看到的是“d”。所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写在纸片上的“P”字母时,物象是“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组合中,在视野中看到细胞数量最多的一组是(  )</p><p>A.目镜10×,物镜10×&#xa0;B.目镜10×,物镜20×</p><p>C.目镜10×,物镜40×&#xa0;D.目镜10×,物镜4×</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显微镜的成像的特点是呈放大的像,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p><p>A项中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100倍,B项中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200倍,C项中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400倍,D项中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40倍,因此D项的镜头组合的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某同学正在使用显微镜,在低倍镜视野中看到的图象偏向左上方,他想将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应将玻片(  )</p><p>A.向左上方移动&#xa0;B.向右上方移动</p><p>C.向左下方移动&#xa0;D.向右下方移动</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p><p>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通过分析题目中某物像在显微镜视野的左上方,要使该物像移至视野正中央,物像应向右上方移动,而物像移动的方向与玻片标本移动的方向相反,所以玻片标本应向左上方移动,才能使物像移至视野正中央。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物质中,全部都是有机物的一组是(  )</p><p>A.糖类 脂类 蛋白质</p><p>B.水 无机盐 核酸</p><p>C.糖类 氧气 蛋白质</p><p>D.二氧化碳 无机盐 蛋白质</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本题是一道基础题,细胞中的物质分为两类,一类是无机物,一类是有机物。</p><p>细胞中的物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分子比较小的,一般不含碳,如水,无机盐,氧,二氧化碳等,这类物质是无机物;一类是分子比较大的,一般含碳,如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这类物质是有机物。</p><p>糖类 脂类 蛋白质都是有机物,故A符合题意。</p><p>水、无机盐是无机物,故B不符合题意。</p><p>氧气是无机物,故C不符合题意。</p><p>二氧化碳、无机盐是无机物,故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说法中正确的是(  )</p><p>A.细胞核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p><p>B.细胞膜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p><p>C.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p><p>D.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分解有机物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不同的结构功能不同。</p><p>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A错误。</p><p>细胞膜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B错误。</p><p>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并将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C错误。</p><p>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能将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不属于器官的是(  )</p><p>A.唾液腺&#xa0;B.心脏&#xa0;C.血液&#xa0;D.肾脏</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细胞是除病毒以外,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最小单位。组织是细胞分化的结果,它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一个细胞群。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系统是由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的。</p><p>唾液腺的最外面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上皮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一个上皮组织,其内布满了血管和神经,血管里的血液属于结缔组织,神经属于神经组织。可见唾液腺是由上皮组织、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等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一个器官,A不符合题意。</p><p>心脏外面的膜属于结缔组织膜,心肌属于肌肉组织,内外分布着丰富的神经和血管,神经属于神经组织,血管内的血液属于结缔组织,可见心脏是由这几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一个器官,B不符合题意。</p><p>血液是由有形成份和无形成份两部分组成。有形成份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约占血液的45%,其余55%为无形成份﹣﹣﹣﹣血浆,血浆中水份占91﹣92%,其余是各种蛋白质、无机盐和其他有机物质。其中的有形成份红细胞的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白细胞和血小板也是这样。因此血液属于组织,它是一种流动的结缔组织,有营养、保护等功能,C符合题意。</p><p>肾脏外面的膜属于结缔组织膜,内外还分布着丰富的神经和血管,神经属于神经组织,血管内的血液属于结缔组织,可见肾脏是由这几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一个器官,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植物和动物相比,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中不含有(  )</p><p>A.细胞&#xa0;B.组织&#xa0;C.器官&#xa0;D.系统</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植物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可知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中不含有系统。</p><p>根据植物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通过分析我们知道,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中不含有系统。</p><p>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哪一种生物不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p><p>A. 酵母菌    B. 变形虫    C. 草履虫    D. 海带</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一般生活在水中。</p><p>单细胞生物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常见的单细胞生物如图所示:</p><p>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28/08/53f7ef8b/SYS201905280844599677579815_DA/SYS201905280844599677579815_DA.001.png" width="396" height="20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海带属于多细胞藻类植物,D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们吃的花生油主要是从花生种子的哪一结构里榨取的( )</p><p>A.胚乳&#xa0;B.子叶&#xa0;C.胚轴&#xa0;D.胚芽</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单子叶植物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组成,营养物质一般贮存在胚乳中,双子叶植物种子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营养物质贮存在子叶里。</p><p>花生是双子叶植物,其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和胚,胚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四部分。种皮的功能是保护种子的内部结构,胚根将来发育成根,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子叶两片,肥厚,贮存营养物质。因而我们吃的花生油主要是由花生种子的子叶压榨出来的。<br />故选B。<br />&#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们常在阴湿的地面发现许多低矮弱小的植物,这类植物有茎、叶,但茎、叶内无输导组织,根很简单,称为假根。这类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敏感,因此,常把它们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这类植物是指(     )</p><p>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p><p>C、蕨类植物    D、裸子植物</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苔藓植物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苔藓植物有茎、叶的分化,没有真正的根,是假根,而且茎、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为植株输送营养物质,所以比较矮小,叶片很薄,对二氧化硫等毒气很敏感,因此,常把它们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故选B。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与题意不符,故A错误,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因此C错误,裸子植物不仅有根、茎、叶的分化,而且还能形成花,产生种子,是真正的陆生植物,不喜欢阴暗的环境,故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植物的幼根中,哪一个部位生长的速度是最快的(  )</p><p>A.根冠&#xa0;B.分生区&#xa0;C.伸长区&#xa0;D.成熟区</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根尖的结构如图:</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7/19/06/787cd0f3/SYS202007190607336062535820_DA/SYS202007190607336062535820_DA.001.png" width="166" height="25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根冠位于根的顶端,属于保护组织,细胞比较大,排列不够整齐,像一顶帽子似地套在外面,具有保护作用,A不符合题意。</p><p>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细胞体积小、细胞核大、细胞质浓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B不符合题意。</p><p>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能够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故幼根中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C符合题意。</p><p>成熟区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成熟区及其上部,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生物体细胞中含有12对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形成的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p><p>A.12条&#xa0;B.24对&#xa0;C.12对&#xa0;D.6对</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分裂时先是细胞核一分为二,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如图:</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5/11/06/8db567a1/SYS202005110607239650253074_DA/SYS202005110607239650253074_DA.001.png" width="222" height="10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从图中看出新形成的细胞和原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p><p>细胞分裂形成的新细胞和原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因此“某生物体细胞中含有12对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仍然是12对。</p><p>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验证种子萌发时,种子中的有机物分解时是否产生二氧化碳,可以将产生的物质注入到(  )</p><p>A.酒精&#xa0;B.澄清石灰水&#xa0;C.碘液&#xa0;D.盐水或糖水</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一种物质总是具有区别于其它物质的特性,人们利用这种特性来鉴定该种物质,例如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人们常利用这个特性来鉴定淀粉的存在。</p><p>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以用来检验萌发的种子呼吸时是否释放了二氧化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保护环境的措施中,错误的是</p><p>A. 保护有益生物,消灭有害生物    B. 垃圾的回收和无害化处理</p><p>C. 植树造林,绿化环境    D. 工业建设与城乡建设要布局合理</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此题是关于保护环境的知识的选择题,思考解答。</p><p>对于有害的动物不能彻底杀灭,因为任何一个物种都是一个基因库,一个物种一旦灭绝,将永远不可能再生,它所携带的基因库也将永远消失,A错误;</p><p>将垃圾实行分类回收和无害化处理,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环境,B正确;</p><p>植树造林,绿化环境 ,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环境,C正确;</p><p>工业建设与城乡建设要布局合理有利于保护环境,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对我国植被现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p><p>A.我国植被中森林占据主体</p><p>B.我国森林人均面积高于世界平均水平</p><p>C.森林生态系统出现衰退趋势</p><p>D.乱砍滥伐导致我国森林草原严重破坏</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目前全国森林资源现状是:林业用地面积26329.5万公顷,森林面积15894.1万公顷,全国森林覆盖率为16.55%;活立木总蓄积量124.9亿立方米,森林蓄积量112.7亿立方米。除台湾省外,全国人工林面积4666.7万公顷,人工林蓄积10.1亿立方米。森林资源的平均水平依然很低。</p><p>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有以下几种: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在我国的植被中,森林占据了主体。全国林业用地面积为26329.5万公顷,森林面积15894.1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124.9亿立方米,森林蓄积量112.7亿立方米,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仍居世界前列,A正确。</p><p>我国的森林资源尽管植物种类丰富,但我国仍然是一个少林国家,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大大低于全世界的平均水平,人均森林面积只有0.128公顷,只占世界人均水平的1/5,B错误。</p><p>我国人均森林覆盖率低,又加上长期以来对森林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伐优留劣、乱砍滥伐,使森林生态系统呈退化趋势,C正确。</p><p>乱砍滥伐导致我国森林草原严重破坏,导致生物栖息地丧失,破坏生态平衡,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p><p>A.绿色植物有光合作用,没有呼吸作用</p><p>B.绿色植物通过呼吸作用,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p><p>C.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原料的吸收和产物运输所需要的能量,正是呼吸作用释放出来</p><p>D.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水,它由根吸收,通过韧皮部的筛管运输到叶绿体中</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是食物之源;②能稳定大气中碳氧平衡;③能稳定生物圈的水循环等。</p><p>白天光照下,植物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并且光合作用的强度超过呼吸作用,A错误。</p><p>绿色植物不断地进行着光合作用,消耗着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又以气体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的生物圈中的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简称碳氧平衡,B错误。</p><p>植物光合作用原料(二氧化碳)的吸收和产物(有机物)的运输所需要的能量,正是由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C正确。</p><p>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水,它由根吸收,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运输到叶绿体中,D错误。</p></div>

    题型:连线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将下列植物与对应的种类及结构特点相连;</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7/19/06/787cd0f3/SYS202007190607341526325803_ST/SYS202007190607341526325803_ST.001.png" width="383" height="16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div></div>
<div><p>【答案】<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7/19/06/787cd0f3/SYS202007190607341526325803_DA/SYS202007190607341526325803_DA.001.png" width="390" height="17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解析】</p><p>根据植物的生活习性、形态和结构的特征,可以将它分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等主要类群。</p><p>(1)藻类植物有的是单细胞的,有的是多细胞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海带属于藻类植物。</p><p>(2)苔藓植物有茎、叶的分化,没有根,起固着作用的是假根,不能为植株吸收营养物质,长的矮小,用孢子繁殖后代,其生殖离不开水,适于生活在阴湿处。</p><p>(3)蕨类植物是多细胞生物,生活在阴湿处,有根、茎、叶的分化,且出现了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无花、果实和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满江红属于蕨类植物。</p><p>(4)(5)种子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分类依据是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着,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裸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无果皮包被,种子裸露。水稻属于被子植物,水杉属于裸子植物。</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简图,图中甲~庚分别代表不同的生物。 请据图分析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7/19/06/787cd0f3/SYS202007190607343298197242_ST/SYS202007190607343298197242_ST.001.png" width="267" height="11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中生产者是_____,图中其余的生物是该生态系统的_____,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的成分是_____。</p><p>(2)该食物网共有_____条食物链,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p><p>(3)若此生态系统遭到重金属污染,体内积存重金属污染物最多的生物是_____。</p><p>(4)甲和巳的关系有:_____。</p></div></div>
<div><p>【答案】戊    消费者    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5    戊→甲→己→丙→丁或戊→甲→己→乙→丁    丙    捕食和竞争    </p><p>【解析】</p><p>(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由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p><p>(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p><p>(3)有毒化学物质会沿着食物链传递并逐渐积累富集,在食物链末端的高级消费者体内最多。</p><p>(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图中生产者是戊,图中其余的生物是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的成分是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p><p>(2)由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可以判断出戊是食物链的起点为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而其余的为消费者,存在的食物链有:该生态系统中有5食物链,分别是戊→甲→己→乙→丁,戊→甲→己→丙→丁,戊→己→丙→丁,戊→庚→丙→丁,戊→己→乙→丁,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戊→甲→己→丙→丁或戊→甲→己→乙→丁。</p><p>(3)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丙的级别最高,体内积存重金属污染物最多。</p><p>(4)巳和生物甲都以戊为食,存在一种竞争关系,而生物甲又以已生物为食,他们之间是捕食关系。</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为种子与花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7/19/06/787cd0f3/SYS202007190607345009968679_ST/SYS202007190607345009968679_ST.001.png" width="225" height="17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中的_____将来发育成果实,它内部的胚珠将发育成_____。</p><p>(2)图中、_____和组成了雌蕊。</p><p>(3)能产生花粉的是.其上的花粉落到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叫做_____。</p><p>(4)若如图的植物种子外有一层果皮包着,这样的植物称为_____植物。</p></div></div>
<div><p>【答案】子房    种子    花柱    1    传粉    被子    </p><p>【解析】</p><p>一朵花完成传粉与受精后,花瓣、雄蕊、柱头、花柱凋落,只有子房发育为果实,胚珠发育为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图中1花药、2柱头、3花柱、4花丝、5子房。</p><p>(1)受精完成后子房的发育情况如图:</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7/19/06/787cd0f3/SYS202007190607345009968679_DA/SYS202007190607345009968679_DA.001.png" width="283" height="16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从图中可知:5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p><p>(2)1花药和4花丝组成了雄蕊,2柱头、3花柱、5子房组成雌蕊。</p><p>(3)能产生花粉的是1花药,“其上的花粉落到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p><p>(4)被子植物在生物学上指种子外面有果皮包着的植物。其种类众多,分布很广,若如图的植物种子外有一层果皮包着,这样的植物称为被子植物。</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植物时,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请据图分析回答(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7/19/06/787cd0f3/SYS202007190607347291291451_ST/SYS202007190607347291291451_ST.001.png" width="399" height="18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首先将甲、乙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_____,然后将甲、乙装置放在光下照射几小时,从甲装置和乙装置中各取一片叶,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变蓝色的是_____装置中的叶片.此实验现象可以证明_____是光合作用的原料.</p><p>(2)若使乙装置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且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此时乙装置必须放在_____环境中一段时间,其目的是防止植物进行_____.</p><p>(3)在实验过程中,玻璃罩内壁出现的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_____作用,水分是通过叶片上的_____散失的.</p></div></div>
<div><p>【答案】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乙    二氧化碳    黑暗    光合作用    蒸腾作用    气孔    </p><p>【解析】</p><p>观察实验装置可知,该生物兴趣小组是想以二氧化碳为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来验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p><p>(1)实验前应将甲、乙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光照几小时后,从甲装置和乙装置中各取一片叶,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变蓝色的是乙装置的叶片,因为乙装置中含有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因此乙装置中的绿色植物进行了光合作用,而甲装置中的二氧化碳被小烧杯里的氢氧化钠吸收了,由于没有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甲装置中的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比较甲、乙装置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p><p>(2)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在黑暗环境中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若要使乙装置中的清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则应将乙装置放在黑暗环境中,目的就是防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而影响实验现象的产生。</p><p>(3)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实验过程中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会凝结在玻璃罩内壁上。</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七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